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的原理与运用-阴阳的意义与易经八卦

合集下载

《周易》和阴阳五行的关系

《周易》和阴阳五行的关系

《周易》和阴阳五行的关系《周易》一书记载着大量的关于五行的知识,它与营养五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的关系有什么呢?店铺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五行关系知识,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周易》和阴阳的关系《周易》中的图象是由阴阳两种符号所构成,没了这种阴阳符号,也就没有了《周易》的内容。

至于阴阳的产生,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见万物皆有类似人间男女两性的现象,于是就以阳来象征男性,以阴来象征女性,这就产生了早期的阴阳概念。

进而用两性生殖器的图像来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这就产生了《易》学中的阴阳符号。

由这阴阳符号形成的八种图形,象征了八种事物,这就产生出了最早的八卦的卦象图。

每一个八卦的卦象图完成成双配对之后,这就又产生出了《周易》中的六十四卦的卦象图。

人们再根据这卦象图,用简明的文字点明图像各部的阴阳矛盾所体现出来的内容,这就产生了卦辞和爻辞,成了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

在《周易》中,全书没一处提到“神”字,有三处提到“鬼”字,其中两处是以名词出现,如“高宗伐鬼方”,“震用伐鬼方”,一处用在贬意的比喻上,如“载鬼一车”,这种用法,像毛泽东著作中把反动派比作“牛鬼蛇神”一样,并非毛泽东信奉神鬼。

总之,《周易》中并不倡导神鬼思想。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阴阳家,他们“舍人事而任鬼神”,这才使阴阳有了鬼神的概念。

术数家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吸收了阴阳家的这部分内容,并塞进《周易》中,就这样,《周易》中的阴阳概念才变了质,才含了鬼神的色彩。

《周易》和五行的关系首先来看一下五行产生的时代,关于这个问题,大体有以下四种说法:其一,产生于周武王之时。

因为水、火、木、金、土最早见于《尚书.洪范》。

相传《洪范》是商末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

这说明五行最早也只能是产生于商末周初的周武王伐纣的时代。

这已是周文王著《周易》之后的事了。

其二,认为五行的产生可能和阴阳之说的产生是同时起步的,但是并没有什么根据。

若是同时起步,就说明在产生八卦的阴阳概念时,也同时产生了五行之说,八卦产生在《周易》之前,也就说明五行的产生也一定在《周易》之前,既是这样,在后来产生《周易》的内容中就应该有五行内容的反映,但事实上《周易》原文中并无这方面的内容。

阴阳五行八卦理论

阴阳五行八卦理论

阴阳五行八卦理论每一种学说都有一种理论,阴阳八卦也不例外,你知道阴阳八卦的理论内容包含,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阴阳五行八卦理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

“五行”具体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行”学说同今天的数学、物理、化学一样,一直是中国古代先贤从事各种研究的工具与方法,无论道家、医家、兵家、儒家、史家、杂家、历算家都必须精通“五行”。

八卦,是阴阳、五行的延续,也或将万物分作为八卦。

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和兑。

八卦通常运用在方位、测卦、风水等学科上。

而最能将八卦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梅花易数这学科。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用“—”代表阳,“——”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阴阳五行八卦图给大家以图形的形式绘制出来了.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图中的符号按照顺时针下来依次是:坤(代表地),震(代表雷),离(代表火),兑(代表沼泽),乾(代表天),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艮(代表山)。

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列为上面是坤卦,下面是坎卦就叫“地上有水,是师卦”,而如果是上面是坎卦,下面是坤卦,也叫“地上有水”但却叫比卦。

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我就不多作叙述了(其实我也弄不太明白,呵呵)。

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来占卜!五行与健康的关系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和所有事物都分不开的,人的长相、身材、性格等方面也和五行息息相关,根据生辰八字五行分析可以知道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一、金形之人。

金形之人,从体形上看多较削瘦,骨态较露,节突出。

头,肩,腹,手,脚都较小。

从五官看,脸形偏方,肤色较白.金形之人,较强悍,多心急,能当机立断。

但也能沉稳观察事态发展。

金主肃杀,严而有威。

因此,金形人多官将之材。

金耐寒,畏火,不耐暖热,所以,要特别小心春.二、木形之人。

木形之人,从体形上看如树型,身材多挺直瘦长,头较小,身背较宽。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与易学传统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与易学传统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与易学传统中国古代文化秉持着独特的哲学思维,其中阴阳五行思想与易学传统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

这些思想和传统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与易学传统,并阐述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阴阳五行思想的起源与内涵1.1 阴阳的本源阴阳是中国哲学中最基本、最悠久的思想概念之一。

它们代表了宇宙中两个相对、互补、对立的力量。

阴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察和物质变化观察。

人们发现,昼夜交替、四季更迭、事物的生长衰败等现象都展现出阴阳的特征。

1.2 五行的构成五行思想是在阴阳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五行分别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代表了宇宙的基本构成元素。

五行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称为“生克相成”。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循环往复。

二、易学传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1 易经的起源与发展易学传统以《易经》为基础,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易经》探讨了宇宙的自然规律以及人类的行为准则,并提供了一套推测未来和解读现象的方法。

《易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千年的商朝晚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书写和注释,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学问。

2.2 八卦与六十四卦的演变《易经》中的八卦是中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符号和工具。

八卦包括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每个卦象代表了一种特定的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

传统上,人们利用八卦进行卜筮,以求预测未来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八卦进一步演变为六十四卦,每个卦象都含有更加丰富的象征意义。

每个卦象都由六个爻组成,每个爻可以是阳爻(实线)或阴爻(虚线)。

通过占卜的方式,人们可以解读卦象所代表的信息,为自己的决策提供参考。

三、阴阳五行思想与易学传统在中国文化中的应用3.1 医学与健康观念阴阳五行思想与易学传统在中国的医学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与应用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与应用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与应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部分,对于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阴阳五行学说主要包括阴阳和五行两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从哲学到应用,渗透了古代中国的各个领域。

这篇文章将探讨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与应用,以及它对于古代中国的影响。

一、阴阳五行学说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中国古代,相传是黄帝时期神农氏的学说。

主要包括阴阳和五行两方面。

阴阳是对于事物间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表达。

阴多指负极、消极、幽暗、内向、静止等属性,而阳则是正极、积极、光亮、外向、活跃等属性。

阴阳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是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

而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他们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组成了宇宙万物的基础。

五行与阴阳理论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宇宙哲学的基础。

二、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贯穿了古代中国的各个领域。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它在医学、历法、建筑和美学等方面的应用。

1.医学方面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为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阴阳和五行分别对应人体内的阴阳、五脏五腑,表现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情况。

中医治病主要是对于五脏六腑不平衡所引起的病症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平衡阴阳、调节五行的目的。

2.历法方面古代中国的历法也依据阴阳五行理论进行建立。

在古代中国,阴阳和五行被用作计算时间和节气的基础。

阴阳是指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五行用于计算节气,如立春代表了春季的开始,立夏代表了夏季的开始等。

这些节气的计算在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

3.建筑方面阴阳五行学说在建筑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和设计。

阴阳五行理论被用以定位和规划建筑的方位、内部空间和建筑材料。

例如,按照阴阳五行理论,在一座建筑中,太阳升起的方向应该是房间中最明亮的一面,以达到阳气充沛的目的。

这些规划原则在古代中国建筑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周易》中的阴阳五行理论与生活应用

《周易》中的阴阳五行理论与生活应用

《周易》中的阴阳五行理论与生活应用介绍古老的中国文化中,有一部被誉为“易经”的经书,全称为《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总结和归纳。

其中,阴阳五行理论是《易经》一个重要且独特的部分,它是古代哲学家们研究万物变化规律的核心。

本文将介绍《周易》中的阴阳五行理论,并探讨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什么是阴阳五行理论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古代哲学家们观察自然界现象的产物,它描述了一切事物都由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元素组成。

阴代表黑暗、阴冷、内敛、收敛等特性,阳代表光明、炎热、外放、扩张等特性。

阴阳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五行的概念五行是古代哲学家们关于物质和能量的分类,它描述了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和相互关系。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阴阳五行的相互关系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都遵循着阴阳相互转化和五行生克的规律。

在阴阳五行理论中,阳是创造、扩张的力量,而阴是保存、收敛的力量。

五行之间有着相互克制和相互生生的关系。

1.阳生阴:阳气盛,阴气生。

2.阴生阳:阴气盛,阳气生。

3.水生木:水能滋养木的生长。

4.木生火:木燃烧会产生火。

5.火生土:火能让土壤更加肥沃。

6.土生金:土能产生金。

7.金生水:金可以凝结成水。

阴阳五行在生活中的应用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国文化中融入了许多方面的生活应用,无论是民俗习惯、饮食健康还是医学等领域,都能找到其身影。

1. 日常生活习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注重阴阳平衡的观念。

例如,在饮食方面,人们会根据季节和体质选择不同的食物,以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在居住环境中,人们也会注意阳光的照射和空气流通,以保持居住环境的阴阳平衡。

2. 饮食养生阴阳五行理论对中国人的饮食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饮食注重食物的阴阳属性和五行属性的搭配。

例如,夏天人们多吃一些寒凉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来平衡高温天气对身体的影响;冬天人们则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羊肉等,来保暖身体。

古代中国的周易与阴阳五行思想

古代中国的周易与阴阳五行思想

古代中国的周易与阴阳五行思想周易与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大重要思想体系。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之一,被誉为“大衍之数”、“太极图卦”,阐述了宇宙的变化规律和人类处世之道;而阴阳五行则是古代中国对宇宙万物的分类和理解方式,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

一、周易的起源与发展周易是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的卜辞和卜筮,后来经过周文王与太公望的整理与完善,成为了一部独立的经典著作。

周易的核心概念包括“太极”、“无极”、“卦象”、“阴阳”等,它们构成了周易思想体系的基础。

周易通过“卦象”表达了宇宙和人生的变化规律。

卦象由八卦和六十四卦组成,八卦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它们代表着宇宙中不同的力量和特质。

六十四卦则由八卦的组合而成,每个卦象都蕴含了一种独特的含义和象征。

在周易中,阴阳是一个核心概念。

阴阳代表着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相互关系,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动力源泉。

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平衡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是人类处世之道的重要原则。

二、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思想体系。

阴阳五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卜辞和《尚书》等文献,经过后人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阴阳五行将宇宙万物按照阴阳和五行的属性进行分类,揭示了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

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是:阴阳相生相克,五行相生相克。

阴阳相生相克表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

阴阳之间的相生相克产生了事物的动态变化,如夜晚的寒冷与白天的温暖,黑暗与光明等。

同样,五行之间也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水可以滋润木,火可以使金铸造,金可以打制土等。

阴阳五行的分类和应用非常广泛。

在阴阳方面,它可以将事物分为阴阳二元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天地、日月、男女等。

而在五行方面,它用五行(木、火、土、金、水)来分类事物。

三、周易与阴阳五行的关系周易与阴阳五行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渗透。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阴阳和五行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生理病理药理的总纲领,是中医临床诊病,用药治病的理论依据。

下面店铺分享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及治病的原理,一起来了解吧。

中医的阴阳五行的理论一、阴阳原理从阴阳生命力的角度看,人的体质有两种:一是寒性体质,二是热性体质。

人和一切生命体内的冷热力都要相等。

冷热相等,生命机能作用才相等。

只有相等的冷热作用才能平衡和协调。

热力大冷力小,热作用就大,冷力作用就小,必然导致机能作用不平衡不协调。

冷力大热力小也是一样。

冷热相等,作用平衡协调,人体内的机能运作就必然平衡协调,人就正常生存无病感。

冷热一失衡,机能运作必然失调。

机能失调可以造成多种疾病,失调到极点人必死。

因此临床上有多种疾病同是一种原因:阴阳力失衡。

自然界的冷热来源于太阳和地球,人体内的冷热力主要来源于生活饮食。

热性食物产生热力,寒性食物产生冷力。

热性食物多了体内的热力就大,寒性食物多了冷力就大。

热性食物不足,体内热力不达标;寒性食物不足,冷力不达标。

体内的冷热力达标,机体运作正常,疾病必然消失。

人体内的冷力和热力超标和不达标,加上不合格的物质产品对机能运作的妨害,就可以引发多种大小不等的疾病。

冷热力超标和不达标越严重,病就越严重,达到极限人就死亡。

因此临床上有多种多样的病是因为冷热力超标和不达标的原因造成。

中医的生活饮食和治病都是一个目的,使体内冷热力维持和达到标准。

饮食是养生保健,治病也是养生保健。

食物是药物,药物是食物。

中医的病从口入就是这个原因。

阴阳生命学以水为阴之主,以火为阳之极。

人对冷力的要求有严格的标准量,对水也有严格的标准量。

水超标,冷力就增大热力就要下降。

水超标必然引起血中的水份和细胞液超标,引发细胞水肿,严重妨害生命机能运作,而致病致死。

现代人只知道温度不知道温度是有冷热构成。

易经的温度计起源于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和易经六十四卦的阴阳符号就是温度计。

这个温度计是以太阳距大地位置远近为依据,太阳近,则热多冷少,太阳远则冷多热少。

易经的阴阳学说解析易经中的阴阳观念与运用

易经的阴阳学说解析易经中的阴阳观念与运用

易经的阴阳学说解析易经中的阴阳观念与运用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易经的核心理论之一。

易经是古代中国的一部经典文献,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阐述了宇宙的演变、人生的智慧和事物变化的规律。

本文将解析易经中的阴阳观念与运用,探讨其在人生、自然界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阴阳的概念与含义阴阳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易经》中的“阴爻”和“阳爻”。

阴爻通常用实线(称为阳爻),阳爻通常用虚线(称为阴爻)表示。

阴阳是一对互补对立的存在,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就没有阴,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在古代哲学家看来,阴阳是宇宙万物的两个基本面,也是人生和自然界中的重要法则。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原理阴阳学说认为,宇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由阴阳构成,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它们的关系可以通俗地解释为:阴是夜晚、寒冷、阴沉的一面,而阳是白天、温暖、充满活力的一面。

具体来说,阴阳学说强调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相互转化: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白天的阳光逐渐转为夜晚的阴影,而夜晚的黑暗则会转化为早晨的阳光。

这种转化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其中一方的衰减必然伴随另一方的增长。

2. 相互制约: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者的和谐共存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例如,温暖的阳光和适度的雨水使植物生长茂盛,而缺乏阳光或过多的雨水则会导致植物枯萎。

只有阴阳平衡,才能保持事物的正常运转。

3. 动静变化:阴阳具有动态的性质,不断变化和互动。

例如,白昼的阳光移动成阴影,而黑夜的阴影又转化为旭日。

这种动静变化的循环也反映了事物的生命周期和演化过程。

三、易经中的阴阳观念易经作为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文献,包含了丰富的阴阳观念和运用。

易经中的阴阳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易经八卦:易经中的八卦是由爻(阳爻、阴爻)组合而成的符号,每个卦象都包含了阴阳的关系。

八卦包括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不同的卦象,代表着宇宙万物的不同状态和变化。

八卦的变化和组合,展示了阴阳转化和相互依存的法则。

中国科学常识 阴阳五行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

中国科学常识 阴阳五行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

让我们掏空沉重的袋子,将里面所有的知识和思考都倒出来。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我国科学常识-阴阳五行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

1. 阴阳五行的概念在古代我国哲学和自然观念当中,阴阳五行是一种很重要的概念。

阴阳代表了一切事物的相互关系,五行则代表了自然界万物的基本属性。

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风水、建筑学等领域,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科学依据分析现代科学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对阴阳五行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

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人们发现了很多阴阳五行理论所蕴含的科学规律。

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与物理学中的波粒二象性有着相似之处,五行理论中的金木水火土与化学元素的性质也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3. 现实意义分析阴阳五行理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奉为重要的理念之一,并且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阴阳五行的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保持身心的平衡。

在医学和养生方面,也可以根据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

4.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阴阳五行理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

现代科学也证实了阴阳五行理论中所包含的一些科学规律和现实意义,这让我对这一传统文化的理念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同。

总结回顾通过对阴阳五行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还可以在现代生活中加以应用,改善自身的生活品质。

阴阳五行理论不仅是我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对宇宙和自然界的深刻解读,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学习。

在这篇文章中,我用了“我国科学常识-阴阳五行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多次提及,希望能够深入探讨这一主题,让您对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思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海涵指正。

阴阳五行理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它贯穿于古代我国哲学、医学、风水学、建筑学等各个领域,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易经国学探索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念

易经国学探索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念

易经国学探索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易经和国学是两个重要的学科领域。

易经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方法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而国学作为中国传统学问的宝库,也包含了对易经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本文将探索易经作为国学中的一部分,对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念进行解析,探讨其深远影响和价值。

一、阴阳的哲学观念阴阳是易经中一个核心的哲学概念,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对立和统一。

阴阳理论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察和思考,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总结,人们发现了阴阳的存在和相互作用。

在易经中,阴阳通过相互转化和互补的方式,构成了世界万物的动态平衡。

阴阳之间的协调与平衡,通过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使得宇宙万物能够和谐共生。

阴阳的特点是相对的、互补的和变化的。

在易经中,阴阳被用来描述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阴阳从物质形态到精神意义,无所不在。

一个事物或者现象中蕴含着阴阳的元素,其发展和变化都会受到阴阳关系的影响。

所以,在易经中,通过研究阴阳的关系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应对和指导实际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二、五行的哲学观念五行是易经国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代表了事物间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属性。

这些元素通过相互生成、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五行的理论来源于古代对自然的观察和总结。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物质变化和相互影响,发现了五行之间存在着一种固定的顺序和关系。

比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就是五行互生的关系。

而五行相克的关系,比如火克金、金克木等,表示了事物间的制约和相互作用。

五行的哲学观念在易经国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解释。

通过对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比如,通过观察五行之间的生克制约关系,可以预测和指导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变化和发展,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周易八卦与阴阳五行

周易八卦与阴阳五行
在汉代之后的两千年中,阴阳学说经历 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中国易学表述矛盾法则的命题;语见 《周易·系辞上》。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个 方面、两种力量,相反相成,相互推移, 不可偏废,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 则。无论自然、人事,都表现此道。
形而上与形而下
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周易·系辞上》: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认为“道”指乾坤和阴阳变易的法则,法 则是无形的,称之为“形而上”;“器” 指有形之物和因物取象的卦画,称之为 “形而下”。
●●


河图
洛书
南宋蔡元定则认为刘牧把河图与洛书 颠倒了,刘牧所谓的河图是洛书,所谓的 洛书是河图,名称互易,图式不变,载于 朱熹《周易本义》中。
以刘牧为代表的图书学派,同邵雍一 样,主张有数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形, 以奇偶二数的排列组合,说明天地万物的 来源与结构,宣扬以数为本的世界观。
七、天干、地支与计时
《易传》提出这一对概念后,在中国 哲学史上逐渐被哲学家引申为表述抽象和 具体、本质和现象、本源和派生物的范畴。
道与器
在《系辞》中,“道”与“器”是以 有形与无形来区别的;“道”都是指存在 于物象和卦爻象中的无形法则而言的, “器”都是指有形有象可以致用之物而言 的。此后,“道”、“器”便成为哲学概 念,具有一般和个别的涵义。
四象
中国易学范畴。《周易·系辞上》说:“两 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说“易有四象,所 以示也”,“揲之以四,以象四时”。筮法说揲 蓍求卦以四四为数,经过四个程序,象征春夏秋 冬四时,故称其为“四象”。
随着易学的发展,对四象的解释也各不相同。
东汉郑玄以筮数七、八、九、六为四象;三国时 虞翻以坎、离、震、兑四卦为四象;唐代孔颖达 以金、木、水、火四行为四象;宋代邵雍则以太 阳(二阳)、太阴(二阴)、少阳(上阳下阴)、 少阴(上阴下阳)为四象,朱熹亦持此说;明末 清初王夫之以乾(三阳)、坤(三阴)、震坎艮 (二阴一阳)、巽离兑(二阳一阴)为四象。

阴阳五行的运用

阴阳五行的运用

阴阳五行的运用阴阳五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古代哲学的产物,也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理念。

阴阳五行在中华文化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医学、建筑、风水、音乐、武术等等。

那么,阴阳五行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如何运用阴阳五行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阴阳五行的概念阴阳,指的是宇宙中最基本的两个对立面,如昼夜、寒暑、湿燥、上下等等。

这些对立面是互相依存、互为转化的,一个达到极端必然转化为另一个。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元素,这五个元素在自然界中也是互相依存、互为转化的,形成了宇宙的有机整体。

二、阴阳五行的重要性1、阴阳五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中国文化中,阴阳五行几乎处处可见,它们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阴阳五行概念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文化中,贯穿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和精髓。

2、阴阳五行是研究自然和人类的一种方法阴阳五行的出现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和认识,它通过对宇宙中有机整体的认识和分析,提出了阴阳五行的概念。

这种观察和认识是中国古代科学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阴阳五行是中医药的基础中医药和阴阳五行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就是阴阳五行。

在中医药的实践中,阴阳五行被广泛运用于诊断和治疗。

4、阴阳五行的应用阴阳五行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例子:1)建筑风水:在建筑设计中运用阴阳五行,可以达到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等效果。

比如,南北朝时期的《青囊经》中就有介绍如何根据阴阳五行来进行风水布局。

2)音乐:音乐与阴阳五行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音乐中运用阴阳五行可以产生美妙的音乐效果。

3)武术:武术中的招式和技能,也有阴阳五行的理论支撑。

如“五行拳”、“太极拳”等,都是通过阴阳五行的概念来进行设计和运用。

4)饮食:阴阳五行的应用在饮食中也是很广泛的。

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疾病,可以采用不同的饮食疗法,如《本草纲目》中就有介绍“辛味入肺,辣味入心”的原则。

中国科学常识 阴阳五行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

中国科学常识 阴阳五行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

我国科学常识阴阳五行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一、引言中医养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中的阴阳五行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哲学、建筑等领域。

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和五行构成,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阴阳五行理论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产生了质疑。

本文将以我国科学常识为基础,探讨阴阳五行理论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

二、阴阳五行的科学依据1. 阴阳阴阳理论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由阴阳相互对立而统一的两面构成。

科学上认为,阴阳可以被理解为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两种对立物质或力量。

在物理学上,阴阳可以被理解为磁场中的南北极,它们相互吸引、相互作用,构成了稳定的磁场系统。

2. 五行五行是古代我国人用来描述宇宙间事物基本属性和相互关系的概念,包括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

在现代科学中,这种分类法被用来描述化学元素的周期律,描述了各种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关系。

五行也可以被理解为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基本力量,比如木可以代表生长、扩张的力量,金可以代表收敛、凝聚的力量。

三、阴阳五行的现实意义1. 医学应用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药领域被广泛应用。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中医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选用适合的药物和调理方法。

体质偏阳的人宜多食寒凉食物来平衡体内的阴阳;而对于心火旺盛的人则宜多食清淡食物以抑制火气。

这种个性化的调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

2. 哲学思考阴阳五行理论也影响了我国人的哲学思考方式。

在我国文化中,人们习惯以阴阳五行的观念来解释自然现象、人际关系等,这种思考方式深刻影响了我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就充分考虑了阴阳五行的平衡与和谐,从而使得建筑更加符合自然规律。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作为我国科学常识的一部分,阴阳五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中的规律。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理论对中医药、哲学思考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阴阳五行的原理及应用

阴阳五行的原理及应用

阴阳五行的原理及应用一、阴阳五行的概念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指万物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原理。

阴阳指的是宇宙中相对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五行指的是宇宙万物所具有的五种基本属性,即金、木、水、火、土。

二、阴阳五行的原理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宇宙和人体都是由阴阳和五行构成的。

阴阳是相对的概念,阴性代表负向、消极、内向的属性,阳性代表阳向、积极、外向的属性。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它们分别代表着相应的属性和功能。

阴阳五行的核心原理有以下几点:1.相辅相成:阴阳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在宇宙和人体中,阴阳的存在是唇齿相依的,一个物质要完整地存在,需要同时包含阴阳两个方面。

2.生克制化:五行之间相互生克,相互制约。

这种生克关系可以描述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形成一个循环。

3.平衡协调:阴阳五行的平衡是宇宙和人体健康的基础。

当阴阳五行失衡时,就会出现各种疾病和不和谐状态。

通过调整阴阳五行的平衡,可以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灵平衡的目的。

三、阴阳五行的应用阴阳五行的原理在中国古代就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易学、农学等领域。

它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阴阳五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示例:1. 医学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五行的平衡密切相关。

中医医生通过调整患者的阴阳五行平衡,来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

例如,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进行针灸疗法等,来平衡五行属性,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2. 风水学风水学认为,环境的阴阳五行也会影响人的运势和生活质量。

通过分析环境的阴阳属性,可以选择适合的居住地、布置家居、摆放家具等,来达到吉祥、健康和幸福的效果。

3. 农学农学中也运用了阴阳五行的理论。

根据土壤的阴阳属性和五行特点,农民可以选择适合的作物种植方式、施肥措施等,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艺术阴阳五行的理论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绘画中,通过运用五行的色彩、构图和意境,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哲学思想。

周易阴阳五行解析

周易阴阳五行解析

周易阴阳五行解析周易是中国古代典籍之一,又称《周易》、《易经》。

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周易阴阳五行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和宇宙观。

一、阴阳的概念与作用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宇宙、自然和人体等事物的两个相对而对立的对面。

阴阳相生相克,相互依存,形成了世界的各种变化。

在周易中,阴阳被运用到各个层面,如天地、四时和万物等,以解释宇宙和人类活动的规律。

二、五行的含义与相互关系五行又称为五行相生相克,它们是水、火、木、金和土。

这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生成,构成了自然界万物运行的基本模式。

在周易中,五行不仅用来描述自然界的变化,也被运用到政治、军事、医学等各个领域。

五行理论帮助人们去认识世界、改变命运。

三、阴阳五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阴阳五行的学说不仅仅是理论的探索,它还具有实践和应用的价值。

在人类生活中,阴阳五行的应用被应用到医学、饮食、建筑、风水等诸多方面。

比如中医学中通过平衡阴阳五行来调节人体健康,风水学中通过布局来调整人居环境的阴阳五行平衡,提升人的运气等。

四、阴阳五行对个人修养的启示阴阳五行的学说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理论,它还蕴含着人生智慧和修养的启示。

通过研究阴阳五行的变化,我们可以认识到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我们要顺应天地之道,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要保持身心平衡,内外兼修,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总之,通过对周易阴阳五行的解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古代哲学的思想和宇宙观。

阴阳五行不仅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论框架,也是实践的经验总结。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我们认识自然界、改变命运、提升个人修养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因此,在现代社会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该深入研究阴阳五行,将其发挥到最大的潜力,为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做出贡献。

阴阳的意义与易经八卦

阴阳的意义与易经八卦

卦。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
記載在《歸藏》一書,以「坤」為第一卦。
• 依據司馬遷《史記》的記「文王拘而演周易」, 後人因此認為《易經》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 時候確立,是周文王奠定了《易經》以「乾」為
第一卦,並為每一卦寫下「卦辭」(卦象的解
釋)。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則被認為
是「爻辭」(每一爻的解釋)的創立者。
兌 澤火 革

天澤 履 天火 同人 天雷 無妄 天風 姤
天1
澤2 火3 雷4 風5 水6
山火 賁
水火 既濟 水雷 屯 水風 井
風火 家人
雷火 豐 震
離 火雷 噬嗑 火風 鼎
巽 風水 渙 雷水 解
山水 蒙

火水 未濟
澤水 困
天水 訟
地山 謙


山地 剝
水山 蹇
水地 比 風地 觀 雷地 豫
火山 旅
火地 晉 澤地 萃
• 梁文曾考證了《詩》、《書》、《儀禮》、《易》 認為這些典籍中「所謂陰陽者,不過自然界中一
四經中有陰、陽二字的文句及其意義。其結論是:
種粗淺微末之現象,絕不含何等深邃之意義」,
以為「商周以前所謂陰陽者不過自然界中一種粗
淺微末之現象絕不含有何等深邃之意義陰陽二字
意義之劇變,蓋自老子始。」
思想與文字
• 因此,「陰陽」作為一對概念,是向日和背日的
意思。
• 陰陽說以陰陽二氣的相對勢力,為天地萬物生成 的基礎;這兩種勢力,互相消長,陰極度增長尌 變為陽,陽極度增長則變為陰,這樣錯綜複雜的
交替,形成了孙宙間千變萬化的現象。
• 鄺芷人《陰陽五行及其體系》一書中,把陰陽在 哲學思想方面,分為三個意義: • 1.陰陽乃指世界中兩種最基本的物質, • 2.陰陽乃指正反相對而又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原 則, • 3.陰陽乃指孙宙間兩種最基本的作用力。

白话简析阴阳五行,带你揭秘易经最基础的原理

白话简析阴阳五行,带你揭秘易经最基础的原理

白话简析阴阳五行,带你揭秘易经最基础的原理太极阴阳消涨图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相传盘古劈开混沌,轻清之气上升为天,重浊之气下降为地。

天无界画一横,地分水和陆画两断,远古时代的先祖以最简单的两个符号抽象地区分了我们所生活的空间,这就是最初的阴阳符号。

阴阳是人类对世界万事万物最基本的认识,代表事物共有的特性。

从万物的空间结构,万事的因果关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它们都是由相对的两端构成。

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就是利用事物的阴阳关系来进行参照的。

从而能分辨明暗,感知冷暖,区分正反,辨别是非对错等。

世界万事万物的阴阳划分中,阳代表积极主动的特性,阴代表消极被动的特性。

太阳自然发光发热就为阳,月亮接收太阳光亮,而自身不发光发热为阴。

夏季草木繁茂虫鸟争鸣为阳,冬季草木凋零大地沉寂为阴。

自然数如果为单,加上单数就变为双数,自然数为双,加上单数则变为单数,而自然数不管双数还是单数,加上双数都不改变,所以单为阳,双为阴。

人的行为是思想的表现形式,思想驱使行为,所以思想是阳,行为是阴。

还有高低,升降,动静等阴阳关系数不胜举。

五行阴阳关系图两仪生四象,四象即现象四象就是阴阳相互转化过程中的四种基本现象,是阴阳交流的产物。

昼夜的交替是因为日出日落,日出时是昼之初,称朝。

日落时夜之始,称暮。

从而一天中不仅有昼夜,还有朝暮。

在寒暑的转换中,从严寒中去感受暑的来临是温暖,从暑热中去感受寒的降临是清凉,从而一年寒暖暑凉分四季。

阳成长于阴,但还未抵达纯阳之性,此时的阳涨阴消状态是少阳。

阴成长于阳,还未到达纯阴之性,此时的阴涨阳消状态就是少阴。

阴阳交感运行于四象之上成五行“五行者,往来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是故谓行。

”在阴阳相互作用的轮回过程中,要区分其中的四象关系就得找到其中的质变和量变点。

简单地说就是在四象中进行量变的过程各为一行,在四象中进行质变的过程另为一行。

事物运行的阴阳表达过程就是阴极阳生,阳极阴生。

在四象划分区域中,阳始终与阴之内,运行于老阴之上的量变过程属水;阳始胜于阴,运行于少阳之上的量变过程属木;阴始终于阳之内,运行于老阳之上的量变过程属火;阴始胜于阳,运行于少阴之上的量变过程属金;阴阳交于四象之间成质变的过程属土。

易经国学探索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

易经国学探索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

易经国学探索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易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是国学探索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的重要典籍之一。

通过研读易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阴阳五行的概念,并从中汲取智慧,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处事方式。

一、阴阳哲学阴阳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之一,也是易经思想的基石。

阴阳是自然界事物二元对立统一的概念,阐述了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阴阳相生相克”是阴阳哲学的核心原理,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阴阳哲学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互对立而统一的力量所构成。

阴指的是消极、阴暗、寒冷、静止等特性,阳则指积极、光明、热烈、活跃等特性。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存在着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

在易经中,阴阳哲学的思想运用得十分深入。

易经将宇宙视为一个巨大的变化系统,而阴阳则是推动宇宙变化的动力。

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和演化,易经总结出了阴阳的八个变化状态,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这八个状态可以组成六十四卦,代表了宇宙中各种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五行哲学五行哲学是古代中国对宇宙万物的分类和理解方式之一,也是易经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代表了宇宙中事物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和相互关系。

五行哲学认为,宇宙万物都可以归纳为五行属性的组合和变化,每个行为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作用。

金代表坚固、收敛;木代表生长、扩展;水代表流动、变化;火代表热烈、蓬勃;土代表稳定、承载。

易经通过五行哲学来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

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在易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用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

例如,水能生木,木能破土,土能源金,金能生水。

而水能灭火,火能破金,金能伐木,木能耐土,土能阻水。

三、易经的应用与启示易经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国学典籍,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的表达,更是一套实用的工具,可以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处事之道。

在古代,易经主要应用于预测和决策。

通过卦象的变化和解析,人们可以预测未来的情势和变化趋势。

《阴阳、五行、八卦的联系及衍变》八卦

《阴阳、五行、八卦的联系及衍变》八卦

《阴阳、五行、八卦的联系及衍变》八卦《易经》与《圣经》是东西方文化最伟大的两大经典。

我们的先人称《易经》为“群经之首”,而八卦是《易经》的最主要根本。

八卦通常是指易经(周易)和八卦。

《易经》是通过文字表述天地万物易变发展的规律之学。

《八卦》是企图用图片符号文字直观的表达全部(古人认为总共有八类物质)自然状态演化下的世界结构,揭示自然运转大道的奥秘。

八卦的卦划是中国夏代文化以前的符号文字的一种。

周易八卦是我国最早的记录大自然运行规则与日常生活规律的专著。

它以特殊的体系和表达方式,记录了商末周初以前的社会中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形态。

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第一部带有繇辞的卜筮书。

现在通行的《周易》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称为易经, 即易的本身, 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卦名、卦辞、爻题、及爻辞。

第二部分称为易传, 包括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个题目十篇文章。

八卦源于生活需要的实践中,是中国古人逐渐对基本的宇宙生成、大自然的演变、相应的日月星与地球自转的相互关系、人类社会活动和人生哲学互相融合,再通过众家长久的观察、学习、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的确认的演化八方/八类概念的符号,它是叙说天地宇宙自然间的实质和变迁,进而逐渐融合总结宇宙自然中人事物的相对规律而形成的稳定基础学术和哲学思想。

传说远古之时,盘古尚未开天辟地,天地宇宙混沌一片,仅有太易太初太素。

太易乃气之始,太初谓形之始,太素为质之始,此三类混为一团,无光无声无形无影,浑浑沌沌。

老子称之为:夷、希、微。

此时称为太极,亦称太一,又称太无。

《周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句话表明了太极演变到八卦的过程,它们也是宇宙形成的发展过程。

太极就是一元复始的“一元”,是道的存在,是天地未分时的浑沌之气。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一阴一阳是为两仪,故《易·系辞说》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古人以一奇为天下万物变化的根,故定单“—”是阳爻,象为太极生阳;古人以一偶为天下万物变化的源,故定双“--”是阴爻,象为太极生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五行的原理与运用课件
阴阳的意义与《易经》八卦
一、阴阳的意义 二、阴阳与《易经》 三、《易经》八卦与64卦 四、《易经》经传
友情提示
请勿在室内吸烟
上课时间请勿:
上课时间欢迎:
--请将您手机改为“震动”
--提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
避免在课室里使用手机
--随时指出授课内容的不当之处
பைடு நூலகம்
--交谈其他事宜
--随意进出教室
的意义,被用来解释很多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因而它们的涵义逐渐扩大。
• 《说文》曾解:「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 也。」「阳,高明也。」
• 或认为示覆日为阴,覆蔽必暗,引申为背日之地 与向日之地相较必暗,阳日在地上之意,向日能 见阳光,引申为正面。
• 因此,「阴阳」作为一对概念,是向日和背日的 意思。
• 「宇宙源起自一个奇异点,多少意味着对处于开 始时刻的宇宙的理解实非我们科学上的能力所 及」,却依旧有着无数的科学家投入毕生的心力 试图寻找时空的终极面貌,试图解开宇宙起源的 问题,并为人类寻找在宇宙中的定位。
• 我们生存在一个奇妙无比的宇宙中。所谓「宇 宙」,就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所有的一切。我们 对宇宙最不经意的凝视,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 人类的地位显得微不足道。于是人类试图理解这 一切,想了解人类在这宇宙中的角色。
(二)易经的形成
• 周易的成书时间历来颇多争论。传说远古的伏羲 创八卦、夏禹将其扩充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 记载在《连山》一书,《连山》以「艮」为第一 卦。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 记载在《归藏》一书,以「坤」为第一卦。
• 依据司马迁《史记》的记「文王拘而演周易」, 后人因此认为《易经》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 时候确立,是周文王奠定了《易经》以「干」为 第一卦,并为每一卦写下「卦辞」(卦象的解 释)。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则被认为 是「爻辞」(每一爻的解释)的创立者。
则, • 3.阴阳乃指宇宙间两种最基本的作用力。
(三)阴阳的符号
• 《周易》就是应用阴阳说,形成一套哲学思想体 系;因而可以说,阴阳说最初完成于《周易》。
• 认为阴阳观念起源于《周易》,或曰《周易》本 身即涵有阴阳观念,即《庄子.天下》所谓: 「《易》以道阴阳。」
• 《易经》认为阴阳观念起源于对自然界现象的观 察。如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日出 为阳,日蔽为阴;一寒一暑,一夜一昼各为阴阳。 阴阳观念是从这些自然现象中归纳、抽象出来的。
• 在中国历史上从夏商至今,同样有着无数的科学 家、哲学家试图用属于当时文明的思维模式,建 立属于当时认知的时空概念,去解释宇宙的构成 与发生,并建构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在这过 程中,「阴阳」与「五行」的建构与阐述紧密影 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从时间与空间、自然与 人文、神话与科学,形象与数理……统统集合在 一个互相制约、生生不息、变易万端的整体结构 之中。
结绳说 性器说 龟兆说 竹节说 日月说
• 阴阳说以阴阳二气的相对势力,为天地万物生成 的基础;这两种势力,互相消长,阴极度增长就 变为阳,阳极度增长则变为阴,这样错综复杂的 交替,形成了宇宙间千变万化的现象。
二、阴阳与易经
(一)宇宙人生 (二)易经的形成 (三)阴阳与易经
(一)宇宙人生
• 现代科学试图通过物理量化去陈述宇宙的起源及 其现状,用简单的理论去叙述超越人类无限想象 的时空,这种理想连续着早期人类一开始思维宇 宙人生的意义时便是存在。
「性器」源说:认为阴阳观念起源于「生殖器崇拜」。将 《系辞》中「夫干,其静也专(团),其动也直(挺)」 指为男性生殖器。因此,「阳」(干)示男性生殖器; 「夫坤,其静也翕(闭),其动也辟(开)」指为女性生 殖器,故而「阴」(坤)示女性生殖器。还有人认为爻象 「──」象男性器,「--」象女性器。

阳爻「 ── 」性刚属阳,阴爻「 -- 」性柔属 阴。万物的性能即由这阴阳二气演化而来。
• 另一类趋向为暗晦、沉静、向后、向下、寒凉、 虚空、内藏、压缩、凝聚、闭阖等。
• 这就是说,阴阳本义指的是自然现象,最先 是天文现象,其后推广到与天文现象相关的 地理现象,即地势的向阳和背阴。
• 后来,人们竟然慢慢发现,阴阳与风雨晦明 等它种天象不同,也与山原河海等它种地象 有别,它并非独立性的实物,虽可感而不可 触;
一、阴阳的意义
(一)阴阳的思想 (二)阴阳的字义 (三)阴阳的符号
(一)阴阳的思想
• 中国之学术思想中,阴阳家之思想,其原最远, 其流最杂,而影响于后世之民间者亦至大。
• 近代有关「阴阳五行说」起源的讨论,均肇源于 梁启超〈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一文。
• 梁文曾考证了《诗》、《书》、《仪礼》、《易》 四经中有阴、阳二字的文句及其意义。其结论是: 认为这些典籍中「所谓阴阳者,不过自然界中一 种粗浅微末之现象,绝不含何等深邃之意义」, 以为「商周以前所谓阴阳者不过自然界中一种粗 浅微末之现象绝不含有何等深邃之意义阴阳二字 意义之剧变,盖自老子始。」
• 阴阳说以阴阳二气的相对势力,为天地万物生成 的基础;这两种势力,互相消长,阴极度增长就 变为阳,阳极度增长则变为阴,这样错综复杂的 交替,形成了宇宙间千变万化的现象。
• 邝芷人《阴阳五行及其体系》一书中,把阴阳在 哲学思想方面,分为三个意义:
• 1.阴阳乃指世界中两种最基本的物质, • 2.阴阳乃指正反相对而又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原
思想与文字 文字的运用在于思想形成之后 先有阴阳的思想后有阴阳两字
• 古人对自然界长期观察的结果,而后提出「二元」 作为总则,从物类的二元分别到自然法则的两种 相反作用。从「阴阳」原始字义来考察,阴、阳 本身所指涉之「向阳」、「背阳」的「位」概念, 就可归结出两组不同趋向的二类属性:
• 一类趋向为明亮、活跃、向前、向上、温热、充 实、外露、伸张、扩展、开放等;
• 另一方面,它又显然不同于天神人鬼、木怪 石妖之类的人脑幻想物,虽无形却有象。
• 阴阳的这种介乎虚实之间心物之间的特质, 遂使它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表演出了一番 大事业来。
(二)阴阳的字义
• 为什么用「阴阳」这两个字呢? • 就本来的意义而言,「阳」的意思是明亮,「阴」
的意思是阴暗。
• 阴阳原先只是众多对立面中的一对而已。 • 然而,由于这一对概念在天文气象学中具有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