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失血血浆胶体渗透压↓滤过率

合集下载

血浆胶体渗透压↓滤过率

血浆胶体渗透压↓滤过率

特点①:入球端有效滤过 压为正值,可生成超滤液。
特点②:正常时,出球端 一般无滤出。
(四)影响滤过的因素(重要)
1.滤过膜 机械屏障作用↓→血尿
(如:肾炎时因免疫反应蛋白分解酶的释放
⑴通透性 导致滤过膜孔、裂增大)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如: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1.5m2
排泄:由排泄器官将体内一些物质经血液循 环排出体外的过程。
━━━━━━━━━━━━━━━━━━━━━━━
排泄器官
排泄物
───────────────────────
肾脏
水、尿素、肌酐、盐类、
药物、毒物、色素等

co2、水、挥发性药物等
皮肤及汗腺 水、盐类、少量尿素等
消 化 道 钙、镁、铁、磷等无机盐,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 肾的功能与解剖复习
一、肾脏功能: (一)泌尿: ①排除代谢终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 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浆渗透压; ③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二)内分泌: ①肾素:对血量和血压起调节作用的; ②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 ③前列腺素等:具有强的舒血管作用。
二、人体的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
胆色素,毒物等
唾 液 腺 重金属、狂犬病毒等
━━━━━━━━━━━━━━━━━━━━━━━
三、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曲小管 近球小管
袢降粗段

袢降细段
小 近球小管

袢升细段
袢升粗段 近球小管
远曲小管
(三)肾小球旁器
1. 球旁细胞
球外系膜 细胞
●入球A膜内的肌细

大学生理期末复习资料(修订版)-生理往大题整理

大学生理期末复习资料(修订版)-生理往大题整理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生理往年大题整理一、胃粘膜防胃酸侵蚀和胃蛋白酶消化的机制1.位于胃腺开口之间的表面粘液细胞在受到食物的机械和化学刺激时,可以分泌大量的粘液,在粘膜表层形成一个较厚的凝胶层。

表面粘液细胞分泌的HCO3-也渗入到此凝胶层中,于是形成一层厚的黏液-碳酸氢液屏障。

这层润滑的机械和碱性屏障可以保护胃粘膜免受食物的摩擦损伤,有助于食物在胃内移动,并可阻止胃粘膜细胞与胃蛋白酶及高浓度的酸直接接触,因此虽然胃腔内的PH<2,但是胃粘膜表面的PH可以接近中性。

2.抗消化性溃疡药物:Misoprostol (米索前列酮) 药理机制前列腺素PGE1 类似物。

甲基酯,稳定。

3.药理作用刺激胃、十二指肠粘液和HCO3−分泌, 有利于形成粘膜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细胞。

增加粘膜血流量,加速愈合。

部分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蛋白酶分泌二、胃黏膜屏障的组成和生理意义组成:胃上皮细胞顶端膜&相邻细胞之间存在的紧密连接构成了胃粘膜屏障。

意义:防止胃腔内H+向粘膜内扩散。

三、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部位&稳态调节1.分泌部位: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和网状带。

2.稳态调节:①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有显著的升高血糖的作用,因为它既促进氨基酸参与糖异生,增加血糖来源,又可抗胰岛素作用,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血糖去路;可促进蛋白质分解,特别是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分解,加速氨基酸入肝参与糖异生,抑制氨基酸进入肝外组织;促进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的作用,并可使体内脂肪重新分布。

当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时,面部、躯干、特别是腹部和背部脂肪明显增加,而四肢脂肪减少,出现典型的“满月脸”、“水牛背”、四肢消瘦的体形,称为向心性肥胖。

②糖皮质激素有轻度的贮钠排钾作用,对水盐代谢有影响。

③糖皮质激素可以使血中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同时又可减少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

④糖皮质激素能增加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生成。

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关于《血浆胶体渗透压》,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学习培训一些有关自身人体上边的一些健康教育知识,由于那样能够协助认识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是如何的。

血液血浆渗透压也是一种能够协助大家认识自己身体情况的一种检验方法,血液胶体溶液针对血液的协助是很重要的,胶体溶液能够除去血液中的病原菌,合理的抵御病毒感染。

有时在做常规体检的情况下,血液血浆渗透压也是需要检验的,由于这一针对一些病症的检验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针对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多学习培训一点,那样就可以更为认识自己的身体情况。

血液血浆渗透压血液血浆渗透压的标准值约1.5mOsm/L(25mmHg或3.3kPa)。

关键由血浆蛋白组成,在其中人体白蛋白成分多、相对分子质量相对性较小,是组成血液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血液血浆渗透压针对调整血管內外水份的互换,保持血流量具备关键的功效。

见识渗透压约为313mOsm/kgH2O,等于7个大气压力708.9kPa(5330MmHg)。

血液的血浆渗透压关键来源于融解于在其中的结晶物质,非常是电解质溶液,称之为晶体渗透压。

因为血液与组织液中结晶物质的浓度值基本上相同,因此他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同。

血液中虽带有多量蛋白,但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所造成的血浆渗透压甚小,不超过1.5mOsm/kgH2O,约等于3.3kPa(25mmHg),称之为血浆渗透压.因为组织液中蛋白非常少,因此血液的血浆渗透压高过组织液.在血浆蛋白中,人体白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远低于血蛋白,其分子结构总数远超过血蛋白,故血液血浆渗透压关键来源于人体白蛋白。

若人体白蛋白显著降低,即便血蛋白提升而维持血浆蛋白总成分基本不会改变,血液血浆渗透压也将显著降低。

血浆蛋白一般不可以通过毛细管壁,因此血液血浆渗透压虽小,但针对血管內外的水净化设备有关键功效。

因为血液和组织液的结晶物质中绝大多数不容易通过细胞质,因此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的相对性平稳,针对维持体细胞內外的水净化设备极其重要。

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

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

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肾小球滤过率是我们肾脏功能的一个指标,其实,不只只是肾小球滤过率这一个指标,这些都反映出我们肾脏的健康程度,指标一旦超标就意味着我们的身体某些地方出现了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这些事情,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

组成有效滤过压的三个因素中任一因素发生变化,都能影响有效滤过压,从而改变肾小球滤过率。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的改变实验证明,动脉血压在10.7~24.0kPa(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存在自身调节能保持相对稳定,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无明显变化。

关于自身调节的机制,多数人认为,动脉血压升高时,入球动脉管壁的平滑肌受牵张刺激而收缩,血流阻力增大,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增多,血压不致升高,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入球动脉管壁舒张,血流阻力减小,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减少,血压不致下降,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也无明显变化。

这说明机体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调节,是通过肾血流量自身调节实现的,以保证机体在生理状态下泌尿功能的正常进行。

但如果动脉血压下降到10.7kPa(80mmHg)以下时(如大失血),超出了肾血流量自身调节范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相应下降,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引起少尿,当动脉血压降至5.3~6.7kPa (40~50mmHg)时,可导致无尿。

高血压病晚期,因入球动脉发生器质性病变而狭窄时,亦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少尿,甚至无尿。

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波动。

只有在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时,才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增大,尿量增多。

例如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就是血浆蛋白被稀释,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所致。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的介绍了,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虽然不会在体检的时候做光宇肾小球滤过率的检查,但是如果大家感觉自己的肾脏有些问题的话就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尽早的确诊,然后进行治疗。

大失血血浆胶体渗透压↓滤过率

大失血血浆胶体渗透压↓滤过率

神经-体液调节
①应急时交感N兴奋→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
②应急时NE、E、VP、AⅡ分泌↑→肾血管收缩→ 肾 血流量↓。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尿的生成过程: 1.肾小球的 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 集合管的重吸 收作用 3.肾小管和 集合管的分泌 作用


一、肾小球滤过率及滤过分数
1.滤过率(glomerular
2.致密斑 3.间质细胞
四、肾的血液循环特征
流量≈心输出量1/4~1/5; 皮质(94%)外髓(5%-6%)内髓(≦1%) (二)有两套串联的毛细血管网,压力高低不同: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高→利于滤过; {} 肾小管毛细血管网低→ 利于重吸收。 ⑶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 在80-180mmHg范围内,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稳定。 自身调节机制: ①肌源学说 ②管-球反馈
2.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Cap.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1.肾小球Cap.血压
如:大失血→交感N+、NE↑→ Cap.收缩
高Bp病晚期→肾A入硬化而缩小 2.血浆胶体渗透压 如:快速大量输液→稀释胶渗压
3.囊内压 如:结石、肿瘤
3.肾小球血浆流量
全长,随着水和溶质的滤出, 胶体渗透压渐↑→有效滤过压 渐↓(=0时称滤过平衡)→滤过 平衡的位置决定着毛细血管滤 过的长度。
●机制:被动过程。
●重吸收机制:被动过程(渗透作用)。 ●重吸收途径:①细胞旁路; ②H2O通道。 ●重吸收特点: ①类同Na+,具球-管平衡现象,即重吸 收量始终为滤过量的65~70%(后述)。 ②重吸收量不随机体的需要而被调节, 故近曲小管水的重吸收量对终尿量的影响不 大,而终尿量主要取决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的重吸收量。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必做题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必做题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习题第一章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答:研究药物极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内容: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体内转运的关系;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影响;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为靶向给药系统设计奠定基础;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2.药物在体内的排泄、消除与处置指什么?答:药物或其代谢产排出体外的过程称排泄。

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消除。

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

3.简述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答: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包括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第二章一、填空题1. 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不对称性和半透性特点。

2.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3. 膜孔转运有利于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的吸收。

4. 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pk a-pH= ㏒(Ci/Cu)。

5. 固体制剂溶出度参数可通过单指数模型、Higuchi方程和Ritger-Peppas模型等拟合方程求算。

二、名词解释1. pH-分配假说: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的学说。

2. 肠肝循环: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在小肠移动期间返回肝门静脉,经肝脏进入体循环,然后再分泌直至最终排出体外的过程。

3. 肝首过效应:药物透过胃肠道膜吸收经肝门静脉入肝后,在肝药酶作用下药药物可产生生物转化,导致药物进入体循环量减少的现象。

4. 被动转运:药物的生物膜转运服从浓度梯度扩散原理,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分为单纯扩散与膜孔转运三、问答题1. 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答:载体媒介转运分为促进扩散与主动转运。

促进扩散过程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不消耗能量,存在结构类似物的竞争和载体转运饱和。

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对机体的影响【关键词】血浆随着人们对机体内环境的不断探究,更深入地发现在人体这一巨大系统中,每一个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都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渗透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

现就近年来对渗透压方面特别是血浆胶体渗透压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 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的概念1.1 渗透压的概念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指的是溶液中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类溶质微粒通过半透膜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是由溶液中溶质颗粒总数决定的,与溶液中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1]。

1.2 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的概念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约为300mmol/L(280~320mmol/L),相当于770kPa。

血浆晶体渗透压(plasma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由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如Na+、Cl-、葡萄糖、尿素等,Na+和Cl-占80%;血浆晶体渗透压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体渗透压(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P)由血浆中蛋白质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

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小(约为66 000Da),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因此成为决定血浆COP的主要因素。

白蛋白是所有可溶性蛋白中唯一一种不能穿透毛细血管壁的蛋白。

血浆COP的75%~80%靠白蛋白维持[2]。

约为1.3mmol/L,相当于3.3kPa或25mmHg[1]。

2 血浆COP的生理作用细胞膜是体内的一种半透膜,它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隔开,K+、Na+等离子物质不易自由通过。

因此,水在细胞内外的流通,就要受到盐所产生的晶体渗透压的影响。

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上常用晶体物质溶液来纠正某些疾病所引起的水盐失调。

肾小球滤过率低的原因有哪些

肾小球滤过率低的原因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肾小球滤过率低的原因有哪些导语:肾小球滤过率低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当我们身体内的肾小球滤过率低的时候就会引起我们少尿,或者是无尿的现象。

严重的时候会引起我们很多的肾肾小球滤过率低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当我们身体内的肾小球滤过率低的时候就会引起我们少尿,或者是无尿的现象。

严重的时候会引起我们很多的肾部的疾病。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肾小球滤过率低这一个现象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以下肾小球滤过率低的原因有哪些吧。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的改变实验证明,动脉血压在10.7~24.0kPa(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存在自身调节能保持相对稳定,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无明显变化。

关于自身调节的机制,多数人认为,动脉血压升高时,入球动脉管壁的平滑肌受牵张刺激而收缩,血流阻力增大,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增多,血压不致升高,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入球动脉管壁舒张,血流阻力减小,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减少,血压不致下降,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也无明显变化。

这说明机体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调节,是通过肾血流量自身调节实现的,以保证机体在生理状态下泌尿功能的正常进行。

但如果动脉血压下降到10.7kPa(80mmHg)以下时(如大失血),超出了肾血流量自身调节范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相应下降,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引起少尿,当动脉血压降至 5.3~6.7kPa(40~50mmHg)时,可导致无尿。

高血压病晚期,因入球动脉发生器质性病变而狭窄时,亦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少尿,甚至无尿。

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波动。

只有在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时,才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滤过的三要素:
1.结构基础——滤过膜及通透性 2.滤过动力——有效滤过压 3.物质基础——肾血浆流量
高职护理学专业
生理学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如:大失血等→交感 N 、NE↑→ 入球小动脉收缩
高职护理学专业
生理学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影响因素 ①滤过膜
滤过膜的孔径↑ 滤过膜带负电荷↓ 滤过膜面积↓ ②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Cap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 ③肾血浆流量↓
高职护理学专业
滤过率的变化
滤过率↑(血尿) 滤过率↑(蛋白尿) 滤过率↓(少尿)
滤过率↓(大失血) 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 ) 滤过率↓(结石、肿瘤) 滤过率↓(中毒性休克)
2)血浆胶体渗透压 如:快速大量输液→稀释胶渗压
3)囊内压 如:结石、肿瘤
高职护理学专业
生理学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高职护理学专业
生理学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2. 滤过膜
l 面积
正常时肾小球的滤过面积=1.5m2
急性肾炎→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滤过面积↓→GFR↓→尿量↓
l 通透性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高职护理学专业
机械屏障作用↓→血尿
生理学
影响பைடு நூலகம்小球滤过的因素
3. 肾血浆流量
由图可见: 滤过平衡的位置决 定着毛细血管滤过 的长度。
高职护理学专业
生理学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3. 肾血浆流量
静脉大量输液时,血 胶渗压上升的速度减 慢,EFP下降速度减 慢,滤过平衡出现推 迟,有效毛细血管滤 过的长度↑,肾小球 滤过↑。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填空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填空

本总结是结合近两年咨询来的考试题和蔡军伟老师画的全部重点总结出来的,黄色划线是曾经的考试题,画星是我认为本次考试有很大可能会出的,若有什么错误或遗漏的欢迎联系我。

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

234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5、细胞死亡:指细胞作为一个基本单位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6、细胞凋亡: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7、凋亡小体:细胞凋亡时,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浆,内含DNA物质及细胞器,形成泡状小体称为凋亡小体。

8、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

9、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过程,失钠>失水,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11、等渗性脱水:水、钠按正常血浆浓度比例丢失引起的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血钠维持在130-150mmol/L,渗透压浓度280-310mOsm/L。

12、水肿(显隐性):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聚积的病理过程。

显性水肿: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留有凹陷。

隐形水肿:全身性水肿时,皮下组织液增多,当水肿液不超过原体重的10%时,手指按压不会出现凹陷征。

致体温升高,尤其是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脱水热。

15、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17、代谢性酸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的PH下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失衡。

18、代谢性碱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多而导致的PH升高。

19、呼吸性酸中毒: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血浆中PH下降。

20、呼吸性碱中毒:指因通气过度,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血浆中PH升高21、阴离子间隙(AG):实质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阳离子(UC)的差值,即AG=UA-UC=[Na+]-[Cl-]-[HCO3-],正常为12mmol/L。

《生理学》第八章

《生理学》第八章

概述
*人体的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
排泄:由排泄器官将体内一些物质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的过程。
━━━━━━━━━━━━━━━━━━━━━━━
排 泄 器 官 排 泄 物 ─────────────────────── 肾 脏(主要) 水、尿素、肌酐、盐类、 药物、毒物、色素等 肺 脏 co2、水、挥发性药物等 皮肤及汗腺 水、盐类、少量尿素等 消 化 道 钙、镁、铁、磷等无机盐, 胆色素,毒物等 唾 液 腺 重金属、狂犬病毒等
①内皮细胞上的小孔(窗孔70-90nm ) 防止血细胞通过。 ②基膜:是主要的屏障。微纤维网的网 孔( 2-8nm )允许水和部分溶质通过。 ③肾小囊的上皮细胞:滤过裂隙膜上有 直径4 -11nm的孔,是滤过的最后一道 屏障。
滤过屏障的通透性特征:
①机械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的半径不同,通透性不同:
∵构成决定滤过的因素,也是影响滤过的因 素,∴构成因素中的任一因素发生变化,均会影 响GFR
2.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 血浆胶体 Cap.血压 – 渗透压 – 囊内压 = 有效 滤过压 → GFR → 尿量
如:大失血→交感N+、NE↑→ Cap.收缩 高Bp病晚期→肾A入硬化而缩小
如:快速大量输液→稀释胶渗压 肾病综合症
(三)肾脏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
肾交感神经:递质是NE,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未发现肾有副交感神经支配。
肾的血液供应
腹主A→叶间A→弓形 A→小叶间A→入球小A→肾小球Cap网 →出球小A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或直小血管→小叶间V→弓形 V→叶间V →肾V
两套毛细血管网 1.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特点:血压高(40-60%ABP),利于滤过。 2.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特点:血压低,利于重吸收。

新颖生理学习题(带问题详解)8

新颖生理学习题(带问题详解)8

1.在肾功能中,生理意义最大的是:〔〕2.肾小球滤过率是指:〔〕C.一侧肾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3.原尿实际上是:〔〕A.不含蛋白质的血浆4.终尿主要决定于:〔〕A.有效滤过压5.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C.血浆胶体渗透压6.重吸收量最大的部位是:〔〕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7.如下情况可出现蛋白尿的是:〔〕A.滤过膜通透性增大B.滤过膜面积增大C.大分子蛋白含量增加8.能使尿量增大一倍的情况是:〔〕A.肾小球滤过率增大1%B.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率减少1%C.肾小管分泌量增加50%D.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率减少100%9.渗透性利尿的原因是:〔〕B.肾小官溶质浓度升高10.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多的原因是:〔〕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11.能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原因是:〔〕12.能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原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D.肾小管液晶体渗透压升高.13.酸中毒时伴有高血钾现象是由于:〔〕A.H+—Na+交换增强而K+—Na+交换减弱B.H+—Na+交换减弱而K+—Na+交换增强C.H+—Na+交换和K+—Na+交换都增强或减弱D.H+—NH3交换增强而K+—Na+交换减弱14.能抑制肾小管泌H+的因素是:〔〕A. Na+的重吸收B. K+的分泌C. NH3的分泌D. K+的重吸收15.静脉注射20%甘露醇200毫升引起利尿的原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16.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部位是:〔〕17.醛固酮作用的部位是:〔〕18.能促使醛固酮分泌的因素是:〔〕A.血Na+增高B. K+血减少19.脊休克恢复后的患者可出现:〔〕20.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尿少的原因是:〔〕A.肾血浆流量减少B.有效滤过压降低D.滤过膜有效面积减少21.不属于肾单位的结构是:〔〕22.正常人安静时,每分钟肾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A.5~10%B.10~15%C.20~25%D.30~35%23.少尿是指每昼夜尿量:〔〕A.低于100mlB.100~200mlC.100~500mlD.500~1000ml24.可以主动重吸收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部位是:〔〕A.近球小管B.髓袢降支粗段C.远曲小管 D 髓袢升支粗段25. NH3的分泌与什么离子分泌有关:〔〕26.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大致总是肾小球滤过率的:〔〕A.50~60%B.65~70%C.70~80%D.80~90%27.肾血流量适应泌尿机能主要依靠:〔〕—体液调节28.脱水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主要是通过哪种感受器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C.心房与腔静脉容量感受器29.疼痛和情绪紧时,主要通过哪种因素影响尿量:〔〕30.以下有关ADH的表示,错误的答案是:〔〕A.神经垂体释放的一种多肽激素C.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时,释放增多31.肾脏排H+的主要机理是:〔〕A. H+与Cl-结合形成HClB. 通过碳酸酐酶的作用,使H+与重碳酸盐结合C. H+与醋酸盐结合D. H+与肾小管液中的NH3结合,形成NH4+32.影响正常尿量的主要因素是:〔〕B.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33.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A.保Na+排K+,增加血容量B.使血Na+、血K+增高,血容量增加C.使血Na+、血K+降低,血容量减少D.保Na+排K+,降低血容量Ⅱ和Ⅲ能刺激:〔〕A.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35.醛固酮对体液的影响,主要是使:〔〕A.细胞液量增加B.细胞液量减少36.肾外髓部形成渗透压梯度的原因是:〔〕A.水的重吸收B.尿素的重吸收37.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A.肾小管毛细血管血压增高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38.关于尿液浓缩与稀释,如下表示中哪项是错误的?〔〕B.尿液从皮质集合管的乳头方向流动时,由于管外渗透压逐渐升高,水分逐渐吸出而浓缩C.集合管上皮细胞对的通透性是可以调节的,从而对浓缩与稀释起控制作用D.当集合管通透性增高时,尿液被稀释,通透性降低时被浓缩39.关于排尿反射的表示,如下哪项是错误的?〔〕A.排尿反射是一种神经反射活动C.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位于脑干和大脑皮质D.尿液对尿道的刺激给排尿中枢提供一种负反应机理,随着膀胱的收缩,这种反应机理的作用增强40.肾脏维持体水平衡的功能,主要靠调节如下哪项活动来实现?〔〕41.盆神经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是:〔〕A.尿失禁B.尿频42.用于测量肾血浆流量的物质有:〔〕43.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A.释放肾素B.分泌醛固酮44.肾脏中尿素最容易通透的部位是:〔〕A.近曲小管45.肾脏髓质渗透压梯度的维持靠:〔〕A.小叶间动脉B.弓形动脉46.肾小管分泌H+是在如下哪种酶的催化下进展的?〔〕A.脱羧酶B.羟化酶47.进入集合管的尿液是:〔〕C.高渗的D.低渗的或等渗的,但不会是高渗的48.阴部神经兴奋时:〔〕A.尿道括约肌收缩B.尿道括约肌弛缓49.肾脏产生的NH3主要来源于:〔〕A.亮氨酸B.甘氨酸50.肾小管液的等渗性重吸收发生在:〔〕A.近端肾小管B.髓袢细段1. 正常成人每昼夜尿量约在ml之间,一般为ml左右。

动物生理学考研模拟题

动物生理学考研模拟题

2009年考研动物生理学模拟题1. 分析生理状态下,机体血管中不易发生血液凝固的原因。

答:1)血浆中有多种抗凝物质。

2)血浆中存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维持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动态平衡。

3)血管内皮完整光滑,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均不能启动。

4)即使血管局部损伤时,凝血因子的激活也仅仅局限于血管的受损部位,使生理性凝血过程只在局部发生。

2. 什么是氧解离曲线?试分析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答:氧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曲线近似“S”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1)氧解离曲线上段:PO27.98~13.3kPa(60~100mmHg),可以认为是Hb与O2结合的部分。

曲线较平坦,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只要PO2不低于7.98kPa(60mmHg),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仍可携带足够量的O2,不致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

2)氧解离曲线中段:曲线较陡,是释放O2的部分。

表示PO2在5.32~7.98kPa(40~60mm Hg)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降较大,因而释放出大量的O2,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3)氧解离曲线下段:相当于PO22.0~5.32kPa(15~40mmHg),曲线最陡。

表示PO2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就大大下降,使O2大量释放出来,以满足组织活动增强的需要。

因此该曲线代表了O2的贮备。

3.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答: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家兔呼吸变深变慢。

1)肺扩张反射的感受器位于气管到支气管的平滑肌内,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

2)吸气时肺扩张牵拉呼吸道,兴奋肺牵张感受器,冲动沿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到达延髓,在延髓内通过一定的神经联系终止吸气,转入呼气,使呼吸保持一定深度和频率。

3)当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使家兔吸气不能及时转入呼气,出现吸气延长和加深,变为深而慢的呼吸。

4. 动物实验中,吸入气CO2 浓度增加对动物的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答:一定范围内,吸入气中CO2 浓度升高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重点问题

重点问题

第八章重点问题1.人一次大量饮用清水(1000~1500ml,10min内)后尿量有何变化?其产生机制是什么?答案要点:人一次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显著增多,称为水利尿。

因为大量饮用清水后:※⑴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使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元合成的抗利尿激素(ADH)减少,以致于神经垂体释放ADH减少,导致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重吸收量减少,故尿量增多。

⑵血液被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多。

⑶大量的水进入血管,使血容量增加,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尿液滤过分数降低,管周压升高,加上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这两种因素皆造成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钠、水回漏增多,故尿量增多;同时,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使尿液滤过增多,也促使尿量增多。

⑷血容量增多,刺激左心房及胸腔大静脉容量感受器,使ADH的分泌与释放减少,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⑸血容量增多,血压升高,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接受刺激增强,通过神经上传使ADH分泌和释放减少,尿量增多。

2.给家兔一次静脉注入大量生理盐水(20ml,1min内)或人一次大量饮用生理盐水(1000~1500ml,10min内)后,尿量如何改变?机理是什么?答案要点:给家兔一次静脉注入大量生理盐水(20ml,1min内)后,使家兔的血容量增加了10%,会引起下列情况:※⑴血液被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多。

⑵大量生理盐水进入血管,使血容量增加,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尿液滤过分数降低,管周压升高,加上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这两种因素皆造成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钠、水回漏增多,故尿量增多;同时,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使尿液滤过增多,也促使尿量增多。

⑶血容量增多,刺激左心房及胸腔大静脉容量感受器,使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与释放减少,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题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题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题1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的影响而变化,若Sf为负,则为负反馈。

其作用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调整偏差信息(Se),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

P62易化扩散:不溶或少溶于脂质的物质在一些特殊蛋白分子的协助下完成跨膜转运。

载体介导(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和通道介导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3 excitability兴奋性: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4兴奋: 兴奋:组织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

5阈值: 为临界值的意思,也就是刺激生体系等时,虽然对小刺激不反应,但当超过某限度时就会激烈反应的这种界限值6阈电位: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或能使膜出现Na内流与去极化形成负反馈的膜电位值)。

7后负荷:指肌肉开始收缩时遇到的阻力8红细胞沉降率: 通常以抗凝的血液在血沉管中单位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高度表示为红细胞沉降率。

9促红细胞生成素: 是细胞因子的一种,在骨髓造血微环境下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分类上是集落刺激因子。

10心动周期:心脏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11心指数: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min.m2)。

12 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约为0))—(血浆胶体渗透压(可变)+肾小囊内压)。

13功能余气量:平静呼吸末尚存留在肺内的气量。

14 血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即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氧含量和氧容量的比值。

15胃肠激素:在胃肠道粘膜下存在着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统称胃肠激素。

16胃排空: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名词解释】●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125ml/min,180L/d ●肾血浆流量(RPF)●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一般为1/5●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的动力。

有效率过压是指促进超滤动力与对抗超滤阻力之间的差值。

超滤动力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加上囊内液胶体渗透压。

●肾糖阈:葡萄糖不带电荷,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与Na离子同向转运而被重吸收。

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当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超过160-180mg/100ml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经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的血糖浓度。

●浓缩尿:终尿渗透浓度大于血浆渗透浓度。

稀释尿:终尿渗透浓度小于血浆渗透浓度。

●排尿反射:是一种脊髓反射并受脑的高级中枢控制可以有意识抑制或促进。

【问答题】1.肾单位有什么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100万/肾(1)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2)肾小管:近端小管、髓袢细段和远端小管组成。

2.简述肾小球滤过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动力:肾小球毛细管血压越大,滤过率越高。

(2)囊内压:阻力: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

(3)血浆胶体渗透压:阻力:渗透压越高,滤过率越低(4)肾血浆流量:动力:流量增大,滤过率升高,因为全程都具有滤过作用。

大失血,休克,滤过率降低。

(5)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肾小球滤过膜面积1.5m2以上,急性肾炎时下降。

3.比较肾近曲小管前后半段对钠离子、氯离子重吸收的异同点?在近曲小管前半段,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Na+的重吸收与其他一些物质转运相伴连,其中Na+的重吸收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为同向转运,而钠离子的重吸收和氢离子的分泌为Na+-H+交换,近曲小管前半段Cl-不被重吸收。

在近曲小管后半段,NaCl主要通过细胞旁路途径被被动重吸收。

由于近曲小管前半段Cl-不吸收,且HCO3-吸收速率较大,Cl-留在小管液,造成近曲小管后半段的Cl-浓度比管周组织间液高20%-40%,因此,Cl-可顺浓度梯度,经细胞旁路途径而重回收回血。

生理论述题

生理论述题

【·】什么事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各有何特点?关系如何?1.神经调节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特点:迅速、精确、短暂和局限。

2.体液调节是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调节靶细胞、靶器官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过程,及某些代谢产物对局部细胞活动的调节。

特点:缓慢、持久、广泛。

3.自身调节是指某些气管或组织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

而自身对环境的改变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其特点是调节幅度、范围小。

对刺激的敏感性较低,它是机体调节的辅助方式。

以上三中调节方式密切配合,但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由于大多数内分泌细胞直接或者间接的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故体液调节常成为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又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滋生调节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重要补充。

同时这三种方式的调节活动中,还存在反馈调节,使机体的调节更为精确。

【·】Na-K泵的本质、作用、生理意义。

Na-K泵又称Na-K依赖式ATP酶,具有酶的活性,可使ATP分解释放能量。

Na-K泵的作用主要是将细胞内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膜外高Na的不均匀离子分部。

生理意义:①建立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势能储备,成为兴奋性的基础,使细胞表现出生物电现象,也可供细胞的其他耗能过程利用。

②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备条件。

③阻止Na和相伴的水进入细胞,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什么是动作电位,产生原理。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兴奋细胞接受一个有效刺激后发生的膜电位变化过程(除极、复极),称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要取决于膜内外离子分部不均和膜的选择通透性。

当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时,引起膜上Na通道突然完全开放。

此时,由于细胞外Na浓度比细胞内高,且膜内为负电位,而膜外为正电位。

这两种因素都促使Na向细胞内流动,使膜内电位急剧上升,直至相当于Na 平衡电位,即形成动作电位的除极相。

血浆胶体渗透压(COP)临床意义

血浆胶体渗透压(COP)临床意义

血浆胶体渗透压(COP)临床意义使用范围:监测患者胶体渗透压,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预防、治疗毛细血管渗血、失血,引起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的肺水肿,脑水肿等各种疾病。

适用者:lCU、CCU、麻醉科、肾内科、烧伤科、肿瘤科、妇产科、儿科、临床实验室、体外循环等需要监测血液或蛋白类生物制品的胶体渗透压值而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的科室。

胶体渗透压(COP)的重要临床意义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由血浆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溶质(特别是由白蛋白)所产生,它调节和控制着毛细血管内外水份的交换和平衡。

例如,当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时有效胶体渗透压会下降,从而导致组织水肿。

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测定在肺水肿、脑水肿、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症)等疾病的监测、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方面成了一项不可缺少的检测指标。

总渗透压在标准状态下,体温为37℃时,正常人血浆总渗透压约为3000sm,近似于7个大气压,其又可分成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COP)两部分。

前者主要包括葡萄糖、尿素、电解质等小分子物质,后者则主要指血浆蛋白等大分子,通常血浆胶体渗透压比晶体渗透压小得多,但对维持体内液体交换却更为重要。

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血浆晶体渗透压则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半透膜有很小的微孔,对于不同物质的通过具有选择性,即允许分子量小于20,000道尔顿的物质通过,大于20,000道尔顿的物质不能通过,具有此种性质之薄膜称为半透膜,如硝化纤维等。

仅用一种类型的半透膜可使测定结果更具可比性。

带半透膜的渗透压测定仪溶液的渗透压是溶液的所谓依数线性之一,这些特性随溶解物的浓度增加而增强,其中包括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产生渗透压。

血液中含有的不同物质混合浓度高,可通过凝固点下降进行简单测定(冰点测定法)。

但要测定血液中大分子的蛋白质,必须用装有对大分子不通透的半透膜渗透压测定仪进行测定。

血液的胶体渗透压,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如:1.如何才能知道初发状态下的肺水肿?2.何时开始静脉滴注蛋白液和何时停止?3.何时不适宜用蛋白输液?4.用高分子静脉输液后会发生什么?5.如何避免蛋白输液的过多输入?6.如何用心肺机监控体外循环的胶体渗透压?7.如何控制腹膜透析的胶体平衡?8.如何预期妇科/产科的EPH妊娠中毒和惊厥?9.如何预期颅脑外科手术中的脑水肿?10.如何判断肾透析患者肾功能的改变?监测胶体渗透压(COP)的重要性避免静脉滴注入过多的血浆蛋白液胶体渗透压即使在重症患者中也是与血浆蛋白浓度呈正相关,但这种相关性在患急病(如烧伤)时就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血流量大,血流分布不均匀,
2.肾血流量及调节方式
⑴自身调节: ①肌源学说: 当A压↑→A管壁平滑肌紧张性 ↑而收缩→血流阻力↑→肾血 流量保持稳定;
球 - 管反馈 入球小动脉舒张反馈 当肾血流量减少 GFR
致密斑+
出球小动脉收缩反馈 当肾血流量和GFR↓ 致密斑Na+ClRenin↑

AngⅡ ↑
2.致密斑 3.间质细胞
四、肾的血液循环特征
流量≈心输出量1/4~1/5; 皮质(94%)外髓(5%-6%)内髓(≦1%) (二)有两套串联的毛细血管网,压力高低不同: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高→利于滤过; {} 肾小管毛细血管网低→ 利于重吸收。 ⑶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 在80-180mmHg范围内,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稳定。 自身调节机制: ①肌源学说 ②管-球反馈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转运功能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血浆清除率 尿的排放
第一节 概述
一、排泄和排泄途径(Excretion and the ways
for excretion )
排泄的概念( conception of excretion):是机体将
如 : Hb 的 分 子 量 为 64000 本可通过,但在血浆 中与球蛋白结合成复合物
时则不能通过,∴正常无Hb尿;但当大量溶血时,游 离的Hb↑→ Hb尿。
二、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入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 (2.67+1.33) =2.0kPa(15mmHg)
2.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Cap.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1.肾小球Cap.血压
如:大失血→交感N+、NE↑→ Cap.收缩
高Bp病晚期→肾A入硬化而缩小 2.血浆胶体渗透压 如:快速大量输液→稀释胶渗压
3.囊内压 如:结石、肿瘤
3.肾小球血浆流量
全长,随着水和溶质的滤出, 胶体渗透压渐↑→有效滤过压 渐↓(=0时称滤过平衡)→滤过 平衡的位置决定着毛细血管滤 过的长度。
⑴通透性
机械屏障作用↓→血尿
(如:肾炎时因免疫反应蛋白分解酶 的释放导致滤过膜孔、裂增大)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如: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1.5m2 ⑵面积 急性肾炎→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滤过面积↓→GFR↓→尿量↓
2.有效滤过压
∵构成决定滤过的因素,也是影响滤过的因 素,∴构成因素中的任一因素发生变化,均会影 响GFR。
的渗透压及酸、碱。
(三)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①对血容量和血压起调节作用的肾素;
②刺激骨髓造血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③具有强烈舒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等。
三、肾的结构特点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袢降粗段 袢降细段 袢升细段 袢升粗段 远曲小管
肾 小 管
髓袢细段
物质代谢的终产物、进入体内的异物和过剩的物质,经
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向体外排出的过程。 排泄的器官:肾脏、消化道、呼吸、皮肤
二、肾脏的功能概述
(一)排泄代谢的终产物:
尿量及其尿液的成分 正常 多尿 少尿 无尿
尿的理化性质 PH 比重 渗透压一般高于血浆的渗透压
(二)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
远端小管
(二)皮质和近髓肾单位比较
皮质肾单位 数量 体积 多(85-90%) 较小 近髓肾单位
少(10-15%)
较大
A口径
袢长度 出球小A 后的毛细 血管 肾素含量
A入∶ A出= 2∶1
短 分布于皮质部 的肾小管周围 多
A 入≈ A 出
长 还形成U形 的直小血管 少
(三)近球小体
1.近球细胞: 入球A膜内的肌细 胞呈上皮样变,内 含分泌颗粒=肾素● 对牵张刺激敏感≈ 感受器●肾交感N支 配。
filtration rate,GFR)
⑴概念: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GFR=两肾原尿量 ml/min/1.73m2 =125ml/min/1.73m2 = 180L/d/1.73m2 ⑵测定方法:用测定菊糖的血浆清除率代表GFR。 (见本章第六节)
2.滤过分数(glomerular
GFF) 概念:GFR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 GFF= GFR÷肾血浆流量×100% = 125÷660 × 100% = 19%
>0有滤液生成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 (4.67+1.33) = 0kPa(0mmHg) ≤0无滤液生成
特点:①正常时,毛细血管 压和囊内压基本不变,胶体 渗透压易变(胶体物质滤不
特点:②正常时,出球段除 血浆流量快时外,一般无滤 出,故为滤过的贮备段。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
filtration fraction
滤过三要素: 屏障、动力、阻 力 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 小囊微穿刺抽取液体 分析发现,除蛋白质外, 所含的成分及其浓度 与血浆基本一致,而且 渗透压和pH值也与血 浆近似。 原尿 = 血浆的超滤液。
①机械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的半径不同,通 透性不同:
<1.8nm能自由通过 Ⅰ半径 1.8~3.6nm能部分通过 >3.6nm完全不能通过 (白蛋白) Ⅱ分子量<69000单体可通过
●由图可见:沿着毛细血管
不同肾小球血浆流量(RPF)时血浆胶 体渗透压(COP)上升的斜率。 曲线A: RPF↓→ COP↑速快 曲线C: RPF↑→ COP↑速慢 曲线B:≈正常RPF时COP↑速
●由图可见: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结论: RPF快→COP↑速慢→滤过平衡位 置近出球A端→GFR↑;反之则GFR↓。
小结:影响滤过的因素
影响因素 ①滤过膜 滤过膜的孔径↑ 滤过膜带负电荷↓ 滤过膜面积↓ ②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 ③肾小球血浆流量↓ 滤过率的变化
神经-体液调节
①应急时交感N兴奋→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
②应急时NE、E、VP、AⅡ分泌↑→肾血管收缩→ 肾 程: 1.肾小球的 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 集合管的重吸 收作用 3.肾小管和 集合管的分泌 作用


一、肾小球滤过率及滤过分数
1.滤过率(glomerula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