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保护性约束隔离制度
![保护性约束隔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943a19758f5f61fb73666fc.png)
保护性约束隔离制度
1、约束隔离措施适用对象
(1)门、急诊和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且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时,可暂时采取约束或者隔离等保护措施。
保护性措施应以保障患者自身的安全、他人安全、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等为目的。
(2)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书面告知并征得同意。
不能及时告知者,应在实施约束24小时内通知家属,并记录告知内容及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
2、约束隔离措施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
(1)保护性约束措施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决定,下达医嘱并记录;紧急情况下,护士可采取紧急约束措施,并立即通知医生,医师在2小时内补录书面医嘱。
(2)保护性约束应由经过约束隔离技巧培训的护士等人员实施。
约束后应专人看护,保持功能位、松紧度适宜,避免肢体受伤,每2小时应当松解约束保护带一次,并做好记录。
(3)持续保护约束时间,白天不超过4小时,夜间不超过12小时。
患者被连续约束48小时,应当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是否需要继续采取约束措施作出评估。
(4)对保护性约束患者应进行床边交接,约束指征消失后应及时解除约束,做好安抚工作。
护士及时清点、收回约束带。
精神病人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制度完善研究
![精神病人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制度完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794db5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8.png)
首先,应明确实施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具体流程,包括评估、决策、执行和解除等环节;其次,需要制定实 施的标准和依据,例如医生诊断、患者病情评估结果等;最后,应对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记录,以 保证措施实施的合法性和透明性。
加强监督与问责机制
总结词
加强监督与问责机制是保证措施实施效果和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手段。
和伦理规范。
针对精神病人的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需要建立完善 的制度,包括审批程序、实施流程、监督机制等方
面,以确保措施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在实施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的过程中,需要充分 尊重精神病人的权利和尊严,给予他们必要的医
疗和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对于精神病人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的研究还比较有 限,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完善相关制度。
• 目的 • 控制病情恶化: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减轻其症状,避免病情进一步
恶化。 • 保障患者和他人安全:通过采取必要的约束措施,保障患者和他人的人身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件或自残
、自杀等危险行为。 • 维护社会秩序: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减少精神疾病患者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 原则 • 合法性原则:实施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法定程序,确保措施的合法性和公
2023
精神病人临时保护性约束 措施的制度完善研究
目录
• 引言 • 精神病人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概述 • 精神病人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实践现状 • 完善精神病人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制度建议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精神病人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的背景
患者保护性约束评估制度及流程
![患者保护性约束评估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a2f8bb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1f.png)
患者保护性约束评估制度及流程一、工作准备1、护理员准备:着装整齐,修剪指甲,七步法洗净擦干并温暖双手(双手无长指甲或指环)、戴好口罩。
2、物品准备:手腕部约束带(视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带)、纱布垫或棉垫、保护性约束知情通知书。
二、评估与沟通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手、脚腕皮肤情况(包括皮肤温度、颜色、有无肿胀、末梢循环情况、肢体活动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带。
3、评估环境(有无床栏,床边是否可以固定约束带;座椅锁扣是否可以完好)。
4、告知患者及家属约束的目的、约束的等级、约束工具及类型、时间、并发症及配合事项,征得理解和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三、具体操作流程(一)遵医嘱执行约束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掌握约束工具的使用方法:1、严格掌握约束使用方法,维护患者尊严;2、身体约束只能在短期内使用。
对需要连续约束的患者,应持续评估其约束的必要性,制订解除约束的计划,尽早结束约束;3、保护被约束肢体,保持约束肢体的功能位,松紧度以患者活动时肢体不易脱出、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4、约束带必须系活结,且系在患者无法接触到的地方。
(二)为约束患者提供生活照顾1、每15~30分钟巡视患者1次;2、保持患者舒适体位,预防误吸和皮肤受损;3、协助患者定期更换体位;4、协助满足患者营养、排泄、喝水和个人卫生的需要;5、为患者进行翻身或擦浴等护理,需松开身体约束时,应用抓握方法抓住患者的手,防止意外发生。
(三)严密观察患者对身体约束及解除约束后的反应1、观察约束部位皮肤完整性及肢体末端的颜色、温度和感觉。
发现皮肤苍白、冰冷、肿胀、麻木、刺痛时,应立即解除约束,抬高肢体,观察变化。
必要时给予局部按摩;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轮流松开约束措施,让患者适当活动肢体,一次只松开一处。
连续使用约束的患者,一般每2小时松解1次,时间15~30分钟左右。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等药物治疗。
四、观察记录监测结束约束措施后的反应;1、记录约束原因、方法、约束起止时间、松解与间隔时间,2、记录患者对约束的反应,全身和局部情况,约束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措施及效果。
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
![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3846d4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c.png)
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是为了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维护秩序而设立的一套规章制度。
在医疗机构中,存在一些特殊病种或行为异常的患者,他们可能因为精神病、躁郁症等原因无法自我控制,并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对于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来说显得极为重要。
一、背景与必要性: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出现1.1 背景描述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导致医疗社会工作的流程更为复杂。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病例,这些患者的精神状态往往不稳定,对自己及他人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1.2 必要性分析针对特殊病种或行为异常的患者,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建立成为医疗机构管理的必要举措,它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保护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医疗质量,并符合伦理和法规要求。
二、约束管理制度的原则2.1 人权尊重原则在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中,尊重患者的人权,尽量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干预,确保患者在得到必要的治疗和监护的同时,享有自由和尊严。
2.2 医疗安全原则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患者的安全,防止自我伤害及对他人造成危害。
在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约束患者的行动和活动范围,以控制风险的发生。
2.3 程度适度原则约束管理的程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医护人员可以在不妨碍患者生活和健康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监护和照料,同时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
三、约束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3.1 科学评估和计划制定在患者入院前,医疗机构应通过专业的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精神状态和风险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
3.2 安全设施的建设医疗机构应设立安全设施,包括锁定病房、观察室、防护器具等,确保患者在封闭空间内不受伤害的同时,提供必要的监护和照料。
3.3 专业培训和指导医疗机构应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特殊病种患者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约束管理技巧和方法,以保证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和人性化。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https://img.taocdn.com/s3/m/9cd9aba3b52acfc789ebc9c4.png)
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的概念: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特殊患者治疗护理方法之一。
(一)保护性约束的目的1.为了防止精神障碍病人的兴奋,冲动行为或严重消极等导致个人或他人的伤害。
2.为了保证不合作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能顺利进行。
3.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病人防止坠床。
(二)适用对象1.有严重消极自己杀之念及行为者。
2.极度的兴奋躁动及行为紊乱者。
3.有强烈出走意图并有行为者。
4.各种治疗护理不合作者。
5.严重躯体疾患伴意识不清者。
6. 木僵病人。
(三)约束带的制作页脚内容1选用棉质布料,以透气,长2.5—3m,宽0.03—0.05m,薄布一般6-8层,这样可以增加带子的弹性及牢固性,防止损伤病人的皮肤。
(四)约束部位约束的部位常为人体的大关节处,如腕部,踝部,肩关节等。
主要将病人的关节固定住限制活动,防止因冲动行为发生意外。
(五)操作严格来说必须有医嘱才可执行,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如病人出现自伤、伤人行为,甚至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时)护士可先执行约束,后请示医生。
1、操作方法及程序(1)肢体约束法:暴露患者腕部或者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或者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活结)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将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为患者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2)肩部约束法: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在背部交叉分别固定于床头,为患者盖好被子,并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3)全身约束法:多用于患儿的约束。
具体方法是: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到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到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后,紧掖于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
2、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方法、持续时间。
精神科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制度
![精神科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85474e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1.png)
精神科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制度一、目的精神疾病所导致的患者的非理性行为,不仅威胁着患者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也威胁着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了确保患者和他人的安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采用保护性约束的方法来保护患者,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
为合理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临床医护人员。
三、定义四、内容(一)、保护性约束是为限制患者活动,使用物理方法强制约束患者的一种医疗护理手段。
(二)、属下列情况的病人,可考虑保护性约束:①极度兴奋躁动,用药短时间内难以控制其躁动者;②有自伤、自杀、毁物、伤人、外跑行为者,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使用后无效;③各种原因引起的谵妄状态、癫痫伴有意识障碍;④治疗需要,如冬眠治疗、输液或其他治疗不合作者;⑤其他特殊情况需暂时约束者。
(三)、对须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患者,由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在遵循上述应用原则的情况下,下达医嘱。
值班医生不在现场时,也可由护理人员先行给予保护性约束措施,再立即通知医生。
(四)、实施保护性约束措施应尊重患者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权。
在住院知情同意书中,接诊医生应详细解释相关条款,取得监护人的理解和同意,并在实施保护措施前再签署采取措施的知情同意书(情况紧急时可事后补签)(五)、在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时,应遵照相关流程,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安全。
(六)、严禁出于惩罚目的对患者实施强制物理约束措施。
五、附则(一)此制度由精神科负责解释。
(二)此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六、参考依据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国家卫健委疾控局。
七、附件无。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https://img.taocdn.com/s3/m/31e203b6fd0a79563c1e722a.png)
Company Logo
相关法律
《精神卫生法》第四十条
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 、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 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 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应当遵循诊 断标准和治疗规范,并在实施后告知患者的监护人。 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精神障碍 患者。
保护性约束的作用
积极的预防和控制精神病人的兴奋躁动、自杀自伤、他伤、出 走和跌伤等危害他人和自身生命安全的行为
约束对象
精神病患者,并且处于发病状态,适用原则是患者存在危害性 。“保护性约束”只能针对有危害性且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 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并且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老年痴呆、运动灵活性欠佳伴有行为紊乱的患者,原因是患者 步态不稳,有摔伤的危险。
一般约束需要至少两人,需在约束前相互沟通,保证约束 成功 沟通过程应避开患者,以免造成激惹
床单元的准备
约束前先整理好床单元,保证约束过程顺利
约束工具的选择
约束前评估患者冲动程度,并准备好所需约束器具
约束器具
护腕带 护膝带 护踝带 保护衣 保护背心
牙垫
约束器具
Comp!
长 短
约束体位的选择
卧床
座椅
※ 注意:各肢体要处于功能位
约束方法
腕关节 踝关节 胸廓 膝关节 肘关节
约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过分躁动患者要多安排几名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动作迅 速,果断,尽量从身后一次性对患者实施控制 不可反关节制动,避免造成关节损伤 控制地点应避开可能发生危险的境地,如楼梯,桌椅旁, 人群中等 患者重要部位,如眼,耳,颈,肋骨,腹部,会阴等要特 别注意保护 注意保护患者尊严,尽量避开家属及其他患者 约束部位避开开放性创口 约束带松紧适中,一般垫两指进行约束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f0805c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1.png)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1、为规范保护性约束、隔离措施的实施,依据我国《精神卫生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七条和第七十五条之要求,制定本制度。
2、保护性医疗措施是指在对患者的进行医疗护理活动的同时采取的一切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措施。
保护性约束则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3、实施的法定指征为“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
”
4、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是指其他较少限制的帮助性措施(如解释、劝说、安抚、警示等)使用后无效的情形。
5、实施之前,医务人员应做好患方的相关解释工作,对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的危险性、必要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做出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开具医嘱。
在事发突然的紧急情况下,可以立即采取保护性约束、隔离措施,事毕及时据实评估患者情况和补开医嘱。
6、病人约束保护期间,加强观察病人的病情、约束带的松紧、肢体的血液循环等,做好生活护理。
7、做好约束病人的床边交接班工作,包括病人的病情、约束带数、松紧、皮肤以及床单位清洁情况等,尤其约束带数及时清点,防止病人以此为自杀工具。
8、被保护的病人与未保护的病人应尽量分开安置,并加强观察,防止
被被保护者被其他病人伤害。
9、执行约束病人后,护理人员必须完整、正确地填写约束保护登记单,并按要求书写护理记录及巡视记录单。
10、约束保护病人情绪稳定后,应与医师联系,医务人员应做好评估,根据病情及时解除约束,并做好记录。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fbb937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8.png)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保护性医疗措施条款.
2、根据病情遵医嘱执行约束.约束过程中要认真,态度和蔼,维护患者尊严,并告知患者或监护人.
3、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掌握约束工具的使用方法。
4、约束患者时,要齐心协力,用力均衡,不能强拉一侧肢体,以防患者扭伤与骨折.
5、保护性约束患者安置于单人房间,避免遭到其它患者伤害.(病房条件不允许的,同住一病室的患者需评估无冲动伤人行为,或者同一病室所有患者均需约束。
)清除房内危险物品和一切可搬运物品,以防患者自行解除约束后出现过激行为。
照顾者离开时应与当值人员交接。
6、保护被约束的肢体。
约束带要有内衬,约束在功能位置,约束松紧度以能伸进一指为宜,约束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0分钟到1小时为宜。
对需要连续约束的患者,护士应持续评估其约束的必要性.约束过程中应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每2小时松解一次(或更换约束部位),时间15-30分钟,并对局部进行按摩.
7、密切巡视,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
观察肢体血运情况及约束带是否脱落或被松解;满足患者营养、排泄、喝水和个人卫生的需要;保持床单、被套整洁;按季节注意保暖和防中暑。
8、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必须进行床头交接班,每班按要求填写《保护性约束护理单》,并做好护理记录.
9、患者自控力增强时,可逐步松解约束措施,监测结束约束后的反应,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消除其对立情绪。
及时清点收回约束带.
中山同方医院护理部
2016年6月1日。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3cf1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6.png)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是指为了保护患者和他人的安全,在临床护理中对患者进行的一种特殊措施。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患者的精神状态或行为异常,为了避免其危害自己或他人,保护性约束可能会变得必要。
然而,保护性约束患者涉及伦理和法律问题,因此在应用这些措施时需要特别谨慎,并确保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尊严与权益。
一、保护性约束的定义和适应范围保护性约束是指通过限制患者的自由行动和行为来保护其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使用安全带、固定带、轮椅固定装置、护理床栏杆等。
保护性约束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患者对他人或自身构成严重危险:如患者具有极度的攻击性、自残倾向等行为;2.患者无法理性判断和自控:如丧失理智、不能正常思考或决策等;3.患者需要紧急的医疗干预:如患者突发暴力行为,需要立即停止其伤害行为。
二、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原则1.最小限度原则:保护性约束应该在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明确判断患者无法进行自我约束,并且具有危险行为或危险趋势时使用。
应尽量采取轻度的保护性约束手段,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侵犯其权益。
2.明确目的原则:在使用保护性约束之前,医务人员必须明确约束的目的和必要性,并将其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
同时,应与患者或其家属作出充分的沟通和解释,让其充分理解约束的原因和效果。
3.定期评估原则:医护人员需定期对患者的约束措施进行评估,一旦患者安全状况改善,应及时解除或调整约束措施。
同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避免约束导致的并发症和心理负担。
4.文化和伦理尊重原则: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尽量尊重其文化信仰和生活习惯,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伤害。
三、保护性约束的实施过程和要点1.评估和判断: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的行为状态和表现,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同时,排除其他非约束措施可以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2.安全环境的准备:确保患者周围的环境安全,避免锐利或易燃物品的存在,确保约束患者的设备设施的完好和可靠。
使用保护性身体约束的管理制度
![使用保护性身体约束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1e74d6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b.png)
使用保护性身体约束的管理制度
1.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医嘱,取得患者或家属理解和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使用,知情同意书放入病历保存。
对患者和家属不同意保护性约束的情况,则需在病历上注明,由患者或家属签字,由此发生的意外后果自负。
2.为患者实施约束时,保护患者隐私,使肢体位于功能位置。
约束带应放衬垫,松紧适宜并定时放松。
正确使用所有约束工具,并在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易于取下。
3.约束带固定于病床缘、床头或座椅上(约束背心),不能系在床栏上。
4.为患者实施约束时,应观察患者末梢循环和约束部位皮肤情况。
经常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随时询问患者感觉,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心理变化,指导患者及家属促进身体舒适的方法。
观察末梢循环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水肿等。
若约束部位皮肤苍白、发绀、麻木、刺痛、冰冷时,立即放松约束带,必要时行局部处理。
叮嘱患者和家属不要随意解开约束带。
5.病人被约束后,要保证病人的生理需要,进食、进水、大小便、生活护理要做到位。
6.动态、规范评估和记录约束具使用情况。
7.病情稳定或治疗结束后,应及时根据医嘱解除约束具。
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
![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d03642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7.png)
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日益需求,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保护性患者是指那些由于疾病、精神障碍或者其他原因而需要特殊照顾和管理的患者。
他们可能存在自我伤害的倾向,需要额外的物理或心理约束来保证他们的安全和医疗护理质量。
本文将探讨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原则及实施方式,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护理质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1.1 提供安全保障:保护性患者可能存在自我伤害的风险,例如精神病患者可能出现自残行为,痴呆患者可能走失或跌倒。
通过约束管理制度,可以减少患者的危险行为,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2 保障治疗效果:对于某些疾病或精神障碍,患者需要接受一定的治疗或护理措施。
在特定情况下,为了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的最大化,对患者进行适度的约束是必要的。
1.3 减轻医护人员负担:部分保护性患者无法自理,需要额外的看护和照顾。
通过约束管理制度,可以降低医护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为其他患者提供服务。
二、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原则2.1 法律依据: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需依据法律法规进行操作,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
2.2 合理性:约束管理措施的使用应具有明确的合理性。
只有在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护理质量的前提下,才能采取适度的约束措施。
2.3 个体化:约束管理制度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制定和执行。
不同病情、不同需求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针对性和有效性。
2.4 安全性:约束管理措施应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生活质量。
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规范和操作流程,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三、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实施方式3.1 物理约束:物理约束包括使用安全带、手铐等器具固定患者的身体或肢体。
物理约束的使用需遵循严格的规范和操作流程,定期检查器具的安全性,同时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由度。
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
![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9a2c85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b.png)
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期间,有时会因为疾病或精神障碍的影响而对他人和自身构成威胁。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以及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权益,采取适当的约束管理措施是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原则以及实施方法。
一、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旨在确保患者接受安全、有效的治疗,并同时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个人安全。
以下是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几个重要方面:1. 患者安全:帮助确保患者不会对自己或他人构成伤害。
对某些患者来说,他们可能因为精神状态不稳定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必须加以约束以防止发生意外。
2. 医护人员安全:医务人员在接触危险性患者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通过约束管理制度,可以减少医务人员受到伤害的概率,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3. 治疗效果:约束管理制度可以确保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够遵守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和接受其他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二、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原则在制定和实施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患者权益:在约束管理过程中,患者的合法权益应得到充分尊重。
约束应当仅限于必要的范围,时间上要尽量短暂,并且以患者的最佳利益和治疗为目标。
2. 客观公正:约束管理应依据客观事实和专业判断,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并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
3. 明确责任:需要明确约束管理的责任分工,确定谁有权对患者采取必要的约束措施,以及如何落实这些措施。
4. 个案评估:在实施约束管理之前,必须进行患者的个案评估,评估其精神状态和对他人的威胁程度。
个案评估结果将有助于制定恰当的约束管理计划。
三、保护性患者约束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 制定约束管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约束管理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对患者行为的评估、约束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约束管理的时间限制等。
2. 患者教育和沟通:在实施约束管理之前,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教育和沟通。
保护性约束制度
![保护性约束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836dc0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d.png)
保护性约束制度
(一)保护性约束是指为保证患者的安全,对患者身体和四肢的约束。
(二)保护性约束使用指针:
1、澹妄、躁动、昏迷等意识不清及精神障碍患者;
2、特殊治疗期间的临时限制;
3、使用有创通气、伴有各类插管、引流管等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三)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度,根据患者需要选择恰当的约束用具。
(四)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向患者和家属讲解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所需保护具的种类,使用时间、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五)对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患者要定时观察,密切注意有无皮肤破损及血液循环障碍等情况,按要求记录。
医院保护性约束护理制度
![医院保护性约束护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c3e1b9fcaaedd3382c4d3b3.png)
医院保护性约束护理制度
第一条保护性约束指征:
(一)谵妄、昏迷、躁动等意识不清的危重症患者。
(二)特殊治疗期间的临时限制。
(三)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四)精神障碍患者。
(五)病情危重、使用有创通气、伴有各类插管、引流管,防止发生坠床、管路滑脱、抓伤、撞伤等,保证患者安全。
第二条对患者实施约束前,应充分向患者、家属告知约束有关事项,争得同意,并由患者或家属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字。
第三条根据约束部位,选择恰当的约束工具。
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舒适安全。
第四条约束期间注意观察有无损伤或意外发生,做好记录及交班。
第五条当病情控制改善后,尽早解除约束。
第六条严格执行“患者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规程。
1。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_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_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da8757f00c22590102029dbe.png)
实施保护性约束时潜在问题
❖ 1、医患纠纷问题,由于保护性约束是针对兴 奋、躁动、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的精神病患 者,违背患者本人的意愿,强制性的将患者 约束在床上,防患于未然的一种强制性护理 行为,若医务人员没有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 解释,患者家属就可能对保护性约束产生不 满,甚至产生误解,引起医患纠纷。
压疮
❖ 一般是骶尾部Ⅰ期压疮(淤血红润期)。由 于患者被约束时间长,局部受压过久,再加 上患者拒绝饮食营养状况差,有时大小便未 及时清洗等所致
臂丛神经麻痹
❖ 多为一侧,表现上肢麻木,不能上抬、外展、 旋转、屈曲等,由于被约束的双上肢未取功 能位,或上肢上拉处于倒“八”字型,下肢 是正“八”字型,约束带过紧,肢体无活动 余地,未按时更换肢体位置,加上约束时间 过长所致
1、尽量做到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保护约束,在临 床实践中,入院告知书中与患者的家属做好沟通工作, 并取得家人的知情和同意。 2、约束时动作切勿过于粗暴,力量切勿过大 ,避免伤 害患者,同时做好自我防护。 3、保护性约束后要在被约束局部加垫保护,保证不影 响被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和肢体功能。被约束的患者 要专人负责,重点护理,同时辅以正确的药物治疗。
保护性约束的护理
❖ 观察护理 ❖ 要密切观察约束部位血运情况,保护带松紧度,
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肢体有无肿胀等。 ❖ 遵医嘱适当松解保护带,只保留必要的约束部位即
可;在不影响治疗及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经常改 变约束姿势。 ❖ 密切观察护理,每1-2小时松解保护带一次,带患者 入厕或给予便盆,对卧床较久的患者予定时翻身, 按摩受压部位。 ❖ 观察皮肤是否完整,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舒适。
约束时间过久可能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 1、自尊心受到伤害,患者认为自己过着牢狱 般的生活,感觉无脸见人,对约束的体验往 往是痛苦而深刻的,也往往是产生自杀念头 或行为的诱因。据调查,82.9%的精神病患 者对约束感到厌恶
保护性约束【范本模板】
![保护性约束【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3533ad93968011ca200914b.png)
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的概念: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特殊患者治疗护理方法之一。
(一)保护性约束的目的1。
为了防止精神障碍病人的兴奋,冲动行为或严重消极等导致个人或他人的伤害。
2。
为了保证不合作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能顺利进行。
3.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病人防止坠床.(二)适用对象1。
有严重消极自己杀之念及行为者。
2。
极度的兴奋躁动及行为紊乱者.3。
有强烈出走意图并有行为者。
4。
各种治疗护理不合作者.5.严重躯体疾患伴意识不清者.6. 木僵病人。
(三)约束带的制作选用棉质布料,以透气,长2。
5—3m,宽0。
03—0.05m,薄布一般6—8层,这样可以增加带子的弹性及牢固性,防止损伤病人的皮肤.(四)约束部位约束的部位常为人体的大关节处,如腕部,踝部,肩关节等.主要将病人的关节固定住限制活动,防止因冲动行为发生意外。
(五)操作严格来说必须有医嘱才可执行,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如病人出现自伤、伤人行为,甚至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时)护士可先执行约束,后请示医生。
1、操作方法及程序(1)肢体约束法:暴露患者腕部或者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或者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活结)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将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为患者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2)肩部约束法: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在背部交叉分别固定于床头,为患者盖好被子,并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3)全身约束法:多用于患儿的约束。
具体方法是: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到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到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后,紧掖于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2、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方法、持续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保护性医疗措施条款。
2、根据病情遵医嘱执行约束。
约束过程中要认真,态度和蔼,维护患者尊严,并告知患者或监护人。
3、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掌握约束工具的使用方法。
4、约束患者时,要齐心协力,用力均衡,不能强拉一侧肢体,以防患者扭伤与骨折。
5、保护性约束患者安置于单人房间,避免遭到其它患者伤害。
(病房条件不允许的,同住一病室的患者需评估无冲动伤人行为,或者同一病室所有患者均需约束。
)清除房内危险物品和一切可搬运物品,以防患者自行解除约束后出现过激行为。
照顾者离开时应与当值人员交接。
6、保护被约束的肢体。
约束带要有内衬,约束在功能位置,约束松紧度以能伸进一指为宜,约束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0分钟到1小时为宜。
对需要连续约束的患者,护士应持续评估其约束的必要性。
约束过程中应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每2小时松解一次(或更换约束部位),时间15-30分钟,并对局部进行按摩。
7、密切巡视,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
观察肢体血运情况及约束带是否脱落或被松解;满足患者营养、排泄、喝水和个人卫生的需要;保持床单、被套整洁;按季节注意保暖和防中暑。
8、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必须进行床头交接班,每班按要求填写《保护性约束护理单》,并做好护理记录。
9、患者自控力增强时,可逐步松解约束措施,监测结束约束后的反应,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消除其对立情绪。
及时清点收回约束带。
中山同方医院护理部
2016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