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理念与文化》的理解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学校理念文化是指学校所倡导和奉行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和文化传统。
它代表了一个学校的精神追求和办学特色,对塑造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培养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围绕学校理念文化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传承学校理念文化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探讨学校理念文化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学校理念文化的定义学校理念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一套宣传、遵守、信仰和价值观念的体系,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它不仅包括学校的使命、愿景以及教育目标,还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学校理念文化是学校育人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为学校教职员工提供了共同的办学方向。
二、学校理念文化的重要性1. 指导教育实践:学校理念文化为学校的办学和育人实践提供了方向。
它明确了学校的目标和愿景,使教职员工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教育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 塑造学生品质:学校理念文化在学生教育过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倡导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等核心价值观,学校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 构建良好校风:学校理念文化也对学校的校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提倡尊重和包容的理念,能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建立和传承学校理念文化的途径1.明确学校的使命、愿景和教育目标:学校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以使命和愿景为指引,明确办学方向和教育理念。
2. 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学校需要培养一支专业能力强、教育理念符合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育人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努力和奉献对于学校理念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3. 设立示范项目和活动:学校可以设立一些示范项目和活动,以展示和传播学校理念文化。
比如举办主题演讲、开展实践活动、举办院校文化节等,通过多种形式向内外界展示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内涵。
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将学校的理念文化传递给家庭。
大学之理念读后感(精选5篇)
大学之理念读后感(精选5篇)《大学之理念》本书全面阐述了科学与学术的本性、精神、人的存在,理性、研究、教育与传授、交流、大学作为一种制度等内容。
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份大学之理念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大学之理念读后感篇1与纽曼的《大学的理念》,加塞特的《大学的使命》相比,雅斯贝尔斯的《大学之理念》有点儿名不见经传。
然而在觅他的另一本更加出名的书《什么是教育》而未果的情况下,借得此书,原本只打算一抒心中郁闷的我,却有了阅时欣喜、阅后赞叹的意外收获。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杰出代表。
译文读来,睿智而富于激情,它像是火焰的第三层,由知与情引发,又包含着知与情,在广漠的时空中,不可扼抑地芳华璀璨。
这本小书有三点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雅氏认为,“大学之理念从人类基本的求知意志中获取它开展教育活动动力”,而“统一性(oneness)与整体性(wholeness)是人类求知意志的精髓所在”。
我服膺此论,因为它将情志与认知从人性最根源的深处结合起来了。
如果我们一生中能把认知活动与自己情感意志统合起来,就能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增加个人的幸福和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财富。
换句通俗的话就是说,“我们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要做自己擅长做的事”。
第二点是雅氏对于技术活动的判断:“所有技术活动的基础在于那种深思熟虑的意志,这种意志试图在这个世界上实现更加丰满的人类存在。
”我想这一点仍是现代每一位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所应铭记在心的。
而且,“如果说大学是服务于科学与学术的,而科学与学术又只有在它们作为整个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时才是有意义的,那么,这种精神生活无疑就是大学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如果大学生在校而不能体验和参与这种精神生活,我们也许可以判断这个学生并没有接受真正的大学教育。
第三点是他对于人才的见解。
“对于大学的生存来说,最关键的是它要依靠人,而非制度,因为制度说到底不过就是一个物质前提而已”。
唯其如是,面对目前令人颇有微词的中国大学体制我们才能始终怀抱对教育事业的美好希望和坚定信念。
大学理念_大学精神以及大学文化概念比较辨析
第2期网竹林:农民工市民化的行为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急速到来,高等教育领域对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以及大学文化等诸问题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2003年10月,首届大学文化高层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众多大学校长和著名学者就大学文化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把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以及大学文化的概念进一步引向深入,这充分说明大学文化在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较长时间以来,这三个概念泛化使用现象屡见不鲜,许多论者并未给出十分明确的定义,对于同一概念,不同的论者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不同的规定。
同时,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模糊不清,讲大学文化仿佛在谈大学精神,谈大学精神仿佛在讲大学理念,反之亦然。
对此,本文就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以及大学文化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及特征作以比较辨析,并阐述其相互关系。
一、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以及大学文化的内涵与特征1、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念,是对大学形而上的价值判断,它包含“大学是什么、如何办大学、大学如何育人”这样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1]。
对上述三个问题的理性认识所构成的观念体系就是所谓的大学理念。
对“大学是什么”的回答构成了大学理念中的“核心理念”;对“如何办大学”的回答构成了大学理念中的“办学理念”;对“大学如何育人”的回答构成了大学理念中的“教育理念”。
大学理念属于观念性、精神性范畴,具有时代性、社会性以及不同大学之间的共同性[2]。
在办学理念、办学实践以及办学特色等方面,不同类别的大学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即是同类院校之间也有其差异性。
从大学理念的具体内涵来讲,在横向上,不同的大学,大学理念是不同的,对上述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体现了大学的个性和特色。
在纵向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大学理念,大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大学理念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3]。
如耶鲁大学的理念是大学的每一天都是第一天;加州理工大学的理念是在我们的大学里,总说别人未说过的话,做别人未做过的事。
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理念_大学精神_大学文化
12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 1 期(总第 217 期)
先 进的文明作出贡献。 从 大 学的演 变 发 展 历 史中可以看出,大 学 理 念 随时 代的变化经历了从 传统到现 代的变革过程。但 是,在 对大 学 从 古至 今的历 史考 察中我们也可以看 出,在 大 学 理 念的 变 化 沿 革中却 有 不 变 者 存 在:育 人 启 智、传 承 文 化、研 究 学 问、推 进 文 明、教 化 社 会 是 古 今大 学的共同追求,构成大 学理 念的基 本内 涵和大 学的基 本职能。虽然每 个大 学 都可以提出独 具 特 色的 办 学 理 念,但 是,作 为 大 学 之 一 般,作 为 大 学 共 性的大 学理 念 却对 其 发 展 有着根 本的制约 和导向作 用,并由此 而 决 定了现 代大 学 所 应 具 有的 根本精神。
一、大学理念
理 念 是 一 个 哲学范畴,是同类事物最 完美 最 完 全 的 本 质,是 事 物的 共 性。与 此 相 应,大 学 理 念 即 是 对“大 学”这 一 社 会 存 在的最 完 美 最 完全的本 质 和 特 性的 规 定,是 其 本 然 或 应 然的 状 态,是 大 学 之 所以为大 学的共 性和根 本 规 定性,它指引和决 定 着 大 学的 功 能、定 位、价 值 选 择 和 发 展 方向,决 定 着 大 学 精神的基 本内涵和特 质,规约着大 学文 化的建 设与发展。 从 发 生学的角度来 讲,大 学 是 人 类教育事业发 展到一 定阶 段而 产 生的与小学 相 对 应的一种高等 教 育 机 构。无 论 在中国还 是 在 西 方,大 学 都 有 着 悠 久的历史。 据 文 献 记 载,作 为 高 等 教 育 机 构的“ 大 学”早
大学的理念读后感
大学的理念读后感大学,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知识的地方,它是一个让人们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殿堂,也是一个培养未来精英的摇篮。
读完《大学的理念》,我对大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首先,大学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地方。
在大学里,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大学的理念》中提到,“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的认识水平,发展人的智力,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大学教育不仅是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知识,更要求我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学会怀疑一切,不断地追求真理,而不是满足于表面的知识。
其次,大学是一个培养未来精英的摇篮。
在《大学的理念》中,作者提到,“大学的使命在于培养人才,大学的价值在于人才的培养。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大学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一个人才的培养者。
在大学里,我们不仅要学会专业知识,更要学会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精英人才,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大学是一个让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地方。
在《大学的理念》中,作者提到,“大学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自由、平等、民主的公民。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大学教育不仅要求我们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更要求我们具有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
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包容不同的观点,而不是固执己见,排斥异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大学的理念》,我对大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我相信,在大学的道路上,我会不断追求真理,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会尊重他人、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大学理念的文化反思及未来启示
大 学 是 什 么 ,它 具 有 什 么使 命 、发 挥 什 么作 用 这 样 一 些 大 学 基 本 问题 的 价 值 判 断 和 识 别 。 大 学 理 念 是 大 学
教 育 各种 教 育 理 念 中 最 基 本 的 理 念 ,是 引发 或 构 建 其 他 教 育 理 念 的 基 础 理 念 或 元 理 念 。 当前 中 国 大 学 理 念 的研 究 需要 范 式 转 换 ,需要 引 入 文 化 哲 学 范 式 来 研 究 ,重 新 理 解 大 学 理 念 的 文 化 内 涵 ,这 样 才 能 正 视 中 国 大 学理 念 面 临 的现 实 问题 ,培 育 形 成 大 学 理 念 的 文 化 机 制 。
的 、过 程 及 其 规 律 的思 考 ,这 种 思 考 对 教 育 的 发 展 有 着 重
要 的指 导 。教 育 哲 学 对 教 育 发 展 的方 向 和 质 量 起 着 巨 大 的 作 用 ,进 而 对 一 个 国 家 和 民 族 的 发 展 起 着 重 大 的 作 用 。 深
入 反 思 一 下 当前 大 学 及 其 文 化 建 设 中 的 某 些 问 题 ,不 得 不
学理 念 的文 化 意 涵 ,拷 问 大 学 理 念 的 现 实 危 机 , 探 寻 大 学 理 念 的生 成 机 制 ,都 是 需 要 进 一 步深 入 思 考 的 基 本 问题 。
一
慨叹确实有 一种偏 离 教育 本质 和 目的的倾 向,也就 是说 , 大 学 没 有 ,至 少 是 没 有 很 好 地 把 人 的 全 面 而 自 由 的 发 展 作
学 乃 至 教 育 实 践 的 领 域 ,而 没 有 对 大 学 文 化 进 行 文 化 哲 学
、
研 究 困境 :大 学 理 念 研 究 的 范式 转换
文化是大学之魂——对大学理念的再认识.
文化是大学之魂——对大学理念的再认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了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崭新时代。
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悄然兴起了一个大学文化问题研究思潮,“文化是大学之魂”是在这个思潮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大学哲学观,包括大学文化本质观、大学文化使命观、大学文化精神观和大学文化价值观,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和辩证统一的有机的整体,统一在“文化是大学之魂”之中。
这是提高大学的文化自觉,实行科学办学和对大学实行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大学的本质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什么是大学,大学是什么,是古今中外教育家们议论的永恒的话题,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做出种种界定。
如纽曼说:“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
”克拉克•科尔说:“大学是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服务站’。
”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梅贻琦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
”这些说法,或从功能,或从任务,或从气质,对大学的某个侧面进行了深刻的描述,并不是从哲学上对大学本质的科学揭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由于极其复杂的种种原因,我国对大学本质问题的认识存在着众多的误区,主要是四个误区:一是误认为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所以,教育就是大学,大学就是教育;二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影响下,制定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针,把学校称之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夸大了教育和大学的产业性质,甚至提出“教育要产业化”,要“把学校完全推向市场”;四是在高度集中的领导管理体制下,重行政机制轻文化机制,由政府直接控制大学,大学缺乏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活力。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教育性、阶级性、产业性和行政性都是大学的重要属性,但是,必须明确,文化性或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大学的本质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和传承、研究、融合、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
由文化的理念谈大学的教育理念
由文化的理念谈大学的教育理念当今大学教育理念的某些欠缺在根本上源于人们对于文化的不当理解,因此,更新对文化理念的理解是更新大学教育理念的关键。
“文化”实际上就是“人化”,更多的体现为一种人文精神。
在此“文化”理念指导下的大学教育理念就应该实现“从专家到通才”、“从求知到做人”、“从科学到人文”的转变。
[标签]文化大学教育理念大学之道但是,这些发展成果的背后也暴露出大学教育理念的某些欠缺,比如重专轻博、重智轻德、重工轻文等问题。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大潮中,大学教育的理念亟需更新。
而直接把问题指向大学教育理念本身可能还没有抓到问题的病灶.因为大学教育的理念不是孤立产生的,它的内涵必然由一个更为根本的理念支配着。
那么,这个“元理念”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是文化的理念。
一、文化的理念文化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重新定义的问题。
一般人们将文化理解为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等,也即一般把文化作为一个名词来看待。
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能否让我们真正理解文化?能否真切地把握文化的本质?这还像是有些隔靴搔痒,好像文化不过是人创造的一大堆有形的和无形的东西而已,不管这些东西是什么、对人有什么用处,除此之外没有太多的含义了。
所以,我们经常对一些叫做“文化”的东西感到不置可否。
比如,有的调皮的学生也仿照鲁迅儿时的做法在整洁的课桌上刻一个“早”字,当老师批评其破坏公物时,他美其名曰在创造“课桌文化”;有的无聊之徒在厕所墙壁上乱涂乱画,美其名日“厕所文化”。
如果我们仅仅按照上面对文化的定义,这些的确可以称为“文化”,因为它们的确是人创造的东西,但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似乎又觉得不妥。
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是因为我们对文化的本质涵义缺乏深刻理解而造成的认识上的疑惑。
为了正确理解文化的精髓,应把文化首先作为一个动词来理解。
①把文化作为一个动词来理解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根据的。
大学文化理念与大学文化建设——大连大学文化理念的解读
9 4
大
连
大
掌
学
报
第3 4卷
( 三 )某 种程 度上 讲 ,快 乐 比成功 更 重要 科 学 研 究 证 明:心 情 好 的人 最 能 发 挥潜 力 ;快 乐 能提 高 效 率、 创 造 力和 正 确 决 策 的概 率 ;快 乐 的人 有
大 学 是 人类 的精 神 家 园,大 学 的存在 首 先 表 现 为
一
快 乐 体验 。 因此 ,在 此 意义 上 ,快 乐 对 成功 具 有 一种 “ 逻辑 先 在性 ” 。 心 理 学 的最 新 研 究为 此 提供 了有力 的验证 。 美 国
种 文 化 的 存 在 ,只 有 具 备 了 高 尚独 特 的 大 学 精 神 ,
出 “ 让 人 人都 快乐 ”的新 命题 ,意义重 大 。
一
、
如何看待成 功与快乐 的关系
( 一 )快 乐是 成 功 的条件 ,快 乐让 人 更成 功 工 作 中, 决定 主 体 能 否成 功 的要 素 很 多 ,主 体 是
就 通 常意 义 而 言 ,成 功是 一 种价 值 判 断 ,需 符合
一பைடு நூலகம்
否 感 到 快 乐 的差 异 性 也 很 大 ,成 功 在 多 大 程 度 上 被 人 们 所 接 受 认 可 ,是 以主体 的意 识、 目的、 激 情 等 为 前 提 的。 现 代 社 会 人 们 越 来 越 关 注 情 商 和 心 理 健 康 , 快 乐 也 成 为通 向成 功 的 一把 金 钥 匙。 因为 ,主 体 只 有 将 工 作视 为快 乐 ,在 工 作 中寻 找快 乐 ,为 自己和 他 人 创造 更 多 的快 乐 , 自己才 可 能成 功 ,才 能享 受 成 功 的
大学的理念到底是什么
大学的理念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增强大学的理念,从而改进大学的功能呢?理念其实很简单,就是培养全人、探寻与创新知识、服务社会。
这和钱穆先生所讲的“三统”一致。
“人统”讲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也有教授、学者本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学统”讲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研究学问,探寻知识,创新知识,探讨真理;“事统”讲学以致用、经世致用,如何将在大学里探讨到的知识、真理用到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教育等等改革的实践中去,使政治更清明、生活品质更高、社会更和谐、科学更发达、文化更多元、教育更有效。
这三个理念,是大学教学、研究和服务三个功能背后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异常重要。
大学功能产生问题,正是因为价值观产生了问题。
这三点相互支撑、促进,相互构成。
这些理念到底有哪些具体内涵,又如何能帮助解决大学的问题呢?培养全人什么叫全人?至少包括:1)有品性、有学术良心、有自由人的独立性格;2)有人文关怀、公民意识;3)有对文化(包括科学和艺术)和社会的广阔理解力(金耀基,2003)。
下面具体来看其内涵及在中国大学中的体现。
1.有品性、有学术良心、有自由人的独立性格。
有“品性”正是《大学》中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换句话说,大学就是要去彰显人性中那光明的德性。
不仅老师要这样做,还要帮助学生去革新自己,教学相长,至善至美。
什么是光明的德性?包括做人的道理,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大学老师心中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将学生当作打工仔,而有学生则得过且过,只要能毕业,拿到文凭即可。
尽管情节非常严重的个案不应很多,但也不少。
从大学管理层的所谓“双栖”教授,到另外的一些“双聘”教授,从所谓的“博导”到一般的老师,有的人在金钱、名誉、地位方面欲立、欲达,却很少想到如何使他们所领导的老师或学生也能立在一个可以受人尊敬的位置,达到一定的专业和生活水准。
他们或许会说自己也是有了“人下人”的经历,才到了今天“人上人”的地位。
浅析大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
浅析大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邓莉莎(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1)[摘要]大学肩负社会历史使命,作为传承、批判、创新知识的重要场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对大学理念的特点和之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探讨,发现现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所在并且思考改进办法。
本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理念;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一方面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形态,对学校教育活动、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形态,即校园环境,为广大师生的成长发展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活动的有效突破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很有意义,首先从讨论大学理念特点开始。
一、大学理念的特点1、前瞻性与导向性前瞻性与导向性是指大学理念作为大学的理性认识,在指导办学实践时不仅应先于办学实践,并且能指明大学的发展方向,并起引领作用。
如果说大学精神是学校在办学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是学校运转的精神力量的话,那么大学理念则是指明了这个精神力量的方向和对大学教育理想思维的阐释。
因此,大学理念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
2、实践性特点理念作为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要使它转化为对学习、生产和生活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东西,就必须转化到实际的行动中来。
理念如果不想变成空洞的说教,就必须经过实践的环节,指导人们的行为。
要达到这个目的,它只有通过具体化为制度和行为规范让师生员工践行才能产生效果。
正确的信念,只有人们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发挥作用。
3、鲜明个性特点不同的大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传统,并代代相传,形成具有特色的院校精髓,其大学理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个性。
大学理念上个性和共性是相统一的,其共性的内容是:促进人类、族类文明与文化的传承、积累、扬弃与发展;培植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引导社会良性健康发展;培育具有反思性和批判性的公众分子与健全的国民。
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理念
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理念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一样,拥有自己的文化。
关于学校文化的研究纷繁复杂,不同学者对学校文化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学校文化,欢迎阅读。
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活动是整个社会在文化活动中最具有效力的一种文化活动,学校的文化功能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
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上一代的文化内容经过价值批判和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传播给下一代。
为了达成学校教育的以上功能,学校必须充分地利用各种因素,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观、信念、手段、语言、环境和制度的文化特质。
学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学校文化定义关于学校文化的界定有如下两类: 第一,广义定义类。
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
第二,狭义定义类。
概括之,有“校园文化”说,以“校园文化”来指代“学校文化”,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一切文化现象;有“校风”说,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各种规范、行为和风尚;有“文化艺术活动厅”说,认为学校文化指在学校中开展的各种如歌咏、舞蹈、体育比赛等文艺活动;有“教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学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和氛围等等。
学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德育隐性课程。
通过学校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实现道德成长。
学校文化既包括了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等显性的要素,也包括了人际环境、心理环境等隐性的要素。
大学理念与大学文化建设
谢谢 !
依法办学、遵法治校
(三)大学的规范制度
完善科学决策、民主管理 完善人事制度 建立学术保障制度
阅读书目
1 . 杨东平编《大学精神》. 辽海出版社. 2 .谢泳《大学旧踪》.江西教育出版社. 3 .杨东平著《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 世纪》、 《大学之道》.文汇出版. 4 .金耀基《大学之理念》.三联书店. 5 .陈平原《大学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 6.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7.张维迎《大学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
尚无理念一词 有一个与西方理念意蕴相近的概念 “理”
从词义学上看 理念有以下几种含义
治玉、琢磨
理,治玉也《说文· 玉部》
治理、管理
理,治也《广雅· 释诂三》
条理、整理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 儒孝》
道理、事理
理,道也《广雅· 释诂三》
法纪、法律
先王寄理于竹帛,其道顺,故后世服 《韩非子· 安危》
和顺、畅达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周易· 说卦》
理念
是人们对于事物或现象的理性 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 观念体系
(二)教育理念的涵义教来自理念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理 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 教育哲学观点
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 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 价值取向和追求
大学理念
是人们对于大学这一本体所持有的基本看法和对 大学本身的理性认识,它是大学教育各种教育理 念中最基本的理念,是引发或构建其他教育理念的 元理念 大学的构成要素: 大家---勇于开拓创新的管理决策层 大师---一批高深造诣的教授学者 大业---设施先进、资料丰富的物业 大度---囊括大典、网罗终家、学术自由的大学涵 养 大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大学文化氛围 大学生---风华正茂、与时俱进的学生
第二讲大学理念
二、谁探讨过大学理念? 谁探讨过大学理念?
(一)德国学者关于大学理念的阐述
1806年 普鲁土在普法战争中惨败, 1806年,普鲁土在普法战争中惨败,德国著名的哈雷大学被拿破仑占 惨败之后,普鲁士举国上下 行检讨反省,决心改革。 举国上下进 领。惨败之后,普鲁士举国上下进行检讨反省,决心改革。普鲁 士国王威廉三世提出 要以精神力量弥补躯体的损失” 王威廉三世提出“ 士国王威廉三世提出“要以精神力量弥补躯体的损失”,改革的 重要举措是发展教育,改革大学及创办新大学。 重要举措是发展教育,改革大学及创办新大学。 在改革及创办新大学过程中,德国哲学家们将他们的理论触角伸进了 在改革及创办新大学过程中, 大学领域,在德国形成了不同以往的“高等教育的哲学基础” 大学领域,在德国形成了不同以往的“高等教育的哲学基础”, 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要求大学改革的论文, “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要求大学改革的论文,这些论文实际上大学 理念的探讨, 理念的探讨,对大学的改革以及新大学的设立产生了强有力的影 如此众多的思想家对大学改革、大学理念的集中论述, 响。如此众多的思想家对大学改革、大学理念的集中论述,既是 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的大学史上的第一次, 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的大学史上的第一次,同时在迄今为止的大 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是不多见的。思想家们的论述对19 19世纪初 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是不多见的。思想家们的论述对19世纪初 期的德国大学改革乃至世界大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
(3)学术自由:学术繁荣的条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校正 学术自由:学术繁荣的条件, 力量 “大学最主要的原则是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 国家必须保护科学的自由,在科学中永无权威可言。 “对自由的威胁不仅来自国家,而且也会来自大学本身,它 们开始可能接受了某种思想,继而动辄压抑其他不同的思 想。” “大学的生存条件是宁静与自由,自由是必须的,宁静是有 益的,大学全部的外在组织即以这二点为依据。”
大学之理念
大学之理念,也就是指大学应当怎样去发展和实施课程,以便使学生
们得到最佳的教育。
大学之理念,主要由大学管理层、教职员工和学
生共同确定,一般情况下,它反映了学校在管理、教学、研究等方面
的目标、方式、优先事项及倾向。
一个好的大学之理念应该是全面的,应当注重当代高效环保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全体师生在学习、科学发展和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多元性,同时加强学术成果和社会贡献的重要性。
第一,一个好的大学之理念应重视人文荟萃。
这意味着要坚持教育价值,以及文明价值和仁爱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传播。
另外要积极促
进学生参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落地,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一个好的大学之理念应注重丰富多样的学习空间。
大学应采取
合理的方式,完善课程体系,使学生有机会参加不同的课程,体验不
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的前提下,探索自身
潜力。
最后,一个好的大学之理念应注重学术标准。
应该建立和完善学术制度,加倍践行科学精神,倡导学术自由,客观、公正地评价学术成果,让各学科学者在平等自由而充满分享和期望的学术氛围中发展和实现
自身学术价值。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一个好的大学之理念应当是全面的,应该重视
人文荟萃、注重丰富多样的学习空间、注重学术标准,以此来提升学
校的办学水平,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
大学理念与大学校园文化构建
学 理 念 是 关 于 大学 本 质 特 征 、 在价 值 、 存 职能 任 务
和活 动原 则 等 的理 性认 识 , 是 人们 对 大 学 的理 想 也
追 求及 其 所 形成 的教 育观 念 。 它 旨在 回答 “ 大学 应
该 是什 么” “ 、大学 应该 如何 办 ” 问题 。 等 大学 的理 念 是 广博 而 深 厚 的 , 我们 不 能 要求 所 有 大学 都秉 承相 同的理念 。不 同的 大学有 不 同的发
1 大学理 念的 内涵及 意义
11大学理 念 的 内涵 .
展 历 史 和办 学传 统 , 应具 有 不 同 的 办学 理 念 。但 理
是 我们 也 必 须清 楚 地 意识 到 , 学 理念 必 须遵 循 如 办 下 三 个 方 面 的要 求 :一 是 要 担 负 起 传 承 文 明 的责 任 ; 是 要 担 负 起 培 养 人 才 的 责 任 ; 是要 担 负起 二 三
关 键词 : 学理 念 ; 本 原 则 ; 园 文化 建设 大 基 校 中图 分类 号 : 2 G1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1 9 (0 60 — 0 2 0 17 — 9 9 2 0 )5 0 7 — 3
Col g n e t n h t b ih n f le eC mp sC l r l eCo c p dt eEsa l me t l g a u u t e e a s o 灵 魂 , 盖 着 大 学 的理 涵 想、 追求 和信 念 , 大 学 文化 中最 稳定 、 核 心 的要 是 最 素 。大 学理 念也 是 大学 的一 面 旗 帜 , 决定 着 大学 的 使命 和 发展 目标 , 引导 大 学前 进 的方 向 。纵 观高 等 教 育史 ,每所 成 功 的 大学 都有 其 独特 的大 学理 念 。 而 承载 大学 理念 的 便 是校 园文 化 , 就 是 说校 园文 也 化是 大学理 念 的重要 体现 。大学理 念不 可 能 自发 形 成, 也不 可 能在 短 时 间 内成 熟 , 要历 史 的 积淀 、 需 继 承 和再 造 , 而这 个积 淀 、 承 和再 造 的过 程 , 是 我 继 就 们 大学校 园文化 构建 的过 程 。
浅析大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
浅析大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是一个旨在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高等教育机构。
为了成功地完成这一任务,大学必须不断提升自己,扩展自己的能力和范围,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大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追求这种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大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讨论这两个方面的一些基本元素。
大学理念是定位和方向的根基。
每个大学都应该有一种独特的理念,集中体现其教育价值观和教学方式,同时也反映了其社会责任和目标。
大学理念对于大学的管理、课程设计、学生招生、教学方法和学术研究等多个方面都有深远影响。
例如,某些大学可能强调其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它们的教职员工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研究领域上,而失去对学生教育所需的注意力。
相反,其他学校可能更强调实际技能的发展和培训,以便让学生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
作为一种系统和流程,大学理念的构建不是十分容易。
它需要校园内各个方面的合作和支持,包括教职员工,学生和进行校园服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大学需要倾听所有校园社区的声音,以便在制定大学理念时保证其广泛受到支持。
在大型大学中,大学理念通常需要逐渐演变,从而适应新场合和新挑战。
例如,有些大学可能会受到政治压力或财政需求的影响,这就需要他们去重新定义大学理念以适应新的环境。
因此,大学理念应该是动态的和适应性的。
它需要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与大学理念紧密相关的话题是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反映了大学的风范和特色,同时也表现了大学校园内人们的价值观和活动。
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还可以长期维持学术和文化传统。
这也是大学可以培养成真正的领导者和创新者的地方。
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
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励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道德和自尊心。
如果大学文化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合作、勇气、全球意识、礼貌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大学就还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地区不同、文化积存的大学里,往往具有独特的校园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理念与文化》的理解
大学是一个国家科学和教育水平的象征,同时也是与世界学术界进行对话的条件,也是引领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先锋。
通过一个学期对大学理念与文化这门课的学习。
我了解到了美国,欧洲,许多名校的大学理念和文化。
也了解到了国内许多名校的文化。
当然也分析了许多现代大学存在的问题,例如大学中仍然存在严重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
短短的一个学期,学到的知识确实很多,内容丰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些名校的办学理念,这些理念,确实和国内很多大学存在差距。
而且,我认为,正是办学理念的不同,才造成了教育的差距。
下面我将从这里主要从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高品位的人文环境、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大学理念的了解。
我国大学凭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一些大学同样也多少滋生出有悖大学本性的,尤其在快速扩张发展下有待进一步解决的新问题。
在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此起彼伏的冲突中,大学的作为与时代和社会之精神灯塔的角色和地位有渐渐偏离之势。
对大学的反思及对其本质属性的审视,使我们认识到,解决大学的问题,还是该从它是理想主义的精神所在寻找出路。
大学的功能和使命决定了它必须是一个理想化的所在,在大学里,师生享有可以充分追求真理、激发思想、探知识、发展能力的自由和空间。
如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所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
"①离弃了大学的这一基本属性,大学已经不是大学。
大学精神无疑是大学的一种独有的价值取向,是对大学行为提供普遍指导,使大学采取这样而不是那样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
就其特点而论,有如青年学者任剑涛所言,大学精神具有相对于政治组织体制而言的独立性,相对于意识形态而言的自由性,相对于组织化社会自我确认特性而言的批性,相对于重视功利的社会习性而言的创造性和传播知识的超脱性,相对于社会分工专门定势而言的包容性的特点。
大学精神最重要之处,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代言人。
而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就是一种与庸俗实用主义相区别的,坚持自己人类社会的道德良心、人类社会的文化希望、人类社会的科学脊梁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
如哲学家赵鑫珊所说:大学不仅应该是人类智慧的大脑,人类思想感情的宝库,还应该是人类照亮黑暗、驱除愚昧的良知和火把,是反映时代的脉搏和人间喷薄而出的浩然正气,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胆识、勇气、志向和智慧。
这种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使得大学有一种"人不敢言,我则言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的英雄气概。
蔡元培先生初任北大校长时的革故鼎新,一是否定了大学的官僚体制的附庸属性和读书一做官一发财的培养目标,确定了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术机构;二是批判了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明确了大学不是专门学院以及"学"与"术"的区别;三是奠定了学术自由、囊括大家、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
他所做的一切,就在于坚持和弘扬一种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
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反映大学的共性,是所有大学都不能放弃的价值信念。
由此可见,大学对国家和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也不可替代,这使大学成为国家实力的象征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抹去哥廷根大学、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的历史,那么德国的科学、艺术、哲学还留下多少?如果现在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现代中国?因此,大学绝对不能把自己的知识使命和国家的政治前途对立起来,更不能放弃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发展必须负起的责任。
牛津大学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在于它在脱离政治三百年后,返回它的古老传统并重新与政治和谐共处。
哈佛大学校长博克在《超越象牙塔》中指出,现代大学要从象牙塔走出来,为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进步服务。
马来西亚的高等院校之所以自觉于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和橡胶技术方面的学科,因为它们符合国情和国家的经济利益,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如果大学自离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大学还有存在的理由吗?因此,政治论哲学提出的问题,同样应当成为大学必须体现的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
好大学必须为自己的国家和所处的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更要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
学校教育目的的达成与否或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学校的教育环境,学校的人文环境的品位极大地影响到学校所造就的人的品位。
好大学有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环境。
大学以育人为主要职能,因此,大学生以有意识地改善育人环境,营造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为首要。
耶鲁大学成功的真谛就在于视学生就是大学。
这既是一种大学观,更是一种承认大学生主体地位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
哈佛学生常说:“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
”我们的大学怎样才能让学子们把自己的学校视为心灵的故乡而热爱和追忆不止呢?首先要营造关爱学生的人文环境,这是大学之善。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应该给学生生活本领,这是大学之真。
再次,由于职业能力的获得或知识的获取并不意味人格素质的完善,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人文环境,还应有把学生培养成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人文责任感的公共知识分子的自觉性,这是大学之美。
如果说大学具有决定谁来教、对谁教、教什么、如何教的学术自由,那么保证这一自由的前提,就是学术保障制度。
大学由于组织规模庞大,具有目标构成、学科构成、职能构成、人员构成、任务构成的多样性,以及其智力劳动特征的个体性等特点,使之成为一种最复杂最强调其内部机构及其个体劳动自主性的组织,并由此决定了大学的“学术自由”或一定程度的“无政府状态”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大学毕竟还是一个社会组织,是既有学术理性、民主理性又有效率理性的组织。
为此,大学又是需要规范结构,即制度保障的组织。
从当前大学的问题来看,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管理似乎已是急务。
大学制度建设主要也涉及两大内容:一是通过制度建构确定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以充分体现大学学术组织的基本属性,实现大学组织内部的民主管理;二是规范大学组织及其个体的行为,提高大学管理运行的的效率。
这就决定了大学制度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确保大学的学术自由、民主治校、规范大学的管理秩序,提高大学办学治校的效率。
依法办学、遵法治校;完善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相关制度;完善人事制度体系;改造资源配置管理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