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实验报告范本
化学仪器的实验报告
化学仪器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原理和注意事项。
实验器材1. 分析天平2. 毛细管3. 显微镜4. 恒温水槽5. 酸碱度计6. 色谱仪实验原理1. 分析天平分析天平是用来测量物质质量的仪器。
其原理是通过电磁感应平衡重物的重力。
通过将被测物置于称盘上并调整电流,使称盘平衡时电磁铁产生的力与重力相等,从而测得物质的质量。
2. 毛细管毛细管是用来测量液体粘度、表面张力和液体浓度的仪器。
其原理是通过放置细型管道,使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液滴头部观察到的张力相等,进而测得液体相关的参数。
3. 显微镜显微镜是用来放大物体的仪器。
其原理是通过透镜将物体的像放大,达到观察微小物体的目的。
显微镜通常带有多倍放大的物镜和目镜,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距离,可以得到不同倍数的放大倍数。
4. 恒温水槽恒温水槽是用来控制液体温度的仪器。
通过水槽底部的加热装置和温控系统,使水槽内的液体始终保持设定的温度。
恒温水槽通常用于需要精确控制温度的实验,如催化反应、生物学实验等。
5. 酸碱度计酸碱度计是用来测量溶液酸碱性的仪器。
其原理是根据酸碱溶液在不同pH值下的电解电导率,通过电流检测和测量得出溶液的酸碱度。
6. 色谱仪色谱仪是用来分析样品中的化学成分的仪器。
其原理是通过样品在固定相和液相的相互作用下,根据不同成分的相对吸附性和分离速度来分离和测量化学物质。
实验步骤和结果1. 使用分析天平测量一块铁块的质量为20g。
2. 使用毛细管测量一滴水的表面张力为0.076 N/m。
3. 使用显微镜观察一块植物叶片,放大倍数为100倍。
4. 使用恒温水槽将一杯水温度控制在25C。
5. 使用酸碱度计测量一杯碱性溶液的pH值为9。
6. 使用色谱仪分析果汁中的某种成分,得到峰值的保留时间为10.2分钟。
注意事项1. 使用天平时,应将被测物放置在称盘中央,并避免震动、风力等外界干扰。
2. 使用毛细管时,应注意保持环境的安静和稳定,并避免触摸和遮挡液滴。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仪器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和定性定量测定,并掌握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仪器分析是基于物理、化学和光电原理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利用仪器仪表的测定功能,对样品中所含化合物的性质和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实验仪器:本实验使用的仪器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实验步骤:1. 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并进行预热。
2. 调节仪器的波长和光程,根据待测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和光程。
3. 准备待测样品溶液,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配比将样品溶解并稀释至适当浓度。
4. 将样品溶液倒入光度计试管中,注意不要溢出。
5. 调节样品的基线,即让光度计读数稳定在零点附近。
6. 启动仪器测量功能,记录样品的吸光度读数。
7. 根据测得的吸光度数据和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浓度。
8. 定性判断样品中的化合物,可以根据吸光度谱和特征峰的位置进行判断。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仪器时要仔细阅读仪器操作手册,并熟悉仪器的安全操作方法。
2. 样品溶液的配制要准确,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3. 光度计试管和仪器的光路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和漂白。
4. 测量数据要准确记录,避免失误或遗漏。
5. 实验后及时关闭仪器,清洁试管和仪器,保持仪器的正常使用。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和操作,得到待测样品的吸光度数据,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通过定性判断,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
根据实验结果对样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比较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结论:通过仪器分析实验,有效地对样品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获得了样品的浓度和化合物种类。
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仪器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操作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避免误差的引入。
同时,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也十分重要,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仪器分析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仪器分析实训,使学员掌握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提高学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仪器分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实训地点:XXX大学化学实验室三、实训内容1. 原子吸收光谱法(1)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基于物质蒸气相中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或可见光辐射的吸收强度来定量分析物质的方法。
当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含有被测元素的原子蒸气时,原子外层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此时吸收相应波长的光。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被测元素浓度成正比,从而实现定量分析。
(2)实验步骤① 标准溶液配制:按照实验要求,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② 仪器调试:开启原子吸收光谱仪,调试仪器,包括预热、校准、背景扣除等。
③ 样品测定: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分别进行测定,记录吸光度值。
④ 数据处理:利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根据吸光度值计算待测样品中目标元素的含量。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是利用物质在紫外光和可见光区吸收光谱的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当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含有被测物质的溶液时,溶液中的物质分子会吸收相应波长的光,导致光强减弱。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溶液中物质浓度成正比。
(2)实验步骤① 标准溶液配制:按照实验要求,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② 仪器调试:开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调试仪器,包括预热、校准、背景扣除等。
③ 样品测定: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分别进行测定,记录吸光度值。
④ 数据处理:利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根据吸光度值计算待测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3. 气相色谱法(1)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GC)是利用气态流动相(载气)携带样品,通过固定相(色谱柱)进行分离,然后检测分离出的各个组分的方法。
根据各组分的沸点、极性、分子量等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实现分离。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模板篇一:分析化学实验报告1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篇二: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编号:)实验名称: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及水总硬度的测定所在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时间:实验成绩:12345篇三: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篇一: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2009-02-18 20:08:58| 分类:理工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时间:12月15号指导老师:某某—、实验目的1. 熟练减量法称取固体物质的操作,训练滴定操作并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2.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有关反应式如下: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khc8h4o4 + naoh ==knac8h4o4 + h2o三.实验步骤1、 0.1.mol/l hcl溶液的配制用小量筒量取浓盐酸42ml,倒入预先盛有适量水的试剂瓶中(于通风柜中进行),加水稀释至500ml,摇匀,贴上标签。
2、 0.1mol/l naoh溶液的配制用烧杯在台秤上称取2g固体naoh,加入新鲜的或新煮沸除去co2的冷蒸馏水,溶解完全后,转入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500ml,充分摇匀,贴上标签。
3、 0.1 mol/l hcl 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用差减法准确称取 0.15 ~ 0.20 g无水na2co3 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锥形瓶中,加20~30 ml蒸馏水使之溶解,再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标定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恰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平行标定三份,计算hcl溶液的浓度。
4、0.1mol/l 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1)用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在称量瓶中以差减法称取khc8h4o4 0.4~0.5 g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引言:仪器分析是现代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它通过使用精密的仪器设备,结合相应的分析技术,对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进行准确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物质的全面分析,展示仪器分析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多种常用仪器设备进行物质分析,包括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等,以便全面了解目标物质的结构和组分。
二、实验原理1.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利用质谱仪分析目标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它通过将物质分子中的粒子进行电离,并根据其质量-电荷比进行区别和测量。
通过分析质谱图,可以判断样品的分子量、它的含量等。
2. 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基于物质吸收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特性。
通过红外光谱仪,可以分析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识别功能团,从而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3. 核磁共振分析核磁共振分析利用物质中原子核的共振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该方法通过让样品在强磁场中受到长度和频率固定的射频脉冲照射,从而获得样品吸收的一维、二维、多维数据,用于分析分子间的连接关系、原子间的距离和角度,以及确定各原子之间的化学环境等。
三、实验过程1. 样品制备选取目标物质,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样品制备,以保证样品的纯度和适配性。
2. 质谱分析将样品注入质谱仪进行分析,获取质谱图。
根据质谱图的峰位置和峰强度,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分子量和组成。
3. 红外光谱分析将样品放入红外光谱仪,检测物质吸收红外辐射的情况。
比对样品的吸收峰位和峰形,可以初步推断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和官能团。
4. 核磁共振分析将样品放入核磁共振仪,利用核磁共振吸收信号进行分析。
通过解析核磁共振谱图,可以进一步推断样品的结构和力学性质,例如化学环境、原子位移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我们得到了目标物质的质谱图、红外光谱图和核磁共振谱图。
通过对谱图的解析和比对,我们初步确定了样品的组分、化学键类型、官能团等重要信息。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仪器分析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获
取样品的成分和含量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仪器和试剂:
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试剂为甲醇、乙醇、水等。
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样品粉碎并过筛,取适量样品称重。
2. 样品提取,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将样品中的目标成分提取出来。
3.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等参数。
4. 样品分析,将提取得到的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进行分析。
5. 数据处理,根据色谱仪输出的数据,进行峰面积积分计算,得到目标成分的
含量。
实验结果:
通过HPLC分析,得到了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信息,同时也确定了样品的成
分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含有较高的目标成分,达到了预期的分析要求。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仪器分析的方法,成功地对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得了
有意义的数据结果。
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HPLC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技术水平,为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运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样品溶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一、目的1.熟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二元混合物中待测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二元混合物中待测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选择测定波长(λ1)和参比波长(λ2)的方法。
)的方法。
二、原理混合样品溶液由苯酚和苯甲酸钠组成,在0.04mol/LHCl 溶液中测得其吸收光谱,苯甲酸钠的吸收峰在229nm 处,苯酚的吸收峰在210nm 处。
若测定苯甲酸钠,从光谱上可知干扰组分(苯酚)在229和251nm 处的吸光度相等,则处的吸光度相等,则ΔA =KC 苯甲酸钠 ΔA 仅与苯甲酸钠浓度成正比,而与苯酚浓度无关,从而测得苯甲酸钠的浓度。
三、仪器与试剂 紫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 苯酚苯酚 苯甲酸钠苯甲酸钠 蒸馏水蒸馏水 盐酸盐酸 四、操作步骤及主要结果1.样品的制备.样品的制备(1)标准储备液的配制)标准储备液的配制精密称取苯甲酸钠0.1013g 和苯酚0.1115g ,分别用蒸馏水溶解,定量转移至5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200μg/ml 的储备液,置于冰箱中保存。
的储备液,置于冰箱中保存。
(2)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吸取标准苯酚储备液5.00ml 和标准苯甲酸钠储备液5.00ml 至100ml 容量瓶中,用0.04mol/LHCl 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10μg/ml 的标准溶液。
的标准溶液。
2.样品的测定.样品的测定 (1)波长组合的选择)波长组合的选择于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测定苯酚和苯甲酸钠标准溶液的吸收光谱(检测波长200~320nm ),确定双波长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时的参比波长(λs=257.5nm )和测定波长(λm=231.2nm )。
(2)苯甲酸钠工作曲线的绘制)苯甲酸钠工作曲线的绘制配制不同浓度的l 苯甲酸钠/0.04MHCl 溶液。
以0.04mol/L HCl 溶液为参比溶液,测定系列浓度的苯甲酸钠/0.04M HCl 溶液在λm 和λs 处的吸光度差值(见表1),计算其回归方程Y=0.0652X+0.0311(R 2=0.999)。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概述仪器分析是化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各种仪器来分析和识别物质的性质、结构和组成,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制造提供数据和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三种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与操作,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测定分子的吸光度,从而确定其浓度。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测定苯甲酸的吸收光谱,并根据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判断苯甲酸的化学结构和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苯甲酸的紫外光谱主要在280nm处有一个吸收峰,证明其有芳香环结构;同时,其对紫外光谱的吸收强度与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可用于定量分析。
实验二: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分析痕量金属元素的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来测定硬度水样品中钙和镁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硬度水样品中钙和镁的含量分别为0.4mg/L和0.5mg/L,与标准值相接近,说明该方法可靠。
实验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分离和识别化合物中的各种成分。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分析香料中的各种成分,并通过母离子扫描和碎片离子扫描来确定这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和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香料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醛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较高,可以作为该香料的主要特征。
同时,根据高准确度的质谱数据,我们还可以对这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和碎片离子进行进一步分析,为该香料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结论通过对三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的使用与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技能,掌握了多种化学和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学和生物学的认知和理解,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仪器分析实验范文
仪器分析实验范文仪器分析实验是化学、生物、材料等科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进行定量或定性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以红外光谱实验为例,介绍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目的:1.掌握红外光谱仪器的使用方法;2.了解红外光谱仪测定不同物质的吸收谱线特点;3.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对样品中功能团的存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红外光谱仪利用物质吸收特定能量的红外辐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图中呈现的是物质在不同波数下吸收的强度变化情况。
每一个化学键都有特定的振动频率和辐射能量,因此不同的官能团会导致红外光谱图上出现特定的吸收峰。
实验步骤:1.首先,打开红外光谱仪器,进行预热。
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2.准备样品。
将待测样品在KBr片上制成固体片。
注意保持样品的均匀性。
3.将样品片放入红外光谱仪器,调节仪器参数。
4.开始测量。
选择合适的波数范围,点击开始按钮取得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
5.记录测量结果。
准确记录样品的源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图,查找样品中与吸收峰对应的功能团。
1.观察样品的典型峰值位置。
通过峰值位置的比较,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有哪些官能团存在。
2.进一步分析峰值形状和强度。
根据峰值的形状和强度变化,可以判断官能团的取代程度、立体构型等信息。
3.定量分析。
通过不同功能团峰值的相对强度,可以对样品中不同官能团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所得红外光谱图,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的功能团。
通过比对国际红外光谱数据库,找到几个典型的吸收峰,确认样品中存在羟基、羰基等官能团。
同时,通过峰值形状和强度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官能团的取代程度、异构体比例等信息。
结论:本实验使用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
通过观察峰值的位置、形状和强度变化,初步预测了样品中官能团的存在和取代程度。
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可以给出样品中各个官能团的相对含量。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以及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技能,以及利用这些分析方法对某种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1. 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吸收光的特性,通过测量溶液中所吸收的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可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即吸收光强与物质浓度成正比的关系进行浓度测定。
2. 电位滴定法:利用滴定过程中所发生的电位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分析物的浓度。
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与待测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电位的变化。
3. 气相色谱法:借助气相色谱仪对待测物质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样品被气相载气带到色谱柱中,不同组分在色谱柱内会根据其亲和性以不同速度迁移,从而实现分离。
实验仪器与试剂1. 分光光度计2. 电位滴定仪3. 气相色谱仪4. 待测溶液:某种含有未知物质的溶液5. 标准溶液:含有已知浓度物质的溶液实验步骤及结果1. 分光光度法a. 准备一系列标准溶液,测量其吸光度,建立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标准曲线。
b. 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确定其浓度。
2. 电位滴定法a. 准备滴定溶液和待滴定溶液。
b. 用电位滴定仪滴定待测溶液,记录滴定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以此判断滴定终点。
c. 根据滴定所需的滴定液体积和滴定终点电位变化量,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3. 气相色谱法a. 准备样品和标准溶液。
b. 将样品和标准溶液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设置合适的操作参数。
c. 通过检测样品中某种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并参照标准样品的保留时间,确定待测样品中该组分的含量。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利用对应的计算公式和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溶液中未知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偏差、相关系数等,以确定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可对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并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与改进。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6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6实验报告:分析化学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实验,学习并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以及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加热器、显微镜等。
试剂:硫酸铁、硫酸铜、氯化钡、氯铂酸、酚酞溶液等。
实验原理与步骤:1. 分析铁的含量:(1)取一定量的样品溶于适量的稀硫酸;(2)加入硫酸亚铁作还原剂,使溶液中的Fe2+被还原为Fe3+;(3)用盐酸饱和溶液将Fe3+还原为Fe2+;(4)采用指示剂法,用酚酞指示剂滴定Fe2+溶液;(5)根据滴定消耗的滴定液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铁的含量。
2. 分析钡的含量:(1)取一定量的样品溶于适量的盐酸;(2)加入硫酸钠和硫酸铜溶液,使镁、钾等离子沉淀;(3)用氯化钡溶液滴定,沉淀中的钡与氯化钡发生沉淀反应;(4)根据滴定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样品中钡的含量。
3. 分析铂的含量:(1)取一定量的样品溶于适量的王水;(2)加热溶解,将样品中的金属铂溶解为铂酸;(3)用硫酸亚铁溶液滴定溶液中残留的铂酸;(4)根据滴定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样品中铂的含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铁的含量分析结果为x g/L,误差为y%。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样品中铁的含量为x g/L,误差为y%。
误差的产生可能与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细微误差有关,比如称量样品时的误差、滴定时的滴加速度等。
为减小误差,可在实验中增加多组并行样品的测定,取平均值,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2. 钡的含量分析结果为m g/L,误差为n%。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样品中钡的含量为m g/L,误差为n%。
误差的产生可能与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细微误差有关,比如溶液稀释时的误差、溶液滴定时对滴定终点的判断等。
为减小误差,可提高仪器的精度、增加滴定次数并取平均值等。
3. 铂的含量分析结果为p g/L,误差为q%。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样品中铂的含量为p g/L,误差为q%。
误差的产生可能与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细微误差有关,比如样品溶解时的加热时间、滴定时对指示剂颜色变化的观察等。
化学与仪器分析范文
化学与仪器分析范文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仪器分析是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们在科学研究和现代工业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和仪器分析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化学提供了各种分析方法和理论基础,仪器则为化学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手段。
仪器分析使得化学分析变得更加精确、高效。
现代化学实验室中,各种精密仪器都被广泛运用。
例如,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等,这些仪器能够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得到准确的结果。
光谱仪是一类广泛使用的仪器,它利用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电磁波谱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常见的光谱仪有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光谱仪。
通过分析物质对不同能量的光的吸收或发射,可以得到物质的能级结构、分子结构等信息。
例如,在光谱仪的帮助下,科学家们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物质的纯度等。
质谱仪是一种利用质谱技术对物质进行分析的仪器。
质谱仪通过将样品分子或离子转化为带电离子,然后根据离子的质量-电荷比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质谱仪在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药物研发中,科学家可以利用质谱仪确定药物的分子结构,并测量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色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仪器。
它通过在固定相(固体或涂层在固体支撑材料上)和流动相(液相或气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离混合物中的组分。
常见的色谱仪有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
色谱仪在环境监测、食品检测和医学诊断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食品安全方面,科学家可以利用色谱仪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除了光谱仪、质谱仪和色谱仪,还有许多其他的仪器也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中。
例如,pH计可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电导仪可用于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离子选择性电极可用于测定溶液中特定离子的浓度等。
化学与仪器分析的发展对科学研究和现代工业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它们使得化学分析更加精确、高效,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多研究物质的手段,并促进了新材料、新药物的研发。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仪器分析实验报告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石油醚,丙酮,无水硫酸钠,16种邻苯二甲酸酯标准品,标准储备液,标准使用液。
3步骤:(1) 试样制备:取同一批次3个完整独立包装样品(固体样品不少于0g、液体样品不少于0L),置于硬质玻璃器皿中,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粉碎混匀,液体样品混合均匀,待用。
(2) 试样处理(不含油脂液体试样):量取混合均匀液体试样5.0L,加入正己烷2.0L,振荡1in,静置分层,取上层清液进行G-S分析。
(3) 空白试验:实验使用的试剂都按试样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后,进行G-S分析。
(4) 色谱条件:色谱柱:HP-5S石英毛细管柱30×0.(内径)×0.μ]; 进样口温度:2℃;升温程序:初始柱温60℃,保持1in,以℃/in升温至2℃,保持1in,再以5℃/in升温至280℃,保持4in; 载气:氦气,流速1L/in;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进样量:1μL。
(5) 质谱条件:色谱与质谱接口温度:280℃; 电离方式:电子轰击源;检测方式:选择离子扫描模式; 电离能量:70eV; 溶剂延迟:5in。
(6) 分析。
(二)结果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质谱图丰度/z-->(三)分析查阅资料得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结构为推论:质荷比为113的结构为质荷比为149的结构为质荷比为167的结构为质荷比为279的结构为二.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食品中防腐剂的实验(一)方法 1仪器:aters超高压液相色谱仪(AQUITY UPL)、超声波清洗仪、超纯水制备仪、万分之一天平。
2试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乙腈、甲醇(均为分析纯)、超纯水。
3步骤:(1) 标准液的制备:标准混合使用液:精密称取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各0.01g,用一只100L容量瓶以乙腈:水=1:1中定容,吸取1L,于L容量瓶中水定容,配制浓度均含4μg/L的酯类混合物的标准溶液,混匀备用。
分析化学仪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学号:51130606120 专业:分析化学姓名:朱琳嶺我们小组介绍了TEM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气相色谱仪,电化学工作站(循环伏安法),差热分析仪,差热扫描量热仪,流式细胞仪,高效液相色谱仪。
一.气相色谱仪仪器原理:气相色谱仪的流动相为气体,它测定的是气体或液体样品,对于液体样品,它通过加热使其气化,然后通过载气将样品送入色谱柱,色谱柱中为固定相,由于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有不同的分配系数而在两相中做相对运动,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实现分离检测。
使用方法:①安装色谱柱:打开色谱仪柱箱,安装色谱柱,适当旋紧两端固定螺丝,保证不漏气。
②通气:按气相色谱仪各种气体压力的要求接入气体:载气普通氮气N2 0.5 MPa,燃气H2 0.3 MPa,空气0.3 MPa。
③点火:打开GC主机电源开关,设置柱箱温度(70℃),进样器温度(300℃),检测器温度(300℃),待信号1为0.0时点火。
④建立方法文件:打开计算机电源,打开信号灯,启动工作站,建立新的文件名,设定采样参数,调零。
⑤样品测定:记录数据⑥关机:调低柱箱温度(20℃),进样器温度(80℃以下),检测器温度(80℃以下)。
达到设定温度后,顺序关闭空气,GC主机电源,氢气,氮气,计算机总电源开关。
使用中注意事项:①进样应注意问题:手不要拿注射器的针头和有样品部位、不要有气泡,吸样时要慢、快速排出再慢吸,反复几次,进样速度要快(但不易特快),每次进样保持相同速度,针尖到汽化室中部开始注射样品。
②安装色谱柱注意问题:1. 安装拆卸色谱柱必须在常温下。
2. 填充柱有卡套密封和垫片密封,卡套分三种,金属卡套,塑料卡套,石墨卡套,安装时不易拧的太紧。
垫片式密封每次安装色谱柱都要换新的垫片(岛津色谱是垫片密封)。
3. 色谱柱两头是否用玻璃棉塞好。
仪器分析报告范文
仪器分析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利用仪器对样品进行分析,并获得样品的相关性质和成分信息。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采用了质谱仪(Mass Spectrometer)和红外光谱仪(Infrared Spectrometer)进行分析。
质谱仪是一种通过对样品中离子的测定,以获得样品的化学成分信息的仪器。
当样品通过电离过程后,产生的离子会被分离、加速和聚焦到一个电子倍增器上,然后根据不同质荷比分别到达检测器上,从而得到样品中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丰度。
红外光谱仪则是利用样品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通过观察样品对不同波长红外光的吸收程度,从而获得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信息。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对质谱仪和红外光谱仪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仪器运行正常。
2.准备样品:根据实验要求,制备样品并载入到仪器中。
3.质谱仪测量:打开质谱仪并将样品放入离子源中。
通过调整电压和扫描参数,使得样品中的离子被加速并分离后分别到达检测器上,记录下离子的信号强度和质荷比。
4.红外光谱仪测量:打开红外光谱仪并将样品放置在样品室中。
通过选择适当的波长范围和扫描速度,观察样品在红外光谱仪上的吸收特征,并记录下相应的峰值和吸收强度。
5.数据分析:根据质谱和红外光谱的结果,分析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并与已知的化合物进行比对。
四、实验结果1.质谱分析结果:样品中检测到了A、B和C三种化合物,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0%、40%和30%。
2.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样品在特定的波长范围内表现出了峰值A、B和C的吸收峰,其吸收强度分别为0.5、0.6和0.4五、实验讨论根据质谱分析结果,样品中主要含有化合物B,其相对丰度最高。
而根据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样品中各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吸收特征,但化合物B的吸收峰最高。
综合质谱和红外光谱的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的主要成分是化合物B,并且通过对比已知化合物的质谱和红外光谱数据,可以进一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B的结构。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名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水中汞离子浓度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一、实验目的1. 巩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AAS)理论知识。
2. 掌握测汞仪的基本构成及使用方法。
3. 熟悉水中汞离子的冷原子吸收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光吸收的原理,来测定样品中特定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
汞元素对波长为253.7nm的共振线有强烈的吸收作用,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汞原子蒸汽的浓度成正比。
实验中,通过测定汞蒸汽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汞离子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冷原子发生器- 移液器- 电子天平- 烧杯- 漏斗- 玻璃棒2. 试剂:- 汞标准溶液(100ng/mL)- 硝酸(优级纯)- 硝酸铵(优级纯)- 水为去离子水四、实验步骤1. 仪器准备:- 打开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源,预热仪器。
- 调整仪器参数,包括波长、灯电流、狭缝宽度等。
- 校准仪器,使用汞标准溶液进行仪器校准。
2. 样品制备:- 使用移液器取一定量的水样,加入适量硝酸和硝酸铵,制成待测溶液。
- 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一定量的待测溶液,转移至烧杯中。
3. 汞原子发生:- 将待测溶液转移至冷原子发生器中,加入适量硝酸,调节酸度。
- 打开冷原子发生器电源,产生汞原子蒸气。
4. 测定吸光度:- 将汞原子蒸气导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测定吸光度。
- 记录吸光度值。
5. 数据处理:- 根据比尔定律,计算样品中汞离子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定了水样中汞离子的浓度为0.5mg/L。
2.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水中汞离子的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样品制备过程中,要确保溶液的酸度适中,避免汞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冷原子发生器要定期清洗,以保证汞原子蒸气的质量。
-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汞蒸汽对人体造成伤害。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范文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范文姓名:班级:农学(药用植物)院系:林学院植物资源利用系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22年12月26日到2022年12月30日一﹑实习目的二﹑实习时间2022年12月26日到2022年12月30日。
三﹑实习地点云南省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南林学院实验室。
四、实习内容(一)高效液相色谱仪1、简介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入气相色谱理论,并在技术上采用了高压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检测器而实现分离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选择性好、检测灵敏度高、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2、结构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由流动相储液体瓶、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记录器组成,其整体组成类似于气相色谱,但是针对其流动相为液体的特点作出很多调整。
3、工作原理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时,液体待检测物被注入色谱柱,通过压力在固定相中移动,由于被测物种不同物质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不同的物质顺序离开色谱柱,通过检测器得到不同的峰信号,最后通过分析比对这些信号来判断待侧物所含有的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化学和生化分析中。
高效液相色谱从原理上与经典的液相色谱没有本质的差别,它的特点是采用了高压输液泵、高灵敏度检测器和高效微粒固定相,适于分析高沸点不易挥发、分子量大、不同极性的有机化合物。
3、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样品能制成溶液,不受样品挥发性的限制,流动相可选择的范围宽,固定相的种类繁多,因而可以分离热不稳定和非挥发性的、离解的和非离解的以及各种分子量范围的物质。
化学分析仪器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化学分析仪器的实训,使我对化学分析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范围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1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10日实训地点:XX大学化学实验室三、实训内容1. 仪器简介本次实训主要涉及以下化学分析仪器:(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原子吸收光谱仪(3)气相色谱仪(4)高效液相色谱仪(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2. 仪器原理(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于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定吸光度来定量分析物质。
(2)原子吸收光谱仪: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通过测定吸光度来定量分析元素。
(3)气相色谱仪:将混合物分离成单个组分,并利用检测器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4)高效液相色谱仪:利用液相色谱原理,将混合物分离成单个组分,并利用检测器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利用等离子体激发待测元素,产生电离,通过质谱分析来测定元素的含量。
3. 仪器操作(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开机预热,设定波长,设置吸光度范围,进行比色测定。
(2)原子吸收光谱仪:开机预热,调节火焰,设定波长,进行原子化,测定吸光度。
(3)气相色谱仪:开机预热,设定温度程序,进样,测定色谱峰,计算含量。
(4)高效液相色谱仪:开机预热,设定流动相、流速、检测波长等参数,进样,测定色谱峰,计算含量。
(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开机预热,设定等离子体参数、检测器参数等,进样,测定质谱峰,计算含量。
4. 应用实例(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水样中的重金属离子。
(2)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
(3)气相色谱仪:测定食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4)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药品中的杂质。
(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水质中的多元素。
四、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化学分析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范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
化学样本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实验报告范本
朗伯-比耳定律是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定律。它指出:当一束单色光穿过透明介质时, 光强度的降低同入射光的强度、吸收介质的厚度及光路中吸光微粒的数目成正比,用数学式 表达为:
A =-lgT= lgI0/It= bc
(式 1)
式中 A 为吸光度,T 为透射比,I0 和 It 分别表示入射光和透射光的辐射强度, 为摩尔吸光 系数(单位:mol/L),b 为光通过试样的光程长度(单位:cm),c 表示被分析物质的浓度 (a 为吸光系数,单位:g/L)。
批注 [ZM13]: 如果提交电子版,则公 式尽量使用公式编辑器书写。
批注 [cyj14]: 注意计算结果的有效 数字保留位数。
批注 [cyj15]: 讨论包括了注意事项 和问题解答。 注意事项可以根据自己试验中出现 的细节进行阐述和分析。 问题解答主要为老师提出的问题,必 须全部解答。另外,可以是自己提出 的问题,自问自答,可酌情加分。
仪器分析及其实验技术 实验一生活污水中总磷的测定
此溶液每毫升含 50μg 磷(以 P 计)。
2μg/mL 磷标准使用液:吸取 2 mL 上述磷标准贮备溶液于 1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 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即含 2 μg 磷。
3 实验步骤
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溶液配制:取 5 支 25 mL 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磷标准使用液 0.00,1.00,2.00,3.00, 5.00 mL,加水定容至 25.00 mL。
C1=(0.106-0.0013)/0.5042=0.21 (μg/mL)
(式 3)
C2=(0.107-0.0013)/0.5042=0.21 (μg/mL)
(式 4)
C’=1/2×(C1+ C2)=1/2×(0.21+0.21) (μg/mL)=0.21 (μg/mL)
化学仪器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名称:化学仪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2. 熟悉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3. 培养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安全意识。
二、实验原理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化学理论、探索化学规律、研究化学反应。
本实验主要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烧杯、漏斗、酒精灯、石棉网、玻璃棒、滴管、铁架台、滤纸等;2. 试剂: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氢氧化钠固体、硫酸铜固体等。
四、实验步骤1. 溶液的配制(1)称量:使用天平准确称量所需试剂的质量;(2)溶解:将称量好的试剂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溶剂,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3)转移: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溶剂冲洗烧杯,并将冲洗液转移到容量瓶中,使溶液浓度保持一致;(4)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溶剂至刻度线,用滴管滴加至刻度线,摇匀。
2. 沉淀反应(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2)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现象;(3)过滤: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收集沉淀;(4)洗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5)干燥:将沉淀放入干燥器中,待其干燥。
3.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2)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盐酸,观察反应现象;(3)滴定:使用滴定管滴加盐酸,当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时,停止滴定;(4)计算:根据滴定数据,计算氢氧化钠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液配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为1.0 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5 mol/L。
2. 沉淀反应:实验观察到蓝色沉淀,证明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
3.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实验观察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使我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2. 通过实验,熟悉了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为今后的化学实验奠定了基础;3. 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实验安全意识,提高了实验操作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