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配合物催全解
配位化学第五章
累积稳定常数 β
累积稳定常数和各级稳定常数之间根据多 重平衡原理存在一定关系, 重平衡原理存在一定关系,如在 [Cu(NH)3]42+中:
β1=k1 β2=k2k1 β3=k3k2k1 β4=k4k3k2k1
5
热力学稳定常数 T b
M+ L
T
ML
a ML b= a M ×a L
T
[ML ] f ML b= [M ] L ] f ML [
COOH CH 2 COOH
COOH
草酸
丙二酸
苹果酸
16
(b)多元酚 )
邻苯二酚
(c)多胺 )
乙二胺
H 2 NCH 2CH 2 NH 2
二乙基三胺 H 2 NCH 2CH 2 NHCH 2CH 2 NH 2
17
(d)氨基羧酸 )
NH 2CH 2COOH
N
CH 2COOH CH 2COOH CH 2COOH
T
0 n
9
对温度的微分: 对温度的微分:
ln T b n / dT = D H 0 / RT 2 n
因此不同温度下求出 T b n 0 即可计算
D H0 n
D S0 n
D H0 n
10
当然也可以用量热法直接测定
配位反应的熵变: 配位反应的熵变: 配合物ML的生成反应的熵变 D S 可表示括 配合物 的生成反应的熵变 号内所示各质点的熵的代数和。 号内所示各质点的熵的代数和。
13
二、影响 D S D H 的因素
利用伯恩哈伯循环可得: 利用伯恩哈伯循环可得:
D S = D S g + D Sh(ML) - D Sh(L) - D Sn(M )
配合物转化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配合物转化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配合物转化是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配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的配体形成的稳定化合物。
在化学反应中,配合物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转化,包括配位数、配体种类的变化等。
了解配合物转化的规律对于研究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配合物转化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规律。
首先,配合物的转化往往受到温度、压力和溶剂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以改变反应速率、平衡位置和产物的选择性。
其次,不同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亲和性和反应活性。
这些差异决定了配合物转化的速率和稳定性。
此外,配合物的转化还受到电子结构和立体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以调控配合物的构型和配位键的形成与断裂。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配合物转化规律来设计和合成新的配合物,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配位键的类型和长度来调节配合物的性质,从而实现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配合物转化规律来研究生物体内金属离子的代谢和转运过程,揭示其在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配合物转化规律是化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理解和应用配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配合物转化规律,我们可以为化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做出积极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阐述:1) 引言部分:对配合物转化规律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正文部分: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提出配合物转化规律的要点。
- 2.1 配合物转化规律要点1: 在这一部分,将介绍第一个配合物转化规律的要点,并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例如,可以讨论配合物的结构特点和转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机理等方面。
- 2.2 配合物转化规律要点2: 这一部分将介绍第二个配合物转化规律的要点,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
可以结合实例说明该规律在实际配合物转化反应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螯合物-配合物-络合物
配位键,又称配位共价键,或简称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当共价键中共用的电子对是由其中一原子独自供应时,就称配位键。
配位键形成后,就与一般共价键无异。
形成条件配位键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中心原子或离子,它必须有能接受电子对的空轨道;二是配位体,组成配位体的原子必须能提供配对的孤对电子。
当一路易斯碱供应电子对给路易斯酸而形成化合物时,配位键就形成了。
例如气态氨NH3和气体三氟化硼BF3形成固体NH3BF3化合价在配位化合物中,由电负性小的元素原子向电负性大的元素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时,每个有一对孤对电子的前者(电负性小的原子)显示+2价,后者显示-2价。
反之,由电负性大的元素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电负性小的元素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时,两种元素都无价态变化。
常见配位键化合物∙一氧化碳CO,其中碳氧间的三对共用电子对有一配位键,两个正常共价键。
∙铵根NH4+,其中N原子与左下右的H原子以极性键结合,与上边的H以配位键结合,由N原子提供孤对电子螯合物(英语:Chelation)是配合物的一种在螯合物的结构中,一定有一个或多个多齿配体提供多对电子与中心体形成配位键。
“螯”指螃蟹的大钳,此名称比喻多齿配体像螃蟹一样用两只大钳紧紧夹住中心体。
金属EDTA螯合物螯合物通常比一般配合物要稳定,其结构中经常具有的五或六元环结构更增强了稳定性。
正因为这样,螯合物的稳定常数都非常高,许多螯合反应都是定量进行的,可以用来滴定。
使用螯合物还可以掩蔽金属离子。
可形成螯合物的配体叫螯合剂。
常见的螯合剂如下:∙乙二胺(en),二齿∙2,2'-联吡啶(bipy),二齿∙1,10-邻二氮杂菲(phen),二齿∙草酸根(ox),二齿∙乙二胺四乙酸(EDTA),六齿值得一提的是EDTA。
它能提供2个氮原子和4个羧基氧原子与金属配合,可以用1个分子把需要6配位的钙离子紧紧包裹起来,生成极稳定的产物。
螯合物在工业中用来除去金属杂质,如水的软化、去除有毒的重金属离子等。
第五章:配合物催介绍
( 2 )形成四种原子簇化合物。
X
X
M
原子蔟是由许多werner配合物组成的集合体
5.2.3 π金属配合物
1827年Zeise 盐K[PtCl3(C2H4)]H20的制备(含有不饱和配体) 50年代初夹心面包式二茂铁的测定。 概念:配体和过渡金属能形成- 配价键的配位化合物 →π金属配合物 根据配合物成键形式不同,分为三大类: -酸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 双氧和双氮配合物
过渡金属形成M-M键的趋势 Mo(42)>Cr(24)、Rh(45)、Re(75)>Nb(41)、 Ru(44)、Ta(73)、W(74)>其余
形成金属簇状化合物是第二、三过渡系元素的特点 ⅤB: Nb,Ta形成M6X122+, 而V不能 ⅥB : Mo ,W形成M2(CH3COO)4, 而Cr不能 ⅦB : Tc, Re形成M2X82-, 而Mn不能 元素周期表中任何一个给定的元素,重金属具有较大 的成键倾向。
概念
1)配位催化反应
配合物的中心原子/离子(大多数是过渡金属)通过 中间的配位步骤,使配位的反应物分子活化,这种作用称 配合催化作用,这类反应叫配位催化反应。 配位活化是配位催化反应最基本、最普遍的效应。 配位催化反应优点:产率高、选择性好等 配位催化反应应用:石油、化工工业
聚合、加氢、氧化、异构化及羰基合成等
Ziegler :常压聚合得到高密度聚乙烯(HDPE) ,[Al (C2H5)3–TiCl4 ]:
Wacker反应:乙烯氧化制乙醛, [PdCl2 + CuCl2]
OXO反应:R-CH=CH2 + CO/H2 制醛, [HCo(CO)4] Monsanto 甲醇羰基化反应制乙酸, [Rh(1)(CO)L2Cl]
第五章配位聚合解析
第五章 配位聚合 习题参考答案1.举例说明聚合物的异构现象,如何评价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解答:(1)聚合物的异构现象:① 结构异构聚合物,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聚丙烯酸乙酯:CH 3|-[-CH 2-C-]n - -[-CH 2-CH-]n -| |CO 2CH 3 CO 2C 2H 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丙烯酸乙酯② 几何异构聚合物,汉分子链中由于双键或环形结构上取代基在空间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立体异构称为几何异构,也称顺-反异构。
如丁二烯聚合所形成的1,4-聚丁二烯,其结构单元有顺式结构和反式结构两种:~~~CH 2 CH 2~~~ ~~~CH 2 HC = C C = CH H H CH 2~~~ 顺式结构(顺-1,4聚丁二烯) 反式结构(反-1,4聚丁二烯)③ 光学异构聚合物,如聚环氧丙烷有一个真正的手性碳原子:H|~~~O-C *-CH 2~~~|CH 3④ 构象异构聚合物,当大分子链中原子或原子团绕单键自由旋转所占据的特殊空间位置或单键连接的分子链单元的相对位置的改变称构象异构。
构象异构可以通过单键的旋转而互相转换。
(2)当大分子链上大部分结构单元(大于75%)是同一种立体构型时,称该大分子为有规立构聚合物,或立构规整聚合物、定向聚合物。
反之,称为无规立构聚合物。
2.写出下列单体聚合后可能出现的立构规整聚合物的结构式及名称:(1)CH 2=CH-CH 3(2)CH 2-CH-CH 3O(3)CH 2=CH-CH=CH 2CH 3|(4)CH 2 =C-CH=CH 2 解答:(1) 聚丙烯全同聚丙烯(R 为甲基) 间同聚丙烯(R 为甲基)全规聚环氧丙烷 间规聚环氧丙烷 (3) 丁二烯~~~CH 2CH 2~~~ ~~~CH 2 HC = C C = CHH 2~~~ 顺式结构(顺-1,4聚丁二烯)反式结构(反-1,4聚丁二烯)R 为乙烯基)间同1,2-聚丁二烯(R 为乙烯基)(4) 异戊二烯~~~CH 2 CH 2~~~~~~CH 2 H C = CC = C CH 3CH 3 2~~~ 顺式结构(顺-1,4聚异戊二烯)反式结构(反-1,4聚异戊二烯) 全同3,4-聚异戊二烯(R 为-C(CH 3)=CH 2)间同3,4-32)全同1,2-聚异戊二烯(R 乙烯基)间同3,4-聚异戊二烯(R 为乙烯基)3.什么是配位聚合?主要有几类催化剂(或引发剂),各有什么特点?解答:(1)配位聚合:是指单体分子的碳-碳双键先在显正电性的低价态过渡金属的空位上配位,形成某种形式的络合物(常称σ-π络合物),经过四元环过渡态,随后单体分子插入过渡金属-碳键中进行增长的聚合过程。
第5章-过渡金属有机化学基础
配体 CO 用碳原子的一个 σ 轨道同过渡金属未 填充电子的空d轨道发生重叠,电子由碳原子流向 过渡金属,形成σ配位键,又称σ给予键 过渡金属填充电子的d轨道与CO的2π*反键轨 道重叠形成 π 反馈键,电子从过渡金属流向 CO, 形成π反馈键,又称π接受键
金属有机化学
这种 σ 给予与 π 接受的作用是协同的。当碳原 子向过渡金属供给电子时,CO上的电子云相对密 度降低,并有利于通过反馈键从过渡金属获得电 子。 这样的结果导致CO中的碳氧叁键被削弱,接 近于双键性质;而过渡金属与碳之间的键加强, 也接近于双键。 从羰基的红外光谱和原子间的键长数据验证 了这些结果 。
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和过渡金属有机配合 物的合成方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用非过渡金 属有机化合物对过渡金属盐的烃基化,可引入 M—C σ键配位的配体 利用氧化加成反应引入 M-Cσ 键或 M-Cπ 键的 配体只在合成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中才有
金属有机化学
5.3.1 钯有机配合物 1.合成钯有机配合物的初始原料 Pd(MeCN2)C12 、 Pd(PhCN)2C12 、 Pd(OAc)2 等是合成钯有机配合物的重要原料 氯化钯是合成钯配合物常用的初始原料,但 它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不便使用。
金属有机化学
就是将氯化钯转变成一个既能溶入有机溶剂,配 位的乙腈或苯甲腈又容易解离的过渡性钯配合物, 便于随后的反应 将氯化钯和过量氯化钙溶入甲醇中加入烯丙 基 氯 , 通 入 CO 能 得 到 烯 丙 基 钯 配 合 物 (C3H5)2Pd2Cl2
金属有机化学
2.用配体置换反应合成二价钯有机配合物 配体置换反应是合成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 重要方法之一 如Pd(acac)2就可以用Li2PdCl4和乙酰丙酮,在氢氧 化钠水溶液中,通过配体置换制备
配合物的磁性全解
,这样的材料叫做软磁性材料。如:制电磁铁 3.矩磁材料:矩磁材料的磁滞回线接近于矩
形 算,机特的“点记是忆剩”磁元Br接件近。饱和值BS。可作电子计
“磁性”的发现历程: 任何物质都具有磁性,磁性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
零场冷却磁化强度(ZFCM)、场冷却磁化强度(FCM)
场冷(fieldcooling,FC):加磁场后降温测试M(or极 化率)随T的变化关系。如为超顺磁或顺磁则在加 场后磁矩趋向一致; 零场冷(zerofieldcooling,ZFC)先将样品的温度降 至样品的临界温度(Tc),再外加磁场,测量样品升温 过程磁矩对温度的变化。 两曲线经常放在一个图中比较,如果两者重合, 则说明可能是超顺磁性。 零场冷和场冷中的磁矩通常被用来决定超导转变 温度Tc
M 是摩尔磁化率(emu mol-1, cm3 mol-1),H是磁场
强度(G, Oe, T)
M
Ng
2
2 B
3k T
S(S 1)
C T
C居里常数。NB2/3k = 0.125 emu K mol-1,所以: C = 0.125g2S(S+1) = MT(室温) = 常数
M = 1M + 2M + 3M + ··· =iM = (Ng2β2/3kT)Si(Si+1)
0.2
1.0
0.1
0.9
0.0 0
0.8 50 100 150 200 250 300
T/K
图24 MT是一直线,拟合结果:g
= 2.05, J = -0.0355 cm-1
T / emu mol-1 M
第五章_金属有机化学-2
5.6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元反应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非常复杂,但随着 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已将众多的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 的化学性质归纳为若干基元反应,它们也构成了配位催 化反应机理的基本框架。按照它们反应的类别,可以分 为若干个基元反应。
30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元反应
25
b) 金属相同 1. R(Et)-M < Me-M < Ph-M < CF3-M
2. 烷 基 - 金 属 配 合 物 中 , 不 同 烷 基 其 稳 定 性 不 同 : 伯碳> 仲碳> 叔碳;
3. 对称性好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稳定性大于对称性差的金属 有机化合物。 4. 金 属 - 碳 键 中 碳 的 电 负 性 越 强 , 如 杂 化 轨 道 中 S 成 分 越 多 或 碳 上 连 有 提 高 碳 的 电 负 性 的 基 团 , M-C 键 的 稳定性就增加。
烯烃或炔烃可以通过插入金属与氢或金属与碳之间 的键中或取代某个配体而生成新的配位化合物。这是制
备金属-烷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多两个碳原子)
M-X
+ C
C
M
C
C
X
X通常是H或烷基; M可以是所有的金属,特别是硼、铝、硅和过渡金属。
12
工业上制备烷基铝的主要方法:
Al + 3/2H2 + 3C2H4 Et3Al
N2 Cl
+
-
HgCl HgCl2
Cu
+
COCl
COMn(CO)5 NaMn(CO) 5
- CO
Mn(CO)5
+
20
6. 碳环键合
绝大多数四碳键合的配位体是用四碳键配位体如丁 二烯、 1,3- 环己二烯等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直接反应,取
工业催化--第五章 各类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 因为对于不同的酸强度的酸度存在分布,故测量酸 强度的同时就测出了酸量。
– 较常用的方法有:
指示剂法 TPD法 量热法
– 指示剂法又称非水溶液正丁胺法。
3.3 固体碱强度与碱量
– 固体碱的强度,定义为表面吸附的酸转变为共轭碱 的能力,也定义为表面给予吸附酸分子一对电子的 能力。
– 杂化轨道中d原子轨道所占的百分数称为d特性百 分数,用d%表示。
• Ni原子形成金属后,Ni原于有两种杂化方 式,即d2sp3和d3sp2
图中[↑]代表原子电子,[·]代表成键电子
–价键理论用d特性百分数来关联金属催化活性。
金属的d%越大,相应的d能带中电子填充越多,d空穴 就越少。
d%与d空穴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金属电子结构的参量, 且是相反的结构表征。
例如,加氢反应,Pt、Pd 等是合适的,尤其是Ni具有较高加氢活性。
如果金属能带的电子全充满时,它就难于成键了。
2.2 价键模型
– 金属的价键理论早期由Pauling提出。
– 该理论认为过渡金属原子杂化轨道相结合,杂化 轨道通常为s、p、d等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称为 spd或dsp杂化。
2、酸碱的分类
– 按物质形态,可区分为液体酸碱和固体酸碱。
常用的液体酸催化剂有硫酸、盐酸、磷酸和醋酸。 常用的液体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水溶液等。
固体酸分类表:
固体碱的分类 表:
3、 固体表面酸碱性能的测定
– 固体表面酸碱性质包括:
酸、碱中心类型 酸、碱强度 酸、碱量
3.1 酸中心类型
3、金属和金属表面的几何构造与催化活性
3.1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催化活性
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
从反应物到产物之间会生成一种中间化合物。
2、活性与惰性配合物及理论解释
1、活性与惰性配合物
1)定义:配体可被快速取代的配合物,称
为活性配合物;配体取代缓慢的配合物,称
为惰性配合物
过渡态
2)与热力学稳定常数的关系 Ea 活性与惰性是动力学上的概 反应物 念,不可与稳定性混为一谈。
解释反位效应地理论主要有两种: 极化理论:
+ -
+- + -+
+
π键合理论:
+ -
+ - +- - +
+
2)应用(制备配合物)
2-
-
Cl
Pt Cl NH3
Cl
Pt NH3 NH3
Cl
NH3 Pt
Cl
Cl
Cl
Cl
Cl
NH3
NH3
Pt
NH3
2+ Cl-
NH3
Pt
NH3
+ Cl-
Cl
NH3
Pt
NH3
NH3
Br-、NO3-)的酸性水解反
反应物
HT
应过渡焓保持恒定。
产物
(2)发现下列反应
反应坐标
[Co(LL)2Cl2]+ + H2O = [Co(LL)2(H2O)Cl]2+ + Cl* LL=H2N-(CH2)n-NH2,(乙二胺、丙二胺、丁二 胺)的速率随(LL)体积增大而增大,这支持SN1机 理。
结论:八面体配合物的酸性水解大多为SN1机理, 但SN2不能排除。
sp3d2外轨型配合物:
↑↓
化学反应工程陈甘棠第五章第二节精品
T cm2 Ms
2019年8月17日星期六
4)分子扩散与努森扩散同时存在
努森:
NA
DK
P RT
dyA dl
1
dyA N A RT
dl 1
DK P
分子:
NA
DAB
P RT
dy A dl
2
yA N A
NB
dyA P N A yA N A N B
当 L 较大时,
1 L
选择性
1
s rB
rA
k1 k2 2 1 1 k1 k2 2
k2
1
k1 2
cBg c Ag
2019年8月17日星期六
而无内扩散时:
1
s
1
k2
k1
2
cBg c Ag
也需降低外扩散阻力
即内扩散的存在使反应的选择性下降
针对这种内扩散阻力大而B的选择性又低的情况,改进的 方法是制造孔径较大的催化剂和使用细粒子的催化剂。
假设内扩散阻力很大, L 3
则: 1 , L
0
1
L
SA
RL AL
k1c Ag k2cRg
k2 DAe k1cAg k1DRe k2cRg
k1 cAg k2 cRg
2019年8月17日星期六
无内扩散影响时:
sA
k1c Ag k2cRg
一般 k1 k2 比较两式知,内扩散存在使反应的选择性降低
2 dT r dr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第五章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又称络合物,是一类非常广泛和重要的化合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配合物不仅在化学领域里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对生命现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植物生长中起光合作用的叶绿素,是一种含镁的配合物;人和动物血液中起着输送氧作用的血红素,是一种含有亚铁的配合物;维生素B12是一种含钴的配合物;人体内各种酶(生物催化剂)的分子几乎都含有以配合状态存在的金属元素。
因此学习有关配合物的基本知识,对学习医学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节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一、配合物的定义如果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首先可得到浅蓝色碱式硫酸铜[Cu (OH)2]SO4沉淀,继续加入氨水,则沉淀溶解而得到深蓝色溶液。
显然由于加入过量的氨水,NH3分子与Cu2+离子间已发生了某种反应。
经研究确定,在上述溶液中生成了深蓝色的复杂离子[Cu(NH3)4] 2+。
从溶液中还可结晶出深蓝色[[Cu(NH3)4]SO4晶体。
这说明CuSO4溶液与过量氨水发生了下列反应:或离子方程式已知NaCN,KCN有剧毒,但是亚铁氰化钾(K4[Fe(CN)6])和铁氰化钾(K3[Fe(CN)6])虽然都含有氰根,却没有毒性,这是因为亚铁离子或铁离子与氰根离子结合成牢固的复杂离子,失去了原有的性质。
由一个阳离子(如Cu2+或Fe3+)和几个中性分子(如NH3)或阴离子(如CN-)以配价键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复杂粒子,其带有电荷的叫配离子或络离子,其不带电荷的叫配合分子或络合分子。
配合分子或含有配离子的化合物叫配合物。
例如:[Cu(NH3)4]SO4,K4[F e(CN)6],K3[Fe(CN)6],K2[HgI4],[Ag(NH3)2]NO3,[Pt(NH3)2C L4],[Co(NH3)5(H2O)]CL3等都是配合物。
二、配合物的组成(一)中心离子中心离子也称配合物的形成体,它是配合物的核心部分,位于配离子(或分子)的中心,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具有空的价电子轨道的阳离子。
陈甘棠主编化学反应工程第五章
❖ (5)喷涂法及滚涂法
将催化剂溶液用喷枪或其他手段喷射于载 体上而制成,或者将活性组分放在可摇动的 容器中,再将载体加入,经过滚动.使活性组 分粘附到上面。
这类方法的目的在于使用催化剂的外表面, 避免催化的活性组分进入微孔内部影响选择 性。
❖ (6)溶蚀法
此法中最著名的例子要数加氢、脱氢用的 骨架镍:先将Ni与Al按比例混合冶炼,制成 合金,粉碎以后再用NaOH溶液溶去合金中的 Al,即形成骨架镍,其中Ni原子由于价键未 饱和和十分活跃,能在空气中自燃,需保存 在酒精等溶液中。
❖ b.多组分浸渍时,由于各组分吸附能力不同,造成分 布不均
❖ (3)沉淀法
❖ 借助沉淀反应,用沉淀剂将可溶性的催化剂 组分转化为难溶化合物,再经分离、洗涤、 干燥、焙烧、成型等工序制得成品催化剂。
❖ 沉淀法是制备固体催化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广泛用于制备高含量的非贵金属、金属氧化 物、金属盐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
❖ 化学吸附是有选择性的,只有那些能够起到催 化作用的表面才能与反应气体起化学吸附。
❖ 研究固体表面的吸附是研究气-固相催化反应 动力学的一项重要基础
❖5.2.2 吸附等温线方程
为了描述一定温度下气体吸附量与压力的关系, 有各种等温吸附模型,其中著名的有(1)
Langmuir型;(2) Freundlich 型(3)焦姆金模
❖ 沉淀法的影响因素
❖ 溶液浓度、溶液温度(溶液的过饱和度对晶 核的生成及长大有直接的影响,而溶液的过 饱和度又与温度有关系。
❖ 低温时,过饱和度增大,利于晶核生成,而 不利于晶核的长大,故低温沉淀时一般得到 细小的颗粒、溶液pH值的影响pH值不同, 会影响沉淀物的晶型状态;加料顺序的影响
❖ 加料顺序:顺加法、逆加法、并加法,常采 用并加法。
配合物的解离平衡
在一定pH时,以酸反应为主,还是以水解反应为主,主 要由配离子的Ks,配体共轭酸的pKa和中心原子氢氧化 物的Ksp等来决定。
例如:[FeF6]3-的反应方向由[FeF6]3-的Ks、HF的pKa 以及Fe(OH)3的Ksp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为保证配离子的稳定性, 应在不水解的前提下尽量增大溶液的 pH。
+ [A g ( N H 3 ) 2 ]+ 2 C N -
+ [A g ( C N ) 2 ]- 2 N H 3
通过计算平衡常数得到,k=1.2×1014,说明此配位反应向右 进行的趋势很大。
❖ 稳定性较小的配离子可向稳定性较大的配离子转 化。
❖ 根据两种配离子平衡常数Ks的相对大小来判断转 化趋势的大小 。
[ [
A A
g g
] ]
[[A Agg(]N [H N 3H )23]]2[[AA gg(]C [N CN )2] ]2
K Kdd[[A Agg((N CH N3))22]]1.491013
标准平衡常数很大,说明上述反应向生成 [Ag(CN )2]
配离子的方向进行。
Summary
Ks:Ks越大,配离子越稳定
1
K
is
4
K
s1
1
K
is
3
K
s2
1
K
is
2
K
s3
1
K
is1
K
s4
二、累积标准稳定常数和总标准稳定常数
❖ (一)累积标准稳定常数
M+2L⇌ ML2 ❖其标准平衡常数用 表示
2M M 2 L 2 L [M M 1 ]1 M L [M ]L L []2 L []L K S 1 K S 2
4.3配合物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配位原子一般是如下原子: 卤素原子(X)、O、S、N、P、C。 常见配体::NH3、H2O:、:Cl-、:I-、:CN:-、 :CNS:-、 : NH2—CH2—CH2—H2N:、CH2=CH2
逐级稳定常数
Cu2++NH3[Cu(NH3)2+]
K1、K2、…称为逐 多配位数配合物的生成是 级稳定常数 分步进行的,如:
● 定义:晶体场稳定能(Crystal field stabilization energy, CFSE)是指电子占据分裂的d轨道后而产生的高于平
均能量的额外稳定能 。
● CFSE的计算 令
n1:t 2 g 轨道中的电子数 n2:eg 轨道中的电子数
:八面体场中,d轨道中的成对电子数 m1 m2:球形体场中,d轨道中的成对电子数
像Fe3+、Co3+ 、Ni2+等离子,次外层(n-1)d 轨道上有5~8电子,既可形成外轨型又可形成 内轨型,这主要取决于配体中配位原子电负性 的大小。 通常是电负性较大的配位原子(如F、O)易形 成外轨型离子。因为电负性很大,不易给出孤对 电子,对中心离子d轨道影响较小,使中心离子的 结构不发生变化。因此,易形成外轨型离子。 电负性较小的配位原子(如C)易形成内轨型配离 子。而电负性居中的配位原子(如N)则有时生成 外轨配合物,有时生成内轨配合物。
比 较 项 目
o /J P/J 场 Co3+的价电子构型 八面体场中d电子排布 未成对电子数 实测磁矩/B.M 自旋状态 价键理论 杂化方式
[Co(CN)6]367.524 ×10-20 35.250 ×10-20 强 3d6 t2g6 eg0 0 0 低自旋 内轨型 d2sp3
[CoF 6] 325.818 ×10-20 35.250 ×10-20 弱 3d6 t2g4 eg2 4 5.62 高自旋 外轨型 sp3d2
[理学]5配位化合物
2 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yuánlǐ)
例如: [Cu(en)2]2+中的乙二胺(en)是双齿配体,即每1个 en有2个N原子与中心原子Cu2+配位(pèi wèi),在此,
Cu2+ 的配位(pèi wèi)数是4而不是2。
第九页,共43页。
〔五〕 配离子(lízǐ)的电荷
配离子的电荷,等于(děngyú)中心原子和配体所带电荷的代数和。 由于配合物是电中性的,因此,也可根据外界离子的电荷来确定配离子的 电荷。
钴〔 Ⅲ〕酸铵
第十五页,共43页。
B. 配离子(lízǐ)是阳离子(lízǐ)的配合物 [CoCl2 (NH3)5]Cl 氯化二氯•五氨合钴 [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 Ⅲ〕 [Pt(NO2)NH3(NH2OH)(Py)]Cl〔 Ⅲ〕 氯化硝基•一氨•羟胺•吡啶合铂〔 Ⅱ〕
第七页,共43页。
根据一个配体中所含配位原子数目(shùmù)的不同,可将配体 分为 单齿配体和多齿配体。
单齿配体:一个(yī ɡè)配体中只有一个(yī ɡè)配位原子,如:NH3,OH-, X-, CN-,SCN-,ONO-,CO等。
多齿配体:一个(yī ɡè)配体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如: 多齿配体 乙二胺〔en),EDTA
第二十七页,共43页。
EDTA的配位(pèi wèi)特点:
〔1〕配位(pèi wèi)的广泛性和稳定性
〔2〕简单(jiǎndān)的配位比:1 :1
M+ Y
MY
〔3〕形成的螯合物易溶于水
EDTA-Co〔III〕螯合物的立体结构图
第二十八页,共43页。
〔二〕影响(yǐngxiǎng)滴定的因素 1 PH值对EDTA滴定的影响(yǐngxiǎ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M键还存在如何确定键级问题,即如何确定M-M键是单键、 双键、叁键或四键?
一般通过将键长、键能的实验测定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
(4)金属-金属键的形成条件和结构特点
(I)容易形成原子蔟的金属元素
ⅤB V Nb Ta ⅥB Cr Mo W ⅦB Mn Te Re Fe Ru Os Ⅷ Co Rh Ir Ni Pd Pt ⅠB Cu Ag Au Cd Hg ⅡB
Cluster Chemistry:
20世纪60年代以来化学学科中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 领域。Cluster是原子蔟、团蔟和蔟之意。
原子簇 :1966年 F.A.Cotton提出 原子簇 由几个至几百个原子组成的相对稳定的聚集体,介 于原子、分子和聚集态之间(其尺寸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 原子簇 具有复杂多变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常具有异常 的化学活性和催化活性、量子尺寸效应和极大的比表面积, 在化学、生物学、光学、光电子学、磁学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2)配位催化反应的催化剂 大多是过渡金属原子为活性中心的无机 / 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或 盐类。 常见有Werner配合物,原子簇,π -配位化合物和过渡金属有机 化合物。 3)配位催化反应类型 多相催化反应和均相催化反应。 4)均相催化 反应体系和催化剂处于同一物相的催化反应为均相催化反应。其 反应优点是高活性、高选择性、反应条件较温和(低压、低温), 收率高。
5.2 配合物催化剂的类型
5.2.1 5.2.2 5.2.3 5.2.4 Werner配合物 原子簇 π-配位化合物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
5.2.1 Werner配合物
1)概念:
a)Werner配合物: Lewis酸和Lewis碱直接作用形成的一种最简单的配合物 Werner配合物:Lewis酸碱的加合物
过渡金属形成M-M键的趋势 Mo(42)>Cr(24)、Rh(45)、Re(75)>Nb(41)、 Ru(44)、Ta(73)、W(74)>其余
形成金属簇状化合物是第二、三过渡系元素的特点 ⅤB: Nb,Ta形成M6X122+, 而V不能 ⅥB : Mo ,W形成M2(CH3COO)4, 而Cr不能 ⅦB : Tc, Re形成M2X82-, 而Mn不能 元素周期表中任何一个给定的元素,重金属具有较大 的成键倾向。
(1) 金属原子簇概念
a) Cotton定义: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同类(同核)或异类(异核) 金属原子借金属-金属键结合(单键、双键三键、四键)在一 起的化合物。 b) 徐光宪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有效原子直接键合(单键、 双键三键、四键),组成多面体或缺顶点多面体骨架为特征的 分子或离子。该定义包括了硼烷、碳硼烷、金属硼烷、碳金属 硼烷。
概念
1)配位催化反应
配合物的中心原子/离子(大多数是过渡金属)通过 中间的配位步骤,使配位的反应物分子活化,这种作用称 配合催化作用,这类反应叫配位催化反应。 配位活化是配位催化反应最基本、最普遍的效应。 配位催化反应优点:产率高、选择性好等 配位催化反应应用:石油、Alfred Werner (1866-1919) 瑞士化学家,配位化学之父、奠基 人。1893年,提出了配位化合物的 配位理论。1913年诺贝尔奖金获得 者,是第一个认识到金属离子可以 通过不只一种“原子价”同其他分 子或离子相结合以生成相当稳定的 复杂物。
b)Werner配合物的实质 带有电子对的给体( lewis 碱)把电子授予给电子受体( Lewis 酸 ) Lewis酸:形成体金属离子、原子和中性分子, 少数是非金属元素。
若金属原子间距离和金属晶体中差不多或更少时,可认为形成 M-M键。
Mo-Mo 键长/pm 2) 磁矩 Mo2Cl83238 Mo2Br83243.9 Mo2Cl93265 纯金属 273
如果多核分子的磁性比起单核的要小,那就可能是因为形成M -M键后,电子配对的结果。
Co(CO)4末成对电子数1 而Co2(CO)8末成对电子数0,说明分子 中可能存在Co -Co键;
在配合物中,提供空轨道以接受孤对电子的离子或原子
Lewis碱:配位体,是配合物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
A + :B [ PtCl4 ]2- + C2H4 Ag + 2NH3
+
A: B [ PtCl3(C2H4) ]- + Cl[ Ag (NH3)2]+
Pd + :PPh3 → Pd(PPh3)4
5.2.2 金属原子簇配合物
Ziegler :常压聚合得到高密度聚乙烯(HDPE) ,[Al (C2H5)3–TiCl4 ]:
Wacker反应:乙烯氧化制乙醛, [PdCl2 + CuCl2]
OXO反应:R-CH=CH2 + CO/H2 制醛, [HCo(CO)4] Monsanto 甲醇羰基化反应制乙酸, [Rh(1)(CO)L2Cl]
c)美国化学文摘CA的索引定义:原子簇化合物是含有三个或三 个以上互相键合或极大部分互相键合的金属原子的配位化合物。
(2) 金属原子簇的特点
(1)存在M-M金属键 (2)分子的立体结构
一般都是三角多面体或欠完整的三角多面体,骨架成键电子以离 域多中心键形式存在。
(3)判断M-M键存在的依据
1)键长
3) 键能 M-M键能>80KJ/mol才是簇状化合物(同族中原子簇的M- M键能从上到下增大) Mn2(CO)10 Tc2(CO)10 Re2(CO)10 Fe3(CO)12 Ru3(CO)12 Os3(CO)12 104 KJ/mol 180 187 82 117 130 4)其它 振动光谱、光电子能谱、电子能谱
第五章:配合物催化反应及其作用机制
5.1 配位催化的发展与概念 5.2 配合物催化剂的类型 5.3 配位催化中的基元反应 5.4 配合物催化反应及其应用
5.1 配位催化的发展与概念
发展
配合物催化反应 70年代来,化学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均相配位催化的开发和应用石油、化工工业的新局面。 配合物催化的迅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催化剂在某些重要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Zigler, Wacker, Oxo,Monsanto甲醇羰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