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SPSS统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SPSS统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SPSS统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周;学分数:3)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SPSS统计软件》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金融数学方向)本科学生的一门限选课程,而《SPSS统计软件应用》是辅助该课程的实践课程。

本课程以SPSS统计软件为计算平台,结合与本专业相关的综合案例,通过数据分析、运算处理和预测等操作行为,达到解决数理统计或金融数学中的现实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较好地促进学生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SPSS统计软件的基础1、SPSS统计软件的安装和卸载(1) 会进行SPSS统计软件的安装和卸载(了解)(2) 能够正确地录入SPSS的数据(理解)2、SPSS数据文件的建立和管理(理解)3、数据预处理(理解)重点:正确录入数据。

难点:会进行数据的各种预处理。

(二)SPSS统计软件的基本功能1、频率分析,描述性分析,探索分析,交叉列联表分析(理解)2、均值的比较(理解)3、非参数检测(理解)4、相关分析(理解)5、回归分析(理解)6、方差分析(理解)重点:理解频率分析,描述性分析,探索分析,交叉列联表分析、均值比较、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

难点:能熟练在SPSS下进行相应的操作,并能够正确解读结果。

(三) SPSS统计软件的高级功能1、聚类分析(理解)2、主成分分析(理解)3、因子分析(理解)重点:掌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的概念和数学模型。

难点:会在SPSS下进行相应的操作。

并能够解读结果。

(四)SPSS综合案例1、社会调查样本综合分析(理解)2、人事工资档案综合分析(理解)3、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分析(理解)4、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综合分析(理解)重点:能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统计模型进行分析。

难点:能够正确解读结果。

三、学时分配四、课内实践五、有关说明(一)先修课程概率论、数理统计、SPSS统计软件。

spss基础与应用-教学大纲

spss基础与应用-教学大纲

《Spss基础与应用》教学大纲Basics and Application of SPSS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使学生能掌握对调查过程中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的能力;掌握SPSS 这种专业统计软件的操作;独立完成从建立数据文件、基本分析到相关回归分析整个过程的操作;使学生掌握一门实用而又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同时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前提和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在心理实验或调查中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字资料,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资料所传递的信息作出科学推论。

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

使学生能掌握对调查过程中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运用SPSS解决统计问题的相关技能,独立完成从建立数据文件到各种统计分析的操作。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篇 SPSS基本操作与问卷资料处理第一章视窗版SPSS的基本操作建议学时:2(含上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SPSS的功能及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各窗口的构成功能及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spss的基本组成,各窗口的功能,数据的读取,观察值及变量的合并。

[授课方法] 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演示为辅。

[授课内容]第一节视窗版SPSS的界面介绍一、SPSS数据编辑窗口二、SPSS语法编辑窗口三、结果输出文件第二节数据编辑窗口第三节变量检视窗口第四节其他数据文件的输入一、Excel创建文件范例二、读取Excel文件程序三、文本文件创建范例四、语法窗口读人数据文件第五节统计分析的对话框第六节数据文件的合并一、观察值的合并二、变量的合并第七节 SPSS系统的设定一、工具栏的增删二、其他系统化设定第八节问卷编码范例第九节抽样调查的样本数第二章数据文件的管理与转换建议学时:2(含上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熟练掌握对数据文件的建立、编辑、转换等具体操作[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变量的管理,对变量的基本计算。

SPSS教学大纲

SPSS教学大纲

SPSS教学大纲一、引言- SPSS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为什么需要编写二、教学目标详细阐述学生在学习SPSS课程中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三、课程设置描述SPSS教学课程的结构和组成部分,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SPSS软件。

1. 基本概念与介绍- SPSS软件的背景与发展- SPSS软件的主要特点与优势2. 数据管理与清理- 数据输入与导入- 数据清理与转换3. 数据分析与统计- 描述性统计- 推论性统计- 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 非参数检验4. 数据可视化与报告呈现- 图表绘制- 报告撰写与展示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介绍适用于SPSS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讲授- 清晰明确地传授SPSS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理解2. 实践操作- 提供实际的数据集,让学生动手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3. 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SPSS应用经验和问题解决方案- 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4. 项目实践- 设计课程项目,要求学生运用SPSS进行真实数据分析-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评估制定SPSS教学评估的具体方法和指标,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符合预期目标。

1. 课堂作业- 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呼应的作业,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 通过作业的评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2. 期中与期末考试- 设计考试题目,测试学生对SPSS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 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估课程的教学效果3. 项目报告- 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SPSS项目,并写成报告- 评估学生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能力和创新性六、参考资料列举教材、参考书籍、学术论文等相关资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

七、结语总结SPSS教学大纲的编写内容和目的,激发学生对SPSS学习的兴趣,并期望学生能在课程学习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SPSS软件应用》教学大纲

《SPSS软件应用》教学大纲

《SPSS软件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SPSS软件应用2、课程类别:限选3、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4、课程地位:5、总学时:36学时6、总学分:2学分7、先修课程:教育与心理统计学、Windows操作系统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对调查过程中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的能力;掌握SPSS这种专业统计软件的操作,独立完成从建立数据文件到各种统计分析的操作;使学生掌握一门实用而又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同时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前提和基础。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SPSS与教育统计(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对SPSS软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了解SPSS系统的构成,掌握各窗口的构成功能及使用方法一、启动SPSS二、PSS的数据编辑窗口三、SPSS结果输出窗口四、退出SPSS第2章数据文件的处理(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数据管理界面的一般操作,熟悉常用数据文件处理的方法。

可以独立完成在SPSS中定义变量、录入和编辑数据、计算新变量、筛选变量、数据文件的拆分与合并、数据文件的存储与读取等操作。

第一节定义变量一、定义数据项的变量名二、定义变量类型三、变量长度四、变量小数点位数五、变量标签六、变量值标签七、缺失值的定义方式八、变量的显示宽度九、变量显示的对齐方式十、变量的测试尺度第二节输入数据一、按变量输入数据二、按观察量序号输入数据三、按全屏幕任意单元格输入数据第三节编辑数据一、数据的搜索二、观察量的增加的删除三、数据的排序四、数据的行列互换五、选择观察量的子集六、数据的分类汇总七、缺失值的替代八、数据次序的确定九、数据的剪切、复制和粘贴第四节处理变量一、增加和删除一个变量二、指定加权变量三、对数据进行重新编码四、根据已存在的变量建立新变量五、产生计数变量六、产生分组变量七、变量的自动赋值八、变量定义信息的查询九、变量集的定义和使用第五节数据文件的拆分与合并一、数据文件的拆分二、数据文件的合并第六节数据文件的存储与读取一、数据文件的存储二、其他类型数据文件的读入第3章统计图形(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各种统计图形的绘制方法一、条形图二、饼图三、线形图四、直方图五、散点图第4章基本统计分析(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常用的数据清理方法,掌握常用的计算描述性指标以及进行参数估计的操作方法第一节基本统计分析一、频数统计二、描述性统计第二节参数估计一、总体均值与总体方差的估计二、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的计算第5章T检验(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单个、独立及配对样本检验的操作方法和结果阅读。

SPSS 课程教学大纲

SPSS 课程教学大纲

《SPSS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SPSS统计分析》课程编号:1510394学分:2适用对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课程的地位:本课程是我校统计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的专业课。

教学目标,即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对量化研究中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缩减和统计推断的能力;掌握SPSS这种专业统计软件的操作,独立完成从建立数据文件到各种统计分析的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前面所学的心理统计学知识读懂和解释SPSS输出的各种统计图表,并在毕业论文或学术论文中正确而规范地使用图表中的信息来报告分析结果;使学生掌握一门实用而又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同时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前提和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相关的统计学知识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上机实际操作完成教学任务。

基本要求:(1)以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深刻体会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并以统计软件SPSS作为一种实现手段,熟悉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在其中的操作步骤,指导学生完成统计分析和统计计算过程。

试图建立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协作的页脚内容1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1章SPSS15.0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SPSS的功能及其界面的设置,掌握SPSS的主要设置参数,理解其功能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SPSS的参数的设置。

难点是SPSS的设置。

【教学内容】第一节SPSS20概述1.1SPSS简介1.2SPSS的安装、启动和退出1.2.1SPSS15.0的安装1.2.2SPSS的启动1.2.3SPSS15.0的退出1.3SPSS15.0的界面及设置1.3.1常用界面1.3.2通用General功能参数1.3.3Viewer视图窗口参数1.3.4DraftViewer(草稿窗口)参数1.3.5OutputLabels输出标签参数1.3.6Charts图形参数页脚内容21.3.7Interactive交互图形窗口参数1.3.8PivotTable枢纽表参数1.3.9Data数据参数1.3.10Currency数值型变量格式参数1.3.11Scripts脚本编辑窗口【教学建议】打开SPSS软件,按照课堂上所讲内容,自己对常用界面的参数进行设置。

《SPSS统计软件》教学大纲

《SPSS统计软件》教学大纲

《社会统计学》教学大纲Social Statistics【课程编号】ZB29316【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数】3【先修课程】社会统计学【学时数】54【适用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一、教学目的、任务使学生了解SPSS统计软件的基本功能,掌握初级统计分析所应具备的统计制图、制表、分析调查数据的基本程序、命令,并能应用相关命令、程序分析统计数据,为以后毕业论文、职业生涯的统计软件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上课前预习相应章节的统计学内容;2.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完成老师课堂演示和练习;3.要求学生在课后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SPSS概述 4学时主要内容:1.SPSS的历史和特点2.SPSS的使用界面3.SPSS的学习资源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SPSS的使用界面和学习资源。

其它教学环节:无。

(二)第一章数据录入与数据获取 4学时主要内容:1.数据格式概述2.数据的直接录入3.数据的获取与保存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勤加练习数据的录入。

其它教学环节:无主要内容:1.变量的赋值2.变量的重新编码3.变量的计算转换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勤加练习变量管理。

其它教学环节:无。

(四)第三章数据管理 4学时主要内容:1.几个常用的数据管理过程2.多个数据文件的合并3.研究对象与数据切割整合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熟练练习,能够根据研究对象从总体数据中截取合适数据。

其它教学环节:课堂演练根据研究对象从总体数据中截取合适数据。

(五)第四章连续变量的统计描述与参数估计 8学时主要内容:1.连续变量的统计指标体系描述2.连续变量的参数估计指标体系3.Bootstrap方法教学要求:跟随老师的操作过程,熟练掌握连续变量的统计描述与参数估计。

其它教学环节:课堂练习。

(六)第五章分类变量的统计描述与参数估计 8学时主要内容:1.单变量描述2.列联表3.多选题统计描述4.分类变量的参数估计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参与老师的课堂操作过程。

SPSS数据分析与应用 -教学大纲-48学时(课程思政版)+课后习题答案

SPSS数据分析与应用 -教学大纲-48学时(课程思政版)+课后习题答案

《SPSS 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大纲1.课程目标《SPSS数据分析与应用》是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数据分析流程为主线,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数据思维、数据分析技能,以及掌握这些方法的SPSS实现步骤,带领学生体验到从数据到价值的全过程。

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通过量化数据来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本质,鼓励学生认识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教学内容安排3.课程中的思政元素4.授课安排表《SPSS数据分析与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5 ADBAA二、判断题1-5 TTFTT三、综合题SPSS有哪两个主要窗口数据编辑器窗口、结果查看器窗口。

数据编辑器窗口的主要功能是对变量进行定义、录入、文件管理、数据分析。

结果查看器窗口的主要功能是结果查看与管理。

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5 ADCDD二、判断题1-5 FTFTT三、综合题字母VAR开头,后面补足5位数字;可通过添加变量名标签、变量值标签增加分析的可读性。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8 DBDCB CBC二、判断题1-5 TFFFF三、思考题1.将大学生恋爱数据按照年级(升序)、每周娱乐时间(升序)、每周睡觉时间(降序)进行多重排序。

SPSS操作过程如下:(1)选择菜单里的数据-排序个案:将排序变量依次输入得到:(2)点击确定得到最终结果;2.利用大学生恋爱数据,对其进行数据去重,筛选条件为全部变量。

SPSS操作结果如下:本题中筛选条件为全部变量时,无重复个案。

3.利用学生成绩数据,按物理成绩对其进行降序排列。

SPSS操作结果如下所示:(1)将物理单科的变量作为排序依据,并点击降序排列。

(2)点击确定得到排序结果;4.利用学生成绩数据求出 6 门课成绩的平均分,并将平均分重新编码,划分为 3 个等级:60~69、70~79、80~89。

SPSS操作结果如下:(1)首先求出平均分;(2)对平均分进行重新编码;首先重新命名为平均分等级,如下图所示。

《数据处理技术与SPSS》-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处理技术与SPSS》-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处理技术与SPSS》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228502课程名称:数据处理技术与SPSS英文名称:Data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SPSS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实验区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管理方向)考核方式:课程设计先修课程:概率论、统计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是实验区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管理方向)的专业方向选修课。

本课程注重方法和统计原理的讲解,突出以统计原理明晰为前提的SPSS实操。

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基本操作、基本统计分析、参数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其SPSS实现。

此外,本课程也将介绍如何应用SPSS生成表格和图形,以及表格和图形含义解读。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会利用SPSS实现数据的组织、整理、描述和建模分析,掌握统计分析方法精髓,熟悉SPSS软件操作,拥有利用SPSS 解决实际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for th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Area. 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core principles of the statistics, highlighting the SPSS practical operation based on the clear definition of statistical principles.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basic operation of data, basic statistical analysis, parameter test, analysis of variance, nonparametric test, regression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and SPSS implementation. Besides, it is introduced that how to use SPSS to generate tables and graphics, as well a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able and graphic in the course.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use SPSS to organize, describe and analyze data, master the essence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use SPSS to solve real-world data analysis problem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实验区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管理方向)的专业选修课。

SPSS入门课程教学大纲

SPSS入门课程教学大纲

《spss入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SPSS入门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是以多元统计为基础理论,研究如何利用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与分析受到随机因素影响的数据,从而对所涉及问题进行统计推断与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师范类心理健康专业的职业拓展能力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SPSS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一般的操作程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具备一定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并通过数据发现心理现象的一般特征和规律。

这对于提升心理健康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科研素养,以及加强学生认识和分析心理事实的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教学目标《spss入门》是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和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spss的基本理论,熟悉sps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能进行心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统计学、心理测量学、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知识基础和能力。

四、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参考各章节教学时间分配表五、教学内容及其目的、要求、任务第一章spss入门(2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spss的发展历史、基本操作、窗口及功能和菜单及功能等。

(二)教学内容1、软件概述2、SPSS操作入门3、SPSS的窗口、菜单项和结果输出(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spss的发展历史及作用(2)掌握:主要窗口及其功能;菜单(view)的功能及结果输出类型2、重点、难点重点:主要窗口及功能、菜单功能难点:无难点(四)教学建议本章节主要采用讲授法。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1、检查spss共有几个模块,其中包含了哪些功能,并思考平时的统计分析究竟需要哪些模块。

第二章数据录入与数据获取(2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对spss的数据格式、建立数据库、读取外部数据等有了解和进行实践应用。

《SPSS统计软件》教学大纲

《SPSS统计软件》教学大纲

《SPSS统计软件》课程教学大纲(本科)<总学时数:48,学分数:3,课程编码:09070260>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SPSS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功能的软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其中涉及的领域包括工程技术、应用数学、社会学、经济学、金融学、商业、生物学、体育学、心理学、军事和科学研究等等。

《SPSS统计软件》是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的一门应用型的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教学,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和专业统计应用水平。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 SPSS的基本情况(一)教学内容第一章 SPSS简介第二章 SPSS的基本操作*第三章数据收集(二)教学要求1 基本掌握SPSS软件的界面、菜单、工具栏和在线帮助。

2 掌握SPSS数据编辑、文件调用与保存。

第二部分描述数据(一)教学内容第四章频数分析第五章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第六章数据的组间比较*第七章数据的分布*第八章变量联合的交互分析第九章散点图的绘制(二)教学要求1掌握频数、众数、中位数和百分点概念,知道饼形图、条形图和直方图,会在SPSS下作频数分析。

2 理解集中量数概念,懂得极差、四分位差、方差、标准差系数,会在SPSS下作描述性分析。

3 能够对变量分组,了解盒须图、茎叶图和数据的分布。

4 掌握交互分类和交互表,知道利用条形图及SPSS下进行交互分析。

5理解简单散点图、向日葵散点图、矩阵散点图、重叠散点图和三维散点图概念,具备在SPSS下绘制散点图的基本方法。

第三部分假设检验(一)教学内容第十章评价抽样结果第十一章正态分布和假设检验第十二章一个样本的t检验第十三章配对样本的t检验第十四章双独立样本均值的t检验第十五章一元方差分析第十六章双因素方差分析*第十七章比较频数的观测值和期望值第十八章非参数假设检验*第十九章测量关联强度(二)教学要求1 理解参数、统计量和抽样分布概念,会在SPSS下进行二项分布检验。

SPSS入门课程教学大纲

SPSS入门课程教学大纲

SPSS⼊门课程教学⼤纲《spss⼊门》课程教学⼤纲⼀、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SPSS⼊门是⼀门实践性、应⽤性很强的课程,它是以多元统计为基础理论,研究如何利⽤有效的⽅法收集、整理与分析受到随机因素影响的数据,从⽽对所涉及问题进⾏统计推断与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师范类⼼理健康专业的职业拓展能⼒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了解SPSS统计软件的使⽤⽅法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和⼀般的操作程序,使学⽣在实际⼯作中具备⼀定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能⼒,并通过数据发现⼼理现象的⼀般特征和规律。

这对于提升⼼理健康专业学⽣专业能⼒、科研素养,以及加强学⽣认识和分析⼼理事实的能⼒等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总体教学⽬标《spss⼊门》是⼀门重要专业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和操作训练,使学⽣掌握spss的基本理论,熟悉sps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法,能进⾏⼼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能⼒。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前,学⽣应具备统计学、⼼理测量学、普通⼼理学和发展⼼理学等知识基础和能⼒。

四、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参考各章节教学时间分配表五、教学内容及其⽬的、要求、任务第⼀章spss⼊门(2学时)(⼀)教学⽬的⽬的:spss的发展历史、基本操作、窗⼝及功能和菜单及功能等。

(⼆)教学内容1、软件概述2、SPSS操作⼊门3、SPSS的窗⼝、菜单项和结果输出(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spss的发展历史及作⽤(2)掌握:主要窗⼝及其功能;菜单(view)的功能及结果输出类型2、重点、难点重点:主要窗⼝及功能、菜单功能难点:⽆难点(四)教学建议本章节主要采⽤讲授法。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1、检查spss共有⼏个模块,其中包含了哪些功能,并思考平时的统计分析究竟需要哪些模块。

第⼆章数据录⼊与数据获取(2学时)(⼀)教学⽬的⽬的:对spss的数据格式、建⽴数据库、读取外部数据等有了解和进⾏实践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SS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SPSS统计分析》课程编号:学分:2适用对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课程的地位:本课程是我校统计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的专业课。

教学目标,即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对量化研究中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缩减和统计推断的能力;掌握SPSS这种专业统计软件的操作,独立完成从建立数据文件到各种统计分析的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前面所学的心理统计学知识读懂和解释SPSS输出的各种统计图表,并在毕业论文或学术论文中正确而规范地使用图表中的信息来报告分析结果;使学生掌握一门实用而又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同时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前提和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相关的统计学知识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上机实际操作完成教学任务。

基本要求:(1)以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深刻体会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并以统计软件SPSS作为一种实现手段,熟悉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在其中的操作步骤,指导学生完成统计分析和统计计算过程。

试图建立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1章SPSS15.0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SPSS的功能及其界面的设置,掌握SPSS的主要设置参数,理解其功能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SPSS的参数的设置。

难点是SPSS的设置。

【教学内容】第一节SPSS20概述1.1SPSS简介1.2SPSS的安装、启动和退出1.2.1SPSS15.0的安装1.2.2SPSS的启动1.2.3SPSS15.0的退出1.3SPSS15.0的界面及设置1.3.1常用界面1.3.2通用General功能参数1.3.3Viewer视图窗口参数1.3.4DraftViewer(草稿窗口)参数1.3.5OutputLabels输出标签参数1.3.6Charts图形参数1.3.7Interactive交互图形窗口参数1.3.8PivotTable枢纽表参数1.3.9Data数据参数1.3.10Currency数值型变量格式参数1.3.11Scripts脚本编辑窗口【教学建议】打开SPSS软件,按照课堂上所讲内容,自己对常用界面的参数进行设置。

第2章数据文件的建立与操作【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数据编辑器与数据文件,掌握编辑数据文件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输入数据的方法,难点是编辑数据文件。

【教学内容】2.1数据编辑器与数据文件2.1.1数据编辑器2.1.2数据文件2.2常量、变量、操作符和表达式2.2.1常量与变量2.2.2操作符与表达式2.2.3如何定义一个变量2.2.4概率事件2.3输入数据2.3.1输入数据的方法2.3.2查看文件信息和变量信息2.4编辑数据文件2.4.1在单元格中编辑数据2.4.2插入变量与删除变量2.4.3插入观测量与删除观测量2.4.4数据的剪切、复制和粘贴2.4.5撤销操作2.5对数据文件的操作2.5.1数据文件的打开与保存2.5.2数据库文件的转换【教学建议】通过做课后习题掌握本章SPSS软件讲授的相关方法,课后习题的相关数据记录于和课本相配套的光盘。

第3章数据文件的操作【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数据文件的基本操作流程,掌握数据文件的一般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数据文件的分组,难点是分类汇总。

【教学内容】3.1数据文件的一般操作3.1.1数据排序3.1.2数据文件的分组3.1.3数据文件的合并3.1.4数据文件的转置3.1.5变量取值的求秩3.1.6变量值的重新编码3.1.7计算新变量3.2分类汇总3.2.1数据描述3.2.2分类汇总的参数设置3.2.3分类汇总的结果3.3观测量的加权3.4数据文件的结构重组3.4.1选择数据重组方式3.4.2变量组到观测量组的重组3.4.3观测量组到变量组的重组3.4.4转置重组【教学建议】通过做课后习题掌握本章SPSS软件讲授的相关方法,课后习题的相关数据记录于和课本相配套的光盘。

第4章基本统计分析功能【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OLAP在线分析过程,掌握行和列的摘要报告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分析过程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行和列的摘要报告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分析过程等,难点是列联表分析过程。

【教学内容】4.1OLAP在线分析过程4.1.1数据描述4.1.2OLAP过程的操作和设置4.2观测的摘要报告分析4.2.1观测摘要分析的参数设置4.2.2输出结果4.3行和列的摘要报告分析4.3.1行形式摘要报告4.3.2列形式摘要报告4.4频数分析4.4.1数据描述4.4.2对分类变量的频数分析4.4.3对连续变量的频数分析4.5描述性统计分析4.5.1数据描述4.5.2Descriptives分析4.6探索分析过程4.6.1数据描述4.6.2Explore实例分析4.7列联表分析过程4.7.1数据描述4.7.2列联表分析的参数设置4.7.3列联表分析的输出结果【教学建议】通过做课后习题掌握本章SPSS软件讲授的相关方法,课后习题的相关数据记录于和课本相配套的光盘。

第5章均值比较和T检验【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均值比较和T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均值比较和T检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均值比较和T检验的操作方法,难点是均值比较和T 检验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5.1Means过程5.1.1原理与方法5.1.2SPSS实例分析5.2单样本T检验5.2.1原理与方法5.2.2SPSS实例分析5.3两独立样本T检验5.3.1原理与方法5.3.2SPSS实例分析5.4配对样本T检验5.4.1原理与方法5.4.2SPSS实例分析【教学建议】通过做课后习题掌握本章SPSS软件讲授的相关方法,课后习题的相关数据记录于和课本相配套的光盘。

第6章非参数检验【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非参数检验的原理,掌握卡方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两独立样本检验、两个相关样本的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卡方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的方法,难点是卡方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两独立样本检验、两个相关样本的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6.1非参数检验的简介6.1.1非参数检验与参数检验6.1.2非参数检验的优点6.1.3非参数检验的缺点6.2卡方检验6.2.1原理与方法6.2.2数据和问题描述6.2.3卡方检验实例分析6.3二项检验6.3.1原理与方法6.3.2数据和问题描述6.3.3二项检验实例分析6.4游程检验6.4.1原理与方法6.4.2数据和问题描述6.4.3游程检验实例分析6.5Kolmogorov-Smirnov单样本检验6.5.1原理与方法6.5.2数据和问题描述6.5.3K-S单样本检验实例分析6.6两独立样本检验6.6.1原理与方法6.6.2数据和问题描述6.6.3两独立样本检验实例分析6.7k个独立样本的检验6.7.1原理与方法6.7.2数据和问题描述6.7.3k个独立样本检验实例分析6.8两个相关样本的检验6.8.1原理与方法6.8.2数据和问题描述6.8.3两个相关样本检验的实例分析6.9k个相关样本的检验6.9.1原理与方法6.9.2数据和问题描述6.9.3k个相关样本检验的实例分析【教学建议】通过做课后习题掌握本章SPSS软件讲授的相关方法,课后习题的相关数据记录于和课本相配套的光盘。

第7章多重响应分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多重响应变量集的定义,掌握多重响应变量集的交叉表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多重响应变量集的交叉表分析,难点是多重响应变量集的交叉表分析。

【教学内容】7.1多重响应概述7.2多重响应变量集的定义7.2.1定义多重响应变量集的实例7.3多重响应变量集的频数分析7.3.1多重响应变量频数分析的实例7.4多重响应变量集的交叉表分析7.4.1多重响应变量交叉表分析的实例7.5使用Tables过程研究多重响应变量集7.5.1多重响应变量集的定义7.5.2用Tables过程建立包含多重响应变量集的表格【教学建议】通过做课后习题掌握本章SPSS软件讲授的相关方法,课后习题的相关数据记录于和课本相配套的光盘。

第8章回归分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回归分析的各种方法,掌握回归分析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理解回归分析的原理,难点是掌握回归分析的方法。

【教学内容】8.1线性回归8.1.1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8.1.2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8.1.3模型假设的其他检验8.1.4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1.5线性回归分析的设置和操作8.1.6案例的结果分析8.2曲线回归8.2.1曲线回归的基本原理8.2.2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2.3曲线回归分析的设置和操作8.2.4案例的结果分析8.3非线性回归8.3.1非线性回归简介8.3.2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3.3非线性回归的参数设置8.3.4案例的结果分析8.4二元Logistic回归8.4.1二元Logistic回归的数学原理8.4.2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4.3二元Logistic回归的参数设置8.4.4案例的结果分析8.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8.5.1多元Logistic回归的原理简介8.5.2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5.3多元Logistic回归参数设置8.5.4案例的结果分析8.6Ordinal回归8.6.1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6.2Ordinal回归的参数设置8.6.3案例的结果分析8.7概率单位回归分析8.7.1概率单位回归分析简介8.7.2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7.3概率单位回归的参数设置8.7.4案例的结果分析8.8加权回归分析8.8.1加权回归分析简介8.8.2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8.3加权回归的参数设置8.8.4案例的结果分析8.9二阶段最小二乘回归8.9.1二阶段最小二乘回归的基本原理8.9.2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9.3二阶段最小二乘回归的参数设置8.9.4案例的结果分析8.10最优尺度回归8.10.1最优尺度回归原理8.10.2问题描述和数据准备8.10.3最优尺度回归的参数设置8.10.4案例的结果分析【教学建议】通过做课后习题掌握本章SPSS软件讲授的相关方法,课后习题的相关数据记录于和课本相配套的光盘。

第9章方差分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方差分析的原理,掌握方差分析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