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监测..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土壤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土壤质量标准要求测定的项目,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水平,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土壤污染事故监测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来源、范围、程度(一般指突发和大量污染为主)。

3、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过程中,对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防止土壤污染4、土壤背景值调查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二、资料收集1、自然环境土壤类型、植被、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地利用、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水系、地下水、地质、地形地貌、气象等。

2、社会环境工农业生产布局、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药和化肥使用状况、污水灌溉及污泥施用状况、人口分布、地方病等。

3、历史情况三、监测项目:根据监测目的与相关标准背景值:测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污染事故监测: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土壤质量监测:影响自然生态、植物正常生长、人体健康项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定必测(11项)、选择必测、选择项目----考试时必须写出是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四、采样点的布设:不均匀性,多点布设布设原则1、合理划分采样单元,监测面积较大,需要划分若干个采样单元,在不污染影响的地方选2、择对照采样单元,同单元的差别尽量缩小。

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在哪里布点,优先布设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3、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堆肥周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覆盖不同土壤类型:1、大气污染型:布点以污染源为中心,考虑当地风向、风速及污染强度等因素2、污灌型:水流的路径和距离、时间3、化肥、农药引起:特点是分布比较均匀广泛对于污染较重—布点较密土壤污染发生原因,对于非污染区、同类土壤中布设一或几个对照采样单元采样点的布设:全面,依污染情况和监测目的而定(采样点的数量可以不写)采样点布设方法1、对角线布点法:适用范围:面积小、地势平坦、污水灌溉。

土壤环境监测的内容

土壤环境监测的内容

土壤环境监测的内容一、土壤物理性质监测土壤物理性质可是很重要的监测内容呢。

比如说土壤的质地,像砂土、壤土和黏土,这就像人的不同性格一样。

砂土摸起来粗粗的,颗粒大,通气性特别好,水一下子就流走了。

壤土就比较适中啦,不松不紧,各种植物都比较喜欢这样的土壤。

黏土就比较黏糊,保水能力很强。

还有土壤的结构,是块状、柱状还是片状呢?不同的结构会影响土壤里空气和水的运动。

另外土壤的孔隙度也得监测,孔隙大的话,根就比较好伸展,水和空气也能自由穿梭。

土壤的容重也不能忽视,它反映了土壤的紧实程度,要是容重太大,植物的根可就觉得挤得慌啦。

二、土壤化学性质监测土壤化学性质的监测也很有趣哦。

首先就是土壤的酸碱度,也就是pH值。

有的植物喜欢酸性土壤,像蓝莓,在酸性土壤里才能长得水灵灵的。

有的植物却偏爱碱性土壤,比如说枸杞。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也必须监测,氮、磷、钾可是植物的“大餐”。

氮能让植物的叶子绿油油的,磷能让植物的花更艳丽,果更丰硕,钾能让植物的茎杆更粗壮。

还有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这就像土壤的“活力源泉”。

有机质多的土壤,微生物就多,土壤就像一个热闹的小世界,大家都在忙着分解、转化,让土壤里的养分变得更有用。

另外像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得小心监测,要是重金属超标,那可就像毒药一样,会毒害植物,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我们人类呢。

三、土壤生物性质监测土壤里的生物可多啦。

土壤微生物是最活跃的一群小家伙,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细菌就像小小的工人,忙着分解有机物。

真菌呢,有的能和植物的根形成共生关系,就像好朋友一样互相帮助。

放线菌能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说不定还能为我们制造新的药物呢。

土壤里还有小动物,像蚯蚓。

蚯蚓可是土壤的“小园丁”,它们在土壤里钻来钻去,既能让土壤变得疏松,又能把一些有机物质带到土壤深处。

还有线虫、螨类等小动物,它们在土壤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监测土壤生物性质,就像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地下王国,充满了惊喜。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

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

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 布点方法1)简单随机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

随机数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

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

简单随机布点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

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

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系统随机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

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N=t2s2/D2式中:N为样品数;t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值(附录A);s2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D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2023 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2023 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2023 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对于土壤环境的监测和保护也变得尤为重要。

在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中,对于土壤环境的监测技术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以确保土壤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对于监测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监测的深度方面,要求对于土壤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以全面了解土壤的质地、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在监测的广度方面,要求覆盖城乡结合部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环境,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区域的土壤环境状况。

在监测技术方面,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采用先进的土壤监测仪器和设备,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还要求采用先进的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技术,以满足监测的深度和广度要求。

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还强调了监测数据的应用和推广。

要求监测数据的及时公开和共享,以便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了解土壤环境状况,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还要求加强对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以提高监测技术的普及率和应用水平。

在个人看来,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的提出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只有加强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和保护,才能更好地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能够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确保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的落实和执行,为土壤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回顾通过对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的深度和广度的探讨,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其对土壤环境监测的要求和质量标准。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土壤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积极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及时公开和共享监测数据,加强对监测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以实现对土壤环境的全面、深入和灵活的监测和保护。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1)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1)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监测技术》第五章“土壤污染监测”,具体内容包括:5.1节土壤污染概述;5.2节土壤污染监测方法;5.3节土壤污染监测案例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常用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污染的成因、类型及危害。

2. 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壤污染案例,并提出解决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土壤污染的类型、监测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手册、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土壤污染概述:讲解土壤污染的定义、成因、类型及危害。

(2)土壤污染监测方法:介绍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地区土壤污染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及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例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监测方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概述定义、成因、类型、危害2. 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原理、方法、优缺点3. 案例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解决方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其危害。

(2)列举三种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3)某地区土壤污染案例分析,提出合理的监测和治理方案。

2. 答案:(1)略。

(2)略。

(3)根据案例分析,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土壤采样、实验室分析等;治理方案包括:源头治理、污染土壤修复等。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2004)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起草。 本规范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
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区域土壤背景、农田土壤环境、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土壤污染事故
区域内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和不受或未明显受现代工业污染与破坏的情况下,土壤原来固 有的化学组成和元素含量水平。但实际上目前已经很难找到不受人类活动和污染影响的土壤, 只能去找影响尽可能少的土壤。不同自然条件下发育的不同土类或同一种土类发育于不同的母 质母岩区,其土壤环境背景值也有明显差异;就是同一地点采集的样品,分析结果也不可能完 全相同,因此土壤环境背景值是统计性的。 3.4 农田土壤 soil in farmland
4.3 现场调查 现场踏勘,将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利用,丰富采样工作图的内容。
4.4 采样器具准备 4.4.1 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4.4.2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4.4.3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4.4.4 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4.4.5 采样用车辆 4.5 监测项目与频次
等类型的监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
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6266 土壤中氧化稀土总量的测定 对马尿酸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 GB7859 森林土壤 pH 测定 GB8170 数值修约规则 GB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 GB13198 六种特定多环芳烃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14550 土壤质量 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17134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17135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17136 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37 土壤质量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38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0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KI-MIBK 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1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JJF105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NY/T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GHZB XX 土壤环境质量调查采样方法导则(报批稿) GHZB XX 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制样方法(报批稿)

(完整版)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完整版)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

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布点方法1)简单随机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

随机数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简单随机布点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

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

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3)系统随机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

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N=t2s2/D2式中:N 为样品数;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s2 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D 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环境监测指标 - 土壤监测指标

环境监测指标 - 土壤监测指标

环境监测指标 - 土壤监测指标1. 概述土壤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评估土壤的污染状况、监测环境质量以及保护生态环境。

土壤监测指标是用于评价和监测土壤质量的参数和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中的各种物质含量以及土壤的理化特征。

2. 常见土壤监测指标2.1 理化性质指标理化性质指标用于描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的不同组成与比例,可以影响土壤的透水性、保水性和透气性。

- pH 值:衡量土壤酸碱性的指标,影响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

- 有机质含量:描述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含量,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 氮、磷、钾含量:衡量土壤中常见养分元素的含量,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2.2 污染物指标污染物指标用于评估土壤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 重金属含量:包括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大量积累可能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 有机污染物含量:包括农药、石油烃类、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可能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2.3 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用于评估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描述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对土壤健康和养分循环至关重要。

- 微生物活性:评估土壤中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功能,包括呼吸作用、有机质分解等。

3. 土壤监测指标的意义土壤监测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质量的变化,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为土壤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壤监测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土壤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控制和修复措施,保障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4. 总结土壤监测指标是评价和监测土壤质量的重要工具,包括理化性质指标、污染物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的理化特征、污染程度和生物活性,为土壤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部门应重视土壤监测工作,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监测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重点探讨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运用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分析实际环境问题,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重点: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投影仪、实验器材(土壤样品、试剂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导致的实际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3)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2)学习并掌握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土壤污染监测的经典案例,分析监测方法的选择依据。

5. 随堂练习:针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 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3. 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某地区土壤污染案例,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并提出治理措施。

2. 答案:(1)土壤污染案例:某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2)监测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重金属含量分析;(3)治理措施: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土壤污染监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研究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2)探讨新型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及发展趋势。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1. 引言1.1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土壤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污染,给人类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监测土壤环境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从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传统土壤监测方法的局限性、现代土壤监测技术的特点、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揭示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性,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推动其广泛应用的建议。

通过对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过去,土壤监测主要依靠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工作效率低且成本较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的土壤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改进。

一方面,传统的土壤监测方法存在着采样误差大、数据获取困难等局限性,而现代土壤监测技术则采用了无人机、遥感技术等先进手段,可以实现对大面积土壤环境的快速监测和分析。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大大降低了监测成本,为土壤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代土壤监测技术在感知设备和数据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能够实现对土壤的多参数监测和综合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为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2 传统土壤监测方法的局限性1. 时间消耗大:传统土壤监测方法通常需要采集大量的土壤样品,并对每个样品进行繁琐的实验和分析。

这种方法耗时耗力,无法满足快速监测和及时反馈的需求。

2. 空间覆盖有限:由于采样、实验和分析过程繁杂,传统土壤监测方法往往只能对有限数量的样品进行测试,无法对整个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监测。

环境监测-第四章-土壤环境监测PPT课件

环境监测-第四章-土壤环境监测PPT课件

河流雾
图5.2
农雪田灌溉

浅层地下水
土壤溶液的来源
(五) 土壤空气
▪ 土壤空气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来源 于大气、生物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如甲 烷、硫化氢、氢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
▪ 积水的土壤通气不良,导致对植物的危害,茶树最 忌积水,积水的土壤不应用于种茶树。气温、雨量、 生态、日照、土壤(钙、pH)、海拔(565-1640m) 等。
土壤
土壤固相 (占容积的50%)
矿物质(质量占固相 总质量的95%~98%)
有机质和生物(质量 占固相总质量的2%~ 5%)
空隙
土壤溶液 空气
土壤溶液和空气占土壤总体积的50%, 且二者之间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的状态。
(一)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由岩石经风化而来的,一般占 土壤固体部分质量的95%~98%。矿物质直接影 响土壤性质,又是植物矿质养分的主要来源,故 同土壤肥力有密切关系。
表5.1 我国土粒分级标准
颗粒名称
石块
石砾
粗砾 细砾
沙砾
பைடு நூலகம்
粗沙砾 细沙砾
粉粒
粗粉粒 细粉粒
黏粒
粗黏粒 细黏粒
粒径/mm
>10 10~3 3~1 1~0.25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
表5.2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质地分类
质地名称
非腐殖物质:包括糖类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 等)、含氮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磷和有机硫化合物。
腐殖物质:是植物残体中稳定性较大的木质素及 其类似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部分被氧化形成的一 类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芳环结构,苯环周 围连有多种官能团,如羧基、羟基、甲氧基及氨 基等,使之具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络合、缓 冲、氧化还原作用及生理活性等性能。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一、概述土壤环境监测是指对土壤环境进行系统观测、测量和分析的过程,旨在了解土壤质量以及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指规范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所需遵循的原则和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土壤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采样与处理(1)采样方法采样是土壤环境监测的第一步,确保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采样方法应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进行选择,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划定网格采样、随机采样以及人工设置采样点等。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人为因素对土壤样品的污染。

(2)采样地点采样地点的选择应考虑土壤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潜在影响因素,尽可能涵盖不同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和土壤利用方式。

(3)采样设备采样设备应符合监测目的和要求,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常用的采样设备有不锈钢土壤钻和土壤取样器等,应保持设备的清洁、无锈蚀和无污染。

(4)采样时间采样时间要选择适当的季节和气象条件,尽可能避免极端天气和短期内的强降雨,以降低资料的误差。

三、样品分析与检测(1)样品保存样品在采样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如无法及时送检,需将样品密封并储存于低温环境中,以防止样品中微生物、化学物质的变化。

(2)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应根据监测目标和需求来选择,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重金属含量分析、有机物含量分析、氮磷钾含量分析等。

(3)仪器设备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四、数据分析与解读(1)质控体系质量控制体系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应包括标准曲线的建立、质控样品的加入、复检和验证等。

(2)数据有效性评估对于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有效性评估,包括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等方面的评估,同时考虑是否满足监测目的。

(3)数据解读基于有效且可靠的监测数据,结合土壤环境研究和监测目的,进行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明确土壤环境质量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

什么是土壤环境监测

什么是土壤环境监测

土壤检测什么是土壤环境监测土壤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环境监测,是指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措施。

以防治土壤污染危害为目的,对土壤污染程度、发展趋势的动态分析测定。

包括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调查、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的调查、土壤污染事故调査和污染土壤的动态观测。

通常所说的土壤监测是指土壤环境监测,一般可以分为区域土壤背景、农田土壤环境、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土壤污染事故等类型的监测土壤环境监测一般包括准备、布点、采样、制样、分析测试、评价等步骤。

土壤检测的类别土壤监测污泥监测海洋沉积物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认证检测农田土壤重金属等环境监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土壤污染的类型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土壤检测项目污染物类别污染物名称重金属镉、铅、铬、铜、锌、镍、汞、砷、锰、钴、硒、钒、锑、铊、铍、钼无机元素氰化物、氟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二氯乙烯、二氯甲物烷、二氯乙烷、氯仿、三氯乙烷、四氯化碳、二氯丙烷、三氯乙烯、三氯乙烷、四氯乙烯、四氯烷、二溴氯甲烷、溴仿、三氯丙烷、六氯丁二烯、六氯乙烷、苯、甲苯、氯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三甲苯、二氯苯、三氯苯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硝基苯、苯酚、硝基酚、二甲基酚、二氯酚多环芳烃类污染苊烯、苊、芴、物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 2 3 -c d ]芘、二苯并[ a h ]蒽、苯并[ g h i ]苝农药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滴滴涕、六六六、氯丹、灭蚁灵、六氯、七氯、三氯杀螨醇石油烃污染物C 1 0 -C 4 0总量多氯联苯污染物2 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5 u ne f i n e d -七氯联苯(P C B 1 8 9)、2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5 ud e f i n e d -六氯联苯(P C B 1 6 7)、2 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n d e f i n e d -六氯联苯(P C B 1 5 7)、2 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六氯联苯(P C B 1 5 6)、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5 u n d e f i nd -六氯联苯(P C B 1 6 9)、2 u n def i n e d 3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五氯联苯(PB 1 2 3)、2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五氯联苯(PC B 1 1 8)、2 3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五氯联苯(P C B 1 0 5)、2 3 4 4 u n d e f i nd 5 -五氯联苯(P C B 1 1 4)、3 3 u n de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五氯联苯(C B 1 2 6)、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四氯联苯(P C B 7 7)、3 4 4n d e f i n e d 5 -四氯联苯(P C B 8 1)二噁英类污染物二噁英类(具有毒性当量组分)*土壤p H 土壤p H。

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为保证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监督,要求监测人员持证上岗,使用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必要时进行期间核查。

其次,严格对报告质量把关,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准确性,为政策制定、技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更好地为土壤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在样品采集、运输流转和制备过程中,也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首先,样品采集和运输流转需要遵循相关规定,布点应遵循"随机"和"等量"的原则,布点数量要能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

其次,样品制备需要设备风干室和磨样室,并严格防止标签和样品混错,防止制样工具造成交叉污染。

总之,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对于保护土壤环境,防治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样品保存对测试结果有重要影响。

对于易分解或易挥发的不稳定组分样品,应低温保存并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

土样需要新鲜样品时,应使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在4℃以下避光保存,并使土样充满,在有效保存时间内完成检测。

不同类型有机物的测试样品应使用不同的保存和时间,例如挥发性、半挥发性、难挥发性有机物的测试样品可分别使用棕色玻璃瓶保存,可保存的时间分别为7 d、10 d、14 d。

砷、金属(汞和六价铬除外)测试样品可用聚乙烯或玻璃瓶保存,有效保存时间为180d,六价铬、氰化物样品有效保存时间分别仅有1 d、2 d,汞待测样品需用玻璃瓶装,可保存28 d。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分析检测人员采取的自我控制措施,包括精密度控制、准确度控制以及检测过程中的干扰处理。

精密度控制是指使用特定的分析程序重复分析测定均一样品所获得测定值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在土壤环境监测中,每批样品每个项目应做20%平行样品,样品数少于5个时至少应有1个平行样,平行样可为实验室明码平行或现场密码平行。

不同测定项目的平行双样测定结果误差允许范围不同,在相应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即判定为合格。

土壤环境监测收费标准

土壤环境监测收费标准

土壤环境监测收费标准土壤环境监测是指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土壤环境质量,为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环境监测收费标准是指对土壤环境监测服务的收费标准,合理的收费标准可以保障监测机构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可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监测服务。

下面将介绍土壤环境监测收费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土壤环境监测收费标准应当根据监测项目的不同进行分类制定。

一般来说,土壤环境监测项目可以包括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土壤理化性质等多个方面的监测内容。

针对不同的监测项目,可以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以确保监测服务的公正和合理。

其次,土壤环境监测收费标准应当考虑监测方法的复杂程度和成本因素。

不同的土壤污染物质需要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有些监测方法可能需要较为复杂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因此监测成本也会有所不同。

监测机构可以根据监测方法的复杂程度和成本因素进行合理定价,以维持监测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土壤环境监测收费标准还应当考虑监测机构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市场竞争状况。

监测机构的规模大小、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其经营成本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监测收费标准也应当根据监测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既能保障监测机构的合理利润,又能为用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监测服务。

最后,土壤环境监测收费标准还应当注重对用户的优惠政策和服务保障。

监测机构可以针对长期合作客户、大宗监测项目等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增进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

同时,监测机构还应当提供监测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保障,确保监测服务的质量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土壤环境监测收费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监测项目的分类、监测方法的成本、监测机构的实际情况和用户的需求,以确保监测服务的公正、合理和优质。

希望相关监测机构在制定收费标准时能够充分考虑各方利益,为土壤环境监测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实习分小组进行,每组选组长一人,实习过程中负责 一些管理工作,组长要切实负责,组员之间应团结协作, 密切配合,以确保实习任务顺利完成。 (4)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实习期间遇到打架、斗殴、不 服从带队教师指挥等严重违纪事件,要立即停止有关人员 的实习,送回学校,实习成绩不合格。 (5)实习期间严格考勤,迟到早退,均算作缺席一次,对 无故缺勤现象,实习成绩不合格。


土壤环境监测专项实习
实习要求
1、实习内容要求 (1) 在实习过程中,要勤于观察和思考,掌握环 境监测的技术细节和技能要领。每人准备笔记 本、记录笔,随身携带,每天写好实习笔记, 记录实习情况、心得体会等。对有关实地调研 数据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并加以整理。
(2)通过指导老师对环境监测实际案例的讲解指
土壤颗粒是指土壤中各种不同大小颗粒的相对含
量。粒径大小不同,土壤中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能力 及速度就行很大差异。也影响着地下水的自净能力。
土壤颗粒大小相差很大,有的在数毫米 ,有的不足
1nm ,相差达百万倍。各种土粒分类中,都将细土部 分划分为砂粒、粉粒和粘粒3个粒级。
(2)土壤有机质
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死后留在土壤里的残骸和施入土壤 的有机肥,以及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质等。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胶体。它的吸附能力很强,对污染 物在土壤中的转化起很大作用。它极易吸附水溶性差的有机
三级标准是为保障农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
值。
4. 土壤环境监测设计
1. 土壤环境监测资料收集
2. 土壤监测项目与频次
监测项目分常规项目、特定项目和选测项目。 常规项目原则上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中 所要求控制的污染物; 特定项目为 GBl5618 中未要求控制的污染物,但根据
布点法。
(1)对角线布点法:本方法一般用于污水灌溉或受污染的 水体灌溉的田地,由田地进水口向对角线引一斜线,
将此对角线5等分,以等分点作为采样分点。
(2)梅花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形平坦,土壤比 较均匀的田地,一般采样点5个左右。
(3)棋盘式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
匀的地块,设10个分点左右,受污染的土壤设20个以 上分点。 (4)蛇形布点法:适用于大面积田地,地形不太平坦,土 壤也不很均匀,采样点布设较多,一般15个左右。 土壤取样几种布点方法见图2.
(1)采样点布设方法 布点方法可分简单随机、分块随机和系统随机。 简单随机是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 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
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这种简单随
机布点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分块随机是根据如上所收集的资料,按监测区域内土 壤的明显的几种类型,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 匀,块间的差异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一个 小的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本方法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
布袋或塑料袋装好,并记录和放进标签。标签一般需 两张,一张放入袋内(如用双袋,标签放两塑料袋间), 一张扎在袋口上。
5. 注意事项
采样点不能设在田地边、沟边、路边或肥堆处。 采样时作好记录和标签,写明土壤剖面情况。标明采样 地点、深度、日期、采样人、野外土壤定名等;采集土 壤背景值样品时要采集不同类型土壤远离已知污染源处 的土壤,深度在1m以内。
土壤环境监测
目录
土壤环境组成 土壤背景值和土壤污染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监测设计
1.土壤环境组成
土壤的具体组成是非常复杂的。从总体角度来说,它 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4 种不同性质的物质组
成的。
(1)土壤矿物质和土壤颗粒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占土壤固体部 分总重量 90%以上(固体占土壤总体积的 50%),是土壤的 “骨架”。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直接关系看土壤的 物理、化学性质。它是植物营养元素的重要供给源。
比上种方法更具代表性。
系统随机方法是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 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如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
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更具代
表性。 采样点布设方法见图1
图1. 布点方式示意图
每个采样区的样品为农田土壤混合样,采样方法有四种: 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和蛇形
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中积累较多,对环境危害较
大,影响范围广,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污染事故对土壤环 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物质,这类项目由各地自行确定。
监测频次原则上依监测项目而定,而常规项目可按 当地实际适当降低监调频次.但不可低于 5年一次,选 测项目可按各地实际适当提高监测频次。
3. 土壤样品采集
农药皿T等,所以在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
量较高。它对地下水的土坡自净作用有较大影响。
(3)土壤水 土壤环境中的液相物质指土壤环境中的液态水及其
溶质组成的溶液,一般称土壤水。
土壤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表水体以及取用地下 水进行灌溉造成的回归水入渗。各种水体,有着不同的原 水的化学成分,从而就形成了十分复杂的土壤水。在土壤 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作用,也在改变着土 壤水的化学成分。
图2 土壤取样几种布点方法
2. 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与监测目的有关,如只需了解土壤污染现状, 可取20一40cm土层深度样。如要了解土层污染深度或了解 污灌对上层及地下潜水的影响情况,则可根据土壤类型分层 取样,一般达 2m 左右,有时可更深些。取样时可先挖一个
1×1.5m左右的长方形坑,深度达潜水位或视情况而定,然
请假:
三天以下:向实习指导老师请假;教务处、学生办
盖章,病假请医生开证明。假条及证明要提前交给老师 ,不补假。否则按无故缺勤处理。
事假三天及三天以上实习成绩不合格。
实习成绩的评定
(1)综合表现(出勤率、思想表现、实习态度、 纪律表现)占40%;
(2)实习报告占60%,包括《土壤环境监测实习 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实习总结报告》 和《 土壤环境监测报告》;主要从科学性、严谨性
后根据土层剖面岩土类型 (颜色、结构、质地粗细等 )划分土 层,最后由下而上逐层采集。
3. 采样时间
了解土壤沼染状况,可随时采集;了解土壤污染 对作物间接污染的情况和程度,应依季节变化或作物 收获期而定。大雨之后或久旱不雨时采集的样品也可 能没有代表性。
4. 采样量
采样量一般只需 1—2kg,对于多点混合采样,可 反复用四分法弃取,最后留够所需的土样量。样品用
完善。
土壤污染来源于大气污染物的飘落、污染水的灌
溉及化肥农药的施放,有的土壤行染也来源于城市工业 固体废物的施放。土壤污染物中主要有重金属、有机污 染、农药和病原菌等。
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土壤环境质量一般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届含 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 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4)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主要包括O2、CO2、N 2、H 2S、CH4、H2
等。在土壤透气性好时,土壤中的CO2含量比大气中 CO2含量高数十倍,在透气很不好时才有可能产生少量 的H2S等还原环境下的气体。
2. 土壤背景值和土壤污染
土壤的背景值有两种不同的概念,其一是按区域考 虑,即指某一国家或某个地区,土壤中某元家的平均含
量,用这个平均含量作为标度。这个概念有其不足之处
。因为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土壤中某一种元素的含量相差 可能极大,若都用平均值表示,有时与实际相差甚远。
另一种土壤背景值概念是根据土壤类型考虑,规定未被
污染的某一类型土壤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为背景值。将此 值与受污染的同一类型土壤中相同元素的平均含量相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较,进而得出污染和污染程度的结论。后一种概念比较
导,强化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现状分析、数据处
理、报表填写等基本技能,掌握环境监测的工
作流程。
(3)了解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发 展动态,了解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装备,掌 握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2、 实习纪律要求
(1)学生应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
听从指挥,按照计划的时间、内容进行实习。未经允 许,不准私自离开集体,单独活动。 (2)在实习单位不要大声喧哗、抽烟、打手机、穿拖鞋 和乱摸设备等不文明行为,一切听从实习单位安排、 注意听讲、做好笔记。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
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 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 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是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 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是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 值;
地利用方式、灌溉系统、土壤污染源等); 了解我国现行土壤环境监测体系; 制定土壤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 国内外土壤分类分级标准及其依据。
、逻辑性和技术性等方面考核。
实习报告按照“南京农业大学实习报告”的统一 格式,具体要求如下:
1、报告装订次序 ①封面;②目录;③正文;④附件(图及其电它 );⑤实习收获;⑥谢词及参考书目。
2、每个《专项实习方案》不少于2000字,《实 习总结报告》不少于5000字。
土壤环境现场监测专项实习

查阅资料,熟悉溧水基地的情况(地理位置、面积、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