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先秦散文 讲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史家之文研究

第一节历史背景

散体文的产生,始于文字记事。从现有材料看来,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和铜器铭文,即为最早的散文。此外,在传世的数千件商、周有铭彝器中,也可见到早期散文的萌芽。铸器勒铭原为颂扬祖先功德,昭示子孙,永保政权代代相传。“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礼记·祭统》)这些铭文保留了较早的史家记事文字,可说是史家之文的源头。

总之,殷商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和商、周彝器铭文,都是散文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中国古代第一部兼记叙和论述的散文集是《尚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文字古奥艰涩,佶屈聱牙,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春秋战国是古代散文第一次蓬勃发展的时期。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无私人之学,亦无私家著述。到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王纲解纽,王官之学散入民间。于是私人之学兴起,私家著述亦相继出现,散文因此得到了飞跃发展。这时散文的代表著作有孔子依鲁史修订而成的《春秋》,孔门弟子所纂辑的语录《论语》,以及史家之文《国语》和《左传》。

第二节概说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中保存有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的文章已具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不少篇章还适当地使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段,体现了初步的艺术技巧和一定程度的形象性。但其文字古奥艰涩,语句拗口难读,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春秋》记事“简而有法”,语言凝练含蓄,不同于《尚书》语言的“佶屈聱牙”,意味着史家之文的发展和进步。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也是继《春秋》之后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它虽以记言为主,但也注意写人;且能于记言中展现故事情节,不乏虚

构和想象,文章结构也有所创新。其语言风格虽不尽一致,但大体平实畅达。这些特点,体现了史家之文的新发展。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散体文典范。其文洋洋大观,无论叙事、写人、记言,都有不少新的成就。其叙事简明生动、工巧严谨,还善于描写人物,特别是语言独具风格,自成一家。其文不仅简洁凝练,委婉含蓄,而且典美博奥,丰润富艳,不愧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家杰作。它的散文艺术已趋于成熟、完善,达到了它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标志着史家之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战国策》不仅是战国之史,而且是纵横家言;既是一部历史著作,又是杰出的散文汇编。它的出现,标志着史家之文的发展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与《国语》、《左传》相较,无论在叙事的生动,描写的细密,人物形象刻画的成功,语言艺术的圆熟等方面,《战国策》都显示出不少新的突破。特别是它那辩丽横肆的语言风格,显然不同于《国语》的平实自然和《左传》的委婉含蓄,充分体现了战国文章的时代特点,对后世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尚书》到《战国策》,展现了先秦史家之文的辉煌。其中成就最突出,在散文发展史上地位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当数《左传》和《战国策》。

第三节作品——《晋楚城濮之战》赏析

(一)内容分析

《晋楚城濮之战》是《左传》中的经典名篇,主要描述了晋楚争霸的城

濮之战。这是一场发生于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的春秋前期最大

的一次战役,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晋、楚争霸中原。在《左传》描写的五大战

役中,本篇对战争的描写历来被人们所最为称道,它也最能表现出《左传》

对战争描写的独特风格。

(二)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的叙事手法

城濮之战在战争的叙事上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它详细刻画了战前的准备,而略于描写战斗的过程。在紧锣密鼓的战前准备中,首先是人员的对比。楚

国在战前进行了一次阅兵,在此描写了楚国未来的主帅,令尹子玉跃跃欲试

的锋芒,同时又借他人之口,指出这位新令尹存在着的根本弱点,为楚国失败埋下了伏笔。而作为对比的是晋国的有利的情形,晋国原来只有上下两军,

现在扩充为上中下三军,实力大大加强。再加上将帅的任用,尚德义而有礼让,与楚国的子玉形成鲜明对比,初步显示出了双方人才的优劣。

其次便是双方在外交上的对比。楚子加紧围宋,晋侯侵曹伐卫以救之。

伐卫是侧面描写,而侵曹则是正面,而从“宋人使门尹般入晋告急”后,开始

进入双方在外交上反复曲折的明争暗斗了。来来回回的多次过招,使楚国渐

渐落于下风,而晋国不单单从道义上,而且从实力上也逐渐占据了上风,这

样确保了即将开始的战役的胜利,也为后面的战争做足了铺垫。

最后是跌宕起伏的决战描写,眼看大战就要爆发,晋师却又宣布后退,

为的是“师直为状,曲为老”这一重要的军事思想,这是以退为进,避开楚军

的锐气,选择有利的决战时机,复合积极防御的战略原则。然后有经过反复

的勾心斗角,终于进入决战,整个战争的高潮是大决战,写得却极为精炼,“不满百字,写尽战事”。

2、精湛传神的人物刻画

《晋楚城濮之战》中刻画了多位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成为后来史传文学人物描写的先驱,为后世的小说创作留下宝贵的写作经验,篇中

的子玉、晋侯、先轸等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文中子玉刚愎自用,为私利而不顾大局的狭隘性格,以及楚王侥幸的心

理在开篇时就表现了出来。而在晋国方面,人物刻画更加精彩。先轸的足智

多谋在一开篇的门尹般报急时便初露锋芒,妙计连出,“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

喜赂怒顽,能无战乎?”这段话第一把齐、秦拉下水,结束同盟国的观望;第二

又把宋国赶上架,阻止其投降的去路;第三又使楚国火上浇油,迫使他们非战

不可。从而把这些国家的矛盾搞的非常尖锐,而自己却反而暂时跳出圈外,

由被动转为主动。堪称一箭三雕,绝妙的计谋。而在之后的子玉向晋侯提出了一个难题“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堪称一高招,这样晋侯非常

棘手,从中也可看到子玉的心计,但这样一道难题,在先轸这里却轻轻的一

句便给破解了,进而采取一个更加绝妙的计策,“私许复曹、卫以携之”,离

间了地方的内部联盟,同时有执来使宛春以激怒子玉,逼得他不得不自己撕

下和平的面具,由主动变被动。由此可见,先轸这一智囊的形象是非常成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