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W·P·托达罗:《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年
[美]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年 [日]早见雄次郎、[美]弗农·拉坦:《农业发展:国际前景》,商务印书馆
1993年 牛若峰主编:《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农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国家、在一个国家的 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一般说,农业包括植物栽培(种 植业和林业)和动物饲养(畜牧业和渔业)。有的国 家把 “农业前部门”和“农业后部门”也划归农业部门统 一管理,这样农业就成了一个由产前部门、产中部门 和产后部门组成的产业系统。
二、农业的特点
农业的本质特点:
四、农业在我国的重要作用
▪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 产品贡献:食品,轻工业原料 ➢ 市场贡献: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 ➢ 要素贡献:资金,劳动力,土地 ➢ 外汇贡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
▪ 农业对社会安定和国家自立的作用 ▪ 农业的生态环保功能
五、我国农业发展的成
就
年份
农业增加 值
粮食产量
农业经济科学包括农业经济学(又分为农业生态 经济学、农业资源经济学、农业生产经济学、农 业发展经济学)、土地利用、农村金融、农村市 场学、农业财政、农业会计、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场经营管理学、国际农业经济、农产品贸易、 农村社会学等。现代农业经济思想主要集中于农 业经济科学各分支中。
现代农业经济思想还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发 展经济学中
▪ A.刘易斯对二元经济理论进行了发展(论文“无限劳动 力供给下的经济发展” )。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一般含 有两种性质不同的部门:一个是效率低的传统农业部门 ;另一个是效率比较高的城市现代工业部门。由于一部 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甚至是负数,把这部分 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只会促进工业的发展而不会影响农 业。要促进经济发展,必须提高储蓄率,加速资本积累 ,扩大现代工业部门。
➢ [美]约翰.梅勒:《农业经济发展学》,北京农 业大学出版社,1990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贫苦的,因而懂得了穷国的经 济学就大体懂得了真正重要的经济学。世界上大多数 穷人靠农业养活自己,因而懂得了农业经济学,也就 大体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瑞 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讲演” )
1.刘易斯模式
(1)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
(2)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3)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 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
(4)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结果是扩 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 润
(5)在上述往复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 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 进入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 农业劳动力向工业流动的三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边际生产率为零的那部分劳动 力的流出,这部分劳动力是多余的,这部分 劳动力的流出对农业总产量没有影响;
▪ 第二阶段是边际生产率大于零但低于不变制 度工资的那部分劳动力的流出,这部分劳动 力的流出对农业总产量有影响,但能提高整 个经济的效率;
▪ 第三阶段是前两部分劳动力流出后留下来的 劳动力的流动,这部分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高 于不变制度工资,要吸引这部分劳动力流到 工业部门,就必须支付比不变制度工资水平 高的报酬。
乔根森(D. W. Jorgenson)1967年发表《剩余 农业劳动和二元经济发展》,提出了与舒尔茨 含义相同的新二元经济模型
第一章 农业、农村、农民
第一节 农业
一、农业的概念
▪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 称为第一产业。农业作为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其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 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所需的生物产 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过程。
▪ 统筹城乡发展的四个环节:
➢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 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 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农业和农村自身 的发展
➢ 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城市发展 与农村发展相协调
➢ 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城乡一体化
特征:
城乡经济一体化
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
三、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况
▪ 在鸦片战争前,中国自发的现代工业经济发展 较少,传统的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鸦片战 争后,外来的现代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我国 经济初步出现了二元化结构。
▪ 新中国建立后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通过户籍 制度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城乡二元经济结 构得到了强化。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而农村面貌变化不大。这使城乡经济的发展差 距进一步拉大,城乡二元经济状况仍十分严重 。
▪ 农业的本质特点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 相交织。
▪ 由于农业是人类直接利用生物、太阳能、土 壤、气候等自然力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一 方面是人类劳动产品、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等 经济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物的生 长和繁衍及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相互 转换的自然现象的再生产过程。
农业的具体特点:
该模式在许多方面也有不足之处:
①该模式仅强调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忽视了农 业的发展
②该模式假定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入和城市工业部 门就业机会的增加,在速度上是与工业部门资本 积累的扩大成正比例的。
③该模式在假定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城市 不存在失业
④该模式把不变的工资水平作为分析的基础
▪ 拉尼斯和费景汉对刘易斯的模式进行了修正。
水产品产 量 万吨
166.6 311.6 228.3 294.8 318.5 441.2 465.3 449.7 705.2 1230.7 2517.2 4278.5 5017.6
农机总动 力 亿瓦
12.1 75.7 109.9 216.5 747.9 1174.2 1474.6 2091.3 2870.8 3166.8 5257.4 6839.8
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 二元经济结构的不利影响: ➢ 阻碍城市工业的发展 ➢ 阻碍农村自身的发展 ➢ 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 十六届三中全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 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 和发展。
水果产量
亿元
万吨
万吨
1952
342.9
16392
244.3
1957
430.0
19505
324.7
1962
453.1
百度文库
15441
271.2
1965
651.1
19453
323.9
1970
793.3
23996
374.5
1975
971.1
28452
538.1
1978
1018.4
30477
657.0
1980
1359.4
32056
679.3
1985
2541.6
37911
1163.9
1990
5017.0
44624
1874.4
1995
11993.0 46662
4214.3
2000
14628.6 46218
6225.1
2005
27218.0 48402 16120.1
肉类产量 万吨
1926.5 2857.0 5260.1 6124.6 7741.3
1997-2003年七年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只 增加695.9元,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 ;年均增长速度不到城镇居民的一半。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由20世纪80年代 中期的1.8:1,90年代中后期的2.5:1,扩大 到2003年的3.2:1。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在 住房、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教育等方面享 受的国家补贴,同时考虑农民家庭收入中包 括要交纳的税费以及用作生产资料的投入, 实际差距约5:1-6:1。
料。 9、农产品的供求弹性较小。
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蛛网理论
S P2
Pe
E
P1
P3
D
O Q2 Qe Q1 Q3
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 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
▪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 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得以独立和 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 第一、从农业生产资料方面看, 1、动植物有机体是有生命的“活机器”。 2、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3、自然力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 第二,从农业生产过程看, 4、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具有季节性。 5、生产空间上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 6、各部门具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
▪ 第三,从农产品方面来看, 7、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8、农产品既是最终产品,又是其自身的生产资
1954年,W·A·刘易斯发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 下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费景汉和G·拉尼斯1964年发表了《劳动力剩余 经济的发展》,把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进一 步扩展为更为严密的宏观总体发展理论
舒尔茨在1964年发表《改造传统农业》,提出 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系列建议
▪ 在我国,凡是居住在农村不具有城镇居民户 籍的公民都称为农民,其主体是从事农业生 产的人。
二、我国的农民问题
▪ 我国的农民问题同农业问题、农村问题融为一 体,合称“三农问题”。
▪ 农民问题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 形式,但核心是农民的权益问题,或者说是农 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城乡人口一体化
城乡市场一体化
城乡社会一体化
城乡制度一体化
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均衡化
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第三节 农民
一、农民的内涵
▪ 一般观点:农民是在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并 生活在农村中的社会阶层。
▪ E.R.沃尔夫:农民(peasant)的主要追求在 于维护生计,并在一个社会关系的狭隘等级 中维持其社会身份。因此,农民不像那些专 门为了满足市场而生产、并在广泛的社会网 络中置身于竞争之中的耕作者;与此相对, 农业生产者(farmers)则充分地进入市场, 使自己的土地和劳动从属于开放的竞争,利 用一切可能的选择机会在更小风险的基础上 使报酬最大化。
农业发展现状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 教材: ➢ 《中国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展望》,万宝瑞 著,中国农 业出版社,2006年 ➢ 《现代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 ➢ 《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 刊物: ➢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科院农村所 ➢ 《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 ➢ 《农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
▪ 统计资料: ➢ 《中国农业年鉴》(历年) ➢ 《中国统计年鉴》(历年)
▪ 经典著作: ➢ [美]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 印书馆,1999
➢ [日]速水佑茨朗, [美]弗农.拉坦:《农业发展 的国际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 [日]速水佑茨朗,神明善久:《农业经济论》,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第二节 农村
一、农村的概念
▪ 农村是一个与城市相对的概念,泛指城市以外 的一切地域空间。
▪ 传统概念:农村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民生 活的地区。
▪ 现代概念:农村是人们生产、生活聚集程度较 低,又有特定自然景观的地区。
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二元经济的概念最先由荷兰经济学家J.H.博克提出( 论文“二元社会的经济学和经济政策:以印度尼西亚为例 ”)。社会精神、组织形式、技术
▪ 《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传统农民(peasantry) 的定义:“诸如自给自足或小规模生产等特征 ”都不是这一定义的根本,传统农民的本质特 征在于它“要受外部权势的支配”,这种“使其 整合于更大社会的方式”才是传统农民与“其 他农业生产者”的根本区别:“在农民社会, 生产品及劳务不是由生产者直接交换,而是 被提供给一些中心来重新分配。剩余的东西 要转移到统治者和其他非农业者手里。这种 分配权力往往集中于一个城市中心,尽管并 非永远如此。”
1993年 [英]C·里特森:《农业经济学——原理和政策》,农业出版社 1988年 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年 [美]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年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年 张培刚:《农业与现代化》(上卷),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