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_张倩

合集下载

云南省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云南省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云南省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作者:张宸瑞刘林龙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6期摘要:本文基于2000-2015的年度数据,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分析了云南省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结果表明,对云南省经济增长拉动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才是第一产业,工业发展对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云南;产出弹性;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一、引言近年来,云南省经济发展迅速,宏观经济实力逐渐增强,2000—2015年云南省GDP由1955.09亿元增长至13717.9亿元。

云南省产业结构历经了由“一二三”到“二三一”的演变,到2014年,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的比重,演变为“三二一”的结构。

经历了产业结构的演进,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云南省的经济增长,本文将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分析云南省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二、实证分析1.模型构建设定生产函数的形式为,其中:代表总产出,、、分别代表一二三产业的产出水平,代表技术水平,对生产函数全微分得:上式式两端除以,简单变形得:等式前3项中均含有,表示第产业的产出弹性,令;尾项表示技术进步对总产出的贡献,令其为,则上式可改写为:将数据进行对数变换,得到:(*)2.数据说明样本为云南省2000年到2015年的GDP、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工业总产出以及建筑业总产出。

Y表示GDP,x1表示第一产业增加值,x2表示第二产业增加值,x3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x21表示工业总产出,x22表示建筑业总产出。

所有数据来源于中经网。

3.模型估计与分析通过对(*)式运用OLS进行估计,得到如下回归方程:模型通过F检验,所有参数均通过t检验。

回归结果显示:第一产业的产出弹性为0.27;第二产的产出弹性为0.47;第三产业的产出弹性为0.28,比较可知,对云南省经济增长拉动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才是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人力资本测度及贡献率分析

第三产业人力资本测度及贡献率分析

第三产业人力资本测度及贡献率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在基于劳动者收入与人力资本价值内在逻辑关系模型的基础上,修正了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调整后的人力资本存量测度模型,对1996-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了估算,并与第一、二产业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发现,我国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本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高于第一、二产业,仅次于固定资产投资,已成为拉动我国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第三产业人力资本平均贡献百分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从总量上看,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87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73087亿元,增加了近两百倍;从GDP占比上看,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23.9%上升至2010年的42.9%。

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对比发达国家仍存在发展水平不高、比重偏低等问题,且“十二五”规划关于产业调整的定量指标也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期末,第三产业比例较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

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对第三产业进行人力资本测度与贡献率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人力资本的估算归纳起来有三大类测度方法:教育年限法、成本法和未来收益法。

由于教育存量法中受教育年限与受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间可能相关性较差,成本法忽略了天生的禀赋、环境对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而未来收益法中贴现率的确定相当困难。

因此,本文在基于人力资本价值与劳动者收入内在逻辑关系所构造的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模型的基础上,对劳动者收入的核算及资本收益率进行调整,得出修正后的人力资本存量测度模型,估算出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及其贡献率,并与第一、二产业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人力资本存量测度模型的修正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最主要的变量是收入,收入与人力资本的价值应该表现为一种函数关系,因此基于人力资本价值与劳动者收入内在逻辑关系构造的测度模型对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也最为合理,本文在张昭俊、赵宏中(2012)的研究基础上,对模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我国第三产业对GDP贡献度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对GDP贡献度的研究
Give the tertiary industry's contribution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China's tertiary industry to GDP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ARIMA modeland predict future trends. Compared tothe developed countriestertiaryindustry contribution to GDP , to make a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China's tertiary industry and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
ARIMA model established by us,China's tertiary industry GDP contribution of future trends forecasting, short-term forecast error is smaller, fit better; long - term forecast errors should not be used for long-term forecasts. Therefore, we can use this model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industries inChina's national economy short-term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表3-11978-2009年我国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10

中国历年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统计 中国历年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中国历年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统计  中国历年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5.3
40.0
3.7
1.9
-0.5
2003
36.1
3.6
68.8
6.9
-4.9
-0.5
2004
42.9
4.3
62.0
6.3
-4.9
1.2
2005
56.8
6.5
33.1
3.8
10.1
1.8
2006
43.2
5.5
42.5
5.4
14.3
1.1
2007
47.9
6.8
44.2
6.3
7.9
0.3
2008
44.0
66.7
7.8
-5.4
-0.2
1979
84.0
6.4
19.2
1.5
-3.2
0.1
1980
78.1
6.1
20.1
1.6
1.8
0.6
1981
89.4
4.6
-1.7
-0.1
12.3
1.9
1982
56.7
5.1
22.6
2.0
20.7
-0.9
1983
75.0
8.1
33.0
3.6
-8.0
-1.6
1984
69.3
8.1
1.2
63.2
9.0
28.7
3.9
1993
7.6
1.1
64.4
8.9
28.0
3.6
1994
6.3
0.8
66.3
8.6
27.4
3.1

河南三大产业变动及对GDP贡献度分析

河南三大产业变动及对GDP贡献度分析

河南三大产业变动及对GDP贡献度分析作者:李慧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33期河南三大产业面临着结构优化,要改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分析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大小,对三大产业的结构性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推动河南省经济增长的目的。

本文选择河南从2005年到2018年之间的三大产业数据和GDP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河南三大产业的变动情况及对GDP增长的贡献度。

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河南省经济健康发展。

一、河南三大产业的变动情况通过对河南省统计年鉴三大产业总值数据进行整理,得出河南省第一产业从2005年的1843.04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289.38亿元,增长幅度达到2.3倍,第二产业从2005年的5539.3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2034.83亿元,增长幅度达到3.98倍;第三产业从2005年的2652.2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1731.65亿元,增长幅度8.19倍。

第三产业的增长幅度最大。

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80年40.7%下降到2018年的13.3%;第二产业比重由1980年的41.2%上升到2018年的46.9%;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80年的18.1%上升到了2018年的51.9%。

从增长率来看,河南第一产业的增长率是在逐步下降的,从2005年7.5%的增长率起,下降到2007年的最低速度(3.8%),之后2008年有所回升(5.5%),从2008年起逐渐下降,到2011年达到3.7%,此后,2012年达到4.5%,一直到2017年一直维持在4%-4.5%之间,2018年又达到最低(3.3%)。

第二产业的增长率从从2005年达到2017年最高(18.1%),2008年突然回落至14.9%,2009年的最低12.2%,此后到2012年一直维持在11%-15%之间,从2013年的10%起,第二产业增长率逐年递减到2018年的最低值(7.2%)。

第三产业的增长率从2005年的12.6%,整体趋势处于回落状态,2006-2010年,增长率一直处于10.2%-13.9%之间之间,从2011年起,基本保持在10%以下增长率(2015年的10.5%除外),2018年达到新低9.2%。

第三产业结构变动对生产率的贡献研究

第三产业结构变动对生产率的贡献研究

第三产业结构变动对生产率的贡献研究——基于shift-share方法茹雷许璐作者简介:茹雷、许璐,现均为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系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在探讨三次产业结构转换过程时,除了要重视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外,也要注重研究各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

第三产业作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重要方面,不仅要考虑其与第一、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更要权衡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协调对该产业整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增加过程中,其发展也存在一定问题,如传统服务业占比较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有限、产业内部行业发展不协调等。

要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就要调整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不仅涉及到第一、二、三产业,各产业内部结构的完善也具有重要地位。

因此,研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已有的研究主要从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产业结构的优劣视角展开,而且针对产业结构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关于第三产业及产业内部结构变动所造成的生产率变动的研究停留在描述性统计,没有将结构变动的净效应分离出来。

因此,本文以第三产业为例,研究该产业内部结构变动与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且将结构净效应分离出来,考察产业内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净影响。

二、模型的设定研究结构变动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有许多种方法,一般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方法),因为该方法能将生产率增长分解为内部增长效应和结构变化效应。

Fabricant(1942)最早提出该方法,但主要解释单个生产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

李小平、卢现祥等(2007)在全要素生产率和基础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的偏离-份额分析扩展模型。

该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TFP)分解为四个部分,即内部增长效应、产出增长效应、劳动转移效应及资本转移效应。

模型框架如下:按照索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该产业在某时期的TFP可以表示为:k l Y TFP θλ--=(1)TFP 、Y 、l 、k 依次代表该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该行业的劳动与资本增长率, 和 代表劳动与资本弹性。

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第三产业不仅为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动力,而且也为就业,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第三产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三产业是指除了农业和工业之外的,提供服务的行业和活动,如商贸、金融、信息技术、旅游、文化、卫生等。

该行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商品经济和服务经济的比重越来越接近,服务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和增长引擎。

截至2019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54%,比1990年增长了3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在推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 带动就业增加第三产业是最能带动就业增长的产业之一,因为它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服务和管理,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就业机会。

在2019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已经达到4.3亿人。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就业机会将越来越多。

2. 推动消费升级第三产业通过提供高品质、高层次、高附加值的服务,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推动了消费升级。

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高消费人群,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升级。

3. 提高国民经济质量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国民经济质量。

服务业是一种经济增长的后期阶段,其发展在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具有主导作用,顺应了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求。

4. 增强国际竞争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我国外汇收入的增长,并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服务业在依赖人力、技术、品牌等资源的传统行业中,更具有可持续发展、较低成本、更高利润率等优势。

三、第三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 产业升级未来的第三产业将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现代制造业为依托的新产业格局。

传统服务和新兴服务将进行融合升级,同时,新技术、新业态将催生新的服务模式和新的消费习惯。

第三产业对重庆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第三产业对重庆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等服务逐步扩展,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 而这些行业基本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与其
为 8.4%,尤其在近两年中的拉动作用高于 他行业的技术关联度较弱,导致总体影响
其它主要行业。
力系数较低;感应度系数则有所下降,这
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对经济拉动力 也是因为其中比重较大的交通运输业和批
较弱。房地产虽然是产值增长较快的行业 发零售餐饮业的感应度系数均较小,分别
体育卫生等诸多现代新兴行业。2006 年在 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已达到 41.5%,比 1997 年提高了7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在 20% 以上,在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总 贡献中占了 43%,超过了自身产值比重,显 示出这些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逐渐 增强,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的影响力和 感应度系数来看(见表 3),第三产业的影 响力系数略有上升,但仍小于 1,说明该产
第三产业对重庆经济增长贡 献的实证分析
根据各产业增加值计算的贡献率来 看,第三产业大多在 50% 以上,特别是在 1998 和 1999 年,在其它产业增长极为缓
速度为13.8%,邮电通信业的快速发展促使 业发展对其他产业的需求波及程度有所增
电子商务、网络媒体、远程教育及医疗信息 强,但由于交通运输业在其中的比重较大,
2001 6.19 39.7
2002 10.3 41.3
2003 7.5 49.6
2004 21.2 45.6
2005 9.4 38.7
2006 -8.9 57.2
2 0 0 6 年增加值才
第 三 产 业 84.3 95.7 57.2 54.1 48.4 42.9 33.2 51.8 51.7
占服务业的 1 0 % ,

三大产业对中国GDP增长作用的计量分析

三大产业对中国GDP增长作用的计量分析

三大产业对中国GDP增长作用的计量分析作者:王伟铭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1期摘要: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本文从改革开放来三大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不同作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对它的缺陷提出建议,以期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计量分析;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2-01GDP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状况的描述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各国都非常重视GDP的增长,而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特征息息相关。

首先研究1978年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特征以及各产业对经济发展所起的影响。

一、各产业增长率对GDP增长率所起的影响1.实验过程利用eviews软件分析三大产业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三元线性回归情况。

数据引自2011年国家统计年鉴,在使用该数据前进行了简单处理,首先将原始数据利用转化为增长率的形式;其次将数据扣除了通货膨胀的因素,为了减少或是剔除数据的波动性,因此采用五项移动平均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2.变量设定(1)因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Y(2)自变量:第一产业年增长率设为X1;第二产业年增长率设为X2;第三产业年增长率设为X3;随机误差项设为μi3.建立模型建立一个三元的线性回归模型:Y=c(1)+Xc(2)×X1+c(3)×X2+c(4)×X3+μi普通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如下:Y=0.672240+0.195367X1+0.451467X2+0.287928X3t(1.854 )(4.473)(15.408)(7.329)R2=0.96 D.W=0.464 F=265.989从回归结果来看可决系数R2=0.96,说明模型拟合很好,GDP的增长96%可以由三大产业的增长率说明。

从t检验的P值来看,X1、X2、X3的P值小于0.05,拒绝原假设,通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也是高度显著,说明了三大产业增长率的变化对GDP增长率变化的影响是显著的。

第三产业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

第三产业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

第三产业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了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它不同于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是现代经济体系中最为活跃、增长最快、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贡献。

以GDP为例,2019年,中国GDP总量为99.09万亿元,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4.5%,大幅超过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成为主要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

更为直观的数据表明,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5%,比上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

2019年,虽然受COVID-19等多种因素影响,但第三产业仍对GDP增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除了对GDP增长的贡献,第三产业对就业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末,全国城镇就业人员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个数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个数。

这意味着,随着城市化和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第三产业将继续成为中国重要的就业引擎。

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虽然第三产业发展成就斐然,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第一,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

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许多地区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第三产业的贡献。

此外,一些企业还存在生产内容单一、缺乏增量等问题,这对服务业发展亦带来很大的制约。

第二,第三产业贡献不够高。

虽然第三产业的GDP比重不断上升,但实际贡献度却未能与发展速度相匹配。

部分服务业虽然产值很高,但仍然存在很高的资产负债率和微利润等问题。

这使得第三产业的增长带来的分红不足,不利于经济持续的增长和发展。

第三,第三产业与实体经济脱离。

部分服务行业在发展中忽视了需求端的变化,过度关注市场经济套路,导致市场行为脱离实体经济,服务自身毫无矛盾。

这既使得金融业的监管更为严格,也使得企业缺少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动力。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_张倩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_张倩

一、序言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它的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外学者对第三产业做了大量研究,鲍默尔和富克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对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第三产业就业容量、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第三产业经济理论分析框架。

加拿大学者格鲁伯和沃克对加拿大第三产业增长的原因及第三产业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我国关于第三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定性分析,如关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分析;二是定量分析,如关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预算与预测分析等。

国内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研究拉动经济增长的某一方面的贡献率,如科技进步、区域创新能力、制度、人才资本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研究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度问题。

鲜有文章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时间序列方面进行分析,本文着重纵向分析,从统计预测的角度分析第三产业历史贡献率推断未来贡献率,即研究数列彼此之间存在统计上的依赖关系。

同时辅之以横向分析,即研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影响,着重考察人口结构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错位差。

本文从时序和结构两方面探讨陕西省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方法。

二、实证分析1.第三产业对陕西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纵向分析首先对陕西省1996年至2008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数列进行单位根检,检验数列的平稳性。

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认为原序列是平稳的,不具有趋势性的。

然后,做出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可以看出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都是拖尾的,初步确定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适合ARMA模型。

本文采用Eviews5.0统计分析软件,数据为1996年至2008年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数据来源为《陕西省统计年鉴》。

内蒙古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的实证分析

内蒙古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的实证分析
2 . 研 究思路
图 1—1 内蒙古 自治区 2 0 0 1 年 一2 0 0 8年 G D P 、 第一、 第 二 和 第 三产 业 的增 长 速 度
本 文共分 为 三大部 分 , 第一 部 分为 前言 , 对 内蒙 古 自治 区第三 产业 产值和 G D P的现状进行 描述性 统计分 析并概况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 的研 究成果 。 第二部 分为 实证分 析 , 主要 选取 内蒙古 自治 区 1 9 7 8— 2 0 0 8年 的年度 经 济 数 据 , 运 用最 小 二 乘 法对 内 蒙古 自治 区 G D P和第 三产 业产值 的关 系进行 了实证 分 析 。由于在 分 析 过程 中 , 时 间序 列 数 据 可 能存 在 异方 差, 为 了消 除异方 差对 模 型 的影 响 , 本 文通 过模 型的对 数变 换对异 方差 进行修 正 , 即建立 对 数线 性 回归 模 型 , 用最小二乘法得出第三产业产值和 自治区生产总值的 线性 回归 方 程 , 然后运用 E V i e w s 3 . 1软 件对 模 型 进 行 自相 关检验 。 第三部 分 为结论 。第 三产业 与 G D P有着 很强 的正
伐相 对滞 后 。 在国内, 2 O世 纪 8 0年代 中期 , 一 些 学 者对 产 业 结 构 和经 济增长 之 间的关 系进行 了实证研 究 。 朱磊 和 邹 参 ( 2 0 0 6 )根 据 协 整 理 论 , 利 用 中 国 1 9 7 8 -2 0 0 3年 的 年度 经济 数据 , 对中国 G D P和第三 产 业 的关 系进行 了实 证分 析 , 通过 G r a n g e r 检验 结 果证 明 中 国经济增 长 和 第 三产 业 之 间存 在 互 为 因果 关 系 ; 第 三产业 发展 显 著影 响 G D P的增 长 , G D P的增长 影 响第 三产业的发展 , 但滞后 阶数不相同。本 文在以往 的相 关研究基础上 , 运用 回归模 型的分析内蒙古第三产业 产值和 G D P的动态关 联性 。 一、来自前言 1 . 背景介 绍

第三产业对重庆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第三产业对重庆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第三产业对重庆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作者:石红来源:《商业时代》2008年第13期◆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上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本文在分析目前第三产业对重庆经济增长的贡献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强经济拉动作用的思路,以期对产业结构升级、加速重庆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第三产业贡献率生产性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及扩大就业渠道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庆作为直辖市以后,GDP总量以年均11.1%的速度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3.97%,同时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97年的35.7%提高至2006年的44.8%,已接近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第三产业对推动重庆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产业对重庆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根据各产业增加值计算的贡献率来看,第三产业大多在50%以上,特别是在1998和1999年,在其它产业增长极为缓慢的情况下,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却高达80%以上,这对重庆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重庆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二产业迅速崛起,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加大,致使第三产业贡献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50%左右,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见表1)。

第三产业包含的行业众多,从目前主要行业的贡献率来看(表2),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传统行业比重大,对经济增长推动力较强。

其中产值比重最大的批发零售业近年来发展迅猛,2006年增加值为314.3亿元,占服务业的25.5%,平均增速达13.7%,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居主要行业之首。

其次是交通运输邮电业,2006年在服务业产值中的比重达16.6%,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8%,邮电通信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电子商务、网络媒体、远程教育及医疗信息等服务逐步扩展,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4%,尤其在近两年中的拉动作用高于其它主要行业。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实用版4篇)《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计算方法》篇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通过计算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来衡量。

计算方法如下:1. 首先,计算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增长率。

例如,假设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A1、A2 和A3,则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增长率为:增长率= (A1 + A2 + A3) / (A1 + A2 + A3) ×100%2. 其次,计算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

例如,假设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G,则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贡献率= (A1 + A2 + A3) / G ×100%3. 最后,计算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例如,假设经济增长率为E,则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贡献率= 贡献率×E ×100%其中,贡献率是指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

需要注意的是,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一个相对指标,它的值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计算方法》篇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通过计算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来衡量。

计算公式为: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次产业增加值/ GDP 总增加值×100%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是指三次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值减去中间投入的价值,GDP 总增加值是指GDP 在同一时期内的总增加值。

此外,还可以通过计算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衡量。

计算公式为: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次产业就业人数/ 总就业人数×100%其中,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是指三次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就业人数,总就业人数是指同一时期内所有产业的就业人数总和。

需要注意的是,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是一个指标,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增长的全貌。

三次产业拉动GDP 增长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于1998-2017 年数据

三次产业拉动GDP 增长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于1998-2017 年数据
经济理论与实践
三次产业拉动 GDP 增长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基于 1998-2017 年数据
郑 伟1 张瑞书2 关南星1
(1.楚雄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2.楚雄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摘 要:文章利用SPSS软件和R软件对我国1998年到2017年20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点)与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 总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之间的关 系,最后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并且随机误差之间并不存在自相关,因此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后对回归模型 进行显著性检验,发现回归模型是显著的,再通过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发现,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得出建立的多元线 性回归模型是显著可靠且正确的。
济核算→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下载:得到我
国 1998-2017 年 20 年间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
百分比,数据一共包括 4 个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比、
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第二产业对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
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
excel 中对数据进行观察,该组数据并没有发现异常值和缺
失值。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模型的建立及统计检验
(一)2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及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
值增长拉动的概述
表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及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表
N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方差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百分点)
20 6.7 14.2 9.125 1.9918 3.967

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宏观经济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张 倩 竺杏月 三江学院商学院摘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基于1978到2016年的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消费、投资与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都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且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与三大需求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传统的投资和净出口已不能带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适时转变经济增长动力。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9-0001-02Empirical Study on Supply-side Reform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ZhangQian, Zhu Xingyue(Business School,Sanjia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12)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78 to 2016,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ption, investment, import and export and China's economic growth by using econometric modelin China's supply-side reform.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net exports have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role of consumption on the economy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On the basis of this, panel data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three major demands.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investment and net exports can no longer promote the sustainable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must change the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in time.Key words: supply-side reform;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analysis一、供给侧改革概述经济结构改革从供给端发力是大势所趋。

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题目: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的三大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年间得到迅速增长。

文章试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统计数据中,研究其内在联系,并对今年总体经济做预测。

关键字:产业经济结构一、经济理论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在工业化发展阶段,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比重占统治地位达到一定高峰后,开始缓慢下降,同时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就我国而言,把各种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和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三大产业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

第一产业是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基础,第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进步对第一产业有带动作用。

由此可见三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二、问题的提出从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对于这种变化是否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作用是否明显,他们与国内生产总值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对整个国内生产总值又有多大的影响,对于三大产业,在新的条件下哪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更明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研究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成为决策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体来说,2O世纪9O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历史上累积下来的产业结构性矛盾逐步得到解决。

从总体上看,结构调整增强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了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使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序言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它的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外学者对第三产业做了大量研究,鲍默尔和富克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对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第三产业就业容量、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第三产业经济理论分析框架。

加拿大学者格鲁伯和沃克对加拿大第三产业增长的原因及第三产业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我国关于第三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定性分析,如关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分析;二是定量分析,如关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预算与预测分析等。

国内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研究拉动经济增长的某一方面的贡献率,如科技进步、区域创新能力、制度、人才资本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研究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度问题。

鲜有文章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时间序列方面进行分析,本文着重纵向分析,从统计预测的角度分析第三产业历史贡献率推断未来贡献率,即研究数列彼此之间存在统计上的依赖关系。

同时辅之以横向分析,即研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影响,着重考察人口结构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错位差。

本文从时序和结构两方面探讨陕西省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方法。

二、实证分析1.第三产业对陕西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纵向分析首先对陕西省1996年至2008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数列进行单位根检,检验数列的平稳性。

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认为原序列是平稳的,不具有趋势性的。

然后,做出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可以看出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都是拖尾的,初步确定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适合ARMA模型。

本文采用Eviews5.0统计分析软件,数据为1996年至2008年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数据来源为《陕西省统计年鉴》。

根据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图可以初步预测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是ARMA(4,4)模型,进行定阶实验,最终确定模型为AR(4),AR(8),MA(4)的综合模型。

本文采用的是最小二乘估计法估计,以实际值和模型拟合值之差的平方和达到最小为原则对参数进行估计。

建立的模型为:F检验:模型的F检验值为12.512,相伴概率为0.000,F检验显著即回归方程显著。

代表着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滞后4期,滞后8期,残差滞后4期等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有显著影响。

t检验:=7.892,相伴概率为0.0000,=9.605相伴概率为0.0000,=-3.505相伴概率为0.0025,=-12.768相伴概率为0.0000。

这说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滞后4期,滞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滞后8期,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残差滞后4期别对被解释变量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都有显著影响。

AIC值为-2.685,SC值为-2.487。

在同类结果中也是最低的。

适应性检验:是指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模型解释系统动态性(即数据系列的相关性)的程度。

合适模型应该完全或基本上解释了系统的动态性(即数据系列的相关性),检验结果得出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残差是白噪声序列。

此模型各种检验都能通过,模型设立符合预期设想,很好的估计了解释变量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滞后4期,是设立比较好的模型。

2.第三产业对陕西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横向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与劳动力的产业结构存在错位的主要原因是各次产业的内在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以及存在剩余劳动力,当物化技术水平一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是由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引起。

(1)陕西省产业结构错位的测算选择1979-2008年的数据为测算对象,测算出陕西历年产业结构错位值。

在考察期内,第三产业错位幅度稳中有降,在20世纪90年代错位幅度较大,一度达到了17.46(1992年),但随后错位幅度开始大幅下降,在2008年时已经下降到0.42。

说明第三产业实际劳动生产率在进入21世纪后接近于本产业的内在劳动生产率。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基本趋向匹配,但从第三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却没有明显增加,甚至有所下降,究其原因,第三产业总体水平不高,以金融服务业、物流业等为代表的高端服务行业发展缓慢,致使吸纳的劳动力较多的分布于较低层次的服务行业,从而并未能发挥人力资本边际收益递增的优势。

根据上述分析,制约陕西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错位主要是由于两大因素:产业结构水平滞后难以吸纳拥有高级人力资本的劳动力,致使产业的附加值大大降低;劳动力供给丰富,但总体质量偏低,造成劳动力资源难以有效被利用。

(2)第三产业内部比例对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的影响为寻觅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规律,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第三产业相关数据作定量分析。

一般地说,第三产业三个层次在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中所占的比重会因经济发展水平而异,因此,研究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各层次发展水平之间的规律性,可以用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作为自变量,用第一、二、三层次占第三产业比重作为因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张倩 西安财经学院统计学院摘要:本文分析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纵向建立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时间数列模型,并使用历史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横向研究从人口结构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错位差,以及第三产业内部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时间序列模型,得出了陕西省经济发展要从改善第三产业发展环境、促进第三产业内部格局优化、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和积极推动现代服务行业五个方面进行的结论。

关键词: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错位差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210-01收稿日期:2011-04-16(下转第212页)三、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水平的相应措施1.积极创新,更新观念首先,项目成本管理主体应当明确,工程造价管理的法规和管理职能,应纳入建筑市场内的经济活动范围内,与该招投标主管合同负责人管理是相辅相成的。

招投标管理部门主要管市场、业主、设计、施工队伍的准入市场的行为,而造价管理部门则管合同的计价方法、造价条款、市场价格信息、造价中介咨询机构和队伍等等。

就目前状况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机制发育还很不完善,放开价格,由市场定价还须相当一段时间。

但我们必须从改革、发展的角度看定额,它要变、要改、要符合建筑市场的发展。

目前的配额管理应侧重于动态管理。

继续改善蔓延到调整的管理做法,定期公布材料,信息和材料的价格之间的差额调整的因素,定期发布实际工价水平,供承发包双方协调人工费补贴之用。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技术装备能力和管理水平编制企业定额,参与市场竞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技术装备能力和管理水平编制企业定额,参与市场竞争。

今后造价管理部门更多要做的工作是对政府发布的价格政策的解释,协助政府制定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分部分项名称,统一计量单位,使承发包双方在工程量计算方法上有统一的术语和概念等等。

2.加强成本管理体制和专业咨询咨询中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在中国已在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中介服务作用。

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许多问题仍然存在:第一,质量差的矛盾;第二,商业行为不规范;第三,突出的不公平竞争;第四,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协商和竞争力明显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三方面:第一,理顺管理体制,加强领导。

密切磋商与项目成本管理相关的是建筑部门的重要职责,宣传成本,咨询业的重要性,对建设部门的成本,要进行集中管理。

第二,健全法规,加强整改。

中国的建筑市场,应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使那些谁不守法就没有市场,以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

第三,积极培养文化咨询从业人员,提高专业水平。

资格证书制度在我国的事件证明,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评估水平,加强道德标准,大幅度提高员工素质,预结算由单一管理逐步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

3.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技术发展由于工程造价的预结算涉及到勘探、设计、购货、施工、监理各个方面,需要审核人员知识面要广,而且要对市场行情和技术发展动态有充分的了解。

这就需要审计部门与科研单位、生产厂商和定额管理部门多沟通常联系,在预结算审核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合作与配合,明确现有技术材料的发展,掌握各种定额的适用范围,提高审计质量。

4.深入施工现场,及时了解情况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工作需要审核人员对工程的设计规划、施工建设等有充分详细的了解,因此仅凭书面材料很难满足,必须深入到施工现场,及时了解情况。

例如一些没有施工图或图纸不全的小型零星工程,审核人员要参加测量;对工程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在现场的应用情况要了解并熟悉;对施工图没有标示的工程项目或更改的项目要了解。

通过这些工作取得调整或审核工程预算的依据,从而提高审核工作的质量。

5.加强现场签证管理现场签证是预结算审核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签证管理,严格报送程序,送审材料由建设单位报送,对于施工单位送来的工程变更或签证单拒收;所有的签证单要求建设单位逐张核对其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对签证单上表述签证原因不清的,应核实签证原因,属施工单位工作失误造成的或多计费用的,坚决减掉;对于施工单位提供的竣工图,不仅要认真核对每一张联系单内容是否修改到竣工图中,而且要到工程现场核对竣工图与工程实物是否相符合。

结束语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可以看出,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对合理的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各方面原因,工程造价的预结算编制一直存在较大偏差,作者通过理论调研和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实践,总结了预结算编制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作者认为预结算审核人员要紧跟时代形势,在总结现有预结算审核方法的基础上,要积极创新,不断地更新观念,还要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对施工现场深入了解,努力提高预结算审核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量,利用Eviews5.0软件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回归方程及其系数的有效性。

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的规律性,可得:第一层次占第三产业比重与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负相关,即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越高,第一层次占第三产业比重就越低。

二者的统计关系如下式:;t (10.234) (-8.345); R 0.874 F 126.456第三产业第二层比重与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