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含解释赏析)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1—6年级必背古诗赏析全集!有注释和译文,务必收藏

小学语文:1—6年级必背古诗赏析全集!有注释和译文,务必收藏

小学语文:1—6年级必背古诗赏析全集!有注释和译文,务必
收藏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跟文言文类似都是考试当中必考的知识点,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记忆阅读习惯,同时也能培养孩子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从考试大纲和考试内容来看,小学古诗词大概有两部分考点,一就是古诗词默写,二就是古诗词赏析。

一般来讲古诗词默写难度不会太大,只要背熟掌握并知道怎么运用,那么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可是古诗词赏析就完全不同了,不仅要求同学们会背这首古诗,同时还要根据课本内容去理解、去翻译、去体会作者当时的一个思想情感,不然的话到了考试肯定丢分是会非常严重的。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内课外要求必背的古诗词多达上百首,所以为了帮助大家,下面老师特地整理了,小学语文1—6年级必背古诗赏析全集!并附有相应的注释和译文,建议家长们务必替自己的孩子收藏好,相信背熟掌握对于语文成绩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
系删除!。

二年级必背古诗词加注释

二年级必背古诗词加注释

二年级必背古诗词加注释二年级的同学们,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还能锻炼我们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及其注释,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并掌握它们。

1.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思念家乡的情感。

"床前"指的是床边,"明月光"是指明亮的月光,"举头"是抬头的意思。

2.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诗人在睡梦中没有意识到天已经亮了,但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春眠"指春天的睡眠,"啼鸟"是鸟叫声。

3.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注释: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太阳落山,黄河流向大海,表达了想要看得更远的愿望。

"白日"指太阳,"依山尽"是太阳落山的意思。

4.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上雪景,山中没有鸟飞,路上没有人走,只有一位老翁在江上钓鱼。

"蓑笠"是渔翁的雨具。

5.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注释:诗人描述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阳光下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烟云,瀑布从高处飞流直下,如同银河从天而降。

"香炉"是指香炉峰,"银河"是天上的银河。

6.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白鹭飞向蓝天。

"窗含"是窗户映照的意思,"千秋雪"指常年不化的雪。

75首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加赏析

75首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加赏析

75首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加赏析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于小学生来说,背诵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以及对它们的简单赏析。

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以明月为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诗人通过春日的景象,传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美。

3.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远大的抱负。

4.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诗人以庐山瀑布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

5.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孤寂而坚韧的心境。

6.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

7.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造化的敬畏之情。

8.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赏析:这首诗以游子和母亲的情感为纽带,表达了母爱的深沉和伟大。

9. 《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同情。

10.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晴雨两种天气下的西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以上仅列举了十首古诗词,实际上适合小学生背诵的古诗词有很多,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内涵。

小学生必背古诗12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12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120首1.《一望二三里》无名氏(唐)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译文】一眼望去,在很远的地方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炊烟,他们正在烧饭呢.在他们的家门前种着许多树,还有数不清的美丽的鲜花。

【赏析】这是一首有趣的数字诗,十个简单的数字连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古诗,古诗内容通俗易懂,易于幼儿理解,并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了中国古诗的魅力。

在活动中,孩子们能尝试在边拍节奏边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音律之美,增进幼儿对中国古诗的热爱。

2.《条山苍》唐韩愈条山苍,河水黄。

波浪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译文】条山苍茫,黄河混浊,只看到波涛滔滔东逝,惟独松柏挺立高冈。

【赏析】这首小诗从山河色彩对比入手,进而对比波浪之动和松柏之静,读来如同一幅国画。

诗人仅仅写了十六个字,却让我们看到了斑斓的色彩。

苍翠的松柏,滔滔的浊浪,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令我们如同身临其境。

诗从来是意在言外的。

诗人写的是旅途的景色,而我们总是试图从中窥探诗人的意境。

经常是同样的一首诗,一个人看到了这样的意境,另一个人却看到了那样的意境,有时候甚至会完全相反。

在这首诗中,我看到的是年轻的诗人在抒写他的志向,他要像松柏一样坚守在高冈,而不跟着世俗随波逐流。

3.《七步诗》(汉魏)曹植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

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赏析】豆,豆萁,豆豉,都是豆这种植物的各种形态,可以说“本是同根生”。

首句为我们描绘了煮豆的场景,以豆萁为燃料制作豆汁。

第三、四句进一步揭示这两者间的关系。

豆在锅中忍受豆萁的煎熬,“咕嘟”的声音仿佛在哭泣。

这暗指兄长对自己的迫害以及自己悲愤的心情。

末两句卒章显志,既是控拆,也是反抗。

4.《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古诗大全100首小学汇总带(注释译文)

古诗大全100首小学汇总带(注释译文)

古诗大全100首小学汇总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2、敕(chì)勒(lè)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注释:《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苍苍:青色。

苍,青。

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xiàn):同“现”,显露。

3、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含解释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含解释赏析)

1.《江南》两汉·佚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赏析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2《画》——唐代·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大全(附译文注释)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大全(附译文注释)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大全(附译文注释)老师说:古诗词是小学语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还能领略其中的自然美景,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以下是部分内容,完整版(含注释解析等)内容请扫码下载打印中小学必背古诗词获取方式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领取▲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1、江南(汉乐府)【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附白话解)

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附白话解)

1一6年级必背古诗 11.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登鹳(guàn)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 《悯(mǐn)农·其一》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 《悯农·其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sù),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7. 《秋浦歌》 唐·李白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cháng )。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8.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suō)笠翁,独钓寒江雪。

鹅鹅鹅,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面向蓝天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

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前,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床:一说指井台;一说指井栏;一说是“窗”的通假字;一说坐卧的器具。

不是指睡床。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醒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庄稼下面的泥土里。

有谁会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却仍然要被饿死。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幼小必背古诗词合集100首(含译文、注释)

幼小必背古诗词合集100首(含译文、注释)

幼小必背古诗词合集100首(含译文、注释)1、江南【作者】汉乐府【朝代】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1)何:多么(2)田田:莲叶长的茂盛相连的样子。

译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2、敕勒歌【作者】佚名【朝代】南北朝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1)《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3)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4)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5)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6)天苍苍:苍苍:青色。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7)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8)见(xiàn):同“现”,显露。

译文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3、咏鹅【作者】骆宾王【朝代】唐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1)曲项:弯曲着脖子。

(2)歌:长鸣。

(3)拨:划动。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

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4、风【作者】李峤【朝代】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⑴解落:懂得吹落。

解:懂得,知道。

⑵三秋:秋季。

一说指农历九月。

⑶能:能够。

小学1-6年级必备古诗词精选(配有详细注释和译文)

小学1-6年级必备古诗词精选(配有详细注释和译文)

小学1-6年级必备古诗词精选(配有详细注释和译文)一、前言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古诗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

为此,我们精选了小学1-6年级必备的古诗词,并配以详细的注释和译文,以供学生研究参考。

二、古诗词精选一年级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疑:怀疑。

- 低头思故乡:低下头来,思念故乡。

译文:床前的月光很亮,我怀疑那是地上的霜。

我抬头看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着故乡。

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春眠不觉晓:春天的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 处处:到处。

- 夜来:昨晚。

译文:春天的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听到鸟儿的啼鸣。

昨晚听到了风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儿落了。

二年级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依:依靠。

- 欲:想要。

译文:太阳依靠着山峦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遍千里风光,就再往高处走,上到更高的一层楼。

2.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日照:阳光照射。

- 遥看:从远处看。

- 挂:悬挂。

译文:阳光照射着香炉,升起了紫色的烟雾。

从远处看到庐山瀑布悬挂在前面的山谷中。

水流飞快地直线下落,高达三千尺,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九天之上落下来。

三年级1.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注释:- 离离:形容草地的样子。

- 枯荣:枯萎和繁荣。

译文:在古原草地上,草儿离离落落,一年一次枯萎后又重新繁荣。

野火烧过去了,但春风一吹,草儿又重新生长。

2. 《悯农》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注释:- 悯:怜悯。

- 倍忙:更加忙碌。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份人们更加忙碌。

昨晚南风刮起来了,小麦已经黄了,覆盖着田间的陇沟。

小学生必背的精选古诗词(100首)

小学生必背的精选古诗词(100首)

花朵朵背诵的精选古诗词(100首)1. 长歌行乐府歌辞编者:郭茂倩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2.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曹植所写】:煮豆持作羹[gēng],漉[lù]菽[shū]以为汁。

萁在釜[fǔ]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

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后人改写】: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chì]勒[lè]川,阴山下。

天似穹[qíong]庐[lú],笼盖四野[yǎ]。

天苍苍,野[yě]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wēi]楼高百[bǎi]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6.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yáo]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注释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注释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注释(按年级整理) 一一低年级24首一年级上册1.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

”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

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3.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臵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及解释_小学古诗赏析

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及解释_小学古诗赏析

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及解释_小学古诗赏析学习和赏析古诗词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及解释2021,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必备古诗词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词释义】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济)西南的黄河边上。

尽:落下。

欲:想。

穷:尽。

更:再。

【古诗今译】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名句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是一个日落的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而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滚滚地向大海奔去。

诗的前两句一写天空,一写河流,有静有动,从大处写起,笔笔入神,真是景象壮阔,气势不凡。

诗写到这里,虽只两句,似乎笔力已尽。

谁想作者却又翻空出奇,把读者带入更高的境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

小学生必备古诗词2【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今译】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

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

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

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

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

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

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及释义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及释义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 首及释义1、江南(汉乐府)【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理解】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理解】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 , 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 , 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理解】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注释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注释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注释小学生必背的七十首古诗和其注释大家都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及注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小学生必背古诗及注释(一)1 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莲的季节了,叶子浮出水面紧密相连。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儿在莲叶东面嬉戏,鱼儿在莲叶西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南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北面嬉戏。

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2.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3.咏鹅 (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4.风 (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1. 解:分开。

2. 三秋:指秋天的三个月,也指秋季的第三个月。

3. 二月:指春天。

这是一首吟诵风的力量的诗。

诗人对自然现象观察非常细微,通过秋叶的飘零、春花的开放、波浪的涌起、翠竹的歪斜,从时令上、强度上写出了无形的风的力量。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带简单解释)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带简单解释)

1.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莲的季节了,叶子浮出水面紧密相连。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儿在莲叶东面嬉戏,鱼儿在莲叶西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南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北面嬉戏。

(注:后五句意义相同,都是说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意思。

东、西、南、北并列,铺陈其事,这是诗经中的“赋”的手法)2.敕勒歌(北朝乐府)敕 勒 川,阴 山 下,天 似 穹 庐,笼 盖 四 野。

天 苍 苍,野 茫 茫,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Lèlóng gài3.咏鹅 (唐)骆宾王 鹅 鹅 鹅,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红 掌 拨 清 波。

4. 风 (唐)李 峤解 落 三 秋 叶,能 开 二 月 花。

过 江 千 尺 浪,入 竹 万 竿 斜。

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jie qiáo5.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6.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7.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落日依傍着中条山沉下了西天,黄河东去一直奔向大海无法阻拦。

要想把视野拓展得更宽更远,你就必须向更高楼层登攀。

8.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幼小必背古诗词合集100首(含译文、注释)

幼小必背古诗词合集100首(含译文、注释)

幼小必背古诗词合集100首(含译文、注释)幼小必背古诗词合集100首(含译文、注释)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在夜晚清静的床前,明亮的月光洒在地面上,仿佛是一层白霜。

抬头仰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又想起了故乡。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正午时分,太阳从山的尽头落下,黄河水汇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尽千里风景,应该再登上更高的楼阁。

3.《静夜思》--杜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在夜晚清静的床前,明亮的月光洒在地面上,宛如白霜。

抬头仰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又想起了故乡。

4.《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正午时分,太阳从山的尽头落下,黄河水汇入大海。

如果想要眺望千里风景,就应该再登上更高的楼阁。

5.《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的早晨,睡得正熟时并不觉得天亮,但到处都闻到鸟儿的啼叫声。

经过一夜的风雨,知道花朵落了很多。

6.《望江南》--杨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正午时分,太阳从山的尽头落下,黄河水汇入大海。

如果想要眺望千里风景,就应该再登上更高的楼阁。

7.《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下落,乌鸦啼叫,繁星点点,寒霜覆盖天空。

江边枫树下,打渔人的火光照亮了愁人的心。

姑苏城外有一座寒山寺,半夜的钟声传到了客船上。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故友离别了黄鹤楼,正值三月的烟花绽放在扬州下。

孤独的帆影渐行渐远消失在湛蓝的天空,只能看到长江一直向天边流去。

9.《登高》--王之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江南》两汉·佚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赏析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2《画》——唐代·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

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

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

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

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

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

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

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3.咏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鉴赏这首诗以一个七岁小孩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的极为生动活泼。

第一句三个“鹅”字,是诗人对鹅的亲切呼唤,也可以理解为模仿鹅的叫声。

第二句“曲项向天歌”。

曲,弯曲。

项,就是脖子。

曲项,弯着脖子。

歌,唱歌。

这两句让人想象出,一个7岁的儿童在对鹅作诗,他指着鹅说:鹅,鹅,鹅,弯曲着长长的脖子,朝着天空唱歌。

一下子抓住鹅脖子长的特征,写出它欢叫时洋洋自得的神态。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

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

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

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

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

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

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

“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

“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

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4.悯农二首·其二唐代: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注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赏析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

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5.悯农二首·其一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赏析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像这首诗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

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6.古朗月行(节选)唐代: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释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赏析这是一首乐府诗。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

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