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
“十一五”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成就及“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
“十一五”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成就及“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十一五”以来我国对外开发得到长足发展一是贸易规模迅速攀升,登上一个新台阶。
“十五”末期,我国外贸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迅速增加到2万亿美元以上。
仅用4年时间,外贸总额翻了一番多。
2005年-2009年,我国进出口额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由6.7%提高到8%以上,稳居世界第三位。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经营主体均衡发展。
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56%,高新技术产品28.6%;2009年两项比重分别为59.3%、31.4%,提高3.3、2.8个百分点。
2005年,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为25.7:58.5:15.8,2009年调整为21.7:55.2:23.1。
2005年我国对德日美进出口占总额的32.3%,2009年降低至28.7%,市场多元化战略继续推进。
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部分连创新高,2005年为1424.5亿美元,2009年上升到2646.4亿美元,增长85.8%。
外贸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税收和就业岗位,2005年,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收入合计为5278.4亿元.2009年达9213.6亿元,进出口环节税收净收入(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收入-出口退税额)为2726.6亿元、创历史高位水平。
目前,外贸、外资和劳务输出等涉及直接就业人口达1亿人,加工贸易直接从业人员3000-4000万人,约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
二是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攀升,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十五”时期,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2740.8亿美元;“十一五”前4年(2006年-2009年)已达3202亿美元,比“十五”时期总和多出近500亿美元。
2008年-2009年,我国利用外资规模连续两年突破900亿美元,服务业利用外资接近50%。
2009年,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已连续18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首次超过法、英跃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摘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关键词:“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攻坚克难,经过了诸多严峻考验的五年。
是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下:第一,“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
目前,“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已提前实现。
第二,我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
2009年以来,12个区域规划先后上升到国家层面;中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增速一举超过东部,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差距在缩小。
第三,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2006—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
这些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前进。
“十一五”我国对外开放成就及“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
的压 力 。此 外 ,劳 动力 成 本 也 迅 速 上
升 ,我 国出 口企业对 其他 国家或地 区的 价格竞争 优势正在逐 步丧失 ,对 出 口持
进 出 口 占总 额 的3 . 2 %,2 0 年 降 低 至 3 09
2. 87 %,市场多元化战略继续推进。贸易 增长 的质量 和效益不 断提高 。加工 贸易
我 国占比超过3%。 0 四 是对 外 投 资 加 快 发 展 , “ 出 走 去”与 “ 引进 来 ”相 得益 彰 。2 0 年 一 05
力显 著提高 。2 0 年 ,我 国外汇储 备达 后 ,余 额分 别 为2 .、1 1.、207 05 93 2 3 7 7 .、
17.z 60 4美元 ,呈急剧增加之势。 8
国 内 增 值 部 分 连 创 新 高 , 20 年 为 05
12. 44 亿美 元 ,20年上升到24. 美 5 09 66 亿 4
元 ,增长8 .%。外贸为国家贡献了大量 58 税 收和就业 岗位 ,2 0 年 ,关 税和进 口 05
3 个 国家 和地 区建设 1个 自由贸易 区 , 1 4
我 国综合 出 口退 税率 已上 升至 1. 35 %左 右 ,如进一 步提高 ,将给财 政带来 较大
为5 %,高新 技术产 品2 . 6 86 %;2 0 年两 09
项 比重分 别为5 .%、3 .%,提高33 93 1 4 .、
28 .个百分点 。2 0 年 ,国有企 业 、外商 05 投资企 业 、民营企业 在进 出 口总额 中的
三是贸 易成本较高 。 “ 十一五 ”前
国进 出 口额 占世界货物 贸易总额 的 比重 由67 .%提 高 到 8 %以上 ,稳 居 世界 第 三 位 。贸易结构 不断优化 ,经营 主体均衡
第22讲 第七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2010年新版).doc
第七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大纲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的背景、过程和特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实施机制和管理机制【内容提要】1、“十一五”规划编制的背景、过程和特点2、“十一五”规划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内容精讲】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节“十一五”规划编制的背景、过程和特点一、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前提。
(一)“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二)“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三)“十一五”规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又不够完善的体制背景下编制的规划(四)“十一五”规划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即将结束背景下编制的规划(五)“十一五”规划是在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背景下编制的规划二、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一)《纲要》的编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组织有关部门、地方、研究机构和各方面专家,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编制《纲要》提供了基础。
成立了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咨询论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提出了许多建议。
(二)《纲要》编制的主要特点(1)力求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体现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并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和责任。
“十一五”规划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技术,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服务业快速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五年建成铁路新线1.6万公里,新增公路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万公里,新建、改扩建机场33个,新建和加固堤防1.7万公里。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45亿千瓦,其中水电9601万千瓦、核电384万千瓦。关停小火电机组7210万千瓦,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煤炭、钢铁、水泥、焦炭产能。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2529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平方公里,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工业“三废”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14.29%。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颁布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指导意见和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推进促进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等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举措。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加快,经济增速等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和竞争力逐步提高;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趋于缩小,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我国十一五期间的成就和经验
我国十一五期间的成就和经验09园林(1)班吴思玉“十一五”规划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中长期规划。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务必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内需主导型发展战略,更加突出地强调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制度创新战略和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有效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辉煌的成就我们的国家在这五年里头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简单地从五个方面讲:第一,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去年我们完成了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了11.2%,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长速度提高了1.4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4000美元。
财政收入达到了8308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了1.6倍。
第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五年来,总理报告里讲了,城镇累计新增就业的人员达到了5771万,转移了农村劳动力4500万人,大家都在研究收入分配,实际上这五年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去年末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比“十五”末增长了1.8倍,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连续七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平均每年增长了10%。
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全覆盖。
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第三,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也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
“十一五”的时候,我们当时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作为约束性的指标提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有先见的举措。
经过大家的努力,完成了19.1%。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四,体制改革在不断向前推进。
就是在这五年里,我们实际上取消了农民的农业税,集体林权的改革全面在推进,资源税的改革顺利实施,包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包括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整体都在往前推进。
第五,这条是大家都知道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及“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及“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注重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十一五”前期,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以及结构性、输入性物价上涨等问题,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止了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
近两年,面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沉着应对、科学决策,果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坚持实施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大范围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加强科技支撑,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采取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
(二)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
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结束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严格保护耕地。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
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
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
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提出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工业“三废”治理。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和竞争力逐步提高;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趋于缩小,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初步建立。
“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在我们认为,“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国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的五年。
其一,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与国际市场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1.09倍,年均增长15.9%。
其中,出口总额15779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1.07倍,年均增长15.7%;进口总额1394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11倍,年均增长16.1%。
进出口贸易总额近年来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其中货物出口额在2009年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其二,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时期,我国在保持轻工、纺织等传统行业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家电、信息等产业的竞争力也明显提高。
回望2010年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分别为9334和4924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2和1.3倍;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9.2%和31.2%,比2005年分别提高3.2个和2.6个百分点。
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持续增长,大宗资源能源产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达到6603和4127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0.9倍和1.1倍;铁矿砂及其精矿、原油进口量分别为61863万吨、23931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1.2倍和0.9倍。
第三,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2006-2010年,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260亿美元,年均增长11.9%,是“十五”时期的1.6倍。
从国际范围来看,我国连续18年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最后,对外投资迅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投资增长强劲。
2010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590亿美元。
同时,再我们看来“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五年。
五年规划对我国国名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之“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吸收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开放环境日趋优化,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一、对外贸易实现新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外需的主要途径,也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渠道。
“十一五”期间,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贸,15、(三)进出口贸易方式发生积极变化。
“十一五”期间,在加大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思想指导下,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发生积极变化。
5年间,一般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20.1%,大幅超过加工贸易10.9%的年均增速。
2010年,一般贸易进出口达14887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1.5倍,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1.8%提高到50.1%;加工贸易进出口为11578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67.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8.6%下降到38.9%。
(四)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出口方面看,2010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十五”末的93.6%提高到94.8%;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由“十五”末的56.0%和28.6%提高到59.2%和31.2%;“两高”产品出口得到有效控制,汽车、船舶、飞机、铁路装备、通讯产品等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均有新的突破。
从进口方面看,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持续增长,大宗资源能源产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达到6603亿和4127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末的1.9倍和2.1倍;非食用原料与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两大类商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由“十五”末的20.3%提高到28.7%。
五年规划对国名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之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五年规划对国名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之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自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以来,我国五年规划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通过设定清晰的目标、制定有效的政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十一五规划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结构调整和能源环境方面的改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城乡发展以及资源环境保护四个方面探讨十一五规划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首先,十一五规划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根据规划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2%,超过了规划目标。
这主要得益于规划中明确确定了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加大对技术创新、科研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十一五规划对于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规划提出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通过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
例如,规划提出了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同时,规划还提出了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加快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第三,十一五规划对于城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规划提出了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改革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快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同时,规划也关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环境的改善。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城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最后,十一五规划对于资源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规划提出了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
谈谈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
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这五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
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这五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
这五年,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这些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前进。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注重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十一五”前期,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以及结构性、输入性物价上涨等问题,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止了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对外开放战略
位 升至 第 4位 。 “ 一五 ”期 间 ,我 国累计 吸 收外商直 接 十 投 资预计可达到 4 0 2 0亿美元 , 十五 ” 间的 15倍左右 。 为“ 期 . “ 十一 五 ”期间 ,我 国实施 “ 出去 ”战 略迈 出坚 实 走 步伐 ,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 资流 量合 计 2 6 1 6亿美 元,是规 划 确 定发展 目标 的 36倍 ;五年 来,我 国非金 融类 对外 直 .
接 投 资 年 均 增 长 3 .% ,在 全 球 的 排 名 由 “ 五 ”末 期 的 88 十
力 图寻找经 济增 长 的新 动力 ,同时抢 占新技 术 、新产业 的
制 高 点 。 发 展 中 国家 而 言 , 技 术 、 对 新
第1 8位跃 升至第 5位 ,对外 承包工程 新签合 同额 4 4 9 4亿
中的地位 进一步提 升,跨 国公司不仅将继续 把 中国作 为其面 征 收 边境 税 ( 碳税 ),将 大 大提 升 航 空运 输成 本 ,对其 他
向全 球 市 场 的 制 造 基 地 ,而 且 计 划 大 力 开 拓 中 国 市场 , 将 更 行 业 征收 边 境税 也在 酝 酿之 中 。美 国国会 通过 的 《 国清 美
遇 。全球 金融危机 的爆发 ,以及 各 国政府 与跨 国公司应对危 问题在推动 我国技术进 步、结构升 级的 同时 ,对 我国经济贸 机的措施 ,将大大推进 全球供应 链 的调整 与整合 。中国 同时 易也会带来挑 战,一方面 节能减排 的承 诺可 能挤压 我国发展 拥 有快速 扩张 的大 市场与低 成本双重优 势,对全球 高端生产 空问 ,另一方 面,发达 国家 可能采取 的碳关税等边 境措施 , 要素与产业 活动 的吸引力大幅上升 。我们对近 5 0家在华外 可能 直接 影 响到 我 国出 口竞 争力 ,并进 而 影 响到我 国对 出 0 商投 资企业 的调查 问卷结果 显示, 中国在跨 国公 司未来战 略 口型 外商 投 资 的吸 引力 。例 如,欧 盟 已经 决定 对航 空 服务
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思路
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思路国家十一五规划是在新世纪初期提出的,它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进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蓝图和指导方针。
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制定,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性工作,经过五年的实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经验、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和任务,我们对国家十一五规划进行了工作总结,以下就是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工作总结的文章。
一、总体评估国家十一五规划是在我国进入新世纪后,提出为期五年的发展规划,其基本思路是“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总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深入推进改革,不断加强创新,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全国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在总体评估中,我们认识到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成功的,其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
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了10%,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比较均衡,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二、主要成就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在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经济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呈现稳健增长的态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调整,服务业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在社会方面,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了明显改善。
在科技方面,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研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
在环境方面,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存在问题在总结国家十一五规划工作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经济领域,产业结构调整不够到位,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依然存在,经济增长模式还没有实现转变。
“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PPT34)(1)
-城乡贫困问题日益凸显,贫富差距迅 速拉大。
4. 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发展市场经济还将拉大区域差距。
-区域政策的整合能力较弱,公共资源 配置的均等化程度不高(例如转移支 付力度不够)。
-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公共服 务能力不足。
谢谢大家!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1. 1.1821. 1.18Mo nday , January 18, 202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 7:03:01 17:03:0 117:03 1/18/20 21 5:03:01 PM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1. 1.1817:03:0117 :03Jan- 2118-J an-21
2010-2020年,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为 年均7%,GDP总量将达到4.8万亿美元, 人均GDP达到3200美元,跨入上中等收 入国家的门槛。
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十分雄厚:
-内源型要素优势明显:市场回旋余地巨 大,劳动力供给充裕,居民储蓄率很高。
-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最终 需求强劲。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 1年1月 18日星 期一下 午5时3 分1秒1 7:03:01 21.1.18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 021年1 月下午 5时3分 21.1.18 17:03J anuary 18, 2021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1 年1月18 日星期 一5时3 分1秒1 7:03:01 18 January 2021
未来15年,预计城市化进程可能保持 改革开放以来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的 速度。
“十一五”时期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十一五”时期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加强区域统筹,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
正确把握和认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态势与问题,研究提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地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一)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十一五”时期,东部沿海地区应该主要以参与国际竞争为主线,促进工业化尽快完成向后期阶段的过渡,继续带动全国国民经济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率先实现工业现代化和率先基本实现全面的现代化。
1、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共15个城市。
这一地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在制定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产业发展和企业联合等方面形成战略联盟,逐步形成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继续深化创新长江三角洲地区协作机制,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培育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研发核心技术,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江河湖泊、近海岸线的联合保护与治理。
2、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域范围可以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佛山、江门、东莞七市以及惠州市市区、惠阳、惠东、博罗,肇庆市的端州、鼎湖和高要、四会等县市(区)。
这一地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以内地与港澳地区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为契机,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加强产业的结构性合作;发挥IT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的优势,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和壮大可持续增长的新型产业和产品;合理规划和调整现有工业企业和产业布局,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总量。
3、京津冀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和天津,河北的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廊坊、沧州和张家口。
这一地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加快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和率先发展,将其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建立京津冀合作机制,推动区域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分工;培育汽车、通信、电子计算机、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十一五我国走出去战略取得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走出去”战略取得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合作取得跨越式发展, 已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当前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大。
一、“走出去”健康快速发展,规模和质量在“十五”基础上全面提升。
“十一五”期间,“走出去”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领域不断拓展,方式逐步多样,水平日益提高。
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对外投资合作仍实现“逆势上扬”,继续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
一是增长速度日益加快,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2006-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从211.6亿美元增至565.3亿美元,年均增速38.8%,4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1601.1亿美元,截至2009年底存量达2457.5亿美元,位于全球第15位、发展中国家/地区第3位,广泛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1.3万家境外企业海外资产总额累计1.1万亿美元,已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资本输出国。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从300亿美元增至777亿美元,年均增速37.3%,4年累计完成营业额2049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2.8倍,截至2009年底完成营业额累计3407亿美元。
对外劳务合作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截至2009年底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02万人,2009年末在外劳务人员77.8万人,比“十五”期末(2005年)增加21.3万人。
二是方式日趋多样,领域日益拓展。
对外投资合作由单个项目建设逐步向区域化、集群式模式发展,一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初具雏形。
跨国并购成为新亮点,获取资源能源、营销网络和技术品牌成为主要目的。
2006至2009年间,非金融类跨国并购投资额年均增长35.7%,2009年并购投资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40.4%。
对外承包工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投融资为先导的特许经营方式逐渐增多。
三是水平不断提升,主体实力继续增强。
对外承包工程中石化、轨道交通、电力和电子通讯等领域项目比例已升至新签合同额的六成左右,带动出口和利润水平进一步提升,上亿美元项目数从2006年的94个增加到2009年的240个,最大项目合同额增至75亿美元。
十一五 规划
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6年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该计划的时间跨度为2006年至2010年,主要目标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
在经济发展方面,"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政策和措施。
首先,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特别是交通、能源和信息化领域的投资。
其次,注重发展科技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此外,加强农村发展,扶持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增长,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提高农村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推动服务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在社会建设方面,"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首先,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
其次,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此外,加强农村和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养老金水平,完善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同时,推动城乡发展均衡,提升农民收入,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十一五"规划还强调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提出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加强边防和飞行安全管理,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保障能力,保障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
总体来说,"十一五"规划是一个全面规划,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加强国家安全,中国在这个五年期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些成就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支撑。
十一五 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战略性问题
“十一五”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战略性问题“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
今后五年,既是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我们必须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的“矛盾凸显期”。
我们既处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更高起点上,也面临比过去任何一个五年计划更严峻的挑战。
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根源日益显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差距明显,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规划方面的积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好经济与社会、区域、城乡、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的发展,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在“十一五”规划中,政府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重大战略性问题:城乡协调发展战略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问题;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问题;消费促进战略问题;金融安全战略问题;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
第一、城乡协调发展战略问题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但尚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十分典型。
无论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出发,还是从实施新型工业战略的需要出发,都需要把促使传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化作为发展的主线,统筹好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促使社会全面进步。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中国社会公平的战略要点。
二元社会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造成了就业机会的不平等,而就业的不平等又造成了收入的不平等。
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下一代、再下一代农村居民生活的不平等、就业的不平等和收入的不平等。
长期的二元化经济结构造成了中国城乡的巨大差距,仅仅靠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不可能改变农村落后于城市的现状,必须采取超越世界一般城市发展阶段的特殊措施,有计划地构造地域与功能相结合,特大城市、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一体化的城镇集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五”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张燕生毕吉耀一、“十一五”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一)“十一五”时期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时期,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年和!""%年世界经济预计分别增长&’()和&’&),而!""*—!"$"年预计年均增长&’()。
其中,发达国家在!""#年和!""%年预计分别增长!’%)和(’"),!""*—!"$"年预计年均增长!’+);发展中国家在!""#年和!""%年预计分别增长%’()和%’"),!""*—!"$"年预计年均增长#’,)。
总体看,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扩张态势,增速明显高于近$"年来不足&)的年均增长;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其潜在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继续领先于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继续上升。
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拓展经济增长空间,为世界经济在中长期保持加快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内在动力。
信息技术革命仍在继续深入发展,在经济社会等众多领域的应用范围继续扩大,仍将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此外,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空间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在催生新的产业,将为世界经济创造出新的增长点。
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国际分工不断向立体化方向发展,将带来许多新的国际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机会,有力地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年和!""%年世界贸易量将分别增长*’&)和*’%),而!""*—!"$"年将年均增长%’+),增速不仅高于以往,而且也将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
另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预期,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目前已经从谷底回升,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上升态势,“十一五”时期年均有望恢复到甚至超过$’&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大将对拉动世界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正在改变世界经济增长的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缓慢对世界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世界经济增长过分依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风险会显著降低,世界经济增长将获得新的动力。
各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日趋成熟。
!"世纪+"年代以来,美国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成功地克服了经济周期波动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取得了长达$"年的持续经济增长,有效降低了经济衰退的程度。
东亚国家通过结构性改革和加强地区经济金融合作,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成功地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重新恢复了较快增长。
中国的宏观调控更是日趋成熟,近来又适时采取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有效地克服了局部经济过热,继续保持经济的良好增长态势。
各国在加强和改善自身宏观调控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和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现行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面临重大调整。
欧元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美元的国际地位进一步弱化,日元的国际地位难以大幅提高,人民币国际化雏形显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依然存在,短期资本流动仍是威胁发展中国家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急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市场的监管能力。
(二)“十一五”时期国际经济中的潜在风险!+国际贸易收支失衡可能蕴藏的风险。
近年来,国际贸易收支失衡日趋严重,突出表现在美国的巨大贸易逆差与东亚地区和欧元区的大量贸易顺差。
导致国际贸易收支失衡的原因,一是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格局变化引起国际贸易地区格局的变化。
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将传统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制造缓解和部分服务业不断转移到东亚和其它新兴市场地区,使得美国成为全球消费品的主要出口市场,而东亚地区则成为全球的生产制造基地,所生产的产品大量出口到美国。
二是美国的储蓄率长期偏低,经济持续扩张导致进口需求大量增加,贸易赤字持续攀升。
三是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进口需求下降,而内部需求不振又导致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出口。
四是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贸易收支不平衡。
国际贸易收支不平衡反映的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格局的变化,短期内很难改变,预计“十一五”期间国际贸易收支不平衡情况仍有可能加剧。
国际贸易收支持续失衡可能导致美元汇率的继续贬值和主要国际货币之间汇率关系的重大调整,对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不确定影响,有可能破坏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和环境。
美国的庞大财政赤字可能蕴藏的风险。
近年来,美国的财政预算赤字不断攀升,达到国内市场总值的%&以上。
据美国政府有关部门的估计,未来$"年的美国财政赤字可能高达!万亿美元,而且这种保守的估计还是在不再继续减税和逐步削减军备和政府消费开支的前提下做出的。
目前,美国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加息周期,长期利率水平也开始趋升,从而势必对美国的消费和投资产生越来越大的制约作用。
而美国经济增长一旦放缓,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和经济增长也会受到不利影响,从而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增产造成风险。
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可能蕴藏的风险。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增长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全球能源原材料需求近年来强劲增长,拉动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铜、锌、铝等金属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扬,特别是原油价格的持续大幅攀升,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造成巨大的风险。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加快,而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又使得这些国家的人均资源消耗量继续高于发展中国家,全球能源原材料需求仍将继续增加,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不可避免。
国际金融危机的潜在风险难以排除。
一是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衰落和美元汇率的突发性贬值可能对国际金融货币秩序造成冲击,从而诱发金融危机。
二是国际金融市场投机性交易规模日趋增大,对金融体现不健全的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稳定构成威胁。
三是拉美地区的经济金融稳定难以持续,巨大的债务负担仍有可能爆发债务危机。
四是亚洲地区的巨额贸易顺差和庞大的外汇储备大多投资于美国的国债,一旦亚洲国家为规避风险改变外汇储备的运作方式,势必会引起国际资本流向和国际汇率关系的剧变,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三)“十一五”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影响世界经济贸易继续保持加快增长,有利于我国保持和扩大外需,促进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出口加工制造能力,劳动力供给充分和成本低仍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主要优势,而国内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和内地许多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不高,使得沿海地区的大量生产制造能力仍然将主要面向国际市场,而内陆地区也可以继续从沿海地区的出口增长中收益。
因此,世界经济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继续调整转移,有利于我国发挥自身优势吸引更多的先进技术和外国投资,从而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十一五”时期不仅国际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制造环节还会继续向我国转移,而且金融、保险、物流、专业服务等各类服务业也会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而不断向我国转移,从而为我国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和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带来许多新的机遇。
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有利于改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而区域经济合作势头增强有利于我国扩大和加强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孕育的新变化有利于我国人民币逐渐成长为重要的国际货币,从而提高我国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风险也不容忽视。
一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领先优势继续对’"我国构成竞争压力,美国等发达国家仍不会放松对我国的高技术和产品出口限制,迫使我们必须重视加快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增强会增加我国出口贸易所面临的摩擦和纠纷,对一些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和就业造成不利影响。
三是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应紧张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构成制约。
四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和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二、欧美的全球战略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欧洲的全球战略视野,主要是通过启动欧元,削弱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发展经济和货币同盟,加快了建立统一欧洲的步伐,并通过欧盟东扩,不仅大大拓展其地域边界,而且增强了作为“欧洲人”的价值观点和国际影响力,以改变国际格局的未来结构和发展方向。
对中国来说,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大市场,有统一的贸易制度、技术标准、货币兑换以及市场准入规则,更有利于中国竞争优势产品和服务发展对欧贸易和对外投资,同时也面对着中东欧低要素成本的竞争压力。
美国的全球战略视野,是通过实施“主动出击”、“以牙还牙”等战略。
但美国在展示其硬实力的同时,也暴露出其结构性弱点:一是软实力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下降,控制世界的能力在下降。
二是国内矛盾分化。
三是战略方向迷失,是反传统安全威胁还是反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分析认为中美之间由于较大的贸易逆差,中美在贸易地位上实际上是不平等的,威胁也是无效威胁,因此对于美国单边主义的贸易政策和战略并没有太多手段进行还击。
但从美国贸易政策及战略的实施过程来看,以牙还牙的贸易战略从本质上是一种引导对方进行合作的贸易战略。
因此中国在制定应对措施时,要掌握好“度”,不对美国的根本国家利益发生冲突,就不会招致美国大规模的主动的报复行动。
但美国在如知识产权、纺织品贸易等方面会提出影响中国国家利益的要求。
要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自己的国家利益。
在冲突不可避免的时候,同样实行恰当的应对战略,尽管在短期会因美国的报复行动受到损失,但是清晰的信号会使贸易对手在下一次贸易交往中采取合作的态势。
三、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一)统筹协调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我国人口众多,能源和重要资源严重不足,从长期发展看,必须力争较多地利用国际资源。
为此,必须相应增强对外支付能力,保持出口和资本净流入长期稳定增长,在持续提高出口竞争力的同时培育国外有效需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支付能力。
考虑到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达%&’左右等因素,我国的实际外贸依存度远不如名义那么高,但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强化了增长对外需的倚重,形成了经济的对外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