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系与流域

合集下载

河流、水系、流域的基本概念以及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河流、水系、流域的基本概念以及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2、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河流是一个动态系统,永远处于运动和变化过程中,总是随着时间而变 化,并与周围环境及生态过程相联系 河流存在周期性的以及非周期性的波动,如水生动植物种群内数量的变 化、河流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人 类活动对河流的干扰产生的河流运行模式、水文循环状况、相关动植物种 群、地质气候变化等的变化等
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4、层级性与连续性 河流系统是由一系列不同级别的河流以连续、流动特性等形成的完整 系统,河流物理参数的连续变化梯度形成系统的连贯结构和相应的功能,并 通过河流物理结构、水循环等在河流生物系统中产生一系列的响应——连 续的生物学调整 河流系统的连续性包括地理空间、时间的连续,也即河流在时间、空间 尺度上具有连续变化梯度的特性
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1、系统性和整体性 整体性是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特征 河流系统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生命系统,河道、水生生物、河岸带、水系 以及流域系统等共同组成了系统整体 河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学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局部河 流的破坏或对河流某一生态过程的影响,都会波及河流系统整体
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3、开放性和复杂性 河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其具有的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的属性。河流作 为流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周围地区的环境要素如河漫滩、土壤、地 下水等构成一个处于动态平衡条件下的开放系统,并不断与邻近系统发生 包括物质和能量在内的各种联系 河流系统开放性使得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复杂多样, 河流系统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联和制约,尤其是人类活动对河流系统影响 巨大,各项人类控制和干扰活动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人类活动对其的正面 和负面影响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
河流、水系、流域的基本概念 以及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水系与流域

第二章  水系与流域

第二章水系与流域第一节水系水系是地表径流对地表土的漫长侵蚀以后,逐渐从面蚀到沟蚀、槽蚀以至发展到由若干条大小支流和干流所构成的河流系统。

河流、水系与流域,是彼此相依、密切关联的一个整体。

一、干、支流及水系名称同一水系中的河流有干、支流之分。

一般而言,干流是指水系中最长或水量最大的那一条河流。

但有些河流的干流,既不是最长,也非水量最大,而是根据历史习惯来决定的,例如我国的汉水和它的支流褒水(褒河)就是这种情况。

在汉水与褒水的会合点以上,褒水的长度比汉水长得多,按长度论,汉水的干流应该是褒水而不是湑水。

流入干流的河流称为支流。

而支流又有一级、二级、三级…之分。

关于支流的分级,我国习惯沿用的方法是,把直接汇入干流的河流称一级支流,汇入一级支流的称二级支流,余类推(图2-1)。

例如,长江流域水系中,汇入长江干流的汉江为一级支流,流入汉江的唐白河为二级支流,注入唐白河的白河为三级支流;黄河流域,渭河为黄河的一级支流,泾河入渭河为二级支流,马莲河入泾河为三级支流,等等。

图2-1 水系中的干、支流关系水系的名称通常以干流的河名命名,如长江水系、黄河水系,珠江水系、钱塘江水系等。

但有些干流的上游河段,则可能另有他名,如长江干流上游的名称为通天河、金沙江等,纳岷江以后才始称长江。

此外,也有用地理区域或把同一地理区域内河性相近的几条河作为综合命名,如湖南省境内的湘、资、沅、澧四条河流共同注入洞庭湖,称为洞庭湖水系;江西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均汇入鄱阳湖,称为鄱阳湖水系;海河、滦河、徒骇河及马颊河都各自入海,称为华北平原水系;等等。

二、水系的形态受地质构造、地理条件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水系形态各异,水文情势各具特色。

根据干支流的平面形态特征,习见水系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树枝状水系河流自上而下接纳较多的支流从两侧汇入,而各支流又有小支流汇入,平面上如同一棵干支分明的树。

此类水系最为常见,例如长江支流嘉陵江,渭河支流泾河、北洛河,浙江省的瓯江水系(图2-2),等等。

第二章河流概论

第二章河流概论

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程 降水过程 流域蓄渗过程
汇流过程 坡面漫流过程 河网汇流过程
2.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 2.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
气象气候因素
下垫面因素
降水
蒸发
地形
人类活动 农业措施 林牧业措施 水利措施
土壤和地质
植被和湖沼 流域形状 和面积
3.径流的特征值 3.径流的特征值
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断面的水体体积。 流量(Q):单位时间内流过断面的水体体积。(m3/s) 单位时间内流过断面的水体体积 径流总量( ):某时段T内流过断面的总径流体积。 径流总量(W):某时段T内流过断面的总径流体积。 某时段 (m3) 径流深度( ):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流域上的水深。 径流深度(R):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流域上的水深。 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流域上的水深 (mm)
W = Q •T
Q •T Q •T 3 y= • 10 = ( mm ) 6 F • 10 1000 F
径流模数( ):单位流域面积上所产生的流量 径流模数(M):单位流域面积上所产生的流量。
( L / s ⋅ km 2 )
Q 3 M = ⋅ 10 F
径流系数( ):某时段降雨量x所形成径流深R 径流系数(α):某时段降雨量x所形成径流深R的 某时段降雨量 比例数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确定
R α = x
因为降雨总是会有损失,所以一般α只能小于1 因为降雨总是会有损失,所以一般α只能小于1。
3/3
第三节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
一、泥沙运动基本规律
1. 泥沙特征 (1)泥沙粒径 等容粒径:泥沙颗粒外形不规则, 等容粒径:泥沙颗粒外形不规则,一般采用 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的直径。 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的直径。 设某一颗粒的体积为V 则其等容粒径为: 设某一颗粒的体积为V,则其等容粒径为:

第二章 水循环及径流形成

第二章  水循环及径流形成

自动记录降雨量,不需人为干预。方便、快捷。有三种类型:称重式、 自动记录降雨量,不需人为干预。方便、快捷。有三种类型:称重式、 虹吸式和翻斗式。 虹吸式和翻斗式。
3
雷达探测
利用云、 利用云、雨、雪等对雷达无线电波的反射现象来研究天气系统。 雪等对雷达无线电波的反射现象来研究天气系统。 不同形状的雷达回波反映不同性质的天气系统。 不同形状的雷达回波反映不同性质的天气系统。从而预测探测范围内 的降水量、强度及开始和终止时刻。 的降水量、强度及开始和终止时刻。
RSI
地下分水线
RGI
△W
RGO RSO
2.2
1
河流和流域
概念
河流(River) 一 河流(River)
河流可分为河源、 一定地质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河槽与在其中的水流。河流可分为河源、 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2 河流长度(河长L 河流长度(河长L)
自河源沿河道至河口的长度,称河长, km计 自河源沿河道至河口的长度,称河长,以km计。 3 河流横断面 如图2 所示。 如图2-2所示。 4 水系及水系形态
(1)水系 (1)水系 由干流、 由干流、支流及流域内 水库、 水库、湖泊连成的一个庞大 系统,成为水系。 系统,成为水系。
(2)水系形态 (2)水系形态 羽毛状 扇形 平形状 混合形
图 2 | 3 水 系 示 意 图
4
河网密度
流域内干支流的总长度∑ 和流域面积F之比: 流域内干支流的总长度∑L和流域面积F之比:
4
气象卫星云图 将卫星云图资料结合气象模型,通过专家系统,进行降雨量预测。 将卫星云图资料结合气象模型,通过专家系统,进行降雨量预测。

降水特性描述

水系及其特征

水系及其特征

1.2.1 水系、流域与湖泊一、水系及其特征1.水系的概念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在水流集中流动的过程中,逐渐由小溪、小河汇集成大河,这样便构成了脉络相通的河流系统,叫水系或称河系。

换句话说,水系就是由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形成彼此相连的集合体。

即这些河中的水最终流过同一个出口断面。

2.水系的干流和支流干流一般是指水系中河道长、水量大、流域面积大的主河道。

水系中除干流外的所有河流都称为支流,支流的分级方法是:把直接注入干流的河流叫一级支流;把直接注入一级支流的河流叫二级支流,依此类推。

如长江是干流,而汉江和大渡河等都是它的支流。

但有时也可根据习惯来划分干流和支流,这多是在不太了解河系的具体特征之前一直沿袭下来的。

如我们把大渡河看作是岷江的支流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3.水系的形状及其汇流特点水系的形状是由河流流经地区的地质、地貌条件决定的。

根据干支流的分布及组合情况,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水系形状,如图1.7。

有树枝状、扇状、平行状、羽状、格状、人工几何状、辅合(散)状、编织状。

图1.7 水系形状图放大浏览在这几种水系中,羽形水系的汇流时间短,如果流域普遍降雨,各支流的洪水几乎同时汇入干流,易形成陡涨陡落的洪水过程;而扇形水系的汇流时间长,各支流洪水先后汇入干流,干流洪水过程平缓。

4. 水系的特征值水系的特征值有①河长L、落差△H、比降J,②河网密度D,③河网(河道)发展系数, ④水系不均匀系数, ⑤河流弯曲系数Kp和⑥分岔系数等。

①河长L:指从河源到河口沿河槽中各断面上最大水深点的连线(航线)所量的长度,是确定河流落差、比降、估算水能和航程、决定汇流时间等的重要参数。

一般可用曲线仪或小分规从大比例尺地图上量取。

落差△H:指从河源到河口河流底部高程之差。

比降J:河流某一段的落差与该段河流长度之比。

J=△H/L (1.9)②河网密度D:指一个流域范围内各河道总长度L与流域面积A之比,即单位面积的河流长度。

水文学原理第二章河流与流域

水文学原理第二章河流与流域
洪水位
枯水位 滩地
滩地
主槽
3.河流纵比降
2.1.2
任意河段两端(水面或河底)的高差称为落差
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河段纵比降,简称比降,
河 流
用小数或千分数‰表示。 水面比降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河底比降则 较稳定,通常河流的比降指的是河底纵比降。




2.1.2
河底纵比降可在河流纵断面图上 读取河底高程及河段长度数值后按 下式计算:
2.4
影 响 径 流 的 主 要 因 素
4.流域形状和面积
流域的长度决定了地面径流汇流的时间,狭长地 形较之宽短地形的汇流时间长,汇流过程平缓。大流 域的径流变化较之小流域的要平缓得多,这是因为大 流域面积较大,各种影响因素有更多机会能相互平衡、 相互作用,从而增大了它的径流调节能力,而使径流 变化趋于相对稳定。

J (h0 h1)l1 (h1 h2 )l2 (hn1 hn )ln 2h0L

L2
(2-1)

式中: J —— 河流的比降,

h0 ,, hn —— 自上游到下游沿 程各点
特 征
河底高程, l1,,ln —— 相邻两点间的距
L —— 全河流的长度。
离,
2.1.3
地面分水线
地下分水线 地下分水线
地面分水线
A
A
B 不透水层
透水层
B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面投影面积,记为 F ,
以 Km2 计。分水线是相邻两流域的边界线,又叫 分水岭。
勾绘方法如下图所示。图中虚线即为分水线, 分水线与出口断面包围的闭合区域即为控制断面 以上的流域。
2.4
影 响 径 流 的 主 要 因 素

流域与水系

流域与水系
• • • •
2 流域和水系(芮孝芳) 2.1 基本概念 2.2 水系的拓扑学特征 2.3水系的几何特征与流域的形状特征
2.1 基本概念
• 分水线:山峰、山脊和鞍部的连线称为分 水线 • 流域:地面分水线包围的区域称为流域 • 水系:流域中大大小小河流交汇形成的树 枝状或网状结构称为水系,也称河系
2.3水系的几何特征与流域的形状特征 • 水系的几何特征
• 1)河流长度:河流的长度是指从其起始断面,沿 河流中心线至终断面的距离(km)。 • 2)弯曲率:河流上两点,其沿中心线的长度与该 两点的直线长度的比值称为河段的弯曲率。 • 3)河道比降: • J=(Z1-Z2)/L (‰)
4)横断面:
概 流 念 水 系 域
鄱 域 阳 湖 河流 修 水流域 区饶 域 流 抚 信江 赣 河 鄱 流 江 域
阳 湖 流 域
流 域
鄱阳湖流域, 鄱阳湖流域,它涵 盖了我国最大的淡 水湖— 水湖—鄱阳湖 流 湖的赣 抚 信 饶 修 江 河土面积 江西省国土面积16.69万km2 ,江 江西省国土面积 万 西省鄱阳湖流域的面积( 西省鄱阳湖流域的面积(15.71万km2)占鄱阳湖 万 占鄱阳湖 流域96.8%、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 94.1% 。(注 流域 、 % 意有不少材料、论文出现鄱阳湖流域面积占江西 省国土面积97.1%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余 5139km2分属闽、浙、皖、湘等省疆,占全流域 的3.2%。 • 直接入长江河流;入朱江河流;入洞庭湖河流; • 鄱阳湖流域够成: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 •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638mm,多年平均径流量 1550×108m3,径流深约930mm。
• 分水线
• 流域
• 水系
• 顶顶顶
概 流 念 水 系 域

《神奇的水世界》第二章

《神奇的水世界》第二章

即 Q = f(H)
(3)流量历时曲线:
(4)水位——面积曲线
4 水温与冰情
1、影响因素: • 1)太阳辐射、气温:受地带性因素的控制,使水温和冰
情的分布基本上体现了地带性规律。 • 2)补给来源: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水温低;雨水补给
——水温较高;地下水补给——水温变幅小。 2、时空变化 • (1)地区分布:一般河流水温的大体与气温一致。年均
河流
THE RIVER
第一节 河流、水系和流域 第二节 河流的水情要素 第三节 河川径流 第四节 河流的补给 第五节 河流的分类及与自然地理环境的
相互关系
第一节 河流、水系和流域
1. 河流
河流:指陆地表面经常性或周期性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河流是流动 的水与河谷的总称。
河流的分段: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部分。 分类:外流河、内流河。
2


2
的 分
1
1

1
12
23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2 水系的特征 (1)河流长度(L):自河源沿河道至河口的长度,单位
km,可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量出。 (2)河网密度:指单位流域面积内各级河流的总长度。
D= ∑L/F
(km/km2)
用它表示一个地区河网的疏密程度,它能综合反映一个地 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受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 等影响较大。如我国淮河以南的河网密度比西北地区大。
3.2 流域特征 ①流域面积F : 流域面积一般指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 水平面积,可在地形图上用求积仪量 出。以km2计。
②流域长度 L( km ): 指从流域出口到流域最远点的流域轴线 长度。

1流域及流域水循环过程.

1流域及流域水循环过程.

1.1 流域和水系
水系组成
二 水系
天然水系一般属于分杈树的形状,“树根”称为水系 的出口;“树枝”的端点称为河源;两条河流的交汇 点称为节点。相邻节点、出口与相邻节点,以及河源 与相邻节点之间的河段称为链,其中前两种链统称为 内链,最后一种为外链。
图1-5 水系的组成
1.1 流域和水系
河流分级
Strahler于1953年提出: 一级河流:直接发源于河源;
二 水系
图1-6 斯特拉勒河流 分级
1.2 流域水循环
一 水文循环
1.2 流域水循环
二 流域水循环
流域或区域水文循环实际上就是流域内降雨径流形 成过程
图1-8 流域降雨径流过程(引自《地球水环境学》,111页)
1.2 流域水循环
二 流域水循环
流域或区域水文循环的空间尺度一般在1-10000km2
1.1 流域和水系
二 水系
概念:流域中脉络相通的大大小小河流交汇形成的 系统,称为水系,也称河系或河网
A 树枝状水系;B 格子状水系;C 平行状水系;D 辐合状水系;E 放 射状水系;F 网状水系
图1-3 水系的结构
1.1 流域和水系
水系形状二 水系源自羽毛状水系由于各支流 平行状水系由于各支流汇集到流域 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 出口断而的同时性强,所以产生较 时间相互错开,所以产 尖瘦的洪水过程;这种水系的洪水 生较矮胖的洪水过程; 状况与暴雨中心的走向、分布关系 这种水系由于干流较长, 密切,如流域内降雨均匀,各支流 各支流汇入干流的时间 的洪水同时汇入干流,流量的时程 有先有后,河网汇流时 (a)羽毛状水系;(b)平行状水系;( c)混合状水系 变化小。如暴雨中心由上游向下游 间较长,调蓄作用大, 移动,易造成大洪水,反之则比较 洪水过程较为平缓。 平缓。

2第二章_河川水文基础知识

2第二章_河川水文基础知识


1.答:(1)搜集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2) 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3)用求积仪量出 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2.答:闭合流域:(1)流域在非岩溶地区,没有暗河、天坑; (2)径流系数小于1;(3)出口断面能下切至岩层。
3.答:(1)毁林开荒使山区的植被受到破坏,暴雨时将会造 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2)裸 露的坡地,下渗差,暴雨时产生地面径流大,汇流速度快, 将使洪峰大大增高。 4.答: 围垦湖泊,主要使湖泊的蓄洪容积大大减小;同时, 被围垦的土地,还要大量排渍,使河流洪水显著加剧。
Q T y 10 6 F 10 1000 F
3
Q M 103 F
y a x
例:已知某流域F=100km2,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1200mm,多年平均年径流深=600mm。 试求:多年平均流量、多年平均年蒸发量、多 年平均年径流系数、多年平均年径流模数M。
Q
Q=0.6*100*1000*1000/(365*24*3600)=1.9m3/s Z= 1200-600=600 mm
a = 600/1200=0.5
M = 19 L/s.km2
1.已知某断面2000年年平均流量为2000m3/s,
该断面以上的积水面积为688421 km2,分别
计算年径流量、径流深、径流模数。
R 365 86400 2000 6.3072 10 m
10
10
3
R 6.3072 10 Y 91.62mm 1000 A 1000 688421
Q 2000 M 0.003 A 688421
(四)我国河流的水量补给

3.2.1流域与水系特征

3.2.1流域与水系特征

水 系 特 征
天然形成的水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a羽状水系
b扇形水系
c混合型水系
羽状水系的支流自上游向下游在不同地点依次汇入干流,形成的流域形状多为狭长型。
扇形水系的支流大体呈平行状与干流交汇,相应的流域形状多为扇形。
混合型水系的支流与干流的关系介于前两者之间,相应的流域形状介于狭长形和扇形之间。
6380
km
6437
km
6650
km


亚马孙河
尼罗河
6380
km
6437
km
6650
k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亚马逊河
尼罗河
河网密度
水 系 特 征
河网密度是流域内河流水系总长度与流域面积之比
KD= ——
F
K—河网密度,km/km² L—河流水系长度,km F—流域面积km²
⊙河网密度越大,流域切割程度越大,破面径流汇集越快; ⊙河网密度越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流域排水不流畅,汇集缓慢。
目录
contents
01
流域形状特征
流域地形特征
02
水系特征
03
1
流域形状特征
流域面积
流域形状特征
地面分水线包围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称为流域面积。 常记为F,单位为km²。 非特别说明,流域面积是指河口断面以上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
流域长度
流域形状特征
流域长度以L表示,单位为km。 确定流域长度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1.从流域出口断面沿主河道到流域最远点的距离。 2.从流域出口断面至分水线的最大直线距离。 3.用流域平面图形几何中心轴的长度表示。即以流域出口断面为圆心作若干不同半径的同心圆,每个圆与流域边界的交点连一割线,各割线中点连线的总长度即为流域长度。

什么是流域和水系

什么是流域和水系

1、什么是流域和水系?答:流域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或汇水区,因地下水分水线不易确定,习惯上将地表水的集水区称为流域。

河道干流的流域是由所属各级支流的流域所组成。

流域面积的确定,可根据地形图勾出流域分水线,然后求出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河流的流域面积可以计算到河流的任一河段,如水文站控制断面,水库坝址或任一支流的汇合口处。

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称为河系或水系。

2、河流的分段及其特点是什么?答:每条河流一般都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分段。

(1)河源。

河流开始的地方,可以是溪涧、泉水、冰川、沼泽或湖泊等。

(2)上游。

直接连着河源,在河流的上段,它的特点是落差大,水流急,下切力强,河谷狭,流量小,河床中经常出现急滩和瀑布。

(3)中游。

中游一般特点是河道比降变缓,河床比较稳定,下切力量减弱而旁蚀力量增强,因此河槽逐渐拓宽和曲折,两岸有滩地出现。

(4)(5)河口。

河口是河流的终点,也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流的入口,泥沙淤积比较严重。

3、水尺与水位指的是什么?答:水尺是直接观读江河、湖泊、水库、灌渠水位的标尺。

水尺的历史悠久,直至现代仍在广泛使用。

河流或者其它水体的自由水面离某一基面零点以上的高程称为水位。

水位的单位是米,一般要求记至小数2位,即0.01m。

以水位为纵轴,时间为横轴,可绘出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水位过程线。

4、变化曲线基面是指什么?答、变化曲线基面是指计算水位和高程的起始面。

在水文资料中涉及的基面有:绝对基面、假定基面、测站基面、(1)绝对基面。

是将某一海滨地点平均海水面的高程定义为零的水准基面。

我国各地沿用的水准高程基面有大连、大沽、黄海、废黄河口、吴淞、珠江等基面。

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但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并用精密水准测量接测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得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和1956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七年级地理水系和流域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水系和流域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水系和流域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科学。

水系和流域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生活在世界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地理水系和流域知识点,以便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个领域的知识。

一、水系的定义及组成水系是由若干个流域组成,通常是水源区、中游、下游三个部分。

流域则是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汇集水流形成的区域。

水系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冰川、海洋等,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水系的特点和作用水系在自然环境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水系是供水的重要来源,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水;其次,水系是湿润气候和形成生态系统的重要条件;再次,水系可以调节气候,减缓暴雨洪水的影响;最后,水系还是能源的来源,如水力发电等。

三、流域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区分,流域可分为河流流域和内流湖流域两种。

1.河流流域河流流域主要是以一定的河流流程为界限的地区,包括沿河两侧的草地、灌丛和森林等区域。

根据不同的河流形成原因和物理-地理特点,河流流域可以分为盆地型流域、冰川型流域、岩溶地貌区的流域和台地型流域等。

2.内流湖流域内流湖流域是以内流湖为中心的地区,包含内流湖周边的区域。

根据不同的环境类型和自然资源状况,内流湖流域可分为盆地型内流湖流域、山地型内流湖流域、平原型内流湖流域等。

四、流域的形成流域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地质构造、水文过程和气候变化等外在因素影响下逐渐形成。

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流域的形成,如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化以及人类工程建设等。

五、地理领域中流域与水系的关系水系和流域是地理学中相互依存的重要概念。

水系是由若干个流域组成,而流域则是水系的基本组成单元。

因此,理解水系和流域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对于把握地理的全貌和把握世界的全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总结地理学中水系和流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认知环境和生活在世界上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七年级地理水系和流域知识点,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水系与流域
第一节水系
水系是地表径流对地表土的漫长侵蚀以后,逐渐从面蚀到沟蚀、槽蚀以至发展到由若干条大小支流和干流所构成的河流系统。

河流、水系与流域,是彼此相依、密切关联的一个整体。

一、干、支流及水系名称
同一水系中的河流有干、支流之分。

一般而言,干流是指水系中最长或水量最大的那一条河流。

但有些河流的干流,既不是最长,也非水量最大,而是根据历史习惯来决定的,例如我国的汉水和它的支流褒水(褒河)就是这种情况。

在汉水与褒水的会合点以上,褒水的长度比汉水长得多,按长度论,汉水的干流应该是褒水而不是湑水。

流入干流的河流称为支流。

而支流又有一级、二级、三级…之分。

关于支流的分级,我国习惯沿用的方法是,把直接汇入干流的河流称一级支流,汇入一级支流的称二级支流,余类推(图2-1)。

例如,长江流域水系中,汇入长江干流的汉江为一级支流,流入汉江的唐白河为二级支流,注入唐白河的白河为三级支流;黄河流域,渭河为黄河的一级支流,泾河入渭河为二级支流,马莲河入泾河为三级支流,等等。

图2-1 水系中的干、支流关系
水系的名称通常以干流的河名命名,如长江水系、黄河水系,珠江水系、钱塘江水系等。

但有些干流的上游河段,则可能另有他名,如长江干流上游的名称为通天河、金沙江等,纳岷江以后才始称长江。

此外,也有用地理区域或把同一地理区域内河性相近的几条河作为综合命名,如湖南省境内的湘、资、沅、澧四条河流共同注入洞庭湖,称为洞庭湖水系;江西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均汇入鄱阳湖,称为鄱阳湖水系;海河、滦河、徒骇河及马颊河都各自入海,称为华北平原水系;等等。

二、水系的形态
受地质构造、地理条件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水系形态各异,水文情势各具特色。

根据干支流的平面形态特征,习见水系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树枝状水系
河流自上而下接纳较多的支流从两侧汇入,而各支流又有小支流汇入,平面上如同一棵干支分明的树。

此类水系最为常见,例如长江支流嘉陵江,渭河支流泾河、北洛河,浙江省的瓯江水系(图2-2),等等。

2.平行状水系
这种水系的特点是,各支流近于平行地先后汇入干流。

一般出现在均匀、和
缓下降的坡面上,干流多位于断层或断裂处。

这种水系的来水,随降雨的地区分布而异,如遇全流域降雨,各支流来水相继汇合,则常易形成较大洪水。

我国淮河上游是典型的平行状水系(图2-3)。

图2-2 树枝状水系(浙江瓯江流域) 图2-3 平行状水系(淮河流域)
3.放射状水系
受火山口、穹丘、残蚀地形影响,水流自中央高地呈放射状外流,称为放射状水系(图2-4)。

例如发源在黑龙江省穆棱窝集岭的一些河流。

苏联高加索的阿拉盖兹山区也有这种水系。

4.辐合状水系
这种水系的流动方向与放射状水系相反,出现在四面环山的盆地地区,河流从四周高地向盆地中央低处汇集,形成向心辐合状。

在没有破坏的火山锥地区的水系,则常呈现典型的辐合状。

我国四川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图2-5)等处的水系,均属这类。

图2-4 放射状水系图图2-5 辐合状水系(新疆塔里木盆地)
5.羽毛状水系
这类水系从外形看有些象树枝状水系。

但因其流域地形较狭长,支流大体呈对称状分布在干流两侧,形同一根羽毛,故称羽毛状水系(图2-6)。

如我国的沅江、澜沧江和怒江水系,陕北皇甫川支流十里长川等,均属这类水系。

6.格状水系
此类水系中,各支流大致垂直汇入干流,干、支流分布在平面上呈格子状。

这种水系的发育明显地受到地质构造的控制,干流通常与地层的走向平行,或者与近代风成沉积或冰川沉积的地形平行或近乎平行。

我国的闽江属典型的格状水系(图2-7)。

图2-6 羽毛状水系图2-7 格状水系(闽江)
7.网状水系
在河口三角洲地区及滨海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在平面上呈网状分布,故称网状水系,或称辫状水系(图2-8)。

如黄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水系。

8.混合状水系
较大的河流水系,往往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水系所组成,这类水系称为混合状水系。

如长江流域水系则属此类,如图2-9所示。

图2-8 网状水系图2-9 混合状水系(长江流域)
第二节流域
一、流域及其分水线
流域是指河流的集水区域,凡降落在流域上的雨水都沿着地面斜坡直接流入该河或经过支流注入该河。

流域的周界称为分水线(或分水岭)。

流域分水线通常是流域四周最高点的连线,亦是流域四周山脉的脊线(图2-13)。

流域分水线有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之分,两者一般不重合(图2-14)。

对于这种情况,将有部分降水渗入地下流到相邻流域而流失,这种流域称为非闭合流域;若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重合,全部降水都通过地面径流与地下径流流向该流域出口,此种流域称为闭合流域。

通常情况下,可以用地面集水区代表流域,即把流域视为闭合流域。

图2-13 流域平面图图2-14 流域分水线示意图
二、流域的几何特征
流域的几何特征包括流域面积和流域形态两个方面。

河流流域面积又称集水面积,以平方公里计。

它是指河流出口断面以上流域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流域面积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径流的形成过程和河流径流量的多寡。

若自然地理条件相同,流域面积越大,径流变化调节作用越大,河流径流量就越大;反之亦然。

流域形态包括流域的长度、平均宽度、长宽比、对称性和平均坡度等指标。

三、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包括流域的气候因素和下垫面因素两个方面。

1.流域的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很多,其中决定流域径流和洪水特性的关键性因素是降水与蒸发。

(1)降水。

降水是地表水的主要来源。

降水主要是降雨。

降雨是空气中的水气随气流上升,绝热膨胀冷却而凝结成水滴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2)蒸发。

蒸发是水由液体状态变成气态的物理过程。

流域总蒸发是由水面蒸发、陆面蒸发和植物散发组成。

2.流域下垫面因素
流域下垫面因素包括: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植被、土壤及地质构造、湖泊沼泽等。

四、流域的人类活动影响特征
(1)各项水利举措。

如修渠筑堰、拦河建库,或围湖造田、与河争地,或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人造洪水、跨流域调水等。

(2)农林牧业措施与水土保持措施。

如坡地改梯田,旱地改水田,单季改双季,深耕、密植、间作;或乱砍滥伐林木,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所有这些,都将影响到流域地表的自然覆被状态。

(3)城市化发展。

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范围扩大,市区高楼林立,路面硬化面积增加,人造管渠排水系统日益完善等,导致雨水入渗率大幅度下降,地面汇流过程缩短,江河洪峰流量加大,洪水位增高。

(4)其他:如开矿修路、地产开发、地下水开采等。

第三节我国的河流概况
我国江河众多,河流总长度达43万km。

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在1000 km2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超过10000 km2的河流有79条。

长度在1000km以上的河流有20多条。

其中境内主要大河有7条。

受地形气候影响,我国的河流绝大多数呈西东流向,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

我国的河流可分为外流河与内陆河(内流河)两大类。

在这两大类河流中,外流河流域面积较大,约占国土面积的65.2%;内陆河流域面积较小,约占34.8%。

在我国的外流河中,注入太平洋的流域面积最大,约占国土面积58.2%。

主要河流包括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珠江,流经俄国入海的国境河流黑龙江,以及流出国外入海改称湄公河的澜沧江等大河。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4%,主要河流有怒江(流入邻国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雅鲁藏布江(由我国流入印度,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再流经孟加拉国,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以及印度河上游的朗钦藏布和森格藏布等。

注入北冰洋的流域面积最小,约占全国总面积的0.6%,它所包括的唯一河流额尔齐斯河是鄂毕河上游,出国境后,流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注入北冰洋的喀拉海。

我国的内陆河流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内部,深居内陆,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燥少雨,水网很不发育,河流稀少,存在大片的无流区。

区内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主要河流如塔里木河、伊犁河、甘肃的黑河、青海湖及西藏众多的内陆湖泊。

我国主要江河的长度和流域面积见表2-2。

注: 流入邻国的河流流域面积算至国境线,入境河流流域面积包括流入我国或界河的国外面积;黄河不含流域内闭流区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