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化倾向的几个案例及危害(范文三篇)

合集下载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凸显,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这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看似在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实则隐藏着诸多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首先会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幼儿阶段,孩子的身体还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骨骼、肌肉尚未发育成熟。

过早地让他们长时间保持坐姿,进行大量的书写、计算等学习任务,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过重的负担。

这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近视、驼背、脊柱侧弯等问题,影响他们一生的健康。

在心理方面,幼儿教育“小学化”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应在游戏和探索中快乐成长,却被过早地塞进了严肃的学习氛围中。

过多的学习任务和过高的要求,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恐惧和厌学情绪。

他们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产生心理障碍,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

幼儿教育“小学化”还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时期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为丰富和活跃的阶段。

然而,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标准答案的追求,束缚了孩子的思维。

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想象、大胆创造,这对孩子未来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极为不利。

此外,这种教育方式也不利于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本应通过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合作,学会分享、沟通和互助。

但“小学化”的教育让孩子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减少了与同伴互动的机会。

这可能导致孩子在社交方面出现问题,如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合作,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从长远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过早地让孩子接触小学的知识,可能会让他们在刚进入小学时因为已经学过而表现出色,但这种优势往往是短暂的。

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和难度的增加,孩子可能会因为之前的学习方法不当或者基础不扎实而逐渐落后。

而且,由于在幼儿时期就对学习产生了厌倦,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可能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动力。

幼儿园过早的小学化给孩子带来的危害(5篇模版)

幼儿园过早的小学化给孩子带来的危害(5篇模版)

幼儿园过早的小学化给孩子带来的危害(5篇模版)第一篇:幼儿园过早的小学化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幼儿园过早的小学化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幼儿园过早的小学化给孩子带来的危害随着孩子们渐渐的长大,从小班一步一步的升入大班,在每一个阶段中发现家长所担心的事情都会不一样;小班时家长似乎以关注孩子的“情绪”为主,中班时家长似乎以关注孩子的”习惯“为主,而到了大班后家长似乎以”担心“为主;这l两年时间中通过和和家长的交流中渐渐的了解到家长心中所担心的问题:如担心幼儿园为什么不学习拼音、算数、认字,担心自己的孩子现在不学习拼音、算数是否上一年级之后跟不上,担心孩子不学东西会不会比别的孩子落下、拿别人的孩子识字的数目来还自己的孩子作比较等等。

面对家长的这些询问、担心,每天也都会一一的解释,告诉家长提早小学化的学习会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引导家长了解幼儿园理念教育的方式”玩中学、学中玩“以游戏为主贯穿于每一个活动中,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由、自主的发展。

适应方面:幼儿园生活中以游戏为主开展各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深受孩子的喜欢,并且孩子通过游戏慢慢的懂得与同伴的相处、交流。

如果现在强加给孩子跟小学一样的环境去学习,就会导致孩子丧失原本的活泼、兴趣,去无奈的选择一个不适应的环境进行学习;或许看到他是在那用功的学习,可孩子却失去了他原本的好问、探索的能力。

在什么年龄就要做什么事情,过早的给孩子加入,就会适得其反。

情绪管理方面:每天面对活泼可爱的孩子,自己的心中也会特别的开心、有趣;而然当你在这活泼可爱上强加色彩时,孩子就会失去原本的动力。

这时面对家长的询问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不喜欢讲述、表达,家长还会责备孩子不喜欢说话什么的。

扼杀孩子其真正的想法。

其实大家就没有想想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不再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而是一味的去责备孩子,当强加给孩子时,孩子又无力反抗,得不到理解就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释放自己,如:不愿意去幼儿园、哭闹、不吃饭、乱发脾气、不愿意讲话等等,这些可能都会是孩子来释放自己的一种方式。

小学化倾向的几个案例及危害(范文三篇)

小学化倾向的几个案例及危害(范文三篇)

小学化倾向的几个案例及危害范文一(一)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具体表现:1、教学组织形式小学化我国的学校教育以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很多幼儿园让小朋友小手背后,上课不许说话,认真听讲等统一要求多,自由活动少。

单调的集体授课,使幼儿坐听多,活动少。

教学组织形式趋向小学化。

2、教学内容小学化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品德、艺术等教育活动。

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明显的单一化、片面化的倾向,如许多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

不注重兴趣培养,只要求学习结果—学会了多少。

走进了“幼小衔接”误区,提前教给小学知识,提前要求幼儿掌握小学必需的语言、运算知识与技能。

3、教学方法小学化教学方法小学化。

以老师示范、学生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忽视了幼儿自主探索,开发想象力,偏重知识灌输,不注意创设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和产生求知欲望的的情境,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和“玩中学,学中玩”的天性,忽略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4、评价指标小学化部分家长的需求,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教育需求,把幼儿学会多少拼音字母,多少数学计算,会背多少首儿歌和古诗,作为评价指标,学期末抽查幼儿,推进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进程。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记得看过一篇题为:《“中国第一天才少年”出家为僧神童教育留争议》的文章,讲的是天才少年宁铂的故事。

省社会学学会会长王明美谈到“神童教育”在本质上违返教育规律和人的智力发展规律的。

看完之后,有一种新时代的伤仲永的感觉,想想现实生活中我们幼儿园里可爱的孩子们,又有多少的孩子正在被拔苗助长。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体现以下种种:1、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发育上课时小手背后,像小学生一样,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限制了幼儿活动自由,使幼儿缺乏肌肉和骨骼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身体发育受到伤害。

小学化倾向忽视了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和市场的需求,过早地让孩子接受小学教育,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似乎能够让孩子在知识上有所领先,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却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产生了一系列危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将孩子引入了小学的学习模式,这不仅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探索,还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应该更多地接触自然、玩耍、交朋友,而不是过早地学习知识。

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地接触抽象的数学知识、拼音、汉字等,这些内容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过于复杂和枯燥,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应该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和玩耍来培养合作、分享、沟通等社交技能。

而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孩子更多地与书本和老师接触,缺乏与同龄人的互动和玩耍,这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成熟,难以应对小学化的学习内容和评价标准,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压力,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应该通过游戏、绘画、音乐等多样化的活动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让孩子接触书本知识,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学习兴趣、社交能力、心理压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我们应该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避免过度强调知识和成绩,重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愈发引发。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希望能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和思考。

2024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演讲稿范文

2024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演讲稿范文

2024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演讲稿范文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2023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2023年,幼儿教育将实现小学化。

尽管这个举措看似有利于孩子们的教育发展,但我坚信,在此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弊端。

首先,幼儿教育小学化可能过早地给孩子们施加过重的学习压力。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探索世界、发展个性的重要阶段,他们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去玩耍、自由探索,而不是过早地开始严格的学业。

研究表明,过度的学习压力可能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包括焦虑、抑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其次,幼儿教育小学化可能剥夺孩子们体验多样化学习方式的机会。

幼儿教育应该以游戏和探索为主导,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但一旦幼儿教育实现小学化,教学重心可能会过多地放在知识传授上,忽视了幼儿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这会导致学习的单一化和机械化,限制了孩子们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此外,幼儿教育小学化可能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问题。

在小学化之后,幼儿阶段可能需要更多的师资、教材和设施投入,这会进一步拉大城乡教育的差距。

相对贫困地区的孩子很可能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资源,这会进一步加剧城乡教育不平等的问题。

最后,幼儿教育小学化可能带来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随着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增加,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薪资待遇和教育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可能会导致幼儿教师的流动性增加,从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

总结一下,尽管幼儿教育小学化可能对教育体系的改革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弊端。

在决策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教育资源的平衡分配,以及教师队伍的发展和稳定。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谢谢大家!。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案例分析题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案例分析题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案例分析题(请各位在座的老师交流这个现象及具体的应对措施)案例一:教师说:“这些字这么简单,教多少遍他们都学不会,我让他们在作业本上练习了还学不会。

”孩子学不会的这些字是什么呢?笔者看到,教师在给他们教“魔法玩字”。

案例三:一位家长:这位老人说她的孩子能认识并会写很多的字,像“牛、中、级、国”等,完后就让幼儿在桌子上用手比划。

我问:“孩子年纪这么小,怎么会写这么多的字?”老人说她每天晚上都让孩子练习写字,并建议幼儿园要给幼儿布置写字作业。

案例四:大班十几名幼儿家长联名强烈要求幼儿园大班教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知识。

案例五:学期末,幼儿园中班教师进行期末考试,考试内容为汉字听写和数学题。

案例六:幼儿园大班幼儿严重流失,在园大班幼儿数远远少于中、小班,而所谓的“学前班”却爆满。

案例七:某幼儿园的一日教学活动表:从上午9:00到下午4:00一共排了六节课。

二、案例分析案例一中,园长对在幼儿园开展特色课程——手心算教学显得尤为满意。

他们关注的是幼儿会算多少道题,幼儿能不能快速解答黑板上的数字。

这明显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和《指南》等教育性文件的精神相悖。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指南》中也提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任务不是教多少知识,更不是会算多少道题,当然也不需要向小学的教学模式和标准看齐。

案例二中,教师只注重幼儿对知识的把握,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学前幼儿机体和神经系统还处于薄弱阶段,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学习,大脑容易疲劳,直接损害其大脑神经系统。

小学化倾向的几个案例及危害

小学化倾向的几个案例及危害

小学化倾向的几个案例及危害
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小学生在行为、心理和形象上呈现出偏向成人化的特征,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对成年人的仿效和模仿。

以下是一些小学化倾向的案例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1. 过早接触社交媒体:一些小学生过早接触社交媒体,包括微博、微信、抖音等。

他们可能会模仿成年人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方式,如自拍、言辞不当等,这样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并埋下沉迷于社交媒体的隐患。

2. 对外貌和身材过于重视:小学生关注外貌和身材的现象逐渐增多,他们会模仿成年人的减肥、美容等行为,甚至受到其影响出现身体形象焦虑等问题。

这可能导致他们过早关注自己的外貌,在成长过程中陷入身体形象不满和自尊心缺失的困扰。

3. 早恋现象:一些小学生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出现早恋的倾向,他们可能受到大人恋爱关系的模仿或误导,对情感的认知不成熟,容易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如情绪波动大、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对学业和身心健康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4. 时间管理和责任感不足:小学化倾向的孩子在责任意识和时间管理方面常常不够成熟,倾向于追求即时满足和自我放纵,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考。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学生阶段缺乏自制力,不善于处理学业压力和面对挑战。

总的来说,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危害包括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身体形象焦虑、沉迷社交媒体、早恋问题以及学业成绩下降等。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心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发展和培养的重要阶段,但近年来,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这种倾向给幼儿教育带来了一些弊端。

本文将从早教过度、课程压力以及童年失去等角度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学化倾向导致了幼儿早教过度的问题。

在小学化的潮流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将幼儿教育视为提前学习知识的阶段,而非以健康成长为主。

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到各种早教机构,让幼儿接受过早的学业训练,这给幼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研究表明,幼儿期的学习应以体验和游戏为主,过早地引入学习压力会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导致了课程压力的增加。

在追求小学化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学前教育机构纷纷增加了课程内容,将更多的小学内容引入幼儿的学习中。

这使得幼儿需要面对过多的学习任务和知识点,给了幼儿过重的课业负担。

过多的学习压力不仅容易导致幼儿焦虑和厌学情绪产生,也可能影响了幼儿对其他发展领域的探索和兴趣培养。

最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导致了童年的失去。

幼儿期是孩子的童年时光,是他们放飞自我的时刻。

然而,小学化的幼儿教育让孩子提前迈入了严肃的学习模式,他们失去了自由玩耍、探索世界的机会。

过早地剥夺孩子的童年,可能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态度,影响他们的整体人格发展。

为了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带来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教育的本质,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首先,家长和教育机构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而非过早地灌输知识。

其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课程,注重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身体发展,提供适合幼儿特点的教育内容。

同时,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帮助他们保持快乐的童年。

总结起来,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体现在早教过度、课程压力增加以及童年失去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幼儿教育的目标和方式,并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案例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家长篇)

案例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家长篇)

案例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家长篇)案例:笔者遇到过这样一位中班家长,每次放学时,在外面,她都带自己的孩子到黑板面前去,我以为只是看老师留的家庭作业,但是每次走过去看时,她都在让幼儿认读黑板上的字,如一些数字和汉字,还让孩子在黑板上比划数字、汉字书写顺序,然后问幼儿老师当天教了什么课,有没有写字作业。

实际上,黑板上的内容只是课堂延伸的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并无识字算数作业。

后我向中班教师了解到,这位家长是幼儿的奶奶,孩子父母平时在外打工,家长说孩子在家贪玩,有时会要求中班教师给幼儿布置识字书写作业。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和这位家长多次交谈,给她讲解科学的教育理念,千万不能用小学化阶段的标准来评价幼儿,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小学化算数识字训练不但不会使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反而为幼儿后续的发展设置障碍。

家长听完后,也深刻反思,意识到小学化教育的危害,并说后面会给孩子玩耍的时间,不再强制他写识字作业。

分析:1、“贪玩”是幼儿的天性,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其中所进行的活动,是幼儿自主性探索的体现。

上述家长要求教师进行识字教学并留识字作业,用家庭作业限制幼儿“贪玩”的天性,实际上就是小学化教育观念的倾向;2、中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未涉及小学化教育,体现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

3、教师留家庭作业这一块存在争议,尤其是将课堂内容、家庭作业写到黑板上,虽未涉及小学化家庭作业,但这种方式却不值得提倡,因为黑板上的内容会让家长产生误解,以为留了算数识字作业,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一些家长,可能会让幼儿抄写黑板上的作业内容。

这一现象出现后,我便和中班教师进行交谈,协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教师多给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和小学化教育的危害,采用口头留作业的方式,在班级多重复几遍,让幼儿记住便可,除安全教育宣传或黑板报外,尽量不要使用黑板留家庭作业。

教师觉得这种“口头留作业”的方式比较合理,随即着手实施,效果良好。

小学化倾向的几个案例及危害

小学化倾向的几个案例及危害

小学化倾向的几个案例及危害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案例:镜头一:大班十几名幼儿家长联名强烈要求幼儿园大班教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知识。

镜头二:学期末,幼儿园中班教师进行期末考试,考试内容为汉字听写和数学题。

镜头三:幼儿园大班幼儿严重流失,在园大班幼儿数远远少于中、小班,而所谓的“学前班”却爆满。

镜头四:某幼儿园的一日教学活动表:从上午9:00到下午4:00一共排了六节课。

小学化倾向的表现有以下方面:1、小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小班开始学习拼音、写字、算术、珠脑算,更有甚者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2、很多幼儿园布置家庭作业,在一小时以上。

3、幼儿园进行多种考试竞赛,有的幼儿园进行一年级的考试,并将次成绩作为宣传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标准。

4、课堂教学为主,朗朗的读书声取代了幼儿的游戏。

5、语文、数学、英语的教辅材料进入幼儿园6、幼儿背书包上学,课桌与小学一样摆放,学前班和大班的桌椅占满活动室,没有活动区。

7、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幼儿园的评价停留在写多少字、学多少加减法上。

8、小学有入学考试,将一年级的内容作为入学考试的内容。

危害:1、严重损害了幼儿心理发展,是一种拔苗助长的教育2、幼儿快乐玩耍的年龄背负了沉重的不是这个年龄段应该承受的学习任务,很容易诱发厌学3、应该是小学学习的内容,在幼儿园和小学都学习,是重复性教育4、小肌肉群没发育,幼儿过早动笔造成幼儿近视、驼背5、由于幼儿学习基础不一样,扰乱了小学的教学计划6、幼儿园老师对小学的内容研究不够,方法不统一,入学后很难改正“小学化倾向”的弊端有:首先,“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

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

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

整治学前教育小学化案例(3篇)

整治学前教育小学化案例(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

然而,在追求高质量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学前教育机构却出现了小学化倾向,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这种现象不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探讨如何整治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回归教育本质,呵护幼儿健康成长。

案例背景某市一家知名幼儿园,近年来在家长和社会的口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然而,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该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开始出现了小学化倾向。

具体表现为:1. 课程设置偏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

2. 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灌输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3. 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

4. 过分强调课外辅导,加重了幼儿的学习负担。

这种小学化倾向引发了家长和社会的担忧,家长纷纷表示担忧孩子的身心健康,社会舆论也对此现象进行了广泛批评。

整治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当地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治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

1. 加强政策引导教育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明确要求幼儿园回归教育本质,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例如,制定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 规范课程设置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规范,要求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置适合的课程。

例如,减少了文化知识的传授,增加了游戏、体育、艺术等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改革教学方法教育部门要求幼儿园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

例如,鼓励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减轻幼儿负担教育部门要求幼儿园严格控制幼儿的学习负担,减少课外辅导,确保幼儿有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同时,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论文3篇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论文3篇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论文3篇其危害有四个方面:危害之二:长期的小学化教育,导致幼儿压力增大,健康的心理素质降低,造成心灵扭曲。

因为教师的死板教学和违规要求,家长的极端查问和过高追求,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长期超负荷的心理负担,必将会给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或埋下厌学、甚至轻生的思念。

所以,规范的幼儿园、聪明的家长一定要认识这一弊端,还给孩子活泼、愉快、健康的童年生活。

危害之三:骄傲自满情绪产生,导致孩子到初中高学段成绩下滑,人生开始走向下坡路。

如果幼儿园时,幼儿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学完了,表面上看是掌握一些知识。

但到小学时,缺少自控力的孩子,由于成绩暂时优先,却沾沾自喜,该用80%的时间和功夫却用上50%,其余的时间就用来玩耍打闹。

他们开始不听话或干一些不轨的事情,长此以往成绩就下降了,随之老师管不了,家长看不住,他们开始厌学、逃学,甚至潜入社会作恶多端或酿成严重后果。

这与不正规的学前教育有直接关系,幼儿园该学的知识没学到也没学好,小学时该学的知识又不好好去学,这一扭曲的教育现象,导致孩子误入歧途,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实践证明其坏处有四:1.幼儿时期肌肉发育不完善,握笔写字会影响手指肌肉的发育,对手腕尤其不利;2.幼儿控制能力差,写字时头很低,容易损害视力,有些上小学就戴近视镜,初中时近视率达到60%;3.很容易导致颈椎弯曲;4.幼儿神经系统在发育中,硬让幼儿一笔一划写字,会使他处在紧张受抑状态,影响幼儿身心健康。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形成的原因原因一:家长问题。

现在很多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识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的心理,以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其基本的办园理念。

原因二:园长问题。

一些园长素质不高,办园理念不坚定,他们不是把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办园宗旨,而是受利益驱使,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状况,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开设一些不适合幼儿的课程,对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这种超负荷超年龄的学习内容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会导致孩子反感和厌倦。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由于字数限制,本回答仅提供三篇文章。

第一篇:小学化现象的危害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都以小学教育方法为主,其中幼儿在只能按照规定的步骤行事,学习的内容也偏重知识的灌输,过度重视学习成绩的情况普遍存在。

这种幼儿园教育现象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会带来很多危害。

1. 对孩子的自主意识造成伤害。

在小学化的幼儿园中,孩子被要求按照老师或家长的规定去做事,不能自己决定。

这样容易造成孩子自主意识的削弱,即使孩子长大后,也不再想自己做决定。

2. 锻炼孩子的能力受到挫折。

很多小学化的幼儿园都以教育出成绩优异的小学生为目标,孩子们在这样的压力下容易产生消沉和压抑,对自己的能力也会产生质疑。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应该多关注锻炼问题解决能力、自我意识、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成绩。

3. 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会造成孩子的身心负担,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难以承受过多的学习压力。

过早地接受学习,休息时间减少,长时间坐姿,智力压力过大,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不好,可以增加孩子压力,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现象——危害分析随着全社会对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入高品质的幼儿园。

但当前教育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现象。

这种现象对幼儿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1. 童年失落感。

小学化现象的出现,让孩子失去了他们应该享受的阶段。

这使得他们失去了童年的乐趣和纯真的快乐,以前只应该体验到的教育压力也会出现在童年中。

幼儿园外的游戏玩耍,社交与学习并存的生活状态也受到了影响。

2. 学习负担重。

小学化现象的最大问题是幼儿园将教材转化为幼儿学习的内容。

日常的技能磨练、游戏和玩耍被放置在次要位置,在学习功课上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孩子在幼年时期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3. 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孩子情感成长的重要期,但小学化教育却大大削弱了幼儿感性表达的能力。

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论文3篇

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论文3篇

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论文篇一幼教专家认为,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原则是从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出发,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了教育规律,是在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

心理学教师认为,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时限,会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期下去,必然会伤害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危害健康,还可能诱发幼儿厌学,“重复型教育”还易使儿童形成不良学习态度。

其危害有四个方面:危害之一:过早的小学化教育,会使幼儿的智力发育被耽搁,综合能力不能得到很好开发。

由于有些幼儿园的办学思想、育人环境、基础条件和教师水平的局限,只能教小学的语文、数学等学科,特别注重背诗、习字、拼音和算术,致使孩子的思维定式从这时就已形成,认为语文、数学才是出路。

落后的育人做法,没能很好地发现和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特长因素和综合素质。

这样的幼儿园和家长可以说,开始就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危害之二:长期的小学化教育,导致幼儿压力增大,健康的心理素质降低,造成心灵扭曲。

因为教师的死板教学和违规要求,家长的极端查问和过高追求,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长期超负荷的心理负担,必将会给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或埋下厌学、甚至轻生的思念。

所以,规范的幼儿园、聪明的家长一定要认识这一弊端,还给孩子活泼、愉快、健康的童年生活。

危害之三:骄傲自满情绪产生,导致孩子到初中高学段成绩下滑,人生开始走向下坡路。

如果幼儿园时,幼儿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学完了,表面上看是掌握一些知识。

但到小学时,缺少自控力的孩子,由于成绩暂时优先,却沾沾自喜,该用80%的时间和功夫却用上50%,其余的时间就用来玩耍打闹。

他们开始不听话或干一些不轨的事情,长此以往成绩就下降了,随之老师管不了,家长看不住,他们开始厌学、逃学,甚至潜入社会作恶多端或酿成严重后果。

这与不正规的学前教育有直接关系,幼儿园该学的知识没学到也没学好,小学时该学的知识又不好好去学,这一扭曲的教育现象,导致孩子误入歧途,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法律法规小学化案例分析(3篇)

法律法规小学化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10岁,某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

一天,学校发生了一起“偷窃”事件,导致小明被学校老师误认为犯罪嫌疑人。

二、事件经过1. 发现失窃某天下午,学校办公室的电脑不见了。

经调查,电脑在放学后被锁在办公室里,晚上下班后电脑却不见了。

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即展开了调查。

2. 目击证人据目击证人小李(小明的好朋友)描述,放学后他看到小明在办公室门口徘徊,后来小明独自一人进了办公室。

小李认为小明有重大作案嫌疑。

3. 询问小明学校老师将小明叫到办公室,询问他是否偷了电脑。

小明一开始否认,但在老师的反复询问下,小明承认了偷电脑的事实。

4. 家长反应小明的家长得知此事后,认为学校老师过于武断,怀疑小明被冤枉。

家长要求学校提供证据,并寻求法律帮助。

三、案例分析1. 学校方面的责任学校在处理此事件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调查不充分。

学校仅凭目击证人的描述就怀疑小明偷窃,未进行深入调查。

(2)询问方式不当。

学校老师在询问小明时,采取了反复追问、施压的方式,导致小明在压力下承认了偷窃事实。

(3)缺乏沟通。

学校在处理此事件过程中,未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导致家长误解。

2. 法律法规小学化问题(1)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因此,学校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避免简单化、小学化处理。

(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管理、保护,应当尊重其人格尊严,不得歧视、侮辱、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学校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应遵循法律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我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违法行为进行教育、纠正。

学校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应采取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四、启示与建议1. 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教师法律意识。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依法行事的能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分析-模板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分析-模板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分析-模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分析》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凸显,这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带来了诸多危害。

幼儿教育应当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其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

然而,当幼儿教育过早地引入小学阶段的教育模式和内容时,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在这个阶段,身体和心智都还处于稚嫩的成长阶段。

他们的骨骼、肌肉尚未发育成熟,难以长时间保持小学式的坐姿和注意力集中。

而且,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

此时,强行让他们学习小学的知识,如认字、算数等,会超出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种现象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过早地接触小学知识,可能会让幼儿感到学习是一件枯燥、困难的事情。

原本应该在游戏和探索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却被刻板的课堂教学和作业所取代。

久而久之,幼儿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涯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还会限制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

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关键时期。

在自由的游戏和活动中,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作品和想法。

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标准答案的追求,限制了幼儿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尝试新的事物。

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也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在这个阶段需要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游戏,学会分享、合作、交流等社会技能。

而过度的学习任务会占用他们大量的时间,减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此外,幼儿教育小学化还可能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家长为了让孩子跟上小学化的教育进度,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送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兴趣班。

这不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也会让家长和孩子都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影响家庭的和谐氛围。

为了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危害,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规范幼儿园的办学行为,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法律法规小学化案例分析(3篇)

法律法规小学化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加强法治教育,推动法治校园建设,将法律法规教育纳入小学课程体系。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存在法律法规小学化倾向,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法律法规小学化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对策。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为了响应教育部门关于法治教育的号召,将《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小学四年级的课程体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法律条文。

具体表现为:1. 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只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条文,没有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 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采用口头讲解、板书等形式,缺乏互动性,学生参与度低。

3. 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只关注学生对法律条文的记忆,忽视了对学生法律意识、法律素养的考核。

三、案例分析1. 成因分析(1)对法律法规教育的理解偏差:部分教师认为,法律法规教育就是让学生记住法律条文,忽视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

(2)教学方法落后: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导致教学方法单一。

(3)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式单一,只关注学生对法律条文的记忆,忽视了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的培养。

2. 影响分析(1)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法律精神,法律意识淡薄。

(2)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单一的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教学质量。

(3)法治教育效果不佳:法律法规小学化倾向导致法治教育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四、对策建议1. 转变观念:教师应充分认识法律法规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法治教育的目的,将法治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

2. 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完善评价体系:将法律意识、法律素养纳入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愈发明显,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幼儿教育小学化,简单来说,就是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引入小学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这种倾向看似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实则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在课程设置上,原本应注重游戏、活动和体验的幼儿教育,被大量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所占据。

幼儿园的课堂不再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游戏场所,而是变成了严肃的知识灌输场所。

教学方法上,也采用了小学式的讲授法,要求孩子们长时间坐在座位上听讲、做练习,忽视了幼儿的好动天性和认知特点。

在评价方面,以考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衡量孩子的学习成果,给孩子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

这种倾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长们普遍存在的焦虑心态是重要因素之一。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家长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尽早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未来的学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其次,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盲目地将小学教育内容引入幼儿教育。

再者,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教育观念和宣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过分强调早期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孩子的身体发展而言,幼儿时期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长时间的静坐学习和过度的脑力劳动,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如视力下降、脊柱弯曲等。

在心理方面,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这种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剥夺孩子的童年快乐,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他们更适合通过直观的体验和游戏来学习。

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超越了孩子的认知水平,可能会导致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甚至产生错误的认知方式和学习习惯,这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一、引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带来了诸多危害。

本文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危害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一)教学内容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过早地教授小学的知识和技能,如拼音、识字、算术等,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

(二)教学方法小学化 采用小学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背诵、练习等,缺乏游戏、活动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

(三)教学评价小学化 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幼儿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准,忽视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管理小学化 按照小学的管理模式对幼儿进行管理,如严格的作息时间、课堂纪律等,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和个性发展。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一)家长的期望过高 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竞争压力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在起跑线上就领先一步,因此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幼儿园的利益驱动 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惜违背幼儿教育的规律,过早地教授小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不力 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的监管不力,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

四、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一)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过早地学习小学的知识和技能,会给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二)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采用小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会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影响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会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化倾向的几个案例及危害范文一(一)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具体表现:1、教学组织形式小学化我国的学校教育以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很多幼儿园让小朋友小手背后,上课不许说话,认真听讲等统一要求多,自由活动少。

单调的集体授课,使幼儿坐听多,活动少。

教学组织形式趋向小学化。

2、教学内容小学化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品德、艺术等教育活动。

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明显的单一化、片面化的倾向,如许多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

不注重兴趣培养,只要求学习结果—学会了多少。

走进了“幼小衔接”误区,提前教给小学知识,提前要求幼儿掌握小学必需的语言、运算知识与技能。

3、教学方法小学化教学方法小学化。

以老师示范、学生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忽视了幼儿自主探索,开发想象力,偏重知识灌输,不注意创设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和产生求知欲望的的情境,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和“玩中学,学中玩”的天性,忽略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4、评价指标小学化部分家长的需求,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教育需求,把幼儿学会多少拼音字母,多少数学计算,会背多少首儿歌和古诗,作为评价指标,学期末抽查幼儿,推进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进程。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记得看过一篇题为:《“中国第一天才少年”出家为僧神童教育留争议》的文章,讲的是天才少年宁铂的故事。

省社会学学会会长王明美谈到“神童教育”在本质上违返教育规律和人的智力发展规律的。

看完之后,有一种新时代的伤仲永的感觉,想想现实生活中我们幼儿园里可爱的孩子们,又有多少的孩子正在被拔苗助长。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体现以下种种:1、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发育上课时小手背后,像小学生一样,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限制了幼儿活动自由,使幼儿缺乏肌肉和骨骼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身体发育受到伤害。

小学化倾向忽视了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

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2、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在游戏玩耍中得到知识,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功课,会剥夺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扼杀幼儿的天性,使孩子失去本应该有的童真、童趣,不利于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3、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只注重智力发展,忽略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严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影响了幼儿多元发展,有可能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幼儿的未来学习如果幼儿阶段学习了小学课程,在上小学时有些是重复教育,这就容易养成了幼儿不动脑、不思考、上课不注意听讲等的不良习惯,使幼儿丧失探索的兴趣、创造的机会和学习的热情,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也是部分小学生一、二年级成绩好,三、四年级断链子的情形发生。

也是产生拔苗助长的原因。

5、小学化倾向容易误导家庭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送孩子入园的目的是要求孩子学知识,而没有从能力发展、非智力因素等方面考虑。

如果幼儿园屈从家长的要求,导致学前教育存在越来越浓厚的“小学化”倾向。

反之,也会让家长误认为,幼儿教育就该教知识,就该和小学一样。

形成恶性循环……让我们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合力,共同来为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做出自己的努力吧,还给孩子童真、童趣吧,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吧!范文二随着现在教育水平以及家长理念的提升,家长们开始对自己的孩子用了极大的关注,从上好的幼儿园、到大学都花费了很多心思。

从教幼儿园五年以来,我发现关于幼儿小学化教育一直都是每年家长们都极其重视的问题,因为对专业知识的匮乏,以及陈旧的理念,在他们看来孩子会读,会写、会算数就算是学没有白上,说明在幼儿学到了知识。

而真正忽略了教育的本意。

幼儿在思考问题以及回答问题上,习惯性的背诵书本的内容,却不喜欢动脑思考为什么?以及如何去解决简单的常规问题。

学习成了刻板的文本条框,教育的本质意义发挥不了实质作用。

一、幼儿教育的含义幼儿教育指的是针对3-6岁的学前儿童制定的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

犹如盖房子,幼儿教育相当于房子的地基,如果地基打不好,那么后期就会不稳固。

它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于生活中出现的任何事物有极具探索性,乐于学习跟模仿,会对任何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心。

因此幼儿园教育在这一块专注于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

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

幼儿教育就是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进而加深幼儿对于事物的理解。

三、目前幼儿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父母陈旧的教育理念主要表现为对孩子期望过高、教育方式和对幼儿自身发展规律认识不足。

众多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

大多数人认为孩子会读、会写、会算数,就算在幼儿园学到了知识,盲目地攀比所谓文化课程的成绩,忽视对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当前社会上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忽视对幼儿兴趣、情感等因素的培养,就会影响幼儿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2)、幼儿园教育课程涉及不全面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要贯穿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适应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重视幼儿生活习惯和游戏所带来的价值,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学校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教师合理的安排一日生活,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而幼儿园盲目的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没有明确的目标会造成幼儿学习过程中盲目困惑的局面。

(3)、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少数教师职业素养低下国家教育部分颁布了《纲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但是仍旧有很多老师难将内容融汇到实践中去,再加上教育水平跟环境有限,很多活动都不能够很好的开展。

对于幼儿常规教育的忽视,幼儿以及教师都在盲目的从事教育常规一日活动。

要求幼儿板板整整的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忽视了幼儿的天性,局限了幼儿思维发展。

(4)、小学课程过度困难,家长有紧迫感小学有考试分班造成家长压力大,错误的理解成成绩不好不让幼儿上学,担心考试分班自己孩子分到差的班级。

因此家长错误教育理念跟认识的片面表面性,要求幼儿教师多注重读、写、算的培养,而忽略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

四、小学化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危害幼儿小学化教育就是剥夺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积极探索跟培养兴趣的很重要因素。

记得有一次给其他幼儿园的孩子上课时,我提问一个大班的孩子菊花是生长在什么季节的?孩子们回答五花八门,有水里、土里、各种。

没有一个理解到什么是季节。

因此表现出常规问题教育上的缺失。

表现注重小学化教育却又不引导幼儿去思索问题。

形成小学教育模式造成以下几点影响:(1)、剥夺了幼儿探索跟认知,盲目的去学习不属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写字,算数、以及背诵。

(2)、违背幼儿的天赋以及天性,过早的开发幼儿智力损坏孩子学习的兴趣。

剥夺了幼儿思想问题的能力。

(3)、把幼儿封闭在教室,取消了自由活动的时间,限制了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发展。

在幼儿智力尚未发育完全的时候错误的介入条框教育模式,抹杀了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不利于幼儿在语音、健康、艺术、社会、科学五大领域的发展。

(4)、教学形式缺少多样性,没有五大领域内容渗透,课后作业等要求幼儿对老师绝对的服从,听话不插嘴。

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认知规律。

剥夺了幼儿想象的空间。

(5)、幼儿小学化满足了一部分家长的需要,从而滋生了其他家长的紧张心理,投入小学化队伍中,对学前教育整体的健康发展也造成负面影响。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保留幼儿天性,因教施才,从幼儿心理、生理出发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而不是一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

总之,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无论是家长还是我们教师都要从实际出发,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充分调动起每位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操作、尝试、敢于幻想,激发幼儿追求科学的欲望,使幼儿在认知、情感、语言、身体、社会等方面得以全面、充分发展。

希望每个孩子也能够在每位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范文三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存在的因素1、家长的观念错误。

不少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念,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错误地认为孩子越早点识字、学数学越好,因而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幼儿园里多学点文化基础知识,多掌握一些语文、数学等方面的学习技能。

他们对幼儿园的评价,也往往以幼儿会认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来作为标准。

家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给幼儿园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很多幼儿园难以坚持正确的办园理念。

这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幼儿园的功利思想严重。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不少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一切“向钱看”,为了自身的利益,宁愿放弃正确的办园理念,一味迎合家长的的需求,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开设拼音、识字、算术等小学课程,让幼儿拿出所谓的“学习成绩”来,向社会炫耀自己的“办园质量”,以便扩大影响,抢到更多的生源。

3、园长和教师队伍不够专业。

由于园长的不专业,在管理上就出现了偏差,用管理小学生的方法来管理幼儿,根本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造成幼儿园管理“小学化”。

此外,幼儿园专业教师的短缺,加上教师自身学习机会少而无法提高专业知识,造成不少幼儿园教师不懂得幼儿的特点和教育规律,认为幼儿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于是便像教小学生那样给幼儿上文化课,甚至布置家庭作业,使幼儿教育“小学化”。

4、资金投入不足,办园条件差。

部分幼儿园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许多设备无法添置,幼儿活动的环境无法创设,很多适合幼儿的活动也就无法正常开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把幼儿园继续办下去,就只能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而实行“小学化”的教育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