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偏差行为的评估与处理.
儿童偏差行为的纠正方法
儿童偏差行为的纠正方法
儿童偏差行为的纠正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建立清晰的规则和界限:为孩子制定并明确传达适当的行为规范,确保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这样有助于提供一种清晰的行为指南,帮助他们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
2. 积极的亲子交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给予他们表达自己感受和情绪的机会。
倾听他们的疑虑和问题,并尽可能提供支持和理解,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和行为。
3. 奖励正面行为:积极地注意和赞扬孩子的积极行为,以鼓励和强化这些行为。
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物质奖励或其他形式的正反馈,让孩子明白他们正做对了什么。
4. 时间管理和结构化活动:为孩子提供有规律和结构的日常活动。
制定一个日程表,并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玩耍和休息。
这有助于减少无聊和焦虑,提供积极的定向,减少偏。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在教育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行为偏差的儿童,他们可能表现为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暴躁易怒或者社交障碍等问题。
这些行为偏差儿童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和教育策略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孩子行为偏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孩子成长在一个缺乏父母关注和爱护的环境中,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情感发展和行为表现。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可能因为工作繁忙而缺乏陪伴孩子的时间,导致孩子产生注意力稀缺和情感空虚的问题。
一些家庭可能存在着家庭暴力、离婚或者家长精神疾病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孩子行为偏差的重要成因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行为偏差问题在家族中有聚集现象,这意味着孩子在遗传上可能存在着一些行为偏差的基因。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孩子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导致他们更容易产生过度活跃、情绪波动等问题。
3. 生理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外,孩子的生理情况也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表现。
一些儿童可能因为大脑的生理结构存在缺陷而导致多动症等问题。
一些生理问题比如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等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行为偏差问题。
1. 了解孩子的个性和需求针对行为偏差的儿童,教育者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需求。
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行为偏差表现,比如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行为问题,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情绪调节困难而表现出暴躁易怒。
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有助于教育者选择合适的教育策略。
2. 建立积极的家校沟通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家校之间的良好沟通是解决孩子行为偏差问题的关键。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建立起积极的沟通机制,定期交流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共同探讨孩子行为偏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针对行为偏差儿童,教育者应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行为偏差儿童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与常规行为相悖的行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的行为偏差包括攻击性行为、违反规则、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行为偏差严重影响了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因此了解其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可以从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进行解析。
环境因素对行为偏差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环境不良、缺乏父母关注与支持、家庭关系紧张等因素会给儿童的行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学校环境的不适宜、缺乏师生沟通等因素也会使得儿童的行为偏差更加明显。
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来自同伴、社会媒体的不良影响会影响儿童的行为发展,塑造他们的行为偏差。
个体因素也对行为偏差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儿童天生的特质,如情绪控制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差、冲动性强等,往往会使得他们更容易表现出行为偏差。
身体健康问题、学习困难等也会对儿童的行为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诱发行为偏差。
针对行为偏差儿童的教育策略,首先需要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家长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并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给予儿童适当的责任和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自我决策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对于行为偏差儿童,要注重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的培养,教育他们学会合理表达情感,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还要通过游戏和体育活动等方式提供适当的发泄渠道,帮助他们顺利释放压力,减轻不良行为的发生。
行为偏差儿童的教育策略应该注重个体化和综合性。
每个儿童的行为偏差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教育策略应该根据个体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同时还要注意多学科的综合性教育,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帮助行为偏差儿童全面发展。
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较为复杂,既包括环境因素,也包括个体因素。
针对他们的教育策略应该注重构建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培养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注重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的培养,个体化和综合性是教育策略的重要原则。
幼儿园行为规范:偏差行为干预教育策略
幼儿园行为规范:偏差行为干预教育策略幼儿园行为规范:偏差行为干预教育策略偏差行为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不符合社会规范和学校规定的行为,例如打架、说脏话、欺负同伴等。
面对幼儿园中出现的偏差行为,健康的幼儿园教育需要有相应的干预教育策略来引导幼儿走向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
本文将深入探讨偏差行为干预教育策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幼儿园中的偏差行为问题。
1. 偏差行为的原因分析偏差行为的出现通常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个体特点、社会因素等。
在幼儿园中,一些幼儿可能由于缺乏家庭关爱、教育和情感支持,或者受到同伴的影响而表现出偏差行为。
在干预偏差行为时,需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个人特点和所处环境,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策略。
2. 偏差行为的干预教育策略2.1 制定行为规范幼儿园需要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让幼儿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
这可以通过制定幼儿园行为守则、规定好的游戏规则等方式来实施。
2.2 规范引导在幼儿出现偏差行为时,教师和家长需要进行及时的规范引导,即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告诉幼儿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
在做规范引导时,可以采取启发式教育、情景再现等方法,引导幼儿回归正轨。
2.3 实施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幼儿园偏差行为的干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的情感关怀与激励,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提高社交技能,从而减少偏差行为的出现。
2.4 合理惩罚与奖励对于偏差行为,必要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执行时应注意方式和方法。
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励幼儿形成正向行为,增强正能量。
3. 教师和家长的配合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在偏差行为的干预中需要保持密切的合作。
老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及时报告幼儿在幼儿园出现的偏差行为,共同商讨有效的干预策略。
家长则需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引导和教育,关注幼儿的日常行为表现,与幼儿园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
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与干预方案
评估儿童当前状况
全面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家庭背景 、学校环境等,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提供依据。
实施干预措施
按照计划逐步实施干预措施,密切关注儿 童的行为变化,及时调整干预策略和方法 。
制定干预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和目标行为,制定具体的干 预措施和实施计划。
04 干预方案的实施与监控
实施步骤和时间表
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家庭氛围
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儿 童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而紧张 、冲突的家庭氛围可能导致儿童 出现攻击性、退缩等行为问题。
家庭结构
完整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儿童行为发 展,而单亲、重组等家庭结构可能 增加儿童出现行为问题的风险。
家庭经济状况
贫困家庭可能因资源匮乏、压力增 大等因素,导致儿童出现焦虑、抑 郁等行为问题。
问题严重程度的判断
分析儿童行为问题的频率、强度、持 续时间等,判断其严重程度。
影响因素的探讨
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和 影响因素,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 个人特质等。
个性化干预方案的制定
根据评估结果和分析,为儿童制定个 性化的干预方案,包括具体的干预目 标、方法和计划。
03 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方案
项目成果总结
评估工具的研发
成功研发出一套针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全面评估工具,包括 问卷、观察和实验等多种方法,为儿童行为问题的准确识 别提供了有效手段。
干预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出一套个性化的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方 案,包括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和学校环境调整等多个方面 ,有效改善了儿童的行为问题。
在实施干预计划的过程中,定期进行评估 和调整,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
监控和评估干预效果
幼儿偏差行为的测量及发展特点
幼儿偏差行为的测量及发展特点嘿,亲爱的家长们和幼教工作者们,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一个让人头疼但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幼儿偏差行为的测量及发展特点。
别看这话题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咱们尽量说得轻松点,一起来探讨一下吧!1.观察法:这是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我们直接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记录下来。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是否经常打人、抢玩具等。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一些关于孩子行为的问卷,让家长或老师填写。
这种方法可以收集大量数据,有助于分析孩子偏差行为的普遍性和特点。
3.访谈法:与家长、老师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和学校的表现,挖掘偏差行为背后的原因。
1.年龄特点:一般来说,3-6岁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偏差行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探索欲望大,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性别特点:研究发现,男孩的偏差行为比女孩更为突出。
这可能与男孩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关,比如男孩的攻击性更强、竞争意识更明显。
4.社会环境特点:社会环境对孩子的行为也有很大影响。
比如,孩子所处的社区环境、幼儿园的教育质量等。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不良的社会环境,容易出现偏差行为。
那么,面对幼儿偏差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1.提高家长和老师的认识:了解幼儿偏差行为的特点,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成长现象。
不要过于焦虑,要耐心引导孩子。
a.耐心沟通:与孩子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引导他们正确处理问题。
c.设定规则:明确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禁止的,让孩子明白界限。
d.转移注意力:当孩子出现偏差行为时,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参与其他活动,转移注意力,缓解情绪。
4.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加强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偏差行为的测量及发展特点哎呀,说起来这幼儿偏差行为,真是让人头疼又不得不面对的小难题。
不过,别急,咱们慢慢分析,一起找找解决的办法。
咱们先来说说测量幼儿偏差行为的那点事儿。
孩子有偏差行为的解决方法
孩子有偏差行为的解决方法第1篇:孩子有偏差行为的解决方法当您家孩子出现难以相处的毛病以及问题行为时,他可能会在各方面以不同方式表达反抗。
他们常有一些共同特质,如: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过度戏剧化、对被要求的事抵死不从。
然而这些偏差行为,可不只是过渡阶段,有可能会从童年期、青春期,一路蔓延到*期。
如果家长只是漫无目的地等待孩子成熟、不再不守规矩,只会让情况恶化而难以解决。
身为父母的职责,就是教孩子表现出适当的言行举止,而不是为他们的失当行为找藉口。
误解会导致更多偏差行为偏差行为是一种恶*循环,当偏差的孩子感到被误解时,就会越不听话。
当他越不听话,你就会越感到挫折,而这种挫折又会回过头来影响你的反应,让孩子觉得自己被误解。
孩子越是感到被误解,行为就会越不乖,如此恶*循环不已。
容易造成误解的9大陷阱会造成误解偏差孩子的原因非常多,但如果你了解的话就可以避免。
以下是许多父母因为这么做而无法理解孩子的例子,如果你发现自己常习惯*陷入其中一个、或多个陷阱的话,也不必过于自责——因为不只是你会如此。
你可以改变情势,而这些知识会让你更有力量。
1期待孩子还没准备好就能做某些事当你想了解孩子时,过度期待反而会把情况弄得更复杂,像是要求三岁小孩立正站好,或是要求四岁小孩把房间弄干净。
我们不该指望中年级学童不会忘东忘西,或是期待高年级学生知道该从生命中得到什么。
2过度论断偶然的不当行为若是孩子辜负了你的期待,你可能会以为他是在反抗你,而不是从他的角度进一步探究他的处境,而这也会影响你所认为的事情真相。
偏差孩子会倾向表现出偏差行为,但这并不表示他的行为举止总是如此偏差。
每个小孩偶而都会表现出偏差行为,但你必须要能区分一般负面行为与偏差行为的差别。
偏差孩子的父母总是忽略了这种可能*,因为他们早已习惯将孩子每个负面行为都视为是偏差行为了。
俗话说:“你认为是怎么样,事实就是怎么样。
”所以一旦你开始寻找孩子不偏差的行为,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有很多行为并不偏差。
幼儿园《个性化儿童偏差行为矫正策略》总结
幼儿园《个性化儿童偏差行为矫正策略》总结幼儿园是孩子成长中的关键阶段,因此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矫正儿童的偏差行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个性化儿童偏差行为矫正策略。
一、了解偏差行为的成因在矫正儿童偏差行为之前,教师要先了解儿童的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
偏差行为既可能是因为儿童的生理发展不成熟,也可能是因为儿童缺乏关爱和安全感等心理问题导致的。
此外,偏差行为也可能是受到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只有了解偏差行为的成因,才能更加有效地制定相应的矫正策略。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与儿童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并采取适当的矫正措施。
同时,教师要保持耐心和虚心,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
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矫正他们的偏差行为,同时也有益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采取多样化的矫正策略针对不同的偏差行为,需要采取不同的矫正策略。
对于一些轻微的偏差行为,可以通过制定行为规范来进行矫正。
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偏差行为,需要采用一些更加积极的矫正策略,如利用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
四、重视家庭参与儿童的偏差行为不仅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
因此,家庭参与对于矫正儿童偏差行为非常重要。
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向家长传达相关的矫正信息,共同协调矫正儿童的偏差行为。
总之,针对幼儿园儿童的偏差行为,教师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和矫正。
只有在了解偏差行为成因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采取多样化的矫正策略,以及重视家庭参与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矫正孩子的偏差行为,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园个性化儿童偏差行为矫正策略总结
幼儿园个性化儿童偏差行为矫正策略总结在幼儿园教育中,每个孩子的个性和行为都各不相同。
有些儿童可能表现出偏差行为,这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性格特点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在幼儿园,如何对个性化儿童偏差行为进行矫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对幼儿园个性化儿童偏差行为矫正策略进行总结和回顾,以帮助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一、理解偏差行为1.1 了解偏差行为的概念偏差行为是指违背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行为,它与正常行为相对立。
在幼儿园中,偏差行为可能表现为攻击性、固执、沉默、胆怯等形式。
理解偏差行为的概念是进行矫正的第一步。
1.2 分析偏差行为的成因每个孩子表现出的偏差行为都有其特定的成因,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性格特点、情绪问题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分析偏差行为的成因能够帮助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制定矫正策略。
二、个性化偏差行为的矫正策略2.1 个性化教育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
通过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家庭状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从而更好地引导其行为。
2.2 情绪管理针对偏差行为可能与情绪问题相关的情况,进行情绪管理的指导。
帮助儿童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从而减少偏差行为的发生。
2.3 行为规范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让每个孩子都清楚自己的行为应该符合怎样的规范。
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对偏差行为进行适当的批评和引导。
2.4 家校沟通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共同制定矫正策略,形成家校合力。
2.5 辅导与支持针对偏差行为较严重的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行为问题,并逐步改正和调整。
三、个性化儿童偏差行为矫正策略的效果个性化的偏差行为矫正策略能够更好地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处理,从而获得更好的矫正效果。
通过个性化教育和支持,大部分儿童的偏差行为都得到了改善,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和学习。
儿童偏差行为的诊断与辅导
儿童偏差行为的诊断与辅导一、定义(一)、适应良好良好人际关系明确自我概念情绪成熟身体健康行为成熟(二)、适应不良智能不足学习障碍动作发展障碍沟通障碍广泛性发展障碍注意力泛散与过动饮食异常精神异常愤怒与攻击焦虑与恐惧反社会行为忧郁与自杀自我伤害物质滥用二、儿童偏差行为的诊断(一)、界定儿童偏差行为资料来源﹕(1)学校导师科任教师过去任教教师同侪各处室相关人员(2)家庭父母亲兄弟姊妹祖父母相关亲属(3)小区邻居小区朋友相关人士(二)、测验工具的运用(1)智力方面(2)学业成就方面(3)社会关系方面(4)自我概念方面(5)其它相关诊断工具(三)、专业机构的咨询(1)小区辅导机构(2)医疗机构(3)专业辅导、谘商、心理治疗专家三、成立个案研究辅导小组☆学校方面☆家庭方面☆小区方面(一)、学校方面☆成立个案研究辅导小组社工人员导师认辅老师家长相关人员(二)、家庭方面☆父母亲个别谘商☆亲职教育的实施☆教养方式的改变☆单亲家庭的困境☆隔代教养的难题(三)、小区方面☆小区环境的调整☆小区朋友的了解四、选择辅导取向前题﹕人类需求层次论自我实现的需求自尊的需求爱与隶属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生理的需求(一)、辅导策略1.个别谘商学派心理分析学派新心理分析学派个人中心学派完形学派行为学派认知行为学派理性情绪学派现实学派游戏治疗沟通分析学派2.团体辅导结构性----------------非结构性异质性----------------同构型开放性----------------封闭性五、辅导历程☆初始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追踪辅导1.初始阶段信任感与安全感的建立以同理心了解个案收集资料辅导目标的设定2.工作阶段选择适当辅导取向与策略辅导策略的运用亲职教育的实施接受督导3.结束阶段辅导效果的评估4.追踪辅导阶段一年的追踪辅导,以确定辅导效果。
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和干预策略
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机制
加强家校沟通
学校应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和行为问题,共同制定干预策略。
开展家长教育
通过家长会、讲座等形式,向家长传授儿童行为问题的识别和干预方法,提高家长的育儿 水平。
社区资源整合
利用社区资源,如儿童心理咨询机构、儿童活动中心等,为儿童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和支持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同时,社区应加强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区居 民对儿童行为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1 2 3
评估标准不统一
目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缺乏统一标准,不同机 构和专家可能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导致 评估结果存在差异。
干预策略单一
现有的干预策略往往只针对某一种或几种行为问 题,缺乏综合性、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无法满足 不同儿童的需求。
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足
症状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活动过多, 无法安静;冲动行为,难以控制。
干预策略
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教育干预 。
评估方法
临床观察,行为评定量表,神经系统 检查。
对立违抗性障碍
症状表现
频繁发脾气,常与大人争 辩;拒绝服从规则和要求 ;常因自己的过失或不当 行为而责怪他人。
评估方法
临床观察,家长和教师评 定量表。
根据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儿童行为问题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攻击 行为、退缩行为、破坏行为、反社会行为等。
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发生率
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因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行为问题(如攻击行为 )的发生率会逐渐降低,而其他问题(如焦虑、抑郁)则可 能增加。
如何评估和解决儿童行为问题
如何评估和解决儿童行为问题儿童行为问题一直是家长和老师们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不同的行为问题需要不同的评估方法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如何评估和解决儿童的行为问题。
一、评估儿童的行为问题1.观察孩子的行为首先,观察孩子的行为是评估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步骤。
家长和老师需要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例如孩子是否经常打架、抽风、不肯听话等。
观察孩子行为的时间应该覆盖多个方面,例如家庭、学校、公共场合等。
2.了解孩子的背景孩子的背景是影响其行为的重要因素。
评估儿童行为问题时,掌握孩子的背景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老师要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情况。
只有了解孩子的背景信息,才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行为问题。
3.使用问卷问卷是另一种评估儿童行为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问卷了解孩子的行为问题,例如孩子是否易怒、是否有攻击性行为等。
问卷可以包含多个问题,涉及多个方面,例如孩子的思维、情感、行为等。
二、解决儿童行为问题1.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是解决儿童行为问题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当孩子发脾气时,可以告诉孩子先停下来、深呼吸,然后再冷静地思考问题,而不是立即采取行动。
2.建立积极的奖惩制度建立积极的奖惩制度是解决儿童行为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奖惩制度,家长和老师可以激励孩子积极行为,惩罚孩子不良行为。
例如,当孩子表现出优秀的行为时,可以给予奖励,例如夸奖、小礼物等。
而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可以做出惩罚,例如谈话、禁止看电视等。
3.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是解决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家长和老师需要与孩子进行真诚的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并给予孩子积极的建议和支持。
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情感和行为模式,并避免不良行为。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和老师也需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提供帮助和支持。
总结:评估和解决儿童行为问题需要非常细致的态度和方法。
儿童发育与行为问题的评估与治疗
儿童发育与行为问题的评估与治疗引言: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不同的发育和行为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社交和情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儿童发育与行为问题的评估与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儿童发育与行为问题的评估方法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以帮助家长和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儿童发育问题的评估1. 发育里程碑评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系列特定年龄段内应该达到的里程碑或者关键能力指标。
通过观察孩子是否达到这些里程碑,可以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发育延迟或其他潜在问题。
常见的包括语言能力、运动技能、社交互动等方面。
2. 身体检查除了观察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是否达到相应里程碑外,身体检查也是重要的评估手段。
通过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可以排除一些潜在的器质性疾病或异常情况。
3. 发育评估量表发育评估量表是一种系统化的评估工具,能够帮助专业人士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发育情况。
其中包括儿童发展行为问卷(CBCL)、父母认知能力问卷(PSI)、贝耶斯智商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等。
二、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及治疗方法1.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ADHD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主要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和冲动性行为。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通常使用镇静剂或刺激剂来调整神经递质水平,以改善注意力和控制行为。
心理行为疗法则通过训练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技巧以及社交互动方式。
2.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ASD 是一组由早期神经发育异常引起的常见儿童发育障碍。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行为干预和教育干预。
行为干预通常包括应用应用行为分析(ABA)来改善孩子的社交互动、沟通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干预则通过提供相关支持和资源,使孩子能够在学习环境中获得最大程度的适应和成功。
3. 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以及自我评价下降等。
幼儿园行为规范:偏差行为干预策略
幼儿园行为规范:偏差行为干预策略在幼儿园教育中,孩子的行为规范对于日常管理和学习环境的维护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偏差行为在幼儿园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
对于偏差行为的干预策略,是幼儿园教师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园偏差行为的干预策略,希望能够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一、深入了解偏差行为的类型和原因在幼儿园中,偏差行为可以表现为打架、抢玩具、撒谎、脾气暴躁等形式。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偏差行为的类型和原因。
针对不同类型的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
对于孩子之间的打架和抢玩具行为,可以采取冲突解决、共享教育等策略;而对于撒谎和脾气暴躁这类行为,则需要从心理和情绪层面进行干预和引导。
二、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偏差行为,我们应该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在幼儿园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生活经历都不尽相同。
我们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对于一个内向孤僻的孩子,我们可以采取开导、交流的方式,帮助他建立自信和融入集体;而对于一个爱撒谎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诚实教育、奖励机制来改变他的行为习惯。
三、建立积极健康的行为规范除了针对偏差行为进行干预,我们更应该注重建立积极健康的行为规范。
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积极阳光的行为习惯,比如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通过绘本故事来传递友善、宽容的价值观。
这样,孩子们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中成长,自然也会减少偏差行为的发生。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对于幼儿园偏差行为的干预策略,我的个人观点是,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共同合作,共同育人;要注重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的偏差行为,才能培养出健康、快乐的下一代。
幼儿园偏差行为的干预策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并且不断探索和创新。
幼儿园偏差行为教育的干预策略改进方案
幼儿园偏差行为教育的干预策略改进方案1.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偏差行为是一种常见现象。
偏差行为指的是孩子的行为违反了一定的规范或者期望,例如攻击性行为、挑衅性行为、情绪失控等。
针对偏差行为的干预策略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行为,并逐步改变不良行为,培养积极的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幼儿园偏差行为教育的干预策略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改进方案。
2.多方位评估干预策略幼儿园偏差行为的干预策略需要全方位的评估,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
在个体因素的评估中,需要注意孩子的个性特点、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等。
在家庭因素的评估中,需要了解家庭环境对孩子行为的影响以及家长的教育方式。
在学校因素的评估中,需要考虑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孩子的特点等。
只有对各个因素进行全面评估,才能找到最适合的干预策略。
3.针对性干预策略针对性是干预策略的核心,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方案。
针对性干预策略包括情绪管理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家庭辅导、环境优化等。
情绪管理训练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利用积极的方式表达情感。
社交技能训练能够帮助孩子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解决冲突。
家庭辅导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环境优化可以通过调整幼儿园的环境,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4.回顾与总结幼儿园偏差行为的干预策略改进方案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全方位评估、针对性干预是关键的步骤,它需要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促进健康成长。
5.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教育中,偏差行为的干预需要多方合作,教育者需要充分关注孩子的个体情况,展开全面的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也非常关键,他们需要与幼儿园教育者密切配合,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我对此深有体会,因此更加重视幼儿园偏差行为教育的干预策略改进方案。
总结幼儿园偏差行为教育的干预策略改进方案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幼儿偏差行为的测量及发展特点
幼儿偏差行为的测量及发展特点幼儿偏差行为的测量及发展特点幼儿期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阶段,身体和智力的发展迅速,也伴随着自我意识、情感等社会心理能力的逐渐成熟。
然而,幼儿的身心发展也可能受到一些负向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偏差行为。
这些行为会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识别、测量和纠正。
本文将探讨幼儿偏差行为的测量和发展特点。
一、幼儿偏差行为的测量幼儿偏差行为的测量可以通过比较常态行为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评估幼儿行为的发展是否处于正常轨道。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1. 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直接观察幼儿行为的方法,通过观察幼儿的动作、语言、情绪等表现,来判断幼儿是否存在偏差行为。
观察需要考虑时间、地点和知情情况等因素,尽量进行客观记录和综合分析。
2. 问卷法问卷法是一种间接测量方法,通过家长或教师填写问卷的方式,了解幼儿在家庭或学校中的行为表现。
一般需要采用标准化问卷,以保证问题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 记录法记录法是一种综合测量方法,结合观察和问卷的方式,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
记录可以用图表和文字方式,定期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评估幼儿的偏差行为。
以上几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准确的幼儿偏差行为测量结果。
幼儿偏差行为测量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及时发现并处理幼儿的问题,为幼儿打好一个良好的成长基础。
二、幼儿偏差行为的发展特点幼儿偏差行为的发展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幼儿期常见的偏差行为幼儿期偏差行为很常见,如打闹、冲撞、哭闹、拖拉等不良行为,这些都是幼儿体验世界和认识自我的方式。
幼儿期的偏差行为也具有短暂性、可塑性和正常性,在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下可能自行消失。
2. 环境对幼儿偏差行为的影响幼儿的行为表现受到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家庭和学校以及社会环境因素是幼儿偏差行为的重要因素。
例如不良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的不良导致幼儿的偏差行为增加,而家长和教师的正面引导和支持则可以促进幼儿的正常发展。
3. 幼儿偏差行为的持续性和转化性若幼儿的不良行为长期存在,并且不能通过教育和引导改变,就需要进行专业医学干预。
儿童发育与行为异常的评估与矫治
4
追踪进度
定期使用这些工具,可以评估矫治方案的疗效,调整干预措施。
跨学科专业团队评估
团队构成
跨学科专业团队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儿科医生、言语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专家,共同对儿童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内容
团队将从生理、心理、认知、社交等多个方面对儿童进行系统评估,以全面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
协作沟通
团队成员之间将保持密切沟通,交流评估结果和意见,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制定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明确具体的治疗目标和干预措施。
实施干预
专业人员负责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训练、心理治疗等干预措施,指导家长长期跟进。
效果评估
定期评估干预效果,及时调整计划,确保儿童顺利地走向健康发展。
跨部门合作的重要性
协调沟通
相关部门之间需要保持有效沟通和协调,确保信息共享和计划统一。
3
协同评估
将行为观察和家长访谈的信息整合,全面分析儿童的状况,找出行为异常的根源所在。这有助于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案。
标准化测试和量表
1
全面评估
标准化测试和量表能全面评估儿童的认知发展、社交情感、运动技能等多个方面。
2
客观数据
这些工具提供客观的数据指标,为矫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
分析诊断
通过比较标准化数据,可以准确诊断儿童的发育异常和行为问题。
建立支持性环境
学校应该营造包容、理解的氛围,为有问题的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
协同家庭教育
学校应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对学生的教育和矫治。
同伴群体的参与
支持与认同
同伴群体可以为患有行为异常的儿童提供重要的社交支持和情感认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与干预
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与干预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行为问题日益成为今天家庭和学校中的重要议题。
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与干预是帮助儿童克服行为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对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评估,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旨在全面了解儿童的行为问题,并找出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1. 面谈和观察:与儿童及其家长面对面交流,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
通过询问相关问题,了解儿童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
2. 行为评估量表:使用行为评估量表来评估儿童的行为问题。
这些量表包括评估儿童内外化行为问题、社交技能、情绪调节等方面。
3. 学校和家庭记录:收集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行为记录。
这些记录可以提供有关儿童行为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和触发因素的信息。
二、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针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应根据评估结果和问题的严重程度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干预措施:1.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积极的强化和惩罚来改变儿童行为的方法。
例如,通过奖励和称赞来鼓励儿童良好的行为,通过惩罚来减少不良行为。
2. 家庭干预:为了帮助儿童解决行为问题,家庭成员需要参与到干预过程中。
家庭干预可以包括父母培训、改善亲子关系和提供支持与指导。
3. 学校支持:学校在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提供行为管理计划,为儿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与家长密切合作。
三、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预防是儿童行为问题干预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早期干预:对于早期显示行为问题迹象的儿童,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早期干预可以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2. 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儿童的营养、睡眠和运动,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对预防行为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3. 家庭支持:提供给家庭支持网络,包括亲子教育、家庭咨询和社会资源。
这些支持可以增强家庭的适应能力,提高儿童的幸福感。
浅析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估及其对策
浅析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估及其对策"论文摘要:儿童问题行为是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发生率仍在逐年上升.儿童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只有对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佑,才能够有针时性地实施教育计划.本文对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佑标准、注意问题和对策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儿童;问题行为;评估;对策1儿童“问题行为”的概述2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估不同研究者对“问题行为”的含义理解不同,因此对问题行为的评估标准也不同.有学者认为,儿童偶尔表现出来的、轻微的、对学习和生活影响不大的行为不属于问题行为,只有那些在儿童行为中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扰乱性较大、对学习效率影响较严重、需要作耐心和长期教育的行为,才属于问题行为.也有学者认为,由于行为本身就是在正常和不正常间发展的连续体,因此一般儿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行为.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估标准虽然没有统一,但可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1)统计学标准.在普通儿童中,其行为在统计学上显示为常态分布.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儿童行为属于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也就是说,某儿童行为与其所处年龄阶段的正常状态相比,若明显不同于同龄人的一般行为则可以看作是问题行为.显然这里的“问题行为”是相对的,它是一个连续变量,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则越不正常.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这种判断方法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例如,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是筛选儿童“问题行为”的常用量表.(2)发展标准.着重对儿童的个体行为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即与儿童自身行为发展相比,若较长时间存在行为发展上的退步现象,则可能预示着问题行为的出现.(3)环境适应标准.在正常情况下,儿童的行为是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合理要求相符的,若严重偏离了行为规范则属于问题行为.(4)运用有关的规章、制度、条例、守则、规范去进行鉴别,看行为“出轨”的程度.3儿童“问题行为”评估时应注意的问题3.1客观性3.2发展性儿童是有着自己身心发展规律、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在评估儿童问题行为时,要用发展的眼光、变化的眼光看儿童,而不能用眼前的表现武断地给儿童下一个发展的结论."小学阶段的儿童在感知觉方面,他们感知事物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知觉的持续性差,不善于进行分析综合,对事物的主次特点往往分辨不清,时间和空间知觉还比较模糊.在注意力方面,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在思维方面,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不具备思考深层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意志力方面,小学生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易变性,道德情感在发展当中,但仍是狭隘模糊的.所以在小学儿童身上,常出现上学迟到、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为一块橡皮与同桌发生打架、偷拿别人物品等事情.3. 3注意区分“问题行为”和“问题儿童”问题儿童和问题行为是心理学上两个不同的术语.问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这类儿童有一系列生理.、心理症状,往往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不遵守社会公认的正常儿童的社会规范,在处理事情、学习等方面与正常儿童有显著差别.间题儿童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有两种后果:一种是成为精神病性儿童,一种是形成怪癖性格,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社会适应不良,易做出越轨举动,走上反社会道路.问题行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在提及问题行为时,关注的是行为本身,而不是对行为发生者做出整体评价,也就是说要区分好“问题行为”和“问题儿童”的概念.比如:问题行为可以存在于差生身上,也可以存在于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身上,不能片面地认为问题行为只有在差生身上才会出现.3.4要多方面搜集信息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它与儿童自身素质和心理状态,如需要、气质、情绪和性格等有关,也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制约,如家庭状况、交友情况、社会风气,等等,都可能成为诱发问题行为的因素.因此,对问题行为的分析要从多方面人手,收集社会、家长、各科教师、同学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反映,看问题行为的征兆、环境特点、表现形态,以克服所获信息的片面性.此外,对问题行为的评估要考虑到行为发生的经常性、表现的稳定性、对他人或自身的扰乱性等因素.对那些暂时的、偶然的、得到及时纠正行为不能列为问题行为,那些经常出现的‘稳定的、对儿童的发展影响较重的、需要一定时间的教育才能矫正的行为,才可以判定为问题行为.总之,对“问题行为”的评估要慎重,要明确评估的目的不是给有某种问题行为的儿童贴标签,而是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计划,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4儿童“问题行为”的对策4.1行为矫正法对于儿童的问题行为,一般比较注重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最常见的矫正方法有: 4.1.2负强化法负强化是指当个体表现出所期望的良好行为时,减少或消除他不喜欢的刺激或情境,以促进该个体以后此种良好行为的出现.例如,对于回家后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儿童,家长可以先剥夺儿童观看他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权利,一旦儿童能够认真做作业了,就允许他观看有关电视节目." 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负强化等同于惩罚,这是不对的.因此,正强化、惩罚和负强化的关系是这样的:正强化是利用奖励来促进良好的行为,惩罚是利用不良刺激制止或减少不良的行为,而负强化是通过减少或消除不良刺激促进良好的行为.4.1.4示范法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许多行为可以不直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强化或惩罚来建立或消除,而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普通班學生為例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身心科 臨床心理師 黃奕偉
老師最常碰見的情緒/行為問題
說謊、偷竊、欺騙、罵髒話、脾氣火爆、 打架、破壞公物、逃家、逃學、不遵從常規/ 跟老師對立、人際關係差、不專心上課、上課 動來動去/坐不住、不寫功課、邋遢髒亂、缺 乏學習動機、討厭上學、緊張焦慮、退縮逃避、 缺乏出一種 持續型態(a persistent pattern)的反社 會行為,且會嚴重地損害到家庭或學校生 活,或導致他人認為這些行為令人無法應 付。許多這類孩子會被認為是恐嚇者。
根據美國心理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DSM-IV) 的診斷標準,違規行為異常的界定如下:
心理、情緒、行為問題的重要處理原則
個案本身(生理、心理)&
外在情境。情 緒與心理行為問題,並非感冒吃藥,把問題 小孩一人送來做治療尌可妥善處理,有時要 處理的重點,還包括小孩個人以外的因素。 家庭/父母教養/長期與家人互動的經驗結果 情緒是個案本身主觀世界的產物,而行為表 現卻要遵循外在的社會規範。 可以現象學的觀點來看待問題並處理之。
【B】導致社會、學業、職業功能上的 顯著障礙。 【C】假如超過十八歲,其行為不屬 (不符合)反社會人格異常者。
認識不順從與違抗行為
不順從行為的界定 不順從行為的類別:充耳不聞型、置之
不理型、直接對立型、滿嘴藉口型。 違抗行為的界定 不順從與違抗行為的後果與發展
不順從與違抗的處理
下達口令的考量因素:時機對不對?
內隱型的精神/心理/行為問題
諸如「緊張焦慮」、「憂鬱沮喪」、 「缺乏自信」、「內向退縮」、「過 度完美」….。以臨床上的疾病而言, 例如「焦慮症」、「憂鬱症」、「社 交恐懼症」…等,常可以觀察到有上 述若干行為問題。
精神/ 心理/行為疾病 診斷的基本原則
是否有影響到個案的生活適應 功能,包括對自己或對團體造成明 顯不利的影響﹗
過動 坐不住。 要求坐著時會離席。 不該坐立不安的場合,會爬上爬 下,或跑來跑去。 無法安靜的玩或參與。 馬達小子動態狀況。 話太多。 衝動 搶答,老師問題沒問完,先回答 之。 不能等待或輪流。 插嘴,打斷別人的活動。
混合型的行為特徵
注意力缺陷 無法持續注意力做某件事。 心不在焉,有聽沒有到。 無法遵照指令,完成指示。 無法安排工作或散漫,要人提 醒才能完成。 逃避、排斥頇持續專心的工作 譬如寫功課。 常掉東西。 易被外界吸引而分心 粗心大意,容易出錯,常不注 意細節 常忘記每天該天的事
品行疾患
發展正常的兒童及青少年偶爾也會表現出各種 不同的反社會行為。例如:發脾氣、打架(與手足 或同儕)、欺騙、說謊、兇殘行為(對動物或人)、 拒絕服從父母、或者破壞物品(自己的或他人的)。 然而, 發展正常的孩童或青少年不會在大部分的 社會情境中表現出反社會行為, 且反社會行為出 現的頻率也不會高到令同儕選擇迴避與他們互動, 或成為父母及老師的沉重負擔。
小學生常見的情緒/行為問題
「外顯型」情緒/行為問題 「內隱型」情緒/行為問題
外顯型的精神/心理/行為問題
諸如「上課好動、無法靜坐」、「上 課容易分心、左顧右盼」、「亂發脾 氣」、「說謊」、「偷竊」、「攻擊 行為」….。以臨床上的疾病而言, 例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對 立反抗疾患」、「品行疾患」…等, 常可以觀察到有上述若干行為問題。
過動兒(二) --- 如何與過動兒相處
如何與過動兒相處
教室情境的佈置 教師與過動兒的課堂互動 同學與過動兒的課堂互動
如何與過動兒交朋友
教室情境的佈置
堅固穩定的課桌椅
簡單整潔的桌面
與老師為鄰 隔離區 吸音設備
教師與過動兒的課堂互動
善用行為改變技術 身體親近與直述句 具體的稱讚或指正
【一】重複和持續的侵犯別人基本 權利或違反其年齡層應遵守的社會 規範或規則,在過去12個月內呈現 有以下行為三種以上,並且在過去 6個月內至少呈現一項者。
(一)攻擊他人及動物。 ◆常欺負、威脅、恐嚇他人。 ◆常先挑起打架。 ◆使用武器(器物)嚴重傷害別人。 ◆身體上的虐待別人。 ◆身體上的虐待動物。 ◆搶劫、搶奪。 ◆性強暴。
訓練謀定而後動
樸素原則 鼓勵愛心小天使的精神 如何教導坐不住、活動量大的兒童 如何教導愛插嘴的兒童 如何教導動作大的兒童 如何教導功課落後、慢半拍的兒童
教師與過動兒的課堂互動
結構式上課法
做與聽並行 保持教學流程的順暢
同學與過動兒的課堂互動
與愛心小天使為鄰。 適度的保持距離。 採取迴避忽略的技巧,拒絕課堂上的玩耍。 協助過動兒解決課堂上的疑惑。 好言相勸提醒過動兒,尊重過動兒的特殊性與對過動 兒合理的要求。 保護自己上課的權益,理性的溝通。 尊重過動兒上課說話的時間與真誠傾聽。 給予過動兒掌聲肯定。
經常發脾氣。 經常與成人爭執。 經常公然反叛或不服從大人的要求或規定。 經常故意激怒或惹惱別人。 經常把自己的過失或不良行為歸咎於他人。 經常暴躁易怒。 經常生氣或表現憎恨的態度。 經常懷恨或有報復的心理。
【B】導致社會、學業、職業功能上的 顯著障礙。 【C】此種行為的發生並非來自於精神 病疾患或情感性疾患的病程中。 【D】不符合品行疾患的診斷準則;假 如超過十八歲,其行為不屬(不符合) 反社會人格異常者。
如何與過動兒交朋友
瞭解與接納過動兒 的特性。 同理過動兒的心情。 避免敵意攻擊與不 當的言行舉止。 尊重過動兒。 保護自己不要受傷 害。
尋找解決衝突的好方 法。 請教過動兒。 主動邀請過動兒一同 玩耍。 在他人面前讚美過動 兒。 給予正常活動的機會 和時間。
過動兒聽聽看、做做看
偏差行為的內涵
除了明顯可以看到的外顯行為之外, 還包括個案的內在情緒問題、心理 與精神問題。
「問題」與「偏差行為」的差別
有「問題」和問題演變成「偏差行 為」是不同的。日常生活中孩子總是會出 現一些讓大人覺得「不好」的行為現象, 一般的通俗說法是孩子有「問題」。「問 題」可以是因為教養不當、環境變動或者 心情不好而出現(短暫);但「問題」不 一定尌是偏差行為,而「偏差行為」常常 是已經符合了「醫療診斷」上的某個疾病。
三大行為特徵→ 過動兒的主要行為問題 因為主要行為問題→ 又會逐漸產生其他問題
過動兒有哪些其他問題呢?
寫功課要寫很久 學業成績偏低 干擾課堂秩序 遵循常規的能力差 難以服從管教 容易逃避責任與強辯 違規行為問題 缺乏適當的社交技巧 情緒問題 人際關係差(不適當的課堂行為、認知和溝通能力的 缺陷、攻擊行為或不適當的社會行為、缺乏適當的社 會行為)
藥物的用意。 適度的休息。 自我對話與自我控 制。 向偶像學習。 接受同學的善意協 助。 學習整理自己的環 境。 遵守行為契約的內 容。
問題解決技巧 自我感受的表達 放鬆技巧 人際訊息的覺察 問題解決的五步驟五 步驟 社交技巧訓練
第二類
脾氣火爆、常頂撞大人、違背常規、 故意激怒他人、躲避責任怪罪他人、 經常充滿憤怒、偷竊、欺騙、攻擊 別人
認識憤怒情緒與攻擊行為
憤怒是一種情緒問題嗎? 憤怒情緒伴隨的行為問題?
憤怒情緒與攻擊行為的處理
關於憤怒情緒的處理
1.「強烈情緒反應」可能會成為問題: --有時強烈的情緒是正常的、適當的。 --但有時我們的情緒會太過於強烈或不合情境。 2.「強烈的情緒」包括兩部份: 身體--身體反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出汗多、臉色發紅或發白、肌肉緊繃(尤其在頭、 頸、肩、下巴部位)、聲音斷斷續續或特別大聲。 認知—想法:對自己的憤怒思考、對他人的憤怒思考、 對事對地的憤怒思考。
下達口令的性質應避免:鎖鍊式的口令、模糊不
清的口令、發問式的口令。 下達口令應注意:面對面給予口令、簡潔扼要、 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給予適當的反應時間。 違抗的預防:留意事情會發生的可能脈絡、前事 操作。 增進孩子的順從與合作行為:處理孩子的暴躁情 緒、檢討與改進不順從的情況、社交技巧訓練、 大人的注意和讚譽、實質的獎賞。
無法持續注意力做某件事。 心不在焉,有聽沒有到。 無法遵照指令,完成指示。 無法安排工作或散漫,要人 提醒才能完成。 逃避、排斥頇持續專心的工 作譬如寫功課。 常掉東西。 易被外界吸引而分心。 粗心大意,容易出錯,常不 注意細節。 常忘記每天該做的事。
過動/衝動的行為特徵
(1)右列9項行為特 徵中,出現6項, 且有些特徵在7歲 之前尌已經出現。 (2)出現在兩種以 上的場合。 (3)出現社會/人際、 學業、工作適應障 礙。
關於憤怒情緒與攻擊行為的處理
3.同理個案的憤怒情緒、感受;維持良好的師生關係。 4.放鬆訓練。 5.問題解決策略: ~好方法~ (1)停﹗什麼問題? (2)有哪些方法? (3)哪一個方法最好? (4)做做看﹗ (5)行得通嗎? 6.攻擊行為應立即勸止,當下隔離當事人與群眾。 7.以剝奪權益方式(事前共同約定)處理攻擊行為。
第一類
上課不專心、左顧右盼、愛講話、 在下面玩耍、忘東忘西、製造噪音、 動來動去、離開位置等
過動兒(一)--- 認識過動兒
注意力差 活動量大 衝動控制的能力差
過動兒的三大特徵
過動兒→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ADHD
盛行率
100 名學齡兒童中 , 約有 2 至 9 位過動兒 這些同學長大成人後 ,約有四分之一的 人仍持續保有過動兒的症狀。也尌是 說,約有零點二至零點五的過動成人
對立反抗疾患
對立反抗疾患定義: 如果兒童經常不聽話,難以跟人和 睦相處,甚至公然反抗老師或大人,尌 會造成人際關係的破裂。有的個案甚至 會出現更嚴重的行為問題如攻擊、自傷、 哭鬧、反社會等行為,使得學校課業的 學習及日常生活功能,無法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