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
古代对为官清正的对待
![古代对为官清正的对待](https://img.taocdn.com/s3/m/72c8ec8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15.png)
古代对为官清正的对待1.引言1.1 概述古代社会对为官清正的态度一直十分重视,这种重视体现在对官员廉洁自律、忠诚公正的要求上。
在古代社会,为官清正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社会伦理和道德的体现。
古人认为,官员作为国家的奉公之臣,应该以清正廉洁的品质为基石,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古人对为官清正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官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古代社会崇尚仁义道德,对官员要求他们具备高尚的品行和道德修养,以公正、坦诚、廉洁的态度对待工作和人民。
其次,古代对于官员廉洁自律的要求更加明确。
官员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并应遵守诸多纪律和规定,确保公正公平的执法和管理。
古代社会对为官清正的重视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为官清正的要求促使官员忠诚履职,为国家和民众谋福利。
这为古代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古代社会对为官清正的要求也对后世产生了启示。
清明廉洁的官风使官员身负责任、勤勉尽职的形象树立起来,为后世政府治理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同时,古代对官员廉洁自律的要求也对今天的社会提出了反思,我们应该借鉴古代的经验教训,在现代社会中加强对官员的廉政治理,推动社会的公正正义。
综上所述,古代对为官清正的态度和要求在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官员的廉洁自律不仅是一种职业操守,更是一种道德坚守和社会责任的表现。
由此,我们可以从古代清廉官风中找到启示,引导现代社会的官员更好地履行职责,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基本组织框架,使读者对文章整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介绍为官清正的概念及其在古代的重要性。
接下来是文章结构,将说明本文的整体框架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
最后是目的,明确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对为官清正的探讨,揭示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古人修身养德的方法有哪些
![古人修身养德的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95b2cb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c.png)
古人修身养德的方法有哪些
古人修身养德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遵循礼仪:古人注重遵守各种礼仪,包括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恭敬师长等。
通过这些行为,古人培养了敬重他人的美德。
2. 修习文学:古人重视文学修养,通过阅读和写作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3. 学习经典:古人注重学习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以获得智慧和道德启示。
4. 慎独:古人强调慎独,即在独处时充实自己,反省自身的过错,提高自我修养。
5. 修身养性:古人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包括诚实守信、忍让宽容、勤奋努力等。
6. 修行礼佛:许多古人信奉佛教或道教,并通过修行实践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7. 追求道德至善:古人认为追求道德至善是修身养德的最高境界,他们努力追求道德的极致,如仁、义、礼、智、信等德行。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个人培养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和道德道义。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当代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当代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b87412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7.png)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当代启示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时代价值。
从古代王朝的“礼仪作风”到现代社会的“廉政问责”,都体现了中国优秀的官德传统。
官德是指官员修养和品德的表现,包括了道德观念、职业操守、执政能力以及公正廉洁等多方面的内容。
古代中国强调官德修养,认为只有具备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官员才能胜任政治工作,为人民服务。
第一,官德修养与道德观念密切相关。
古代中国强调“君子之道,浸润于民”,对于官员而言,应当以民为重,以公义为天。
只有遵守道德准则,修身立德,才能履行职责,为社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官德修养与职业操守密不可分。
作为官员,必须以公正、廉洁的方式行使权力,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同时,还应当始终保持谦逊、守信的态度,注重人民利益,以及维护国家的形象和尊严。
第三,官员的执政能力也是官德修养的重要部分。
官员在行使职务时,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与管理技能,以面对各种复杂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权益。
第四,公正廉洁是官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指标。
官员必须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始终保持公正、公平、公开处理各项事务,有效预防和打击腐败行为,展现官员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操守。
以上几个方面的官德修养,在古代中国和现代也一样重要。
在当代,廉政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官员应当注重道德修养和自身职业操守的培养,以及执政能力的提高。
同时,为了推进社会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关注公正、公平、公开的行政决策,防止腐败、权贵主义等社会问题的发生。
最终达到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https://img.taocdn.com/s3/m/94334e3b43323968011c92d5.png)
去年下半年,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下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务员将轮训一遍“职业道德”,其中培训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
一、古代“官德”的渊源及现实意义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
官德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尧禹时期。
西周统治者就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思想,而孔子则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儒家“德治”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极力提倡“为政以德”与“为官以德”的德治学说。
将中国古代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纳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来,无疑是期望通过传统“官德”的学习,重振时下滑坡的“官德”。
古代“官德”扎根于历史悠远、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代有关“官德”修养的思想非常丰富和成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之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加入古代“官德”修养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领导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官德”的好坏直接关乎社会民风。
反观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官员违法案件,如“西安宝马彩票案”、云南“躲猫猫”案、洛阳地窖囚禁6女案等,这些违法行径背后透露出的“官德”缺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古代“官德”的内涵及现代启示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重视礼仪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就一直流淌着道德与良知的血液,修身正己立德正是中国人为人处事为官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
历朝盛世、治世,无不是靠一批批清正廉洁的官员来支持的,唐有狄仁杰以民为忧、体恤百姓,宋有包拯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明有海瑞严于执法、除暴安良;因此古代社会把官员修身立德至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矢志不渝的官德修养
![矢志不渝的官德修养](https://img.taocdn.com/s3/m/094bba5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5.png)
矢志不渝的官德修养摘要:一、官德修养的重要性1.为官者的道德品质对国家政治的影响2.社会对为官者的道德要求3.我国历史上官德修养的典范二、现代官德修养的要求1.忠诚于国家,服务人民2.廉洁自律,拒绝腐败3.勤政为民,敢于担当三、提升官德修养的方法1.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四、加强官德修养的实践1.在工作中践行官德修养2.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品质3.建立官德修养的长效机制正文:在我国,为官者的道德品质历来受到高度重视。
从古至今,官德修养对于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更加注重官德修养,以更好地服务人民,推动国家繁荣昌盛。
官德修养首先体现在为官者对国家的忠诚。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官者应始终忠诚于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为官者的基本职责,也是官德修养的核心。
其次,官德修养要求为官者具备廉洁自律的品质。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严厉查处腐败分子。
为官者必须严守廉洁自律这条底线,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决杜绝腐败现象。
此外,勤政为民、敢于担当也是现代官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为官者应关注民生,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为人民谋福祉。
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敢于承担责任,勇往直前,积极作为。
为了提升官德修养,为官者应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四个自信”。
同时,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官德资源,借鉴古代先贤的为官之道,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的官德品质。
在实践中,为官者应将官德修养贯穿于工作和生活之中。
在工作岗位上,要勇于负责,恪尽职守,践行官德;在日常生活中,要严以修身,锻炼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此外,还要建立官德修养的长效机制,加强教育培训,强化监督考核,推动官德修养制度化、规范化。
总之,官德修养对于为官者至关重要。
古人“修炼”领导力的四个有效方法
![古人“修炼”领导力的四个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e8bef7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6.png)
古人“修炼”领导力的四个有效方法2017-09-06王运启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德政,正所谓“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君子以厚德载物”。
古人在领导力方面十分重视人的素质与品格、重视领导者的精神力量。
也就是说,要有良好的领导力,就必须塑造良好的领导人格。
这些理念对现代领导者也有裨益。
自省——批评与自我批评春秋时期,自从齐国上大夫晏婴去世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劝谏齐景公的过失,为此,齐景公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宴请文武百官,席散后,大家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
每当齐景公射出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靶心,文武百官也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的臣子弦章。
弦章对他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云:‘上行而后下效’,大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大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大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齐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
弦章看后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儿赏赐,如果我接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因此,他说什么也不肯接受这些赏赐。
现代管理启示:多数人都是只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而不能发现自己的短处,只会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更不会以自己的劣势与别人的优势论短长。
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身为领导者,如果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是如此,便永远也不能成就大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领导者喜欢怎么做,下属也会跟着那么做。
所以,要想做一名卓有成效的领导者,一定要认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然后坚决改掉不良习惯,绝不能让这些不良习惯成为下属效仿的对象。
宽容——领导者的基本美德古人认为,要治理好天下,必须有雅量。
比如宋太宗,在这方面表现得就很突出。
《宋史》记载,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位臣子一起喝酒。
两位臣子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来劲,干脆斗起嘴来,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ac8eeb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d.png)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官德传统,这些传统蕴藏着丰富的为官从政智慧,对于当代官员来说,汲取这些传统智慧,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规范自身行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推动国家发展。
本文将从传统官德中汲取的为官从政智慧进行探讨。
传统官德中汲取的第一条为官从政智慧是“忠诚为民”。
中国古代官员在为政的时候,始终将忠诚为民作为首要原则。
他们心系百姓,时刻关注人民疾苦,努力为人民谋福祉。
如今的官员也应该把“忠诚为民”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时刻关注民生,为民众解决实际困难,积极促进民生改善。
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为民谋福祉作为责任,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从政而行。
传统官德中汲取的第二条为官从政智慧是“廉洁自律”。
中国古代官员在为政的时候,非常注重廉洁自律。
他们自觉抵制贪污腐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清正廉洁。
如今的官员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廉洁自律。
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廉洁从政,不贪污不腐败,关键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原则立场。
只有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有资格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官德中汲取的第四条为官从政智慧是“明德笃行”。
中国古代官员在为政的时候,非常注重明德笃行。
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注重道德修养,讲究品德操守,努力做到心正、行正、言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如今的官员也应该注重明德笃行,做到心正、行正、言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只有注重道德修养,做到品德高尚,才能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官员,才能真正树立起良好的政风,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官德传统,汲取这些传统智慧对于当代官员来说至关重要。
现代官员要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明德笃行”的意识形态,自觉把道德底线挺在前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唱响忠诚为民、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明德笃行的优秀品德赞歌。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9427f0a58fafab069dc02c5.png)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摘要: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内涵丰富,其具体内容有忠君爱国、以民为本、清正廉洁、温恭让学、勤勉谨慎等方面,当前,我国的官德建设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修为“忠”之德、修为“诚”之德、修为“公”之德、修为“廉”之德、修为“学”之德、修为“勤”之德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与古代的官德思想一脉相承。
因此,坚持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官德思想,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养很有裨益。
关键词:统官德;修养;启示道德问题是做人为官的首要的基本问题。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
”做官必须先做人,做人必须先立德;德乃为官之本,为官须先修德。
那么,何谓官德呢?官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指各级官员道德品质和运用权力过程中保持的政治操守和坚持的品行修养的综合反映。
一、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中国历朝历代关于官德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
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名臣也曾从不同角度申论官德之内涵。
纵观历朝官方文献和私人著作对官德条目的种种规定和论述,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官德修养最主要的内容是:(一)忠,忠君爱国忠君爱国。
这是中国古代为官的基本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也是官德教育的首要内容。
“忠君爱国是中国古代入仕者的传统美德。
所谓忠,在封建时期主要指指臣属要忠于君主、社稷、天下,其实质是忠于君主。
”[1](P.70)“忠”作为官德,强调的是以身报国,忠于朝廷、忠于职守的精神,从这个角度说,“忠”作为从政的道德规范有着其积极的作用。
(二)仁,以民为本“仁”是儒家官德思想的灵魂。
“仁”的核心理念是“爱人”。
为官者的“爱人”主要体现在爱民上。
民本思想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思想家们就提出了“民本”思想,要求治理者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
历代统治者都对入仕前的学子和从政后的官吏不断灌输民为邦本的思想。
《尚书·五子之歌》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语。
思想家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讲课稿)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9efa98ec77da26925c5b05f.png)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一、导入官德就是指为官的职业道德,“官德”本质是一种政治道德,而政治道德始终处于社会道德的核心地位。
我们的执政队伍,相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多了一种权力,这种权力是人民建立在对为官者的信任的基础上赋予他们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代替民众行使公权力,这个权力的行使一定是为了全体民众利益,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
因此,人们对为官者的官德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为官者不仅要做社会道德的典范,还要做行驶权力中的公正的典范。
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五德”用人导向,广开进贤之路。
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在2011年的10月,深圳一个公务员廖某打骂父母的新闻一播出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新闻上是这么说的: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没想到得到的竟是身为公务员的儿子的辱骂和殴打,多次扇母亲耳光。
还说廖某是北大的硕士。
深圳、公务员、北大硕士,加深了廖某打骂父母的罪恶。
廖某的邻居评论,在社会上,父亲教训儿子的事经常听见,儿子打父母很少见,这个儿子还是读过很多书的,“书给狗读了,也没教育他尊敬长辈。
”没过几天,北大马上做出反应,发表声明说:深圳殴打父母公务员并非北大毕业生。
北大蒙羞也意识到大学教育要注重德育。
立刻出台新规,北大“校长推荐”:不孝敬父母者不得推荐。
这一事件也引起了中央组织部的高度重视。
同样是在2011年10月,表示该部门近期也一直在制定相关文件以加强干部的“德”的培养,近期将下发一个关于干部“德”的考核的文件,针对“德”制定了全面考核标准,孝道等也包含其中。
国家公务员局也透露出2012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将加大对考生“德”的考察。
考生政治品德不良,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意识较差将不得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深圳吸取教训,12月份新闻有报出,深圳公务员面试全程考“德”。
针对于当前普遍存在的道德困境,国家公务员局近日发布《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规定:“十二五”期间,我国全体公务员将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100分)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100分)](https://img.taocdn.com/s3/m/90b7bb621711cc7931b716b9.png)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得分:1001.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以后,()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和核心价值观。
(3.0分)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理学思想D.心学思想我的答案:B答对2.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3.0分)A.重视历史B.割断历史C.文化自觉D.批判继承我的答案:B答对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将君主比作船,()比作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
(3.0分)A.官B.吏C.百姓D.儒生我的答案:C答对4.中国古代的很多谏臣,高举()的旗帜制约皇权,这样才保证封建社会的皇帝不昏庸。
(3.0分)A.文统B.政统C.道统D.法统5.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就是()。
(3.0分)A.慎言行B.慎独C.慎微D.慎欲我的答案:D答对6.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官箴》是由()所撰的。
(3.0分)A.曾国藩B.吕本中C.杨雄D.张居正我的答案:B答对7.“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诗里写出了百姓心中的好干部要是()。
(3.0分)A.谏臣B.能臣C.忠臣D.孤臣我的答案:B答对8.()是指交友要慎重。
(3.0分)A.慎言行B.慎独C.慎微D.慎友我的答案:D答对9.“忠君”思想在现时代可以转化为()。
(3.0分)A.忠于自己B.忠于国家和人民C.忠于单位D.忠于家庭我的答案:B答对10.()是儒家治国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的理念。
(3.0分)A.“仁政德治”B.“修身养性”C.“礼义廉耻”D.“性善论”我的答案:A答对1.官德修养是通过具体的德目表现出来的,如()等。
(4.0分))A.孝悌忠信B.礼义廉耻C.仁爱宽恕D.谦正忍敬我的答案:ABCD答对2.中国古代对官员治国理政品质的要求有三点,分别是()。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0523f74afe04a1b071de60.png)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魏征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唐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
(3.0分)A.谏臣B.能臣C.忠臣D.良臣我的答案:D答对2.下列诗词中,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的有()。
(3.0分)A.贺知章《回乡偶书》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杜甫《咏怀古迹五首》D.孟郊《游子吟》我的答案:A答对3.范仲淹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是指宁愿鸣叫而死,不沉默而生,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
(3.0分)A.天下情怀C.齐家D.治国我的答案:A答对4.()是对帝王提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的准则。
(3.0分)A.《帝范》B.《帝鉴图说》C.《自荐录》D.《贞观政要》我的答案:A答对5.无论是对党员干部还是一般群众,共产党人都非常强调道德修养、道德自律的作用,在德才关系上,要始终把()放在第一位。
(3.0分)A.人尽其才B.德性修养C.才德兼备D.思想道德我的答案:B答对6.顾炎武把国和天下严格分为两个概念,他认为:改朝换代是皇帝一家一姓的灭亡,是()。
(3.0分)A.亡国C.败国亡家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我的答案:A答对7.()同志说:“治理国家和社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全面规划。
”(3.0分)A.江泽民B.毛泽东C.胡锦涛D.习近平我的答案:C答对8.在20世纪90年代香港举办的“最受欢迎的唐诗评选”中,()名列榜首。
(3.0分)A.《登科后》B.《游子吟》C.《回乡偶书》D.《静夜思》我的答案:B答对9.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3.0分)A.重视历史B.割断历史C.文化自觉D.批判继承我的答案:B答对10.魏征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
他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劝戒唐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3.0分)A.100多次B.150多次C.200多次D.250多次我的答案:C答对二、多选题1.毛泽东常用“贾政做官”的故事,来教育党员干部要当清正廉明的干部,不当()。
分析中国古代对官员“德”“才”的要求有何特点。
![分析中国古代对官员“德”“才”的要求有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28a1f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d.png)
分析中国古代对官员“德”“才”的要求有何特点。
中国古代对官员“德”“才”的要求是建立在传统思想和价值观基础上的,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德才兼备:中国古代对官员“德”“才”的要求是德才兼备的,
即注重官员既具备道德品质,又具备才干和能力。
德指的
是官员的品德和道义,包括忠诚、廉洁、正直、孝顺等;
才指的是官员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学识、才华、智慧等。
强调德才并重的要求,体现了中国古代重视高尚品德和良
好才干的价值观。
2.以德为先:中国古代在对官员的要求中,更强调道德品行
的重要性。
官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操守和品德修养,以身
作则,成为人民的楷模。
在《尚书》中就有“君子者,其
言也信,其行也谨,而其福也多”的论述,强调君子应以
忠诚正直的德行来服务国家和人民。
3.天命思想:中国古代官员的德才要求常常与天命思想联系
在一起。
传统观念认为,官员的德与才是天命所赋予的,
是天地间自然法则的象征。
因此,官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德
行和才干,以适应和完成天命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4.考试选拔制度:中国古代采用科举制度进行官员选拔,注
重通过考试来评估官员的德与才。
科举考试不仅注重考察
官员的学识和才能,还考虑其品德和道德修养,以确保官
员在德与才的双重要求下胜任公职。
综合来看,中国古代对官员“德”“才”的要求体现了德才兼备的价值理念,强调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
这种要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和文化,认为官员的品德和能力是治理国家和造福人民的基础。
中国古代官德(下)
![中国古代官德(下)](https://img.taocdn.com/s3/m/6e01945bcf84b9d528ea7a2c.png)
中国古代官德(下)刘余莉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导二、古人的官德修养之道(一)修身所以我们还要上升第二个层次,就是忘忍,也就说这个人,他的心胸很宽容很开阔,对别人、对自己的不好转头即忘,不把它放在心上,也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宰相肚子能撑船,不和他一般见识。
那么第三个层次呢,就是反忍,也就说别人对我们不好,可是他对别人都很好,那一定是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所以不仅不去责怪别人,而是马上理智地反省自己,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任何事没有成功,没有达到理想的目的,不要去责怪别人,马上反省自己。
第四呢就是观忍,古人有一句话说观察世间的现象,一切有违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说一切的现象、人、事、物发生的事情,都像什么呢?就像你做了一个梦一样,就像那个肥皂泡一样,它不能够延续,都是暂时的,就像那个露水一样,就像那个雷电一样,一闪就过去了。
那我们想一想我们以前所经历的事情,不就是梦幻泡影已经过去了吗?你何必把它总是记在心上,一翻起来就很不高兴,把自己惩罚了一顿呢?你把自己弄得很不高兴,结果别人还不知道,这确实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所以有人把我们的心比作一个垃圾桶,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垃圾桶刚从商店买回来的时候,也是很干净的,那为什么变得污秽不堪了呢?就是因为我们经常把脏东西、把垃圾往里边扔,最后就变成污秽不堪的垃圾桶了。
那我们的心也同样如此,每一个人的心都是纯净纯善的,但是我们经常把别人的过失、别人对我们的不好和怨恨承载在其中,就把我们的心变成了承载别人过失的垃圾桶,受伤最深的是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要学会观忍。
第五就是喜忍,什么叫喜忍呢?就是当别人对我们不好的时候,我们不去打击报复他,不生气,反而很高兴,为什么很高兴呢?因为又来锻炼我的修养了,考察我忍辱的机会了,所以要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很多人觉得我自己修养很好,你看我对谁都是一团和气、笑脸迎人,那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我们周围的人都是我们的下属,我们的朋友,都是赞叹我们、肯定我们,尽给我们说好话。
历代贤吏为官之道及其启示
![历代贤吏为官之道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97df35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6.png)
历代贤吏为官之道及其启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佩的贤吏,他们以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和务实的作风为官,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为官之道不仅对后人具有启示意义,也对我们今天如何做好官员、服务人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以德为官,以正治国历代贤吏无一不以德行为先。
他们以诚信、正直、忠诚为基石,坚守道德底线,无私无畏地为人民服务。
例如宋代文天祥,他在面对金兵的威逼利诱时,选择了坚守信义,为国捐躯。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为官之道首先要有坚定的道德信仰和高尚的品格。
二、以才为官,以能治国贤吏们不仅具备高尚的品德,还拥有出色的才能。
他们深谙管理之道,能够制定科学的政策,善于解决复杂的问题。
例如明代的吴敬梓,他担任官职期间,通过改革教育制度,推动农业发展,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福祉。
他的经验告诉我们,为官之道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实为官,以务治国历代贤吏都以务实作风著称。
他们不图虚名,不追求功利,只顾着为人民办实事。
例如清代的郑板桥,他在官职期间致力于水利工程的修建,为民众解决了灾害频发的问题。
他的实干精神告诉我们,为官之道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人民,要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福祉。
四、以公为官,以廉治国贤吏们都具备高尚的公心和清廉的作风。
他们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个人,不以私利为先,坚守廉洁从政的原则。
例如明代的陆大福,他在官职期间严格把关财政,杜绝了贪污腐败现象。
他的廉洁作风告诉我们,为官之道要保持清正廉洁,做到心中无私、手中无私。
贤吏们的为官之道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为官清廉、为民服务。
其次,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才能,只有具备优秀的能力,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我们要坚持务实作风,关注解决实际问题,为人民办实事。
最后,我们要坚守公正廉洁的原则,做到心中无私、手中无私,为官清廉。
中国古代官德
![中国古代官德](https://img.taocdn.com/s3/m/6553287cf111f18582d05a30.png)
中国古代官德(上)刘余莉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导一、为什么要重视官德建设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国古代官德》,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智慧。
在官德建设上也是有很丰富的经验,特别重视对官员道德的建设。
那么为什么这么重视对官员道德的建设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官德对社会国家的影响第一个方面就是官员道德对于整个社会国家的影响。
在《群书治要?崔寔政论》上面有一段话,这一段话给我们讲的是一个国家由兴盛转为衰落的原因,这一段话说得很精彩,我给大家念一下:“凡天下之所以不知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逸不自睹。
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或犹豫歧路,莫适所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之贱废。
是以王刚纵奔弛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这句话我们把它翻译成汉语就是说大凡国家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多是由于君主承继太平之时已久,风气日渐便坏也不觉察,政治日渐腐败也不变革,习惯于混乱安于现状,逸乐而看不到危机,有的荒淫奢侈不考虑国家大事,有的不听忠言劝告,不知虚伪,忽视真诚;有的在歧路徘徊,不知何去何从;有的是被信任的大臣为了保住禄位而不敢直言进谏;有的是被疏远的臣子因地位低微建言被弃不用,于是国法松驰于上,有识之士忧忡于下,真是可悲啊!这一段话实际上就是为我们总结了一个国家之所以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这个原因就是官吏的道德风气颓废,所以在唐朝有一个诗人叫做李商隐,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时候在他咏史的诗篇里头就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他考察了这个国这个家族之所以兴盛发达的原因无一例外的都是勤俭持家,后来为什么就衰落了呢?究其原因无一例外的是因为过上了过分奢侈、浪费的生活所导致的。
那我们用这一个规律来看一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那么艰苦卓绝的情况下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日本人、国民党,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那一批共产党人、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了艰苦奋斗的作风,所以他们深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获得了大众的支持,所以取得了天下。
古代官吏如何严以修身?
![古代官吏如何严以修身?](https://img.taocdn.com/s3/m/793930dddd36a32d72758186.png)
古代官吏如何严以修身?作者:暂无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6年第2期杨治钊严以修身,是“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在严实要求中居首位,是严以用权之魂,是严以律己之根,是谋事要实之基,是创业要实之诀,是做人要实之本。
如果离开严以修身,其余五个方面的要求皆难以做到。
那么,如何严以修身呢?子日:“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由此可见,好学、力行、知耻,就是严以修身之道。
我国古代官吏就有诸多此三方面之典范,至今被人所传诵。
一、以好学而修身众者皆知,囊萤照读,是车胤勤学苦读之典故。
而胤以好学而修身,为官清廉正直,不与奸臣同流合污。
据《晋书·车胤》记载:车胤,字武子,南平(今属福建)人,其祖父任过太守,克俭勤政,父亲任郡主簿,亦然廉洁奉公,故世代虽为官却家徒四壁。
自幼胤好学,家穷买不起灯,便捕捉数只萤火虫,囊以密网,置于其中,借萤光而读,至今被传为佳话。
这就是《三字经》中“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的由来。
缘勤学苦练,及长学识渊博,胤又貌似潘安,外表俊朗,德才兼备,为时人所赞。
被举荐为官,先任荆州从事,因能辩识义理,而深受荆州镇守恒温所器重。
至恒温晋为别驾,征西长史。
温向朝廷荐胤,为皇帝所赏识。
胤官至中书侍郎,后升史部尚书。
时晋孝武帝在位,而帝嗜酒如命,常酩酊大醉,少时清醒,故疏理朝政。
幸有良相东晋名士谢安辅佐,尚能国泰民安。
因车胤德养极佳,学富五车,谢安对车胤另眼相看,在游集之日设宴待客,总是邀请车胤参与。
俟谢安死,孝帝起用司马道子为相而替之,道子系帝之胞弟,乃为琅邪王。
与谢安为吏正派而异之,司马道子从政奸诈,骄横跋扈,目无王法,拉帮结派,巧立名目,增加赋税,陷害忠良,致使上下怨愤,官吏自危,民不聊生,经济萧条,社会动荡,政治腐败。
时大臣王国宝献媚司马道子,联名向帝奏疏,建议以事周公之礼而待道子,即赐给道子只有皇帝诛杀时专用的铜斧,并加以特别尊崇的礼节。
中国古代政德修养
![中国古代政德修养](https://img.taocdn.com/s3/m/beb882a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1.png)
中国古代政德修养
中国古代政德修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它涵盖了政治、道德、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古代,政治家们十分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认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政德修养,才能够胜任治国理政的重任。
中国古代政德修养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五个方面。
仁是指对人的关怀和爱护,义是指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礼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礼仪,智是指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信是指对他人的信任和诚信。
在古代,政治家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儒家思想和实践,逐渐实现了自身政德修养的提升。
例如,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仁德,他认为一个政治家必须具备仁爱之心,才能够感化百姓,领导人民。
另外,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也是一位具有很高政德修养的人,他在担任宰相期间,不断改革,以造福百姓为己任。
总之,中国古代政德修养在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必备的素质,也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
在今天的社会,我们也应该重视政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 1 -。
历史上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历史上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c81e03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d.png)
历史上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1、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
2、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及时抑制和克服。
3、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应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首先,应当分得清先与后,该先的一马当先,该后的甘居最后。
先进性最重要的特点是“先”,即走在前列,一是走在群众的前列,带领群众;
其次,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至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群众,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
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优良品质,艰巨任务抢在先,危难之际冲在先,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攻关克难的急先锋。
生活享受往后靠,物质待遇不与人攀比,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人、带动人。
最后,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中国古代官德思想
![中国古代官德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bd8cd785acfa1c7aa00cc9b.png)
中国古代官德思想中国是文明古国,历朝历代重视官德的言论颇多,许多哲人、明君、贤相、清官留下了警醒当世、鉴示后人的浩如烟海的名言佳句。
本文试从官德的作用、官德的内容、官德的建树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的官德思想作一番审视,以期对我们今天的干部道德建设有所借鉴。
一、官德的作用古代对官德的作用有深刻认识,这方面的言论可以从立国、为官、安民等三方面来概括:(一)立国。
西汉司马迁总结出“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的经验教训,他在纪传体史书《史记》中《天官志》篇把“修德”列为治国的三大方略之首,篇中云:“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正下无之。
”南宋名相赵鼎也在《从政遗规》中,做出了“吏不善,政虽善不行”的诊断,认为没有好的官德,国家就不能得到好的治理。
(二)为官。
春秋史书《左传》中《襄公二十四年》篇,对为官之道作了这样的排序:“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该篇把修养官德列在建功创业、建书立说之前,对官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明代张居正在《辛末会试录序》中,发出了“宁有瑕而为玉,毋似玉而为石”的铮铮之言,暗喻自己要做一名虽有缺点但是品格高尚的好官。
南宋胡宏《胡子知言•好恶》中有:“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说的是有德者不担心没有官位,而无德小人却依靠权势争夺利益,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
孔子、孟子更有重德轻利的言论,《论语•里仁》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里仁》中也讲,“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三)安民。
西汉董仲舒在《对策(三)》中向汉武帝建议:“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强调官德的安民作用。
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十云:“无德于民,不足以兴”,亦从反面说明了这一道理。
二、官德的内容古代对官吏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公、善、慎、廉上,这四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道德规范。
(一)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
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刘德志总分:100 及格线:60 考试时间:2017-12-04 09:27-2017-12-04 09:29
92分
∙ 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将君主比作船,()比作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官
o B.吏
o C.百姓
o D.儒生
∙ 2.中国古代的很多谏臣,高举()的旗帜制约皇权,这样才保证封建社会的皇帝不昏庸。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文统
o B.政统
o C.道统
o D.法统
∙ 3.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
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书
o B.鱼和水
o C.镜子
o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4.()既是忠臣又是干才,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的典型。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关羽
o B.司马懿
o C.赵云
o D.诸葛亮
∙ 5.()是儒家治国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的理念。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仁政德治”
o B.“修身养性”
o C.“礼义廉耻”
o D.“性善论”
∙ 6.权原说是儒学家()提出的。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范仲淹
o B.杨震
o C.曾国藩
o D.徐复观
∙7.“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诗里写出了百姓心中的好干部要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谏臣
o B.能臣
o C.忠臣
o D.孤臣
∙8.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应该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儒家思想
o B.中国传统文化
o C.文官制度
o D.科举制
∙9.“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儒家
o B.道家
o C.墨家
o D.法家
∙10.魏征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唐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谏臣
o B.能臣
o C.忠臣
o D.良臣
∙11.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借鉴古代官德?()(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不能隔断历史
o B.物尽其用
o C.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o D.要批判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古人曰“为政之道,任人为先”,那么如何任人为先呢?()(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知人善任
o B.选贤任能
o C.礼贤下士
o D.用其所长
∙13.中国古代有关官德的著作包括()。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帝鉴图说》
o B.《四库全书》
o C.《自荐录》
o D.《臣规》
∙14.中国王朝历史上实现对国家管理的两种重要手段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法统
o B.文统
o C.道统
o D.政统
∙15.官吏干公务,自然也需要一定的才能,但首先必需官德好,否则其才越大其害越大,其例不胜枚举,()都是典型。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李林甫
o B.严嵩
o C.杨震
o D.曾国藩
∙16.在中国的史籍书林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
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廉与贪
o B.义与利、
o C.荣与辱
o D.正与邪
∙17.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许许多多先贤和仁人志士都对高尚的精神追求作出了阐释,比如()。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o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o C.“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o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政统是通过权力的集中实现对国家的管理,它的特点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权威集中突出
o B.强化政治权力与行政官僚
o C.权力等级分明
o D.统一思想
∙19.在中国的历史上,很多人主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主张思想教育手段要和法制处治手段并用。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才尽其用
o B.选贤任能
o C.德刑相辅
o D.儒法并用
∙20.中国古代对官员治国理政品质的要求有三点,分别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要是一个忠臣
o B.要是一个孤臣
o C.要是一个良臣
o D.要是一个谏臣
∙2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这首诗亲切感人,催人泪下,能唤起普天下儿女的亲切联想和真挚思念。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2.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
(判断题3分)得分:3分o正确
o错误
∙23.《为吏之道》称得上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官箴,其开篇说了一段话:“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4.“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不为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言论都体现了“慎欲”。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5.孝悌,孝,指对父母亲孝;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6.将中国古代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纳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来,无疑是期望通过传统“官德”的学习,重振时下滑坡的“官德”。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7.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8.儒家讲的“孝”,是指在家对父母尽孝,在外对国家尽忠。
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往往需要取孝弃忠。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9.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镜,可以明得失。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30.西方的“文官制度”中的文官要与执政党共进退。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