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练习_题目
小学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母鸡孵卵,数周成雏。
随母出行,未尝远离。
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
若遇猫、犬,尽力护之。
与父母之爱子无异。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必先唤其雏(______) A.它的,指母鸡的 B.别的,其他的②尽力护之(______) A.它,指母鸡 B.它,指小鸡[2]画“______”的句子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用四个字写出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用“﹏﹏”画出来。
2. 阅读理解。
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解释下列字词。
(1)恭____________ (2)囊__________(3)博学____________ (4)练__________[2]解释下列多义词。
(1)囊萤夜读____________则练囊盛数十萤火_____________(2)以照书_______________以夜继日你______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应该向车胤学习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还知道哪些苦读的故事?举2~3个例子,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中蕴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
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注释:欲:想要。
惠:通“慧”。
若:好像。
奇:以……为奇(在此应指特别)。
欲:想要。
乃:于是,就。
小学文言文练习(全) 题目加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
__________________(2)吾忘持度.。
__________________(3)宁信度.。
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之: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50篇(有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50篇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三.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2)既毕,令间谍问曰(3)魏王雅望非常(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你认为魏王是个怎样的人?四.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后面的题目。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请将第一句改为间接引用句,第二句改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1]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1)谏:____________(2)三旦:____________(3)善哉:____________[2]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A.习惯早晨锻炼。
常用小学文言文翻译题
一、句子翻译1. 题目: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题思路: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对学习的看法。
翻译时要注意理解“学而时习之”的意思,即学习并且时常复习。
翻译示例: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2. 题目: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解题思路:这句话出自《孟子》,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
翻译时要注意“几希”的意思,即很少。
翻译示例:孟子说:“人和动物的区别,只有很少的一点。
”二、短文翻译1. 题目:《小学生守则》解题思路:这是一篇现代文,但要求用文言文翻译。
翻译时要注意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差异,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
翻译示例:(一)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集体。
尊敬师长,和同学团结,互相帮助,关心集体。
(二)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积极举手发言。
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积极举手发言。
2. 题目:《庐山谣》解题思路:这是一篇古文,翻译时要注意古文的用词和句式,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
翻译示例:(一)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登上高山,俯瞰天地之间,大江浩浩荡荡,一去不复返。
(二)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万里黄云随风飘动,九道白波如同雪山流淌。
三、古文填空1. 题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解题思路:这是一篇古诗,要求填空。
翻译时要注意诗句的意思,以及空缺处的词语。
翻译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通过以上几种类型的文言文翻译题,我们可以看出,小学文言文翻译的关键在于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原文的意思,确保翻译的准确性;2. 注意文言文的用词和句式,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3. 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使翻译更加通顺;4. 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这则寓言选自()A.《孟子》B.《韩非子》C.《战国策》D.《论语》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填序号)______(起因)______(经过)______(结果)A.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B.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C.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下列不是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是()A.得到了偶尔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
B.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
C.把偶然发生的事当必然来看待。
D.幻想不劳而获,结果一无所获。
4.我想对农夫说: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B C A3.A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不要心存侥幸,幻想不劳而获。
小古文阅读画____添____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⑥为之足?”遂⑦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cí):祭祀。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
③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类似壶。
④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
⑤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
⑥安能:怎么能,哪能。
⑦遂(suì):于是,就。
5.给下列句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数人饮之不足.(______) A.脚 B.足够 C.满意(2)引.酒且饮之(______) A.持,拿 B.引导 C.拉,伸(3)蛇固.无足(______) A.坚固 B.固定 C.原本(4)终亡.其酒(______) A.逃跑 B.失去 C.死6.下面句中“之”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数人饮之.不足B.一人饮之.有余C.引酒且饮之.D.一人之.蛇成7.下面句子该如何翻译?找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割席①分坐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②而掷③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④过门者,宁⑤读如故,歆⑥废⑦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注释)①席:古人把席子铺在地上,席地而坐。
②捉:握,拿。
③掷:扔,抛。
④轩冕(xuān miǎn):古代卿大夫的车乘和礼服。
这里实际上只有“轩”的意思。
轩,古代大夫以上乘坐的车,四周有帷幕,前顶较高。
⑤宁:上文称管,这里称宁,都是指管宁。
⑥歆:上文称华,这里称歆,都是指华歆。
⑦废:放下。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子非吾友也[2]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_______(2)宁读如故__________(3)有乘轩冕过门者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是否赞同管宁“割席分坐”的做法?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
小时了了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②及中表③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乃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④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⑤。
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曰:“小时了了⑥,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⑦。
(注释)①孔文举:东汉的孔融。
②清称:有名誉。
③中表:指的是亲戚。
④伯阳:老子的号。
⑤奕世:世世代代。
⑥了了:聪明。
⑦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是()A.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拊掌(_______)然之(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冕好学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________)②辄默记辄(________)③儿痴如此痴(________)④恬若不见恬(________)⑤父怒挞之挞(________)⑥曷不听其所为曷(________)[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精心整理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三篇篇一狐假虎威2.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3)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2)故遂与之行:21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意思是。
3.这句话被人们用来比喻什么,不正确的选项是()A.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
B.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C.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D.客观环境对人没有太大影响。
答案一、1.(1)做首领(2)认为(3)对的(4)逃跑4)到篇二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未译出要扣1分。
)3.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只要大意对即可)篇三欧阳修苦读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是:答案1、C2、D3、多读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于读书。
小学五年级语文文言文题库
小学五年级语文文言文题库一、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篇1.《论语》《论语》是古代中国先哲孔子及其学生言行录。
它总结了孔子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
请阅读以下段落,根据文意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而亡身可也。
巧言取人之善者也,亨而已矣。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人亦有称巧取人其恶者哉!如有所求而不得,焉可说也?”孔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言辞的______性。
他认为虽然巧妙的言辞和美丽的表情可以引起他人的好感,但如果只会巧言取悦而无真诚之心,这样的人自己的命运将不可________。
他认为仁者能够看到巧言背后的假意,并不会被欺骗,而智者能识别巧言中的智慧。
相反地,善于欺骗的人往往只会用巧言取人恶的一面,这样的人真诚的人是不会_________的。
A. 善辩B. 自由C. 欺骗D. 满足2.《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生活、情感和命运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王朝衰落和社会风貌的变迁。
请根据以下描述,填写正确的人物名称。
一个温柔聪明的女子,她是贾宝玉的堂妹,聪明伶俐,就像个小家碧玉。
她与贾宝玉情投意合,互生情愫,但最终却因命运的不公而与贾宝玉分离,以命丧黄泉。
这个女子正是《红楼梦》中的__________。
A. 林黛玉B. 宝钗C. 袭人D. 王熙凤二、文言文阅读篇1.古文名句请欣赏以下古文名句,理解其含义,并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古文名句表达了人人生命都有一死,但是却希望后人能够留下有赋予历史以光辉的精神。
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句古文名句表达了努力付出的结果将会变成甜蜜的果实,但这样的结果却是为了谁而努力的呢?请用现代汉语对以下名句进行解释。
2.文言文阅读理解请阅读以下文言文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文言文练习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练习题目及答案文言文练习题目及答案「篇一」文言文,完成4~7题。
岳正,字季方,漷县人。
正统十三年会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赞善。
天顺初,改修撰,教小内侍书。
阁臣徐有贞、李贤下狱,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
王翱以正荐,遂召见文华殿。
正长身美须髯,帝遥见,色喜。
既登陛,连称善。
问年几何,家安在,何年进士,正具以对。
复大喜曰:“尔年正强仕,吾北人,又吾所取士,今用尔内阁,其尽力辅朕。
”正顿首受命。
趋出,石亨、张軏遇之左顺门,愕然曰:“何自至此?”比入,帝曰:“朕今日自择一阁臣。
”问为谁,帝曰:“岳正。
”两人阳贺。
帝曰:“但官小耳,当与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两人曰:“陛下既得人,俟称职,加秩未晚。
”帝默然,遂命以原官入阁。
时亨、吉祥恣甚,帝颇厌之。
正从容言:“二人权太重,臣请以计间之。
”帝许焉。
正出见吉祥曰:“忠国公常令杜清来此何为者?”吉祥曰:“辱石公爱,致诚款耳。
”正曰:“不然,彼使伺公所为耳。
”因劝吉祥辞兵柄。
复诣亨,谕令自戢。
亨、吉祥揣知正意,怒。
吉祥见帝,免冠,泣请死。
帝内愧,慰谕之,召正责漏言。
亨、吉祥构蜚语,谓正卖直谤讪。
帝怒,谪钦州同知。
道漷,以母老留旬日。
陈汝言令巡校言状,且言正尝夺公主田。
遂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
亨、吉祥既诛,帝谓李贤曰:“岳正固尝言之。
”贤曰:“正有老母,得放归田里,幸甚。
”乃释为民。
宪宗立,御史吕洪等请复正与杨瑄官,诏正以原官直经筵,纂修《英宗实录》。
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
正还朝,自谓当大用,而贤欲用为南京祭酒,正不悦。
忌者伪为正劾贤疏草,贤嗛之。
成化元年四月,出正为兴化知府。
正至官,筑堤溉田数千顷,节缩浮费,经理预备仓,欲有所兴革。
乡士大夫不利其所为,腾谤言。
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B.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C.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D.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考取贡士的中央考试。
小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在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练习题一:题目:请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1.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经常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2.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练习题二:题目:根据所给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文言文原文:“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1. 这段文言文中“孟母”是谁的母亲?2. “断机杼”是什么意思?答案:1. “孟母”是孟子的母亲。
2. “断机杼”是指孟子的母亲为了教育孟子,把正在织的布割断,以示不学无术的严重性。
练习题三:题目:请根据以下文言文,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文言文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 这句话是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 “青青子衿”是指穿着青色衣服的人。
答案:1. 正确。
这句话是表达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2. 错误。
“青青子衿”在这里是借代用法,指的是朋友。
练习题四:题目:请将下列文言文中的成语或熟语解释出来。
1. 井底之蛙2. 画蛇添足答案:1. “井底之蛙”比喻视野狭窄,见识有限的人。
2.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练习题五:题目: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原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这句话可以用在哪些场合?答案:1.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要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否则反复拖延会使事情越来越难完成。
2. 这句话可以用在鼓励人们做事要果断,不要拖延的场合。
通过这些练习题,小学生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同时,这些练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对小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生升学考试必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目
小学生升学考试必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目一、“氏之子“梁国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以下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氏子的答复非常巧妙,妙在二、“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假设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假设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出自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和是知音,从,这两句可以看出。
3、高山流水比喻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三、“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假设之矣。
为是其智弗假设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意思诲:惟:援:俱:“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屡次,我知道在“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惟弈秋之为听是指:思援弓缴而射之是指;是虽与之俱学是指。
2、理解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为是其智弗假设与?〞曰:非然也。
3、答复以下问题那你知道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四、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去人近及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为〞是多音字,文中的“为〞如:此不为读〔〕孰为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
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1]解释:①和(________)②亦(________)③并(_______)④类(_______)[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如君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东游东:东方问其故故:缘故,原因B.我以日始出时以:认为始:始于C.去人近去:距离孔子不能决决:判断,判定D.孰为汝多知乎孰:谁知:知识[2]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改写成间接引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改写成直接引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②。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⑤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yì)世为通好也⑥。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⑦。
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⑧。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⑨。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有删改)(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文学家。
②洛:洛阳。
③通:通报,传达。
④我是李府君亲: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李府君指李元礼。
⑤仆:我,古代谦称。
⑥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过去我的祖先仲尼(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老子)为师,这样看来,我家和您家世世代代友好往来。
⑦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李元礼和宾客们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⑧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
⑨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1]孔文举说自己是李元礼的亲戚的理由是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来。
[2]“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字面意思是“我猜想您小的时__________”,言外之意是说陈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言文,你认为孔文举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语文】小学语文常考文言文题目汇总
小学常考文言文选题1.下列加粗文言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报之以琼琚。
——《国风·卫风·木瓜》报:报复。
B. 欲持去。
——《桑中生李》去:到达。
C. 以余浆溉灌。
——《桑中生李》余:多余。
D. 东方朔乃请以酒灌之。
——《东方朔灌酒消患》请:请求。
【答案】D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时先主屯①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亮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生曰:“君与俱②来。
”庶曰:“此人可就③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注释:①屯:驻扎。
②俱:一起。
③就:前往。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先生器之:容器。
B. 不可屈致也:导致。
C. 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
D. 宜枉驾顾之:适宜。
【答案】C(2)文段选自西晋陈寿所写的《________》,主要记录了________(朝代)末年三国分立时期的历史。
在所选文段中,“先主”指的是________(人物姓名),所展现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
其中诸葛亮被许多诗人所赞颂,杜甫在《蜀相》中高度概括诸葛亮伟大一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国志东汉刘备三顾茅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于是刘备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了诸葛亮。
(4)先生在拜访诸葛亮的时候,下面哪句话的表达最得体?()A. 喂!我都亲自来拜访你了,还不快快来谢恩?B. 久仰先生大名,不知可否与先生畅谈一番?C. 听说你很有才华,那就谈谈你对当今局势的看法吧!D. 行了,赶紧跟我走吧,别再磨蹭了。
【答案】B3.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以书映光而读之③。
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凿穿。
②其:它的,指蜡烛。
③之:指代书。
④邑人:同县的人。
⑤偿:报酬、回报。
⑥遂:于是、就。
[1]“资给以书”的“资”意思是________。
当这个字表示“钱,货物”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
[2]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
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
[3]根据文中第一句话用一个成语来起个题目。
[4](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句回答)(2)这是对匡衡的________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他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请你列两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古文阅读。
孔融让梨融四岁时,值①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②门。
一盘酥梨,置③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
融遂④按①____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⑤?”融从容⑥对曰:“②____,尊老敬长,为人之道⑦也!”父大喜。
(注释)①值:遇到,碰上。
②盈:满。
③置:放。
④遂:于是,就。
⑤故:原因,缘故。
⑥从容:很镇定的样子。
⑦道:道理。
[1]根据意思选词语。
(填序号)A.宾客盈门 B.唯己独小 C.各得其所 D.尊老敬长(1)每个人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____)(2)尊敬老人和比自己年长的人。
(____)(3)唯独自己的梨子是最小的。
小学文言文练习题目
小学文言文练习题目一、词语解释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a. 鸡犬相闻b. 温故而知新c.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 学而时习之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
a.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
”b.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c. 人之初,性本善。
d.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二、句子翻译1. 翻译下列句子。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 复前行,欲穷其林。
c.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阅读理解《孟子·告子下》“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 请简述这段话的意思。
b. 请谈谈你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句话的理解。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a. 请简述庄子与惠子的对话内容。
b. 你认为庄子与惠子谁的观点更有道理?请简要说明理由。
四、古诗文默写1. 默写《静夜思》。
2. 默写《春晓》。
3. 默写《江雪》。
4. 默写《咏柳》。
五、文学常识1. 请列举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2. 请简述《论语》的主要内容。
3. 请说出《史记》的作者是谁。
4.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故事情节。
六、成语运用1.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次考试却______,让大家都很惊讶。
b. 老师的话语重心长,让我们______,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c. 在这次比赛中,他______,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d. 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依然______,最终完成了任务。
2. 请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a. ____________,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文言文练习(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
__________________(2)吾忘持度.。
__________________(3)宁信度.。
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
__________________②吾欲之.南海。
________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④子何恃.而往。
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解释字义。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________________(2)如入鲍鱼之肆.________________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字义。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__________________②臣安敢戏.其君__________________③孰与昧.行乎 __________________④何不炳.烛乎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字义。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__________________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_________________③资给以.书__________________④遂.成大学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学奕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字义。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②非然.也__________________③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____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①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字义。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__________________(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__________________(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九)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字义。
(1)天帝使我长.百兽__________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___________(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___________ (4)兽见之皆走.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