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及相关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及相关分析
表2 患者不同部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分析( n = 8 6)
充; 远端狭窄 处血流峰值速度降低 , 频谱低平 , 且加速时间明显
延 长日 。
参考文献
【 1 】 钱建林.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 的观察f J 】 .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 0 0 6 , 7 ( 1 ) : 4 1 . 4 2 . 【 2 ] 张英华.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的诊断 价值【 J 】 . 临床医学 , 2 0 0 6 , 1 0 ( : 2 ) : 4 9 - 一 5 O .
厚。
质聚集 , 形成微血栓 , 脂质沉积 , 进而造成坏死 和斑块形成 。受
2 结果
到相 同危险因素的影响 , 脑动脉和外周血管会产生相 同的生理 病理基础和发病机制 , 而由于颅 内动脉 自身解 剖特征 , 常规 的 临床检查技术无 法准确检测 出颈动脉粥样硬化问题 , 而腹主动 脉、 颈动脉等外周大动脉 , 因其解剖位置较为 固定 , 所 以临床检 查和诊断较为容易 , 且准确性较高[ 1 】 。 因斑块的基本成 分不 同, 所 导致 的梗死发生率也存在一定 的差异 。混合斑和软斑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脂质 , 钙质含量
讨 MRI 在肝豆状核 变性诊断 中的价值 。方法 对临床和生化
证 实的 l 3 例 肝 豆状 核 变性 患 者进 行 脑 部 MRI 检查。 结果 1 3
0 . 3 左右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 但好发于青少年 。其临床特点是 铜代谢异常 , 导致 铜在肝、 脑 和角膜等部位 聚集 并对其造成损
动脉壁特别是动脉内 一中膜所 出现 的血小板 、 碳水化合物 和脂
肝 豆 状核 变性 的颅脑 MR I 表现 及 相关 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指南

肝豆状核变性指南

肝豆状核变性指南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OMIM 277900)又名Wilson 病(Wilson disease, 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致病基因ATP7B定位于染色体13q14.3,编码一种铜转运P型ATP酶。

ATP7B基因突变导致ATP酶功能减弱或丧失,引致血清铜蓝蛋白合成减少以及胆道排铜障碍,蓄积体内的铜离子在肝、脑、肾、角膜等处沉积,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肝硬化、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肾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 ring, K-F环) 等。

WD的世界范围发病率为1/30 000~1/100 000[1],致病基因携带者约为1/90[2]。

本病在中国较多见。

WD好发于青少年,男比女稍多,如不恰当治疗将会致残甚至死亡。

WD也是至今少数几种可治的神经遗传病之一,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晚期治疗基本无效。

本指南编写者考虑到:① WD的大量文献都由于病例数较少而没有大的配对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②WD的多数药物治疗模式都是既往各个时期对药物缺乏严格评估基础上制定的。

为了尽可能做到下列所推荐的WD诊断和治疗标准化,本指南主要参考了文章“A Practice Guideline on Wilson Disease”[3],加上国内多个专家的经验写成。

本指南推荐的诊断与治疗所根据的证据分级见表1。

表1 本指南推荐的诊断与治疗所根据的证据分级表[3]级定义Ⅰ证据来自多项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每项包括的参与者数量有足够的统计学功效Ⅱ证据来自最少一项大的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伴或不伴随机化;或来自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的分析研究;或设计良好的meta分析Ⅲ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的报告Ⅳ未评级一.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一)临床特点1、发病年龄多在5~35岁[3],3岁及72岁均有(均经基因诊断证实[4,5 ])2、临床表现①神经症状(锥体外系为主)和精神症状;②肝症状;③角膜K-F环(7岁以下患儿少见);④其他:镜下血尿、微量蛋白尿、肾小管酸中毒、急性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骨关节病及肌肉损害等。

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肝性脊髓病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肝性脊髓病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肝性脊髓病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王佳炜,方明娟,刘力生,王训,杨任民,胡文彬摘要: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并发肝性脊髓病(HM)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诊断为HLD并发HM的5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诊治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HM发病年龄16~32岁。

5例患者均有肝硬化失代偿期表现,3例患者有TIPS病史;2例患者脊髓MRI示胸髓异常信号;3例患者肌电图异常;4例患者脑电图示背景脑电明显变慢。

2例行肝移植术治疗,2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余4例患者病情均不同程度地恢复。

结论 HLD并发HM患病率极低,高铜状态、高氨血症、TIPS、贫血、低蛋白血症和门静脉高压与HM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肝性脊髓病;临床特征中图分类号:R742.4 文献标识码:A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complicated by hepatic myelopathy: a clinical analysis of 5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WANG Jiawei, FANG Mingjuan, LIU Lisheng, et al.(Affiliated Hospital of Neurology Institute,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Hefei 230061,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 com⁃plicated by hepatic myelopathy (HM).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clinical features, auxil⁃iary examination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outcomes of 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HLD complicated by HM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February 2023, 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reviewed.Results Among the 5 patients,4 were male and 1 was female; the age of onset of HM ranged from 16 to 32 years. All 5 patients had manifestations of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nd 3 patients had a history of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 The spinal MRI showed abnormal signals in the thoracic cord in 2 patients.Electromyography showed abnormalities in 3 patients,an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showed significantly slower background brain waves in 4 patients.Two patients underwent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2 patients receive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ne patient died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the other 4 patients had varying degrees of recovery.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HLD complicated by HM is very low. High copper status, hyperammonemia, TIPS, anemia, hypoproteinemia,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are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HM.Key words: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epatic myelopathy;Clinical feature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疾病,临床以肝脏和神经系统受损为主要表现。

肝豆状核变性的头部磁共振量化及异常信号与临床特点的关系

肝豆状核变性的头部磁共振量化及异常信号与临床特点的关系

肝豆状核变性的头部磁共振量化及异常信号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李爱萍1周香雪2蒲小勇3何荣兴4李洵桦5梁秀龄5 1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东莞523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2神经一科,4放射科(广州510700);3广东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510080);5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80)【摘要】目的研究量化评价肝豆状核变性(WD)核磁共振(MRI)严重程度的方法,分析MRI异常信号和临床特点的关系。

方法选取WD初诊患者60例(脑型40例,肝型20例)、正常对照20例。

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系统评分,肝功能检查,铜代谢检查。

所有入选者进行头部MRI检查。

分别对T2呈像上各部位的高信号和低信号范围和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100%的脑型和80%的肝型WD患者脑部MRI出现异常信号。

脑型WD尾状核、丘脑、小脑、中脑、脑桥高信号范围评分高于肝型患者(P=0.024、0.033、0.210、0.036、0.019),程度评分高于肝型(P=0.038、0.044、0.037、0.043、0.020);脑型壳核高信号程度高于肝型(P=0.021);脑型WD丘脑低信号范围及程度高于肝型(P=0.001、0.035);脑型壳核低信号程度高于肝型(P=0.017)。

言语清晰度得分与壳核高信号范围、壳核高信号程度得分呈正相关(r=0.379、0.387,P= 0.047、0.042)。

共济失调的程度得分和小脑高信号程度得分呈正相关(r=0.313,P=0.042)。

震颤程度得分和丘脑高信号范围、高信号程度得分呈正比(r=0.372、0.337,P=0.034、0.039)。

影像学评分与血清铜、尿铜无相关性。

肝型WD患者头部影像学评分与肝功能等级无相关性。

结论WD头部影像学异常的比例较高。

通过对T2高、低异常信号的范围和程度评分的方法,可以分别量化评价WD患者脑部铜沉积、神经损伤的程度。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与脑CT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与脑CT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与脑CT分析发表时间:2011-09-26T11:16:41.26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李占军李坤炜秦培鑫[导读] CT诊断肝豆状核变性均有显著的阳性征象,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与脑CT征象。

方法:回顾分析3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资料及CT检查资料。

结果:病变分布于豆状核13例(36.11%),丘脑内囊后肢7例(19.44%),苍白球6例(16.67%),尾状核头部6例(16.67%),豆状核尾状核联合病变2例(5.56%),丘脑内囊后肢苍白球联合病变2例(5.56%)。

脑萎缩30例(83.33%),脑室扩大28例(77.78%)。

脑基底节区见双侧对称性低密度影24例(66.67%)。

脑白质脱髓鞘6例(16.67%),脑干低密度影3例(8.33%),小脑齿状核低密度影3例(8.33%)。

结论:CT诊断肝豆状核变性均有显著的阳性征象,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CT;诊断【中图分类号】R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94-02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W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多系统损害疾病,其遗传缺陷位于染色体13的长链上。

临床诊断以往以肝病、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阳性、眼角膜Kayser-Fleischer(K-F)环阳性、家族遗传史确诊,本病首发症状复杂,早期易出现误诊、漏诊[1]。

本研究通过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资料及CT征象,旨在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5年1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36例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

男20例,女16例,年龄547岁,平均年龄(14.58±4.29)岁,其中2例为父子。

肝豆状核变性脑部CT表现

肝豆状核变性脑部CT表现

l9 ; l9 ( ) l l— 2 . 9 7 6 4 : 17 3
( 稿 :2 0 收 06—0 5—2 ) 4
示膝关节 的四层结构 ,由浅至深呈 低与 中等 信号 交替排列 , 与关节软骨 的组织结 构大致地 对应起来 :1 )低 信号浅层 对 应表层带 ,2 )浅层 下的 中等信 号对应 表层带深部 、过渡层
[ ] R c t ,R a e , Macl , e a.A nr li 1 th MP rr r n J res iS t 1 b omat s ie
o ri l a t a e i h n e a ay i o v i b eMRI fa t a a c ri g n t e k e : n lss f al l c r l a a t c nq c . Ra il y l 9 e h iu' s . doc 9 3, 1 7: 4 3 8.  ̄ 8 7—
t n i e e t g c ri g ee t i h e i d tc i a t a ed fcs n t eKn e:c mp r o o n n l o ai n s

计一
l 4
l8 0
l5 7
27 0
7 2
56 7
wi rh ̄cp n 1 0 p t ns t atr o y i ai t.AJ h 3 e RA J Ro ng n l m e te o
讨论
膝 关节是 人体重要的 负重关节 ,结构复杂 .发生
1 9 , l 2 ( :1 7 — 8 9 9 7 4) 0 3 0.
退行性骨 关节病的几率很高 ,而退行性骨关节病首先表现 为 关节 软 骨 改 变 : MR I对 关 节 软 骨 病 变 的 诊 断 是 很 明 确 的 .

成年人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

成年人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

成年人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王振波; 刘彬; 刘含秋; 李德龙; 王兴东【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4(012)005【总页数】4页(P37-39,46)【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颅脑; 磁共振成像【作者】王振波; 刘彬; 刘含秋; 李德龙; 王兴东【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放射科江苏扬州225009;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4; R651.1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1],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多在青少年起病。

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1-6]的病例大多集中于这一年龄段,但多数HLD患者往往到成年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就诊,因此对HLD成年期的颅脑MR表现的认识同样重要。

本组通过对临床确诊的21例成年人HLD患者颅脑MRI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HLD在成年期的脑部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成年人HLD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华山医院2007年5月至2012 年4月经临床确诊的2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颅脑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9~34岁,平均25±4.21岁;起病时间2月至12年,平均3.38±3.54年。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1)主要表现为构音困难、肢体震颤、不自主抖动、肌张力增高、智力下降、精神症状等锥体外系症状和体征。

体检:构音障碍18例,肢体不自主抖动14例,肌张力增高、肌强直14例,肢体震颤9例,行走不稳6例,吞咽困难6例,智力下降5例,动作缓慢3例,共济失调1例,精神症状1例。

(2)合并肝硬化6例。

(3)角膜缘K-F环:累及双侧19例,单侧1例,1例未见K-F环。

(4)21例患者血清铜蓝蛋白均有减少(平均0.03±0.01g/L)。

肝豆状核变性病例一例

肝豆状核变性病例一例
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 题,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05
预后与预防
预后情况
长期生存
01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早期诊断并接受合适的治
疗,患者可以长期生存。
症状改善
02Leabharlann 通过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
到提高。
并发症风险
03
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
睡眠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失眠、睡眠 质量差等症状,影响生活 质量。
其他症状
骨骼异常
肝豆状核变性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骨骼畸形、骨质 疏松等症状。
皮肤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
眼部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视力减退、眼球震颤等症状。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通常会出现肝功能异常、神经功能异常 等症状,如黄疸、出血倾向、神经精神症状等。
康复训练
医生推荐张三进行认知功能康复 训练,如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 等,以改善其认知障碍。
治疗结果
张三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得到一定程 度的控制,认知功能有所改善。家属 表示张三情绪稳定,工作表现有所提 升。
建议张三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脑部影像 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 整治疗方案。
02
临床表现
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
01
药物治疗是肝豆状核变性的主 要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是控制 症状、减缓疾病进展和预防并 发症。
02
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胺、葡萄 糖酸钙、硫酸锌等,这些药物 可以促进铜的排泄,减少铜在 体内的蓄积,从而改善症状。
03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定 期进行肝功能和神经系统检查 ,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评 估治疗效果。

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对比、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及治疗推荐和预后措施

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对比、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及治疗推荐和预后措施

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对比、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及治疗推荐和预后措施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 Wilson 病 (Wilson disease, WD),是因铜转运 ATP 酶 B(ATPase copper transporting beta,ATP7B)基因突变而导致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

主要为肝脏和神经系统病变,大量铜蓄积于肝、脑、肾、骨关节、角膜等组织和脏器,患者出现肝脏损害、神经精神表现、肾脏损害、骨关节病及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 ring,K-F 环)等表现。

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

表 1. 2021 版、2022 版指南简要对比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辅助检查1)临床表现Wilson 病的临床症状包括神经损害、精神异常、肝脏损害、肾脏损害、骨关节病、心肌损害、肌病等。

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失调、不孕或反复流产等(具体临床表现见表2)。

表 2. wilson 病患者各器官系统临床表现2)辅助检查角膜 K-F 环:K-F 环为角膜边缘的黄绿色或黄灰色色素环,一般在手电筒侧光照射下肉眼可见,如未见到,需要采用眼科裂隙灯检查明确角膜 K-F 环。

铜代谢相关生化检查:血清铜蓝蛋白:Wilson 患者一般< 200 mg/L(正常值 200~500 mg/L);24 h 尿铜:Wilson 患者 24 h 尿铜≥ 100 ug(正常人小于 100 ug)。

颅脑 MRI:壳核、尾状核头部、丘脑、中脑、脑桥及小脑 T1 低信号、T2 高信号,少数情况下可出现 T1 高信号或 T1、T2 均低信号。

T2 加权像时,壳核和丘脑容易出现混杂信号,苍白球容易出现低信号,尾状核等其他部位多为高信号。

此外,可有不同程度的脑沟增宽、脑室扩大及额叶皮质软化灶等。

MRI 病灶可随着治疗逐渐变浅变小。

血尿常规: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时,血常规可出现血小板、白细胞和(或)红细胞减少;尿常规可见镜下血尿、微量蛋白尿等。

3.0TMR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0TMR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0TMR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3-03-25T10:55:51.5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李燕[导读]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遗传缺陷位点位于13号染色体的长链上李燕 (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放射科 457001)【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068-01【摘要】目的探讨3.0TMR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同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我院治疗的6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颅脑MRI检查结果显示,60例中有52例发现异常,阳性率为86.67%;病灶可分布于多个部位;病变信号以长T2、长T1信号为主;3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结论 3.0TMR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检查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为肝豆状核变性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3.0TMR 肝豆状核变性颅脑MRI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遗传缺陷位点位于13号染色体的长链上[1]。

该病患者体内铜代谢异常,会在脑、肝、肾以及角膜等重要器官或组织大量沉积,临床表现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目前关于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的报道较少,且MRI的场强一般较低。

为了探讨3.0TMR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同时分析其临床意义,本文作者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我院治疗的6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

具体内容现整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我院治疗的6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其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在10-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4.6岁。

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第一,41例患者表现出锥体外系体征或症状,发病时有言语不清、四肢抖动、肌张力增高、动作笨拙、头痛、震颤以及精神异常等临床表现;19例患者发病时以下肢肿胀、腹胀、膝关节疼痛、尿血为主。

MRI在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分析

MRI在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分析

龙源期刊网 MRI在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分析作者:张晓琦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20年第01期【摘; 要】目的:分析MRI在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临床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颅脑MRI的影像学特点,并文献复习。

结果: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部MRI表现为双侧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及T2FLAIR为高信号。

结论:MRI可对患者脑部损伤进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对其早期神经核团损伤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价值。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060-02【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RI in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Method: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MRI in 23 patients with diagnosed HLD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eviewed in the literature. Result: The brain MRI of patients with HLD showed bilateral symmetrical T1WI low signal, and T2WI and T2FLAIR showed high signal. Conclusion: MRI can be used for the diagnosis of HLD, and it has certain diagnostic value for its early injury of nerve nucleus and therapeutic activity.【Key words】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引起的肝硬化和脑变性性疾病,由Wison等于1912年首先描述,故又称Wison病。

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

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

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定义肝豆状核变性,又称 Wilson 病(Wilson′s 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

●致病原因致病基因ATP7B编码一种铜转运P型ATP酶,该基因的致病变异导致ATP酶的功能缺陷或丧失,造成胆道排铜障碍●多见于5~35岁●临床表现●神经精神表现●多见于10~30岁患者●肌张力障碍●震颤:最常见粗大不规则震颤●肢体僵硬和运动迟缓:易误诊为帕金森病●精神行为异常:可早于肝脏损害和神经症状,常被忽略●其他少见的神经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Wilson病患者发生癫痫并不罕见可发生在疾病早期,更易发生在排铜治疗过程中●肝脏损害●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患者,大部分患者在 10~13 岁起病●急性肝炎①不明原因的黄疸、食欲差、恶心、乏力等急性肝炎症状。

②经护肝降酶等治疗可好转。

●暴发性肝衰竭①其中部分患者伴有溶血性贫血,若不治疗,致死率高达95% ②即便经过排铜和护肝治疗,患者的肝功能仍可能急剧恶化。

●慢性肝病或肝硬化(代偿或失代偿):缺乏特异性●其他●骨关节病、骨骼畸形、骨质疏松●心肌病、心律失常●角膜K-F环、向日葵样白内障●皮肤黝黑●溶血性贫血等铜离子蓄积在其他系统亦表现出相应的功能异常或损害。

●症状前个体●常规体检发现转氨酶轻度增高但无症状且行 ATP7B 基因筛查确诊●意外发现角膜K‐F环但无症状且行ATP7B基因筛查确诊●Wilson 病先证者的无症状同胞行ATP7B基因筛查确诊●辅助检查●角膜K‐F环●角膜边缘的黄绿色或黄灰色色素环●7岁以下患者一般无法检出●铜代谢相关生化检查●血清铜蓝蛋白●检测方法:①酶学方法:复杂且昂贵②免疫比浊法●正常值:200~500mg/L●铜蓝蛋白 <80 mg/L 是诊断Wilson 病的强烈证据●若铜蓝蛋白<120 mg/L 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进行 ATP7B 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妊娠期、接受雌激素治疗、出生后至2岁婴幼儿、20%以上的 ATP7B基因杂合致病变异携带者,以及慢性肝病、重症肝炎、慢性严重消耗性疾病患者的铜蓝蛋白亦可低于200 mg/L,在临床上需进行鉴别●24h尿铜●检测方法: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②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正常值:在规范的 24 h 尿液收集及正常肌酐清除率的前提下,正常人 24 h尿铜<100 μg●Wilson 病患者24 h 尿铜≥100 μg●不明原因肝酶增高的儿童24h尿铜≥40 μg,需进行 ATP7B基因检测明确诊断●血清铜:不推荐●肝铜量●有创检查,不推荐●正常值<40~55 μg/g(肝脏干重)●Wilson病患者>250 μg/g(肝脏干重)●血尿常规●肝脾检查●肝功能: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升高和(或)白蛋白降低●肝脾B超:常显示肝实质光点增粗、回声增强甚至结节状改变;部分患者脾脏肿大。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 表现长 T1 长 T2 信号(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AVM (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 长T2 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 呈高信号。

MRA :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I、U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I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H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I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H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i、n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川、W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 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 呈低信号,T2WI 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I级)、占位征象重(n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 )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 、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 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 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 长T2 信号区(囊变)。

浅谈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

浅谈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

词研究会副会长 , 河南省民委原副巡视员田坤一先生的题诗; 楹联家高伯 正先生题联; 书法家李孟渊先生题词t 在此谨菇谢悃! 又蒙本人硕士研究生 闫俊峰 、 张华锴同学帮助打字、 整理, 在此一并致谢 !
创者 , 其原9 除囊括方 剂组成 外, 1 1 尽量 以君 臣佐使为序 , 反映方效。 选
简而不 明。 倘能熟背歌诀 , 举一反三 , 诚可脱 口而出, 运用 自如 , 医疗 对 及复习应 试均大有裨益。 本书附录中“ 临床常用中药参考” 录入了常用
中药 之 功 效 和 用量 , 便临 床 查询 此 该 书 病证 方 药 精 华 俱存 , 以 至 似可
防止要者非要 。 要” 此“ 乃诊治疾病之要, 亦为学医及应试之要。 病证歌诀之 后韵“ 注解、 释义”乃为读者进一步理解明晓歌决意义而没, , 夹有不明者 ,
I d
。பைடு நூலகம்
其 病 理 基 础 为 肝脏 排 铜 障 碍 , 能 正 常 地 生 成 血 清铜 蓝 蛋 白 , 蓝 不 铜
蛋 白是 铜 和生 物 源 胺 类 氧 化酶 的 载 体 , 清 中 的铜 9 %与铜 蓝 蛋 白结 血 0 合 运 输 , 过 铜 蓝 蛋 白对 铜 原子 的结 合和 释 放 , 节 铜 在 机 体 内的 分 通 调 布【。 L ON患 者 因 为铜 蓝 蛋 白的 缺乏 , 大 量 铜 聚 积 于脑 、 、 、 2 WI S J 使 肝 肾 角膜等处 , 起脑变性萎缩 、 硬化 、 引 肝 肾小 球 变 性 和 眼 K—F _。 内 环 3脑 _
家级名 老 中医 , 河南 省卫 生厅 原副 厅长 , 南省 中医学 会原 会长 张磊 教授 河 题诗; 由著名 书法 家 , 全国秘 书联 盟主席 聂 中东 先生 书写 的河南 省老 年诗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与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与治疗
现。
33 中医药治疗 杨任 民教授[ 先提出以中药肝豆汤结 . 。 首 合西药治疗 本病 , 类似鸡尾酒 疗法 , 中药组方 中泻下利胆 , 清热解毒 , 通腑利尿 , 完全和西医关注的胆汁排铜 及高锌低 铜的机理吻合。 韩咏竹等应用肝豆汤治疗 WD患者 1 7 , 0例 取得了显效 9 , 例 总有效率 8 1的良好疗效 。 4 3 对症 治疗 肌强直及 震颤可用 安坦 等调节 肌张力 药 . 4 物; 精神症状 明显 给予抗精 神病 药 , 白细胞 、 血小板减 少可 给予升血细胞药物。无论 有无 肝功能损 害均 应保肝治疗 。 3 手术治疗 严 重脾功能亢进可行脾切 除术 , . 5 治疗 无效
常。
1 其 它器官系统 肾功能损 害患者可出现蛋 白尿 、 . 5 氨基 酸尿等; 血液系统异常包括严 重的溶血性贫血 、 继发于 巨脾 的 白细胞或血小 板减少症等; 、 钙 磷代谢 障碍可产生骨质疏 松 、 节病 等 ; 关 皮肤症状如 明显色素沉着等 。 2 影像学表现 21 C C . T T检查 特 征 性 表 现 之 一 是 对 称 性 基 底 节 低 密 度 病灶, 时病 变可累及丘脑 、 有 桥脑等部位 。另一特征为广泛 性 脑 萎 缩 , 铜 沉 积 于 灰 质 致 广 泛 脑 损 害 的表 现 。 系 2 MR 高屿博 等[ 发现脑 的易损 害部位顺序 为壳 核 、 . 2 I 1 ] 大脑 、 中脑 、 桥脑 、 尾状核 、 丘脑 、 小脑 、 白球 。壳核几乎都 苍 有损害 , 中脑 、 桥脑异常多见。 程敬亮等【】 2报告 1 3例 Wio ln s 病的脑 MR 所见壳 核全 部受 累 , 次为尾状 核 、 I 其 丘脑 、苍 、 白球 、 导水管周 围灰质和桥脑 , 而黑质受累较少。这些病变 均 呈 双 侧 对 称 性 ,脑 萎 缩 是 Wio l n病 的常 见 脑 部 改 变 , s 该 组 病 例 占 7 % 。MR 在 WD早 期 诊 断 、 断 预 后 及 研 究 影 7 I 判 像学与临床关 系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越性。 2 B超 胡纪源 等[ 对 10 . 3 3 ] 2 0例 wl n S io ’ 病患者 的的声 s 像 图 进 行 研 究 后 发 现 10 2 0例 患 者 均 有 肝 脏 损 害 表 现 ,3 99 例 出现脾脏肿大 , 1 55例肾脏损 害 , 探及 腹水 10例 ; 2 王金 萍 等『] 4报道 1 9例 WD患者 肝脏 均 出现 WD的特 征性 表 5

肝豆状核变性脑CT和MRI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脑CT和MRI诊断

龙源期刊网
肝豆状核变性脑CT和MRI诊断
作者:范辉王文献孙传顺岳恒志王珂王文献石拓刘锦涛何艳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17期
【摘要】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的脑CT和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HLD病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

方法对临床和生化检查证实36例 HLD的脑CT和MRI征象及临床表现
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CT检查26例中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基底节区低密度影。

30例MRI呈对称性条状或新月形长T1长T2信号,FIAIR高信号、或稍短T1短T2信号,典型者依受累部位不同分别为“啄木鸟”、“八字”,“展翅蝴蝶”样改变等,其中病灶位于壳核30例,尾状核16例,丘脑15例,苍白球、红核各3例,黑质、大脑脚网状结构、脑桥桥核、额叶白质各2
例,15例有轻度或重度脑萎缩。

结论 HLD脑CT及MRI最常见征象是基底节区低密度影或异常信号和不同程度脑萎缩,以双侧豆状核区对称性低密度或异常信号最具特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230031安徽合肥,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MR I 室中枢神经放射学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 I 表现及临床应用唐业斌,卢 琦,黄建军,袁年平【摘要】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 I 表现,评价MR I 对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8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颅脑MR I 资料,其中22例行DW I 检查,12例行增强扫描。

结果 颅脑MR I 无异常发现12例,有异常发现70例,阳性率为85.4%。

脑MR I 异常信号发病部位依次为豆状核(63/70)、中脑(23/70)、丘脑(21/70)、桥脑(21/70)、尾状核头(15/70)、额叶(5/70)、齿状核(5/70)、胼胝体压部(4/70)、小脑中脚(1/70)、枕叶(1/70)。

病灶以长T 1、长T 2信号为主,有4例双侧苍白球等部位显示短T 1、短T 2信号;1例脑内广泛受累;13例显示软化灶;脑萎缩54例,其中5例仅表现为脑萎缩。

结论 MR I 对肝豆状核变性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依据。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颅脑 磁共振成像 诊断M R ID i a gnosis of Bra i n w ith Hepa tolen ti cul ar D egenera ti onT ANG Yebing,LU Q i,HUANG J ianjun,et al .Secti on of MR I,the First Affiliated Hos p ital of Anhui Traditi 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Hefei,Anhui Pr ovince 230031,P .R.China【Abstract 】 O bjecti ve To discuss the MR I features of brain with hepat olenticular degenerati on (HLD ),and evaluate itsdiagnostic value .M a ter i a ls and M ethods 82patients with HLD confir med by clinically and experi m entally were per 2f or med with p lain MR I scanning and F LA I R scanning,and 22patients received DW I scanning,and 12patients received en 2hanced MR I .Results Among the 82patients,12patients were nor mal and 70were abnor mal on MR I scans .The positive rate ofMR I findings was 85.4%.The main lesi ons with abnor malMR I appearances on brain included:the nucleus lentifor 2m is in 63(63/70),the mesencephal on in 23(23/70),the thala m i in 21(21/70),the pons in 21(21/70),the caput nuclei caudati in 15(15/70),the l obus fr ontalis in 5(5/70),the dentate nucleus in 5(5/70),the s p leniu m cor poris occi p italis in 4(4/70),the pedunculus cerebellaris medius in1(1/70),the l obus occi p italisin 1(1/70),brain atr ophy in 54(54/82).The short T 1and short T 2signal intensity was f ound in the double gl obus pullidu m with 4cases,most of the m had l ong T 1and l ong T 2signal intensity,1case had multi p le lesi ons .There were s ome sequela lesi ons in 13cases .Conclusi on MR I scan has great diagnostic value in patients with HLD,and p r ovide useful inf or mati on f or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 m ent .【Key words 】 Hepat olenticular degenerati on B rain M agnetic res onance i m aging D iagnosis 肝豆状核变性(hepat olenticular degenerati on,HLD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特点是铜代谢异常,导致铜在肝、脑、肾和角膜等部位异常沉积,而引起多样化的临床症状[1,2]。

早期诊断有利于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HLD 的颅脑MR I 表现已有一些报道[3,4],但MR I 场强多偏低,报道例数较少。

笔者通过对82例HLD 的高场MR I 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MR I 表现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经本院神经内科及神经病研究所确诊的82例HLD 的颅脑MR I 资料。

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9~41岁,平均19岁(1~10岁5例,11~20岁48例,21~30岁24例,31~40岁4例,41~50岁1例)。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1)61例患者具有锥体外系症状或体征,发病时有渐进性四肢抖动、言语不清、动作笨拙、肌张力增高、震颤、头痛、精神异常等;21例发病时以腹胀、下肢肿胀、尿血、膝关节疼痛为主。

(2)所有病例于角膜缘见典型黄棕色K 2F 环,均累及双侧;(3)82例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检查范围为0.016~0.24g/L (正常0.26~0.36g/L ),血清铜氧化酶活性检查范围为0.017~0.24g/L (正常0.25~0.4g/L )。

1.2 方法使用Sie mens Sy mphony 1.5T 磁共振扫描仪,正交头部线圈。

扫描序列包括:SE T 1W I (T R 500m s,TE 7.7m s ),TSE T 2W I (T R 4000m s,TE 116m s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技术(F LA I R )(TR 8000m s,TE 114m s/TI 2500m s ),层厚6mm ,层距30%,信号平均数2次,矩阵256×256,视野230×230,22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 I )检查,12例行增强扫描。

2 结果82例中有异常发现70例,阳性率为85.4%。

病变部位:病灶主要集中于豆状核、中脑、桥脑、尾状核头、丘脑等部位,依次为豆状核(63/70)、中脑(23/70)、丘脑(21/70)、桥脑(21/70)、尾状核头(15/70)、额叶(5/70)、齿状核(5/70)、胼胝体压部(4/70)、小脑中脚(1/70)、枕叶(1/70)。

病变形态及信号:豆状核、脑干、尾状核头、丘脑、齿状核、小脑中脚、胼胝体等部位病灶多呈斑片状,对称性分布;双侧或单侧额叶、枕叶部位病灶多较大,形态不规则。

病灶以长T 1、长T 2信号为主(图1),其中4例于双侧苍白球、内囊区域伴短T 1、短T 2信号(图2);F LA I R 序列呈不同程度高信号,且信号不均匀。

13例于F LA I R 序列显示部分病灶为软化灶,表现为条片状低信号周围可见不连续高信号环绕,位于基底节或额叶部位(图3)。

5例部分病灶于DW I 序列呈明显高信号。

脑萎缩:54例。

其中有5例仅表现为脑萎缩,1例表现为小脑萎缩。

增强扫描表现:12例均未见病灶明显强化。

3 讨论311 病因和发病机理HLD 是一种伴发原发性铜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患者血清直接反应铜增多,铜蓝蛋白(CP)减少。

直接反应铜易与白蛋白分离,沉积于组织内或经尿排出,组织中过量的铜可影响各种重要酶的活性,引起染色质分解和细胞变性、坏死,大量铜也可直接损害组织器官,导致功能异常。

但对于本病铜代谢异常的原发性缺陷至今未完全阐明,存在很多假说。

有学者对HLD的分子水平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发现铜必须经Mg2+和ATP的激发,才能合成固有构像的CP,表明在这一过程中Mg2+和ATP起着重要的生理调节作用。

但铜离子在组织间和细胞间运输的详细机制以及基因产物缺陷如何导致各种生理生化反应,仍需进行大量的研究。

3.2 发病年龄、性别和临床症状HLD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10~30岁为高发年龄组,且男性多于女性。

患者多以渐进性四肢抖动、言语不清、震颤、肌张力增高、动作笨拙、头痛、精神异常等症状为主,少数以腹胀、下肢肿胀、失眠、头痛、膝关节痛等为主要症状。

绝大多数病例于角膜边缘见典型的黄棕色K2F环。

本组82例中11~30岁72例,占87.8%,11岁以下和30岁以上共10例,占12.2%;男(51例)多于女(31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61例,以肝、肾、骨关节症状为主21例;所有病例于角膜边缘见K2F环,双侧受累,病程愈长愈明显,与文献报道相符[2,5]。

3.3 HLD的颅脑MR I表现与病理典型MR I表现为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等部位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及水肿效应,多伴有脑萎缩,增强后无强化[6,7]。

这是因为铜在脑血管周围异常沉积,引起局部缺血,脑组织水肿,导致神经细胞变性、神经纤维脱髓鞘,胶质细胞增生,并出现坏死、囊变[8,9]。

本组资料显示异常信号发病部位以基底节最多,说明铜在广泛分布时具有高度选择性的亲和作用,与文献报道相符。

双侧豆状核、丘脑或/和尾状核长T1、长T2信号可呈“蝶翼样”,颇具特征,本组有31例。

本组有4例显示双侧苍白球等部位短T1、短T2信号,这可能是由于HLD未经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铜逐渐积聚增多,其顺磁性作用日趋明显所致。

也有学者认为与铁局部沉积有关[6,8]。

本组有13例表现为软化灶,位于双侧基底节及额叶,其信号与脑脊液一致,周围可见高信号环绕,这在以往文献中未见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