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简介小石潭记
柳宗元小石潭记全文赏析
柳宗元小石潭记全文赏析柳宗元小石潭记全文赏析人们说起山水游记的时候,都不由的想起诗人柳宗元。
在所有的山水游记的作者中,柳宗元对后世影响最大。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代表作《小石潭记》,欢迎阅读!小石潭记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唐代,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生于长安。
十二岁前在长安度过。
他的先辈曾经显赫,但祖父、父亲官职并不高。
母亲是范阳大族之女,从宗元四岁就教他识字读书。
贞元九年(793),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
二十六岁又中博学宏词科。
此后仕途比较顺利。
贞元二十一年德宗去世,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等执政,推行革新。
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名士参与其中。
但不到半年,宦官和豪族地主集团便拥立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宪宗。
改革集团成员纷纷遭到贬谪或杀害。
柳宗元(此时34岁)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这次事件对他打击很大,是他一生的转捩点。
《新唐书》本传说:“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
既废,遂不振。
”不过他在永州的十年,却专心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很多优秀作品。
十年后,他又改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
官职有所升迁,地点却更偏远了。
他在柳州四年,有许多善政。
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公元819年11月28日),病逝于柳州。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
小石潭记一、文学常识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与韩愈、刘禹锡为同朝为官,由于参加(刘禹锡也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十一月贬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2、《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3、文体特点: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可说明.二、重点字词(一)篁竹(huáng) 清冽(liè)为坻(chí) 为屿(yǔ)为嵁(kān) 佁然(yǐ)俶尔(chù)翕忽(xī)差互(cī) 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ì)(二)1)一词多义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可以,能够水尤清冽:清凉其境过清:冷清,凄清如鸣佩环:玉环四面竹树环合:环绕以其境过清:因为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全石以为底:作为,动词为坻,为屿:成为,动词隶而从者:跟随世隶耕:属于潭西南而望:表修饰乃记之而去:表承接2)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古,离开;今,前往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3)词类活用⑴使动用法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⑵意动用法心乐之(以……为乐,对……感到快乐)⑶名词作状语从小丘西行(向西,往西)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3)特殊句式⑴倒装句例句:全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全石”为宾语,“以全石为底”.译文:以整块石头为底.⑵省略句例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影布石上"之前省略了主语“鱼”。
译文: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
小石潭记柳宗元文学常识和文章主旨
小石潭记柳宗元文学常识和文章主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小石潭记及作者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是中国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标题:《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篇
一、引言
《小石潭记》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选自他的《永州八记》。
这篇文章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通过对小石潭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热爱。
二、主要内容与分析
1. 小石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柳宗元在文章中详细描绘了小石潭的位置,它位于深山之中,四周环绕着竹林和石头,水清澈见底,鱼儿游弋其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丽。
2. 作者的情感表达
柳宗元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美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他欣赏这种静谧而自然的美,但同时也在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这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3. 语言艺术特色
《小石潭记》的语言优美,句式灵活,形象生动。
柳宗元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文章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三、结语
总的来说,《小石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不仅展现了柳宗元卓越的文笔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沉的情感。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柳宗元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感情,也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关于生活和人生的启示。
小石潭记柳宗元简介
小石潭记柳宗元简介
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
古代散文的代表之一。
该文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恬静幽美
的小石潭,通过对潭水、鱼虾、莲花等自然物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思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柳河东,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
他曾任过多个官职,如监察御史、刑部侍郎等,并参与过
“新乐府运动”,提倡“新乐府”,倡导以新意旧词为主要特征的诗
歌创作风格。
同时他也是一位重要的散文家,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着卓
越成就。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最著名的散文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散文中具有重要
地位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这篇文章通过对自然景观细致入微地描写
和抒发情感,在艺术效果上达到了极高水平。
同时,文章还融合了作
者的思想观点,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人类价值的思考。
这种融合
自然景观与哲学思考的写作风格,开创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新局面。
总之,小石潭记是中国古代散文中一篇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作品,它不仅在艺术效果上达到了极高水平,而且融合了作者的思想观点,
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人类生命价值的思考。
同时,柳宗元作为一位杰
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而卓越的印记。
《小石潭记》柳宗元简介
《小石潭记》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其祖父柳镇曾任吏部侍郎、河东节度使。
其父柳范也官至御史中丞、兵部尚书。
柳宗元幼年生活在很好的家庭环境中,他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文章出口成章。
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即位,即下诏公开选拔人才。
柳宗元为之所动,参加了制科考试。
但因家境贫寒,未能被录取。
不久,又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取中而入京。
此时正值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政局不稳。
在这种情况之下,唐宪宗召柳宗元等一批进士及第的文学青年到长安应试。
这次考试对柳宗元的政治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时的宰相武元衡和御史大夫程异都是柳宗元的同年进士。
武元衡与柳宗元私交甚笃。
然而就在殿试时,他们两人却在皇帝面前为另一个名叫皇甫湜的人争辩起来。
皇甫湜不仅善于写诗,而且文采出众,因此颇得皇帝欢心。
这件事使得柳宗元非常气愤。
后来,柳宗元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好友刘禹锡,并希望他能有所帮助。
但是,刘禹锡只认为武元衡的做法欠妥,并没有别的办法。
于是,柳宗元便下定决心要去说服武元衡。
他拿出皇甫湜的诗给武元衡看,说:“皇甫湜确实有才,只不过因为他是个小人,所以你不喜欢他罢了。
”武元衡听后,觉得他说的不无道理,便主动向皇上道歉,
— 1 —
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极大反响。
从此以后,柳宗元也开始崭露头角,受到了世人的瞩目。
— 2 —。
初中语文必背篇目:《小石潭记》柳宗元
小石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被列为初中语文必背篇目。
它通过描写身世的沧桑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小石潭记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人生启迪有着深远的意义。
以下是对小石潭记的详细解读。
一、小石潭记的背景和作者柳宗元小石潭记是北宋文学家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在文学上的一部杰作。
柳宗元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文选阳翰林”,享有盛名。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其散文风格清新俊逸,充满着豪放、奔放的个性,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小石潭记便是其代表性作品之一。
二、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小石潭记以作者亲身经历为素材,借景抒情,叙述了自己在小石潭的所见所感。
文章开篇便用“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获其世名,盖闻大雨之秋必大风”。
通过对自然界大自然环境的描写,引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以及对历史风云变幻的感怀。
接下来通过对石潭周围的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自然恬静、朴素的行文风格,使得整篇文章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
继而,柳宗元通过自然景观和石潭的变迁,借以表达出自己的宿命感与情怀,并以此反衬出人生无常的沧桑变化,以及对生命的感慨。
文章言犹未尽处,作者又通过对石潭附近民居建筑的描述,表现出了对古老乡土的怀念之情。
在细致入微的描写之中,小石潭记以其朴实而饱含深情的笔触,传递了对自然、对人生、对历史的思考。
三、小石潭记的艺术特点小石潭记是一篇以散文形式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
它具有以下几点显著的艺术特点:小石潭记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在对自然美的描写中体现了柳宗元对自然美的感受与思考。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景色,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小石潭记在描写中寓意丰富,深刻而含蓄。
小石潭记深刻而真挚地反映出了柳宗元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命运的磋商,对历史的省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人文内涵。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作者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字词解释:[1]小丘:小山岗。
[2]西:向西(名词作状语)[3]篁竹:成林的竹子。
[4]如鸣佩环:就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碰发出的声音(宾语前置)。
鸣:发出的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物。
[5]伐:砍伐。
[6]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下:向下(名作状)。
[7]水尤清洌:水格外(特别)清凉。
尤,格外,特别。
洌:清。
清洌:清凉。
[8]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宾语前置)。
以为:把……当作。
[9]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宾语前置)。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06《小石潭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思维导图
(统编本)八下《小石潭记》柳宗元写作背景内容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特色顺序发现小石潭1.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景物: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潭,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和心境。
小石潭景色优美,充满生机,却位于偏僻之地,不为人知。
无人观赏的小石潭与作者的人生际遇有相似之处,小石潭景物的清幽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照应,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抑郁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其文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
代表作有寓言《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诗歌《江雪》《渔翁》,游记散文“永州八记”等。
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隔、闻、伐、取、见潭水游鱼清澈(侧面)活泼(动静)景物溪身岸势曲折蜿蜒参差不齐幽深冷寂移步换景特写镜头形象比喻寓情于景写法抒情环境清幽孤寂凄苦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
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历时十年,贫病交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满怀愤懑。
他便寄情山水,以排遣内心的愁闷,写下了许多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其中“永州八记”最为有名。
《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也是最负盛名的一篇。
快乐凄苦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描写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及周围的树木等,渲染了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柳宗元简介小石潭记
柳宗元简介小石潭记诗人柳宗元把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写了出来,情景交融,表达作者被贬后心情复杂。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小石潭记》柳宗元
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元
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 人,并称“韩柳”。本文是他被在贬永州司马 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中的一片篇,共八 篇,合称“永州八记”。其他作品《三戒》、 《捕蛇者说》等
:
。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
溪身:曲折蛇蜿蜒
第三段、写小潭源流
奇
岸势: 参差不齐
形象比喻
环绕包围
使…凄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 无人,凄神寒 骨,
寂静空旷 心神 使…寒冷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
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 记 之而去离。开
忧伤的样子 因为 过于 能够
下
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
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
散布 呆呆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很快.
似与游者相乐 。
好像 动词,逗乐,娱乐 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第二段
潭水 潭中景物 衬
游鱼
清澄 侧面描写
乐
动静结合 融 心情
由景生情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潭西南而望 ,斗折 蛇行,明灭可见。 连词,表修饰 曲蛇折 爬行
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 蛇爬行那样弯曲,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其 岸势 犬牙差 互,不可知 其源 。
代词,那 名词作状语, 动词,交错 像犬牙那样
它的源头
小石潭记写作背景【唐】柳宗元
【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 (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 (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 (介词,因为)
为:①全石以为底 (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 (动词,“成为”)
清:①水尤清冽 (形容词,清凉) ②以其境过清 (形容词,凄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 (助动词,能够)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和 幽深冷寂的气氛 ,抒发了作者贬官 失意后的孤凄悲凉的心情。
小结:
内容: 描写小石潭
写作方法: 侧面烘托、动静结合、定点 特写、形象比喻等。
小潭特点: 幽静
作者感受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你觉得文章哪处景物描写最精彩?请说 出理由?
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赏析:生动地写出了潭水的清澈和游鱼
的形神姿态,动静结合,令人赏心悦目。
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赏析:写潭西南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 征,运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 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了出 来,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遮掩缠绕,摇动下垂, 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第二段】
可百许头:可:大约。许:表约数,相当于
“来”
空游: 空:在空中 日光下澈: 下:向下
影布: 映在。 佁然: 呆呆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离去。 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似与游者相乐: 乐:欢乐,逗乐
【第三段】: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地请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朗 同
③潭其西岸南势//而犬望牙/,差斗互折,/蛇不行可/,知明其灭源/可。见。读课文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及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知识链接】作者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柳宗元是中国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韩愈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
【原文】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重点词句】(一)古今异义1、去:古义:离开。
(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2.居:古义:停留。
(不可久居)今义:住。
3.可:古义: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4.布:古义:映,显现。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5.佁(yǐ)然:古义: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二)一词多义1.可:(1)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
(不可久居)2.从:(1)介词,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
(隶而从者)3.清:(1)形容词,清澈。
小石潭记(柳宗元)
• 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 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 于篇末表现出来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 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 史的陈迹,跟我们今天的伟大时代完全不合了, 对这点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
你 应 该 如 何 劝 慰 柳 宗 元 呢 ?
(1)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3)文中的“动”与“静” 体现在什么地方?具体说说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体现在什么地方?具体说 说
点拨: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 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 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 点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chu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 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 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 ①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翻译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 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 随风飘动。
• ②斗折蛇行, 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 明灭可见。其 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 岸势犬牙差互,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 不可知其源。 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Leabharlann • ③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点拨:①游鱼的“怡然不动”及“chu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 泼。 ②小溪。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 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 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唐】柳宗元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卷石底以出( quá n ) 青树翠蔓 ( màn )
为 坻 ( chí ) 为 嵁 ( kān )
蒙络摇缀( měng ) 佁然不动( yǐ )
参差披拂( cēn cī ) 俶尔远逝( chù )
往来翕忽( xī )
犬牙差互( cī hū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望去,小溪的形状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蜿蜒, 有的地方看得见,有的地方看不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4、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佁然潭不中动鱼;俶可尔百远许逝头,,往皆来若翕空忽游,无似所与依游。者日相光乐下。澈,影布石上, 理由:这几句明写鱼暗写水,动静结合,写出了鱼的欢快,水的清澈。
(1)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2)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3、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阳光向下直射潭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 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急速的样子,好像与游人相互逗乐。
像北斗星那样
曲折 像蛇那样
看见
能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指示代词,那 像狗的牙齿一样
译文: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像蛇爬行那 样弯曲,溪身或隐或现,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那岸 的形状像狗的牙齿 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小石潭记课文翻译鉴赏【唐】柳宗元
1、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 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 “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 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 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 清”埋下伏笔。
从小丘再向西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茂 密的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水声)像是玉 佩和玉环相互撞击而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对 此我心中很是快乐。于是砍倒竹子开辟道路,向 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潭) 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 翻卷上来而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 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岸边的青翠的树木、碧绿的 藤蔓互相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 差不齐,随风飘扬。
huáng
liè
chí yǔ kān
篁 竹、清 洌、 为 坻、 为 屿、为 嵁、
cēn cī fú yǐ chù
xī
参 差、披 拂、佁 然、俶 尔、 翕 忽、
qiǎo chuàng suì gōng
xuán
悄 怆 、 幽 邃、 龚 古、宗 玄、
清洌:
清澈。
无所依:
佁然:
依托。
愣住的样子。
俶尔:
远逝:
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
•
潭西南而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源。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知识点的归纳
《小石潭记》知识点的归纳《小石潭记》知识点的归纳《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小石潭记》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文学常识1.作者: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被成为“柳柳州”他与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学家韩愈并成“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他在被贬期间写下了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2.选自:《柳河东集》3.记: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这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报复,阐述作者的某种观点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第二段:写潭中游鱼;第三段:写小石潭的岸势和源头;第四段: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待同游者2.中心思想: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凄清幽美的独特风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曲折反应政治上受打击,怀才不遇的愤恨不平3.写作特色:1)按观察角度的变化,刻画景物,动静结合,由近及远,巧用比喻,正面侧面相结合2)寓情于景,情随景变,情景交融3)语言生动、形象、简练三、要点1.作者站在小石潭的东北岸观赏景物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2.文中描写鱼儿静态游姿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静态游姿的句子是“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主要内容】生动地描绘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主题思想】作者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小石潭让》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文章结构】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楚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堪”“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形象逼真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最后一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写作技巧】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此外文章在写景时采用了映衬的手法如写潭中游鱼,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潭水和鱼互相映衬,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还采用了动静结合手法写景如:写潭中小鱼“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佁然不动”这是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但水中之鱼不能不动短暂的静止过后,便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一动态把鱼写得富有人情味,这因此触动了作者情怀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为何能“乐”?乃是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本文描写景物特征除正面描绘外还多处照应如为突出“石”潭的特征,作者正面进行了描写:“全石以为底……为、为岩”还通过“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其岸势犬牙差互”等在前后加以照应小石潭的环境幽静、优美显示出自然的原始风貌,作者也在多处照应以突出这一特征。
小石潭记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小石潭记ppt课件
目 录
• 简介与背景 • 文本分析 • 主题思想 • 历史地位与影响 • 总结与反思
01 简介与背景
柳宗元简介
01
02
03
04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出生于河东(今山西运城), 祖籍河东郡。
官场生涯不顺,曾被贬谪永州 、柳州等地。
小石潭记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生 动性,还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小石潭的美景。例如,“闻水声,如鸣珮环”,用“鸣珮环”来比喻水 声的美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小石潭的水声。
03 主题思想
柳宗元的情感世界
01
02
03
内心孤寂
柳宗元被贬谪到偏远地区 ,内心深感孤寂和无助。
《小石潭记》的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
不足之处
《小石潭记》虽然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文章中 有些描述过于简略,让人难以完全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感受。此外,文章的结构较 为松散,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难度。
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可以提出一些改进建议。首先,可以增加一些详细的描述和 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情感变化。其次,可以尝试调整文章 的结构,使其更加紧凑和连贯,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描 述了他游览小石潭的所见所感。
02 文本分析
原文欣赏
总结词
清新秀美,幽深静谧
详细描述
小石潭的景色被描绘得细腻入微,从清澈的潭水到碧绿的石头,再到周围的树 木和花草,每一处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作者还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将小石潭的气氛渲染得更加神秘和优美。
小石潭记译文理解【唐】柳宗元
2019/5/14
5
译文三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 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 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 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 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 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 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2019/5/14
8
课文理解 :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原文) “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坻,为屿,为嵁,为岩。”
2019/5/14
9
3、第三段写潭中景物用了什么写法? 潭水有什么特点? 动静结合 侧面描写 突出了潭水的澄澈透明的特点。
2019/5/14
17
技巧六:拟人
“似与游人相 乐”,采用了 拟人的修辞笔 法,更把游鱼 的神情写活了。
2019/5/14
18
小结:
1.名词作状语
斗折 蛇行 犬牙差互
斗: 蛇: 犬牙:
像北斗星一样 像爬行的蛇一样 像狗的牙齿一样
2019/5/14
19
2.一词多义
{ 全石以为底
以
卷石底以出
把 而
2019/5/14
23
4.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 合。如写石:“__全__石_以__为__底____”是面,“为坻、为屿、 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 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
“影布石上”俶是尔静远,逝“往__来__翕__忽______________”是动。
柳宗元《小石潭记》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 , 唐代河东 人,世称“柳河东”,著 山 名文学家 ,“ 唐宋八大 家”之一。他曾被贬为永 州(现属湖南)司马,写 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 多篇, 合称《 永 州 八 记》。本文就是其中的一 篇。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 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 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 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 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 “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 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 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 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 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 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 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板书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 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
凭借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
呆呆的一动不动;又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
楞住的样子 约 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忽然 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板书
移情 于物
五段 思考 结束
感受:抑郁忧伤 同游人: 六个人 一段 二段
三段
四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 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 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甚,为岩。 山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清凉
译文: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 竹林 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 水中高地 感到愉快。便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道(走过去),看见下 小岛 面有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 不平的岩石 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 山 、甚、岩等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覆盖、缠 翠绿的茎蔓 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简介小石潭记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诗人柳宗元把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写了出来,情景交融,表达作者被贬后心情复杂。
《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赏析】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
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
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
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
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
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
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
这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
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
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
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
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
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
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
由此转为写动。
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
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
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触动了作者情怀。
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
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
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
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
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
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
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
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
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者相乐”。
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
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
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察其微,状其貌,传其神。
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