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极度危险,年轻父母必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年龄6月~6岁 2无神经系统疾病史 3发作时体温>38度 4发作类型为全身性、对称性,时间短,很少>10分 钟 5惊厥次数少,一次疾病多只一次 6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7热退后(1周)脑电图正常 8预后良好
复杂型高热惊厥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2可有神经系统疾病史,如脑外伤、HIE、中毒等 3低热也可发生 4惊厥发作类型可为一侧性、限局性 5惊厥持续时间长,可持续10~20分钟 6惊厥次数多、反复发作 7神经系统检查可不正常,如病理反射、颅神经麻痹、 偏瘫等 8脑电图在热退一周后仍可异常 9预后差:反复发作、癫痫、智能或行为异常
单纯性高热惊厥与复杂性高热惊厥的区别
典型性(单纯性) 发病年龄 发生时间 发作类型、持 续时间 1次发热病程中 抽搐发作次数 神经系统检查 10天后EEG结果 10天后EEG结果 预后 6个月~3岁常见 个月~3岁常见 发热24h内,T 发热24h内,T骤升时, T>38.5° T>38.5°C 全身性,多在 10~15min之内 10~15min之内 一般只1 一般只1次 正常 正常 较好 不典型性(复杂性) 任何年龄 发热的任何时间, T<38°C T<38° 局限性或两侧不对称性,常> 局限性或两侧不对称性,常> 10~15min 10~15min 可数次 可有局限的阳性体征 异常 一部分可将来发展为癫痫
复发及对预后的影响
首次后,约30~40%患儿可能再次发作,其 中一半以上会有一次以上多次复发。 75%的再次发作在首次后1年内,90%在2 年内。
发生脑损伤的临床指征
1.严重、频发的发作史 2.发作停止后出现一过性的神经-精神症状 3.发作间期脑电图异常 4.发作后出现智力障碍或无热惊厥发作
Fc与癫痫的关系 与癫痫的关系
1.FC转为癫痫的年龄较早,75%发生于首 次FC后的头3年,在1年内转为癫痫的占46% 。 2.可转为各型癫痫,全身性发作占69~86%, 部分性发作占28%,未见失神发作 3. FC持续状态可转为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
ຫໍສະໝຸດ Baidu
继发癫痫的危险性
1首次发作前已存在肯定的神经系统异常或发育落后 2复杂型高热惊厥 3一级亲属(父母或同胞子女)有癫痫史 若无上述危险因素,7岁时癫痫发生率为1%, 具1项危险因素, 2%, 具2~3项危险因素时, 10%。 另起病年龄<1岁,FC持续状态,反复发作惊厥阈逐渐 降低, FC 发作5次以上,或24小时内发作2次以上, 每次发作持续20分钟以上或不对称发作, FC一周后EEG异常等。
(四)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
1.多见于6月~3岁小儿,6岁后罕见 1.多见于6 ~3岁小儿,6 2.患儿体质较好 2.患儿体质较好 3.惊厥多发生于病初体温骤升时,常见于上感 3.惊厥多发生于病初体温骤升时,常见于上感 4.惊厥为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 4.惊厥为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 经征 5.一般预后好 5.一般预后好 6.可有家族史 6.可有家族史 7. 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可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 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可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 再发生
三、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一)典型惊厥发作:意识丧失,全身骨骼肌 (一)典型惊厥发作:意识丧失,全身骨骼肌 不自主、持续地强直性收缩,继之痉挛性收缩。 常见于癫痫的大发作。 (二)乳幼儿惊厥:只有肢体阵挛性发作,但破 (二)乳幼儿惊厥:只有肢体阵挛性发作,但破 伤风则以强直性发作为主。 (三)新生儿惊厥:更不典型。 (三)新生儿惊厥:更不典型。
发病率
是一种常见的年龄依赖性疾病
国外:4% 国内:1.1~5.9% 在小儿惊厥疾病中占18.4~30% 占住院的各种惊厥疾病中69.8% 占急诊病人28% 必须排除颅内感染或其它导致 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异常性疾病后 方能确诊。
伴发热复发性的惊厥并不都是高热惊厥
1.真正的FC 2.有某些轻微脑损伤,但以目前的医疗水平 不能发现,遗传因素不明确 3.癫痫
六、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止惊 首选地西泮0.3~0.5mg/kg(最大量10mg) 首选地西泮0.3~0.5mg/kg(最大量10mg)静注 (每分钟1~2mg),5分钟生效,必要时15分钟 (每分钟1~2mg),5分钟生效,必要时15分钟 重复 (三)对症治疗 (四)病因治疗
febrile convulsions
正常 化脑 结脑 病脑 真菌性脑 炎 中毒性脑 病 高热惊厥
5.3~24 高 较高阻塞 时低 正常或较 高 高 较高 正常或稍 高
清 混浊 毛玻璃 样 清或不 太清 不太清 清 清
0.2~0.4 明显增加 增高,阻塞时 更高 正常或稍增 (<1.0) 增高(常>2.0) 增高(常>2.0) 正常或稍增 正常
小儿热性惊厥与化脓性脑膜炎
一、小儿惊厥的发病率: 小儿惊厥的发病率:
约8%的人一生中至少经历过1次惊厥 8%的人一生中至少经历过1 其中约50%为发生于儿童时期的高热惊厥,其 其中约50%为发生于儿童时期的高热惊厥,其 发生率约为2~8% 发生率约为2~8% 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倍 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倍 小儿惊厥是儿科常见的重要的急症
2)长期连续用药: )长期连续用药:
指征:1有2次或更多次低热(<38度)发作史 2有超过15~20分钟以上长程发作史,或间 歇期用药无效或难以实施(从发热到惊厥 出现的时间太短)者。 常用药:丙戊酸钠 疗程一般2年,。连续服药至不再有惊厥发作2 年以上,再缓慢减量停药。
高热惊厥的预防用药:
口服地西泮安全、有效、可减少复发。 推荐剂量: 每次发热起始时(0.3mg/kgQ8H), 推荐剂量: 每次发热起始时(0.3mg/kgQ8H), 1mg/kg.d,疗程一般仅2~3天,副作用常常很小。 1mg/kg.d,疗程一般仅2~3天,副作用常常很小。 短期应用抗惊厥药对防止复发 尚有争议,已不再推荐。 现已证实:phenobarbital对防止 现已证实:phenobarbital对防止 复发无效,且能降低患儿的认知功能
再见
FC的遗传学 的遗传学
目前至少已发现4个不同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FC基 因位点: 1.8q或FEB1: .8q13~21位点日后易出现颞叶癫痫 2.19p或FEB2: 19p13.3-家族代代均为单纯型FC 3.2q 4.19q 癫痫附加症(失神发作、肌阵挛-站 立不能、失张力发作等。
两型的各自特点 单纯型
五、辅助检查:
1.三大常规 1.三大常规 2.血生化检查 2.血生化检查 3.脑脊液检查 3.脑脊液检查 4.其他:包括眼底、硬膜下穿刺、 4.其他:包括眼底、硬膜下穿刺、 EEG、头颅X平片、头颅B超、 EEG、头颅X平片、头颅B 头颅CT/MRI 头颅CT/MRI
各种情况的脑脊液的改变
情况 压力(kPa) 压力(kPa) 外观 潘氏试 验 ++~+++ +~+++ +/-~++ +/+~+++ -~+ 白细胞数 (x108/L) x108/L) <5 数百~ 数百~数千 多核为主 数十~ 数十~数百 淋巴为主 正常~ 正常~数百 淋巴为主 数十~ 数十~数百 单核为主 正常 正常 蛋白( g/L) 氯化物 (mmol/L) 2.2~4.4 明显减低 减低 正常 减低 正常 正常
二、小儿惊厥的常见病因: 小儿惊厥的常见病因:
(一)感染性: 感染性: 1.颅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颅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颅外: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破伤风 2.颅外: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破伤风 非感染性: (二)非感染性: 1.颅内:癫痫、占位性病变、 1.颅内:癫痫、占位性病变、 颅脑损伤、颅脑畸形 2.颅外:代谢紊乱、食物 2.颅外:代谢紊乱、食物 或药物中毒、心肾疾病等
防治工作
1惊厥发作的现场急救 2复发的防治: 1)间歇性短程用药:
指征:1.有15~20分钟以上长时间的发作史 2.有2项或2项以上复发或癫痫危险因素 3.有2次或更多次发作史
间歇性短程用药: 间歇性短程用药:
一旦发热立即经直肠或口服 地西袢0.6~0.8mg/kg.d,首剂可负荷量 0.5mg/kg, 或氯硝西泮0.05~0.1mg/kg.d, 维持用药到体温稳定,恢复正常, 复发可减少2/3以上。
• (五)惊厥持续状态: 惊厥持续状态:
惊厥持续>30分钟/ 惊厥持续>30分钟/或反复惊厥在间歇期仍意识 不清者。
四、诊断: 诊断:
诊断依据 1.发作时典型的临床表现 1.发作时典型的临床表现 2.年龄 2.年龄 3.有无发热 3.有无发热 4.误服毒物、药物史 4.误服毒物、药物史 5.外伤史 5.外伤史 6.过去发作史及家族史 6.过去发作史及家族史 7.预防接种及传染病接触史 7.预防接种及传染病接触史 8.伴随临床表现如肾炎、高血压等 8.伴随临床表现如肾炎、高血压等 9.季节 9.季节 10.体检及必要的化验与检查 10.体检及必要的化验与检查
复杂型高热惊厥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2可有神经系统疾病史,如脑外伤、HIE、中毒等 3低热也可发生 4惊厥发作类型可为一侧性、限局性 5惊厥持续时间长,可持续10~20分钟 6惊厥次数多、反复发作 7神经系统检查可不正常,如病理反射、颅神经麻痹、 偏瘫等 8脑电图在热退一周后仍可异常 9预后差:反复发作、癫痫、智能或行为异常
单纯性高热惊厥与复杂性高热惊厥的区别
典型性(单纯性) 发病年龄 发生时间 发作类型、持 续时间 1次发热病程中 抽搐发作次数 神经系统检查 10天后EEG结果 10天后EEG结果 预后 6个月~3岁常见 个月~3岁常见 发热24h内,T 发热24h内,T骤升时, T>38.5° T>38.5°C 全身性,多在 10~15min之内 10~15min之内 一般只1 一般只1次 正常 正常 较好 不典型性(复杂性) 任何年龄 发热的任何时间, T<38°C T<38° 局限性或两侧不对称性,常> 局限性或两侧不对称性,常> 10~15min 10~15min 可数次 可有局限的阳性体征 异常 一部分可将来发展为癫痫
复发及对预后的影响
首次后,约30~40%患儿可能再次发作,其 中一半以上会有一次以上多次复发。 75%的再次发作在首次后1年内,90%在2 年内。
发生脑损伤的临床指征
1.严重、频发的发作史 2.发作停止后出现一过性的神经-精神症状 3.发作间期脑电图异常 4.发作后出现智力障碍或无热惊厥发作
Fc与癫痫的关系 与癫痫的关系
1.FC转为癫痫的年龄较早,75%发生于首 次FC后的头3年,在1年内转为癫痫的占46% 。 2.可转为各型癫痫,全身性发作占69~86%, 部分性发作占28%,未见失神发作 3. FC持续状态可转为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
ຫໍສະໝຸດ Baidu
继发癫痫的危险性
1首次发作前已存在肯定的神经系统异常或发育落后 2复杂型高热惊厥 3一级亲属(父母或同胞子女)有癫痫史 若无上述危险因素,7岁时癫痫发生率为1%, 具1项危险因素, 2%, 具2~3项危险因素时, 10%。 另起病年龄<1岁,FC持续状态,反复发作惊厥阈逐渐 降低, FC 发作5次以上,或24小时内发作2次以上, 每次发作持续20分钟以上或不对称发作, FC一周后EEG异常等。
(四)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
1.多见于6月~3岁小儿,6岁后罕见 1.多见于6 ~3岁小儿,6 2.患儿体质较好 2.患儿体质较好 3.惊厥多发生于病初体温骤升时,常见于上感 3.惊厥多发生于病初体温骤升时,常见于上感 4.惊厥为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 4.惊厥为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 经征 5.一般预后好 5.一般预后好 6.可有家族史 6.可有家族史 7. 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可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 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可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 再发生
三、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一)典型惊厥发作:意识丧失,全身骨骼肌 (一)典型惊厥发作:意识丧失,全身骨骼肌 不自主、持续地强直性收缩,继之痉挛性收缩。 常见于癫痫的大发作。 (二)乳幼儿惊厥:只有肢体阵挛性发作,但破 (二)乳幼儿惊厥:只有肢体阵挛性发作,但破 伤风则以强直性发作为主。 (三)新生儿惊厥:更不典型。 (三)新生儿惊厥:更不典型。
发病率
是一种常见的年龄依赖性疾病
国外:4% 国内:1.1~5.9% 在小儿惊厥疾病中占18.4~30% 占住院的各种惊厥疾病中69.8% 占急诊病人28% 必须排除颅内感染或其它导致 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异常性疾病后 方能确诊。
伴发热复发性的惊厥并不都是高热惊厥
1.真正的FC 2.有某些轻微脑损伤,但以目前的医疗水平 不能发现,遗传因素不明确 3.癫痫
六、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止惊 首选地西泮0.3~0.5mg/kg(最大量10mg) 首选地西泮0.3~0.5mg/kg(最大量10mg)静注 (每分钟1~2mg),5分钟生效,必要时15分钟 (每分钟1~2mg),5分钟生效,必要时15分钟 重复 (三)对症治疗 (四)病因治疗
febrile convulsions
正常 化脑 结脑 病脑 真菌性脑 炎 中毒性脑 病 高热惊厥
5.3~24 高 较高阻塞 时低 正常或较 高 高 较高 正常或稍 高
清 混浊 毛玻璃 样 清或不 太清 不太清 清 清
0.2~0.4 明显增加 增高,阻塞时 更高 正常或稍增 (<1.0) 增高(常>2.0) 增高(常>2.0) 正常或稍增 正常
小儿热性惊厥与化脓性脑膜炎
一、小儿惊厥的发病率: 小儿惊厥的发病率:
约8%的人一生中至少经历过1次惊厥 8%的人一生中至少经历过1 其中约50%为发生于儿童时期的高热惊厥,其 其中约50%为发生于儿童时期的高热惊厥,其 发生率约为2~8% 发生率约为2~8% 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倍 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倍 小儿惊厥是儿科常见的重要的急症
2)长期连续用药: )长期连续用药:
指征:1有2次或更多次低热(<38度)发作史 2有超过15~20分钟以上长程发作史,或间 歇期用药无效或难以实施(从发热到惊厥 出现的时间太短)者。 常用药:丙戊酸钠 疗程一般2年,。连续服药至不再有惊厥发作2 年以上,再缓慢减量停药。
高热惊厥的预防用药:
口服地西泮安全、有效、可减少复发。 推荐剂量: 每次发热起始时(0.3mg/kgQ8H), 推荐剂量: 每次发热起始时(0.3mg/kgQ8H), 1mg/kg.d,疗程一般仅2~3天,副作用常常很小。 1mg/kg.d,疗程一般仅2~3天,副作用常常很小。 短期应用抗惊厥药对防止复发 尚有争议,已不再推荐。 现已证实:phenobarbital对防止 现已证实:phenobarbital对防止 复发无效,且能降低患儿的认知功能
再见
FC的遗传学 的遗传学
目前至少已发现4个不同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FC基 因位点: 1.8q或FEB1: .8q13~21位点日后易出现颞叶癫痫 2.19p或FEB2: 19p13.3-家族代代均为单纯型FC 3.2q 4.19q 癫痫附加症(失神发作、肌阵挛-站 立不能、失张力发作等。
两型的各自特点 单纯型
五、辅助检查:
1.三大常规 1.三大常规 2.血生化检查 2.血生化检查 3.脑脊液检查 3.脑脊液检查 4.其他:包括眼底、硬膜下穿刺、 4.其他:包括眼底、硬膜下穿刺、 EEG、头颅X平片、头颅B超、 EEG、头颅X平片、头颅B 头颅CT/MRI 头颅CT/MRI
各种情况的脑脊液的改变
情况 压力(kPa) 压力(kPa) 外观 潘氏试 验 ++~+++ +~+++ +/-~++ +/+~+++ -~+ 白细胞数 (x108/L) x108/L) <5 数百~ 数百~数千 多核为主 数十~ 数十~数百 淋巴为主 正常~ 正常~数百 淋巴为主 数十~ 数十~数百 单核为主 正常 正常 蛋白( g/L) 氯化物 (mmol/L) 2.2~4.4 明显减低 减低 正常 减低 正常 正常
二、小儿惊厥的常见病因: 小儿惊厥的常见病因:
(一)感染性: 感染性: 1.颅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颅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颅外: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破伤风 2.颅外: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破伤风 非感染性: (二)非感染性: 1.颅内:癫痫、占位性病变、 1.颅内:癫痫、占位性病变、 颅脑损伤、颅脑畸形 2.颅外:代谢紊乱、食物 2.颅外:代谢紊乱、食物 或药物中毒、心肾疾病等
防治工作
1惊厥发作的现场急救 2复发的防治: 1)间歇性短程用药:
指征:1.有15~20分钟以上长时间的发作史 2.有2项或2项以上复发或癫痫危险因素 3.有2次或更多次发作史
间歇性短程用药: 间歇性短程用药:
一旦发热立即经直肠或口服 地西袢0.6~0.8mg/kg.d,首剂可负荷量 0.5mg/kg, 或氯硝西泮0.05~0.1mg/kg.d, 维持用药到体温稳定,恢复正常, 复发可减少2/3以上。
• (五)惊厥持续状态: 惊厥持续状态:
惊厥持续>30分钟/ 惊厥持续>30分钟/或反复惊厥在间歇期仍意识 不清者。
四、诊断: 诊断:
诊断依据 1.发作时典型的临床表现 1.发作时典型的临床表现 2.年龄 2.年龄 3.有无发热 3.有无发热 4.误服毒物、药物史 4.误服毒物、药物史 5.外伤史 5.外伤史 6.过去发作史及家族史 6.过去发作史及家族史 7.预防接种及传染病接触史 7.预防接种及传染病接触史 8.伴随临床表现如肾炎、高血压等 8.伴随临床表现如肾炎、高血压等 9.季节 9.季节 10.体检及必要的化验与检查 10.体检及必要的化验与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