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拆模工艺及补救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拆模的一般工艺流程:

(1)应按照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

(2)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撑;

(3)已拆活动的模板,必须一次连续拆除完方可停歇,严禁留下不安全隐患。

普通模板:一般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先拆侧模,后拆底模

框架模板:一般是先拆柱模,再拆楼板模,然后拆梁侧模,最后拆梁底板模

2、模板拆除注意事项:

必须掌握适宜的拆除时间,以设计要求为准,如设计没有要求则按照规范要求:板构件小于2m 时,可在达到50%强度后拆模;大于2m并小于等于8m时,强度必须达到75%,方可拆模;大于8m时,则强度要达到100%方可拆模。梁、柱等在小于等于8m时,达到75%强度后可拆模,大于8m时,则强度要达到100%方可拆模。一般来说承重构件大致拆模时间为2周,非承重构件1周左右可拆模。

不能野蛮拆除,在拆除过程中,不能硬砸猛撬,拆模工具最好使用鸭嘴撬,一端带有起钉钳。将拆下的模板清理干净,可避免下次周转使用时造成麻面影响外观。

对于多层楼板支柱的拆除:上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一层楼板的模板支柱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楼板模板得支柱,仅可拆除一部分,跨度为4米或者4米以上的梁下应该保留支柱,支柱间距不得大于3米

3.拆除模板时必须确保混凝土结构安全和外观质量:

拆除顺序一般情况下是先装后拆,后装先拆,先拆除承重较小部位的模板及其支架,然后拆除其他部位的模板及支架

柱模板。单块组拼在先拆除钢楞(即模板的横档和竖档)、柱箍和对拉螺栓等连接、支撑件,再由上而下逐步拆除;预拼的则应先拆除两个对角的卡件,并作为临时支撑后,再拆除另外两个对角的卡件,等到吊钩挂好,拆除临时支撑,才可以脱模起吊。

梁、楼板模板:A、应先拆梁侧模,再拆楼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开始分别拆向两端。B、多层楼板模板和支柱的拆除,应按下列要求进行,上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一层楼板的模板支柱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楼板模板的支柱,仅可拆除一部分,跨度4m及4m以上得梁下均应保留支柱,其间距不得大于3m。

楼梯模板的拆除顺序是楼梯板→楼梯侧板→楼板侧板→楼板底板

在拆除模板工程中,不应该对楼层形成冲击力,如果发现混凝土出现异常现象,可能影响混凝土结构安全和质量问题时,应该立刻停止拆模,并经过处理认证后才能继续拆模

4.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限及补救措施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论现场管理水平如何,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都不可能在非常理想的条件下进行,往往会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或者是结构型式的特殊,或者是气候条件的恶劣,或者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的不规范等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在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中或刚刚施工完不久产生表面缺陷。混凝土结构的表面缺陷大致可以归纳为5个方面:麻面、蜂窝、表面破损、表观微裂纹、底脚漏浆等,不管是哪一种表面缺陷,都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找到混凝土结构产生表面缺陷的内因,在施工中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对既有的缺陷加以必要的修复处理,以提高结构的外观质量。以下主要讲解针对施工现场常见的缺限讲解:

1、麻面

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呈现出无数绿豆般大小的不规则小凹点,直径通常不大于5mm。

成因分析:

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

浇筑前模板上未撒水湿润或湿润不足,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吸去或模板拼缝漏浆,靠近拼缝的构件表面浆少,拆模后出现麻面;

混凝土加水量不准确致使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时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麻面;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筑,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麻面;

混凝土入仓后振捣不到位,气泡未能完全排出,拆模后出现麻面;

振捣过迟,振捣时已有部分凝固。

预防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脱模剂应涂刷均匀;

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在砼搅拌车内不应超过3小时.

浇筑前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

振捣遵循快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cm,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

新拌制混凝土必须按水泥或外加剂的性质,在初凝前振捣,放置时间过长未初凝混凝土可拉回拌和站按设计水灰比加水加水泥重新拌和。

修补方法:混凝土表面的麻面,对结构无大影响,通常不做处理,如需处理则用水泥砂浆配比为1:2或1:修补,由于数量较多,可用人工在小桶内搅匀,随搅随用,必要时掺拌白水泥调色;修补完成后,用麻袋进行保湿养护。

另外在拆模时浇水,可以有效的使混凝土与模板分离,防止麻面产生。

2、烂边及烂根

烂边和烂根主要是由于模板拼缝不严密、接缝处止浆不好,振捣时混凝土表面失浆造成。漏浆较少时边角出现“毛边”,漏浆严重出现混凝土蜂窝麻面。

预防措施:

接缝处贴橡胶海绵条或无纺土工布止浆,并用钢木压板、橡胶压条止浆;

拼缝两侧的振捣器起振时要保持同步。

修补方法:

漏浆较少时按照麻面进行修复,漏浆严重时按以下方法进行修复:

将蜂窝软弱部分凿去,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接合面冲洗干净;

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用中粗砂,按照抹灰工的操作方法,用抹子大力将砂浆压入蜂窝内,刮平,在棱角部位用靠尺将棱角取直;

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2到1:3,并搅拌均匀;

修补完成后,用麻袋进行保湿养护。

3、蜂窝

蜂窝是指混凝土表面无水泥砂浆,骨料间有空隙存着,形成数量或多或少的窟窿,大小如蜂窝,形状不规则,露出石子深度大于5mm,深度不漏筋,可能露骨筋。

成因分析:

模板漏浆或振捣过度,跑浆严重致使出现蜂窝;

混凝土坍落度偏小,加上欠振或漏振形成蜂窝;

混凝土搅拌与振捣不足,使混凝土不均匀,不密实,造成局部砂浆过少。

预防措施:

浇筑前检查并嵌填模板拼缝以避免浇筑过程中跑浆;

浇筑前撒水湿润模板以避免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吸去;

浇筑过程中检查模板牢固情况,并严格控制每次振捣时间;

塌落度过小时拉回拌和站加水加水泥重新拌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