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导论7 第七章
逻辑学第七章.ppt
2021/3/2
23
下列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1.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所以,当事人在法庭 上也可以不提出新的证据。
2.最早印刷纸币的人可能是古代中国人,最早使用纸币必然 是最早印刷纸币的人,所以,最早使用纸币的人必然是古代中国人。
3.想出国留学必须学外语,我不想出国留学,所以,我不必 须学外语。
第七章 模态逻辑
教学重点与难点
模态命题及其种类 模态命题的真假与可能世界的理论 基本模态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道义命题及其种类 模态命题推理、道义命题推理在法律中的应用
2021/3/2
1
谁打了纳粹军官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占领法国期间,在法国巴黎一 家旅馆里,四个人同乘一部电梯。其中一位是穿军 装的纳粹军官,一名是当地的法国人,他是地下抵 抗组织的成员,第三位是个漂亮的少女,还有一位 是老妇人,他们相互都不认识。突然,电源发生故 障,电梯停住不动,电灯也熄灭了,电梯内漆黑一 团。这时传出一声接吻的声音,随后是拳打在脸上 的声音。过了一会儿,电灯亮了,纳粹军官的一只 眼睛下面出现了一块青紫的伤痕。
2021/3/2
3
逻辑分析:
原来,这位聪明的法国小伙子先吻了一下自己 的手,然后打了纳粹军官一拳。这里,我们感 兴趣的是其中所出现的判断“一定是他吻了这 位老妇人或那位小伙子”,“可能是这个法国 男子想吻这位姑娘”。第一个判断是断定他吻 了这位老妇人或那位小伙子的必然性,而第二 个判断则断定这个法国男子想吻这位姑娘的可 能性。这种断定事物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判断就 是模态命题。
2021/3/2
7
模态的种类
(1)狭义模态和广义模态 (2)客观模态和主观模态 (3)逻辑模态和非逻辑模态 (4)命题的模态与事物的模态
逻辑导论全套课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学、逻辑学、
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
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
学。
1977年版《大英百科全书》将逻辑 学列为基础学科第一位。
四、逻辑学的性质
2、工具性
①推理的工具 ②表述思想、建构理论的工具。 ③思想分析与批判的工具。
四、逻辑学的性质
分 析 1 比一比谁更聪明——戴帽子问题
三、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思维形式分析为常项和变项
例如
①如果水温在一个大气压下为摄氏零度,那么水就会结冰。
②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③如果某甲作案,那么他有作案时间。
它们共同的形式是:如果p,那么q
三、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又如
①有的教师是律师。 ②有的被告是无罪的。 ③有的乌鸦是白色的。
逻辑思维规律
二、逻辑学的起源——源于理智的自我反思
1.
说谎者悖论及其他
克里特岛人埃匹门尼德(Epimennides): 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 麦加拉派的欧布利德 : 一个人说,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话。 罗素:“集合论悖论” “理发师悖论”
二、逻辑学的起源——源于理智的自我反思
逻辑导论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语言分析 第三章 逻辑推理:命题演算
第四章 逻辑推理:类演算与关系推理
第六章 逻辑推理:模态、规范逻辑 第七章 合情推理:归纳逻辑
第八章 逻辑基本规律
第九章 论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逻辑”的含义 二、逻辑学的起源
三、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四、逻辑学的性质
一、“逻辑”的含义
2、普罗泰戈拉斯的“半费之讼”
逻辑导论课件(逻辑基本规律)
A、李老师的推测成立。 B、王老师的推测成立。
C、赵老师的推测成立。
D、如果方宁考不上清华,则张老师的推测成立。 E、如果方宁考上了清华,则张老师的推测成立。
一、同一律
2、同一律对思维的要求
第二,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 违反这一要求的逻辑错误,称为“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二、矛盾律
1、什么是矛盾律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相互否定的思想不可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二、矛盾律
1、什么是矛盾律
相互否定的思想:相互矛盾 相互反对
针对此人,这条法令该如何执行呢?
二、矛盾律
8、悖论
例如-4
作画的手
二、矛盾律
8、悖论
例如-5
上行和下行
二、矛盾律
8、悖论
例如-6
瀑布
二、矛盾律
8、悖论
例如-7
“扩展了的”说谎者悖论
下面这个句子是假的。
上面那个句子是真的。
二、矛盾律
8、悖论
例如-8
集合论悖论(罗素悖论)
“ 普通的 ”集合与 “ 自吞的”集合
麦加拉派的欧几里德斯的学生欧布利德改为: “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话。” 这句话是真话还是假话?
二、矛盾律
8、悖论 理发师悖论 某个村子有个理发师,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规定:只 给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例如-2
理发师能否给自己理发?
二、矛盾律
8、悖论 唐〃吉柯德悖论
例如-3
封地中央有条河,河上有座桥,桥的尽头有绞架。封地的主人制 定了一条法令:“谁要过桥,先得发誓声明过哪里去,去干什么。 如果说的是真话,就让他过去;如果撒谎,就判处死刑,在那里 的绞架上处决,决不饶恕。” 有个人发誓声明,他过桥没别的事,只求死在那座绞架上。
大学《批判与创意思考》章节模拟答案
《批判与创意思考》章节模拟答案《批判与创意思考》第1章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1.思考是有目的的心理活动而且对于这种心理活动,当事人可以进行一些控制。
( )答案:√2.思考的关键是控制。
( )答案:√1.2 什么是思考?1.我们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问题,有的问题不需要思考,有的问题需要思考。
()答案:√2.思考就是针对特定问题想出好的解决办法。
()答案:√1.3 海绵与淘金:两种思考方式1.传统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哪种方式思考?()A、海绵式B、淘金式答案:A2.海绵式思考和淘金式思考哪一种是较为常见的思考方式是?A、海绵式B、淘金式答案:A3.以下哪种思考方式需要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A、海绵式B、淘金式答案:B4.海绵式思考是被动接受作者观点与推理但不能评价,淘金式思考是主动发现最有意义的论点和观念并评价。
()A、正确B、错误答案:A1.4 思考的心理学基础(一)1.在思考过程中,以图像和心像进行思考的是?()A、左脑B、右脑答案:B2.在思考过程中,比较偏向直觉思考的是?()A、左脑B、右脑答案:B3.下面属于右脑功能的是()。
A、艺术B、阅读C、写作D、语言答案:A1.5 思考的心理学基础(二)1.赫曼的全脑模型中,逻辑型属于A象限。
答案:√2.赫曼的全脑模型中,C象限是纪律型。
答案:×3.MQ指的是德性商数。
()答案:√1.6 怎样提高创造力?1.日本创造学家进藤隆夫等人提出的创造力不包括()。
A、活力B、好奇心C、结力D、个性答案:B2.创造力中的智力因素不包括()。
A、创造意识B、一般智能C、特殊才能D、批判性思维3.人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答案:√第2章第二章思考的历程2.1 思考的方法1.生物学家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的顺序,把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分了类,并揭示了各类生物间的关系和联系,这属于什么过程?()A、具体化B、系统化C、分类化D、概括化答案:B2.演绎是什么样的推理方法?()A、从特殊到一般B、从一般到特殊答案:B3.在思考方法中,抽象是高级的分析,概括是高级的综合。
法律逻辑学全彩讲义
法律逻辑学本课程的框架: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三章命题第四章简单命题之性质命题第五章复合命题第六章推理的概述第七章论证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一、“逻辑”一词的含义客观事物的规律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某种理论、观点逻辑科学“逻辑”指的主要是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法和论辩技巧的科学。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一节概念的概述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第三节概念的分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第四节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借助语词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或特有属性及其范围的思维形式,其表现形式相当于语言中的词或词组。
如河流、犯罪、行为能力、北京等。
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事物的性质事物间的关系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偶有属性特有属性二、概念的表达式——语词与词项什么是语词?语词是表示客观事物的一种指号,表现为特定的声音、笔画或手势。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任何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表达概念。
“儿”、“的”、“因为……所以”、“或”、“天”、“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珠穆朗玛峰”、“二流子”……2、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概念。
“科学”与“kexue”“kexue”与”science”老师”与“教员”、“先生”3、同一个语词也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概念。
什么是词项?在判断中出现的、作为判断组成成分的概念。
三、把握概念与语词之间:关系的实践意义(见教材20页)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确立式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对思维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它涉及的是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即概念的“所谓”。
“法律”的内涵是什么?“人”的内涵是什么?概念内涵的确立方式:1、认识性内涵: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
如:四边形鸟2、规定性内涵:是人们根据实践需要,通过人为方式加以确立的内涵。
逻辑导论期末复习(知识整理+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1、概念的种类10、人贵有自知之明: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11、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单独概念,集合概念12、书是知识的海洋:普遍概念,集合概念13、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普遍概念,集合概念人类:单独概念,集合概念2、定义与划分3,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定义过宽,司法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6,故意杀人罪就是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定义过宽,故意非法剥夺)11,“一年分为四季”是一个正确的划分(错误,分解显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二章参考答案第一题1、内涵2、外延3、内涵4、外延(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内涵(阶级压迫的工具)5、内涵6、内涵7、内涵8、内涵(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意思表示)、外延(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9、内涵10、外延第二题1、单独概念,集合概念2、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3、单独概念,集合概念4、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5、单独概念,集合概念6、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7、单独概念,集合概念8、普遍概念,集合概念9、普遍概念,集合概念10、人贵有自知之明: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11、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单独概念,集合概念12、书是知识的海洋:普遍概念,集合概念13、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普遍概念,集合概念人类:单独概念,集合概念第三题1、全同2、反对3、种属4、属种5、交叉6、反对7、矛盾8、交叉9、属种(刑罚和主刑)、属种(刑罚和附加刑)10、全同第五题1.a与b:属种关系;a与c:交叉关系b与a:种属关系;b与c:交叉关系c与a:交叉关系;c与b:交叉关系2.a与b:交叉关系;a与c:属种关系b与a:交叉关系;b与c:属种关系c与a:种属关系;c与b:种属关系3.a与b:属种关系;a与c:属种关系b与a:种属关系;b与c:交叉关系c与a:种属关系;c与b:交叉关系4.a与b:交叉关系;a与c:交叉关系;a与d:交叉关系;b与c:交叉关系;b与d:交叉关系;c与d:交叉关系第六题1.“非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2.“非导体” “半导体”或“绝缘体”3.“外国律师” “美国律师”4.“不合法行为” “违法行为”第七题a和b是属种关系,b和c是属种关系,c、d、e是全同关系第八题:正确的是第1、10、16小题,其余错误3,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定义过宽,司法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6,故意杀人罪就是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定义过宽,故意非法剥夺)11,“一年分为四季”是一个正确的划分(错误,分解显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九题1、限制:程序法;扩大:行为规范2、限制:女审判员;扩大:司法人员3、限制:大兴安岭森林;扩大:植物4、不能限制(单独概念);扩大:作家第三章,逻辑推理:命题演算一,复合命题1,负命题2,联言命题有p必有q,无p未必无q3,相容选言命题: p或者q ,p∨ q4,排斥选言命题:要么p,要么q,p、q二者必居其一,⌝(p↔q)5,假言命题:如果p,那么q,p→ q有p必有q,无p未必无q6,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p,才q,q→ p无p必无q,有p未必有q7,等值命题:p当且仅当q ,p↔q二,有效式1、排斥选言推理(a)否定肯定式:(p∨q) ∧⌝ (p∧q) ∧⌝p→q(p∨q) ∧⌝ (p∧q) ∧⌝q→p(b)肯定否定式:(p∨q) ∧⌝ (p∧q) ∧p→⌝q(p∨q) ∧⌝ (p∧q) ∧q→⌝p2,二难推理(假言选言推理)①构成式:(p→r) ∧ (q→r) ∧ (p∨q)→r(p→r) ∧ (q→s) ∧ (p∨q)→r∨s②破坏式:(p→r) ∧ (p→s) ∧ (⌝r∨⌝s)→⌝p(p→r) ∧ (q→s) ∧ (⌝r∨⌝s) →⌝p∨⌝q3,反三段论推理:(p∧q → r) → (⌝r∧ p →⌝q )4,PN系统的基本规则(1)前提引入规则(P规则)(2)重言蕴涵规则(T规则)(3)条件证明规则(C.P规则)证明:P120/八/3①p→q∧r P②¬q∨¬r∨s P③¬ (p∧s) P④p P⑤q∧r ①T⑥s ②⑤T⑦¬s∨¬p ③T⑧¬p ⑥⑦T⑨¬p∧p ④⑧T⑩¬p ④⑨R.A.A(4)间接证明规则R.A.A证明:(p→r) ∧ (q→s) ∧ (⌝r∨⌝s) →⌝p∨⌝q①p→r P②q→s P③¬r∨¬s P④¬ (¬p∨¬q) P⑤p∧q ④T⑥r ⑤T⑦s ⑤T⑧r∧s ⑥⑦T⑨¬ (r∧s) ③T⑩(r∧s)∧¬ (r∧s) ③⑨T⑾¬p∨¬q ④⑩R.A.A第三章参考答案第一题(补充:不是…而是…:联言命题)1. 联言命题:P∧q2. 联言命题:P∧q3. 到过现场的并不都是作案人:负命题┐p4. 负命题┐p5. 选言命题p∨q6. 选言命题p∨q7.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必要条件假言¬p→¬q 8.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q→p9. 等值命题p↔q10.某甲和某乙或者都是案犯,或者都不是案犯:选言命题(P∧q)∨(┐p∧┐q)11. 排斥选言:┐(p↔ q)12. 联言:P∧q13. 联言:P∧q∧r14. 联言:p∧(q∧r∧s∧t)15. 科学技术不是上层建筑,而是生产力:联言:P∧q16.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联言(p→q)∧(┐p→r)17. 联言:P∧q18. 联言P∧q19. 选言p∨q∨r20. 排斥选言┐(p↔q)21. 假言p∨q→r2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q→p23. 选言p∨q24. 假言p→q25. 这件事情的结局,不会有利于被告,只会有利于原告:联言P ∧q第二题1. (p ∨q )→¬r2. p ∧[┐(q ∨r )∧(¬s ∨¬t )]→¬u3. (p ∨q )∧r →¬s ∧(t ∨u )4. p ∧(q ∨r )∧s →t ∧s5. p ∨q →r6. p ∧q ∧r ∧s ∧t7.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逻辑导论演示文稿(王洪)——逻辑导论——资料文档
10
逻辑学是法学研究与法律制定、法律解释、 法律推理和法律适用不可或缺的工具
法律研究和适用法律要大量地依靠逻
辑。在法律研究领域,逻辑被用来分析法
律制度、法律体系和每个法律部门的原理
与原则并对它们加以归类;分析法律概念
或术语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
关系,……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逻辑与
利用而产生的财产关系。
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
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本法所称物 权,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的物的权利,包括所
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第四十九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
征收、征用单位、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但应 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偿;没有国家规定的,应
21
一、命题
命题: 有所陈述的语句。 命题结构:命题可以分解为联结词和被联结
的部分。联结词称为逻辑常项, 它起联结作用并反映被联结的部 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命题形式:命题结构或命题内在逻辑关系的 表达式。由变项和逻辑常项组成。 命题的真假:
22
二、命题联结词与复合命题
命题联结词:联结命题的联结词。它联结支命题并 反映支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逻辑关 系)。
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拘役。
(5)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能被2整除。
26
五种基本的复合命题形式:
否定式 非p
➢p
合取式 p并且q pq
析取式 p或者q
pq
蕴涵式 P则q
p→q
( p称为前件,q称为后件)
等值式 p当且仅当q p↔q
27
命题形式中可变的部分,称之为命题变 项,又称为命题变元。一般用符号p、q、r、 s、t……表示。
普通逻辑第讲第七章第讲优秀课件
⑺′所有动物都是水生的,所以,所有 水生的都是动物。
2021/3/1
第七章 第一讲
19
第二节、性质判断直接推理
“我和你一样。”
朋友最初的想法:
如果我能保守秘密,罗斯福就会把那件事告诉我;我保证保守秘 密,所以罗斯福会把那件事告诉我。
罗斯福的想法:
如果你说你能保守秘密,那么你也应该理解我也得保守秘密,因 此我不能告诉你秘密。
如果你说你不能保守秘密,那么对不能保守秘密的人,你应当理 解,我不能告诉你秘密。
比如:如果小张没有作案时间,则他不是作案 人;小张有作案时间,所以他就是作案人。
一个正确的推理必须遵守两个条件:
(1)推理的前提必须真实
(2)推理的形式必须合乎逻辑。
2021/3/1
第七章 第一讲
12
三、推理的种类
1、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溯因推理)和 类比推理:
2021/3/1
2、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
2021/3/1
第七章 第一讲
7
一、什么是推理
3、语言表达:(实例分析)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既然……就……”、“……据此可知……”、 “……由此可见……”,等等
注意:在日常语言中,推理的表达方式是灵活多样的, 既可以采用省略形式,也可以结论在前,前提在后。
“既然他敢做这种事,他的心肠就好不到哪里。”
第七章 第一讲
14
实例分析
——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① 所有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角三角形, 所以,所有等角三角形都是等边三
角形
② 凡遵纪守法的人都不是犯罪分子,
2021/3/1
逻辑导论课件
三、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思维形式分析为常项和变项 例如
①如果水温在一个大气压下为摄氏零度,那么水就会结冰。 ②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③如果某甲作案,那么他有作案时间。
它们共同的形式是:如果p,那么q
三、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二、逻辑学的起源——源于理智的自我反思
邓析:设无穷之辞 操两可之说
洧(wei)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死,富 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 之!人必莫之卖矣。”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 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
二、逻辑学的起源——源于理智的自我反思
邓析:设无穷之辞 操两可之说
又如
①有的教师是律师。 ②有的被告是无罪的。 ③有的乌鸦是白色的。
它们共同的形式是:有的S是P
三、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2、思维形式具有规律性
有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真实的思想内容, 这称为逻辑规律。
例如“p或者非p”、“所有S是S”。
另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虚假的思想内容, 这称为逻辑矛盾。
逻辑导论
主讲:逻辑研究所 张鹰 E-mail: honghongzi@;
teacherzhangying@ password: Logic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语言分析 第三章 逻辑推理:命题演算 第四章 逻辑推理:类演算与关系推理 第六章 逻辑推理:模态、规范逻辑 第七章 合情推理:归纳逻辑 第八章 逻辑基本规律 第九章 论证
子产治郑,而邓析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 衣,小狱襦裤。民之献衣襦裤而学讼者,不可胜数。 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可与不可日变。所 欲胜而胜,所欲罪而罪。郑国大乱,民口喧哗。子产 患之,于是杀邓析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法 律乃行。
逻辑学导论(讲义)
《逻辑学导论》教学讲义目录第一讲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1�1关于“逻辑”一词1�2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1�3演绎与归纳第二节形式化——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2�1命题、推理的形式与内容2�2推理的有效性只同形式相关2�3逻辑学研究的形式化特征第三节逻辑学理论的意义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1逻辑学理论的重要意义3�2逻辑学与思维科学的关系3�3逻辑学与语言学的关系第二讲词项第一节词项概述1�1什么是词项1�2词项的逻辑特征1�3词项与语词、概念第二节词项的种类2�1单独词项与普遍词项2�2集合词项与非集合词项2�3实词项与虚词项2�4正词项与负词项第三节词项之间的关系3�1相容关系3�2不相容关系第四节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4�1概括与限制4�2划分4�3定义第三讲传统直言命题逻辑第一节命题概述1�1什么是命题1�2命题的逻辑特征1�3命题与语句、判断第二节传统直言命题2�1传统直言及其逻辑结构2�2直言命题的分类2�3直言命题的周延性2�4A、E、I、O之间对当关系2�5传统直言命题的文恩图解第三节直接推理3�1直言命题推理概述3�2对当关系推理3�3变形推理第四节三段论4�1什么是三段论4�2三段论的规则4�3三段论的格4�4三段论的式4�5非标准形式的三段论第四章复合命题与命题公式第一节复合命题概述1�1复合命题及其逻辑结构1�2复合命题的逻辑特征第二节复合命题的几种基本形式2�1负命题2�2联言命题2�3选言命题2�4条件命题2�5等值命题第三节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3�1命题公式3�2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第四节命题公式之间的逻辑等值关系4�1命题公式之间的逻辑等值4�2几个重要的重言等值式4�3命题公式的相互定义第五章命题逻辑第一节基本的有效推理式1�1有效推理与无效推理1�2基本的有效推理式第二节推理有效性的形式证明2�1推理有效性与命题演算2�2有效推理的形式证明2�3基本推导规则与等值替换规则2�4条件证明规则2�5间接证明规则2�6证明重言式第三节无效推理的判定3�1用真值表证明推理的无效性3�2用归谬赋值法判定推理的有效与无效3�3证明公式集合的协调性第六讲量化逻辑第一节简单命题的逻辑结构1�1个体词和谓词和单称命题1�2谓词模式、命题函数与量化命题1�3量化命题公式1�4量化命题公式的真假条件第二节量化命题的形式化2�1A、E、I、O命题的形式化2�2一般简单命题的形式化2�3多重量化命题第三节量化推理规则3�1全称例示规则�简记为U S�3�2存在概括规则�简记为E G�3�3全称概括规则�U G�3�4存在例示规则�E S�第四节无效量化推理的判定4�1量化公式的真值函项展开式4�2无效量化推理的判定第七讲规范逻辑初步第一节模态命题1�1模态词与模态命题1�2模态命题的逻辑性质第二节规范命题2�1规范命题概述2�2规范命题的逻辑形式2�3规范命题的逻辑特征第三节规范推理3�1规范对当关系推理3�2复合规范命题的推理第八讲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则第一节同一律1�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1�2违反同一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1�3同一律的作用第二节矛盾律2�1矛盾律内容和要求2�2违反矛盾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2�3矛盾律的作用第三节排中律3�1排中律内容和要求3�2违反排中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3�3排中律的作用3�4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第一讲绪论在本讲中我们要讨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逻辑与一些相关科学的关系�以及逻辑学的学科性质及其重要应用价值。
逻辑导论 ppt课件
Heraclitus(约前540年—前480年) 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
2、词义 (1)客观事物的规律 (2)某种具体的理论、观点等 (3)思维的规律 (4)逻辑学
苏格拉底 前468-399 柏拉图前427-347
1
亚里士多德 弗兰西斯培根
(前384-322 ) (1561-1626)
21事:(1)鸡三足(2)卵有毛(3)郢有天 下(4)犬可以为羊 (5)马有卵(6)丁子有 尾(7)火不热冰不寒(8)山出口(9)轮不 碾地(10)目不见(11)指不至,至不绝 (12)龟长于蛇(13)矩不方,规不可以为 圆(14)凿不围枘(15)飞鸟之影,未尝动 也(16)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17) 狗非犬(18)黄马,骊牛,三(19)白狗黑 (20)孤驹未尝有母(21)一尺之棰,日取 其半,万世不竭
言尽悖,辩无胜
荀子对名家的评价
《荀子》:不法先王,不是礼 义,而好治怪说,玩琦词,甚 察而不惠,辨而无用,多事而 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然则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 以欺惑愚众。是惠施、邓析也。
你正在参加赛跑,几经辛苦, 你终于超过第二位的健儿,你 现在是第几?
如果你跑呀跑,超过 最后一名,那你现在 是第几?
②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③如果某甲作案,那么他有作案时间。
它们共同的形式是:如果p,那么q
又如:
①有的教师是律师。 ②有的被告人是无罪的。 ③有的人是自私的。
它们共同的形式是:有的S是P
2、思维形式具有规律性
有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 代入下都表达真实的思想内 容,这称为逻辑规律。 例如: “p或者非p”、“所有S是S”
享受逻辑训练的成果
二、逻辑学的起源
逻辑学第三版答案第七章 逻辑基本规律
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一、下述议论是否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什么规律。
1.金人王若虚云:“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
又问无体乎?曰:有。
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答:不违反。
王若虚对同一对象“文章”从不同方面作出不同的断定,并不违反逻辑规律。
2.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
答:这句话包含如下逻辑矛盾: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包含了“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这句话本身也不能信,即包含了对自身的否定,这就违反了不矛盾律。
3.有的人拼命追求轻松。
答:这句话包含逻辑矛盾:“拼命”即“不轻松”,要“轻松”就不能“拼命”,“拼命”与“追求轻松”不能共存。
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违反了不矛盾律。
4.说“如果一个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那么他有选举权”,这显然是不对的;说“有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但他没有选举权”,这同样是不对的。
答:前者是“如果p,那么q”的形式,后者是“p 并且非q”的形式,二者是不同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二者都加否定,自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
5.甲问:“该犯是否可判缓刑?”乙答:“对该犯判决过重了些。
”答:乙对甲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犯“答非所问的”错误。
6.一个美国人问一个华侨:“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这个华侨拍着胸膛说:“我是中国人!”答:美国人的问话是个虚假二支选言命题,遗漏了真支“你是中国人”,而且语气中还有对中国人的轻视。
正确的回答应是:“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韩国人”,这是对虚假问题的拒绝。
而华侨避免正面拒绝,直说:“我是中国人”,表面上“答非所问”,实则隐含了“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的回答,并不违反同一律和排中律。
二、应用同一律的逻辑知识,分析说明下列各段话有无逻辑错误。
1.目前,有些报刊热烈讨论什么是男子汉的问题。
对此,有议论说:“男子汉绝非‘奶油书生’,而是有理想,有抱负,有铮铮铁骨的男人。
它是勇敢、坚毅、力量的代名词。
可惜目前中国的男子汉太少了。
据说光北京市,就有上万名找不到男子汉的大龄姑娘。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导论》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导论》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
1.1世界是事实的总体,而不是事物的总体。
1.11世界为诸事实所规定,为它们即是全部事实所规定。
1.12因为事实的总体规定那发生的事情,也规定那所有未发生的事情。
1.13在逻辑空间中的诸事实就是世界。
1.2世界分解为诸事实。
1.21每项事情可以发生或者不发生,其余的一切则仍保持原样。
2 发生的事情,即事实,就是诸事态的存在。
2.01事态是对象(事物)的结合。
2.011事物的本质在于能够成为事态的组成部分。
2.012逻辑中没有偶然的东西;如果一个事物能够出现在一个事态中,那么该事态的可能性必定已经预含于该事物之中。
2.0121 如果一个事物本身能够独立存在,那么后来的适合于它的状况看来就是一种偶然的事情。
如果事物能够出现于事态之中,那么这一可能性必定一开始就已经存在于事物之中。
(在逻辑中没有纯粹是可能的事情。
逻辑涉及每一种可能性,而一切可能性都是逻辑的事实。
)正如我们根本不能在空间之外思想空间对象,或者在时间之外思想时间对象一样,离开同其他对象结合的可能性,我们也不能思想一个对象。
如果我能够思想在事态中结合的对象,我就不能离开这种结合的可能性来思想对象。
2.0122 事物就其能够出现在一切可能的状况中而言是独立的,但是这种独立性的形式是一种与事态相联系的形式,即一种依赖的形式。
(词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单独地和在命题中——出现是不可能的。
)2.0123假如我知道一个对象,我也就知道它出现于诸事态中的所有可能性。
(每一个这种可能性必定在该对象的本性中。
)之后不可能发现新的可能性。
2.01231如果我要知道一个对象,虽然我不一定要知道它的外在性质,但是我必须知道它的一切内在性质。
2.0124如果给出所有的对象,那么同时也就给出了所有可能的事态。
2.013每个事物都像是在一个可能事态的空间里。
我可以设想这个空间是空的,但是我不能设想没有这空间的事物。
2.0131空间对象必须处在无限的空间之中。
大学逻辑导论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逻辑导论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常项,变项,逻辑常项。
2.“p”、“q”,“如果……那么……”。
二、单项选择题1.B2.B第二章概念一、填空题1.内涵,外延。
2.“定义过窄”。
3.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不相容。
4.“多出子项”,“划分不全”。
5.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6.单独概念,哲学范畴。
7.外延,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根据。
8.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
二、单项选择题1.A2.C3.B4.D三、双项选择题1.AD2.CD3.BD4.AD5.BC6.CD7.CD8.AD9.BC10.BC四、多项选择题1.ABCE2.BCE3.ACE4.ACE5.ABCD五、试用本章第三节介绍的图形表示下列各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解 3.解A.文学作品A.劳动模范A.大学毕业生B.古典文学作品B.农民B.青年C.中国文学作品C.共产党员C.先进工作者六、分析下列定义是否正确1.解此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因为“海洋中的陆地”除了包括岛之外,还包括“珊瑚礁”等。
2.解此定义不正确,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3.解此定义不正确,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因为它在给“大国”下定义时用“小国”来说明,按此,在给“小国”下定义时将用“大国”来说明。
4.解此定义不正确,犯了“以比喻做定义”的逻辑错误。
5.解此定义不正确,犯了“以比喻做定义”的逻辑错误。
七、分析下列划分是否正确1.解此划分不正确,犯了“划分根据不同一”、“划分不全”、“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因为“优质商品”和“劣质商品”涉及到商品的质量情况,“畅销品”和“滞销品”涉及到商品的销售情况,故犯了“划分根据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因为商品除了包括“优质商品”和“劣质商品”之外,还包括质量情况一般的商品;商品除了包括“畅销品”和“滞销品”之外,还包括销售情况一般的商品。
故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逻辑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本课程将介绍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包括概念、命题和推理。
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重点掌握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在概念、命题以及推理方面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使学生对逻辑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从而能借助所学的逻辑知识解决相关的逻辑推理和逻辑判断。
本课题应指定学生有计划地进行逻辑推理训练,探讨正确推理与谬误的差异,从而增强学生分辨真假命题的能力,完善和提高其逻辑批判性思维。
通过逻辑思维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劳动的认知基础。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ogics, which including Concept, proposition and reasoning.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is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ability of logical reasoning and analysis, and to improve the preciseness and logicality of concepts, propositions and reasoning. It makes students to have a more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logic, so that they can solve the relevant logical reasoning and logical judgment with the help of the logic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2.设计思路:本课题通过概念、命题以及推理三部分的层次推进,引导学生掌握逻辑思维的规律,从而在实践推理中准确、恰当地使用逻辑知识和思维方式。
逻辑导论7 第七章
案例:
一名破产者A想拍卖个人财产以筹钱还债。被 拍卖物品是A珍藏多年的一幅油画。一名参与拍 卖的投标者B以100美金的叫价成交。当B让 他人给这幅油画估价时,得知自己买得一幅失窃 多年的世界名画,价值数百万美金,由此欣喜若 狂。数天后,A从其他地方得知此消息,便向法 院起诉要求撤销成交契约。一审法院判决准许。 在上诉审中,A、B双方论述了各自的理由。
第七章 合情推理:归纳逻辑
前面学习了各种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否 有效,取决于结论能否从前提必然地得出。 然而,还有许多常用的重要推理,其结论 并不能得到确定性的证明,我们只是基于 较高程度的概然性接受其结论。
例如,对于很多因果联系,我们都是充分 相信的,却不能赋予这种知识一个演绎有 效的证明。当我们获取、评价关于世界的 各种知识时,常常求助于比演绎有效标准 低的推理方法——非演绎推理。
A认为,如果在买卖中双方对买卖物存在着“误 解”(如误解其真实价值),则买卖是无效的。 在拍卖交易中的确存在着“误解”,因此应予撤 销。A引证美国舍沃德诉沃尔克案作为判例,说 明自己的法律理由。在该判例中,一农民卖给另 一农民一头牛,买卖时双方都认为这头牛是不能 生育的,但后来牛被证实可以生育,卖者便要求 撤销合同且被准许。A认为,判例和本案是类似 的,他和B当时都认为是在买卖一幅价值不高的 油画,双方对买卖标的的性质都有误解。由于这 个误解对交易来说是实质性的,A认为一审判决 是正确的。
该现象的原因
显然,由于存在多因一果的情况,回溯推理的结 论是可错的。
二、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依据某类事物中的许多对象都具有某 种共同的性质,而且没有发现一个反例,从而得 出结论:所有这类事物都具有这种性质。
归纳推理也称枚举推理。包括完全归纳推理和不 完全归纳推理两种类型。
逻辑第七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的”,能否推出以下结论:⑴有些好的干部不 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如能,请将其推理形式表 示出来;如不能,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不能推出。因为是: SAP SOP 而同素材的A与O具有矛盾关系,不可同真
2023/7/26
48
P
VII. 六、5. P242
VII. 六、5. P242
【原题】⒌从“一切好的干部都是密切联系群众
2023/7/26
19
P
VII. 三、3. P241
【原题】 ⒊有些鱼类是卵生动物。
【参考答案】 换位:有些卵生动物是鱼类。 公式:SIP PIS
2023/7/26
20
P
VII. 三、4. P241
【原题】 ⒋有些专家不是大学毕业的。
【参考答案】 不能换位。因为是O判断。
2023/7/26
21
2023/7/26
25
P
VII. 三、9. P241
【原题】 ⒐有些电子产品是中国制造的。
【参考答案】 换位:有些中国制造的是电子产品。 公式:SIP PIS
2023/7/26
26
VII. 四、P241 (共 5 小题)
【原题】 四、对下列判断进行换质位,并用公式表示
之。
【知识点】
换质位法推理
【原题】 ⒎既然并非所有的语音识别系统都能保证百
分之百的正确率,那就是说,有的语音识别系 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率。
【参考答案】 推理形式为: SAP SOP 。 有效。因为同素材的A和O是矛盾关系,不
可同假,不可同真,故……
2023/7/26
9
VII. 一、8. P2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求同法
求同法:考察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如果这 些场合只有一个共同的因素,那么这个共同的因 素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求同法的推理形式:
ABCD a ACHY a
⋯ ARUG a _____________ A是a的原因
2、求异法
求异法:如果被研究现象在一个场合出现,在另一 个场合不出现,而这两个场合除了一个因素不同 之外其他因素均相同,那么这个不同的因素是被 研究现象的原因。
A.在约100万个英语单词中,尽管只有十多个是 脏话,但它们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B.脑科学家的研究证实,人的精神能够在生理学 的意义上改变身体状态。
C.脏话是最能表达极端情绪的词语,说脏话能减 轻压力并有助于忍受疼痛。
D.一般的词语被保存在控制自主行为和理性思考 的大脑上层区域,而脏话则被保存在负责情绪和本 能反应的大脑下层区域。
希克尔特住在作案现场附近,知道受害者的模样和作案现场 的情况;
如果希克尔特是 “杰克 碎尸案”的凶手,那么他住在作案现 场附近,知道受害者的模样和作案现场的情况;
—————————————————————————
希克尔特是 “杰克 碎尸案”的凶手。
p 如果q则p —————— 所以:q
已知现象 相关的一般性知识
归纳推理的结论可错性 尽管归纳推理的结论可错,归纳推理是人们生活的
向导和科学发现的工具,在许多场合,它甚至是唯一能依 靠和使用的工具。
知识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新知识。 我们获得的绝大多数关于世界的知识都是由归纳推理提供 的。可以说,离开了归纳推理,我们现在被称为科学的东 西将所剩无几。
sn有性质p (s1 、 s2 、 ⋯ sn恰好是S的全部对象) ————————————————————
所有S都有性质p
不完全归纳推理: s1有性质p s2有性质p ⋯ sn有性质p
(没出现过反例; 并且s1 、 s2 、 ⋯ sn只是S的部分对象) ———————————————————
所有S都有性质p
第七章 合情推理:归纳逻辑
前面学习了各种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否 有效,取决于结论能否从前提必然地得出。 然而,还有许多常用的重要推理,其结论 并不能得到确定性的证明,我们只是基于 较高程度的概然性接受其结论。
例如,对于很多因果联系,我们都是充分 相信的,却不能赋予这种知识一个演绎有 效的证明。当我们获取、评价关于世界的 各种知识时,常常求助于比演绎有效标准 低的推理方法——非演绎推理。
该现象的原因
显然,由于存在多因一果的情况,回溯推理的结 论是可错的。
二、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依据某类事物中的许多对象都具有某 种共同的性质,而且没有发现一个反例,从而得 出结论:所有这类事物都具有这种性质。
归纳推理也称枚举推理。包括完全归纳推理和不 完全归纳推理两种类型。
完全归纳推理: s1有性质p s2有性质p ⋯
归纳推理: 汞是导体
铜是导体 银是导体
⋯ 铁是导体 所以:金(1561—1626)创立的;
经过密尔等人发展和完善形成 了关于非演绎推理及方法的系 统理论。
现代归纳逻辑是20世纪以来建立的,主要用概率、 统计等定量分析方法研究非演绎推理。
主要内容: 一、回溯推理 二、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 三、求因果五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 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四、类比推理
如果以下陈述为真,哪一项最有力地质疑了上述结 论?
A.仍遵循传统的线下约会方式的人,不是年龄特 别大就是特别年轻。
B.该项研究背后的资助者是某家约会网站。
C.被调查对象的结婚时间比较短。
D.与网恋相比,工作联系、朋友介绍、就读同一 所学校是觅得配偶更为常见的途径。
一、回溯推理 回溯推理:据果求因的非演绎推理。 其形式为:
p 如果q则p —————— 所以:q 例1 (打开开关)灯不亮, 如果停电了则灯不亮, ———————————— 所以:停电了。
例2、一位侦探小说家曾断言:著名的血腥犯罪画画家 希克尔特就是发生在19世纪末的“杰克碎尸案”的凶 手。因为“杰克碎尸案”的抛尸地点大多在怀特教 堂附近,而希克尔特就住在怀特教堂附近。希克尔 特系列画中的一名女主角与“杰克 碎尸案”的最后 一名受害者极为相似。画中的一座木质床架也与凶 杀现场发现的床架毫无二致。
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的关系
提高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性
三、求因果五法(密尔五法)
因果关系:自然界或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的一种普遍性 的联系。A是B的原因:有A就会引起B。
思考:因果关系是不是充分条件? 因果关系是不是必要条件?
(例如:天旱—农业歉收;患肺炎—发烧) “原因”常常指:引发某一事件的关键性因素 利用因果关系的知识控制事件的发展,如治疗疾病, 使用药物
第一节 概述
归纳逻辑:研究非演绎推理的逻辑。
演绎推理:前提与结论具有必然联系,是必 然性推理(有效)。
非演绎推理:前提与结论不具有必然联系, 前提只在某种程度上支持结论。属于概然 性推理。(概然的程度称为概然度。概然 度的数值表示称为概率)结论是可以修正 的。
演绎推理: 金属都是导体
汞是金属 所以:汞是导体。
求异法的推理形式: ABCD a - BCD -
_____________ A是a的原因
美国斯坦福大学梅丽莎·莫尔博士在《天哪:脏话简 史》一书中谈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患阿尔茨海 默症或中过风的病人在彻底丧失语言能力后,仍能 反复说出某个脏话。这不免令人感到困惑:难道说 脏话不是在说话吗? 如果以下陈述为真,哪一项最好地解释了上述现象?
思考:专家怀疑大量使用盐是高血压流行的一个 原因。对此有“自然实验”:让与外界隔绝的丛 林里的人群进入现代文明,他们来到城市,食用 高盐量的食物,并且普遍患上高血压。
使用求异法要注意 保持其他因素均相同。
很多人认为网恋不靠谱。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研究 小组对1.9万名在2005-2012年间结婚的美国人进 行在线调查后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是通过约 会网站或Facebook等社交网络与其配偶认识的; 这些被调查对象总的离婚率远低于平均离婚率。 这项调查表明,网恋在成就稳定的婚姻方面是很 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