关于油脂水解工艺及其装置的研究

合集下载

油脂高压连续水解工艺

油脂高压连续水解工艺

反应速度将逐渐减慢 , 直到达到反应平衡 。根据化 学反应原理我们可知 , 如果要获得较高的水解率 , 需 要使用过量的水 , 以促进水解 反应的进行 。从物理 原理我们也知 , 通常压力下 , 水在油脂 中的溶解度很 小, 为了使更多的水保留在油脂液相 中, 还需要足够 的压力 ; 并 且随 着温 度 的增加 溶解 度也 迅 速增 加 , 所 以也需 要较 高 的温 度 , 但 是 较 高 温 度 下 不饱 和脂 肪 酸容易 发 生 聚合 反 应 。而 且 在 2 7 4 ℃ 以上时, 也 会 有一些产品甘油转化成丙烯醛 ; 但在 2 0 5 ℃ 以下时, 水解速率就显著降低。因此 , 必 须选择合适 的温度 来保证较高的水解率。工业上 高压连续水解 工艺 中, 水和油脂的比例通常是 0 . 8~ 0 . 8 5 ( 水和油质量
比) , 反应 温 度在 2 5 0— 2 5 5 o C, 操 作压 力 在 5— 5 .
5 MP a ( 表压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一 O 1— 2 2
也收集进入罐区储备。从分离罐出来的甘油经加热 浓缩 , 浓缩后的甘油进入罐区储备。
作者简介 : 范子 昌( 1 9 7 9 一 ), 安徽阜 阳人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化工工艺设计工作十年 。

油脂水 解 方法 有很 多种 , 包括 酸化 法 、 酶 分解 法 和催化剂法等等。随着技术 的开发和先进工艺的引 进, 现在已实现高温、 高压、 无催化且能连续操作 的 工业模 式 , 其产 量也 随之 增 大 。 德 国鲁奇公司就是采 用连续高压水解工艺技 术。其采用单塔逆流原理 , 使油脂在水解塔 内上升 过程 中 , 逐 渐分 解 成 脂 肪 酸 和甘 油 。甘 油 水从 水 解 塔底部分离区排 出, 同时脂肪酸从水解塔的上部分 离区排出 , 避免 了油脂 进入甘 油水 发生乳化现象。 其优点是操作管理简单、 油脂水解率高、 产品比较干 净、 工艺生产稳定及物料消耗较低等优点。其生产 工 艺流 程如 图 1 。 原料油脂用高压泵注入水解塔的下部 , 同时 6 . 3 M P a ( 表压 ) 的高 压 蒸 汽 分别 从 水 解 塔 的上 中下部 四点 进入 , 也有 一 流 股 原 料 油脂 由高 压泵 注人水 解 塔 的顶部 , 水解 塔 顶部藏 有 一个 泡罩式 热交换 器 , 能 把脂肪酸的热量传递给水解水。这是油脂高压连续 水解 的关键 , 也 是 核心技 : A

油脂工业技术的进步_油脂精炼工艺技术

油脂工业技术的进步_油脂精炼工艺技术
在逆流脱色与吸附等温曲线研究 中 , 根据弗罗因德利奇公式进行考 察 , 逆流脱色可以获得更高的脱色效 果 。众所周知 , 色素成分浓度在油相 中或脱色白土相中均是很低的 。在多 段吸附过程的各段中 , 油相与白土相 的比率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作为无限 理论段数在脱色等温曲线上 , 与同一 方向流动方式相比 , 逆流方式吸附推 进力 (Δq) 的增加可归结到某一点 上 。采用座标变换的兰米尔固体吸附 剂的吸附率方程式 , 通过试验研究 , 可以 确 定 白 土 对 色 素 的 最 大 负 荷 量 ( qm3ax ) 、油 中 着 色 物 质 的 最 小 量 ( CR) 、以及兰米尔方程式中的平衡 常数 K。从而由脱色等温曲线的变 化可预测吸附推进力的变化 。试验结 果表明 , 将油与白土的比率保持一定 时 , 经数段逆流脱色比间歇式脱色有 着更显著的脱色效果 。
其工艺流程如下 :
卵磷脂 ┐ ↓
毛油 →换热器 →混合器 →混合器 ↑
水┐ 酸┘ ↓
→中间罐 →冷却器 →混合器 →中间罐 碱┐ ↓
→换热器 →离心机 →冷却器 →罐 →换
图 3 超级脱胶法工艺流程
热器 →离心机 →精炼油
将含有极性基的水化磷脂 , 在低
温中与水接触形成液状结晶 。在加热
(75 ℃) 后的毛油中加入柠檬酸 , 经
其工艺流程如下 :
作用下予以去除的方法 , 最后脱胶油
酸 、添加剂 ┐
┌碱 、水


毛油 →换热器 →混合器 →混合器
热水 ┐ ↓
→中间罐 →换热器 →离心机 →精炼油
11215 酶法脱胶工艺
酶法脱胶是由德国鲁奇公司和纳
的磷脂含量可在 5 ×10 - 6 以下 。采用 ED TA 也能将铁离子除去 , 因而油的 氧化稳定性也得到了改善 。这一方法 的优点是 , 除了需要高剪切力的混合 器和 1 台自清式离心机外 , 整个工艺 极为简单 。

大豆精制油的水解工艺及其对油品质的影响

大豆精制油的水解工艺及其对油品质的影响

大豆精制油的水解工艺及其对油品质的影响概述大豆精制油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油品,其制备过程中的水解工艺对油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解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参数的选择以及对油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大豆精制油的水解工艺及其对油品质的影响。

第一章水解工艺的基本原理1.1 水解反应原理大豆精制油的水解工艺是通过将大豆油中的甘油脂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两部分,以达到油品的分离和提纯。

水解反应原理主要基于脂肪酸与碱溶液的中和反应,产生甘油和相应的金属盐。

1.2 水解催化剂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对水解工艺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催化剂包括氢氧化钠、碳酸钾、氧化铁等。

不同的催化剂在水解反应中具有不同的活性和选择性,因此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是水解工艺优化的关键。

第二章水解工艺参数的选择2.1 水解温度水解温度是水解反应速度的关键参数之一。

一般来说,随着水解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会增加,但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油品的氧化和降解。

因此,在确定水解温度时需要综合考虑反应速度和油品质的影响。

2.2 水解时间水解时间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水解反应的时间长度。

适当延长水解时间可以提高水解反应的完整性,但过长的水解时间可能会导致油品中不良组分的生成,影响产品质量。

因此,需要通过实验确定适合的水解时间。

2.3 水解pH值水解pH值是指水解反应体系中的酸碱度,对于水解反应的进行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酸碱度可以调节水解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一般来说,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速率较快,但过强的碱性条件可能会导致油品质的下降。

因此,选择适当的水解pH值是保证油品质的关键。

第三章水解工艺对油品质的影响3.1 水解工艺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水解工艺中,脂肪酸部分会被分离出来,对油品的脂肪酸组成具有直接的影响。

水解程度的增加会导致脂肪酸组分的改变,进而影响到油品的营养价值和感官特性。

3.2 水解工艺对甘油含量的影响水解反应将甘油从大豆油中分离出来,水解程度的增加会导致甘油含量的降低。

油脂高压连续水解工艺

油脂高压连续水解工艺

油脂高压连续水解工艺摘要:油脂,化学名称为甘油三酸脂,主要是指天然植物油、动物油和混合油。

天然植物油主要有:棕榈油、椰子油、棉籽油等;动物油主要指:牛羊油等动物油;混合油指动物油与植物油的混合体。

油脂的水解,是指油脂与水反应,反应生成脂肪酸和甘油,其甘油的低浓度水溶液又称为甜水。

本文首先介绍了油脂高温高野连续水解机理,其次探讨了油脂高压连续水解工艺流程,最后主要水解反应控制、水解率和甜水浓度提高和安全环保控制等方面进行开展研究和讨论。

共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油脂;水解;脂肪酸;1、油脂高温高压连续水解机理油脂的水解是油与水两相接触的反应。

增大油水的互溶性,即使油脂获得更多的反应所需的H+和OH-,就成油脂水解的关键。

从现有的催化水解的研究发现,水在油中的溶解度大于油在水中的溶解度。

催化水解是通过加人适当的催化剂,借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使油水生成一种油包水的微乳,增加水在油中的溶解度,而高温高压连续水解是从提高体系温度的方式,来提高水在油中的溶解度,并以适当的高温来促进水电离,为油脂水解提供所需的H+和OH-。

油脂高温高压连续水解装置的核心是一个逆流反应的反应塔。

结构如图1所示。

塔大致可划分为中部的裂解区和上、下两个分离区。

油在中部裂解区,在高压蒸汽的作用下,温度升到240摄氏度以上,在蒸汽搅动下,油、水充分混后,形成油包水的均相,增大了油和水的接触面积,使水解反应得到以快速进行。

裂解后生成的脂肪酸和甘油水溶液(甜水)。

由于其比重的差异分别向上和向下运动,脱离反应体系,进一步使得反应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

顶部的脂肪酸与进人的水混合,一方面与水混合换热,热量得以回收;另一方面水也作为一种萃取剂,将混合在脂肪酸中未完全水解的一甘醋、二甘醋以及其产物甘油冲洗下来,带回裂解区水解。

脂肪酸在压力的作用下被排出来。

甜水溶液由于其比重较大,向塔底沉降。

在此过程中甜水溶液与塔底进人的油换热,油将甜水溶液中未水解完全的油溶性物质带走,回到裂解区继续水解。

油脂精炼中常见的生产技术问题及对策

油脂精炼中常见的生产技术问题及对策

油脂精炼中常见的生产技术问题及对策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油脂精炼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档精炼油脂已成为我国食用油市场上主要的供应品种。

作为食用油加工的最后一个工段—-—油脂精炼,其主要任务是生产出高质量的精炼油,怎样提高油脂精炼率与降低消耗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是精煤生产技术的关键所在.对大多数的油品而言,其精炼的过程通常包括脱胶、脱酸、脱色及脱臭等工序,各工序的目的及操作要求各不相同,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也不一样,现就这些工序中几个常见的技术问题作简要的分析,供同行参考.1 脱胶脱胶被认为是精炼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有效的脱胶操作将有利于保证成品油的质量,减少损耗。

因为胶质的存在会使成品油的食用品质降低,并会使油脂在脱色时白土用量增多,如果脱臭前还有胶质存在,油脂将会产生严重异味并影响成品油的稳定性。

水化是常用的脱胶方法。

一般将约2 %左右的略高于油温的水加入到70 ℃左右的毛油中,使磷脂水化。

磷脂吸水后,溶解性发生了变化,并从油中析出,可通过沉淀或离心的方法,使之与油分离,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除去大部分胶质。

在实际生产中,用新收获油料(如新上市的油菜籽)或用储藏条件不大好的原料制得的毛油,经脱胶后通常仍残余一些胶质,表现为水化油280 ℃加热试验经常不合格,即使重新加水处理,也没有明显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油中存在着较多的非水化磷脂之故。

要脱除这部分胶质,目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待处理油中先加入约011 %左右的无机酸(通常用磷酸) ,并使之与油充分混合,让其中的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然后按正常的脱胶方法进行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间歇水化时,油中加入磷酸后需快速搅拌充分,然后才能加水水化,否则,因磷酸数量太少而未能与油充分接触,脱胶仍然不彻底;而连续工艺采用的是专用混合设备,混合效果一般没有问题,但同样因为磷酸的加入量太少,需要控制磷酸和油的流量之间的平衡,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 脱酸脱酸也是油脂精炼的主要工序,脱除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可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

油脂水化脱胶实验报告

油脂水化脱胶实验报告

油脂水化脱胶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油脂水化脱胶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油脂脱胶的效果,并分析实验结果,为工业生产中的油脂脱胶工艺提供参考。

2. 实验原理油脂水化脱胶是利用水对油脂中的成分进行水解反应,进而分离油脂和脱胶物质的一种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碱法水化脱胶的方法,通过将含有油脂的试样与碱溶液反应,使油脂中的蛋白质与水中的碱发生反应,将油脂中的杂质和胶质物质与水分离开来。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 准备试样:选取不同来源的油脂样品,如动物油、植物油等。

- 准备试剂:碱溶液、去离子水等。

3.2 油脂水化脱胶实验1. 取一定量的试样,加入适量的碱溶液,在温度控制下进行搅拌反应。

2. 设定不同的实验条件,如温度、碱溶液的浓度等,进行实验。

3. 实验一段时间后,停止搅拌,静置一段时间,使油脂和胶质沉淀。

4. 将上层的油脂和胶质物质倒掉,并取出沉淀物。

5. 将沉淀物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

6. 对油脂样品进行质量测定。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油脂水化脱胶效果。

4.1 不同油脂样品比较经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来源的油脂在水化脱胶时具有不同的脱胶效果。

例如,动物油相较于植物油在一定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水化脱胶反应,脱胶效果更好。

这可能是由于动物油中的脂肪酸较多,与水和碱发生反应较为容易。

4.2 不同反应温度比较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不同的反应温度,观察其对脱胶效果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比如60C,油脂中的胶质物质能够更快地与水分离,脱胶效果更好。

这是因为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速度加快,胶质物质更容易从油脂中脱离。

4.3 不同碱溶液浓度比较我们还对不同浓度的碱溶液进行了比较实验。

结果显示,较高浓度的碱溶液能够更快速地与油脂中的脱胶物质反应,从而实现较好的脱胶效果。

然而,过高浓度的碱溶液也可能对油脂的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5. 实验结论本次油脂水化脱胶实验结果表明:1. 不同来源的油脂在水化脱胶时具有不同的脱胶效果,动物油相较于植物油更容易脱胶。

油脂的水解实验报告

油脂的水解实验报告

油脂的水解实验报告油脂的水解实验报告引言:油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成分之一,它们不仅赋予食物丰富的口感和香气,还提供了身体所需的能量。

然而,我们是否了解油脂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呢?本实验旨在探究油脂的水解过程,以及水解产物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取适量的食用油脂、胃液和胰液。

2. 实验步骤:a. 将食用油脂加入试管中。

b. 加入适量的胃液,模拟胃蛋白酶的作用。

c. 在恒温水浴中加热,保持一定温度。

d. 加入适量的胰液,模拟胰脂酶的作用。

e. 定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水解作用,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和结果:1. 油脂的外观发生变化:原本透明的油脂逐渐变浑浊,形成乳状液。

2. 乳状液的稳定性:乳状液的稳定性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最终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3. pH值的变化:初始时,胃液的酸性使油脂的pH值下降,但随着胰液的加入,pH值逐渐回升。

4. 油脂的分解产物:油脂经水解作用后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讨论与分析:1. 水解作用的机理: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能够将油脂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链,而胰液中的胰脂酶则将脂肪酸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 乳状液的形成:水解产物的表面活性使其在水中形成乳状液,乳状液的稳定性取决于胶束的形成和稳定。

3. pH值的变化:胃液的酸性条件有利于胃蛋白酶的活性,而胰液中的碱性条件则有利于胰脂酶的活性。

4. 水解产物的特性:甘油和脂肪酸是水溶性的,可以被小肠黏膜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能量。

实验改进与展望:1. 实验条件的优化:可以尝试不同温度和pH值下的水解实验,以探究温度和酸碱条件对水解速率和产物特性的影响。

2. 实验方法的扩展:可以引入其他消化酶,如胃蛋白酶和胃脂酶,探究它们对油脂水解的作用。

3. 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分析水解产物的组成和浓度变化,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油脂的水解过程及其产物的特性。

全酶法制备甘油二酯的研究(Ⅰ)——油脂酶法部分水解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

全酶法制备甘油二酯的研究(Ⅰ)——油脂酶法部分水解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
Abstract:The holoenzymatie process combining the enzymatic partial hydrolysis with enzymatic esterifiea- tion was developed to produce diacylglyceml.Optimization of enzymatic partial hydrolysis of rapeseed oil, the part of the holoenzymatic process,wag studied.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on reaction,including the type of lipase,pH of reaction system,initial water content,enzyme dosage,were decided,and the product of hy- drolysis reaction Was further purified by molecular distillation.Optimal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鸽fol·
摘要:通过对酶催化油脂部分水解反应和酶催化酯化反应的有效整合,提出了全酶法制备甘油二酯的
工艺。主要研究了此工艺中的油脂(以菜籽油为例)部分水解反应,探讨了酶的种类、加水量、反应体
系pH、反应温度、加酶量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并对水解产物进行分子蒸馏提纯。较优的反应条
件为:脂肪酶采用Lipozyme 20000L。加酶量为20 U/g,加水量为油重的1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
lOWS:Lipozyme 20000L lipase,enzyme dosage 20 U/g,initial water content 10%(based on the weight of oil),reaction temperature 40℃,reaction time 6 h.After molecular distillation,the content of diacylglye- erol in finished product was over 50%.

浅析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

浅析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

浅析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一、油脂精炼意义1.增强油脂储藏稳定性2.改善油脂风味3.改善油脂色泽为油脂深加工制品提供原料二、毛油组成成分毛油中绝大部分为混酸甘油脂的混合物,即油脂,只含有极少量的杂质。

这些杂质虽然量小,但在影响油脂品质和稳定性上却“功不可没”。

悬浮杂质:泥沙、料胚粉末、饼渣水分胶溶性杂质:磷脂、蛋白质、糖以及它们的低级分解物脂溶性杂质:游离脂肪酸(FFA)、甾醇、生育酚、色素,脂肪醇,蜡其它杂质:毒素、农药三、脱胶油脂胶溶性杂质不仅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而且影响油脂精炼和深度加工的工艺效果。

油脂在碱炼过程中,会促使乳化,增加操作困难,增大炼耗和辅助剂的耗用量,并使皂脚质量降低;在脱色过程中,增大吸附剂耗用量,降低脱色效果。

脱除毛油中胶溶性杂质的过程称为脱胶。

我们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方法是特殊湿法脱胶,是水化脱胶方法的一种。

油脂水化脱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量电解质溶液加入油中,使胶体杂质吸水、凝聚后与油脂分离。

其中胶质中以磷脂为主。

在水分很少的情况下,油中的磷脂以内盐结构形式溶解并分散于油中,当水分增多时,它便吸收水分,体积增大,胶体粒子相互吸引,形成较大的胶团,由于比重的差异,从油中可分离出来。

影响水化脱胶的因素水量操作温度混合强度与作用时间电解质电解质在脱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中和胶体分散相质点的表面电荷,促使胶体质点凝聚。

磷酸和柠檬酸可促使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

磷酸、柠檬酸螯合、钝化并脱除与胶体分散相结合在一起的微量金属离子,有利于精炼油气、滋味和氧化稳定性的提高。

使胶粒絮凝紧密,降低絮团含油,加速沉降。

四、脱酸植物油脂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游离脂肪酸,其量取决于油料的质量。

种籽的不成熟性,种籽的高破损性等,乃是造成高酸值油脂的原因,尤其在高水分条件下,对油脂保存十分不利,这样会使得游离酸含量升高,并降低了油脂的质量,使油脂的食用品质恶化。

脱酸的主要方法为碱炼和蒸馏法。

脂肪酶在油脂水解反应上的应1

脂肪酶在油脂水解反应上的应1

脂肪酶在油脂水解反应上的应用作者:彭成银班级:10食品科学与工程班学号:1002061004摘要:利用脂肪酶催化油脂水解反应,实现豆油脱臭馏份中甘油酯的水解分离,以利于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

其中,选择的脂肪酶为解脂假丝酵母,本文对脂肪酶用量、油水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索。

并论述目前国内应用量最大、发展最迅速的碱性脂肪酶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脂肪酶油脂水解碱性脂肪酶脱臭馏份引言:脂肪酶作为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基础原料,需求量很大。

通常采用的生产路线有Col-gate-Emery优质高温蒸汽裂解法,中压皂化及化学催化法,但效率较低。

植物油脱臭馏出物是提取天然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的宝贵资源。

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从40年代就开始探索天然维生素E与植物甾醇的提取工艺。

植物油脱臭馏份(Deodorized distillate)主要含有游离脂肪酸、甘油酯、甾醇、维生素E及烃类物质等天然成分。

其中,甘油酯的分离极为关键,因为甘油脂的大量存在会给其后的高真空蒸馏或分子蒸馏带来困难,同时也影响甾醇的结晶分离及产品质量。

国外多采用皂化法和酯交换法来分解并除去甘油酯。

然而,皂化是在碱性环境中进行的,酯交换也必须加碱催化,而维生素E在强碱性条件下易氧化分解,从而降低了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收率,也给工艺设计和生产操作带来困难。

正文:1 、脂肪酶在油脂水解上的应用脂肪酶催化油脂水解反应分解甘油酯,是一种简捷而又比较经济的方法。

酶反应温度不高,专一性强,有助于减少副反应,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收率。

脂肪酶是将油脂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的酶,具有对油水界面的亲和力,并能在油水界面上以高催化速率水解不溶于水的油脂。

脂肪酶的天然产物(催化对象)是油脂,它必需与底物结合才能起催化作用。

但是,这种酶—底物复合体中是不会存在亲脂结合的,因为酶是水溶性的,而底物(油脂)不溶于水。

因此,脂肪酶水解反应只能发生在油水界面上。

为了是脂肪酶充分利用,需要利用搅拌或振荡来产生足够大的界面,有时甚至需要加入乳化剂,以利于两相的分散。

油脂水解实验报告

油脂水解实验报告

油脂水解实验报告油脂水解实验报告引言:油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它不仅为我们提供能量,还含有多种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

然而,油脂的结构复杂,很难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

因此,研究油脂的水解过程对于了解其消化和吸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人体胃酸和胰液对油脂的作用,探究油脂水解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1. 油脂样品:我们选择了食用植物油作为实验材料,因其易于获得且具有较高的油脂含量。

2. 人工胃液:模拟人体胃酸的化学溶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

3. 人工胰液:模拟人体胰液的化学溶液,含有胰蛋白酶和胆汁。

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样品:我们将食用植物油取样,称取一定质量的油脂样品。

2. 模拟胃液处理:将一定量的人工胃液加入含有油脂样品的试管中,使其充分混合,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温度。

3. 模拟胰液处理:在胃液处理完毕后,加入一定量的人工胰液,并进行充分混合。

4. 反应终止:通过加入适量的碱溶液,中和胃液和胰液的酸性,终止反应。

5. 分离油脂:用离心机将反应液离心分离,得到上层的油脂。

实验结果:我们在不同时间点取样,通过测定油脂的酸价和脂肪酸组成,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 水解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油脂的水解速率逐渐增加,并最终趋于稳定。

这表明胃液和胰液中的酶对油脂的水解具有明显影响。

2. 酸价变化:随着水解的进行,油脂的酸价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油脂中的脂肪酸被水解成为游离脂肪酸,而游离脂肪酸的酸价较低。

3. 脂肪酸组成: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我们发现水解后的油脂中含有更多的游离脂肪酸。

这表明水解过程中,油脂中的酯键被酶水解,释放出脂肪酸。

讨论与分析:1. 水解速率受酶的活性和底物浓度的影响。

胃液和胰液中的酶浓度越高,水解速率越快。

此外,温度的升高也可以促进酶的活性,从而加快水解速率。

2. 油脂的酸价降低说明其中的脂肪酸被水解成了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能够更容易地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油脂的水解有助于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油脂高压水解副产物粗甘油的精制工艺研究

油脂高压水解副产物粗甘油的精制工艺研究
【 摘 要】 本文在 现有甘 油的精制 工艺的基础上进行 了优化即在 甜水预 处理后增加 了一道 离子 交换树脂脱盐的工艺, 这样 可以有效地去 除
甜 水中的 无机盐 , 有利于甘油的蒸馏和精馏 , 起到降低能耗 、 减 少环境污染和 减少成 品甘 油中氯化物的含量 。本文重点研 究了离子 交换树 脂的 层析柱数量和甘 油浓度对脱盐效果的影 响, 得到甘油质量分数为 2 O %的甜水和 阴、 阳及混合 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柱 比例 3 : 3 : 1是较为理 想的脱 盐 条件 。
S h a n d o n g I n d u s t r i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第1 1 期
山东 工 业 技 术
2 0 1 3 正
油脂高压水解副产物粗甘油的精制工艺研究
陈 万宝 王 明权 张金 龙 郭 盼盼 ( 南 京化 工职 业技 术学 院 化 学 工程 系 。 江苏 南京 2 1 0 0 4 8 )
【 关键词 甜水 ; 甘油 ; : r - : E; 离子交换树脂
2 . 1 甜水的脂肪酸 &脂 的去除 油脂 高压水解产生 的甜水是 以一种 O / W 的乳液 的形 式存在 . 通 随着油脂加工行业 的不断发展扩张 , 促 使粗 甘油市场出现过剩 。 过 加热和加入盐酸调 节 p H值 在 3 ~ 4之间 . 可 以有效地破 乳 , 脂肪 酸 据统计 , 2 0 0 6年 . 仅在 欧洲 大约有 5 0 万t 的甘油涌入市场 . 而这已经 &脂的去除率达到 9 5 %以上 远远超过 了市场 的承载能力 宝沽公司预测 , 2 0 1 0 年世界甘油产量将 2 . 2 甜水的聚沉 、 絮凝及过滤 超过 1 2 0 万t 甘油产量的剧增必将导致甘油 的价格下降 目 前甘油的 去 除脂肪酸 &脂后的甜水 ,加入纯碱 调节 p H值在 5  ̄ 6 . 5之 间 。 来源主要 有两个渠道 . 一个是 生物柴油副产 的甘油 . 另外一个 是脂肪 加 入一 定量的偏铝酸钠 . 充分搅 拌后 . 再加 入微 量的絮凝剂充分搅 拌 酸的生产过程 中副产 的甘油 . 他 们的产量约 占油脂 原料的 1 0 %. 也就 后 过滤 . 甜水中的悬浮物去除率 能达 到 9 0 %以上 . 甜水 的清澈度 明显 是说每生产 1 吨生物柴油或脂肪酸就会产生 0 . 1 吨的甘油 提高。 高纯度甘油 是无毒 、 安全物质 , 在 医药 、 食品、 纺织 、 化工等领域有 2 . 3 甜水 的脱盐 着相当广泛的应用 , 而且范 围正在不断延伸和扩展Ⅲ 。 我国甘油一直处 2 . 3 . 1 甜水浓度对脱盐 的影响 于供不应 求的状况 . 尤其是 高纯度甘 油f 9 9 . 5 % ) 几 乎全部依靠 进 1 3 , 甘油浓度 的高低会影响到甜水的粘度 . 这样 在通 过离子交换柱的 主要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 亚进 口 粗甘油精制的方法主要有减压蒸 时候必然会对脱盐有一定 的影 响。 经调配制成不同质量分数 的甘油溶 馏法 、 离子交换法 和膜过滤法[ 6 3 液为原料 .经过 3 根 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柱 、 3 根 阴离子交换 树脂层 我 国目前的甘油主要是生产脂肪酸过程 中副产 的甘油 . 甘 油的精 析柱和 1 根阴阳离子混合树脂交换柱 .在室温条件下进行脱盐试验 . 制工艺是 : 甜水 的预处 理 、 蒸馏 、 减压精馏 、 脱色 。采用该工艺 能得 到 结果见表 1 9 9 . 5 %以上的高纯度甘油 .但是在精馏过程中能耗较 高且 可能会发生 表1 甘 油 浓 度 对 脱 盐 的 影 响 甘油 中氯化物含量超标的现象 甜水 的预处理工艺主要是通过加盐酸 甘油浓度 8 % 甘油浓度 1 2 % 甘油浓度 2 0 % 甘油浓度 3 2 % 对甜水乳 液进 行破乳 分离出其 中的脂肪酸 &脂 .再通过加入 净水 剂 项 目 脱盐前 脱盐后 脱盐前 脱盐后 脱盐前 脱盐后 脱盐前 脱盐后 和絮凝剂经过滤后得到相对 纯净 的甜水 : 蒸馏工艺是将甜水 的浓度 提 升到 9 0 %左右 :减 压精馏 工艺 是进 一步提 高甘 油 的浓 度 .能达 到 0 4 6 【o . o o l 7 0 . 6 9 【 o . 0 0 2 8【 1 . 1 5 【 0 0 0 5 6 1 8 4 【 o0 2 8 9 9 . 5 %以上 : 最后的脱 色工艺是让精馏后的甘油通过. 活l 眭炭炭床 . 进行 脱色【 7 ] 和脱 臭使得甘油 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由于在甜水预处理过 9 9 . 6 4 9 9 6 0 9 9 5 1 9 8 . 4 7 程 中加入 了盐 酸 、 纯碱和偏铝 酸钠等化学 品 . 因此在甘油 中存 在一定 浓度 的无 机盐 .这些无机 盐在甘油蒸馏 和精 馏过程 中会造成 能耗较 高. 特别是在精馏过程 中若产生液沫夹带会造成 甘油中氯化物含量超 从表 1 可以看出 . 甘油中无机盐 的去除率 随甘油质量分数 的降低 标, 并且甘油精馏残渣 ( 也叫做甘油沥青) 会非 常粘稠 , 很 难排出 , 这样 而增加 . 当甘油质量分数低于 2 0 %时盐分去除率可达 9 9 . 5 0 %以上 . 且 的甘 油沥青 目 前也没有好 的办法加 以处理 ,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 随甘油质量分数继续降低去除率变化不大 。 本文在此工艺 的基础上进 行改进 即在甜水 预处理后增加一 道离子交 2 . 3 . 2 层析柱 的数量对脱盐的影响 换树 脂脱盐 的工艺 , 这样就可 以有效的解决上述工艺 中存在 的问题 将2 0 %甘油浓度 的甜 水依次通过 l 根 阳离 子交换树脂层析柱 、 1 根阴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柱和 1根阴阳离子混 合树脂 交换 柱 . 在室温条

讲稿6油脂的皂化实验

讲稿6油脂的皂化实验

实验六油脂的皂化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油脂皂化反应原理的理解;2、掌握实验室制作手工肥皂的方法;3、运用比较法探究不同浓度NaOH对肥皂质量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皂化反应皂化反应(英语:Saponification)是碱(通常为强碱)催化下的酯被水解,而生产出醇和羧酸盐,尤指油脂的水解。

狭义的讲,皂化反应仅限于油脂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混合,得到高级脂肪酸的钠/钾盐和甘油的反应。

这个反应是制造肥皂流程中的一步,因此而得名。

它的化学反应机制于1823年被法国科学家Eugène Chevreul发现。

皂化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化学反应。

皂化反应是一个较慢的化学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可以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1)保持系统的较高温度。

(2)以物理方式不断搅拌溶液以增加分子碰撞的数量。

(3)加入酒精,使混合得更充分。

2、反应机制第一步:酯与OH−的加成反应第二步:消除反应第三步:酸碱反应(不可逆)图6.1 经皂化反应制备的手工皂3、皂化值习惯上,将1g油脂碱水解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定义为皂化值。

也可以利用它计算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

4、肥皂的制成脂肪和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三酸甘油酯,它和氢氧化钠共煮,水解为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前者经加工成型后就是肥皂。

其水解方程式为:R基可能不同,但生成的R-COONa都可以做肥皂。

常见的R-有:C17H33-:8-十七碳烯基。

R-COOH为油酸。

C15H31-:正十五烷基。

R-COOH为软脂酸。

C17H35-:正十七烷基。

R-COOH为硬脂酸。

油酸是单不饱和脂肪酸,由油水解得;软、硬脂酸都是饱和脂肪酸,由脂肪水解得。

如果使用氢氧化钾水解,得到的肥皂是软的。

一种脂质与氢氧化钾的皂化反应如下:图6.2 脂质与氢氧化钾的皂化反应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可以减小脂肪酸盐的溶解度从而分离出脂肪酸盐,这一过程叫盐析。

高级脂肪酸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经填充剂处理可得块状肥皂。

5、去污原理肥皂分子有一端由许多碳和氢所组成的长链,称为亲油端;另一端则为亲水性的原子团,称为亲水端。

油脂水解反应

油脂水解反应

油脂水解反应油脂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它们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储备和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油脂水解反应是指将油脂分子中的酯键(Ester Bond)断裂,使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的反应过程。

油脂水解反应是一种酶催化的反应。

在油脂水解反应中,酯键被水分子加入,产生负离子和正离子。

负离子是由酯基中的羧基离子形成的,正离子是由水分子中的氢离子形成的。

这种反应需要一定的能量,是一种可逆反应。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油脂水解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将油脂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从而产生大量的能量。

这种能量可以被人体和动物体利用,同时还可以用于生产肥皂、油脂酸、甘油等化学品。

油脂水解反应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促进。

其中一种方法是使用酶催化剂。

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促进油脂分子中的酯键断裂,从而加速反应速度。

酶催化剂通常可以在低温下工作,因此可以节省能量和减少反应产生的废物。

油脂水解反应还可以通过加热和使用碱性催化剂来促进。

加热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能量,使反应速率加快。

同时,碱性催化剂可以使反应物中的酸性羧基离子中和,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油脂水解反应产生的产物不仅仅是甘油和脂肪酸。

在一些情况下,反应还会产生其他的化学物质,如醇、醛、酮等。

这些物质可以进一步被利用,用于生产化学品、燃料等。

油脂水解反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

它可以将油脂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从而产生大量的能量和其他化学物质。

这种反应可以通过酶催化剂、加热和碱性催化剂等方法来促进。

在未来,随着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油脂水解反应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棕榈油的酸催化水解工艺研究

棕榈油的酸催化水解工艺研究

棕榈油的酸催化水解工艺研究张玲玲;王晖【摘要】以棕榈油为原料进行常压酸催化水解工艺研究。

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油水质量比及乳化剂用量对棕榈油水解反应的影响,得出棕榈油一次酸催化水解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7 h,反应温度100℃,催化剂浓硫酸用量7.5%,油水质量比1∶1,乳化剂磺酸用量0.5%;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棕榈油水解产物酸值(KOH)为192.77 mg/g,水解率达到91.96%。

并研究出一套循环水解的工艺流程,实现油脂水解产物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水相中甘油的含量。

%The hydrolysis of palm oil catalyzed by acid was studied.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reaction temperature,catalyst dosage,mass ratio of oil to water and emulsifier dosage on the hydrolysis of palm oil were investigated.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 of palm oil hydrolysi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reaction time 7 h,reaction temperature 100℃,mass ratio of oil to water 1∶1,dosage of sulfonic acid used as emul-sifier 0. 5% andcatalyst( concentrated sulfonic acid) dosage 7. 5%. Under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the acid value of the hydrolysates was up to 192. 77 mgKOH/g and the hydrolysis rate of palm oil was 91. 96%. A circulated hydrolysis process was designed, then the recycling of hydrolysates was real-ized,and the content of glycerin in the aqueous phase increased.【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4页(P64-67)【关键词】棕榈油;水解;脂肪酸;甘油【作者】张玲玲;王晖【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色金属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色金属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5.1;TQ645脂肪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是表面活性剂的基础原料之一。

TLIM脂肪酶对油脂水解特性的研究

TLIM脂肪酶对油脂水解特性的研究
由于 Ca2+的激活作用最为明显, 因此, 比较了 4 个 浓度 Ca2+ (0.02、 0.04、 0.06、 0.08mol / L) 对 TLIM 活力 的影响 (图 5)。 结果表明, 0.02mol / L Ca2+足以使 TLIM 酶的活力比对照提高 0.9 倍, 达到 415.1U / g; 进一步增 加 Ca2+ 浓度, TLIM 脂肪酶活力虽然表现出先升高后下 降 的 趋 势 , 但 幅 度 都 相 当 小 。 总 体 而 言 , 在 0.02 ~ 0.08mol / L 浓 度 范 围 内 , Ca2+ 对 TLIM 脂 肪 酶 的 激 活 作 用不存在显著差异, 酶活力均保持在 450U / g 左右。
[3] 郭亚力, 李聪, 欧灵澄, 等. 槐米中天然抗氧化剂的提取及其抗 自由基性能研究 [J] . 食品科学, 2004, 25 (7): 154~157.
[4] 金越, 吕勇, 韩国柱, 等. 槲皮素及异槲皮素、 芦丁抗自由基活 性的比较研究 [J] . 中草药, 2007, 38 (3): 408~412.
肪酶活力, 其中, 以 Ca2+的作用最大, 它将 TLIM 脂肪 酶 活 力 提 高 到 455.3U / g, 为 Cu2+的 3.2 倍 , 为 对 照 的 4.8 倍。 相反 , Na+、 Zn2+却 表 现 出 对 TLIM 脂 肪 酶 非 常 轻微的抑制。
图 4 金属离子对 TLIM 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Na+、 Zn2+ 4 种金属离子对固定化脂肪酶 TLIM 活力的影 响 (图 4)。 结 果 表 明 , 在 0.05mol / L 浓 度 下 , 不 同 的 金属离子具有 不 同 的 效 应 。 Ca2+和 Cu2+激 活 了 TLIM 脂
16
<<< 油脂工程·技术

油脂水解、蒸馏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油脂水解、蒸馏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油脂水解车间—水解、蒸馏工段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为将《安全生产法》、省市县相关安全生产管理法规真正在本公司各个生产环节中得到落实,把车间(班组)、部门日常生产活动的安全操作运行,科学、合理地予以规定,保障公司各生产环节的作业处于安全受控状态,特制定本车间(班组)、部门安全操作规程。

一、生产流程中的工艺安全操作规定1、按照公司技术质量管理部的工艺流程要求,油脂水解、蒸馏生产作业工艺流程为:二、设备、工器具、各种能源的安全使用规定1、各班组在作业操作时所需用的工、器具(包括手动运输车辆、电风扇等),在当班作业使用前,首先要检查是否处在正常良好状态,如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后再行使用,不得带病使用,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2、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所使用的工、器具的安全要求,要经常注意所用工、器具的使用状况(尤其是是手动操作的工、器具),手动运输车辆在移动物资过程中必须注意高度注意安全!以防止操作人员滑跌、被压、撞击等受伤害事故发生。

发现工器具无法使用时,要启用备用工、器具并将己坏工器具修复备用,如没有备用工、器具则应立即报请机修人员进行修理,严禁违规使用不安全工、器具.3、生产任务完成或下班前,须将班组所用工、器具收拾齐全并进行清洁处理,按要求统一归位摆放(手动叉车、电扇、打包机、封箱机、缝包机等),操作所用小型工、器具由班组长负责放入固定保管处,保证本班组在下一班次作业时所使用工、器具处于齐全、正常状态.4、生产作业所使用的各种设备,须严格按照设备使用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各车间的货物吊机严禁在停机时未关闭安全护栏!作业员工必须经常注意在工作现场的安全标识提醒,严禁违规作业!操作时必须时刻监管设备的即时运行状况,如发现故障或难以判断的异常原因需立即停机与车间主任和专业机修人员联系,在未查清原因解决故障问题前不得带病开机运行!擅自带病开机运行所造成安全事故的,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5、油脂水解与中和车间的自动化微机控制室的控制系统,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要求与规定执行,严禁擅自修改系统工艺参数和其它违规操作行为,遇到系统或设备运行出现疑难问题或异常状况须按安全操作预案要求执行,第一时间通知直接领导和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修复。

油脂皂化反应实验的改进

油脂皂化反应实验的改进
(1) 准备材料 在台秤上称150g棕榈油、50g橄 榄 油、50g 椰子油,混匀。根据3种油的皂化值计算所需固体 NaOH 的质量为 37.2g, 所 需 蒸 馏 水 的 体 积 为 87 mL,台秤上称量所需要 的 NaOH, 加 入 到 盛 有 87 mL 蒸馏水的烧杯中,搅拌,使 NaOH 溶解,静置 降温至38~40 ℃。 (2) 混合 NaOH 溶液和油脂 水浴加热油脂,使 油 温 保 持 在 38~40 ℃。 当 NaOH 溶液的温度降至 38~40 ℃ 时, 把碱液 慢 慢 倒入油脂中,边倒边用打蛋器搅拌,用打蛋器不停 地搅拌,直至皂液变成厚酸奶状。 (3) 皂液入模 将皂液倒入模子中,上面盖好保鲜膜,将模子 放入泡沫塑料保 温 箱 中。 如 果 室 温 低 于 30 ℃, 建 议泡一个热水袋放在保温箱里,这样可以使皂化反 应完全。 (4) 脱模 24h后 将 模 子 从 箱 子 里 取 出 ,置 于 避 光 通 风
想 的 硬 度 应 该 在 160 左 右 , 如 果 相 差 太 远 就 可 以 适 度调整油的种类或比例。橄榄油、椰子油和棕榈油
是制造手工皂的代表油脂。
表1 常见油脂皂化值和硬度值[3]
油脂名称
皂化值 (SV)
硬度值 (INS)
棕榈油
பைடு நூலகம்199
150
橄榄油
189
105
椰子油
257
248
例如:制备 油 脂 质 量 为 250g 的 手 工 皂 (60% 棕 榈 油+20% 橄 榄 油 +20% 椰 子 油 ), 平 均 硬 度 值 = (60%×150) + (20%×105) + (20%×248) = 160.6, 是 很 理 想 的 硬 度。 所 需 NaOH 的 质 量 = 250×0.713×10-3 × (60% ×199+20% ×189+ 20%×257) =37.2g[4], 水 的 质 量 一 般 为 NaOH 质 量 的 2.33~2.35 倍 , 即 约 为 87g。 1.3 仪 器 和 药 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