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衡水的历史文化古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选修课:
《衡水地域文化讲座》
教案
第四讲衡水的历史文化古迹
授课班级:
20 -20 学年第学期
授课教师:王长征
第四讲衡水的文化古迹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衡水历史的文化资源,通过对衡水历史的文化古迹的讲解,要求学生了解其丰富的文化背景,汲取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计划学时:2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衡水三塔,难点是对圣姑孝道文化的解读。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和讨论法
参考资料:
课后作业:1.简述衡水三塔的历史
2.宣传圣姑孝道文化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说起佛塔的起源,在佛陀释迦牟尼涅盘后,弟子们因为缅怀、纪念佛陀的缘故,便建塔以供养佛舍利。
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发展,造塔的原因也变得很多,并不一定是为了收纳敬奉舍利。造塔是为了使人不忘佛陀教诲的另一层意义。而在佛塔中,通常会安奉着圣者舍利、经书及各种吉祥物品,让绕塔及顶礼者皆能积集功德。
在象征意义方面,佛塔则是代表了佛陀的圣意、法身,而且佛塔的每个部份都揭示了成佛之道。除了表佛身及五大外,佛塔下层基台则代表十善业、三阶代表三宝、狮座代表法住于世、莲座代表六度、基座四角代表四无量心;整个佛塔则代表包括三十七道品在内的六十名数。
佛塔是代表着佛陀的圣意──法身。而造塔则是为了净除恶业、障碍以及广积福德资粮的极具威力的法门。
一、衡水三塔
1、宝云塔
宝云寺位于衡水市区西南部。碑石记载始建于隋,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此处已有寺庙。相传,在其鼎盛之时,"寺域广占三十亩,殿堂多有近百座,樵楼钟声惊千里,成年累月拥香客"。
宝云塔,高36.5米,塔体为八面棱锥体砖木结构,自四层以上四面有门,塔的各层建筑风格各异,或成鸳鸯斗拱,或成梅花斗拱,雄浑古朴,气势磅礴。若登塔顶,需有一定的勇气,因为每登一层都要绕塔沿半圈,找到另一侧的入口。
来寺内一游,摸一摸"千年不死草",感受一下历史的沧桑,也是一种享受。"千年不死草"属兰科,又叫马蔺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寺内这株是由唐朝大诗人王之涣所栽。唐
开元二年,26岁的王之涣深得宰相张九龄赏识,并被推荐到当时的衡水县当主簿(主官
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临别,见相爷府前有墩马蔺草,遂向相爷说:此草不贪肥水,千载永绿。相爷既然信任我,学生也一定要像这无所贪图的马蔺草,在为国为民的仕途上,不怕风霜,永持文人的正义本色。并讨得几棵栽于衡水,留得千古佳话。
2、景州塔
【链接视频:景州塔】
景州塔是一座历史悠久,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建筑,位于景县城内,原名“释迦文舍利宝塔”,简称舍利塔,因今景县原为景州所在地,所以人们通常称为景州塔。
舍利,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焚烧之后结成珠状的东西,后来也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也叫舍利子。相传释迦牟尼火化后,一些国家的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奉。此塔既名“释迦文舍利宝塔”,想必与供奉佛舍利有关,惜无文字可考。
景州塔高大巍峨,站在塔下仰视,或站在塔外远观,此塔真一尊巨柱拔地而起,直插云天。传说建造此塔时,采用土屯法,塔垒多高,土堆多高,塔建成后,再将土运走。塔高十三层,外形为八面棱锥体,通高63.85米,底层周长50.5米,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古塔。塔基由巨石铺成,塔基下有一深井,实际是地宫,供藏佛骨、佛经、佛像。塔体由青砖砌成,塔内自下而上,砌有螺形阶梯,登阶盘旋而上,可达塔顶。塔顶成葫芦形,由青铜铸就,高2.05米,葫芦下有铁丝网罩,每有风起,铁丝网罩被风鼓荡,如惊涛澎湃之声,故有“古塔风涛”之称。
景州塔究竟创建于何时,无确切文字可考。《景县志》有这样的记载,说是古塔上曾悬有铁匾,匾上铸有“齐、隋重修”字样,重修既在齐、隋,其创建年代应早于此,当在北魏时代。
景州塔在国内享有盛名,与沧州铁狮子、赵州大石桥、正定隆兴寺大铜菩萨齐名,被誉为河北古代四宝之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关景州塔的故事:
清代,在景州流传着“从南京到北京,顶数景州钱粮轻”的说法。传说,景州籍康、雍、乾三朝重臣魏廷珍康熙五十二年,魏廷珍中探花,,陪同皇帝南巡时过开福寺,乾隆皇帝见寺内的无量殿木椽[chuán]重重咬合,不见一根房梁,脱口说道:“此殿无梁(粮)?!”魏廷珍和景州地方官马上叩地谢恩:“谢万岁爷,免去景州的钱粮!”皇帝金口玉言,话已出口,不能收回。至此,这一带交纳的钱粮就少了。
3、庆林寺塔
庆林寺塔位于故城县饶阳店。饶阳店原有一座很大的寺院,叫庆林寺,该塔坐落于寺内,故得名。
庆林寺塔大约建于北宋初期,外形呈八面棱锥体,用青砖砌成, 塔身共七层,高30余米,塔顶有一铜葫芦塔刹chà。塔身四壁上刻有非常精美的图案。在塔的内壁上,您可以领略到宋、元、明、清历代文人的诗文,其中有一首明朝侍郎王士嘉称赞庆林寺塔的诗:
浮图何代建,峭拔入云端;
绝顶登临处,摩挲星斗寒。
二、窦氏青山墓
【链接视频:窦氏青山墓】
窦氏青山墓,位于武邑县城东14公里的青冢村南边,它是汉文帝皇后窦猗房的父亲窦青的坟墓,因窦青被汉室封为安成候,故又称安成候墓。窦氏青山墓今高22.9米,周长490米,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当时还修建庙宇,并立“窦氏青山”墓碑。后庙宇、碑刻被毁,仅存“青山”。1982年7月23日,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窦太后,名窦猗房(公元前205年-公元前135年),汉初因避战乱,随其父祖徙居观津(今武邑县)。其母早逝,其父窦青打鱼时又落水身亡,遂与兄窦健、弟窦广国相依度命。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专权,并在全国广征宫娥。窦猗房被选人宫侍候吕后。不久被吕后赐予代王刘恒为妃。窦猗房为代王刘恒生育两男一女,长子刘启,次子刘武,女儿刘嫖。
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刘邦老臣尽除诸吕,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窦猗房同时晋封为皇后。汉文帝刘恒死后,太子刘启继立为汉景帝,窦猗房受封为皇太后。汉景帝刘启死后,窦猗房之孙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窦猗房成为太皇太后,直至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去世。
窦猗房出身贫寒,入宫后不忘记民间疾苦。其穿戴朴素,且对子女教育有方,受众官拥戴。为避免重蹈吕氏外戚作乱之复辙,猗房兄弟虽相继入宫成为皇亲国戚,但既不过问朝政,也不以富贵权势欺人,史称窦氏兄弟为“退让君子”。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