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并发症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介绍皮下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在诊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

本文旨在介绍常见的皮下注射并发症,并提供预防和处理的规范。

常见的皮下注射并发症1. 出血:在皮下注射过程中,血管或毛细血管可能会受到损伤而造成出血。

这种情况通常不严重,但如果出血过多,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

2. 红肿和疼痛:有些人在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和疼痛的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是正常的,但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严重,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3. 局部感染:皮下注射的过程中,如果注射部位没有得到适当的清洁或消毒,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

如果注射部位有红肿、发热、排泄物或脓液的症状,应该尽早就医进行治疗。

4. 过敏反应:有些人对注射药物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尽快就医。

皮下注射的预防与处理规范1. 注射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确保该部位的皮肤干燥、整洁和无明显损伤。

- 使用适当大小和类型的注射器和针头。

- 注射前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

2. 注射过程:- 确保注射技术正确、准确,并控制注射的速度。

- 避免碰触未消毒的注射针头或药液接触到手部。

- 适当的角度和深度进行注射,避免注射到肌肉或静脉。

3. 并发症的处理:- 出血:如果有少量的出血,可用消毒棉球轻压注射部位。

如果出血较多,持续时间较长或无法止住,请立即就医。

- 红肿和疼痛:可以使用冰袋或热敷来缓解红肿和疼痛。

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严重,建议就医咨询。

- 局部感染:如果出现局部感染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 过敏反应: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症状,如呼吸困难、喉咙肿胀等,应立即停止注射,并立即就医。

总结皮下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仍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

为了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我们应该在注射前做好准备工作,遵循正确的注射技术,并密切观察注射后的反应。

如果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咨询。

皮下注射并发症处理方法

皮下注射并发症处理方法

皮下注射并发症处理方法
一、皮下注射的常见并发症
1、短期并发症:包括皮下注射部位发红、发痒、畏寒、出疹、发热及疼痛等。

2、长期并发症:包括组织坏死、淋巴结炎、肌肉坏死及湿疹等。

二、皮下注射的处理方法
1、处理短期并发症
(1)发红、发痒、畏寒:可用冰敷、涂抹含有温热油或消炎药膏的活性碱性敷料,然后用宽松的绷带将敷料紧紧包裹,以防护皮肤及缓解不适。

(2)出疹:通常可以采用涂抹抗感染药物软膏或药膏;如果涂抹抗感染药物无效,可以采用内服抗生素,如头孢噻吗(cephradine)、头孢美啶(cephalexin)等。

(3)发热:应采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ibuprofen)、阿司匹林(aspirin)等,降低体温,同时加强营养支持,补充水分,以缓解症状。

(4)疼痛:可以采用静脉注射酮康唑(ketorolac)、芬太尼(fentanyl)、达芬奇(darvocet)或安非他酮(analgesia)等类阿片药物,以缓解疼痛。

2、处理长期并发症
(1)组织坏死:应采取清洁、消毒、敷料更换,并采取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噻吗、头孢美啶等;如果组织损害严重,可以采取外科切除手术治疗。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PPT课件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PPT课件

患者因素
年龄
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血管脆性增 加,可能增加注射相关并发症的
风险。
体重
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层较厚,可能 影响药物吸收和分布,增加并发
症风险。
合并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可能影 响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能力
,增加并发症风险。
其他因素
注射器具
注射器、针头等器具的质量和选择可能影响注射过程和局部组织损伤。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探讨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 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以降低 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
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有望为临床提供有 效的预防和处理策略,减轻患者 痛苦,提高医疗质量。
02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 症类型及发生机制
皮肤瘀斑
发生机制
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或拔针后按压不 当,导致血液外渗至皮下组织,形成 瘀斑。
常见抗凝剂类型
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皮下注射部位选择
常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大腿前侧等部位进行注射。
并发症发生现状及影响
01
02
03
并发症发生率
据报道,抗凝剂皮下注射 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
常见并发症类型
包括局部出血、硬结形成 、皮肤坏死等。
对患者的影响
可能导致注射部位疼痛、 功能障碍,甚至影响患者 的生活质量。
环境因素
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可能影响药物稳定性和注射过程舒适度。
04 处理对策及预防措施
皮肤瘀斑处理与预防
处理
局部冷敷,避免按摩,使用喜辽妥软膏等。
预防
准确掌握注射深度和角度,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拔针后按压时间不少于10分钟。

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防控与处理规范

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防控与处理规范

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防控与处理规范引言皮下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和疫苗接种方式,然而,偶尔可能会出现并发症。

本文档将介绍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防控与处理规范,以帮助医务人员避免并减轻患者的风险。

1.皮下注射的常见并发症在进行皮下注射时,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1 局部疼痛和红肿在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和红肿。

这可能是由于注射时针头进入皮下组织而引起的反应。

针头选择合适的长度和直径,并在注射时保持正确的角度可以减少这种并发症的发生。

1.2 出血和淤血在皮下注射后,也可能会发生出血和淤血。

这可能是由于注射时损伤了小血管或造成血液外渗所致。

合适的注射技术包括正确选择注射点和应用适当的压力可以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1.3 感染皮下注射引入病原体的风险也存在,尽管非常罕见。

为了防止感染,医务人员需要正确地执行消毒和无菌技术。

2.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防控与处理规范为了降低皮下注射并发症的风险,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防控和处理规范:2.1 预防措施- 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注射点和针头长度和直径。

- 确保患者的皮肤干燥且清洁,避免感染。

- 使用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

- 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 在注射时保持正确的角度和插入深度。

2.2 处理并发症- 对于局部疼痛和红肿的症状,使用冰敷或适当的止痛药缓解患者的不适。

- 对于出血和淤血,轻轻按压注射部位,避免过度施压。

- 如果感染症状出现,如局部红肿、化脓、发热等,立即就医,并对感染进行适当处理。

结论皮下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防控和处理规范,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风险,提高注射的安全性和效果。

以上是针对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防控与处理规范的简要介绍。

该文档旨在提供一些建议,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来确定适当的措施。

皮下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PPT

皮下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PPT
6. 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如皮肤较脏者,先用 清水清洗干净,再消毒。若皮脂污垢推积,可先用70% 乙醇擦净后再消毒。
7. 已形成硬结者,可选用以下方法外敷:①用伤湿止痛膏外 贴硬结处(孕妇忌用)。②用 50%硫酸镁湿热敷。③将 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局部。④取新鲜马铃薯切片 浸入654-2注射液后外敷硬结处。
2. 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 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 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 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 新注射。
4. 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 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 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 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瘀血的吸收和消散。皮 下较大血肿者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 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4. 注射时勿将针梗全部插入皮肤内,以防发生断针时增加处理难度。 5. 若出现针头弯曲,要寻找引起针头弯曲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更
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6. 一旦发生针体断裂,医护人员要保持镇静,立即用一手捏紧局部肌肉, 瞩病人放松,保 持原体位,勿移动肢体或做肌肉收缩动作(避免残 留的针体随肌肉收缩而游动),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 若针体已完全没入体内,需在X线定位后通过手术将残留针体取出。
皮下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皮下注射
概述
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常 用注射部位为上臂及股外侧。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㈡ 临床表现 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口流出。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
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瘀血。

皮下注射(抗凝剂)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皮下注射(抗凝剂)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皮下注射(抗凝剂)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1.出血、瘀斑、血肿1.1原因1.1.1 没有严格遵照操作标准注射。

1.1.2 注射后热敷、理疗、或用力在注射出按揉等。

1.1.3 血小板下降。

1.1.4 有相对禁忌症的患者使用了低分子肝素,如既往颅内出血,既往胃肠道出血等。

1.2临床表现1.2.1局部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口流出。

1.2.2 皮肤形成紫色或暗红色色斑,通常直径在2毫米以内者称为出血点,大于5毫米者成为瘀斑,局部隆起或有波动感者则为血肿。

1.2.3 全身有牙龈出血、大小便出血、脑出血等。

1.3预防1.3.1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有规律的轮换,避开机皮带及腰带处。

1.3.2 两指提捏皮肤形成皱褶,垂直进针,缓慢推注药液。

1.3.3 做好患者宣教,注射后禁忌热敷,理疗或用力按揉,皮带、裤带不能扎得过紧等。

1.4处理1.4.1 局部如有出血,建议按压3-5分钟,禁止按摩。

1.4.2 局部或全身出血者对症处理。

1.4.3 汇报医生,遵医嘱改用其他抗凝药。

1.4.4 遵医嘱监测血小板。

2.皮下硬结、注射部位皮肤坏死2.1原因多次、长期、同部位注射药物。

2.2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瘙痒,可扪及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形成肿块或出现感染,甚至坏死。

2.3预防2.3.1 严格按照操作标准注射。

2.3.2 有规律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在疤痕、炎症、皮肤破损部位注射。

2.3.3 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感染。

2.3.4 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

2.4处理2.4.1 汇报医生,遵医嘱改用其他抗凝药。

2.4.2 抗感染治疗。

2.4.3 对症处理。

3.过敏3.1原因3.1.1 内在因素;过敏体质。

3.1.2 外在因素:肝素过敏。

3.2临床表现面色苍白,胸闷,心慌,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口唇发绀,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心跳骤停。

3.3预防3.3.1 询问患者过敏史。

3.3.2 鼓励患者及时汇报不适感。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ppt课件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ppt课件
对感染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外用抗生素
可外用抗生素药膏,如红霉素软 膏等,对感染部位进行治疗。
口服抗生素
如感染较重,可考虑口服抗生素 进行治疗,但需遵医嘱。
过敏反应的处理
立即停药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 使用该抗凝剂,并就医治疗。
抗过敏治疗
根据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可采用 口服或注射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 、地塞米松等。
皮下注射的方式和优点
方式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皮肤下的脂肪 层,通常使用注射器和小针头。
优点
皮下注射相对简单、方便,患者可以 在家中自行管理;药物吸收相对稳定 ,能够维持长期的抗凝效果。
抗凝剂皮下注射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适应症包括房颤、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需要预防或治疗血栓 形成的疾病。
禁忌症:禁忌症包括活动性大出血、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手术等。
注射后应留观一段时间,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下出血、血肿、过敏 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增强患者教育
指导患者自我观察
01
教会患者如何自我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
化,及时发现并发症的迹象。
提醒患者、热敷等行为,减少皮下出血
和血肿的风险。
提供心理支持
03
观察病情
抗过敏治疗后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 等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并采 取紧急救治措施。
04
预防再次发生并发症的策略
提高注射技巧
注射角度控制
正确掌握注射角度,避免过深或过浅注射,降低 对皮下组织和血管的损伤。
注射部位轮换
每次注射时应轮换不同的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 复注射,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注射速度调整

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皮下注射并发症:
1.出血
2.注射部位瘀斑、硬结
3.感染
二.预防措施:
1.对有凝血机制障碍、出血的患者应延长按压时间。

2.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手法正确,避免刺伤血管。

3.注射前评估注射部位皮肤,避免在有瘀斑、硬结处注射,交替更换注射部位,按压部位要准确。

4.推药时,速度要慢,用力要均匀。

5.严格无菌操作,消毒规范。

三.处理措施:
1.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2.拔针后针眼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对形成瘀斑、硬结及时给予局部热敷,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以免加速药物吸收,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

4.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局部感染,可用1%利凡诺湿敷。

皮下注射并发症

皮下注射并发症

5.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出血 ㈠ 发生原因1. 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

2. 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

㈡ 临床表现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口流出。

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 注射部位肿胀、 疼痛, 局部皮肤淤血。

㈢ 预防及处理 1. 2. 3. 4.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

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 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

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

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 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 48 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 瘀血的吸收和消散。

皮下较大血肿者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 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硬结形成㈠ 发生原因 同一部位反复长期注射,注射药量过多,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

密集的针眼和 药物对局部组织产生物理、化学刺激,局部血循环不良导致药物吸收速度慢,药物不能 充分吸收,在皮下组织停留时间延长,蓄积而形成硬结。

不正确抽吸药液可吸入玻璃屑、橡皮粒等微粒,在进行注射时,微粒随药液进入组织中 无法吸收,作为异物刺激机体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增殖,结果导致硬结形成。

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1. 2. 3. ㈡ 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瘙痒、可扪及硬结。

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形成肿块或出现 脂肪萎缩、甚至坏死。

㈢ 预防及处理 熟练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 针梗的 1/2~2/3 。

1. 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 2. 3. 4.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选择注射点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 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部位注射。

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 2ml 为宜。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流程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流程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流程(一)出血预防及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

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

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

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

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

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如上述处理无效,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处理流程: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如上述处理无效,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二)低血糖反应预防及处理:1.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对使用胰岛素的患儿及家属多次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宣教,指导患儿及家属掌握为止。

2.准确抽吸药液剂量。

3.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

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病人,应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

4.避免注入皮下小静脉血管中。

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

5.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

6.注射胰岛素后,密切观察病人情况。

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馒头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严重者可静脉推注10%葡萄糖2-3ml/kg。

处理流程:(三)硬结形成预防及处理:1.熟练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一2/3。

2.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选择注射点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部位注射。

各种注射法并发症及应急预案

各种注射法并发症及应急预案

各种注射法并发症及应急预案注射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给药方式,但在注射中也会存在一些并发症,例如感染、过敏、出血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以避免严重后果。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各种注射法的并发症及应急预案。

一、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方法。

它的优点是不需寻找静脉,操作简单,安全性相对较高,但也会存在一些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1.感染:皮下注射时如果未采取严密消毒措施,易于引起皮下组织感染。

感染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有渗出物等症状。

2.瘢痕形成:注射针头未完全穿透皮肤而造成的皮下出血,会在皮下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固定结节,影响皮肤外观。

3.血管损伤:在注射时若注射针头穿透血管并注射药物,会引起血管损伤,进而导致血肿甚至动脉栓塞。

针对以上并发症,应急预案如下:1.感染:在注射前需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如出现感染症状,应立刻停止注射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瘢痕形成:在注射时要确保针头完全穿透皮肤,并避免多次注射同一部位以减少皮下组织损伤。

3.血管损伤:注射时应确定注射部位,避免注射到血管或动脉位置。

二、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中,它可以快速地将药物传输到血液中,但它也有一些并发症:1.出现局部疼痛、渗出,以及局部感染等。

2.神经组织损伤:由于肌肉注射会穿过神经,因此有可能会造成神经受损。

3.当药物注射到静脉中时,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

应急预案如下:1.感染:在注射前需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如出现感染症状,应立刻停止注射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神经组织损伤:避免注射时针头穿透神经,刺激神经引起疼痛。

3.当药物注射到静脉中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向医生报告。

三、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内,药物直接进入循环系统,起作用迅速,但存在的风险也更高。

静脉注射存在的并发症主要包括:1.感染:静脉注射往往需要在血管上穿刺,如操作不当或血管消毒不彻底,就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皮下注射并发症★

皮下注射并发症★

2、局部硬结、感染
• (1)预防:①熟练掌握注射深度与角度,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 2ml为宜,注射过程中做到“二快一慢”,减少对局部的刺激。②选 用锐利针头,合理安排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 避免在癞痕、炎症、皮肤破损处注射。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防止微粒污染。注射一种药物使用一个注射器。④做好皮肤消毒, 防止注射部位感染。⑤粉剂类药物充分溶解。
4、过敏反应
• (1)预防:①注射前询问用药史、过敏史。②注射后观察用药的反 应。③治疗盘内备1%盐酸肾上腺素。
• (2)处理:①立即停药;快速,正确评估患者病情。②一般过敏反 应:使患者平卧位,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并记录。③ 过敏性体克(同口服药过敏性休克处理)。④记录过敏反应的时间、 原因、病情及处理措施和效果,认真做好交接班。⑤发生过敏反 应后接规定及时上报相关科室,组织讨论,分析原因。
皮下注射并发症
骨科 XXX
并发症
出血 局部硬结、感染 针头弯曲或折断 过敏反应
1、出血
• 预防:①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利伤血管。②告知息者按压注射 部位5分钟,勿按揉。
• (2)处理:①者已刺破血管,则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部位 重新注射。②拔针后针眼处少量出血者,再次延长按压时间。③ 皮下血肿者,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 取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 血肿较大者早期可采取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 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 (2)处理:①发生硬结,可采用局部热敷或硫酸镁湿敷患处,也可 使用新型敷料局部敷贴,如水胶体敷料。②必要时使用红外线照 射。③局部发生感染者给予局部消毒处理。
3、针头弯曲或折断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加快药物吸收。 (4)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头,熟练掌握注射技术。 4.处理流程 停止在此部位注射→局部热敷或按摩→用50%硫酸镁热湿敷→观察
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二)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1.发生原因 (1)针头本身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尖有钩等。 (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 (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局部肌肉张力高。 (4)注射操作不规范。 (5)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过深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2.临床表现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 3.预防 (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 (3)注射时取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4)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皮肤内。 (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酌减。 4.处理流程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针体如已完全
肤湿冷,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 3.预防 (1)注射后避免剧烈运动,局部按摩,按时进餐。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掌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有计划地更
换注射部位。 (3)抽吸胰岛素剂量要准确,不可随意改变剂量。 (4)消瘦或皮下脂肪少的患者,捏起注射部位刺入深度酌减,进入角度减小。 4.处理流程 评估→初步判断→绝对卧床→通知医生→快速查血糖→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
快速补充葡萄糖→监测血糖变化→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并发症处理
(一)硬结形二成、皮下注射技术操作2及并发症处理
1.发生原因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2)药物浓度过高、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射部位过浅。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2.临床表现 (1)局部肿胀。 (2)可扪及明显的硬结。 3.预防 (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射深度。 (3)对于一些难以吸收的药液,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皮下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皮下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皮下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的准备:-充分洗净双手,并佩戴无菌手套,以确保注射环境的卫生。

-准备好所需的注射器、药物或疫苗、酒精棉球和适当的容器用来处理废弃物。

2.注射部位的选择:-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可以选择上臂三角肌、臀部上外侧等部位。

避免注射在有疮口、瘀血或皮疹处。

-不要在疼痛、红肿或受损的皮肤上进行注射。

3.皮肤准备:-清洁注射部位的皮肤,可以使用酒精棉球擦拭,从注射部位的中心向外擦拭,以确保皮肤清洁。

等待酒精完全干燥后进行注射。

4.注射角度和深度:-注射时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深度。

通常情况下,皮下注射要将针头完全插入皮下组织中。

5.针头位置:-确保针头进入皮下组织。

如果针头进入肌肉组织,可能会发生不适或疼痛。

如果注射的是疫苗,不正确注射可能会导致注射效果不佳。

6.缓慢注射:-在注射过程中要缓慢注射药物,以减少不适感和可能的局部反应。

7.技术培训:-医护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1.疼痛和刺痛:-操作时要注意缓慢注射,避免药物过快进入组织引起疼痛。

-确保药物是在室温下,并且不要过冷或过热,以减少注射时的刺激感。

2.局部不适:-操作后可以用冰块或冷敷物缓解局部不适。

-避免在有皮肤感染的区域注射,以免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3.局部出血:-注射时要注意避开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避免局部出血。

-注射后用纱布或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止血。

4.局部感染:-注射时要确保注射器、药瓶、瓶塞等都是无菌的。

-在注射之前和之后要注意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避免感染。

5.针头断裂:-使用质量可靠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过度使用力量。

-如果发现针头断裂,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将断针头取出。

总结起来,预防和处理皮下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关键在于准备工作、正确的注射技术和细心的操作。

医护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并时刻注意患者的反应和注射部位的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以确保注射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4. 预防 (1)抽吸瓶装药物时,以45°的角度穿刺进入橡 胶塞,可减少橡胶塞堵塞针头。 (2)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针头,对黏稠药 液、悬浊液应充分溶解并选择合适的针头抽 吸药液。 5. 处理流程 拔针更换针头→向患者说明原因并致歉→重新 选择注射部位→另行注射
(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1. 发生原因 (1)针头本身有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 针头钝、针尖有钩等。 (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 (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使局部肌张力高。 (4)注射操作不规范。 (5)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 过深等,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五)局部或全身感染
1. 发生原因 (1)无菌操作观念不强。 (2)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 (3)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 (4)注射部位针眼因清洗不当造成污染。
2. 临床表现 (1)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局部压痛明显。 (2)若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败血 症,患者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症状。 3. 预防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2)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神经损伤
1. 发生原因 (1)注射时针头刺中神经或靠近神经部位。 (2)药物直接刺激神经或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 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注射部位不准确。 2. 临床表现 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活动 受限,严重者可出现局部肌肉萎缩。
2.预防 (1)遵守操作规程,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神 经和血管走行部位进针。 (2)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注意观察注射过程中及 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 报。 (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1. 发生原因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2)药物浓度过高、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 射部位过浅。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PPT课件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PPT课件

注射过深或过浅,以及注射角度不当 ,均可能影响药物吸收和局部反应。
患者因素
年龄与性别
老年人和女性患者皮下脂肪较 多,药物吸收较慢,可能增加
并发症风险。
体重与BMI
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药物吸 收不良的风险增加。
疾病状态
如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 碍等疾病状态可能影响抗凝剂 的代谢和排泄,增加并发症风 险。
皮下注射是一种常用的给药方式,具 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 等优点。抗凝剂皮下注射能够迅速吸 收,达到有效的抗凝效果。
抗凝剂皮下注射简介
01
常用抗凝剂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包括肝素、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这些药物
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血液凝固过程,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02
注射部位选择
抗凝剂皮下注射通常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大腿外侧等部位。注
注射部位持续渗血,需采 取局部压迫止血措施。
重度出血
出现大面积淤血、瘀斑或 血肿,应立即停止注射, 及时就医。
血肿
小血肿
直径小于2cm,无需特殊处理, 可自行吸收。
大血肿
直径大于2cm,需采取局部冷敷 、压迫止血等措施,如血肿持续 增大或伴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 就医。
皮肤坏死
轻度皮肤坏死
注射部位皮肤发红、肿胀、疼痛,可局部涂抹消炎药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 及处理对策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录
• 引言 •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 • 并发症原因分析 • 处理对策 • 预防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剂通过抑制血液凝固过程,减少 血栓的形成,从而预防和治疗血栓栓 塞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下注射并发症处理方法
1、出血
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拔针后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
皮下血肿:小血肿尽早冷敷,48h后热敷;大血肿早期消毒后无菌抽取液体,加压包扎
2、硬结形成
用伤湿止痛膏外贴硬结处(孕妇忌用)
用50%硫酸镁湿热敷
将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于局部
取新鲜马铃薯切成浸入654—2注射液后外敷硬结处
3、低血糖反应(胰岛素)
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馒头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严重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
4、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弯曲:寻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折断:立即用一手捏紧局部肌肉嘱病人放松,保持原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若针体已完全没入体内,需在X线定位后通过手术将残留针体取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