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国家公园导游词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石国家公园导游词鉴赏
文英111-2
王蕾
201190503221 导游词,即导游解说词,是导游员在指导游览时进行讲解、传播文化、交流感情所使用的语言。一般具有口语化、知识性、美感性和现场感等一系列特点。纽马克将旅游翻译归结于“呼唤性文本”(vocative text)类型,指出其文本功能的“核心”(core)是“读者层”(readership),是“唤起”(calling upon)他们去“行动”(to act),去“思考”(to think),去“感受”(to feel),即“文本预想的方式做出反应”(react in the way intended by the text)。今天,让我们在领略黄石公园美得同时,从导游词的特点和中西文化差异两个方面对黄石国家公园导游词进行鉴赏。
Ⅰ、导游词特点
(一)口语化:
①像大多数旅游导游词一样,开头一句即是welcome to the world’s first national park,the Yellostone Park of the Unite State!(欢迎来到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美丽的黄石公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导游讲解浅显平白,轻松、活泼、平易近人,更容易被旅游者所接受并理解,即体现了导游词口语化的特征。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相对应的汉语翻译中,译者在黄石公园之前加了一个修饰定语“美丽的”,即体现了翻译方法中的增译;同时“美丽的黄石公园”也表明了在导游词的一开始就给游客一个目的地定位,一个美丽的,赏心悦目的地方。
②本篇导游词的其他地方,如:Have a good time .(祝大家玩得开心),这一句中同样也体现了导游词的口语化特征。
(二)现场感:
①导游词最集中发挥的场合便是景点的讲解阶段,因此,现场感是导游词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这一句Don’t plan on going for a dip —the water is too cold!(不要去游泳,太冷了)中就体现了导游词的现场感。目的是对旅游者的起引导与提醒作用,同时又使导游词呈现十分鲜明的现场感。再看这一句Ladies and
gentlemen ,please follow me to the most spectacular sight in the park:(女士们先生们,请跟我看看黄石公园最壮丽的景色之一)。
②本句中我们也能看出体现了导游词的现场感,但是本句的中文翻译翻译腔太重。导游词本身是一种比较口语化的文本,尤其是在给游客进行讲解的时候,若翻译腔显得太重便失去了美的感受。我们可以对此做这样的调整: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黄石公园最壮丽的景色吧!
(三)知识性:
Scientific expeditions visted this northwest corner of wyoming in 1870 and 1871.The men who observed the wonders of the area saw the need to protecte them .Through their efforts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was born in 1872.
本段描述的是黄石公园产生的原因,时间等内容,即体现了导游词的知识性,向游客介绍美国黄石公园的历史。
(四)美感性:
Take your ime exploring the park . Walk around the thermal areas .Look for wildlife along rivers and streams .Have a picnic under the big tree .Listen to the wild roar and feel the spray on your face.
慢慢的走走看看。在温泉区悠闲散步;在溪河旁寻找野生动物的踪迹;在大树下野餐;听野生动物的怒吼声;感觉溅在脸上的水花。
上述段落中,全部用的是简单句并且是祈使句。韵律感十足,用了并列的修辞手法,给人以美的感受。但是,汉语的翻译虽然意思上是正确的,但是却无法体现出其美感。Wild直译为野生动物使本篇导游词略生硬。若译为“漫步园中,在温泉区悠闲散步,或在溪河畔间找寻找野生命的踪迹,倾听他们的嘶鸣,又或者在树下野餐,感受水花溅于颊间的美妙感受。(自己的翻译)”不知会不会更能表达出其中的美感。
Ⅱ、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使得在翻译上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第一,一篇纯正的中文导游词,若目的地的山水风景区,那么文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四字结构成语,如“山清水秀”、“波澜壮阔”、“玉
柱神鞭”、等等,以此来达到吸引旅客注意力的目的。若目的地
是文化景区,像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就会用到“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等看起来很厚重的词,以此来凸显其文化内涵。
但是在英语导游词中,我们不难发现,像是这样的修饰词都会很
少。本篇导游词中,虽然属于风景类,但是只在文中出现了
spectacular、unique、colorful和magnificant四个像样的修饰词。
这是中英文导游词中最重要的文化差异。
第二,汉语中习惯将具有联系的语句放在一起进行处理,英语没有这样的习惯。如在上述提到的美感性中,原文的翻译是句句对译,但
是我们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译者分译了“在溪河畔寻找野生动物
的踪迹”和“听野生动物的怒吼声”,所以按照中文习惯,我将
其合译成“或在溪河畔间找寻找野生命的踪迹,倾听他们的嘶鸣”
便显得更加符合汉语规则。
In conclusion,导游词是连接游客与景区最重要的纽带,导游词的正确处理不仅关系到译者的文化修养,词优句美的导游词翻译还会为景点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铭记翻译不仅仅是文本的对译,更应该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而旅游翻译的重点还应该放在串联游客与景区的作用上,从而实现两者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