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集锦
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全集 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全集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84307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0.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全集完整版1. 物质与能量- 物质:构成一切物体的实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 能量:使物体发生变化的能力,可以分为动能、潜能、热能、电能等。
-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质的溶解、融化、沸腾、凝固等过程。
-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转化为不同形式,如热能转化为动能、电能转化为热能等。
2. 地球与太阳系- 地球:我们居住的星球,由固体地壳、液态水和气体大气层组成。
-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八个行星、卫星等组成。
- 昼夜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使得地球上出现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 季节变化: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导致的现象,使得不同季节气温和日照时间不同。
3. 生物与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如森林、湖泊等。
- 食物链: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链条,包括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
- 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
4. 计量与测量- 计量单位:用于衡量物体某种特性的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 体积与容积: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可用升、毫升等单位来表示。
- 温度:衡量物体热量高低的物理量,可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 测量仪器:用于进行测量的工具,如尺子、天平、温度计等。
5. 机器与能源- 机械能:机器具有的能够做功的能量,包括动能和潜能。
- 杠杆原理:利用杠杆的运动原理来改变力的大小或方向。
- 电能与电路:电能是电荷具有的能量,电路是电能传输的路径。
- 能源:用于产生能量和推动机器运转的物质或自然力,如石油、太阳能等。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的全集,内容涵盖了物质与能量、地球与太阳系、生物与生态系统、计量与测量以及机器与能源等方面的知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f1cd0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5.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动物与生物:
- 动物的分类: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等。
- 动物的生长发育:昆虫的变态过程、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等。
- 动物的适应环境:各种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其特点。
2. 植物与生物:
- 植物的种类和特征: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
-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繁殖方式等。
- 植物的适应环境:各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其特点。
3. 物体的属性:
-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其使用功能的影响。
- 物体的材质和用途:物体的材质对其强度、导电性等性质的影响。
- 物体的变化过程:固体的熔化、液体的凝固等物体的变化过程。
4. 天体与地球:
- 星球和行星:太阳、地球、月亮等天体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 天体运动:地球的自转、公转等运动。
- 天气现象:天气的变化规律、季节的变化等。
5. 环境与保护:
- 能源与环境: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环境保护意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保护措施。
以上只是科学下册的一部分知识点,具体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您参考教材中的详细内容,以及老师的指导。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1a82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4.png)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包括4个单元共12个章节,具体的科学知识点整理如下:第一单元:动力与能量1.动力的概念: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形状的原因;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机能是将物体移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动力。
2.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力、间接作用力、弹力、摩擦力、重力。
3.动力的传递:力的传递通过物体的接触或力的传递介质实现。
4.动力的转化: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电能的转化(电能与动能、电能与热能)。
5.能量的守恒: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总能量守恒。
第二单元:物质的四态变化1.物质的四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物质的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力实现。
3.物质的沸腾: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4.物质的蒸发: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或增加表面积实现。
5.物质的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6.物质的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第三单元:暖和和生命1.温度和测温: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
2.温度的传递:热量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3.温度与物体热胀冷缩:物体在加热时热胀,退热时冷缩。
4.生命体的特点: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1.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4.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水资源、食物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459e0b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1.png)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资料五年级科学下册主要探讨了生物、物质和能量、天体等方面的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本册中重要的知识点,并进行简要概述。
一、生物1.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本册介绍了动物和植物的分类标准,并以常见的动植物为例进行了具体说明。
2. 外部特征与生活习性:通过观察与实验,我们了解了不同动植物的外部特征与生活习性,如蜻蜓的翅膀、鲤鱼的鳞片等。
3. 生物的呼吸与运动:文章阐述了生物的呼吸过程以及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如鱼的腮呼吸和爬行动物的四肢运动。
4. 植物的传播与生长:介绍了植物的不同传播方式,包括自然传播与人为传播。
同时也探讨了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物质和能量1. 物质的存在状态: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并介绍了状态的转变过程。
2. 物质的携能:本节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携能特性,包括导热、导电、吸热和放热等,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说明。
3. 磁力与物质:探讨了磁力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如磁性物质能够吸引其他物质等。
4. 光能与物体:介绍了光能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包括透光、反射和折射等,并以实验验证为依据进行了讲解。
三、天体1. 星星与星座:描述了夜空中的星星,并介绍了一些主要的星座,如北斗七星、仙后座等。
2. 昼夜更替:阐述了地球自转的原理,引发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并解释了不同季节的白天和黑夜时长的变化原因。
3. 月亮的变化:讲解了月亮圆的原因和月相的变化,通过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太阳系的组成与行星:介绍了太阳系的组成,并说明了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以上仅为部分知识点的概述,详细内容请参阅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总结: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涵盖了生物、物质和能量、天体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本册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动植物的分类与生活习性,物质的存在状态和携能特性,以及太阳系和地球的运动规律等重要概念。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妙,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实验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重点知识
![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674a67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6f.png)
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重点知识
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的重点知识包括:
1. 生命体内呼吸和排泄:了解人类和动植物生命体内的呼吸和
排泄过程,掌握相关器官的结构和作用。
2. 植物的生长发育: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不同环境
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能源与能量:了解常见的能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掌握能量
转化与传递的基本原理。
4. 物质的状态变化: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掌握凝固、熔化、汽化等状态变化的基本特征。
5. 地球与太阳系: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掌
握日、月、地球的运动关系。
6. 科学实验: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掌握设计实验方案和
观察记录的方法。
7. 人类的健康与安全:了解卫生保健知识,掌握常见疾病的预
防和应急处理方法,具备自我保护和救助能力。
以上是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的重点知识,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b2b9af5b51e79b8969022694.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集萃班级姓名沉与浮单元概念1、比同体积得液体重得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得液体轻得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同种材料构成得物体,改变它得重量与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不同材料构成得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得物体容易沉, 轻得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得容易沉,体积大得容易浮。
4、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得作用,物体浸入水中得体积越大,受到得浮力也越大。
5、当物体在水中受到得浮力大于物体受到得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浮在水面得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6、橡皮在水中就是沉得,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就是沉得。
7、萝卜在水中就是浮得,把萝卜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也就是浮得。
8、一枚回形针在水中就是沉得,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就是沉得。
9、一块泡沫塑料在水中就是浮得,把两块泡沫塑料粘在一起放入水中就是浮得。
10、同一种材料构成得物体,在水中得沉浮与它得轻重、大小无关。
11、相同重量得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得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1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得体积叫做排开得水量。
13、改变橡皮泥得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得沉浮。
14、物体在水中排开得水量越少,受到得浮力越小。
排开得水量越多,受到得浮力越大。
15、用一定量得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些,装载得货物就多。
16、物体在水中受到得浮力就是向上得。
17、当小船漂浮在水面静止时,它受到得浮力等于它受到得重力。
18、浮力得方向与重力得方向相反。
19、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得大小,主要与物体排开得水量有关。
20、漂浮在水面得泡沫,被拉入水中后,泡沫塑料受到得浮力=拉力+重力。
21、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22、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石头要省力。
23、体积相同得铁块与铜块,因为排开得水量相同,所以它们在水中受到得浮力大小相同。
24、把大小不同得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得浮力有大小。
25、马铃薯在不同得液体中受到得浮力大小就是不同得。
最完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最完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cfd6d60740be1e640e9aa6.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容易(浮)。
(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 要让橡皮泥浮起来, 重量不变的下改变 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 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15cbc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6.png)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
以下为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的主要知识点:
1. 动物的生存与繁殖:了解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方式,例如动物的呼吸、消化、循环和生殖系统等。
2. 植物的生活繁衍: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植物的结构、光合作用、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种子的传播等。
3. 物体的性质和变化:了解物体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重量和硬度等,以及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
4. 能量与环境:学习能量的来源与转化,如热能、光能和动能等,并了解能量的节约与利用。
5. 地球和太阳系:了解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认识地球与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
6. 科学实验: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锻炼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7.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环保意识,学习如何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以上只是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具体内容还需要参考相应的教材和课程要求。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87594f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9.png)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沉和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是由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相互作用引起的。
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这取决于物体的重量和体积。
构成物体的材料也会影响沉浮情况。
改变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潜水艇是应用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制造的。
通过改变潜水艇的重量,可以控制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排开水量是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
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在水中浮力越大,如钢铁制造的船就能浮在水面上。
浸入水中的橡皮泥,其浮力和装载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相同重量的物体,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沉。
水对物体有一个向上的浮力,这个力被称为水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物体在水中浸入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盐、糖、味精等物质时,有可能会使物体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与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7、液体的密度可以影响物体的浮沉。
只有当液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影响物体的浮沉。
18、用于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称为比重计。
三、实验题将两个重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
在甲水槽中,马铃薯下沉,在乙水槽中,马铃薯上浮。
这是因为两个水槽中的水不同,一个是清水,一个是浓盐水。
如何让甲水槽中的马铃薯浮起来?可以加入食盐。
如何让乙水槽中的马铃薯沉下去?可以加入清水。
四、简答1、如何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的浮力大小?首先测量泡沫塑料块未放入水中时所受重力,然后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将其放入水中一定深度并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拉力数值。
将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所受重力,即可得到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二、填空1、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晒太阳、吃热的食物等方法来保暖。
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会给人体增加热量。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b7cb3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3.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1.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是一种混合物。
2.植物通过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养分,以维持生命。
3.动植物都需要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生存条件,而栖息地能够满足它们的需求。
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
5.动物会通过特定的行为来适应环境变化,如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
6.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其他动物,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7.栖息地的改变会影响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
8.生物和非生物在栖息地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9.对比实验是指通过对比不同实验组的结果,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10.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1.食物链是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联系。
12.生产者指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绿色植物、藻类和一些微生物。
1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通常是动物。
14.食物网是由各种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成的纵横交错的营养关系。
15.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所分布的所有生物物种群的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不同时间和区域的环境变化会影响生物群落的构成。
16.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物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系统,包括森林、草原、苔原、湖泊、河流、海洋和农田等。
它们由无机环境、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和分解者(腐生微生物)四个基本组成成分构成。
17.不同时期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8.科学技术推动着船的发展,不断改变着船的结构和性能。
19.船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包括船舱、船舵、龙骨等,它们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0.船的材料可以是浮的也可以是沉的,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21.相同质量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就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68b97e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a.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一、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例如,用一块橡皮泥,无论把它捏成正方体还是球体,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变(如果原来是沉的,改变形状后还是沉的;原来是浮的,改变形状后还是浮的)。
-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当物体的重量大于它受到的浮力时就下沉,当物体的重量小于它受到的浮力时就上浮。
- 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越大,浮力越大。
把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
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 把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它的重量不变,但浸入水中的体积可能改变,从而导致排开的水量改变,浮力也会改变。
例如,把橡皮泥捏成船型,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排开的水量增多,浮力增大,就可能由沉变为浮。
4. 造一艘小船。
- 用一定量的材料造船,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在造船时,要考虑船的形状、结构等因素,使船能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并且有较大的载重量。
5. 浮力。
- 浮力是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
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物体在液体中的重力(即F_浮 = G - F,其中G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F是物体在液体中的重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可以通过在空气中和水中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来证明。
例如,一个石块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较大,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石块在水中受到了向上的浮力。
二、热。
1. 热起来了。
- 我们身体的热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当我们吃了食物后,食物在体内被消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 除了吃食物,还有其他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如运动、晒太阳、烤火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考点汇总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b5fefe731126edb6e1a1029.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17、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8、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19、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是靠改变自身的重来实现沉浮的。
20、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二、简答1、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答: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3、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4、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答:能。
把物体做成实心的物体,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把物体做成空心形状、船形或盒形,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5、把一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答: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
6、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答: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
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
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货物。
7、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答: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心量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97732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8.png)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研究必备精品知识点——沉和浮沉浮现象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它与物体的重量、体积以及液体的性质有关。
例如,石块放入水中会沉下去,而木块则会浮起来。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会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会下沉。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也不同。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25、将马铃薯放入清水中,它会沉到水底,这表明马铃薯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如果不断往清水中加入食盐,不久马铃薯就会浮到水面上。
26、死海是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的一个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27、“沉浮子”能够沉浮自如的原因是它在瓶中的重量没有改变,而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28、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五下科学概念整理
![五下科学概念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da8dd8d168884868662d6a3.png)
水钟的计时误差比日晷更小。
自制的水钟的时间刻度线会越来越密,由疏到密。 改进措施:将滴漏孔变小,不断加水保持水位一致。
我的水钟
我们自己制作的摆,摆的过程中,方向会发生偏转。 摆在摆的过程中幅度越来越小,同时摆速也越来越慢。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摆具有等时性。 根据这一运动规律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水变热时,试管上所包气球皮会鼓起来,说明受热后体积会 变大。
相同重量,热水体积大;相同体积,冷水重。
给冷水加热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 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一些其它的液体也具有同样的性质。 通过观察细玻璃管中的水位变化,可以更明显地发1
现水的体积变化。
水在4°C时密度最大(体积最小)。结冰后体积会变 大很多。
机械摆钟
不同的摆自由摆动一次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这与摆捶的重量、 摆动的幅度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摆绳越长,摆得越慢;摆绳越短,摆得越快。
摆的研究
摆长:悬挂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上下挂重物的方式,会影 响到摆锤重心的位置)
摆长越长,摆得越慢;摆长越短,摆得越快。
做一个钟摆
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 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垂体带 动齿轮)。
天空中的星星 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 (根据相对运动,和地 球逆时针的自转方向刚好相反),北极星相对 不动,这 些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北极星不动 的秘密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
公转的证据是:1、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 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 移动,如北斗七星。2、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 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一一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 在公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集萃沉与浮单元概念1、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5、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6、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沉的。
7、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也是浮的。
8、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9、一块泡沫塑料在水中是浮的,把两块泡沫塑料粘在一起放入水中是浮的。
1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
1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1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13、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
14、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少,受到的浮力越小。
排开的水量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15、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些,装载得货物就多。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向上的。
17、当小船漂浮在水面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18、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19、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
20、漂浮在水面的泡沫,被拉入水中后,泡沫塑料受到的浮力=拉力+重力。
21、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22、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石头要省力。
23、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因为排开的水量相同,所以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24、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有大小。
25、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
26、除了盐水外,其他液体也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27、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不一定能浮起来。
28、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不一定是盐。
29、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一样的。
30、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会沉。
3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
32、如果1立方厘米的某物体的重量为1克,那么它在浓盐水中就会上浮。
33、比重计是一种能够比较每立方厘米液体轻重的仪器。
34、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重的是浓盐水。
35、塑料块在食用油中会沉。
36、铜砝码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铜砝码比水银轻。
37、当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重时,物体在液体中就会沉。
38、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39、人能在“死海”的水面上漂浮,是因为水里含有大量的盐,所以人比同体积的盐水轻。
40、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重量来自由沉浮的。
往水舱里注满水,潜水艇变重就下沉;往水舱里排空水,潜水艇变轻就上浮。
热单元概念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3、大多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4、因为羽绒衣不能产生热量,但是能保温,所以我们的身体会感到暖和。
5、双手相互摩擦能产生热量。
6、人站在阳光下会感到热,是因为人从阳光中获得了热量。
7、米饭、土豆、番薯等食物能给人体提供热量。
8、冷水袋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冷水袋里的水的温度会升高。
9、冷水袋放入热水中,先沉入水中,一段时间后冷水袋会上浮。
10、密封袋中的冷水变成热水,体积会发生膨胀。
密封袋中的冷水变成热水,重量不会发生变化。
1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相比较,冷水重。
12、同样重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相比较,热水的体积大。
13、水银是一种液体,它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银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缩。
实验室使用的水银温度计就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14、气球鼓起来的原因不一定是空气受热膨胀了,如将气球吹大。
15、夏天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能打得太足的原因是防止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爆胎。
16、空气的热胀冷缩和水的热胀冷缩相比,体积变化更明显。
17、热气球升空与空气的热胀冷缩有关。
18、大多数金属受冷时体积缩小,受热时体积膨胀。
19、钢条加热时,会伸长、变粗。
20、铜条的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灯火焰的热能通过铜条传递到另一端。
这种传递热的方式,我们称为热传导。
21、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由于电线受冷缩短,电线就容易被拉断。
22、我知道热缩冷胀的金属有:锑、铋、镓。
23、“热传导”一般发生在固体中。
24、最合适用来制作锅铲柄的是塑料或木头。
25、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是泡沫塑料、木头和橡胶等。
26、夏天天气非常热,有时由于供电不足会导致商店停电。
商店工作人员就用厚厚的棉被覆盖在冰柜上,以减少棒冰融化的速度。
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棉被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所以能够将冰柜的冰进行保温,能够有效地保持冰柜的低温而不易融化。
27、水在4度以下的时候是热缩冷胀,在4度以上的时候都是热胀冷缩的。
28、如果两杯水的重量一样,那么它们的体积也不一定相同,如果温度高会胀大,温度低会缩小。
29、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一定差,因为把热都给传丢了。
30、把一小塑料袋热水放入装有一杯冷水的杯子里,这一小袋热水会浮在水面上。
31、铜、钢铁和铝热传递本领最好的是铜,最差的是铁。
时间的测量单元概念姓名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24小时,其中夜晚12小时,白昼12小时。
我国古代则把一天分为12时辰。
2、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太阳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古代每小时的时长与现代每小时的时长相比较,古代的时长长。
4、中国古代利用光影来计时的是日晷。
5、水钟主要分为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
6、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相比较,前10毫升水滴得快。
7、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容器的颜色无关的。
8、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水滴滴速不匀、容器太粗、刻度不准等。
9、我们自己做的摆,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
我们自己做的摆,摆动的速度不变。
10、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长短有关。
11、时间流逝的速度是白天晚上一样快。
地球的运动单元概念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它在不停地运动。
2、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大约为24小时。
3、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4、在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排除一些不合理的假说。
5、提出“地心说”理论的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
6、提出“日心说”理论的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7、在“地心说”示意图中,(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8、“地心说”理论: 地球是球体。
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所有的天体围绕地球运动。
9、“日心说”理论: 地球是球体。
太阳是静止不动的。
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
所有天体围绕太阳运动。
地球在运动。
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
10、哥白尼提出地球在自转的观点后,人们很难接受这个观点。
11、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12、“日心说”发表300年后,人们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13、傅科用一个长60米的摆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14、随着时间的推移,傅科摆的摆动方向会偏离刻度盘的指示方向。
15、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已被世界公认。
16、地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7、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是不一样的。
18、北京、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是:北京在东面、乌鲁木齐在西面。
19、利用地球仪或地图,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位置关系。
20、在模拟实验中,如果“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同,人们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同。
2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转动)。
22、坐在转椅上,顺时针转动转椅,看到的周围景物是(逆时针)运动的。
23、利用(世界时区图),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时差。
24、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25、通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定为(0度经线)。
26、北半球的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27、人们在北极拍到了星星旋转的情况,而在南极也发现这样的现象。
28、围绕在北极星外的光环,是其他星星在某段时间里的运行轨迹。
29、一年四季中,北极星的位置是基本不变的。
30、人们发现,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是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31、北极星处于地轴的延长线上。
32、在地球的北半球,人们不一定能在头顶的正上方看到北极星。
33、地球仪都是做成倾斜的样子,因为地轴是倾斜的。
34、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北极星)。
35、在北部的星空中,有七颗星组成勺子的模样,这七颗星被称为(北斗星)。
36、地球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为(地轴)。
37、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38、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39、在模拟实验中,随着“地球”的运动,远近不同的“星星”之间的相对位置看上去会发生移动。
40、在模拟实验中,“星星”的位置越远,看到的位置变化越不明显。
41、人们无法用肉眼看到恒星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
42、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的公转。
43、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44、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转动)。
45、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或顺时针转动)移动。
46、(恒星的周年视差)是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
47、第一个成功测出恒星视差的天文学家是(贝塞尔)。
48、在不同的季节,正午阳光下杆影的长度是不同的。
49、在模拟实验中,四个地球仪中间的电灯表示太阳。
50、在模拟实验中,四个地球仪的地轴都应该倾斜同一个方向。
51、春分或秋分这一天,阳光会直射在赤道上。
52、夏至时,阳光会非常斜射在北极。
53、阳光的照射角度不同,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54、当北半球处于冬季时,南半球正处于夏季。
55、如果地轴不倾斜,地球上就不会有四季变化。
56、夏季,北极地区一天24小时都被太阳照射,有几个月都能全天看到太阳,就叫极昼;南极一天24小时都没有太阳照射,有几个月都看不到太阳,这种现象称为极夜。
57、南极和北极的极昼和极夜的发生是相反的,夏季北极是极昼;南极是极夜。
冬季相反。
58、极昼期间,南极的气温不可能升至30℃以上,冰雪不会迅速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