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 自然辨证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基本观点包括:
1. 无限性:自然界是无限的,没有任何事物是永恒不变的,一切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2. 相互作用:自然界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的发展和变化取决于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3. 内在矛盾:一切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4. 质量和量变:自然界的发展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通过无限的量变,最终会达到一个新的质变或者跃升到新的阶段。
5. 革命性:自然界的发展是通过突变和革命性的爆发完成的。
革命性的爆发会带来全新的事物和形态。
6. 统一性和多样性:自然界是统一的和多样化的。
在统一性中,事物有共同的规律性和联系;在多样性中,事物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7. 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自然界的发展是由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质变的飞跃,形成新的事物和形态。
这种飞跃是由于矛盾的激化和突破。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强调了自然界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揭示了
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变化规律。
这些观点对于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是指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也是恩格斯重要的哲学理论之一。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哲学基础》中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他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不间断的、连续的、主要是量的变化逐步积累起来,导致质的变化和突变,从而形成新的事物,这就是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的原理。
此外,恩格斯还强调了“机械性与暴力”的限制性。
他指出,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和运动虽然服从着简单的机械规律,但事物演化的初步过程不能依赖机械性和暴力,必须要借助于更高层次的规律和内在力量的相互作用,并发掘物体潜在的发展潜力。
恩格斯还借鉴演化论的思想提出“自然选择”,认为适应环境的物种能够生存下来,而不适应环境的物种则会被淘汰。
“自然选择”成为自然辩证法理论框架中最受推崇的观点之一,这对后来生物学和进化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然辩证法不仅可以用于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还可以应用于社
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研究。
恩格斯指出,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也具
有相似的辩证发展规律,这种发展积累起来最终导致了产生质的变化,如革命等。
并且,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分割的。
总之,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深刻思考自然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认识
的成果,它为人们认识物质世界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思维方式,为科学
研究、生产实践、社会改革提供了深刻而有力的理论支撑。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对自然及其存在方式做了统一的理解和把握。
恩格斯说“自然界不是存在着, 而是生成着和消逝着”又说“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
在恩格斯那里, 自然界是叙述辩证法的载体, 其含义不是实体性自然界, 而是作为“生成”和“消逝”(即运动)规律体现者的自然界。
在“关于自然界是通过什么方式和方法产生的问题”上,恩格斯指出,世界是物质的, 同时又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
宇宙空间中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包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和过程的一般本质,从最简单的位移到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生命和社会的变化, 直到人的思维这种最隐秘的感觉、心理和理智的变化等等,大概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四种运动形式。
恩格斯指出, 运动不能创造, 只能转移, 自然界从一种运动形式转变到另一种运动形式, 不管经过多少中间环节和运动形态, 总是通过转变实现飞跃和质变。
自然界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和发展,实现从无机界—有机界—人类社会的飞跃。
恩格斯认为, “生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结果”圈,人作为生命的最高级形式, 是“从一个单独的卵细胞分化为自然界所产生的最复杂的有机体。
”人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 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存在和发展的一切物质最终都来源于自然, 一旦离开了自然,`人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物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而且是人的精神生产和发展的源泉。
人要进行精神生产首先要有自己的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里不言而喻,归根到底也是自然界产物的人脑的产物”。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人真切地依赖自然界, 自然界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存在和发展同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一致的。
恩格斯研究自然界的运动规律是为了揭示人作为生命体是如何产生的。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它对于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批判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它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
)写作目的:1870年恩格斯移居伦敦,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中,针对当时自然科学领域流行的形而上学和唯心论,打算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一部旨在反对庸俗唯物主义者毕希纳的论战性著作。
写作时间:1873---1876年,恩格斯写成了《导言》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两篇论文和一些札记。
1876---1878年写了《反杜林论》而中断。
1878---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已写成了该书的大部分论文和札记。
1885年到1886年,又写了一些材料补充到手稿中。
整本著作是未完成的,总体写作时间是1873---1886年。
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自然辩证法》的手稿落到伯恩斯坦手中。
由于伯恩斯坦蔑视辩证法,把它看成是马克思主义中最大的“祸害”和“陷阱”。
所以,手稿中除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和《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研究》两篇外,其余都不予发表。
十月革命后,在俄共(布)中央的努力下,该手稿终于在1925年用俄德文对照的形式第一次在莫斯科出版。
著作内容:《自然辩证法》一书是由10篇论文、169个札记和片段,以及两个计划草案共181个部分组成。
一、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问题。
《导言》是书中最完整、最重要的一篇论文,比较系统地表达了辩证的自然观。
《导言》分前后两部分。
前一部分阐明了辩证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恩格斯认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近代自然科学的自然观的核心是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是由于外力的作用,因此它必然导致神秘主义。
到了18世纪中叶,康德的星云假说在这个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神的第一次推动说破产了;地质学证明地球上的生物有其发展的历史;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证明了物质的各种运动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化学上用无机的方法制造出有机化合物,证明化学定律对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同样适用的;生物学上的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证明了有机界是彼此联系和统一的,因而整个世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文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文
摘要:
1.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
2.《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3.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4.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评价
正文: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他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果,特别是他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在19 世纪80 年代初期开始撰写的一部著作,旨在阐述辩证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的历史发展、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等。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它们在不断地运动和发展。
这种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既有前进性,又有曲折性。
通过研究这种辩证过程,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研究自然现象,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同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还强调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科学技术应用的广泛推广。
然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他过于强调自然辩证法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忽视了自然辩证法的相对性和特定性。
此外,他的自然辩证法在某些方面过于简化,不能很好地解释一些复杂的自然现象。
总的来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然而不论马克思还是恩格斯,在当时所处的条件下都不可能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更深地研究自然科学问题上。
马克思几乎把全部精力用于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资本论》的写作上,而恩格斯为了在经济上援助马克思,违心地过着商人兼职业革命活动家的双重生活,对自然科学只能时断时续地作些零碎和片断的研究。
在1870年9月恩格斯从曼彻斯特移居伦敦之后,才终于摆脱了商业的羁绊,把主要精力投注到自然科学的研究之中。
他曾花了近八年的时间对数学和自然科学进行比较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实现了他自己所谓的“脱毛”的过程。
正是从这时起,恩格斯计划写一本《自然辩证法》巨著。
然而好事多磨,大约从1873年到1876年间,恩格斯搜集了大量的自然科学材料,写了一个《导言》和一些论文札记;1876年到1878年春,恩格斯因忙于和杜林主义作斗争,暂停了《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写作,但在《反杜林论》中却利用了他所积累的大量自然科学材料;1878年后,恩格斯继续研究自然科学,写成了《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大部分论文和一部分札记;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由于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整理《资本论》第二、三卷遗稿,同时还担负起了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全部指导工作,所以只能断断续续地写作一部分,最终没能全部完成。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于1873年至1886年期间陆续写作的一部未完成的光辉哲学著作。
在恩格斯生前除2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和《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外其余均未发表。
直到1925年才由苏联第一次以德、俄文对照本的形式正式出版。
《自然辩证法》之所以产生于这个时期,除了个人兴趣的原因外,还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历史原因。
首先,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是为了引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自然科学的健康发展。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已经得到了巨大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巴黎公社起义失败的经验表明,无产阶级要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得最终胜利,必须有自己的政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为指导。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02
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
物质运动形式分类与特点
01
02
03
04
机械运动
物质的位置和形状发生变化, 是最直观、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
物理运动
包括热、光、电、磁等现象, 是物质内部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
化学运动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 新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生命运动
生物体内进行的复杂生理和生 化过程,具有自我复制和进化
的能力。
自然界中各种力相互作用关系
01
万有引力
所有物质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与物质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强相互作用力
存在于原子核内部,将质子和中子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03
02
电磁力
电荷之间通过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 ,包括吸引和排斥两种力。
弱相互作用力
与放射性衰变和某些核反应有关, 影响原子核的稳定性。
提供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论指导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指导,有助于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正 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THANKS
感谢观看
矛盾双方斗争与统一关系
01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
02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斗争的结果
导致双方力量的消长和对比关系的变化。
03
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统一体中包含
着差异和对立,这种统一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矛盾运动推动自然界发展进步
01
02
03
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
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 用的基础上。这一思想为我们今天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 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 协调发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贡献
提出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 阐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到19世纪 揭示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指导科学研究和认识世界 强调自然辩证法的实践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PART 02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
7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物质世界的客 观实在性
06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影响 与启示
PART 01
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
3
恩格斯的思想背景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社 会矛盾日益尖锐
马克思主义诞生,恩格斯 成为其主要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关注自然科学的发 展,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
论
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科学的 研究,提出了自然辩证法
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的形成过程
恩格斯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研究 恩格斯与马克思的交流和合作 恩格斯对辩证法的理解和运用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哲学 基础。
该理论指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类应遵循这些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 持续发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强调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 了技术支持。
该理论提倡生态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2
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恩格斯认为, 人与自然的关 系是辩证的, 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
0 1
人类通过实践 认识自然,改 造自然,同时 也受到自然的 限制和影响
0 2
恩格斯强调, 人类应该尊重 自然,遵循自 然规律,实现 人与自然的和 谐发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研究自然科学的哲学成果,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高度,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自然观的统一。
首先,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述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辩证的,它受到人类认识能力和科学发展的限制。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同时,自然界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其发展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种客观存在的辩证法规律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述的核心思想。
其次,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了“自然界中的一切差异都有深刻的原因”的命题。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有其内在的差异和区别,这种差异和区别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这种差异和区别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恩格斯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复杂性与简单性的关系,指出了多样性与复杂性是自然界的本质特征,而统一性与简单性则是自然界的内在逻辑。
再次,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他认为,人类要认识自然界,就必须进行科学研究,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来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恩格斯也指出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揭示自然界的规律,更在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够真正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了“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都可能有内在的原因”的命题。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都是由内在原因引起的,这种内在原因可能与外部环境有关,也可能与内部机制有关。
但是,这种内在原因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恩格斯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自然界的因果关系与偶然性的关系,指出了因果关系是自然界的本质特征,而偶然性则是因果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文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文摘要:1.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定义2.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3.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与哲学中的应用4.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影响5.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正文: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自然辩证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他看来,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这一定义明确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然观。
恩格斯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在各种不同形式中相互转化为中心的流动循环。
这种自然观强调了事物的相互转化和循环运动,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科学技术方法论。
恩格斯主张实验和假说相结合的辩证综合方法论。
这种方法论强调实证和理论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揭示自然界的规律。
再次,科学技术观。
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杠杆。
这一观点强调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与哲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他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和评价上。
他认为,现代的自然研究同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相反,同阿拉伯人的非常重要的、但是零散的并且大部分已经毫无结果地消失了的发现相反,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影响深远。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自然界的科学方法,而且为我们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也对我们理解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总的来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网销初级
谢谢
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由10篇论文169段札记和片断2个计划草案共由181个部分组成这些论文札记片断和计划草案是恩格斯在两个主要时期内完成的
二、《自然辩证法》一书的 网销初级 概况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由10篇论文, 169段札记和片断,2个计划草案,共由181 个部分组成,这些论文、札记、片断和计 划草案是恩格斯在两个主要时期内完成的 。
第一时期从1873年开始到1876年终止,即 从开始写作这一著作到写《反杜林论》而 终止。
第二、在科学技术方法论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 方法论,深刻揭示了人类科学认识发展的辩证法,特别是 关于观察和实验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在科学技术观上,运用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规律,而 且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研究科学技术和 经济、社会的辩证关系与相互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 想。
第二时期从1878年开始到1883年终止,即 从再度写作到马克思逝世而终止《自然辩 证法》的写作,是一部末完成的著作 。
三、《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主要贡献 网销初级
第一、在自然观上,既克服了古代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知 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的局限性,吸收了古希腊自然哲 学的合理思想。同时又批判了 18世纪的形而上学和机械 论。并以 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深刻揭示 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辩证发展规律。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 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
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 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讲义(初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反杜林二十二箴言》中曾提到:“如果我们觉得愚昧的现象无法解释,那么这种现象一定要直接用一些简单的愚昧理论来解释。
”在这一语录中,恩格斯展现出了他在理论研究中的深厚造诣。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对立面的统一整体。
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变化的。
这种矛盾又包括对立面和统一面。
对立面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而统一面则保持事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根据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恩格斯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是累积性的,慢慢积累形成质变的临界点,一旦达到了临界点,就会引发质的飞跃变化。
这种质的飞跃又会产生新的矛盾和对立面,进而推动事物的再次发展。
自然辩证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工具,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矛盾和对立面,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在科学研究中,自然辩证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对事物的矛盾和对立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
结语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只有深入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应用这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推动事物的发展。
让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始终秉持辩证法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引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自然界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辩证认识的理论体系。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探究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并与人们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人们解释和改造自然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理论工具。
本文将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概念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是指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对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理论体系。
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复杂系统,它具有内在的矛盾和运动规律。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以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为基础,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实践的总结,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自然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
基本原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矛盾统一规律恩格斯指出,自然界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动力。
矛盾是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通过相互作用和斗争,产生新的质变和发展。
矛盾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转化,形成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统一体。
恩格斯认为,矛盾的统一是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基本前提。
质量互变规律恩格斯认为,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重要规律。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内在的矛盾斗争和外界的影响,会发生质的变化。
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通过质量互变,事物不断演化和进步。
否定之否定规律恩格斯指出,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被否定和再否定的过程。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矛盾的消除和解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形成新的事物状态和质变。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应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应用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领域。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认识自然界和解决科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理论指导。
在物理学中,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运用使科学家能够深入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为人类提供了关于宇宙起源和物质构成等重要问题的科学解释。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文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文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对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一部著作。
以下是《自然辩证法》原文的摘录:
1.自然界无止境的发展
自然界是一个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其中包含了许多矛盾和冲突的运动。
恩格斯指出,自然界的发展是无限多样性的,各种物质形式之间不断地相互转化和变化。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法
恩格斯认为物质和运动是自然界的基本要素,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对象,而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决定了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
3.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
恩格斯指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各种矛盾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事物发展的基础。
4.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
恩格斯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进行的。
在一定条件下,原先的量的积累将达到临界点,从而引发质的变化,进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5.自然界的相互渗透
恩格斯指出,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是相互渗透的。
任何一个事物都
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形成了广泛而复杂
的相互关系网。
6.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周期性变化
自然界中的运动形式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恩格斯认为,自然界
中的运动是周期性循环的,一个周期的结束标志着另一个周期的开始。
7.自然界的无限性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了自然界的无限性。
自然界的发展
是无限的,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也永远无止境。
以上只是《自然辩证法》原文的部分内容,该著作深入探讨了自然
界的辩证法规律和发展规律,对于理解和认识自然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在恩格斯去世后1896年发表了其中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98年发表了其中另一篇论文《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直到1925年才在前苏联出版的德文和俄文译本对照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全文发表。
众所周知,自然辩证法乃是恩格斯创立的一门哲学科学。
除非我们理解了恩格斯心目中自然辩证法的目的,以及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作用,否则我们就不能理解自然辩证法后来的发展及其历史,也不能理解有关自然辩证法的现状和它的费解之处。
举例来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不为同时代人所理解,有人认为它是对黑格尔《自然哲学》所作的一种唯物论重写。
近十几年,也有人认为,它是恩格斯从“物理主义”或“自然主义”(这里所说的“自然主义”,指那种尊重自然科学“事实”而轻视理论的“自然主义”)出发讲的辩证法。
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受贬低和误解的国际哲学界,最著名的批评要算卢卡奇。
卢卡奇认为:“关于自然界本身进行辩证的运动这种观点与马克思关于辩证法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最终达到二者统一的观点是不一致的。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自然界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被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加以同化的;自然界是实践活动的副本,并且是仅仅在以实践活动为背景的情况下才被‘赋予’的。
如果实践只是自然力的运用或者检验假说的标准的话,那么人改造自然界这一明显的事实本身并不能使那种思辨的认识理论无效。
辩证法——马克思认为,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正因为它以意识活动为先决条件,所以不能只关系到自然界本身就得到系统而明确地阐述。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sts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sts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物质世界中普遍规律和各种事物之间
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深刻思考和阐述的。
自然辩证法强调
世界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是由相互矛
盾的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恩格斯通过分析矛盾、斗争和变化等基
本概念,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物质、生物和社会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
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作用,形成
复杂的系统。
在这样的整体中,每一个现象都是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
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多面体。
在这个过程中,矛盾性和变
化性是必然的。
自然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辩证法的唯物主义。
辩证法的唯物
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有它们自己的规律,这些规律只有通
过研究实际现象才能得出。
因此,自然辩证法要求我们通过实践和观
察事物,探寻和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这是一种既自觉又自发
的探索。
自然辩证法对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深刻
地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对发展中国家在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1873年至1882年间陆续写作的一部著作。
恩格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进行了关注和剖析,全面分析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高瞻远瞩地看到了人与自然关系恶化后的生态危机。
它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用翔实的材料精彩地论述了18—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包括天文学领域康德的“星云假说”,赖尔等人在地质学、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迈尔、焦耳等人在物理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达尔文等人在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等,他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在旧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形成了突破口。
恩格斯按照当时自然科学取得的最新成就,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详细论述了恒星和星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人类起源的问题、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和发展问题,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自然界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辩证图景。
基于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恩格斯在批判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恩格斯先明确了辩证法规律的内容,他指出:“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
辩证法的规律无非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
”辩证法的规律实质上可以归结为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
所有这三个规律在黑格尔那里都曾被他按照唯心主义的方式当作纯粹的思维规律而加以阐明,其错误在于:“这些规律是作为思维规律强加于自然界和历史的,而不是从它们中推导出来的。
”恩格斯坚持唯物辩证的立场,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的哲学,全面阐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恩格斯考察了辩证法的几对重要范畴并进行了系统研究。
他首先分析了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提出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辩证的思维方式不仅“非此即彼”,又在恰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辩证思维方法是唯一在最高程度上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文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文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在1873年写的一篇重要著作,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探索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
本文将按照合适的格式展示这篇原文,以便更好地呈现恩格斯的思想。
第一节:引言自然辩证法体现了恩格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独到见解。
他通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揭示了自然界万物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
第二节:本文主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主要探讨了自然界的辩证法规律以及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他认为,自然界和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并且受到一定的辩证法规律的制约。
第三节:辩证法在自然界的应用恩格斯指出,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和变化。
他强调了自然界中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例如,恩格斯提到了自然界中的各种循环运动,如水的循环、物质的循环等,这些循环体现了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的无限发展。
第四节:辩证法对社会发展的启示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还深入探讨了辩证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社会也是一个自发发展和相互作用的体系,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受到辩证法规律的制约。
恩格斯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发现了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辩证法规律。
第五节:结论通过阅读《自然辩证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恩格斯对辩证法的贡献以及他对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独到见解。
恩格斯的这篇论文不仅对于理论界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以上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文的内容呈现。
希望通过本文的整洁美观的排版,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恩格斯的思想,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启示。
辩证法的应用不仅限于自然界,也深刻影响了社会发展和人类历史进程。
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学习和探索,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4,宇宙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眼下的地球、生命和整个太阳系都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而决非一次创生。正是这个逐渐生成的历史填平了诸多"不可逾越"的鸿沟。新的自然观点获得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据此,他根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就概括了整个宇宙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非生命到生命,直至自我意识的载体??人类得以出现的发展演化过程。有了人,就有了历史,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
而恩格斯却把自然辩证法分为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两个系列;前者是后者在头脑中的反映。尽管这两个系列的规律本质上是同一的,但在表现上却不同。主观辩证法描绘的规律是可以为人的头脑自觉运用的;而客观辩证规律则是不自觉地、以外部必然的形式、在无穷无尽的表面的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这样,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了,或者宁可说,不是用头立地而是重新用脚立地了。"因此在恩格斯那里,自然和人、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不是被人之历史实践结合起来的,人作为自然过程的进化产物,不过是自然过程受动的反射镜,不是作为生产力出现的。这样,有关外部的现实就被恩格斯僵化地看成只是"事物"的总和。"我们头脑中的辩证法只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进行的、并服从于辩证形式的现实发展的反映。" 在马克思那里,自然和历史难分难解地交织着,而恩格斯则把二者看成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不同的适用领域,并把辩证法的各个要素从具体的历史内容中分离出来,紧缩成《自然辩证法》中表述的"三大规律"。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在从1873年开始撰写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试图通过各种自然科学成果,将辩证法引入自然界建立辩证的自然观。
概括他的辩证自然观主要有如下观点: 1,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前提,但这种统一并不在于存在,而在于物质性。
它包含3层意思: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多样的,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中,存在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的区别。
高级的物质形态及运动形式总是由低级的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产生。
但前者却不能完全还原为后者;同时也不存在物质运动的终极和根本形式。
一切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都处在永恒的变化和发展中。
各种运动形式既有本质上的差异性,也有相互转化上的同一性。
2,这个世界的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
物质和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离的;物质是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都只有被各种不同的事实所充满,才是实在的和可以计算的。
由于时间和空间本质上是物质的,因此也是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的。
正是处在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中,时间和空间才获得意义;正是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处在永恒的相互转化中,才使得时间和空间无始点无终,是一个无止境的展开过程,这也就形成了时间的永恒性和空间的无限性。
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和物质本身一样,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的;正如比较早的哲学家(笛卡尔)所说的:存在于宇宙中的运动的量永远是一样的。
因此,运动不能创造,只能转移。
"运动作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从单纯的位置移动到思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其中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因此不论是分子、原子还是生命或思维运动,都不能没有机械的位置移动。
各种运动形式都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自然界的整体系统。
4,宇宙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眼下的地球、生命和整个太阳系都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而决非一次创生。
正是这个逐渐生成的历史填平了诸多"不可逾越"的鸿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恩格斯所作的《自然辩证法导言》和《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经典文献,叙述论证标明了在认识论上的根本观点辩证唯物论,和在方法论上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的结尾,恩格斯写下了这样的立论“我们还是确信: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永远不会丧失,因此,它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这一对于世界的宏观的认识,是建立在恩格斯当时所掌握的自然科学成果和哲学分析之上的,他所依据的实事是什么样的呢?恩格斯所处时代的自然科学已经“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
从十五世纪下半页开始,欧洲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了需求。
自然科学最初一个时期中的主要工作,是掌握手边现有的材料。
这时占首要地位的是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即关于地球上物体的和天体的力学,相应的,作为工具的数学就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完善,光学也得以进步。
这一时期末,“这些科学部门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
而其他部门液体和气体的力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甚至离这种初步的完成还很远”。
这个时代自然科学的研究结果在人们的意识上导致这样一种观念“自然界绝对不变”。
“不管自然界本身是怎样产生的,只要它一旦存在,那么在它存在的时候它始终就是这样。
”“和在时间上发展着的人类历史相反,自然界的历史被认为只是在空间中扩张。
”在这里自然会使人产生一个问题:现代自然科学既然是在继承古代希腊、阿拉伯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为什么从自然观上却没有承接古希腊哲学的观念认为世界是有开端、有发展、逐步地生成的呢?我想可以以这样一些原因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初始阶段,科学研究是围绕在为提高生产力服务的目的上的,生产力要发展就要求人们按照科学规律进行生产活动,而科学规律的发现和科学技术的发明又被快速的应用到生产活动中得以检验,正确的结果和积极的效果越来越多地累积,使科学的力量和威信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不断加深,继而增添了人们进一步探索自然科学的动力。
同时,由于生产分工形成不同的领域,自然科学的研究也相应的围绕其所服务的领域各自进行,生产活动各领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自然科学的发展在某些部门快速完整,而另一些不会立即产生功利效果的部门,就还漫步在搜集和整理大量材料的胚胎阶段。
这样分门别类的研究,在功利目的地驱使下越来越偏执,使自然科学研究者们只关心自己的领域,而不愿抬眼去看看不能马上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其它领域。
这就限制了自然科学学科的全面发展,以及边缘学科的产生,这些已有的完整的和不完整的学科,也就没有互相联系起来的自然通道。
同时,一千多年的宗教神学在意识观念上的控制,使得自然科学研究者们把随着研究发现而产生的更多的疑问的答案归结到神迹,寻求信仰上的心理平衡。
当人的理智遇到那么多无法解答的问题而失去支点的时候,需要一种解释收揽无尽的、纠缠不清的不确定性,把它纳入已有经验的轨道,给自己“合理”的说明,使动摇自我存在认证基础的潜在焦虑得以缓解。
这些因素不同于古希腊时期。
在这样的条件下,那时的人们依据能够掌握的材料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做出“自然界绝对不变”的逻辑推理,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的。
但同样的,也不是所有人的思考都是按照同一种逻辑。
哲学家康德用他的逻辑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做出了预见。
此后的地质学对于地层、地质年代的发现和研究,呈现出地球和生活在它上面的动植物的缓慢变化的一部分历史;物理学上证明了一切物理力、化学力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互相转化,而不发生任何力的损耗的实事,同时以此“补充证明了笛卡尔的原理:世界上存在着的运动的量是不变的”;化学上证明了“化学定律对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同样适用的”,填起了大部分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的鸿沟;生物学上,对物种的全球范围的考察,对细胞的研究,使得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得以完成,确定了原生质和细胞是独立生存着的最低级的有机形式。
在这些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支持下,“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综合这些新的已被证明的事实和已经确立的观念,恩格斯对我们存在于其中的物质世界作了这样的描述:一个单独的气团发展出来各个天体,最初在这些恒星、行星和卫星上,热这种物质运动形式占优势。
热转化为电和磁,天体逐渐冷却。
这样,到某一点上,化学力开始起作用,化学元素互相分别开,获得各自的特性,得以互相化合起来。
温度继续下降,物质形态由气态中凝出液态继而凝出固态。
这样的天体有了固态的表面,表面上有了积水的时候,还在炙热着的中心天体发送的热比它本身的热对它更有影响,大气层的气象活动开始了,它的表面的地质活动开始了。
温度的下降终于使蛋白质的生成成为可能,配合以其它适当的化学条件,代表生命的原生质形成了。
漫长的条件准备期,原生质形成出细胞,原生生物有了生成基础。
条件的适合使得从原生质分化出的植物和动物越来越繁多复杂。
在动物中,最终发展出了人类,人类有了自我意识。
中心天体也在冷却,因为大得多也冷却得慢得多,但它终于要冷下去,其它已死寂的天体循着越来越狭小的轨道终于要落到中心天体上。
这样,这个世界终于留下了冷却的残骸。
对于世界的残骸的前途,恩格斯给了这样的推论。
“至于我们的太阳系的将来的残骸是否总是重新变为新的太阳系的原料,我们和赛奇神父一样,一点儿也不知道。
但是,在这里我们或者是必须求助于造物主,或者是不得不做出下面这个结论……”这个太阳系会为“偶然性所固有的必然性再生产出来”的结论最终的着眼点就在于《自然辩证法导言》结尾的立论。
这一立论留下了一个缺口,最后恩格斯把还无法肯定地解答的问题留给了这样一种推理“理论自然科学把自己的自然观尽可能地制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但是在理论自然科学中,我们往往不得不计算不完全知道的数量,而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用思想的首尾一惯性去帮助还不充分的知识。
”今天距离恩格斯做出这个立论,时间过去了近二百年,现代自然科学经历了巨大的飞跃,但是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仍然还没有能够具备充分的知识来帮助思想的首尾一惯性。
生物进化论,在今天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常识,甚至成为被人们不假思索就接受下来的“先验”。
但是到现在,这一理论中的所有证据也无法说明生命到底是如何从无机物中化合而来的。
1953年,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米勒,模拟人们认为的在生命出现以前的原始地面气层的成分,通过电极放电,收集到一些有机物,其中有几种氨基酸。
四十年来,米勒和其他人用类似的实验方法,利用不同的能源,如紫外光、高温、震动波等,从还原性气体中获得了更多种类的氨基酸、葡萄糖、核糖、核酸所含的几种硷基等生物体内含有的重要有机物。
生命起源的答案似乎露出新的端倪。
但是距离并没有减少多少。
米勒实验中所加入的反应物(各种还原性气体)的浓度远远高于原始气层中这些气体的实际浓度。
反应物浓度低,则这种由无机物生成有机物的合成反应就难于进行,或者一旦合成后立即又会分解;米勒实验中的电火花在两天内提供的能量相当于原始地球表面四千万年所接受的能量的总会。
米勒在烧瓶中观察到的化学反应,在实际原始气层中是难于发生的。
坚持进化论观点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在1984年出版的一本书中说:“我们能不能有一天研究出导致生命来源的化学进化过程?这个问题可能没有答案。
就算一个活细胞在实验室里制造出来,仍不能证明自然界在数十亿年前采用同样的步骤。
”进化论的重要佐证是原始生物化石,从发现的化石中人们看到了一条进化的轨道,但是“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又使人们百思不解。
在地质年代寒武纪早期(约5.7亿年前)之前的地层几乎找不到生物的化石,而寒武纪早期,几十个门的动物的化石突然同时出现。
“这些动物化石就好像有人故意放进去的一样,完全没有进化的历史可以追寻。
”古生物学家在古老的岩石中(被认为在三十亿年以前)找到一些原核生物(如细菌、蓝绿藻等)的化石,但它们与寒武纪突然出现的复杂的真核动物之间无任何进化关系。
有的推测,寒武纪动物群的祖先可能是软体动物,很难形成化石。
但在伯基斯页岩中有很多软体动物的化石。
在澄江化石群中,许多动物的软体组织如胃肠、口腔、神经等都保存完好,清晰可辨。
1995年5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纽惟恭的题为《澄江化石生物群研究成果瞩目》的评论文章写道:“研究表明: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是全球生命演化史上突发性重大事件,现代生命的多样性起源于此,又经过几次重大突变演化而成。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能对传统的进化论是个动摇。
”DNA的发现,使人们进一步认识生命的秘密。
生命最主要的特征是要有新陈代谢和繁衍后代的能力。
这两种能力都来自于DNA的功能,要产生生命,首先要产生DN A(或RNA)。
但DNA的自然形成面临着两大难关。
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爱根博士(Manfred .Eigen)的演讲中说:“一个含有221个核甘酸的分子,其复杂程度的数学量等于这些核甘酸所能形成的不同排列的总和一共是4E221(4的221次方)或者是10E133(10的133次方),”而“10E105(10的105次方)个这样的分子就足以充满整个宇宙!”这10E133(10的133次方)次随机组合之中,只有一次组合是可以产生第一个生命的。
如果让这10E105(10的105次方)个分子随机组合,组合的速率为每秒一万次(10E4),假设宇宙的年龄为三百亿年(10E18秒),那么,从宇宙形成到现在,一共可以产生的组合方式是10E127次(10E105X10E18X10E4),还不足以产生一个有正确核甘酸排列组合序列的DNA分子!根据美国太空总署的资料,最简单而“有生命”的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四百个氨基酸。
也就是说,需要至少由一千二百个核甘酸组成的DNA分子使该蛋白质能够产生。
人们在最简单的原核生物中看到的DNA分子,含有几千个,而不是221核甘酸。
DNA分子形成时,需要一种叫DNA聚合的蛋白质,把一个个的核甘酸连接起来成为DNA分子。
但蛋白质要在DNA链上的基因的指控下才能合成,这好像“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
生命产生需要两者同时形成,缺一不可。
靠随机组合而产生第一个生命的可能性也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推说地球生命来源于外星球,那么外星球的生命又是从何而起呢?根本问题得不到回答。
关于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现在被较多地接受,但在这一理论中支持的证据和无法解释的疑问也一样的势均。
第一、现在多数宇宙学家都认为,在大爆炸之前,没有能量、物质、时间和空间。
可是,如果什么都没有,爆炸怎么会发生呢?而且,宇宙这种“无中生有”的起源是与热力学第一定律不相符的。
第二、当一个过程处于初始阶段时,冷热不均衡,熵质很低,然后冷热趋于均匀,熵值不断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