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翻译推理题

合集下载

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背好口诀轻松搞定翻译推理.doc

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背好口诀轻松搞定翻译推理.doc

2017年省考已经是箭在弦上,虽然我大辽宁的公告迟迟没有发布,但是有心的小伙伴想必早已经有条不紊的开始自己的备考了。

在省考中判断推理一般会出30道题,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拿到高分就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我们该如何备考呢?有何秘籍能在考生在省考中拔得头筹呢?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备考判断推理的答题技巧。

判断推理一共分为逻辑判断、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

逻辑判断中有个题型不能忽视,那就是翻译推理,翻译推理是逻辑判断的基础,翻译推理是学好判断推理推导性思维的基础,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好好学习,并且翻译推理的技巧性非常强,把公式口诀背下来就好。

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目。

例:某高校外语教研室新招进五位外语老师,每位老师只教授一门外语。

并且满足以下条件:(1)如果小钱教德语,那么小孙不教俄语;(2)或者小李教德语,或者小钱教德语;(3)如果小孙不教俄语,那么小赵不教法语;(4)或者小赵教法语,或者小周不教英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得出小李教德语的结论?( )A.小孙不教俄语B.小钱教德语C.小周教英语D.小赵不教法语这是一道经典的翻译推理类的题目,翻译推理的解题思路是先翻译后推理,要时刻记住翻译原则:如果就前推后;只有才后推前。

推理口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后否前不确定。

接下来我们拿来一道翻译推理的题目第一步就要把每个条件翻译出来:1.小钱德小孙俄,2.小李德或小钱德,3. 小孙俄小赵法,4.小赵法或小周英。

这道题的技巧就是可以用一个公式A B则A B,由2可得小钱德小李德,那我们就要得出小李德这个结论,所以找他成立的前提,由1得小孙俄小钱德,由3得小赵法小孙俄,由4得小周英小赵法。

所以得出小周英小赵法小钱德小李德,所以本题选择C。

这道题没有一步步推理,而是用了A B则 A B这个公式,很轻松的把四个逻辑关系穿成串最后得出答案。

注意这道题还有一个小公式就是否定肯定式:如果A或B 为真,则A B A。

这个小公式经常会出现在或的翻译推理题目中所以一定要额外注意。

行测答题技巧:翻译推理题

行测答题技巧:翻译推理题

行测答题技巧:翻译推理题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大家整理出行测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大家虽然没必要相信秒杀的神奇,但是,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对大家还是有帮助的!当我们翻译推理的时候,有些题目当中既出现“如果…那么…”、“只有…才…”或其替代形式,又出现“或”、“且”这样的关联词,但是不能把两类关联词联系起来,鲁滨逊定律就能很好的把两类关联词联相互转化系起来。

鲁滨逊定律:A→B等价于(—A或B)当题目中同时存在推出关系和或关系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鲁滨逊定律分析题干信息。

下面以几道例题为例进行讲解。

【例题1】滨海市政府决定上马一项园林绿化工程,政府有关部门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就特色树种的选择问题形成如下几项决定:(1)樟树、柳树至少选择一样;(2)如果不种桂树,那么就要种雪松;(3)如果种柳树,那么就要种桃树;(4)桃树、雪松至少要舍弃一样。

据此,可以推出该市应选择的特色树种是( )A.柳树或者桃树B.樟树或者桂树C.雪松或者柳树D.雪松或者樟树【解析】本题所出现的4个条件中既有推出关系,又有或关系,要想把条件联系到一起,需要用到鲁滨逊定律。

4个条件分别是:①樟树或柳树(非樟树→柳树);②非桂树→雪松;③柳树→桃树;④非桃树或非雪松(桃树→非雪松)。

可得到:非樟树→柳树→桃树→非雪松→桂树。

选项A:柳树或者桃树等价于非柳树→桃树,不符合柳树→桃树。

选项B:樟树或者桂树等价于非樟树→桂树,与题干信息相符。

选项C:雪松或者柳树等价于非雪松→柳树,不符合柳树→非雪松。

选项D:雪松或者樟树等价于非雪松→樟树,不符合非樟树→非雪松。

故正确选项为B选项。

【例题2】某高校外语教研室新招进五位外语老师,每位老师只教授一门外语,并且满足以下条件:(1)如果小钱教德语,那么小孙不教俄语(2)或者小李教德语,或者小钱教德语(3)如果小孙不教俄语,那么小赵不教法语(4)或者小赵教法语,或者小周不教英语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得出“小李教德语”的结论?A.小孙不教俄语B.小钱教德语C.小周教英语D.小赵不教法语【解析】本题所给四个信息分别是:①钱教德→非孙教俄②李教德或钱教德等价于非李教德→钱教德③非孙教俄→非赵教法④赵教法或非周教英等价于非赵教法→非周教英根据四个信息得到:非李教德→钱教德→非孙教俄→非赵教法→非周教英根据问题要想得到“小李教德语”的结论,根据推理方法: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行测答题技巧:翻译推理题

行测答题技巧:翻译推理题

行测答题技巧:翻译推理题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大家整理出行测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大家虽然没必要相信秒杀的神奇,但是,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对大家还是有帮助的!当我们翻译推理的时候,有些题目当中既出现“如果…那么…”、“只有…才…”或其替代形式,又出现“或”、“且”这样的关联词,但是不能把两类关联词联系起来,鲁滨逊定律就能很好的把两类关联词联相互转化系起来。

鲁滨逊定律:A→B等价于(—A或B)当题目中同时存在推出关系和或关系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鲁滨逊定律分析题干信息。

下面以几道例题为例进行讲解。

【例题1】滨海市政府决定上马一项园林绿化工程,政府有关部门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就特色树种的选择问题形成如下几项决定:(1)樟树、柳树至少选择一样;(2)如果不种桂树,那么就要种雪松;(3)如果种柳树,那么就要种桃树;(4)桃树、雪松至少要舍弃一样。

据此,可以推出该市应选择的特色树种是()A.柳树或者桃树B.樟树或者桂树C.雪松或者柳树D.雪松或者樟树【解析】本题所出现的4个条件中既有推出关系,又有或关系,要想把条件联系到一起,需要用到鲁滨逊定律。

4个条件分别是:①樟树或柳树(非樟树→柳树);②非桂树→雪松;③柳树→桃树;④非桃树或非雪松(桃树→非雪松)。

可得到:非樟树→柳树→桃树→非雪松→桂树。

选项A:柳树或者桃树等价于非柳树→桃树,不符合柳树→桃树。

选项B:樟树或者桂树等价于非樟树→桂树,与题干信息相符。

选项C:雪松或者柳树等价于非雪松→柳树,不符合柳树→非雪松。

选项D:雪松或者樟树等价于非雪松→樟树,不符合非樟树→非雪松。

故正确选项为B选项。

【例题2】某高校外语教研室新招进五位外语老师,每位老师只教授一门外语,并且满足以下条件:(1)如果小钱教德语,那么小孙不教俄语(2)或者小李教德语,或者小钱教德语(3)如果小孙不教俄语,那么小赵不教法语(4)或者小赵教法语,或者小周不教英语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得出“小李教德语”的结论?A.小孙不教俄语B.小钱教德语C.小周教英语D.小赵不教法语【解析】本题所给四个信息分别是:①钱教德→非孙教俄②李教德或钱教德等价于非李教德→钱教德③非孙教俄→非赵教法④赵教法或非周教英等价于非赵教法→非周教英根据四个信息得到:非李教德→钱教德→非孙教俄→非赵教法→非周教英根据问题要想得到“小李教德语”的结论,根据推理方法: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2020国考如何巧解翻译推理类题型.doc

2020国考如何巧解翻译推理类题型.doc

2020国考如何巧解翻译推理类题型
翻译推理是国考中必考题型,而一般以选言命题来增加考试难度。

所谓的选言命题,是指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一般以或作为代表词,当然广大考生也要掌握其替代关联词,如:和中至少一个;和不都是;和不能同时。

除外之外,对于选言命题最重要的也是掌握其真假性:一真必真,全假必假。

即只要有一个为真,A或B为真;反之,A为假B同时为假的时候,A或B才为假。

除此之外,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一般以摩根定律来考察,因此考生需重点掌握。

(A且B)= A或B
(A或B)= A且B
【例】如果甲犯了A款罪或B款罪,那么他一定逃跑。

可事实上他主动提供了一些假的信息并接受了审查人员的询问。

以下哪项是上面情况的可靠结论?()
A. 提供假信息是违法的
B.提供假信息的原因是逃避罪责
C.甲没有犯A、B两款罪
D.如果甲没有犯A款罪就一定犯了B款罪
【答案】C
【解题思路】
第一步:翻译。

题干出现如果那么,或,翻译为:甲犯了A款罪或B款罪他一定逃跑。

第二步:推理。

已知他主动提供了一些假的信息并接受了审查人员的询问。

也就是没有逃跑,根据推理规则否后必否前,可确定甲并非犯了A款罪或B款罪。

再根据摩根定律,可知:(A 或B)= A且B,即甲没有犯A、B两款罪,C为正确选项。

判断推理翻译推理类题目解题思路-张蕊

判断推理翻译推理类题目解题思路-张蕊

判断推理翻译推理类题目解题思路华图教育张蕊判断推理这一模块包括四种题型,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及类比推理,出题量每年35或40个题,在行测试题中所占比重超过了25%。

在这四个题型中,逻辑判断对广大考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里面涉及知识点较多,逻辑部分的题目我们可以划分成六种题型,即翻译推理,真假推理,分析推理,归纳推理,削弱质疑及假设支持,本文针对翻译推理这一题型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讲解。

翻译推理在国考中是逢考必出的一个题型,解题思路模式化,所以这种题型考生必须要做一道对一道,达到百分百过关。

总体来讲,翻译题解题两步思路,一是识别,二是解题。

一.识别。

翻译推理这种题型比较好识别,当题干中最后一句是‘由此推出,据此可知’时,快速浏览前面的题干,看有没有关联词,有就是翻译推理。

二.解题。

翻译推理顾名思义就是翻译加推理,先把有关联词的句子翻译出来,然后进行推理就可以了,下面结合例题进行详细阐述。

例1.(2013国考112)有人说,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将重要事务放在主要位置。

重要事务是必要条件,关系着一件事情成功与否。

重要的事务没做好,一定不成功。

但是,细节也是很重要的,细节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同样也与一件事情成功与否相关。

一个成功的人是能够协调好重要事务与细节的关系的。

由此可以推出()A.成功并不代表着所有细节都处理好了B.如果不成功则说明重要事务没有做好C. 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既要做好重要事务,又要处理好细节D. 虽然处理好了细节,但没做好重要事务,也不一定成功1.A.[解析]翻译:①成功→重要事务②细节→成功;根据②可以得到选项A。

根据①选项B否前;选项C成功的前提条件是重要事务,这句是对的,即成功→重要事务,与①相符,但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处理好细节,这句错误,即成功→细节,与②不符,C项排除;根据①没有做好重要事务,一定不成功,故选项D错误。

所以选择A选项。

例2.(2014国考112)一个人生活虽然很难,但也必须学会一个人,不要轻易依赖别人。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题型解答方法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题型解答方法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题型解答方法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其中逻辑推理题型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棘手。

掌握有效的解答方法对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几种常见的逻辑推理题型及其解答方法。

一、翻译推理题翻译推理题通常给出一些条件和结论,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中的逻辑关联词,并将其转化为逻辑表达式。

常见的逻辑关联词及其翻译规则如下:1、“如果……那么……”:翻译为“前推后”,即“如果 A 那么B”翻译为“A→B”。

2、“只有……才……”:翻译为“后推前”,即“只有 A 才B”翻译为“B→A”。

在进行推理时,要熟练运用“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结论”的推理规则。

例如:如果下雨,那么地面会湿。

已知下雨了,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得出地面会湿的结论;如果已知地面没湿,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得出没有下雨的结论。

二、集合推理题集合推理题主要涉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要善于运用集合的包含、交叉、全异等关系来解题。

常见的推理规则有:1、所有的 A 都是 B ,可以推出有的 A 是 B 。

2、有的 A 是 B ,推不出所有的 A 都是 B 。

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有的”的范围,以及集合之间的包容和排斥关系。

比如:班级里所有男生都喜欢运动,那么可以推出班级里有的男生喜欢运动;但如果只知道班级里有的男生喜欢运动,不能得出所有男生都喜欢运动的结论。

三、真假推理题真假推理题给出若干论断,其中有真有假,要求判断出真话和假话的情况。

解题的关键是找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等。

矛盾关系必定一真一假,反对关系“两个有的,必有一真;两个所有,必有一假”。

例如:“甲说:我是对的;乙说:甲是错的”,甲和乙的话就是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

四、分析推理题分析推理题通常给出一些人物、事件或物品等信息,要求根据条件进行匹配和推理。

解题方法可以采用排除法、最大信息法、假设法等。

考翻译推理题解题技巧总结

考翻译推理题解题技巧总结

翻译推理题解题技巧总结陈龙雨逻辑判断中翻译推理一直是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的热点题型。

翻译推理属于形式推理,做题思路可以分为两步:先翻译,后推理。

简单的做题公式是“如果就,前推后;只有才,后推前”。

纵观最近几年的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翻译推理一直是个必考题型,而且考察形式有翻译推理与分析推理相结合的趋势,题目难度明显增加。

在这里,通过几道翻译推理真题的解析,帮助同学们梳理一下解决翻译推理的整体思路。

【例题】1、贪腐者都是智商有问题的,他们没有算清人生的经济账、事业账、家庭账。

弄得经济受损、事业失败、众叛亲离。

而清廉者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他们守住底线,虽两袖清风,却赢得了人生的幸福和圆满,甲的智商是有问题的,而乙是具有大智慧的。

据此,可以推断:A. 甲是贪腐者,乙是清廉者B. 甲是清廉者,乙是贪腐者C. 甲不是贪腐者,乙不是清廉者D. 甲不是清廉者,乙不是贪腐者解析:贪腐者→智商有问题;清廉者→具有大智慧;甲:智商有问题;乙:具有大智慧。

根据题意明显可得出智商有问题→-具有大智慧,具有大智慧→-智商有问题,最后分别对贪腐者→智商有问题;清廉者→具有大智慧这两句利用逆否定理,可以得到甲不是清廉者、乙不是贪腐者。

故选D。

【例题】2、有专家指出,“科学结论总会有某些不确定性,科学永远不能绝对地证明任何事物。

当有人说社会应该等到科学家能绝对肯定时再采取行动,这等于说社会永远不应该采取行动,对于像气候变化,这种可能造成大灾难的问题而言,不采取行动就是让我们的星球冒险。

”据此,以下哪项论断一定是上述专家所同意的?A. 如果采取行动,就不会让我们的星球冒险B. 只有采取行动,才不会让我们的星球冒险C. 只有等到科学家完全确信之后,社会才应该采取行动D. 如果科学家不能绝对肯定什么,社会就不应该采取行动根据题干可以得到:—采取行动→让我们星球冒险。

根据推理规则,B符合题干逆否等价命题推理规则。

因此答案选B。

【例题】3、千万不能因为近期物价有所回落,就减少对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关注。

翻译推理题破解技巧

翻译推理题破解技巧

军队文职考试之翻译推理题破解技巧在军队文职的考试中,翻译推理题目是公共科目考试中的必考题目之一,今天跟着图图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解翻译推理的题,总共分两步,第一步:把自然语句(大白话)转换成逻辑语言;第二步:验证选项是否符合推理规则。

先看第一步翻译,打比方说,“如果天下雨,地就会湿”,句子的前半句“天下雨”成立,后半句“地湿”也一定成立。

但反过来,“地湿”却不一定是因为“天下雨”,这叫“前推后”成立,后推前不一定成立。

在逻辑里面,前推后,后也能推前,称充要条件;前推后,后不能推前,称充分条件,反之为必要条件。

显然前半句“天下雨”是后半句“地湿”成立的充分条件。

所以遇到这样的战役都通通使用通关技能“前推后”,那这样的战役在茫茫题海中该如何识别呢,下面放个大招,上个真题:【例1】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在现场。

据此,我们可以推知:A. 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B. 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C. 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王五不是杀人犯D. 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但许六是杀人犯观察上面的真题有如下特点:一是题干或选项中含有逻辑关联词(例如:如果……就……);二是提问方式一般为由此可以推出;三是选项之间差异性不大。

如果看到一道题基本满足上述特点,就可以用秘籍了,但友情提示,“前推后”的通关口令有它的适用条件,一般情况下当题中会出现诸如“如果就”、“如果那么”、“若则”、“只要就”、“必须”和“A 是B的充分条件”这样的通关提示,官方说法是“如果就”的替代关联词,通俗的说见到它们一般都使用“前推后”的解题方法。

翻译解题第二步,验证选项是否符合推理规则。

推理规则三句话:“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必然”,结合上面例题,翻译:如果就,前推后,杀人犯推出在现场。

其中,杀人犯是条件,在现场是结论。

第二步,验证:A选项在现场为肯定翻译的结论,根据肯后不必然,后面的结论肯定,要求条件杀人犯是不确定的,但选项中肯定张三是杀人犯,不符合推理规则,排除。

行测逻辑推理高频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行测逻辑推理高频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行测逻辑推理高频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其中包含多种高频题型。

掌握这些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对于提高行测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几种常见的逻辑推理高频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一、翻译推理翻译推理是逻辑推理中的基础题型,通常涉及到对题干中逻辑关系的准确翻译和推理。

解题方法:1、首先,要熟练掌握常见的逻辑关联词及其翻译规则。

比如“如果……那么……”翻译为“前推后”;“只有……才……”翻译为“后推前”等。

2、然后,运用推理规则进行推理。

常见的推理规则有“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

例如:如果下雨,那么地面湿。

翻译为“下雨→地面湿”。

已知下雨了,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得出地面湿;已知地面没湿,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得出没有下雨。

二、分析推理分析推理通常给出一组人物、事物以及相关的条件,要求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理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题方法:1、排除法:如果选项信息充分,且条件较为明确,可以直接使用排除法,逐一将不符合条件的选项排除。

2、最大信息法:当题干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信息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推理。

3、假设法:在无法直接得出结论时,可以通过假设某个情况成立,然后进行推理验证。

比如:有甲、乙、丙、丁四个人,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城市,已知甲不是来自北京,乙不是来自上海,丙不是来自广州,丁不是来自深圳。

同时还知道,乙不是来自广州和深圳。

从这些条件中,我们可以发现“乙”的相关信息出现较多,是最大信息,以“乙”为突破口进行推理。

三、加强削弱加强削弱题型要求判断某个选项对题干论点的加强或削弱作用。

解题方法:1、明确论点和论据:首先要准确找出题干中的论点和论据,理解其核心内容。

2、分析选项:判断选项是加强还是削弱,以及加强或削弱的程度。

3、力度比较:当多个选项都能加强或削弱时,要根据加强削弱的力度进行比较,如“直接>间接”“本质>现象”等。

例如:论点是“多吃水果有益健康”,论据是“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

行测翻译推理公式

行测翻译推理公式

行测翻译推理公式
【最新版】
目录
1.行测翻译推理公式概述
2.行测翻译推理公式的基本结构
3.行测翻译推理公式的解题技巧
4.行测翻译推理公式的应用实例
5.总结
正文
一、行测翻译推理公式概述
行测翻译推理公式是公务员考试中行测部分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和公式,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题型既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行测翻译推理公式的基本结构
行测翻译推理公式通常由已知条件、公式和待求结论三部分组成。

已知条件通常包括一些已知数字和运算符,公式则是将这些已知条件进行逻辑组合,而待求结论则是需要考生根据公式和已知条件推导出来的答案。

三、行测翻译推理公式的解题技巧
1.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法则和公式,这是解题的基础。

2.注意观察已知条件和公式中的逻辑关系,善于发现其中的规律。

3.尽量简化公式,将复杂的公式转化为简单的运算。

4.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尝试逆向思维,从待求结论出发,反推公式和已知条件。

四、行测翻译推理公式的应用实例
例如,已知公式:(a+b)/(a-b)=1+c,其中 a、b、c 均为正整数,求c 的值。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c=(a+b)/(a-b)-1。

因此,我们只需要将已知数字代入公式,就能求出 c 的值。

五、总结
行测翻译推理公式题型既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公务员考试:三步搞定翻译推理题目

公务员考试:三步搞定翻译推理题目

三步搞定翻译推理题目华图教育王姗姗在公务员考试中,翻译推理类题目,虽然比重占得不是很大,但是此类题目的方法性和技巧性是比较强的,是最容易拿分的模块,所以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同学只需要遵循翻译推理的三步骤就能轻松拿到分。

在这里我将翻译推理的解题三步骤通过图示和立体的形式给大家做个详细的剖析。

翻译推理类题目解题三步骤:例1: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大问题。

科学家和环境保护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不能继续生存下去。

由此可以推出()。

A.只要我们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就能阻止气候变暖,人类就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

B.如果人类不能继续生存在地球上,必定是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

C.要想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身,就必须防止气候变暖。

D.如果人类想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

第一步:题型特征。

这道题目题干中“如果我们不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不能继续生存下去。

”出现了“如果…那么…”的逻辑关联词,就可以断定为翻译推理类题目。

这里需要给大家强调的是:给出的是典型的逻辑关联词,当然也有一些不典型的逻辑关联词,例如:只要…就…,为了…一定…,…以…为基础,…是…的基础(必要条件)等等,虽然这些逻辑关联词不是很典型,但是在遇到此类题目的时候可以结合选项进行判定是否属于翻译推理题。

第二步:翻译。

“如果…那么…”存在的逻辑关系是前半部分推出后半部分,例如,如果割了牛头,那么牛就会死。

翻译出来的逻辑语言是,割了牛头→牛死。

题干中翻译出来的逻辑语言是,不保护环境→不能继续生存。

第三步:推理。

对于“如果…那么…”存在的推理规则简记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例如,割了牛头→牛死。

“割了牛头”这属于肯定前面的内容,必然能推出肯定的后面,也就是必然能推出“牛死”。

“牛没有死“属于否定后面的内容,否后必然能推出否定的前面。

2020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翻译推理巧解.doc

2020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翻译推理巧解.doc

2020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翻译推理巧解翻译推理是国考中必考的题型,并且有一定的难度。

面对这种题型,很多考生无从下手,今日将向广大考生总结一下翻译推理的基本解题技巧,以帮助各位考生选出正确答案。

其实,在逻辑学当中,并不存在翻译推理这一概念。

翻译推理是我们对考题所做的一种归纳与总结,发现有这样一类题,是通过先翻译再推理的基本思路来解题,所以称之为翻译推理。

因此,广大考生需掌握翻译推理解题思路:先翻译再推理。

翻译:根据特定的逻辑规则,将题干中的文字信息翻译成逻辑表达。

即A B。

推理:在翻译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推理方法进行推导。

【题型识别】题干中出现特定的关联词,关联词基本两大类: 如果那么;只有才【翻译】题干如果A,那么B 的文字表达,翻译为A B 题干只有A,才B 的文字表达,翻译为B A【推理口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下面通过一个例题讲解,让各位考生掌握第二种关联词翻译推理题目。

【例】中国作家莫言的文学作品让隐蔽的中国乡土受到世界读者的关注,得到国际文坛的承认,再一次证明了这一判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根据这一判断,可以推出:A.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B.不是民族的,就不是世界的C.只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D.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题型识别。

题干中出现只有才关联词,考察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

根据逻辑规则,题干只有B,才A 的文字表达,翻译为A B 。

即世界的民族的。

第三步:推理。

A项:翻译为民族的世界的,错误。

B项:翻译为不是民族的不是世界的,根据推理规则否后必否前,即世界的民族的。

正确。

C项:选项中出现只要A,就B 的文字表达,翻译为A B 。

即民族的世界的。

错误。

D项: 选项中只有A,才B 的文字表达,翻译为B A 。

即民族的世界的,错误。

2020山东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如何解决翻译推理类问题.doc

2020山东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如何解决翻译推理类问题.doc

2020山东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如何解决翻译推理类问题2020山东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如何解决翻译推理类问题翻译推理在公务员考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当然其难度系数也比较高,很多同学反映,做多了翻译推理,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其实,翻译推理是逻辑非常严密的内容,能够把翻译推理做好,也是对思维模式的一种的锻炼哦。

说到翻译推理,很多同学第一反应就是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其余无必然。

前面两句话很多同学都能理解,那后面这句其余无必然怎么去理解呢,那我们今天就带着大家走进翻译推理,去看看其中有什么奥秘吧。

【例】对于权力,有人这样主张:有实权干大事,有虚权干实事,没权了干好事。

以下哪项最不可能从上述主张中推出( )。

A.没有权,不干好事B.没有虚权,不干实事C.有权了,干好事D.没有实权,不干大事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及选项特征,确定为翻译推理选非题。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实权干大事②虚权干实事③没权干好事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没有权是对③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无法推出不干好事,符合;B项:没有虚权是对②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可能推出不干实事,排除;C项:有权了是对③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可能推出干好事,排除;D项:没有实权是对①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可能推出不干大事,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由此可以看到,在上述题目中,BCD选项均是对翻译推理中前件做了否定,而否前是推不出必然结论的,也就是说可能推出,也可能推不出,这就是翻译推理中的可能性问题,是需要大家一定要保持充分的清醒,切不可看到否前,直接认为不能否后,那这样就错了。

我们再来看一个题目。

【例】只有在湿度高且光线昏暗的山林里才会有野生灵芝生长。

紫金山林区没有野生灵芝生长。

若以上判断为真,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Ⅰ.紫金山林区湿度不高并且光线不昏暗。

Ⅱ.如果紫金山林区光线昏暗,则肯定湿度不高。

Ⅲ.如果紫金山林区湿度高,则肯定光线不昏暗。

行测翻译推理公式

行测翻译推理公式

行测翻译推理公式一、引言在行测考试中,翻译推理公式是一种重要的题型。

很多考生在面对这类题目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本文将详细介绍行测翻译推理公式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

二、翻译推理公式的基本概念1.定义翻译推理公式,指的是将题干中的文字、关系和逻辑信息转化为数学公式,从而快速解答题目的推理方法。

2.作用翻译推理公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我们理解题意、找出关键信息,从而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三、行测翻译推理公式类型及解题技巧1.文字推理类文字推理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解题技巧包括:把握关键词、分析句子关系、熟练运用公式。

2.关系推理类关系推理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中给出的人物关系,进行推理。

解题技巧包括:区分关系类型、掌握关系转换公式、善于寻找关系漏洞。

3.逻辑推理类逻辑推理类题目注重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解题技巧包括:分析逻辑结构、运用逻辑公式、熟练掌握逻辑推理方法。

四、实例分析1.文字推理实例【例1】如果A是正确的,那么B一定是错误的;如果C是错误的,那么D一定是正确的。

如果D是正确的,那么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AB.BC.CD.A和C解析:根据题干,可得“A→B”和“C→D”,结合“D→A且D→C”可知,A和C都是正确的。

2.关系推理实例【例2】甲:乙大于丙;乙:丁大于甲;丙:戊大于丁。

如果戊最大,那么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甲大于乙B.乙大于丙C.丙大于丁D.丁大于甲解析:根据题干,可得“乙>丙”、“丁>乙”和“戊>丁”,故“戊>乙>丙>丁”,所以甲>乙。

3.逻辑推理实例【例3】如果P,那么Q;如果R,那么S。

如果P且R,那么以下哪项成立?A.QB.SC.P且QD.P且S解析:根据题干,可得“P→Q”和“R→S”,结合“P且R”可知,“Q 且S”成立,故选D。

五、提高行测翻译推理公式解题速度的方法1.积累常用公式熟练掌握各类翻译推理公式,是提高解题速度的基础。

黄委会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辅导翻译推理的解题技巧

黄委会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辅导翻译推理的解题技巧

黄委会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辅导翻译推理的解题技巧翻译推理题是公职类考试的必考题型,也是令广大考生最为头疼的一个部分,因为这类题目不好理解,但是它技巧性特别强,只要考生能够掌握住技巧,就能迅速地把这类题目拿下。

翻译推理主要涉及到两个步骤,一是翻译,二是推理;需要考生掌握两组翻译,即前推后和后推前,当遇到“如果、就;如果、那么;只要、就;凡是、都”等这些关联词时,就翻译为“前推后”,也就是句子前边的推出句子后边的,当遇到“只有、才;除非、否则不”等关联词时,就翻译为“后推前”。

还要掌握一个逆否等价推理,即肯前推肯后,否后推否前,这里的前后指的是箭头的前边和后边,下面结合例题帮助大家理解。

1、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在现场。

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

A.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

B.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

C.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王五不是杀人犯。

D.徐六不在案发现场,所以徐六是杀人犯。

解析:答案选C,题干出现“如果、那么”关联词,可以翻译为前推后,即杀人犯→案发时在现场;逆否等价为:案发时不在现场→不是杀人犯,A选项是肯后推肯前,不正确;B 选项是否前推否后,不正确;C选项是否后推否前,符合逆否等价推理,正确;D选项是否后推肯前,不正确。

2、如果苇花飘飘,林溪就去观苇;如果温度很低,林溪就不去观苇;只有天空晴朗,林溪才去观苇。

现在林溪去观苇了,可见( )。

A. 苇花飘飘B. 温度很高C. 风大D. 天空晴朗解析:答案选D,题干可以翻译为:花飘→ 去观苇;温低→ —去观苇;去观苇→ 天晴;逆否等价依次为:—去观苇→ —花飘;去观苇→ —温低;—天晴→—去观苇。

选项中只有D选项符合。

通过这两道题,大家就可以看出翻译推理的题目技巧性很强,只要大家可以掌握住技巧,即使不理解题目中的逻辑关系也可以把题做正确,这一方面可以节省做题时间,另一方面可以节省精力。

祝大家考试顺利!。

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秒杀翻译推理题

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秒杀翻译推理题

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秒杀翻译推理题湖北华图强瑞瑞翻译推理几乎是每年公考中的必考题,也是逻辑判断中最能考察考生逻辑思维的一个模块,对于给定条件直接用口诀找答案的简单题对于考生来说不难,但是没有给定条件的形式转换题考生要么是把自己绕晕,要么就是浪费很长时间,今天就让小编来告诉你怎么秒杀这种形式转换的题。

在用秒杀法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基本的翻译推理怎么做,翻译推理无非就是两步,先翻译后推理。

翻译即是将文字语言翻译成逻辑符号式(→),即“如果那么,前推后”,“只有才,后推前”,推理即运用逆否推理“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得不到确定结论”,但要注意的一点是翻译中提到的“前”和“后”指的是句子中的前半句还是后半句,而推理中提到的的“前”和“后”指的是翻译成箭头(→)形式后箭头的前和后。

了解这些之后我们还要知道“如果那么”“只有才”的替换关联词,比如“如果那么”还可以用“只要···就···,若···则···,为了··一定···,凡是···都···,···离不开···”来表示,“只有才”还可以用“除非···否则不···”来表示。

我们了解了基本的知识点之后小编来告诉你给条件的简单题和直接转换的复杂题具体怎么秒杀呢?例1: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在现场。

据此,我们可以推出()。

A.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B.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C.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王五不是杀人犯D.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但许六是杀人犯例2:如果苇花飘飘,林溪就去观苇;如果温度很低,林溪就不去观苇;只有天空晴朗,林溪才去观苇。

行测逻辑推理高频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行测逻辑推理高频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行测逻辑推理高频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其题型多样,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掌握逻辑推理高频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对于提高行测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几种常见的逻辑推理高频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一、翻译推理题翻译推理题是逻辑推理中的基础题型,通常会给出一些条件和结论,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逻辑关联词进行推理。

解题方法:1、牢记逻辑关联词及其翻译规则。

比如“如果……那么……”翻译为“前推后”;“只有……才……”翻译为“后推前”等。

2、运用推理规则,包括“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等。

例如:如果下雨,那么地面湿。

现在下雨了,根据“如果……那么……”的翻译规则,“下雨”是对“前件”的肯定,所以可以得出“地面湿”的结论。

二、真假推理题真假推理题中会给出若干论断,并且其中存在真假情况。

解题方法:1、找关系,即找出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等。

2、看其余,根据关系确定真假后,再对其余论断进行判断。

比如,“所有的 S 都是P”和“有的 S 不是P”是矛盾关系。

若题干中给出这两个论断,并且告知只有一真,那么真话必然在这两者之中,其余论断皆为假。

三、分析推理题分析推理题通常给出一组对象和相关信息,要求进行匹配或排序。

解题方法:1、优先使用排除法,根据题干中的确定信息直接排除不符合的选项。

2、若排除法无法解决,可采用最大信息法,即从出现次数最多的信息入手进行推理。

例如,题干中提到 A 不与 B 一组,C 与 D 一组,那么可以直接排除 A 与 B 一组的选项。

四、归纳推理题归纳推理题要求从题干中归纳出合理的结论。

解题技巧:1、遵循话题一致原则,选项所讨论的话题必须与题干一致。

2、注意表述的准确性,避免过度推理和绝对化表述。

比如,题干只是说“部分人喜欢运动”,选项中如果说“所有人都喜欢运动”,那就属于过度推理,不能选。

五、加强论证题加强论证题需要找出能够支持论点成立的选项。

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中的翻译推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中的翻译推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中的翻译推理华图教育王玉敏翻译推理是逻辑判断中最能考察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模块,很多考生觉得翻译推理很难,即使是很多老师也是将翻译推理作为难点来讲的。

解决翻译推理无非两步走,第一步做翻译,第二步做推理。

做翻译也就是将文字语言翻译成为逻辑语言,即推出(→)的形式,大家常能运用的方法就是找逻辑关联词进行翻译,即“如果那么,前推后”,“只有才,后推前”,“谁是必要条件谁被推出”。

做推理也就是运用逆否推理“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和德摩根定律“负号进去,且变或,或变且”。

掌握这些再加上对“如果那么”“只有才”的替换关联词,比如“如果…那么…”的替代关系词“所有…都…”、“凡是…都…”、“只要…就…”、“倘若…则…”等也是前推后,“只有…才…”的替代关联词“除非…否则不…”也是后推前,掌握住这些关联词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翻译推理题目了。

之所以说翻译推理难,莫过于没办法穷尽所有的逻辑关联词,即使能够总结出所有的关联词,全部记住,难度也是很大的。

那么如果遇到这些逻辑关联词以外的陌生关联词又该怎么办呢?比如下面的题目大家如何来解呢?【例1】亚里士多德学院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

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逻辑的人。

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诸断定中,只有一项是真的。

这一真的断定是()。

A.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B.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C.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D.他们不可能被允许进入【例2】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没有协商、无理可讲的时候发生的,讲理和协商都离不开语言,然而,并非有语言的地方就自动会有说理,有语言的地方必须有自由才能有说理。

由此可以推出( )。

A. 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因为没有自由而发生的B. 并非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不可以协商和不可以讲理的时候发生的C. 如果没有自由,不能讲理,就可能发生战争和混乱D. 有语言和自由的地方就一定不会发生战争陌生关联词的翻译方法:造句子。

聂立慧-小学生超强逻辑日记教你做翻译推理题

聂立慧-小学生超强逻辑日记教你做翻译推理题

小学生超强逻辑日记教你做翻译推理题
华图教育聂立慧
近日,一则小学生的超强逻辑日记走红网络。

在赞叹小学生强大逻辑思维的同时,华图教育专家教你从日记中学会做逻辑判断中的一类高频考点题目,即翻译推理题。

一、翻译推理题型的识别标志
这则日记中,出现了大量的关联词“如果......,就......”,这就是翻译推理题的重要识别标志。

二、翻译推理题型的解题思路
翻译推理两步走,先翻译、再推理。

第一步翻译:“如果A,就B”,翻译成A → B。

第二步推理:递推规则,若A → B ,B → C,则可以得到A → B → C;
逆否命题A→ B 等价于非B →非A。

三、翻译推理题型的实战演练
根据解题思路,这则日记可翻译成:
不努力学习→成绩上不去→被家长骂→失去信心→读不好书→不能毕业→找不到好工作→赚不了钱→没钱纳税→老师领不到工资→老师没心情教学→影响祖国未来→中华民族退化成野蛮民族→美国怀疑有武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实力不足→动用核武器→破坏环境→大气层破洞→温度上升→冰山融化→水位上升→全人类被淹死
运用逆否命题的推理规则,最后得出结论:
不让全人类被淹死→努力学习
以上就是翻译推理题的解题技巧,学会举一反三,类似题目可以轻松解决。

本篇文章的选材非常好,但如果能加上两道例题,实战演练则会更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破解翻译推理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职业能力测验》包括五大部分内容: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有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

解翻译推理的题,总共分两步,第一步:把自然语句(大白话)转换成逻辑语言;第二步:验证选项是否符合推理规则。

先看第一步翻译,打比方说,“如果天下雨,地就会湿”,句子的前半句“天下雨”成立,后半句“地湿”也一定成立。

但反过来,“地湿”却不一定是因为“天下雨”,这叫“前推后”成立,后推前不一定成立。

在逻辑里面,前推后,后也能推前,称充要条件;前推后,后不能推前,称充分条件,反之为必要条件。

显然前半句“天下雨”是后半句“地湿”成立的充分条件。

所以遇到这样的战役都通通使用通关技能“前推后”,那这样的战役在茫茫题海中该如何识别呢,下面放个大招上个真题:
【例1】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在现场。

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A. 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
B. 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
C. 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王五不是杀人犯
D. 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但许六是杀人犯
观察上面的真题有如下特点:一是题干或选项中含有逻辑关联词(例如:如果就);二是提问方式一般为由此可以推出;三是选项之间差异性不大。

如果看到一道题基本满足上述特点,就可以用秘籍了,但友情提示,“前推后”的通关口令有它的适用条件,一般情况下当题中会出现诸如“如果就”、“如果那么”、“若则”、“只要就”、“必须”和“A是B的充分条件”这样的通关提示,官方说法是“如果就”的替代关联词,通俗的说见到它们一般
都使用“前推后”的解题方法。

翻译解题第二步,验证选项是否符合推理规则。

推理规则三句话:“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必然”,结合上面例题,翻译:如果就,前推后,杀人犯推出在现场。

其中,杀人犯是条件,在现场是结论。

第二步,验证:A选项在现场为肯定翻译的结论,根据肯后不必然,后面的结论肯定,要求条件杀人犯是不确定的,但选项中肯定张三是杀人犯,不符合推理规则,排除。

B选项不是杀人犯否定条件,根据否前不必然,要求结论不确定,但选项中确定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不符合推理规则,排除。

C选项不在现场否定结论,根据否后必否前,要求条件也否定,选项中王五不是杀人犯符合推理规则。

D选项不在现场,根据否后必否前,要求条件也否定,但选项中许六是杀人犯,不符合推理规则,排除。

综上所述,只有C选项符合推理规则,所以本题答案选择C。

翻译推理的题,都是技术浅,套路深,所以小伙伴们要想通关顺畅,特送上四个大字“熟能生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