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考古整理
钱山漾遗址动物遗存分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表 2 钱山漾遗址水牛标本测量数据及比较
肱骨
GL
BT
BD
T1001⑨B:6
100.31
田螺山
90.19
桡骨
GL
Bp
BFp
Bd
T1101⑨A:1 341
103.37
94.73
94.29
T1101⑨A:28 341
104.91
93.97
95.33
T1001⑨B:8
95.11
90.21
平均值
341
101.13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严格按照标准动物考古学研究方法对钱山漾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分析和 讨论。每一件标本按出土单位编号,鉴定数据全部录入数据库。记录信息包括以下几 项:编号、出土单位、出土层位、动物名称、骨骼、数量、左右、保存部位、愈合情 况、保存状况、年龄、性别、以及加工痕迹。对保存较好、具有测量和统计意义的标 本(包括骨骼和牙齿)均按照冯登德里施(Angela von den Driesch)的标准1一一进行 测量。为对遗址出土的猪骨进行深入分析,详细记录了猪的下颌臼齿的磨蚀程度和出 现的病理情况。
92.97
94.81
田螺山
97.75
90.25
92.24
跨湖桥
98.54
93.54
胫骨
GL
Bp
Bd
T1001⑨A:2
86.8
T1001⑨A:38
80.86
平均值
83.83
田螺山
81.02
跨湖桥
85.50
距骨
GLI 外
GLm 内
DI
Dm
T1001⑨A:5 87.41
48.73
盘点恐龙考古新发现 中国西北的难逃泥潭龙
在一些领域,科学家可以借助强大的科学仪器来进行科学研究。
然而对于古生物学家来说,发现新恐龙物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加拿大艾伯塔省皇家泰瑞尔博物馆恐龙馆馆长唐-亨德尔森说,“发现恐龙仍需要科学家在实地勘察、寻找,而很大程度上要靠运气。
”以下是美国大众机械杂志点评的8大恐龙考古发现。
1. 难逃泥潭龙难逃泥潭龙2009年古生物学家在中国西北富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中又有新发现。
中国科学家徐星和美国科学家詹姆斯-克拉克发现了一种有喙的植食恐龙,命名为难逃泥潭龙(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
它显示兽脚类恐龙的生态在侏罗纪期间比以前认为是更加的不同,而且它还提供了关于鸟类的三个手指的手部怎样从恐龙的手部演化而来的重要证据。
这一发现对于揭开鸟类是否是从恐龙进化而来有着重大的意义。
“这个新动物是迷人的,并且它提供了关于鸟类手部的演化证据”,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詹姆斯-克拉克说。
不同于其他兽脚类恐龙,泥潭龙的手部的第一指强烈缩小并且第二指增大。
对发现的化石的详细研究表明,它的上下颌是无齿的,显示出这种恐龙拥有充分发育的喙嘴。
它缺乏牙齿,没有锋利的爪的短前肢和胃石表明它是植食者,虽然它与肉食恐龙有关。
最近发现恐龙的手部外侧的两个手指在演化中缺失了,而内侧的三个被保留了下来。
然而,现存鸟类胚胎却建议鸟类缺失的是最外侧和最内侧的手指。
456游戏 /难逃泥潭龙发现于中国西北的新疆准噶尔盆地的1.59亿年前的沉积中。
克拉克和徐星以前也曾经在发现泥潭龙的化石层描述了多种恐龙,包括最古老的暴龙类五彩冠龙(Guanlong wucaii)、最古老的角龙类当氏隐龙(Yinlong downsi)、剑龙类准噶尔将军龙(Jiangjunosaurus junggarensis)和鳄鱼的亲戚斯氏族准噶尔鳄(Junggarsuchus sloani)。
难逃泥潭龙生存的年代约为距今1.59亿年前,早于迄今已知最早的鸟类距今约1.5亿年的“始祖鸟”。
古代动物与植物的考古发现与解读
古代动物与植物的考古发现与解读古代动物与植物作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
通过对考古发现的动植物化石、遗迹以及相关文献的解读,可以揭示古代人类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探索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来探索古代动物与植物的考古发现与解读。
一、古代动物考古发现与解读1. 针骨化石的发现在中国湖北宜昌的一处古代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针骨化石。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这些古代人类的主要经济活动是以针骨制作工具。
此外,从针骨化石的种类和形态特征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类对于动物的认知和利用程度。
2. 饰品与动物关系的解读古代人类常常利用动物的身体部位制作饰品,这些饰品往往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信仰。
例如,在古埃及的金字塔陵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用动物骨骼和皮肤制作的饰品,其中包括象牙工艺品、鳄鱼皮手镯等。
通过对这些饰品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埃及人对于野生动物的崇拜和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
二、古代植物考古发现与解读1. 植物遗迹的保存植物遗迹的保存通常是通过化石形式存在的,如树干化石、花粉化石等。
这些化石能够向我们提供古代植物的种类、分布以及气候环境等信息。
例如,在古代古希腊的废墟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保存完整的橄榄树干化石。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希腊人对于橄榄树的种植和利用。
2. 植物文化的研究古代社会中的植物文化往往能够反映出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和信仰体系。
例如,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中,经常可以看到对植物纹饰的运用。
这些植物纹饰既有具象的植物形态,也有抽象的花纹。
通过对这些纹饰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三、考古发现与生态环境重建通过对古代动物与植物的考古发现与解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还可以重建当时的生态环境。
通过研究古代动植物的分布与数量,我们可以推测古代的气候和生态条件,进而对古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索。
宝鸡关桃园遗址动物环境考古研究
给。
不 同文化 类 型生 物居群 的 变化 主要
是 由于 气候 变化 引起 的 , 西周 时期 东洋界 动 物 已不存 在 , 们 更 多地 依 靠 家畜 来 满足 肉食 的供 到 人
关 键 词: 关桃 园; 动物遗 存 ; 古环境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02 4 2 0 ) lO 1 4 1 0 -7 X( 0 7 o -l 5 3 4
骨制 品 ) 本 全 部 出 自各 个 文化 层 的灰 坑 中 , 本 标 基
代表了关桃 园Βιβλιοθήκη 食后扔掉的食用动物 的遗物。 金 丝 猴 在 我 国北 方 新 石 器 遗 址 中 尚属 首 次 发
现, 且数 量较 多 , 较 完整 的头骨 和下颌 骨 。 以前在 有
1 动 物 遗存 的 古环 境 意义
是 距今 1 a 右 的河 北徐 水南 庄 头遗址 J距今 6 0k 左 、 k a多年 的西 安半 坡 遗址 、 距今 5~4 5 k . a的师 赵 村 与西 三 坪 遗 址 中 的 马 家 窑 类 型 【 堆 积 中、 今 2 距 4 5~ a的河 南 汤 阴 白 营 遗址 、 . 4k 山东 历城 城 子 崖遗 址 H 华 县 南 沙 遗 址 H 、 。关 桃 园 遗 址 在 仰 韶
中图分 类号 : 9 5 5 1 1 . 1
关桃 园遗 址位 于陕 西宝 鸡县西 部深 山区拓石 镇
金 丝猴 的发 现对 于 该 类动 物 的历 史 地 理分 布 、 环 古 境研 究 有重 要 的价 值 。苏 门犀在 我 国南方 新石 器遗
关 桃 园村 , 该村 坐落 于渭 河东 北岸 二级 阶地上 , 依 北 骆 驼 山 , 临 渭 河 及 西 秦 岭 群 峰 , 距 宝 鸡 市 8 南 东 3
考古学中的动物遗存研究
考古学中的动物遗存研究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文化和历史的学科,通过挖掘和分析具有历史价值的遗址、遗迹等,揭示人类的过去。
其中,动物遗存在考古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介绍考古学中的动物遗存研究,包括其意义、发掘方法以及对人类文化和环境变迁的影响。
一、动物遗存在考古学研究中的意义动物遗存是指古代生物的骨骼、化石等遗迹,在考古学研究中对人类文化和环境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首先,通过分析动物遗存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经济活动。
比如,通过对动物骨骼的研究可以确定古人的食物来源以及狩猎、养殖等活动的程度。
此外,通过对动物骨骼中的病理学研究,还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健康状况。
其次,动物遗存研究对于了解古代环境的变迁也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对环境的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通过对动物遗存中的氧同位素、碳同位素等元素的分析,可以了解古代环境的湿度、温度等参数,从而推断古代气候的变化。
最后,动物遗存还可以为物种的演化提供重要线索。
通过对动物骨骼的分类和比较,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物种组成和演化过程。
这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物种起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二、动物遗存的发掘和研究方法在考古学中,动物遗存的发掘和研究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
首先,发掘过程需要进行系统的底层建设工作,保证考古工作的顺利进行。
然后,通过考古挖掘,将动物遗存从遗址中取出并进行记录、包装等工作。
接下来,通过在实验室中对动物遗存进行清洗、鉴定、测量等工作,进一步分析其特征和特点。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动物骨骼的分类学研究、骨骼的形态学和统计学分析、化学元素的测试等。
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了解动物骨骼的种类、数量、大小等基本特征,进而推断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条件。
同时,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也为动物遗存研究提供了更为精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
例如,DNA分析技术可以帮助确定动物遗存中的物种和亲缘关系;同位素分析技术可以测定动物遗存中的特定元素含量,从而获取更加详细的环境和气候信息。
概述考古遗址中动植物遗存的主要类型和研究方法
概述考古遗址中动植物遗存的主要类型和研究方法1 动植物遗存在考古遗址中的主要类型考古遗址中的动植物遗存可以分为实物遗存、痕迹遗存和生物遗存三大类。
实物遗存指的是人类活动现场或现场残留的直接物理遗留物,如留存在地表、洞穴、墓室、古建筑中(如安置青铜器、石刻、石头等),或是随葬、赠送、流失或变迁而离开其原有存放地点的竹木物品、骨骼、贝壳等有形实物,以及其他各种动物植物资源类实物。
痕迹遗存是指考古发掘中留存在遗址地层中的动植物遗存,其主要形式是灰坑残渣、有壳动植物尸体等,也就是说它是由古代文化的活动而在原有的物理环境中造成的无形的(Paleo)痕迹。
生物遗存是指由古代文化历史活动而在今天的物理环境中较完整存在的珍稀动植物种类,它们主要体现在古代文化生活中的某些物品制作、饮食用材中,以及历史文献、图像、考古实物中,以此类形式留存下来。
2 考古遗址中动植物遗存的研究方法考古遗址动植物遗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考古学分析、气候分析、生物学再现分析、植物物种建模分析等。
考古学分析是指对古代动植物遗存痕迹的分析研究,如分析定量考古学遗存物的类型、分布规律、比重等特征,解释人类活动对其它生命形式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定量考古学分析提供参考。
气候分析是通过分析遗址痕迹,如实物、痕迹和水文等资料,对古代气候条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古代过去气候演变状况,甚至可以推断当前地理环境的实际变化情况。
生物学再现分析是采用测序技术,发掘既有痕迹上限定的遗址及环境,为考古发掘研究提供发展方向和实验研究依据,从而提高研究的精度和可信度。
植物物种建模分析是以古代植物物种为基础,采用建模分析方式分析考古遗址及其环境中获取的植物类群结构、性状、提取结构信息,可以为研究活动影响植物分布及种类分化提供实证性案例研究,为研究提供依据。
总之,考古遗址中的动植物遗存对理解古代文化和影响时代发展极为重要,而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探究和收集动植物遗存的信息。
古代动物骨骼的考古学研究
古代动物骨骼的考古学研究考古学是一门揭示古代文明和生态系统的学科,通过挖掘和分析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遗物来还原过去的生活和环境。
在这方面,古代动物骨骼的考古学研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其对我们理解古代生态系统和动物行为的重要性。
一、骨骼挖掘和保护考古学家们在进行动物骨骼挖掘过程中必须保护好遗址,并确保骨骼的完整性。
他们会使用一系列工具,如小刮片和刷子,小心地清理土壤,以防止损坏骨骼。
在挖掘完毕后,骨骼需要进行恢复和保护,以确保其长期保存和进一步研究。
二、骨骼分析一旦骨骼被挖掘出来,考古学家们会进行骨骼分析。
这一过程包括了测量骨骼的大小和形状,以及骨骼的多样性和种类判断。
通过这些分析,研究者可以确定这些动物的体型、生命周期和进化历史。
通过对骨骼的化学和同位素分析,研究者还可以了解动物的饮食来源和生活环境。
三、生态系统重建通过对古代动物骨骼的研究,考古学家们能够还原古代的生态系统。
他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动物种类的骨骼分布和比例,了解古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物种丰富度。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骨骼中存在的病理学特征和捕食者的痕迹,推断古代动物的行为和生存策略。
四、动物驯化通过对古代动物骨骼的研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人类对动物的驯化过程。
考古学家们可以通过分析骨骼的变异性和特征,确定某些动物是否被人类驯化成为家养动物。
例如,通过对古代马骨骼和现代家马骨骼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到马是如何从野生动物被驯化为人类的助手。
五、文化与象征意义除了对古代动物生态系统的了解,动物骨骼的考古学研究还揭示了古代文化与象征意义。
在古代,动物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分析骨骼的位置和形式,我们可以了解到某些动物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例如,古埃及人将猫视为神圣的动物,通过对埃及古代墓地中出土的大量猫骨骼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埃及人对猫的崇拜和使用。
总结:古代动物骨骼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关于古代生态系统、动物行为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线索。
考古学家正在挖掘恐龙化石
发现三:比较生物的蛋白质差异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马 果蝇 向日
葵
与组成人 0
的细胞色 素C的氨基
酸的差异
1 12 27 38
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Hale Waihona Puke 化表3生物进化的历程图原始单细胞生物 1
扁形动物
微网虫化石 该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之
一。生活在5.3亿年前的微网虫化石是“20 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国家公园
化石
生物的遗体、遗物、生活痕迹,由于种 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 杂变化而形成的。
地层
构成地球表面的岩石,先沉积的地层在 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所以下层地层 的年代比上层古老。但地球表面的不断运动, 会使地层上升、下降、扭曲。一般来说,从 地面垂直向下可分几层地层,越向下的地层, 年代越古老。
美国犹他州红色峡谷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 层里的生物化石, 真实的记录了生物 进化的历程。
发现一:
•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 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
•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 现在越晚近的地层中。
发现二:始祖鸟化石和复原图
• 始祖鸟 • 像鸟:有翅膀、嘴外形像鸟喙 • 像爬行动物:有牙齿、爪
梁龙(Diplodocus)
恐龙体长:27米 恐龙体重:10吨 恐龙食物:草食 生存年代:1亿4500万-1亿5500万年前, 晚侏罗纪
生存地点:美国的科罗拉多州,蒙大拿州,犹他州和怀俄 明州 辨认要决:尾巴特别长 恐龙种类:蜥臀目·蜥脚类
披羽蛇翼龙
最大型的翼手龙类──有可能是最大 型的可飞翔爬行动物──被称为披羽蛇翼 龙,它是杂食性动物,甚而可能是利用长 喙寻找泥中的贝类为食,它生活在白垩纪 晚期。披羽蛇翼龙是有生命以来最大型飞 翔的动物──它展开双翼可长达12米,像 一架小型的飞机一样。
中国古代家养动物的动物考古学研究
年以前心引。但是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依据测量的尺寸、和稳定同位素的分析结果 最早的狗可能于距今年左右出现在欧洲地区旧“。迄今为止笔者可以确切无疑地说距 今年左右的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出土的狗是中国最早的家畜。由于在中国更新 世晚期的多个遗址都发现有狼的化石“。“而南庄头遗址出土的一块犬科动物的左下 颌的齿列长度为 这个尺寸比狼 万方数据期袁靖中国古代家养动物的动物考 古学研究要小。依据笔者对现在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 本馆的现生的多个狼的下颌齿列进行测定发现其大致在 左右。这些现生标本都 明显大于南庄头的标本因此笔者认为南庄头遗址出土的这块标本是狗的Ⅲ。。在距 今大约年前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有条狗被分别埋葬在居住地和墓地里旧引 这是当时人对狗的一种有意识的处理显示出当时的人和狗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另外 贾湖遗址的狗的下颌齿列为 左右…小于南庄头遗址的狗。可见狗的齿列长度 随着年代的更新、在人的饲养过程中逐步变短。由于南庄头遗址出土的狗的齿列与 狼的相比已经明显缩短了所以笔者认为中国狗的家养历史不应该停留在南庄头遗址 这个时间段里还可能向前追溯。通过对现代狗的 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 示。如有些研究者认为距今年左右狗已经在中国长江南部被驯化了“。猪家猪的祖先 是野猪。根据国外动物考古学家迄今为止的认识世界上最早的家猪发现于土耳其的 安那托利亚东南部的 遗址其年代约距今年„引。在中国更新世晚期的多个遗址 都发现野猪的化石““…。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家猪出自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通 过存在齿列扭曲的现象、线匝釉质发育不全的标本占较高比例、年龄结构偏年轻、 个体数量占一定比例、随葬猪下颌等一系列判断结果证明距今大约年左右的贾湖遗 址存在家猪这个年代与土耳其的 遗址的年代大致相同。近年来世界上关于猪的 基因研究证实了这种动物极有可能是在各个地区分化的„。中国的资料也证明了这点 如贾湖遗址位于中国北方地区这个遗址出土的猪与同处于北方地区、年代为大约距 今年前的河北省武安县磁山遗址的家猪尺寸比较接近而与年代为大约距今年前地处 南方地区的浙江省萧山县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家猪在尺寸上相差较大引这种位于南方 和北方地区的遗址出土的猪的尺寸差异正好与更新世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野猪化 石差异相对应Ⅲ由此可以认为即便在中国古代的家猪可能也是多中心起源的。绵羊 和山羊绵羊可能由已经灭绝的赤羊或盘羊驯化而成山羊则由野山羊驯化而成 “。绵 羊和山羊可能是在伊朗西南部扎格罗斯及周边地区最早驯化的时间为距今年前“。基 因研究显示山羊可能是单一起源的¨而绵羊则有几个起源地。在中国更新世晚期的 几个遗址里曾经发现过绵羊、盘羊、山羊及山羊亚科的化石”。。但是在进入全新世 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多个遗址里尽管发现了多种动物遗存却一直没有发现过羊的骨 骼。按照迄今为止的资料笔者认为中国最早的家养绵羊突然出现在距今年至年前的 甘肃和青海一带 ‟鲫‟。比如在属于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的甘肃省天水市师赵村 遗址的随葬羊的下颌一“在属于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青海省民和县核桃庄马家 窑文化墓葬里发现随葬完整的羊骨架¨…。因为多种原因研究人员在世纪年代发掘那 些墓葬时没有对羊骨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仅仅是做了文字记录。我们迄今为止也没有 找到那些羊骨因此仅能依据文字记录的考古现象推测它们属于家养动物。在距今年 以来的甘肃省天水市师赵村遗址齐家文化层Ⅲ、甘肃省永靖县大何庄“、秦魏家齐 家文化墓葬¨和甘肃省民乐县东灰山四坝文化遗址到都发现了绵羊的骨骼在秦魏家 遗址还发现一块绵羊的肩胛骨上面有灼痕与占有关…。尽管在报道中未能提及师
考古遗址中出土麋鹿骨骼遗存研究
[1]周晓兰。
我国新体制下盐业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116.[2]刘琳。
传统预算管理与平衡计分卡的创新结合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127-128.[3]杨静。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体系构建与实施[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135-136.[4]高元元。
智能会计时代下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206-207.[5]刘阳。
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208-209.[6]陈文迪。
大数据在企业管理架构思维创新中的应用[J/OL].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7):147-148[2019-09-09].[7]王飞。
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会计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J].河北企业,2019(09):21-22.[8]牛文科。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与管理,2019(09):137-139.[9]丁玥。
ERP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7):87-88.[10]杨广明。
数字信息共享,开发中小企业管理新领域[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7):89-90.[11]张丹。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7):91-92.[12]吴兰。
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7):93-94.[13]邵志峰。
新常态下现阶段建筑企业管理发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26):162-163.[14]钱雪林。
财务共享模式下电梯制造企业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智库时代,2019(37):55+58.[15]晏建英。
试析阿米巴在企业管理的重要性[J/OL].中国商论,2019(16):160-161[2019-09-09].[16]宋代广,秦蝶,赵盼盼。
远古动物与考古学通过古代动物骨骼了解古生态
远古动物与考古学通过古代动物骨骼了解古生态远古动物与考古学:通过古代动物骨骼了解古生态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学科,通过挖掘遗址和分析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过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景观。
然而,正如人类社会一样,古代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演变和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古代的生态环境和动物世界,考古学家们经常研究古代动物骨骼。
这些古代动物骨骼记录了远古动物的生存状态和生态特征,为我们理解古代生态环境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古代动物骨骼作为考古学研究的数据来源,经常被发现在古代遗址中的地层中。
这些古代动物骨骼可以通过各种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如碳同位素分析、氮同位素分析、DNA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的饮食结构、生活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以考古学出土的远古动物骨骼为例,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古代生态环境的信息。
例如,通过骨骼中的稀土元素和氮同位素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出古代动物曾经生活在什么样的地区和环境中。
通过分析动物骨骼中的碳同位素,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动物的饮食结构,包括其所食用的植物和其他动物。
这些饮食结构的分析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出当时的生态环境,并揭示古代动物之间的竞争和相互作用关系。
在一些古代遗址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巨型动物的化石,如猛犸象、剑齿虎等。
这些巨型动物的存在说明了当时的生态环境与现代有很大的不同。
通过对这些巨型动物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的体型、行为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动物行为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动物骨骼的研究还可以为我们揭示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在一些遗址中,我们发现了与人类共存的古代动物化石,如狗类、牛类等。
通过对这些动物骨骼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出古代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例如,狗类的存在可以表明古代人类可能驯养了狗作为护卫和狩猎工具。
牛类的存在则暗示着古代人类可能进行了畜牧活动。
通过对古代动物骨骼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生活方式和互动模式,进而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动物考古整理
动 物 考 古 整 理
第一部分 动物考古概论 一、什么是动物考古? 定义:动物考古是研究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的学科,其主要目标是理解人类与其 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种群之间的关系。 二、命名 • 民族:混血(交叉学科) • 家庭成员(血统):考古学、动物学、人类学、生态学、埋藏学、地理学、历史学 三、研究材料 • 研究内容 :骨骼、牙齿、角、蛋壳、毛发、羽毛、鳞片、昆虫、寄生虫、虫 卵、粪便、血迹、鞭虫卵、DNA、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 四、动物考古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 史前年代序列(动物群的构成、绝灭种) • 复原古环境和古气候 (生物学、生态学) • 遗址的形成过程(埋藏学) • 取食方式(狩猎?食腐?)/生业经济模式(狩猎采集/畜牧/农业、动物驯化和 家畜的出现、食物构成、食物的加工方式、消费模式 ) • 动物驯化与“次级产品”的利用(毛、乳品、血 、畜力) • 社会层面(仪式、葬俗、祭祀、占卜、宠物、社会分层、交换与贸易) • 手工业(骨角器、艺术品、装饰品) 五、动物考古研究的流程 • 材料获取:取样 – 手选à较大的标本 – 筛选:小动物,资料有效保存,更多信息 • 记录 • 鉴定与观测(种属、部位、年龄、性别、骨骼保存情况:完整/破碎、破碎模式) –测量 鉴 定 很 重 要 , 分 析 和 研 究 更 重 要
六 、 动 物 考 古 学 简 史
• 欧美:开始、形成、发展、成熟四个阶段 • 19 世纪:开始期 – 人们对动物遗骸的关注几乎与考古学同时,发现一些燧石工具与绝灭动物共 存。18 世纪达尔文进化论和地质学、地层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石器所代表 的人类文化比圣经记载的历史早得多。 – 以绝灭动物为“标准化石”,根据人类留下的遗物形状与共出的 动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 • 法国人爱德华∙拉代和英国人亨利∙克里斯蒂把法国西北部的旧石器时代分为: – 1. 洞熊时代 – 2. 猛犸象、披毛犀时代 – 3. 驯鹿时代 – 4. 原始牛、野牛时代 • 20 世纪初‐40 年代:形成期 – 考古学研究目的:建立年代框架、复原文化史和复原古气候环境。动物骨骼碎 片由于不能按年代顺序排列,往往不被重视。 – 动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 – 清单,附录,缺乏功能的解释 – 例外:H. J. Smith, 参考印第安人食用的动物对遗址的动物遗存进行解释, 并对 骨制工具进行讨论。 – F. B. Loomis & D. B. Young, 动物遗存数量, 骨器, 通过动物种类在垃圾堆的 出现频率来推测它们的重要性, 鹿角+鱼骨讨论遗址占用的季节。 • Hargrave(1938)提出要保存所有的动物遗存, 并把它们交给动物学家去鉴定,不 能随意猜测。 • 方法论的完善体现在提出鉴定的准确性, 并要求对标本进行测量。 • 1950s‐60s:发展期 – 考古学家强调对考古资料要进行关联性和功能性的解释,从而重建过去的生 活方式。 – 另外,文化生态学(Steward 1955)的建立也是人们对动物遗存兴趣增加的一个 重要原因。研究文化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就需要考虑当地动植物在人类生活中 的作用。 – 研究目的变化:人与动物的关系 – 代表人物:T. E. White 把旧石器考古用于估算最小个体数 (MNI) 的方法介绍 给考古学家, M. R. Matteson 淡水贝研究, S. J. Olsen, P. W. Parmalee 等建立了一 种接近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研究报告模式 • 1970s‐80s 成熟期 – 基础研究进一步发展,规范化,系统化,学科趋于成熟。 – 对理论和方法的讨论。 • 一系列图谱和综合论著的出版: • 1976 年,在法国举行的第九届史前学与原史学国际会议上,世界各国的动物考古 学家正式成立了国际动物考古学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Archaeozoology (ICAZ),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确认该学会为其下属的分支机构。 • 现状: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不断扩展,研究方法多样性,学科交叉的特点更为显 著
考古学家如何分析古代动物骨骼
考古学家如何分析古代动物骨骼考古学是一门通过对古代文化遗存的研究,探索人类历史并揭示人类进化过程的学科。
在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动物骨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古代动物骨骼的分析,考古学家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包括古代生态环境、人类的食物来源、动物的数量和品种等等。
本文将介绍考古学家如何分析古代动物骨骼,以及这些分析所揭示的重要信息。
一、动物骨骼的采集与整理在考古挖掘中,考古学家首先需要对动物骨骼进行采集。
他们会根据遗址的地层和文化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小心翼翼地将骨骼从土壤中取出。
然后,他们将这些骨骼进行分类、整理和标注,以便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二、骨骼的种类与数量分析一旦骨骼被采集和整理完毕,考古学家就会对其进行种类和数量的分析。
通过对不同动物骨骼的分辨和记录,考古学家可以得出古代所存在的动物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这些信息对于了解古代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
比如,如果某个地区的骨骼中出现大量的食草动物骨骼,那么可以推测该地区曾经是一个富饶的草原地带。
三、骨骼的年龄与性别鉴定除了种类和数量分析,考古学家还可以通过对动物骨骼的年龄和性别进行鉴定。
年龄和性别鉴定对于了解古代人类的食物来源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如果一个地区的骨骼中有大量的幼年动物骨骼,可以推测该地区曾经是一个狩猎的热门区域,人们通过捕杀幼年动物获取食物。
四、骨骼的损伤与处理分析在骨骼分析中,考古学家还会仔细观察骨骼的损伤和处理方式。
通过对损伤的分析,可以推测动物是被人类猎杀还是自然死亡。
而通过对处理方式的研究,则能了解人类是如何处理动物尸体的。
比如,人类是否会将动物骨骼用于工艺品的制作,或者是将动物骨骼用于祭祀仪式等等。
五、骨骼分析的意义与挑战通过对古代动物骨骼的分析,考古学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和环境变迁等信息,进而还原历史文化的画卷。
然而,动物骨骼分析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骨骼的保存状况和完整性可能会受到长时间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的影响,从而限制了对骨骼的分析;其次,对动物骨骼的鉴定和分析需要考古学家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对于新手来说可能是一项难题。
考古学中的动物与植物遗存分析
考古学中的动物与植物遗存分析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古代文明的学科,通过对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迹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人类社会、经济、宗教等方面的信息。
而在考古学的研究中,对于动物与植物遗存的分析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考古学中动物与植物遗存分析的意义、方法和应用。
一、动物与植物遗存的意义动物与植物遗存可以是古代人类生活的产物,可以揭示出古代人类的食物来源、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信息。
通过对动物骨骼和植物种子的分析,可以知道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主要食物来源,比如人们是否以草食动物为食,是否依赖于狩猎采集等。
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类的农业发展状况,人们种植了哪些农作物,是否进行了农业畜牧业的发展等。
动物与植物遗存还可以用于研究古代环境演变和气候变化,解读古代文化信仰和宗教习俗等方面。
二、动物与植物遗存的分析方法1. 动物遗存的分析方法:(1)动物骨骼分析:对于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分类、测量和统计,包括确定骨骼属种、性别和年龄等。
通过骨骼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类的狩猎、养殖和驯养情况,以及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动物遗传学研究:通过对动物DNA的提取和测序,可以揭示出古代人类与动物之间的遗传联系,进一步了解到人类对动物的驯化和种群演化等信息。
2. 植物遗存的分析方法:(1)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分析:通过对出土的植物种子和果实进行鉴定和测量,可以知道人们所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了解到古代人类的农业发展状况。
(2)植物残骸的化学分析:通过对植物残骸进行化学分析,可以获取植物的营养成分和有机化合物的信息,进而了解到古代人类的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等。
三、动物与植物遗存分析的应用1. 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通过对动物与植物遗存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类的食物来源、农牧业发展情况、狩猎和养殖活动等,进而揭示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
2. 研究古代环境演变和气候变化:通过对植物遗存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古代环境的演变和气候的变化,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依据。
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研究读书笔记
《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研究》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研究目的与问题 (5)3. 研究方法与材料 (5)二、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7)1. 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的起源 (7)2. 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内容 (8)3. 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技术 (9)三、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分类与演化 (11)1. 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地理分布 (12)2. 旧石器时代动物的种类与形态 (14)3. 旧石器时代动物的演化过程 (15)四、旧石器时代动物的生态与环境 (16)1. 旧石器时代动物的生活习性 (17)2. 旧石器时代动物的食物链地位 (18)3. 旧石器时代动物的生态环境 (19)五、旧石器时代动物的文化与社会 (20)1. 旧石器时代动物的经济形态 (21)2. 旧石器时代动物的社会组织 (22)3. 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宗教信仰 (24)六、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4)1. 国内外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的研究现状 (25)2. 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的研究趋势 (27)3. 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28)七、结论 (29)1. 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31)2. 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的局限性 (32)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34)一、内容综述《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研究》是一部关于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的重要著作,作者通过对大量实地考察和对古代遗址中出土的动物化石的研究,揭示了旧石器时代动物的起源、演化和灭绝过程。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旧石器时代的动物群落、动物分类与演化、古人类与动物关系、古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影响以及古动物遗址的保护与管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旧石器时代的动物群落,包括早期旧石器时代的大型食肉动物(如猛犸象、剑齿虎等)和晚期旧石器时代的小型哺乳动物(如鼹鼠、树懒等)。
通过对这些动物化石的研究,作者揭示了旧石器时代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考古学名词解释
动物考古学名词解释动物考古学,这可是个特别有趣的学问呢。
咱先说说啥是动物考古学吧。
你看啊,就好比你在一个特别大的时间宝箱里找东西,这个宝箱里装着从古至今的各种信息,动物考古学呢,就是从那些老得不能再老的遗址里,找出和动物有关的东西,然后像个侦探一样,把这些动物的故事给挖出来。
比如说,找到一块动物的骨头,这可不仅仅是一块骨头啊,这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过去动物世界的大门呢。
动物考古学研究的东西可多了去了。
那些动物的骨头啊,那就是宝贝。
你想啊,一块骨头能告诉你啥呢?它能告诉你这个动物活着的时候是啥样的体型,是胖嘟嘟的还是瘦巴巴的。
就像你看一个人的身材,大概能猜出他平时吃得多不多,爱不爱运动一样。
从骨头还能知道这个动物是咋个死法的呢,是被其他动物给咬死的,还是生病死的,或者是被咱们人类给猎杀掉的。
这就跟破案似的,一点点线索都不能放过。
还有动物的牙齿也很重要啊,牙齿就像是动物的身份证,不同的动物牙齿长得不一样,通过牙齿就能知道是啥动物。
比如说马的牙齿和牛的牙齿那差别可大了,一眼就能看出来。
那动物考古学为啥这么重要呢?这就好比咱们想知道自己家族的历史一样,我们也想知道地球这个大家庭里,动物们的历史啊。
要是没有动物考古学,那些动物在过去的故事就都被埋在土里,永远没人知道了。
咱们人类和动物可是共存了好久好久的。
动物考古学就像一个时光机,把我们带到过去,让我们看到动物和人类是怎么互相影响的。
比如说,以前的人类是不是靠打猎某种动物为生啊,如果发现某个地方有好多某种动物的骨头,那就很可能是这样。
再比如说,动物的分布也能反映当时的环境呢。
要是在一个现在看起来很干旱的地方发现了很多水生动物的骨头,那就说明以前这个地方可能是个水乡泽国呢。
在动物考古学里啊,还有很多技术手段呢。
比如说碳十四测年法,这东西就像一个时间标签,能准确地告诉你这个骨头或者这个遗址大概是什么年代的。
这多神奇啊!就好像你在一个混乱的图书馆里,突然有个小标签告诉你这本书是哪一年出版的一样。
动物考古研究的科学化——读《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测量指南》
动物考古研究的科学化——读《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测量指南》
随着新发现的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不断增多,认知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
多的重视。
在完成动物物种特征确定的基础上,如何有效的将遗址动物骨骼信息转化为有
价值的参数资料,成为了当前考古学例证研究的重要环节。
依据“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
测量指南”,是提高考古学动物例证科学性及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测量指南》作者着重提出,发掘出土动物骨骼是认识动物考
古学及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关键,但骨骼测量无论在精确性及可持续性上,都令人头痛。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的首要任务便是特定的项目强调数字化,以减低骨骼测量的歧义
及争议程度。
《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测量指南》主要内容是如何有效收集动物骨骼出土数据,并
将其转译成有价值的参数数据,供研究人士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文中介绍了动物骨骼收集
测量的常用方法,以及应该进行的几项标准测量项目,包括骨骼发育状况;骨骼形态;骨
骼尺寸和结构;是否存在某种体部特征等。
本文还提出了一些辅助骨骼测量的工作,如骨
骼模型的制作;全断面图形化及重建识别等。
最后,《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测量指南》还指出,为方便其它研究人员在动物考古
分析及研究方面得到有价值的结论,在动物骨骼测量标准设定中,应主张统一使用唯一单
位(S.I.单位),以达到国际研究团队间骨骼测量标准的统一。
综上所述,《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测量指南》是一部基于实践的考古文献,旨在为
动物考古学研究提供一个科学的测量标准,从而使考古学研究更加系统化,帮助研究人员
正确认识研究对象,明确进行考古分析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考古整理第一部分 动物考古概论一、什么是动物考古?定义:动物考古是研究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的学科,其主要目标是理解人类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种群之间的关系。
二、命名• 民族:混血(交叉学科)• 家庭成员(血统):考古学、动物学、人类学、生态学、埋藏学、地理学、历史学三、研究材料• 研究内容 :骨骼、牙齿、角、蛋壳、毛发、羽毛、鳞片、昆虫、寄生虫、虫卵、粪便、血迹、鞭虫卵、DNA、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四、动物考古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史前年代序列(动物群的构成、绝灭种)• 复原古环境和古气候 (生物学、生态学)• 遗址的形成过程(埋藏学)• 取食方式(狩猎?食腐?)/生业经济模式(狩猎采集/畜牧/农业、动物驯化和家畜的出现、食物构成、食物的加工方式、消费模式 )• 动物驯化与“次级产品”的利用(毛、乳品、血 、畜力)• 社会层面(仪式、葬俗、祭祀、占卜、宠物、社会分层、交换与贸易)• 手工业(骨角器、艺术品、装饰品)五、动物考古研究的流程• 材料获取:取样– 手选à 较大的标本– 筛选:小动物,资料有效保存,更多信息• 记录• 鉴定与观测(种属、部位、年龄、性别、骨骼保存情况:完整/破碎、破碎模式) –测量鉴定很重要,分析和研究更重要六、动物考古学简史• 欧美:开始、形成、发展、成熟四个阶段• 19世纪:开始期– 人们对动物遗骸的关注几乎与考古学同时,发现一些燧石工具与绝灭动物共存。
18世纪达尔文进化论和地质学、地层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石器所代表的人类文化比圣经记载的历史早得多。
– 以绝灭动物为“标准化石”,根据人类留下的遗物形状与共出的动物群的种类来认识遗址的相对年代。
– 动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 法国人爱德华∙拉代和英国人亨利∙克里斯蒂把法国西北部的旧石器时代分为: – 1. 洞熊时代– 2. 猛犸象、披毛犀时代– 3. 驯鹿时代– 4. 原始牛、野牛时代• 20世纪初‐40年代:形成期– 考古学研究目的:建立年代框架、复原文化史和复原古气候环境。
动物骨骼碎片由于不能按年代顺序排列,往往不被重视。
– 动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 清单,附录,缺乏功能的解释– 例外:H. J. S mith, 参考印第安人食用的动物对遗址的动物遗存进行解释, 并对骨制工具进行讨论。
– F. B. Loomis & D. B. Young, 动物遗存数量, 骨器, 通过动物种类在垃圾堆的出现频率来推测它们的重要性, 鹿角+鱼骨讨论遗址占用的季节。
• Hargrave(1938)提出要保存所有的动物遗存, 并把它们交给动物学家去鉴定,不能随意猜测。
• 方法论的完善体现在提出鉴定的准确性, 并要求对标本进行测量。
• 1950s‐60s:发展期– 考古学家强调对考古资料要进行关联性和功能性的解释,从而重建过去的生活方式。
– 另外,文化生态学(Steward 1955)的建立也是人们对动物遗存兴趣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文化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就需要考虑当地动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 研究目的变化:人与动物的关系– 代表人物:T. E. White 把旧石器考古用于估算最小个体数 (MNI) 的方法介绍给考古学家, M. R. Matteson 淡水贝研究, S. J. Olsen, P. W. Parmalee 等建立了一种接近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研究报告模式• 1970s‐80s成熟期– 基础研究进一步发展,规范化,系统化,学科趋于成熟。
– 对理论和方法的讨论。
• 一系列图谱和综合论著的出版:• 1976年,在法国举行的第九届史前学与原史学国际会议上,世界各国的动物考古学家正式成立了国际动物考古学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Archaeozoology (ICAZ),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确认该学会为其下属的分支机构。
• 现状: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不断扩展,研究方法多样性,学科交叉的特点更为显著中国动物考古学的形成与发展• 1920s‐30s:发端– 德日进、杨钟健:《安阳殷墟之哺乳动物群》, 《中国古生物志》丙种第十二号第一册,1936年。
– 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将动物群划分为三组:当地野生种、驯化后的当地动物,以及自外引进的物种 – 命名新物种:肿面猪、殷羊和梅氏四不像鹿– 推测圣水牛的驯化– 注意到对黄土期后动物群的研究与化石研究的不同, 以及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种种问题,为此后中国动物考古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代表了当时世界上动物考古学发展的较高水平• 1950s‐70s:探索和初步形成– 材料积累阶段:半坡、河姆渡、磁山、北首岭、下王岗、昙石山、甑皮岩– 比较全面地对遗址的动物群进行研究,分析动物群内的各个物种和属性– 人类生活环境的复原和家畜驯化– 定量分析开始受到重视– 不足:没区分考古文化层• 1980s‐90s:迅速发展– 考古学年代序列已基本建立,研究材料丰富,动物遗存的重要性引起国内学者们的关注。
【背景】– 继续材料积累– 关注对生业经济的分析和讨论– 与国外学术界接触增多,引进先进研究方法。
-‐ 出现了专门的介绍动物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文章,是中国动物考古学成长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2000以来:规范化、多元化– 研究更为深入、严谨、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也促进了与国外同行的交流– 多元化:既注重打实基础,也乐于在研究中引进和采纳新的研究方法。
– 科学取样‐从实验室回到田野动物考古的生物学基础一、分类学• 鉴定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种类• 动物分类学是学习和研究动物学重要的基础,目的是将数目繁多的动物种类,以科学的方法,依据形态、生理、遗传、进化等方面的事实,来决定某种动物在动物界的系统地位,从而说明各种动物彼此间的联系。
• 现代科学分类学多基于动物的形态特征(皮肤、羽毛、贝壳颜色、鳞型、尺寸与比例、软组织 形态、遗传特征、etc.)• 硬组织的形态特征是分类的基础。
1、命名法:通用名vs科学命名• 通俗分类法:反映了人们对动物、动物之间关系、以及动物来源的理解• 通用名与科学命名的关系(范围)= < > =科学命名• 林奈:任何一个生物体都有且仅有一个正确命名, 不与其他任何一种生物重合。
• “双名法”• “国际动物命名法则”• 每一个动物物种都应有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组成。
• 属名+种本名• 可附加当初定名人的姓氏,首字母大写,不用斜体。
e.g. 犬 Canis familiaris Linnaeus, 1758• 亚种,三名法 E.g. C anis l upus f amiliaris (有学者将犬定为狼的亚种)• 名称变更时,原命名人标注于扩号内。
E.g.绿鹦鲷 Sparisoma v iride (Bonnaterre, 1788)• 不确定种时:Canis s p. (犬属,种不详)2、分类系统物种是分类系统最基本的阶元,是一群与其他种群在生殖上隔离的繁殖种群或潜在的繁殖群体。
物种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人为的分类单位动物物种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因此相互联系, 但基因交换的途径被隔断,因而又相互独立。
• 生殖隔离: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
– 生态隔离或栖息地隔离– 繁殖季节隔离– 繁殖行为隔离(求偶信号等)– 配子隔离• 分类阶元:– 界、门、纲、目、科、属、种、( 总、亚)分类系统文献• 覆盖面大:世界范围,大分类阶元• 地区性• 地方志和鉴定指南• 原始的分类阶元述• 由于不同文献包含的命名有所差别,引用时应注明。
3、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脊椎动物的特点是有脊椎骨和骨骼系统•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中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的一个亚门,是动物界中最进步的类群,并与人类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 神经系统发达,出现了明显的头部– 脊柱代替脊索– 出现肺呼吸– 绝大多数具备上、下颌– 有收缩功能的心脏代替了腹大动脉,循环系统进一步完善– 集中的肾脏代替肾管,能更有效地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 多具有成对的附肢无脊椎动物、鱼纲、两栖动物纲、鸟纲、爬行纲、哺乳动物纲两栖动物三个目:1) 蚓螈目2) 蝾螈目 3) 蛙形目-‐ 水陆两栖,大部分时间在岸上,但在水中繁殖、离不开潮湿环境鸟类:恒温动物哺乳动物-‐ 恒温、全身被毛、肺呼吸、胎生、哺乳三种(三个亚纲):1) 原兽亚纲:卵生,e.g.鸭嘴兽、长吻针鼹2) 后兽亚纲(有袋类):胎生但无胎盘,e.g. 袋 鼠、树袋熊、负鼠等3) 真兽亚纲(有胎盘类):高等哺乳动物,幼儿产出时发育完全脊椎动物骨骼结构的共同特点:外骨骼都有头部、躯干、附肢哺乳动物的种类• 19个目:食虫目、翼手目、兔形目、啮齿目、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头骨、肢带骨 (肩胛骨、骨盆)、附肢骨:长骨区别:脊椎的数量、锁骨(人类,部分食肉动物, 翼手类)、腓骨(部分存在)、foot bones(蹠行式、趾行式、蹄行式)蹄行式又可分为:奇蹄动物、有蹄动物、偶蹄动物其他偶蹄动物:山羊+绵羊、牛、猪、长颈鹿、骆驼二、解剖学基础1、骨(1)骨的结构• 骨质:骨密质(骨板成层紧密排列)、骨松质(骨小梁,海绵状)、关节软骨 • 骨膜:位于骨质表面的结缔组织膜,分为骨外膜和骨内膜。
骨膜内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对骨的发生、生长、改建、修复有重要作用• 骨髓:位于骨髓腔和松质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婴幼儿的骨内和成年个体骨松质内的骨髓为红骨髓。
黄骨髓无造血功能。
• 理化性质: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成熟的骨质约65%为无机盐类,主要是碱性磷酸钙;35%为有机质,为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和粘多糖蛋白。
有机质形成骨支架,产生骨的基本形态并使其富有弹性和韧性;无机质则沉积于有机质形成的支架上,增加强度。
• 年龄差别:年幼个体-‐-‐-‐有机质多 老年个体-‐-‐-‐无机质多• 骨组织是哺乳动物体内最大的“钙库”,在调解血中钙、磷代谢方面有重要作用。
• 组织学结构– 骨细胞+细胞间质– 环骨板:外,内– 骨单位:又称哈佛氏系统(内外骨板间有呈同心圆排列的骨板),支持作用– 骨间板• 骨的更替终身进行风化作用下,骨的裂开方向与哈佛氏系统有关(2)骨的发生• 发生过程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结缔组织膜à→骨化细胞à→扩展加厚à→结缔组织膜..颅盖骨、下颌骨、锁骨软骨内成骨软骨à→初级骨化中心à→血管侵入、骨髓腔形成à→次级骨化中心(出生前后)à→哈佛氏系统形成其他骨骼:四肢骨、躯干骨、颅底骨(3)骨的生长:骺à→骺软骨à→干骺端à→骨干骨的分类• 形态;长骨(多见于四肢)、短骨(腕骨、跗骨)、扁骨(肋骨、肩胛骨、颅顶骨等)、不规则骨(椎骨、颞骨)、籽骨• 位置;中轴骨(颅骨、躯干骨)、附肢骨2、牙齿• 基本结构:牙冠、牙根• 形态和功能:(门齿、犬齿、前臼齿、臼齿、(异形齿)• 乳齿 • 恒齿 • (双出齿)• 鉴定年龄准确·齿式;最原始44颗,递减3、角:洞角、鹿角(角柄 、角环、角干、角叉) 【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牙齿和年龄鉴定为什么牙齿对动物考古非常重要?• 釉质是动物身体上最坚硬的部分,易保存• 鉴种• 包含动物生前的各种信息: 年龄、产地(稳定锶同位素)、营养状况(病理分析)、人类的控制和利用(动物驯化)为什么要鉴定动物的死亡年龄?• 狩猎: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和策略• 动物驯化: 是/否、驯化过程的发展变化• 对驯化动物利用的不同模式:肉食、奶制品、毛制品哺乳动物之小型哺乳动物常见小型哺乳动物种类:啮齿类、食虫类、兔(兔形目)、蝙蝠(翼手目)啮齿类• 两对终生生长的门齿大型啮齿动物 (>5kg!) 河狸(最多可达20 k g、豪猪: 5-‐16kg)水豚:半水栖的食草动物, 是世界上最大的啮齿动物, 身长超过一米,体重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