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国家和重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等文件精神,落实《重庆科技学院“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15年)》有关要求,现就全面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巩固中心地位,坚持内涵式发展
(一)巩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校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走进教学、走进教室、贴近学生。学校每年要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每三年要召开一次教学工作大会。学校党委全委会或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年专题研究教学工作不少于4次。要建立健全领导听课制度、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助教制度等教学制度。要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通过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办法、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和奖励办法等制度,引导教师将教学作为首要职责,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中。
(二)坚持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在保持本科办学规模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适度放缓新
专业增设速度,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内涵建设上。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行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相关政策和重庆市“特色学校、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突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服务“两业两域”。
(三)资源配置向教学倾斜。将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建立教学经费预算制,学校和二级学院(部)每年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应优先保证教学经费需求,确保日常教学投入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并逐年稳定增长。
二、坚持特色办学,着力打造本科品牌
(四)优化专业结构。以教育部和重庆市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为契机,积极探索和完善学校的本科专业设置机制。修订学校“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学科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时进行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进一步优化在校生结构,2013年起停招专科,集中力量和资源抓好本科建设。加大对新专业、优势特色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扶持力度;未来三年新增本科专业6个左右,使本科专业数达到45个。建立专业预警、退出机制,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五)着力打造本科品牌。围绕“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要求,深入开展教育教学观念大讨论,丰富品牌本科教育内涵,确立本科品牌教育的质量标准,创新品牌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和保障机制,全面构建完善的本科教学工作体系,培养扎根一线、勤勉坚韧、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本科生;培养基础扎实、业务过硬、工程能力强的本科生;培养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坚持不懈的本科生。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三、推进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六)推进专业综合改革。修订和完善专业建设规划,实施专业建设和发展负责人制度。积极开展专业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到2015年,力争建成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重庆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8个。
(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本科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跟踪“两业两域”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与行业企业、实际部门专家一起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要求、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建立和完善课程设计、开发和反馈的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逐步加大选修课程(包括实践性选修课程)比例,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强工程师基本训练,构建以实验和实训为基础、以技术设计为主线、以专业实习(实训)和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为依托的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八)加强课程建设。按照国家工程技术标准、人才培养标准和行业职业(执业)标准等要求创新课程设计,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到2015年所有课程达到达标课程要求,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达到优质课程标准。完善教材建设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本校特色教材建设,鼓励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编写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优秀教材和实践教材。到2015年立项建设市级规划教材(包括实验教材)15种,校级规划教材80种。
(九)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深入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改革考试方法,探索以多种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和能力评价的考核方法。
(十)深化学分制改革。积极探索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等自主学习模式。修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增大选修课程的学分比例;完善教学运行管理模式。
(十一)深入实施“卓越计划”。继续开展石油工程、冶金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积极探索“双主体(学校与行业企业)、三结合(基本技能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学做研结合、校内外结合)、五共同(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实施教学,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和共同实施教学考核与质量监控)、全过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重点支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启动卓越文科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人文社科类专业积极开展与相关企业和实际部门的合作,探索具有重科特色的人文社科类人才培养新模式。到2015年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专业数不少于10个。
四、强化实践育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十二)强化实践教学。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着力解决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不足、渠道不多、保障不力等问题,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科学调整实践教学学分(学时)比重,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30%、其它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0%。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参与社会实践不少于4周,完成一次社会调查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