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机构护理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护理操作规范一、引言医疗机构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而设立的专门机构。
为了确保医疗护理操作的安全、规范和高效,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操作规范。
本文档旨在向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提供一份操作规范,以指导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护理操作。
二、护理操作规范1. 身份确认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确认其身份。
确认身份可以使用患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进行核对,以避免错误操作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2. 消毒操作在进行护理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必要的消毒操作,以保证操作的无菌性。
消毒操作可以使用消毒剂擦拭工作台面、洗手并戴上手套等步骤进行。
3. 技术操作在进行技术操作时,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时间、力度、频率等因素,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 药物管理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或相关规定进行药物管理。
在给患者使用药物前,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确认药物的名称、剂量、途径等信息,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5. 标本采集在进行标本采集时,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操作措施,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质量。
采集标本时需要注意采集的时间、部位、方法等因素,并及时将标本送往相应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6. 管道置管在进行管道置管时,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并遵循相关的操作流程。
在置管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认置管部位、选择合适的管道、消毒等步骤,并在置管后进行相应的固定和监测。
7. 床位护理床位护理是医疗机构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床位的整理和清洁,并保持床位的舒适和卫生。
如有需要,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床位的调整,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8. 疼痛管理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处理的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疼痛管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支持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疼痛的变化。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一、常规和技术规范1.危重病人的观察与监测:对于危重病人,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其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同时,还需要关注病人的神志状态、疼痛程度以及其他异常情况。
2.心肺复苏技术: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是危重病人护理的基本要求。
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各项技术操作,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自动体外除颤等。
3.药物管理与监测:危重病人药物管理必须严格遵循规范,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护士需要掌握药物的剂量、途径、频率、禁忌症等相关知识,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4.理疗技术:部分危重病人需要进行理疗,如床位翻身、被动运动、物理治疗等,护士应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适当的理疗操作,确保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5.导管护理:危重病人常常需要留置各种导管,包括静脉导管、气管插管、胃肠道引流管等。
护士需要具备导管护理的技术能力,确保导管的畅通性和安全性,并注意相关的感染预防措施。
1.接诊和评估:危重病人护理的第一步是接诊和评估。
护士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主诉和病情,进行初步的评估和观察,以便制定后续的护理计划。
2.制定护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护士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这包括药物管理、监测频次、饮食安排、导管管理等。
护士还需要根据病人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如心理支持、家属沟通等。
3.实施护理计划:根据制定的护理计划,护士需要准确执行各项护理措施,保证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护士需要时刻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4.与医疗团队的沟通与协作:危重病人护理需要护士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包括医生、药师、物理治疗师等。
护士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变化,并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相应的处置。
5.家属教育与支持:危重病人的家属往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需要给予家属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并向他们提供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以提高他们对病人的陪护质量。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是确保危重病人安全和护理效果的重要保障。
医院操作规程
医院操作规程
《医院操作规程》
医院作为一个重要的医疗机构,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操作规程,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院操作规程》是医院管理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包括医疗人员行为规范、医疗流程操作、设备使用规范、感染控制措施等内容。
首先,《医院操作规程》要求医疗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技能和道德标准,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并需遵守患者隐私和保密规定。
医疗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操作,确保医疗行为符合医疗标准,并且禁止擅自修改病历、用药等行为。
其次,《医院操作规程》还规定了医疗流程操作,包括门诊就诊、住院手续、手术流程、护理规范等,以确保医疗过程顺畅、有序、安全。
医院设备使用方面也有详细规定,对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进行规范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
另外,感染控制是医院重要的一环,《医院操作规程》对感染控制措施也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废弃物管理等,以最大程度减少医院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总之,《医院操作规程》是医院管理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医院的正常运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医院管理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医院操作规程》,
以适应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确保医院的长久、健康发展。
医院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一、内科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根据病证性质适当调节湿温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
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根据患者的情况,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
并通知医师。
5.新入院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续3日。
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
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1次;或遵医嘱执行。
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
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危重患者按医嘱须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
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好发药到口。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
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与反应。
并向患者作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妇科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二)、患者入院后按病情轻重,有无感染送至指定的床位休息,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和有关制度,介绍主管的医师、护士。
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核心制度持续改进及流程
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核心制度持续改进及流程1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核心制度落实状况1.护理部及各临床科室应至少每2 年修订一次医院及科室现行的护理治理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
2.所制定和修订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必需符合当前国家的相关治理规定,法律、法规的要求,立足于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实施求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具备肯定的专业领域的前沿性,符合我院的实际状况,可操作性强。
3.制度、操作常规如有变更需求,科室应报请护理部同意,由护理质量治理委员会审核后,履行试行-修改-批准-培训-执行的程序,由护理部主任报请院领导批准后执行。
4.变更程序:4.1对现有制度、操作常规的自我完善和补充。
4.2对消灭的工作,需要制定的制度或操作规程。
4.3将修改的或制定的制度、操作规程提交护理质量治理委员会审核,对其提出意见或建议,进一步完善。
4.4制度、操作常规变更后或制定的,应当设臵3-6 个月的试行期,经过可行性再评价前方可正式列入实施。
4.5制度、操作常规变更或定后,文件上均标有本制度执行起止时间及批准人。
5.变更后的制度、操作常规应准时通知相关科室与人员,在认真组织培训与学习的根底上在执行。
6.重大制度、操作常规变更要多部门做好协调,保持全都性,并向全院通报。
7.护理部及临床各科室必需定期对现行及修订后的制度的执行状况进展追踪与评价,以期到达持续改进的成效。
护理文件修订流程现有制度、操作常规的自我完善和补充制定、修订相关制度提交护理质量治理委员会审核试行期3-6 个月组织培训、学习、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及标准1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标准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效劳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其次条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力量,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修正版)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1)胸腔穿刺术(2)人工呼吸术(3)腹腔穿刺术(4)骨髓穿刺术(5)心包穿刺术(6)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7)小针头肝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8)乙状结肠镜检查术(9)腰椎穿刺术(10)后囟门穿刺术(11)后穹隆穿刺术(12)羊膜囊穿刺术三、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1)胸腔闭式引流术(2)胸腔减压术(3)气管导管吸引术(4)心脏按摩术(5)脑室穿刺术(6)脑室造影术(7)颈总动脉造影术(8)椎管造影术(9)尿道探杆检查及尿道扩张术(10)膀胱镜检查术(11)泌尿系外科X线检查术(12)排泄性尿路造影术(IVP)(13)逆行性肾盂造影术(RGP)(14)肾盂穿刺造影术(15)膀胱及尿道造影术(16)输精管及精囊造影术(17)腹膜后充气造影术(18)肝穿刺胆道造影术<1>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2>经腹小切口开放性肝穿刺胆道造影术(OTC)(19)血管造影术<1>动脉造影<2>静脉造影<3>下腔静脉造影四、五官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1)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法(2)前置镜检查(3)前房角镜及三面镜检查(4)上颌窦穿刺冲洗法(5)鼻窦交替疗法(6)下鼻甲电烙及药物烧灼(7)下鼻甲注射法(8)咽鼓管吹张法(9)鼓膜穿刺术(10)口腔修复检查与设计(11)口腔准备(12)活动部分义齿(13)全口托牙(14)固定修复五、医技科室技术操作规程(1)放射科技术操作常规暗室技术管理(2)普通X线投照常规(3)ST4000透视数字化激光成像系统操作常规(4)岛津800mAX线机操作常规(5)ELSCINT SELE螺旋CT(6)ELSCINT 0.5TMR操作规程(7)ECT操作规程(8)DSA机操作规程(移动式)(9)病理检查技术操作规程(10)制片染色技术(11)冰冻切片技术(恒冷箱式)(12)细胞学检查(13)功能检查科操作常规特检室一般要求(14)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常规(15)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常规(16)电子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17)纤维支气管内镜检查常规(18)超声诊断检查常规(19)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治常规(20)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常规(21)心电图操作常规(22)动态心电图常规(23)心电向量图检查(24)食道电生理检测常规(25)MARQUETTE平板运动系列的操作规程(26)肺功能测定(27)理疗机器使用和保养(28)紫外线疗法(29)红外线疗法(30)超短波疗法(31)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32)磁疗法(34)超声疗法(35)拔罐疗法(36)针疗法(37)灸疗法(38)电针疗法(39)激光疗法(40)碎石机治疗常规方案(41)体外反搏治疗(42)ABL—330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操作规程(43)IMS—952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44)Vmax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操作规程(45)CA57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操作规程(46)CA6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操作规程(47)尿液分析仪操作规程(48)DNA基因扩增仪操作规程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1>诊疗操作规则: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医院的操作规程
医院的操作规程【前言】医院是为了提供医疗服务及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而设立的机构,为了保证医疗过程的安全、规范和有效,医院需要制定一套操作规程。
本文将介绍医院的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1. 诊疗流程】1.1 患者来院登记患者来院后需前往挂号窗口办理登记手续,在登记表上正确填写个人信息。
1.2 医生初诊患者根据挂号排队顺序,依次进入诊室接受医生初诊,医生应认真询问患者的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并确定初步诊断。
1.3 医学检验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初步诊断结果,安排相应的医学检验项目,如血常规、B超等,以进一步确定诊断或排除其他疾病。
1.4 影像学检查如果患者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MRI等),医生将填写申请单,并安排患者进行检查。
1.5 治疗方案确定医生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和诊断,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手术、放疗等,并解释治疗风险、效果和费用。
1.6 患者知情同意医生在治疗方案确定后,应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案并解答其疑问,确保患者明确知情并签署治疗同意书。
【2. 手术规程】2.1 手术室准备手术室人员需提前准备手术所需的物品和设备,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无菌、安全。
2.2 手术前准备术前,医生必须查看患者的病历、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资料,核对患者身份,并与患者确认手术部位,确保患者处于适合手术的状态。
2.3 麻醉手术开始前,麻醉师和护士需要检查麻醉设备和药品,并向患者进行相关的麻醉风险和注意事项的告知。
2.4 手术操作医生必须穿戴洁净的手术衣、手套、口罩、帽子等,严格按照手术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手术安全,并定期更换手术用具,防止感染。
2.5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监护,包括血压、体温、麻醉效果等的观察,并及时处理手术后的并发症和异常情况。
【3. 医疗废物分类处理】3.1 医疗废物分类医院的医疗废物必须进行分类处理,包括感染性废物、一般废物、化学废物、放射性废物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急诊室环境(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症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促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
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
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遵医嘱准备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10、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常用各种注射法一注射原则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注射前操作者应洗手、戴口罩;2操作时保持注射器、针头及药液的无菌;消毒时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旋转涂擦,直径应在5cm以上,待干后方可注射;3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如发现药液有变色、沉淀、混浊、失效或安瓿有裂痕,则禁止使用;数种药物混合时应注意配伍禁忌;4根据注射途径、药量及性质选择注射器和针头;注射器应完整无裂缝,不漏气;针头应选择型号合适、无钩、无锈、无弯曲的锐利针头;注射器和针头衔接紧密;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避免在发炎、化脓感染、硬结、疤痕及患皮肤病处进针;6注射药物应按规定临时抽取,立即注射,不可过早将药液抽入注射器内;注射前,须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同时要防止药液浪费;7在进针后,注射前应抽动活塞,静脉注射必须见有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皮下、肌肉注射见有回血应拔出重新进针,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内;8进针时针梗不能全部刺入组织;遇折针时勿移动病人,绷紧并下压折针周围皮肤,以露出断端,迅速以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9熟练掌握技术,做到无痛注射;二药液抽吸法1自安瓿内吸取药液法:将安瓿尖端药液弹至体部,用酒精棉签消毒安瓿颈及砂轮后,在安瓿颈部划一锯痕,然后重新消毒,拭去细屑,折断安瓿,用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下放入安瓿内的液面下,抽动活塞,进行吸药;吸药时不得用手握住活塞,只能持活塞柄;抽毕,将安瓿套在针头上备用;2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法:除去铝盖的中央部分,用酒精棉签消毒瓶塞,待干;向瓶内注入和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以增加瓶内压力,避免形成负压,倒转药瓶及注射器,使针头在液面以下,吸取药液至所需量,再以食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然后把针头垂直向上,轻轻拉动活塞使针头中的药液流入注射器内,并使气泡聚集在乳头口,稍推活塞,驱出气体;有的注射器乳头偏向一侧,驱出气泡时,应使注射器乳头朝上倾斜,使气泡集中于乳头根部处,然后驱出;3吸取结晶或粉剂注射剂法:可用无菌等渗盐水或注射用水将药溶化某些药物有专用溶媒,待充分溶解后吸取;注射粘稠油剂时,可先加温药液易被热破坏者除外或将瓶用两手对搓后再抽吸;如为混悬液,应先摇匀后再吸药;油剂混悬剂使用时应选用稍粗的针头,刺入要深,并固定好针栓部,以防用力推注时,注射器和针头脱开,药液外溢;三皮内注射法ID将小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1目的: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及预防接种;2部位: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处;3用物:注射盘内放70%酒精、棉签或酒精棉球、无菌持物钳、弯盘、试敏药物、无菌1ml注射器和4 1/2—5号针头;%肾上腺素1支;4操作方法:1了解有无过敏史;2选好注射器及针头,吸取药液,排除注射器内空气,用70%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3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几乎平行地刺入表皮和真皮之间,推药—,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发白,毛孔明显;4拔针时勿按揉针眼;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按时观察反应;5局部反应可疑时需二人判定,必要时作对照试验,在另一臂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四皮下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注射入皮下组织的方法;1目的用于预防接种、局部麻醉、需迅速达到药效和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2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前臂外侧、腹部、后背、股外侧;3用物:注射盘内放2—5ml无菌注射器、针头盒内盛5号及6号针头、无菌持物镊、消毒药物、棉签、干棉球、弯盘、砂轮、注射用药;4操作方法:1抽药排气,常规消毒皮肤,待干;2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呈30—40℃角,迅速进针2/3,固定针检,抽吸无回血后缓慢推药;3注射毕,用棉签或干棉球轻压针刺处,迅速拔针,整理用物;五肌肉注射法IM或im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1目的:药量较大,刺激性较强,不宜作皮下注射或不能作静脉注射的药物;2部位: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常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1臀大肌注射区定位法:①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身体外侧引一水平线,再过髂嵴最高点向该线作一垂直线,从而将臀部分为4份,外上1/4处避开内下角为注射区;②联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中、外1/3交接处为注射区;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区定位法:以食指尖抵病人髂前上棘,中指尖沿髂嵴下缘尽量向后延伸,使髂嵴、食指、中指构成一近似三角形,食指和中指构成的下角内为注射区;3股外侧股注射区定位法:大腿中段外侧约65cm宽,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4三角肌注射区定位法: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处;3操作方法:1查对后备好药液,置于注射盘内;2选择好部位,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使肌肉放松;3消毒皮肤,待干,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4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垂直快速进针2/3,左手抽动活塞无回血,缓慢推药后,以干棉球或棉签按针眼处,迅速拔针,清理用药;附集体肌肉注射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注射;1用物:同肌肉注射,另备治疗巾、无菌巾、治疗碗或脸盆内放浸有新洁尔灭的小毛巾;2操作方法:①将无菌治疗巾双折平铺于治疗盘内;②检查、核对、准备药物,按病房床号、姓名吸取药液,套上安瓿,放在无菌治疗盘内,使活塞柄对准小注射卡卡片写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盖上无菌治疗巾;③按床号顺序,核对姓名无误后注射,在注射另一病人前,用新洁尔灭消毒液洗净双手,擦干后再行注射;六静脉注射法IV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1目的: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而需迅速发生药效者;2静脉营养治疗;3输液或输血;2部位: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头皮静脉;3用物:注射盘,无菌注射器,针头或硅胶管针头,止血带,小枕,药物;4操作方法:1作好查对,抽取药物,排尽空气,套上安瓿;2选择静脉,在穿刺点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嘱病人握拳;3右手持针,左手拇指压住静脉,使其固定,针头斜面向上,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4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注药;5注射时随时观察病情;6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片刻,随即拉开注射器活塞,整理用物;5注意事项:1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易于固定的静脉,注意避开关节和静脉瓣;2长期静脉给药者,应有次序地先下后上,由远端到近端地选择血管,进行注射;3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随时听取和观察病人的主诉和体征,以及病情变化;4对组织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另备一盛有等渗盐水的注射器和硅胶管针头,注射时先穿刺,注入少量等渗盐水;证实针头在血管内再取下注射器,调换另一抽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注射;二、基础护理操作常规无菌技术基本操作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要剪指甲、洗手;3无菌物和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入无菌容器内;4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取用;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以更换或重新灭菌;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三、常用药物过敏试验法对某种药物过敏的人,任何给药途径注射、口服、外用等任何剂量和任何类型的制剂均可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对有些药物必须做过敏试验;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凡首次用药或停药3天以上或用药中途更换批号时,均必须做过敏试验;已知有过敏史者禁止做试验;试验结果阳性者禁用青霉素;1试液配制:用生理盐水配成每01ml内含青霉素20单位的皮试液;配制方法如下:1一般每支青霉素为40万单位,注入2ml等渗盐水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万单位;2取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万单位;3取上液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00单位;4取上液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0单位备用;2试验方法:取试液含青霉素20单位做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3皮试结果判断: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自觉症状;阳性: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其直径超过1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4注意事项:在青霉素试验及注射前做好急救准备;注射后护理人员在旁观察半小时,以防迟缓过敏反应的发生;抢救过敏应首选盐酸肾上腺素注射;附青霉素快速过敏试验法1用物:青霉素过敏反应快速试验器,青霉素试液每毫升含1万单位,注射用水,%普鲁卡因溶液,纱布;2操作方法:离子导入部的三个头子上分别包两层纱布以便吸附试液;1用蒸馏水浸湿的纱布揩净前臂内侧皮肤忌用酒精,在电极板方形负极滴青霉素试液1滴,中间圆形正极滴注射用水1滴,另一圆形正极滴普鲁卡因液1滴在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时用,然后将电极板束于前臂内侧,松紧适度;2开启电源开关,指示灯亮,调节电流表使指针指在50—80微安之间,电压维持在9—12伏之间;电流表指针稳定后开动计时开关5分钟;试验结束时,试验器自动报警,电流中断;取下电极,观察反应5分钟;3皮肤试验结果判断:1阴性:青霉素与注射用水电极板下皮肤的充血、压迹程度相同,在1—2分钟后消失,全身无反应;2阳性:试验处皮肤出现明显突起的风团或丘疹、荨麻疹,周围可能充血;少数人皮肤出现白斑;强阳性患者伴有臂部痒、刺、灼、压等感觉或全身性反应;为防止迟缓反应,须继续观察5分钟,并于注射前再观察1次;4注意事项:1试液每次1滴,不宜过多;若试液流到电极板上,将影响试验结果的正确性;2经常调换离子导入器铜头上的纱布,及时除去表面褐色氧化二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法及脱敏注射法二TAT过敏试验法:1试液配制:一般每支TAT为1ml,内含1500国际单位;取加生理盐水稀释到1ml即150国际单位;2试验方法:取试液含15国际单位做皮内试验;20分钟后观察结果;3结果判断:阴性:局部无红肿硬结;阳性:局部红肿超过1cm;有时硬结出现伪足;重者有发痒或全身过敏反应,血清病型反应;无痒感和全身不适者可做脱敏注射;如局部发痒,有全身反应需慎重用药;有过敏性休克,要停药抢救;2TAT脱敏注射法:第一次:TAT01ml150单位加生理盐水至1ml;肌肉注射;第二次:TAT02ml300单位加生理盐水至1ml;肌肉注射;第三次:TAT03ml450单位加生理盐水至1ml;肌肉注射;第四次:TAT余量450—600单位加生理盐水至1ml;肌肉注射;每隔20分钟注射1次,每次注射后均需密切观察;在脱敏注射过程中病人如出现全身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迅速处理;如反应轻微,待消退后酌情增加注射次数,减少剂量,以达到所需注入的全量;四、静脉输液法静脉输液和输血法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护士应掌握有关输液和输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全面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拟定护理计划,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输血过程中的护理问题,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以促进康复;静脉输液法一、常用溶液及作用一晶体溶液15%—10%葡萄糖溶液供给水分和热能;2%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和复方氯化钠等供给电解质;35%碳酸氢钠和%乳酸钠调节酸碱平衡;420%甘露醇、25%山梨醇和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利尿脱水;二胶体溶液1右旋糖酐分两种:①中分子右旋糖酐,可扩充血容量;②低分子右旋糖酐,可改善微循环;2代血浆如羟乙基淀粉、氧化聚明胶和聚乙烯吡咯酮等,可增加胶体渗透压及微循环血量,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3浓缩白蛋白注射液维持机体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4水解蛋白注射液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促进组织修复;三其他一般指静脉高营养液,如氨基酸、脂肪乳剂注射液等;二、输液目的1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4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5利尿消肿;三、实施周围静脉输液法1密闭式输液法使用原装密封瓶插入输液器进行输液;1用物:①密闭式输液装置:由输液管粗针头→短管→茂菲滴管→长管→调节器→接管→针头和通气管连粗针头组成;②注射盘,另加瓶套、开瓶器、小垫枕、止血带、血管钳和胶布,必要时备小夹板及绷带;③输液架;④按医嘱备药液输液卡、标签;2步骤1认真核对药物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检查药瓶有无破裂,药液有否浑浊、沉淀或絮状物出现;填写输液内容标签,倒贴在输液瓶上,套上瓶套,打开铝盖中心部;2用2%碘酐和70%乙醇消毒瓶塞,根据医嘱加入药物;检查输液器,将输液管和通气管的针头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3将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嘱病人排尿;备胶布,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把通气管固定在瓶套上;4排气;折叠滴管下段输液管,挤压塑料滴管以产生负压,待液体流入滴管的1/3处时,放松折叠处,随即顺提上举滴管下段输液管,再慢慢放下,直至排尽输液管内空气,拧紧调节器,接上针头;5选择静脉,扎止血带;用2%碘酊和70%乙醇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6再次排气及核对,对光检查确无气泡,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再平行进入少许,放松止血带和调节器,嘱病人松拳,见溶液输入通畅,用胶布固定,第一条胶布横贴固定针栓部,第二条胶布横过针栓部下方向上交叉后固定,第三条胶布固定盘曲的头皮针塑料管,第四条胶布固定盖针头的纱布或用护创膏代替,必要时可用第五条胶布固定远侧输液管,将肢体置于舒适位置;7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药物的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min;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者输液速度宜慢;脱水严重、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可快;一般溶液的输入速度可稍快;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输入速度宜慢;8在输液卡上记录输液内容、液量、时间和滴速,护士签名,并将卡挂在输液架上;嘱病人如发生溶液不滴、注射部位肿胀或全身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告知,以便处理;9需继续输液更换输液瓶时,除去铝盖中心部分,消毒瓶塞,从第一瓶内拔出输液管插入第二瓶内先插通气管,再插输液管;待输液通畅,方可离去;10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针,嘱病人按压穿刺点片刻至无出血;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输液袋输液:同密闭瓶输液法,按常规消毒塑料袋的塑料管,将输液管针头插入,将塑料袋挂于输液架上,排尽输液管内空气后即可使用;2开放式输液法此法能灵活变换输液种类和数量,随时按需要加入各种药物,危重、抢救、病儿及手术病人适用此法;1方法一:1用物:①开放式输液装置:输液瓶500—1000ml,连接短管→茂菲滴管→长管→玻璃接管→针头;②其余同密闭式输液法;2步骤:第一步,按密闭式输液法准备药液,除去密闭瓶铝盖,消毒瓶塞及瓶颈,打开输液瓶包,一手持输液瓶,并折叠输液管,按取用无菌溶液法倒入30—50ml溶液,冲洗输液瓶和输液管,以减少输液反应,然后倒入所需溶液,盖好瓶盖,待液体流入滴管的1/3处时,排尽管内空气,接针头备用;第二步,按密闭式输液法进行静脉输液;第三步,输液过程中如需添加溶液,溶液瓶勿触及输液瓶口,以免污染输液瓶;如需在输液瓶中加药,应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取下针头避免针头脱落至输液瓶内污染药液,在距离输液瓶口约1cm处注入,并轻轻摇匀药液;2方法二:1用物:连盖小输液瓶,容量为200ml,瓶盖上端有一短管,连接针头用于插入密闭瓶塞中,瓶盖上有两小孔,一孔供注药液,另一孔供通气;小输液瓶下端装置同密闭式输液法;2步骤:准备工作同前述;除去密闭瓶铝盖,消毒瓶塞及瓶颈部,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小输液瓶包,夹紧滴管下端调节器,将针头插入密闭瓶内,流入所需溶液后,再夹紧短管上的调节器;放松滴管下端调节器,排气后按密闭式输液法操作;如需向输液瓶中加药,将药液吸入注射器,经消毒后从瓶盖的注药孔内注入;五、输液故障排除法一溶液不滴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局部有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滴入,可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滴注通畅为止;3针头阻塞折叠夹住滴管下输液管,同时挤压近针头端的输液管;若感觉有阻力,且无回血,则表示针头已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4压力过低由于病人周围循环不良或输液瓶位置过低所致,可抬高输液瓶位置;5静脉痉挛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注射部位上端血管,可以解除静脉痉挛;二滴管内液面过高从输液架上取下输液瓶,倾斜液面,使插入瓶内的针头露于液面上,待溶液缓缓流下,直至滴管露出液面,再将瓶挂于输液架上,继续进行滴注;三滴管内液面过低折叠夹紧滴管下端输液管,同时挤压塑料滴管,迫使液体流入滴管,直至液面升高至滴管1/2处;四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和滴管内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器;六、输液反应和护理一发热反应1原因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而引起;2症状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h,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0℃左右,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重者初起寒战,继之体温可达400℃以上,伴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3护理1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防止致热原进入体内;2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3对症处理,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4按医嘱给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5保留余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二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1原因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引起;2症状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从口鼻涌出,两肺可闻及湿罗音;3护理1严格控制输液滴注速度和输液量,对心、肺疾患者以及老年人、儿童尤应慎重;2发现肺水肿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为病人安置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3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能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减轻缺氧症状;4按医嘱给用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和强心剂如洋地黄等;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即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作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液仍通畅;每隔5—10min轮流放松一侧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解除止血带;此外,对无贫血的病人可通过静脉放血200—300ml,以减少回心静脉血量;三静脉炎1原因由于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长时间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炎症反应;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而导致局部静脉的感染;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3护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2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3超短波理疗;4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抗生素治疗;四空气栓塞1原因输液时空气未排尽,输液管连接不紧密,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仿,连续输液添加液体不及时,均有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随血流经右心房到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至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可引起严重缺氧,甚至立即死亡;2症状病人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一个响应的、持续的“水泡声”;3护理1输液前排尽输液管内空气,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液或输血时应专人守护,以防止空气栓塞发生;2病人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低,此体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气泡则向上飘移到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口;由于心脏搏动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3氧气吸入;。
诊疗技术规范与医疗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规范与医疗操作规程篇一: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诊疗操作规则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
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姓名、操作种类、部位。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
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
精神紧张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
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内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
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
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
门诊护理常规
第一章门诊护理常规一、诊疗、候诊护理常规1、护士接待病人应态度和蔼,服务周到,礼貌待人,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有关问题。
2、开诊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检查各诊疗室各种用品(表格和器械等)是否齐全,并按固定位置放好。
3、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空气流通。
诊查床上的床单、枕套、定期更换。
4、在候诊中,经常巡视病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必要时护送至急诊科。
一旦发现传染病人,立即送传染科门诊,并及时采取消毒措施,严防院内感染。
5、根据挂号先后顺序就诊。
对老、弱、残、重病人应优先就诊。
6、根据病情测量体温。
必要时测脉搏、血压,观察呼吸状况,并记录在门诊病历上。
7、为病人进行肛门、乳房检查时,应有屏风遮挡或专门的诊室。
男医生检查女病人会阴及肛门时,须有护士陪同。
8、开诊前后,要维持好就诊秩序,随时向病人介绍候诊须知。
(1)挂号后请坐在椅子上,等候就诊。
(2)不要喧哗,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吸烟。
(3)诊疗时其他病人不得进入诊室内,做到一医一患或加陪。
(4)介绍门诊各科室方位,方便病人就诊。
9、检查完毕后,对需要进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应向病人解释清楚,以取得配合。
二、分诊常规1、分诊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熟悉各种常见病的症状及主要检验的临床意义,便于做好分诊工作。
2、护士要态度和蔼、热情接待病人,耐心询问病史。
根据主要症状及辅助检查,安排病人专科就诊。
3、发现传染病病人时,应立即送传染科门诊;病人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4、疑难病例,应请医师协助分诊。
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三、传染病门诊护理常规1、按诊疗、候诊护理常规。
分诊室发现传染病后,应指定病人到传染门诊就诊。
每个诊室只能看一种传染病,并各有出入口。
诊疗器械和室内各种用物不得交叉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日上下班前,均应用消毒液擦拭桌面、椅子,门把用消毒液纱布包裹,诊室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
3、注意候诊病人有无紫绀、脱水、烦躁不安、意识障碍。
医院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者与共者安排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生。
2、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调装置,保持室温恒定。
3、危重患者、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可分别采取平卧位、半平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
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
病情稳定患者每日下午测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体温超过37.5℃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一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
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如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通知医生。
6、饮食按医嘱执行,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
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进食。
危重患者喂饮或鼻饲。
7、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8、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他标本的采集且及时送检。
9、认真执行交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相结合,交班内容简明扼要,语句通顺并应用医学术语,字迹端正。
10、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
11、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12、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13、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除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兴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升压药。
14、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病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
皮肤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皮肤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皮肤科诊疗的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
皮肤科是一门专注于皮肤疾病的医学领域,为了确保我们提供高质量且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本文档将指导临床人员的日常操作和流程。
2. 诊疗常规2.1 临床评估- 患者接诊前,临床医生应进行全面的皮肤评估,包括观察皮肤病变和症状、询问病史和家族史等。
- 根据临床评估结果,医生应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诊断结果和治疗计划。
2.2 实验室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以帮助确定诊断或指导治疗。
具体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决定。
2.3 特殊处理- 对于某些病情,可能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或特殊技术操作,如切除肿瘤、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等。
这些操作应由专业的皮肤科医生或经过相关培训的人员执行。
3. 技术操作规程3.1 皮肤活检- 皮肤活检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操作,用于确定皮肤病的病理类型和确诊。
在进行皮肤活检前,医生应充分告知患者相关风险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 皮肤活检需要使用适当的麻醉和消毒方法,并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
活检标本应被妥善保存并送往病理科进行分析和诊断。
3.2 皮肤病治疗- 皮肤病治疗可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进行定制,同时医生应向患者解释治疗目标、用药方法和可能的副作用等。
- 在进行外用药物治疗时,医生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并告知使用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4. 医疗安全与质量控制4.1 感染控制- 皮肤科诊疗涉及直接接触患者的操作,医生和护士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相关规定和操作,包括正确佩戴手套、洗手和消毒等。
4.2 医疗废物处理- 医疗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以确保环境卫生和防止交叉感染。
4.3 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 临床人员应积极参与质量控制活动,包括定期参加培训、规范操作程序、记录和分析医疗错误和意外事件等。
专科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目
专科护理常规一、门诊各科护理常规内科门诊外科门诊妇科门诊儿科门诊眼科门诊附一: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的护理耳鼻咽喉科门诊口腔科门诊皮肤科门诊注射室换药室专家会诊中心影像诊疗科妇科门诊产科门诊产科门诊工作计划生育工作二、急重症科护理常规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常见急诊救护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抢救护理急腹症病人抢救护理休克病人抢救护理中暑病人抢救护理电击伤病人护理淹溺病人抢救护理急性中毒病人抢救护理多发伤病人抢救护理ICU一般护理ICU专科护理持续脉搏血氧含量监测护理口咽通气管的置入护理气管插管术配合气管插管术后的护理气管切开术配合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气囊检测口-咽、鼻-咽吸引经气管插管/套管内吸引(传统技术)经气管插管/套管内吸引(密闭系统技术)持续心电监护动脉导管置入配合动脉血压检测动脉导管的拔除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配合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中心静脉导管的拔除肺动脉压(PAP)监测漂浮导管护理降温毯/升温毯的应用三、内科护理常规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血液科护理常规血液内科一般护理血液内科专科护理血液科消毒隔离护理(包含保护性隔离)贫血护理发热护理出血护理白血病病人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淋巴瘤病人护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护理多发性骨髓瘤病人护理血友病病人护理过敏性紫癜病人护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护理常规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输血护理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心血管内科一般护理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心力衰竭病人护理心律失常病人护理心绞痛病人护理心肌梗死病人护理高血压病人护理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护理心肌病人护理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护理心包炎病人护理专科技术操作护理人工心脏起搏术病人护理心脏电复律(除颤)病人护理心包穿刺术病人护理心导管射频消融术护理冠状动脉造影术病人护理PTCA及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病人护理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心导管介入治疗病人护理消化内科护理常规消化内科一般护理消化内科专科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急性胰腺炎病人护理肝性脑病病人护理肝硬化病人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护理胆囊炎、胆结石病人急性发作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胃镜检查病人护理置双气囊三腔管病人护理肠镜检查和病人护理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呼吸内科护理常规呼吸内科一般护理呼吸内科专科护理肺炎病人护理肺脓肿病人护理支气管扩张病人护理结核性胸膜炎病人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护理支气管哮喘病人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护理肺血栓拴塞症病人护理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人护理间质性肺炎病人的护理胸腔积液病人护理自发性气胸病人的护理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有创机械通气护理无创机械通气护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护理胸腔穿刺术护理风湿病科护理常规风湿科一般护理风湿科专科护理关节疼痛与肿胀病人护理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病人护理皮肤损害病人护理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护理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护理干燥综合征病人护理神经内科护理常规神经内科一般护理神经内科专科护理头痛病人护理失语病人护理感觉障碍病人护理癫痫病人护理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人护理急性脊髓炎病人的护理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脑梗塞病人的护理脑炎病人的护理震颤麻痹病人的护理低钾麻痹病人的护理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老年期痴呆病人护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病人的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鼻饲护理腰椎穿刺术护理肿瘤内科护理常规肿瘤内科一般护理肿瘤化学治疗一般护理肿瘤化疗毒副作用症状护理静脉炎护理静脉渗漏护理恶心、呕吐护理口腔黏膜炎的护理腹泻护理骨髓抑制的护理泌尿系统毒性反应的护理脱发的护理过敏反应的护理肿瘤急诊护理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护理高钙血症的护理脊髓压迫的护理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恶性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的护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股静脉置管术护理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护理动脉内灌注化疗术护理胸腔穿刺术+灌注化疗护理腹腔穿刺术+灌注化疗护理常规内分泌科护理常规内分泌科一般护理内分泌科专科护理低血糖昏迷病人护理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护理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护理糖尿病病人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护理痛风病人护理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病人护理尿崩症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监测护理常规胰岛素泵护理常规肾内科护理常规肾脏内科一般护理肾脏内科专科护理尿路感染病人护理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肾病综合征病人护理急性肾衰病人护理慢性肾衰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肾穿刺的护理尿毒症血液透析护理常规介入科护理常规介入科一般护理介入科专科护理动脉化疗栓塞术病人护理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及胆道支架置入术病人护理脑血管造影术病人护理上消化道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病人护理感染科护理常规感染科一般护理感染科专科护理肺结核护理常规咯血的护理常规病毒性肝炎病人护理细菌性痢疾病人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护理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人护理伤寒病人护理麻疹病人护理水痘病人护理人禽流行性感冒病人护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护理腹腔穿刺术护理儿科护理常规儿科一般护理儿科专科护理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肺炎患儿的护理哮喘患儿的护理腹泻病患儿的护理泌尿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急性肾炎患儿的护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护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小儿惊厥的护理过敏性紫癜的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川崎病患儿护理新生儿护理常规新生儿一般护理新生儿专科护理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新生儿肺炎护理新生儿黄疸护理新生儿硬肿症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早产儿护理四、外科护理常规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常用麻醉病人护理骨科护理常规骨科一般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骨科专科护理常规牵引病人的护理石膏固定病人的护理上肢疾患病人护理下肢疾患病人的护理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护理股骨干骨折病人的护理骨盆骨折病人的护理颈椎病病人手术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的护理椎体后凸成形术病人的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关节镜手术护理常规手外科护理常规手外科一般护理手外科专科护理断指(肢)再植术病人护理腹部带蒂皮瓣术病人的护理手外科外固定支架病人的护理游离皮瓣移植术病人护理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病人护理肢体骨折内固定病人护理肌腱神经损伤病人的护理臂丛神经损伤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内固定病人的护理普外科疾病护理常规普外科一般护理普外科专科护理甲状腺(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病人手术护理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手术护理乳癌病人手术护理腹外疝病人手术护理阑尾炎病人手术护理肝癌病人手术护理下肢静脉曲张病人手术护理胃癌病人手术护理结、直肠癌病人的护理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人手术护理胆道疾病病人手术护理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手术护理全胃肠外营养护理腔镜护理常规腔镜一般护理腔镜专科护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病人护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LG)病人护理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病人护理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病人护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病人护理腔镜下甲状腺肿块切除术(LT)病人护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病人护理泌尿外科护理常规泌尿外科一般护理泌尿外科专科护理肾脏肿瘤手术病人护理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病人护理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护理膀胱肿瘤手术病人护理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病人护理尿石症病人护理泌尿系损伤病人护理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的护理尿道下裂病人手术护理男性生殖器手术病人的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经皮肾镜取石术护理输尿管镜手术护理泌尿系腹腔镜手术护理肾造瘘术护理体外冲击波碎石护理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后护理膀胱冲洗引流护理保留导尿护理神经外科护理常规神经外科一般护理神经外科术前护理神经外科术后护理神经外科专科护理颅内动脉瘤病人护理颅内动静脉畸形病人护理烟雾病病人护理幕上疾病病人护理脑膜瘤病人护理胶质瘤(神经上皮性肿瘤)颅咽管瘤病人护理垂体瘤病人护理幕下疾病病人护理听神经瘤病人护理三叉神经、面肌痉挛病人护理头皮血肿病人护理头皮裂伤病人护理头皮撕脱伤病人护理颅盖骨折病人护理颅底骨折病人护理脑震荡病人的护理脑挫裂伤病人护理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护理硬膜外血肿病人护理硬膜下血肿病人护理颅内血肿病人护理脑脓肿病人护理脑积水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护理脑室外引流护理气管切开护理脑疝病人的急救心胸外科护理常规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胸外科专科护理胸部损伤病人护理自发性气胸手术病人护理支气管扩张手术病人护理脓胸手术病人护理漏斗胸NUSS手术病人和护理肺部肿瘤手术护理食管贲门肿瘤手术病人护理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烧伤整形外科护理常规烧伤整形外科一般护理烧伤专科护理烧伤休克期病人护理烧伤感染期病人护理吸入性损伤病人护理特殊部位烧伤病人护理头面部烧伤会阴部烧伤特殊原因烧伤病人护理电击伤化学烧伤烧伤创面切(削)痂病人手术护理整形外科一般护理整形外科专科护理皮肤移植病人护理皮瓣移植术病人的护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手术病人护理头皮撕脱伤修复术病人护理小儿外科护理常规小儿外科一般护理小儿外科专科护理阑尾炎患儿护理包茎患儿护理尿道下裂患儿手术护理腹股沟斜疝患儿护理隐睾患儿护理血管瘤、淋巴管瘤患儿护理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护理石膏固定患儿护理支具固定患儿护理牵引患儿护理多并指患儿护理骨髓炎患儿护理上肢骨折手术患儿护理下肢骨折手术患儿护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护理(DDH)肛肠科护理常规肛肠外科一般护理肛肠科专科护理肛门疾患手术病人的护理造口术病人的护理眼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眼科护理常规眼科一般护理眼科专科护理玻璃体视网膜病病人护理青光眼病人护理白内障病人护理斜视、眼肌疾病病人护理翼状胬肉手术病人护理眼球异物,穿孔伤病人护理眼球摘除术病人护理:眼化学伤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耳鼻喉科护理常规耳鼻喉科一般护理耳鼻喉科专科护理鼻内镜术病人护理扁桃体手术病人护理声带息肉摘除术病人的护理:急性会厌炎病人的护理突发性耳聋病人护理鼻腔出血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剪鼻毛法口腔科护理常规口腔科一般护理口腔科专科护理上、下颌骨骨折病人的护理五、妇产科护理常规妇科护理常规妇科一般护理妇科术前护理妇科术后护理妇科专科护理先兆流产病人护理难免流产病人护理异位妊娠病人护理盆腔炎病人护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护理葡萄胎病人护理绒毛膜癌病人护理子宫肌瘤病人护理宫颈癌病人护理子宫内膜癌病人护理卵巢良性肿瘤病人护理卵巢癌病人护理外阴癌病人护理子宫脱垂病人护理处女膜闭锁病人护理先天性无阴道病人护理不孕症病人护理妇科化疗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腹腔镜手术护理宫腔镜检查术护理产科护理常规产科一般护理难产后一般护理剖宫产一般护理妊娠期并发症护理流产病人护理早产病人护理妊娠高血压病人护理先兆子痫、子痫护理前置胎盘病人护理胎盘早剥病人护理妊娠合并肝内淤积症病人护理羊水过多病人护理羊水过少病人护理分娩期并发症护理产后出血病人护理产褥感染病人护理妊娠合并症护理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护理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护理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病人护理引产病人护理中期妊娠终止病人护理药物流产病人护理产房护理常规产房一般护理产房专科护理正常分娩产妇护理中期妊娠引产产妇时护理会阴切开缝合术产妇护理催产素引产、催产产妇护理人工破膜产妇护理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护理早产儿护理温箱使用常规六、手术室护理常规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规则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流程手术室一般规则参观人员规则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交接班制度手术室接待病人礼仪规范护理操作规程心肺复苏心电图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CPR 机的使用血糖仪监测洗胃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除颤仪的使用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输液泵的使用技术注射泵的使用PICC置管操作流程PICC置管术后维护的操作规程胰岛素笔的操作胰岛素泵的操作多导睡眠监测仪Alice4操作规程雾化吸入(氧喷)操作规程腹式呼吸操作规程无创呼吸机操作规程震动排痰操作规程胸腔闭式引流的操作规程三腔二囊管的操作规程碘过敏试验护理规程腹水回输护理规程肝穿刺术操作规程压疮换药中心静脉压测量护理流程胃肠减压的护理“T”管引流的护理腹腔双套管的冲洗和护理空肠营养管及空肠造瘘管内滴营养液的护理母乳喂养子宫按摩术会阴擦洗会阴酒精湿敷新生儿沐浴婴儿抚触蓝光箱使用操作流程暖箱使用操作流程微波理疗的操作规程灌肠的操作流程造口护理的操作规程协助皮牵引协助骨牵引骨牵引换药腰背肌功能锻炼膀胱冲洗术(封闭式)冰毯使用的操作规程颅内压监测的操作规程脑室引流管护理的操作规程气管切开护理的操作规程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深静脉置管护理的操作规程经鼻/口腔吸痰法约束带使用的操作规程更换引流袋外固定支架护理腹股沟穿刺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的操作使用24小时尿标本采集腹膜平衡试验腹膜透析换液自动腹膜透析机操作血液透析操作流程血液透析滤过操作流程无肝素透析操作流程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操作流程无菌物品的配送操作规程消毒液的配制操作规程打手术器械包操作规程环氧乙烷操作的操作规程封口机的操作规程全自动清洗机的操作操作规程超声清洗机的操作规程电动气压止血仪的操作规程高频电刀的操作规程钬激光碎石仪的操作规程各种手术卧位放置规程侧卧位的放置操作规程垂头仰卧位的放置操作规程俯卧位放置的操作规程腔镜器械清洗、灭菌操作规程21。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一、患者入院护理一工作目标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二工作规范要点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三结果标准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二、患者出院护理一工作目标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二工作规范要点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一工作目标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二工作规范要点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体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体温的因素;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后取出;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6.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7.用过的体温计应消毒;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9.测脉搏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桡动脉,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10.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11.发现有脉短绌,应两人同时分别测量,一人测心率,一人测脉搏;12.测量呼吸时患者取自然体位,护士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测量30秒;危重患者、呼吸困难、婴幼儿、呼吸不规则者测量1分钟;13.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和类型等情况;14.危重病人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棉花少许置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情况,并计数;15.测量血压时,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卧位,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16.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厘米;17.正确判断收缩压与舒张压;如血压听不清或有异常时,应间隔1-2分钟后重新测量;18.测量完毕,排尽袖带余气,关闭血压计;19.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20.结果准确记录在护理记录单或绘制在体温单上;21.将测量结果告诉患者/家属;如果测量结果异常,观察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处理;三结果标准1.护士测量方法正确,测量结果准确;2.记录准确,对异常情况沟通及时;四、导尿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为患者导尿,患者能够知晓导尿的目的,能够配合;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2.告知患者/家属留置尿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3.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导尿目的、合作程度、膀胱充盈度、局部皮肤等;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导尿管;4.导尿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污染,保护患者隐私;5.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6.插入导尿管后注入10-1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7.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8.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液体入量,预防发生感染和结石;9.嘱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10.嘱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11.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操作满意;2.操作规范、安全,未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3.尿管与尿袋连接紧密,引流通畅,固定稳妥;五、胃肠减压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为患者置胃管,患者能够了解有关知识并配合;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2.告知患者/家属留置胃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患者鼻腔、有无分泌物阻塞、是否通畅,以及患者有无消化道狭窄或食道静脉曲张等,患者是否有以往插管的经验;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胃管;4.准确测量胃管插入的长度;⑴由耳垂到鼻尖再到剑突的距离;⑵前发际到剑突的距离成人45-55厘米,儿童14-18厘米;5.插管过程中指导患者配合技巧,安全顺利地插入胃管;6.昏迷患者应先将头向后仰,插至咽喉部约15厘米,再用一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插至需要的长度;如插入不畅,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腔中;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7.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8.调整减压装置,将胃管与负压装置连接,妥善固定于床旁;9.告知患者留置胃肠减压管期间禁止饮水和进食,保持口腔清洁;10.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胃管受压、脱出影响减压效果;11.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12.留置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13.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14.及时发现并积极预防和处理与引流管相关的问题;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动作轻巧,患者配合;3.确保胃管于胃内,固定稳妥,保持有效胃肠减压;六、灌肠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安全地为患者灌肠;清洁肠道,解除便秘及肠胀气;降温;为诊断性检查及手术做准备;二工作规范要点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有无烦躁、焦虑、及配合程度,有无灌肠禁忌症, 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毫升,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厘米;2.告知患者及家属灌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配合;3.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浓度、剂量、温度适宜;4.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5.按照要求置入肛管,置入合适长度后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6.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保持10-20分钟后再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7.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嘱患者尽量坚持到有强烈的便意感;8.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发生意外;9.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时,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10.清洁灌肠应反复多次,首先用肥皂水,再用生理盐水,直至排出液澄清、无粪便为止;11.操作结束后,做好肛周清洁,整理床单位;12.观察排出大便的量、颜色、性质及排便次数;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3.患者排空大便及肠道内积气,无并发症发生;七、氧气吸入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给予患者氧气治疗,改善患者缺氧状态,确保用氧安全;二工作规范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呼吸状态、缺氧程度、鼻腔情况;2.告知患者安全用氧的重要性,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告知患者不能自行调节氧流量;3.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⑴鼻导管或鼻塞:适用于低流量吸氧、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⑵面罩:①普通面罩:适用于高流量吸氧,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②储氧面罩:可以提供较高的吸氧浓度;③Venturi文丘里面罩:可以提供控制性氧治疗;⑶氧气帐或头罩:主要适用于儿童;4.遵医嘱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5.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6.密切观察患者氧气治疗的效果;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患者的缺氧症状得到改善;八、雾化吸人疗法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为患者提供剂量准确、安全、雾量适宜的雾化吸入;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给药的原则;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用药目的、患者呼吸状况及配合能力;3.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告知患者治疗目的、药物名称,指导患者配合;4.按雾化吸入的目的和要求准备药物和雾化装置,并检查装置性能;5.给患者戴上面罩或口含嘴,指导患者吸入;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直接将面罩置于气管切开造口处;6.观察患者吸入药物后的反应及效果;7.雾化吸入的面罩、口含嘴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操作过程规范、安全,达到预期目的;九、血糖监测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测量患者血糖,为治疗提供依据;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2.告知患者监测血糖的目的,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状况;3.确认血糖仪的号码与试纸号码一致,正确安装采血针,确认监测血糖的时间如空腹、餐后2小时等;4.确认患者手指酒精干透后实施采血,采血量充足,应使试纸试区完全变成红色;5.指导患者穿刺后按压1-2分钟;6.将结果告诉患者/家属,并通知医师;7.对需要长期监测血糖的患者,穿刺部位应轮换,并指导患者血糖监测的方法;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操作过程规范,结果准确;十、口服给药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正确为患者实施口服给药,并观察药物作用;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如有疑问应核对无误后方可给药;3.告知患者/家属药物相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4.严格遵循查对制度,了解患者所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某些药物服用的特殊要求;5.协助患者服药,为鼻饲患者给药时,应当将药物研碎溶解后由胃管注入;6.若患者因故暂不能服药者,暂不发药,并做好交班;7.对服用强心甙类药物的患者,服药前应当先测脉搏、心率,注意其节律变化,如脉率低于60次/分钟或者节律不齐时,不可以服用;8.观察患者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帮助患者正确服用药物;3.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采取适当措施;十一、密闭式输液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过敏史、用药史及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3.选择合适的静脉;老年、长期卧床、手术患者避免选择下肢浅静脉穿刺;4.告知患者输注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5.在静脉配制中心或治疗室进行配药,配制化疗和毒性药物时应在安全的环境下配置;药物要现用现配,注意配伍禁忌;6.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调节输液速度;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速度,嘱患者不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7.观察患者输液部位状况及有无输液反应,及时处理输液故障,对于特殊药物、特殊患者应密切巡视;8.拔除输液后,嘱咐患者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操作过程规范、准确;3.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采取适当措施;十二、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为患者正确安全地静脉输血,操作规范,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输血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输血史、输血目的、合作能力、心理状态和血管状况;告知患者输血的目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核对必须双人核对,包括取血时核对,输血前、中、后核对和发生输血反应时的核对;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血液数量、血液种类、交叉试验结果、血液有效期、血袋完整性和血液的外观;发生输血反应时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及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4.建立合适的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5.血制品应在产品规定的时间内输完,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份血液之间输入%氯化钠注射液;6.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将滴速调节至要求速度;7.输血完毕,贮血袋在4℃冰箱保存24小时;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3.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妥善处理;十三、静脉留置针技术一工作目标正确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二工作规范要点2.告知患者留置针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评估患者病情、治疗、用药以及穿刺部位的皮肤和血管状况;4.选择弹性适当血管穿刺,正确实施输液前后留置针的封管及护理;5.严密观察留置针有无脱出、断裂,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及时处理置管相关并发症;6.嘱患者穿刺处勿沾水,敷料潮湿应随时更换,留置针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或长时间下垂等;7.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时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十四、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采集静脉血标本,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二工作规范要点2.评估患者的病情、静脉情况,准备用物;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3.告知患者/家属采血的目的及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5.采血后指导患者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6.按要求正确处理血标本,尽快送检;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3.采取标本方法正确,标本不发生溶血,抗凝标本无凝血,符合检验要求;十五、静脉注射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静脉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3.告知患者输注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4.在静脉配制中心或治疗室进行配药,药物要现用现配,注意配伍禁忌;5.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6.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必要时使用微量注射泵;7.静脉注射过程中,观察局部组织有无肿胀、严防药液渗漏,观察病情变化;8.拔针后,嘱咐患者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十六、肌内注射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为患者肌内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3.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5.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患者注射时勿紧张,肌肉放松;6.注射中、注射后观察患者反应、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7.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十七、皮内注射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为患者进行皮内注射;确保患者安全;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3.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4.备好相应的抢救药物与设备并处于备用状态;5.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准确;6.告知患者皮试后20分钟内不要远离病房,不要按揉注射部位;7.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各种过敏反应;8.正确判断试验结果;对皮试结果阳性者,应标记,并将结果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十八、皮下注射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为患者皮下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3.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5.注射中、注射后观察患者反应、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6.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嘱患者注射后15分钟开始进食,避免不必要的活动,注意安全;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十九、物理降温法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安全地为患者实施物理降温,减轻患者不适;二工作规范要点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局部组织灌注情况、皮肤情况、配合程度、有无酒精过敏史;2.告知患者物理降温的目的及注意事项;3.嘱患者在高热期间摄入足够的水分;4.操作过程中,保护患者的隐私;5.实施物理降温时应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重点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6.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7.记录患者的体温和病情变化,及时与医师沟通,严格交接班;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二十、经鼻/口腔吸痰法一工作目标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如有义齿应取出;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氧疗情况、SpO2、咳嗽能力、痰液的颜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4.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5.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2分钟;6.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成人为<200毫米汞柱;7.吸痰时应旋转上提,自深部向上吸净痰液,避免反复上提;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间歇3-5分钟;8.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和SpO2,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2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三结果标准1.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并配合操作;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二十一、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一工作目标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呼吸机的参数、SpO2、气道压力、痰液的颜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4.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5.吸痰前后给予100%的氧气吸入2分钟;6.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成人为<200毫米汞柱;7.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和SpO2,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2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三结果标准1.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并配合操作;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二十二、心电监测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正确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动态评价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二工作规范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皮肤状况;2.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目的,取得患者合作;3.正确选择导联,设置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4.嘱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5.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异常情况;8.嘱患者电极片处皮肤出现瘙痒、疼痛等情况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9.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10.停用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
医院新项目新技术诊疗常规及操作流程
医院新项目新技术诊疗常规及操作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前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常常会引入新的项目和新的技术以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医院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者与共者安排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生.2、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调装置,保持室温恒定。
3、危重患者、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可分别采取平卧位、半平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
病情稳定患者每日下午测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体温超过37。
5℃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一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
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如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通知医生.6、饮食按医嘱执行,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
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进食.危重患者喂饮或鼻饲.7、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8、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他标本的采集且及时送检。
9、认真执行交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相结合,交班内容简明扼要,语句通顺并应用医学术语,字迹端正。
10、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
11、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12、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13、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除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兴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升压药。
14、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病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者与共者安排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生。
2、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调装置,保持室温恒定。
3、危重患者、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可分别采取平卧位、半平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
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
病情稳定患者每日下午测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体温超过
37."5℃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一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
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如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通知医生。
6、饮食按医嘱执行,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
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进食。
危重患者喂饮或鼻饲。
7、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8、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他标本的采集且及时送检。
9、认真执行交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相结合,交班内容简明扼要,语句通顺并应用医学术语,字迹端正。
1
0、"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
1
1、"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12、"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1
3、"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除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兴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升压药。
1
4、"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病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
(1)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规程:
是对各科通用基本技术制定的统一规范。
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定、无菌技术、各种注射采血技术,各种穿刺技术,导尿,灌肠,给氧,吸痰,标本采集等。
(2)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是根据各不同专科的特点,制定的各专科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
如烧伤护理、糖尿病及并发症护理、产后出血护理等。
(3)特别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是对要专门进行培训、组织专门人员从事的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如危重症监护、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
以上这些技术规程实质上是一种质量控制标准,是指导护理活动的基本法规,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选择和制定符合实际的技术操作规程,并逐步修改、完善、配套,形成本院统一规定,便于检查和评价;
b、开展经常性检查、监督,并与质量评定、技术经济责任制结合,形成制度;
c、护理技术操作是基本功,要将其作为护士在职教育的重点,经常系统地抓好;
d、在执行具体操作前,应做好病人准备和药品器材准备,明确目的,懂理论依据,了解病情,不盲目执行,要认真查对,严格无菌操作,并在操作后注意病人反应,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