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数学角度计算常用结论汇总
几何体角度常用结论及方法
几何体角度常用结论及方法一、平面图形角度的常用结论:1.对顶角:相对于两条相交直线上相等的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2.相邻角:两个角的公共边是一条直线,这两个角叫做相邻角,相邻角互补。
3.同位角: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线所截,那么所得到的两个对顶角和两个同位角互补。
4.内错角: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线所截,那么所得到的两个对顶角或两个同位角之和等于180度。
5.共顶角:两个角的两边互相重合,这两个角叫做共顶角,共顶角互补。
6.角平分线:平分一个角的直线叫做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相互垂直。
7.对称角:角的两边关于其中一直线对称,这两个角互相对称。
8.等角:两个角的度数相等,这两个角是等角。
9.顶角:两边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两条线段所形成的角叫做顶角。
10.锐角:角度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
11.直角:角度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
12.钝角:角度大于90度但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二、立体图形角度的常用结论:1.直角:立体图形中两个平面相交,这个交线垂直于这两个平面,所形成的角叫做直角。
2.平面角:立体图形中两个平面相交,这个交线不垂直于这两个平面,所形成的锐角或钝角叫做平面角。
3.对棱角:两个相邻面的公共边所形成的角叫做对棱角。
4.平行棱角:两个平行面的公共边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行棱角,平行棱角相等。
5.垂直棱角:两个垂直面的公共边所形成的角叫做垂直棱角,垂直棱角相等。
6.共棱角:两个角所包含的两个面的边,与另外两个角所包含的两个面的边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共棱角。
7.对面角:两个平面相对的两个共棱角叫做对面角,对面角相等。
8.空间角:一个点在立体图形内部的一个角叫做空间角。
三、求解几何体角度的方法:1.利用角度的定义:根据对顶角、共顶角、对称角、等角等角度的定义,利用已知条件和角度关系,进行推理和计算。
2.利用角度的恒等关系:根据角度的恒等关系,利用已知条件和角度关系,进行推理和计算。
3.利用角度的平分关系:根据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利用已知条件和角度关系,进行推理和计算。
初一数学三角形角度的相关计算
三角形中的角度计算要进行三角形的角度计算,首先要搞清楚三角形角度之间的关系变化。
1、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A+∠B+∠C=180°2、外角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等于90°4、等腰三角形的三角的关系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n °,则两底角为21(180°-n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 n °,则另一个底角也是n °,顶角为180°-2n °.三角形中的角度计算主要分以下三种形式:1、方程法,2、推理代换法,3、特殊值法1、方程法例1、在△ABC 中,AB=AC ,CD 平分∠C ,∠ADC=150°,求∠B[分析] (1)所求的∠B 在△DBC 内,已知的∠ADC 是△DBC 的外角,所以有∠ADC=∠B+∠BCD 。
∠B 是等腰△ABC 的顶角,∠BCD 是底角的一半,可以用∠B 表示,所以可利用方程式求∠B 。
(2)因为∠A 是底角,∠ACD 是底角的一半,∠ADC 是已知角,所以可以先求出∠A 。
解法1、设∠B=x ,则∠ACB=21(180°-x),∠BCD=41(180°-x),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BCD=∠ADC ,即 x+41(180°-x)=150° 所以x=140° 解法2、设∠A=x ,则∠ACB=x,∠ACD=21x 。
因为∠A+∠ACD+∠ADC=180°, 所以 x+21x+150°=180° 解得x=20°,即∠A=20°∴∠B=180°-2×20°=140°例2、在△ABC 中,∠A :∠B=5:7,∠C 比∠A 大10°,求∠C解:设∠C=x,则∠A=x -10°,∠B=57(x-10°),所以有 x+(x -10°)+57(x -10°)=180° 解得x=60°,即∠C=60°例3、D 是△ABC 的BC 边上一点,AD=BD ,AB=AC=CD ,求∠BACC BA[分析]因为AD=BD ,AB=AC=CD ,所以有∠B=∠BAD=∠C , ∠DAC=∠ADC ,且∠BAC+∠B+∠C=180°,这样我们可以设∠B=x,列出方程即可求。
角度知识点总结
角度知识点总结角度是几何中常见的概念,它用来描述两条线段之间的旋转关系。
在几何学中,角度是一种基本的概念,而对角、平角、余角等也是常见的角度相关概念。
本文将围绕角度的基本概念、几何角和角度的测量、角度的运算、角度的性质以及角度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角度知识点总结。
一、角度的基本概念1.1 角度的定义角度是用来描述两条射线之间的旋转关系的概念。
在数学中,角度的定义是一种用尺度来表示的物理量,通常用来描述物体的旋转情况。
一个完整的圆周是360度,因而可以用角度来描述圆周运动的情况。
1.2 角度的符号表示角度通常用一个小圆圆圈的方式来表示,如图1所示。
(插入图1:角度符号表示)在数学中,角度的表示方式有时也使用字母来表示,如角A、角B等。
1.3 角度的种类根据角度的大小和旋转方向,角度可分为直角、钝角、锐角、负角、正角等不同的类型。
1.4 角度的性质角度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角度是向量的旋转性质;(2)角度的大小可以用尺度来表示;(3)一个完整的圆周对应360度。
二、几何角和角度的测量2.1 几何角的定义在几何学中,角是指由两条线段或两个射线所夹的部分。
它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上的一个平面角,如图2所示。
(插入图2:几何角的示意图)2.2 角度的测量角度的测量通常使用度(°)、分(′)、秒(″)等单位。
在直角坐标系中,角度的度数通常从x轴正半轴的正方向逆时针旋转测量,角度的度数范围是0°-360°。
三、角度的运算3.1 角度的加减运算角度的加减运算是根据旋转的方向和大小来进行的。
例如,如果一个角度是90°,另一个角度是60°,那么它们的和是150°。
另外,当角度相加得到一个等于360°的结果时,说明这两个角度补角,它们互为补角,即它们的和是一个直角。
3.2 角度的乘除运算角度的乘除运算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进行。
一般来说,角度的乘除运算是指一个角度与一个常数的乘除运算,或者两个角度之间的乘除运算。
角度的运算法则
角度的运算法则角度的运算法则是指在几何学中,对角度进行加减、乘除和取反等运算的规则。
角度的运算法则在几何学的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三角函数、向量运算等。
本文将从角度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介绍角度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一、角度的基本概念1. 角度的定义:角度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图形,其中一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另一条射线叫做角的始边。
角度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如α、β、γ等。
2. 角度的单位:角度可以用度(°)或弧度(rad)来表示。
常见的角度单位换算关系为:180° = π rad。
3. 角度的正负:顺时针方向为负角度,逆时针方向为正角度。
二、角度的加减法1. 角度的加法:当两个角的始边相同且非共线时,可以将两个角的度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角。
例如,α = 60°,β = 30°,则α + β = 60° + 30° = 90°。
2. 角度的减法:当两个角具有相同的终边时,可以将减数角的度数减去被减数角的度数得到它们的差角。
例如,α = 60°,β = 30°,则α -β = 60° - 30° = 30°。
三、角度的乘除法1. 角度的乘法:将一个角的度数与一个实数相乘,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新角,其度数等于原角度数与实数的乘积。
例如,α = 30°,k = 2,则α × k = 30° × 2 = 60°。
2. 角度的除法:将一个角的度数除以一个非零实数,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新角,其度数等于原角度数除以实数的商。
例如,α = 60°,k = 2,则α ÷ k = 60° ÷ 2 = 30°。
四、角度的取反1. 正角的取反:一个角的正角是指与该角的度数相加为360°的角。
例如,α = 30°,则α的正角是360° - 30° = 330°。
初中数学关于角度的公式
初中数学关于角度的公式初中数学中关于角度的公式是几何学中的基础内容,对于理解图形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角度的几个重要公式及其解释:一、角度的基本性质角度是两条射线、一条直线和一点共同构成的几何量。
角度通常用度(°)、弧度(rad)或梯度(grad)来衡量,其中最常用的是度数。
二、角的补角和余角1.补角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公式表示为:A + B = 90°。
2.余角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公式表示为:A + B = 180°。
三、三角形中的角度关系1.内角和定理任何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即:A + B + C = 180°。
2.外角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即:外角 = A + B(或B + C,或A + C)。
四、平行线和交替内角1.两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且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即:如果 A = B 或 A = C,则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交替内角性质交替内角的和为180°。
即:A + B = 180° 和 C + D = 180°。
五、相似三角形中的角度关系1.对应角相等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则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即: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如果对应的顶点连接,则连接线段的夹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六、多边形中的角度关系1.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即:A + B + C + … = (n-2) × 180°.2.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即:外角A + B + C + … = 360°.七、角度的变换公式1.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正弦(sin)是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余弦(cos)是直角三角形中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正切(tan)是直角三角形中邻边与对边的比值。
七年级下册数学角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角知识点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概念之一,而在数学中,角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
在七年级下册数学中,我们开始学习角的相关知识。
那么本文将具体介绍七年级下册数学角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不同的射线共同确定的图形部分。
可以用表示角的符号∠来表示,其中符号中所包含的字母代表角的顶点。
而两个射线所组成的平面称之为角的平面。
二、角的度量在数学中,角的度量有两种方式:弧度制和角度制。
常见的是角度制,其中以“度”为单位来表示角的大小。
一个度数等于一个公平分之一的圆周的弧长。
在七年级下册数学中,我们要掌握角度和弧度的互换关系,例如:$90^{\circ} = \dfrac{\pi}{2}$ rad。
三、角的分类在数学中,角可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周角四种类型。
其中,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周角等于360度。
四、角的初步运算在角的运算中,我们需要主要关注角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在七年级下册数学中,我们会遇到如下的运算:1. 角的加减法:若 $\alpha$,$\beta$ 是两条射线,并且 $A$ 点不在 $\alpha$,$\beta$ 上,则 $\angle BAC = \angle BAF+\angle FAE$。
2. 角的乘除法:若一个角 $\alpha$ 的度数为 $a^{\circ}$,则$k\alpha$ 的度数为 $ka^{\circ}$。
而若 $k\alpha$ 的度数为$b^{\circ}$,则 $\alpha$ 的度数为 $\dfrac{b}{k}$。
五、角的三要素在数学中,角的三要素分别指角的顶点以及两个端点所对应的两条射线。
具体而言,共有三个要素,即角的顶点、角所在的平面以及角的两边所对应的两条射线。
六、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是指将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
在数学中,角的平分线一般是指从角的顶点处引出一条射线,使其将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初一数学】三角形有关角度的计算,与两线、内外角、折叠结合
【初一数学】三角形有关角度的计算,与两线、内外角、折叠结合初一下学期,还是以代数为主,但是几何知识也不要忽略。
在几何题中,除了常考查的证明题外,也有计算题,常见的计算题有角度的计算、线段长度的计算、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
在初一下学期,学习的几何知识点主要有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因此几何计算中以角度的计算为主,也会与角平分线、高线、内角和定理、外角和定理、几何图形变换之折叠变换等知识点相结合,有些题目的难度较大,可能会作为压轴题出现在考试中。
类型一:与两线(角平分线、高线)相结合例题1:如图,在△ABC 中,AD是BC边上的高,BE平分∠ABC交AD于点E,DF∥BE交AC于点F,若∠C=70°,∠BAC=58°.(1)求∠ABE的度数;(2)求∠ADF的度数.分析:(1)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AB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ABE的度数;(2)依据高线的定义,即可得出∠BED的度数,由BE∥DF,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得到结论。
解:(1)∵∠C=70°,∠BAC=58°,∴∠ABC=52°,又∵BE平分∠ABC,∴∠ABE=∠DBE=1/2∠ABC=26°.(2)∵AD是BC边上的高,∴∠BED=90°-26°=64°,又∵DF∥BE,∴∠ADF=∠BED=64°.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解题时注意有运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类型二:与内角和相结合例题2:如图,已知∠1=20°,∠2=25°,∠A=55°,求∠BDC的度数.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求出∠DBC+∠DCB,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1=20°,∠2=25°,∠A=55°,∴∠DBC+∠DCB=180°-20°-25°-55°=80°,在△BCD中,∠BDC=180°-(∠DBC+∠DCB)=180°-80°=100°.解本题时要注意整体思想的使用,不是每个角的度数都能直接求出,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第一讲七年级数学角度问题及分析计算
第一讲七年级数学角度问题及分析计算2016-01-251.数学中的公理和定理[平行线、相交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公理: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基本的、客观的数学知识或事实,一般不需要证明。
例如: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在同一个平面上,]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则两条直线平行。
c. [在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在一定条件下,由定理推导出来的正确的结论。
例如:同样为[在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试着自己证明一下]2.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多边形的内角之和呢?3.试证明:一个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多边形的外角之和等于360度。
4. 重点难点:使用代数式来表达和分析角度问题例题1. 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1)探索并写出这种关系;(2)请说明理由.例题2. 如图,已知∠AOB是∠AOC的余角,∠AOD是∠AOC的补角,且∠BOC=1/2∠BOD,求∠AOC和∠BOD的度数?例题3. 已知O为直线AB上的一点,∠COE是直角,OF平分∠AOE(1)如图1,若∠COF=34°,则∠BOE= ________;若∠COF=m°,则∠BOE= ______ ;∠BOE.与∠COF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图2中,若∠COF=75°,在∠BOE的内部是否存在一条射线OD,使得2∠BOD 与∠AOF的和等于∠BOE与∠BOD的差的三分之一?若存在,请求出∠BOD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射线OE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1)中∠BOE和∠CO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求出∠BOE与∠COF的数量关系.课后作业:1.如图,∠AOB和∠AOD分别是∠AOC的余角和补角,已知∠AOD=112°30′,请说明OC 是∠BOD的平分线2.如图,为解决A、B、C、D四个村庄的用水问题,准备修建一个蓄水池(1)请你确定蓄水池P的位置,使它到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画出点P的位置,并说明理由;(2)现计划把如图2河中的水引入(1)中所画的蓄水池P中,怎样开挖渠道最短?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EF为河沿所在的直线)3.如果两个角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就称这两个角互为反余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反余角.例如:,,,则和互为反余角,其中是的反余角,也是的反余角.(1)如图,为直线上一点,于点,于点,的反余角是,则的反余角是.(2)若一个角的反余角是它的补角的,求这个角.4.1)如图1,在Δ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A=40°,求∠BOC 的度数;,求∠B′O′C′的度数;2)如图2,ΔA′B′C′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A′=40°有怎样的数量关系?3)上面(1)、(2)两题中的∠BOC与∠B′O′C′是否还具有这样的关系?这个结论你是怎样得到,∠BOC与∠B′O′C′若∠A=∠A′=n°的?。
七年级下第七讲几何角度推理技巧和方法
七年级下第七讲几何角度推理技巧和方法本文档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掌握几何角度推理的技巧和方法,以提升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解题能力。
1. 角度的基本概念- 角度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起点所形成的形状。
- 角度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 角度的度量可以从射线的正方向开始逆时针方向度量。
2. 角的分类2.1 锐角、直角和钝角- 锐角是指度数小于90°的角。
- 直角是指度数等于90°的角。
- 钝角是指度数大于90°但小于180°的角。
2.2 对顶角和邻补角- 对顶角是指两个角共享相同的顶点和边,但射线方向相反的角。
- 邻补角是指两个角相加等于90°的角。
3. 角的推理技巧3.1 垂直角的判断-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且相交的角都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是垂直的。
3.2 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的度数相等。
3.3 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相加等于90°: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它们的度数相加等于90°。
4. 解题方法在解决几何角度推理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首先,仔细观察几何图形,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
2. 其次,利用已知条件和角的性质进行分析推理。
3. 根据分析推理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5. 实例演练以下是一些几何角度推理的例题,供学生练和巩固所学知识:1. 已知∠ABC是直角,求∠CBD的度数。
2. 如果∠ABD是钝角,且∠CBE是直角,那么∠CBD的度数是多少?3. 如果∠ABD和∠CBE是对顶角,且∠ABD的度数是57°,那么∠CBE的度数是多少?6. 总结通过研究本文档,学生将掌握几何角度推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解决与几何角度推理相关的问题。
希望本文档对七年级学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最新七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相关结论总结与证明
精品文档初一下学期三角形外角相关结论在学习第七章和第十(第七章)清晰并有条理地叙述解答或请各位同学务必习惯使用几何语言,二章的内容时,证明过程。
本文主要以一些常见结论为基础,归纳并练习。
内容不涵盖全部,仅给出相应的结论及其证(参考题目见标注页码)对于错误率和出现频率高的题型“整体法”的运用较多,即通过内角和用一个角表示其明过程。
三角形问题中,余两角之和,再进行整体代换。
一、三角形垂线与角平分线夹角与其它两个内角的关系的关系与,,平分,请写出在中,C??AE?BC?ABCBACB?DAE?AD. 式,并给出证明过程证明:BAC?AD平分?1BAC????BAD??DAC2BCAE??B?????BAE?901)?C-?B?B90???)-(180????DAE??BAE?BAD?(21)C??B?(?2P16.T6相关习题:《课时作业》二、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的三个重要结论、两个内角平分线的情形1 .两内角与的平分线交于点如图,ACB?ABC?ABC?I请你写出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BIC?I?1与的数量关系式:A?BIC?90???BIC?I?2证明:中,?ABC在A A?180?-??ABC??ACBACB??ABC,BI,CI 分别平分?I11ACB?,?ICB????IBC?ABC22CB1)????IBC???ICB(ABC?ACB2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A)?(180??2A????902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一个内角一个外角平分线的情形2的平分线交于点的外角的内角的平分线与如图,ACE?ABC???ABCAB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请你写出与BDC?AD?1与的数量关系式:A???BDCBDC?A?A2:证明D的一个外角?DCB?DCE是?D?DBC??DCE???I ACE?ABCCD分别平分?,BD,ABDCAC由上述两式相加ABDB、两个外角平分线的情,请你直接写的平分线交于如图的两外ABBCCB. 的数量关系,并证BO的数量关系式BO9BD证明的外ABDBEC均ABECDBAC外角的平分OABBBCDBOCOBDBBCOBOCABAC1891899OB18OC (二周末作P17.T13 P29.T2课相关习题P42.T2T2《课时作业T15,T17,T25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三、三角形折叠问题、一般求值的折叠问题1则,,若纸条沿折叠)如图,把一张长方形(158??1ABCDEF.?AEG?E解:D1CF CH这里的一致证明:'AA连接的外角'、?DAA'?则?1、?2是EAAA'??'EA??1??EAAA'2??DAA'??DA?A??DAA?'?EAA?'?'AA??EA'A?DA'??AA??2???1??A?'??2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情形落在边上的(2)点C?ABA沿若点,点分别是边上的两如图是一个三角形的纸片,ABCD、E?ABC?. 是的关系折叠,证明与直线A2??B'DAB?DEA'DA??:证明的外角'?ADA?BDA'是由图可知,ADA'?DAA'????BDA'?A??2即?BDA'外部的情形落在(3)点CB?AA的位的外部点形,使点落在四边如果把纸片沿折叠BCED?ABC'ADEA存与之间为,此时置,如图,将记为,记2?1,?EC'?AA???BDA'2?1.的结论的关系?证明你在什么样明:证FCE的交点记为A'D与将的外角?ADF?1是?的外角EFA'AFD是??A????AFD??1 2???A'?AFD?A???2??1??A'?A?2?2即?1-?意:注到比证明得在上部,可类(1.情形3)的点若是落A?2??2-?A1利地题,巧妙确切值的问问题中,尤其是对于没有给出明2.在证三角形.键的关解论是决问题用外角的结代是明,但形内角和证法不止一种,可用三角证3.情形(3)中的明方. 用荐使杂,不推换过程比较复”镖形笔形”、“页第23题)与“铅业对于本章中“蹄形”(课时作25)(4页第5(课时作业第18角和周末作业(二)T21)、“复杂图形内”(题问16题)等评七章价测试卷第页第4题)“面积分割”(第,第题20:下要求,但作出以细在此不作详阐述法截线法、任意线握三种解法:截线法、平行蹄1、“形”问题掌线法方法:延长记住结论,学会证明题2、“镖形”问一形的顶三角去转化,涉及对角和、复杂图形内角,主要思路是用外3. 讲解三角形专项第详参结论29期报纸2版对顶,般DA???B?C???部分、三等的两部相形一问分割”题掌握将个三角分成面积积“4、面.分三相面割明会要分四分、部,求证分成积等的部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练习题1.中,和分别是和的角平分线交与点,ACB?CPABC?ABC?PBP(1)如果,求的度数。
初中求角度的方法总结
初中求角度的方法总结
在初中数学中,角度的求解是几何部分的基础内容。
掌握各种求角度的方法,对于提高解题能力和几何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阶段常见的求角度方法进行总结,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一、直接求解法
1.利用已知角度:在图形中,如果已知某些角度,可以直接利用这些角度求解其他未知角度。
2.利用角度和定理: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四边形内角和为360°)等。
二、对顶角与邻补角法
1.对顶角: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它们的度数相等。
2.邻补角: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它们的度数之和为180°。
三、平行线性质法
1.同位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同旁内角互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之和为180°。
四、相似三角形法
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如AA相似判定、SAS相似判定等。
五、圆周角定理法
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等于其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六、综合应用法
在实际问题中,可能需要综合运用以上多种方法来求解角度。
例如,在复杂的图形中,可能需要利用平行线性质、相似三角形法、圆周角定理等多种方法。
总结:初中求角度的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观察图形特点,结合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初一角度题型总结
初一角度题型的总结一、题型概述在初一数学中,角度是一个基本概念,它涉及到角的大小、度量、比较以及与角度相关的各种问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角度的理解以及运用角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1、角度的度量: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两个角,要求比较它们的大小或者确定它们的度数。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学生掌握角度的度量单位和度量工具,如量角器,同时还需要理解角度的基本性质,如角的大小与其边的长度无关,只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2、角度的计算: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些已知的角度,然后通过角的和、差、倍、补等运算来求解未知的角度。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学生掌握角度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方法,同时还需要理解角度在几何图形中的意义和应用。
3、角度的比较: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两个或多个角,要求比较它们的大小或者判断它们是否相等。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学生掌握角度的度量方法和比较方法,同时还需要理解角度在几何图形中的性质和应用。
4、角度的应用题:这类题目通常会结合其他知识点,如平行线、相交线、三角形等,来考察学生对角度的理解和应用。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和角度知识,同时还需要理解角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解题思路1、仔细审题:在解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条件,明确解题的目标和方向。
2、确定知识点:在解题之前,一定要明确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了解需要用到哪些概念和方法。
3、逻辑分析: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进行逻辑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求解。
4、验根验答:在解题之后,一定要进行验根验答,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和条件,是否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
四、总结初一角度题型是几何学中的基础题型之一,它涉及到角度的概念、性质、运算和应用等多个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角度的度量方法、比较方法、运算方法和应用方法等基本技能,同时还需要理解角度在几何图形中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2024年初中数学《角度计算的经典模型》及答案解析
角度计算的经典模型(八大题型)【题型01:双垂直模型】【题型02:A字模型】【题型03:8字模型】【题型04:飞镖模型】【题型05:风筝模型】【题型06: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7: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8:内外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1:双垂直模型】【条件】∠B=∠D=∠ACE=90°.【结论】∠BAC=∠DCE,∠ACB=∠CED.1.AD、BE为△ABC的高,AD、BE相交于H点,∠C=50°,求∠BHD.2.如图,在△ABC中,∠BAC=80°,∠B=60°,AD是BC边上的高,∠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点E.求∠AEC的度数.3.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E是AC边上一点,BE与AD交于点F,若∠ABC=45°,∠BAC=75°,∠BFD=60°,求∠BEC的度数.【题型02:A字模型】图1【条件】图1中三种情况【结论】∠1=∠2【证明】略图2【结论】∠1+∠2=∠3+∠4【证明】根据内角和定理,∠1+∠2+∠A=∠3+∠4+∠A=180°∴∠1+∠2=∠3+∠4图3【结论】∠1+∠2=180°+∠A【证明】∠1+∠2=(∠AED+∠A)+(∠ADE+∠A)=180°+∠A4.探索归纳:(1)如图1,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A=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A,则∠1+∠2=.(2)如图2,已知△ABC中,∠A=40°,剪去∠A后成四边形,则∠1+∠2=.(3)如图2,根据(1)与(2)的求解过程,你归纳猜想∠1+∠2与∠A的关系是.(4)如图3,若没有剪掉∠A,而是把它折成如图3形状,试探究∠1+∠2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5.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DE∥BC交AB于点E.若∠A=70°,∠BDC=100°,则∠BED的度数为()A.120°B.130°C.140°D.150°6.如图,已知:AD∥EF,∠CAD+∠DEF=180°.(1)证明:AC∥DE;(2)若AC平分∠BAD,∠ADC=35°,∠ACD=∠ADE+45°.求∠G的度数.7.在△ABC中,已知∠A=80°,∠C=30°,现把△CDE沿DE进行不同的折叠得△C DE,对折叠后产生的夹角进行探究:(1)如图(1)把△CDE沿DE折叠在四边形ADEB内,则求∠1+∠2的和;(2)如图(2)把△CDE沿DE折叠覆盖∠A,则求∠1+∠2的和;(3)如图(3)把△CDE沿DE斜向上折叠,探求∠1、∠2、∠C的关系.【题型03:8字模型】【条件】AE、BD相交于点C【结论】∠A+∠B=∠D+∠E.8.(1)已知:如图(1)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试说明:∠A+∠B=∠C+∠D.(2)如图(2),AP,CP分别平分∠BAD,∠BCD,若∠ABC=36°,∠ADC=16°.求∠P的度数.(3)如图(3),直线AP平分∠B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猜想∠P与∠B、∠D的数量关系是;(4)如图(4),直线AP平分∠BAD的外角∠F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猜想∠P与∠B、∠D的数量关系是.9.如图,∠1=60°,则∠A+∠B+∠C+∠D+∠E+∠F=()A.240°B.280°C.360°D.540°10.如图,求∠A+∠B+∠C+∠D+∠E+∠F+∠G+∠H+∠I=.11.如图,已知AB∥CD,∠B=∠D,CD与AE相交于F.(1)求证:AD∥BC;(2)若∠B=50°,AE平分∠BAD,求∠DFE的度数.12.已知:如图,FE∥OC,AC和BD相交于点O,F是OD上一点,且∠1=∠A.(1)求证:AB∥DC;(2)若∠B=30°,∠1=65°,求∠OFE的度数.13.如图,BP平分∠ABC,交CD于点F,DP平分∠ADC交AB于点E,AB与CD相交于点G,∠A=42°.(1)若∠ADC=60°,求∠AEP的度数;(2)若∠C=38°,求∠P的度数.【题型04:飞镖模型】图1图2图3【条件】四边形ABPC如图1所示【结论】∠BPC=∠A+∠B+∠C.14.探究与发现:如图(1)所示的图形,像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一圆规,我们,不妨把这样图形叫做“规形图(1)观察“规形图(1)”,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请你直接利用以上结论,解决以下问题:①如图(2),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经过点B、C,若∠A=40°,则∠ABX+∠ACX=°.②如图(3),DC平分∠ADB,EC平分∠AEB,若∠DAE=40°,∠DBE=130°,求∠DCE的度数.15.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要求∠A=90°,∠B=32°,∠C=21°,检验工人量得∠CDB=148°,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16.附加题:如图,试说明:①∠BDC>∠A;②∠BDC=∠B+∠C+∠A.如果点D在线段BC的另一侧,结论会怎样?17.如图,△ABC中,∠A=30°,D为CB延长线上的一点,DE⊥AB于点E,∠D=40°,则∠C为()A.20°B.15°C.30°D.25°18.如图,点E在BC上,ED⊥AC于F,交BA的延长线于D,已知∠D=30°,∠C=20°,则∠B的度数是()A.20°B.30°C.40°D.50°19.如图,已知在△ABC中,∠A=40°,现将一块直角三角板放在△ABC上,使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经过点B,C,直角顶点D落在△ABC的内部,则∠ABD+∠ACD=( ).A.90°B.60°C.50°D.40°20.如图,若∠EOC=115°,则∠A+∠B+∠C+∠D+∠E+∠F=.【题型05:风筝模型】21.如图1和图2,在三角形纸片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沿DE折叠,点A落在点A'的位置.(1)如图1,当点A′落在CD边上时,∠DAE与∠1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只填序号),并说明理由;①∠DAE=∠1②∠DAE=2∠1③∠1=2∠DAE(2)如图2,当点A落在△ABC内部时,直接写出∠DAE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22.如图,在△ABC中,∠C=40°,将△ABC沿着直线l折叠,点C落在点D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A.40°B.80°C.90°D.140°23.将纸片△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A′处的位置.(1)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如图1),∠A′与∠1+∠2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BE边上,这时图1中的∠1变为0°角,则∠A′与∠2之间的关系是.(3)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如图2),这时∠A′与∠1、∠2之间又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题型06: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双内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 、CP 分别为∠ABC 、∠ACB 的角平分线.【结论】∠P =90°+12∠A .24.如图1,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运动(不与点O 重合),AC 、BC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BC 延长线交OM 于点G .(1)若∠MON =60°,则∠ACG =;(直接写出答案)(2)若∠MON =n °,求出∠ACG 的度数;(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2,若∠MON =80°,过点C 作CF ∥OA 交AB 于点F ,求∠BGO 与∠ACF 的数量关系.25.如图,BE 平分∠ABD ,CF 平分∠ACD ,BE 与CF 交于点G ,若∠BDC =140°,∠BGC =100°,则∠A =()A.80°B.75°C.60°D.45°26.如图,在△ABC 中,已知∠A =70°,∠ABC 、∠ACB 的平分线OB 、OC 相交于点O ,则∠BOC 的度数为.27.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若∠ABC+∠ACB=130°,求∠BPC的度数.(2)当∠A为多少度时,∠BPC=3∠A?【题型07: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双外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CP分别为∠EBC、∠BCF的角平分线.【结论】∠P=90°-12∠A.28.如图①,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如果∠A=70°,求∠BPC的度数;(2)如图②,作△ABC外角∠MBC,∠N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Q,试探索∠Q,∠A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延长线段BP,QC交于点E,在△BQE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3倍,求∠A的度数.29.如图,在△ABC中,∠B=58°,三角形两外角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30.如图,△ABC两个外角∠CBD、∠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A=40°,求∠BOC的度数.31.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BO的延长线交外角∠ACD的角平分线于点E.以下结论:①∠1=2∠2;②∠BOC=3∠2;③∠BOC=90°+∠2;④∠BOC=90°+∠1.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填序号).32.如图,在△ABC中,∠A=α,∠ABC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A1;∠A1BC与∠A1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得A2;⋯;∠A2019BC与∠A2019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020,得∠A2020,则∠A2020=.33.【初步认识】(1)如图1,BM平分∠ABC,CM平分外角∠ACD,若∠A=80°,则∠M=°.【变式探究】(2)已知ABCD为四边形,E为边AB延长线上一点,如图2,∠ADC=110°,∠BCD=120°,∠DAB和∠CBE的平分线交于点F,则∠F=°.【继续探索】(3)已知ABCD为四边形,E为边AB延长线上一点,如图3,∠ADC=α,∠BCD=β,且α+β>180°,∠DAB和∠CBE的平分线交于点F,求∠F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终极挑战】(4)如果将(3)中的条件α+β>180°改为α+β<180°,再分别作∠DAB和∠CBE的平分线,且两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F,那么∠F与α、β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说明理由)角度计算的经典模型(八大题型)【题型01:双垂直模型】【题型02:A字模型】【题型03:8字模型】【题型04:飞镖模型】【题型05:风筝模型】【题型06: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7: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8:内外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1:双垂直模型】【条件】∠B=∠D=∠ACE=90°.【结论】∠BAC=∠DCE,∠ACB=∠CED.1.AD、BE为△ABC的高,AD、BE相交于H点,∠C=50°,求∠BHD.【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AD是△ABC的高,∴∠BHD+∠HBD=90°,∵BE是△ABC的高,∴∠HBD+∠C=90°,∴∠BHD=∠C,∵∠C=50°,∴∠BHD=50°.2.如图,在△ABC中,∠BAC=80°,∠B=60°,AD是BC边上的高,∠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点E.求∠AEC的度数.【答案】110°【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ACB 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CD 的值,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解题即可.【详解】解:∵在△ABC 中,∠BAC =80°,∠B =60°,∴∠ACB =180°-∠CAB =∠B =180°-80°-60°=40°,∵CF 是∠ACB 的平分线,∴∠ECD =12∠ACD =12×40°=20°,∵AD 是BC 边上的高,∴∠ADC =90°,∴∠AEC =∠ADC +∠ECD =90°+20°=110°.3.如图,在△ABC 中,AD ⊥BC ,垂足为D ,E 是AC 边上一点,BE 与AD 交于点F ,若∠ABC =45°,∠BAC =75°,∠BFD =60°,求∠BEC 的度数.【答案】9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 ,然后求出∠DBF ,进而得出答案.【详解】∵∠ABC =45°,∠BAC =75°,∴∠C =180°-45°-75°=60°.∵AD ⊥BC ,∴∠ADB =90°.∵∠BFD =60°,∴∠DBF =90°-60°=30°,∴∠BEC =180°-∠EBC -∠C =180°-60°-30°=90°.【题型02:A 字模型】图1【条件】图1中三种情况【结论】∠1=∠2【证明】略图2【结论】∠1+∠2=∠3+∠4【证明】根据内角和定理,∠1+∠2+∠A=∠3+∠4+∠A=180°∴∠1+∠2=∠3+∠4图3【结论】∠1+∠2=180°+∠A【证明】∠1+∠2=(∠AED+∠A)+(∠ADE+∠A)=180°+∠A4.探索归纳:(1)如图1,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A=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A,则∠1+∠2=270°.(2)如图2,已知△ABC中,∠A=40°,剪去∠A后成四边形,则∠1+∠2=220°.(3)如图2,根据(1)与(2)的求解过程,你归纳猜想∠1+∠2与∠A的关系是180°+∠A.(4)如图3,若没有剪掉∠A,而是把它折成如图3形状,试探究∠1+∠2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和为90°∴∠1+∠2=360°-(∠A+∠B)=360°-90°=270°.∴∠1+∠2等于270°.故答案为:270°;(2)∠1+∠2=180°+40°=220°,故答案是:220°;(3)∠1+∠2与∠A的关系是:∠1+∠2=180°+∠A;故答案为:180°+∠A;(4)∵△EFP是由△EFA折叠得到的,∴∠AFE=∠PFE,∠AEF=∠PEF∴∠1=180°-2∠AFE,∠2=180°-2∠AEF∴∠1+∠2=360°-2(∠AFE+∠AEF)又∵∠AFE+∠AEF=180°-∠A,∴∠1+∠2=360°-2(180°-∠A)=2∠A.5.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DE∥BC交AB于点E.若∠A=70°,∠BDC=100°,则∠BED的度数为()A.120°B.130°C.140°D.150°【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求出∠EBD,∠EDB,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A+∠ABD=∠BDC,∠A=70°,∠BDC=100°,∴∠ABD=30°,∵BD平分∠ABC,∴∠ABD=∠CBD=30°,又∵DE∥BC,∴∠BDE=∠CBD=30°,∴∠BED=180°-∠ABD-∠BDE=120°.故选:A.6.如图,已知:AD∥EF,∠CAD+∠DEF=180°.(1)证明:AC∥DE;(2)若AC平分∠BAD,∠ADC=35°,∠ACD=∠ADE+45°.求∠G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G=50°【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EF+∠ADG=180°,由∠CAD+∠DEF=180°可得∠CAD=∠ADG,即可证明;(2)首先利用已知条件可以去求出∠BAC=∠ADE=50°,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求出∠BDG,解答即可.【详解】(1)证明:∵AD∥EF,∴∠DEF+∠ADG=180°.∵∠CAD+∠DEF=180°.∴∠CAD=∠ADG.∴AC∥DE;(2)解:∵AC是∠BAD的平分线,且AC∥DE,∴∠BAC=∠CAD,∠CAD=∠ADE,∴∠BAC=∠ADE,∵∠ACD=∠ADE+45°,∠ACD=∠B+∠BAC,∴∠B=45°,∵∠ADC=35°,∴∠BAD=180°-∠B-∠ADC=180°-45°-35°=100°.∵AC是∠BAD的平分线,∠BAD=50°,∴∠CAD=∠ADE=12∴∠G=∠BAD-∠ADE=100°-50°=50°.7.在△ABC中,已知∠A=80°,∠C=30°,现把△CDE沿DE进行不同的折叠得△C DE,对折叠后产生的夹角进行探究:(1)如图(1)把△CDE沿DE折叠在四边形ADEB内,则求∠1+∠2的和;(2)如图(2)把△CDE沿DE折叠覆盖∠A,则求∠1+∠2的和;(3)如图(3)把△CDE沿DE斜向上折叠,探求∠1、∠2、∠C的关系.【答案】(1)60°(2)50°(3)∠2-∠1=2∠C【分析】本题考查折叠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此题时要充分利用折叠部分折叠前后形成的图形为全等形的性质,并且解答该题时要充分利用三角形的性质.(1)根据折叠前后的图象全等可知,∠1=180°-2∠CDE,∠2=180°-2∠CED,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比可求出答案;(2)连接DG,将∠ADG+∠AGD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求;(3)将∠2看作180°-2∠CED,∠1看作2∠CDE-18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解题.【详解】(1)解:由折叠性质可知:∠CDC =2∠CDE,∠CEC =2∠CED,∵∠C=30°,∴∠1+∠2=180°-2∠CDE+180°-2∠CED=360°-2∠CDE+∠CED=360°-2180°-∠C=2∠C=60°;(2)解:连接DG,∵∠A=80°,∴∠1+∠2=180°-∠C -∠ADG+∠AGD=180°-30°-180°-80°=50°;(3)解:∠2-∠1=180°【题型03:8字模型】【条件】AE、BD相交于点C【结论】∠A +∠B =∠D +∠E .8.(1)已知:如图(1)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试说明:∠A +∠B =∠C +∠D .(2)如图(2),AP ,CP 分别平分∠BAD ,∠BCD ,若∠ABC =36°,∠ADC =16°.求∠P 的度数.(3)如图(3),直线AP 平分∠B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猜想∠P 与∠B 、∠D 的数量关系是;(4)如图(4),直线AP 平分∠BAD 的外角∠F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猜想∠P 与∠B 、∠D 的数量关系是.【答案】(1)见解析;(2)26°;(3)∠P =90°+12∠B +∠D ;(4)∠P =180°-12∠B +∠D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和对顶角的性质即可得证;(2)设∠BAP =∠P AD =x ,∠BCP =∠PCD =y ,x +∠ABC =y +∠P x +∠P =y +∠ADC 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直线AP 平分∠B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得到∠P AB =∠P AD =12∠BAD ,∠PCB =∠PCE =12∠PCD 从而可以得到180°-2∠P AB +∠PCB +∠D =∠B ,再根据∠P +∠P AD =∠PCD +∠D ,∠BAD +∠B =∠BCD +∠D 得到∠P -∠B =∠P AD +∠PCB =∠P AB +∠PCB 即可求解;(4)连接PB ,PD ,求得∠APC +∠ABC +∠PCB +∠P AB =360°,∠APC +∠ADC +∠PCD +∠P AD =360°,再根据∠PCE +∠PCD =180°,∠P AB +∠P AF =180°,∠FAP =∠P AO ,∠PCE =∠PCB ,即可求解.【详解】解:(1)如图.∵∠A +∠B +∠AOB =180°,∠C +∠D +∠COD =180°,∴∠A +∠B +∠AOB =∠C +∠D +∠COD .∵∠AOB =∠COD ,∴∠A +∠B =∠C +∠D ;(2)如图.∵AP ,CP 分别平分∠BAD ,∠BCD ,设∠BAP =∠P AD =x ,∠BCP =∠PCD =y ,则有x +∠ABC =y +∠P x +∠P =y +∠ADC ,∴∠ABC -∠P =∠P -∠ADC ,∴∠P =12∠ABC +∠ADC =1236°+16° =26°(3)如图.∵直线AP 平分∠B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P AB =∠P AD =12∠BAD ,∠PCB =∠PCE =12∠BCE ,∴2∠P AB +∠B =180°-2∠PCB +∠D ,∴180°-2∠P AB +∠PCB +∠D =∠B∵∠P +∠P AD =∠PCD +∠D ,∠BAD +∠B =∠BCD +∠D∴∠P +∠P AD -∠BAD -∠B =∠PCD -∠BCD∴∠P -∠P AB -∠B =∠PCB ,∴∠P -∠B =∠P AB +∠PCB∴180°-2∠P -∠B +∠D =∠B ,即∠P =90°+12∠B +∠D .(4)连接PB ,PD∵直线AP 平分∠BAD 的外角∠F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FAP =∠P AO ,∠PCE =∠PCB ,∵∠APB +∠PBA +∠P AB =180°,∠PCB +∠PBC +∠BPC =180°∴∠APC +∠ABC +∠PCB +∠P AB =360°同理得到:∠APC +∠ADC +∠PCD +∠P AD =360°∴2∠APC +∠ABC +∠ADC +∠PCB +∠P AB +∠PCD +∠P AD =720°∴2∠APC +∠ABC +∠ADC +∠PCE +∠P AB +∠PCD +∠P AF =720°∵∠PCE +∠PCD =180°,∠P AB +∠P AF =180°∴2∠APC +∠ABC +∠ADC =360°,∴∠APC =180°-12∠ABC +∠AD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9.如图,∠1=60°,则∠A +∠B +∠C +∠D +∠E +∠F =()A.240°B.280°C.360°D.540°【答案】A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B 与∠C 的和,然后在五星中求得∠1与另外四个角的和,加在一起即可.【详解】解: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3=∠A +∠E ,∠2=∠F +∠D ,∵∠1+∠2+∠3=180°,∠1=60°,∴∠2+∠3=120°,即:∠A+∠E+∠F+∠D=120°,∵∠B+∠C=120°,∴∠A+∠B+∠C+∠D+∠E+∠F=24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题目中的六个角分成两部分来分别求出来,然后再加在一起.10.如图,求∠A+∠B+∠C+∠D+∠E+∠F+∠G+∠H+∠I=.【答案】900°【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可得答案.【详解】解:连EF,GI,如图∵6边形ABCDEFK的内角和=(6-2)×180°=720°,∴∠A+∠B+∠C+∠D+∠E+∠F=720°-(∠1+∠2),即∠A+∠B+∠C+∠D+∠E+∠F+(∠1+∠2)=720°,∵∠1+∠2=∠3+∠4,∠5+∠6+∠H=180°,∴∠A+∠B+∠C+∠D+∠E+∠F∠H+(∠3+∠4)=900°,∴∠A+∠B+∠C+∠D+∠E+∠F(∠3+∠4)+∠5+∠6+∠H=720°+180°,∴∠A+∠B+∠C+∠D+∠E+∠F+∠G+∠H+∠I=900°,故答案为:900°.【点睛】本题考查了n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的整数).11.如图,已知AB∥CD,∠B=∠D,CD与AE相交于F.(1)求证:AD∥BC;(2)若∠B=50°,AE平分∠BAD,求∠DFE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115°.【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1)AB∥CD,得到∠B=∠DCE,推出∠D=∠DCE,即可得证;(2)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AD的度数,角平分线求出∠DAE=65°,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AB∥CD,∴∠B=∠DCE,∵∠B=∠D,∴∠D=∠DCE,∴AD∥BC,(2)∵AD∥BC,∴∠BAD=180°-∠B=180°-50°=130°,∵AE平分∠BAD,∴∠DAE=65°,∵∠D=∠B=50°,∴∠DFE=∠D+∠EAD=50°+65°=115°.12.已知:如图,FE∥OC,AC和BD相交于点O,F是OD上一点,且∠1=∠A.(1)求证:AB∥DC;(2)若∠B=30°,∠1=65°,求∠OFE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95°【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应用:(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已知得出∠A=∠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推出即可.【详解】(1)证明:∵FE∥OC,∴∠1=∠C,∵∠1=∠A,∴∠A=∠C,∴AB∥DC;(2)解:∵AB∥DC,∴∠D=∠B,∵∠B=30°,∴∠D=30°,∵∠OFE是△DEF的外角,∴∠OFE=∠D+∠2,∵∠1=65°,∴∠OFE=30°+65°=95°.13.如图,BP平分∠ABC,交CD于点F,DP平分∠ADC交AB于点E,AB与CD相交于点G,∠A=42°.(1)若∠ADC=60°,求∠AEP的度数;(2)若∠C=38°,求∠P的度数.【答案】(1)72°;(2)40°.【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DP=12∠ADC,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解;(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DP=∠PDF,∠CBP=∠PBA,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ADP=∠P+∠ABP,∠C+∠CBP=∠P+∠PDF,所以∠A+∠C=2∠P,即可得解.【详解】解:(1)∵DP平分∠ADC,∴∠ADP=∠PDF=12∠ADC,∵∠ADC=60°,∴∠ADP=30°,∴∠AEP=∠ADP+∠A=30°+42°=72°;(2)∵BP平分∠ABC,DP平分∠ADC,∴∠ADP=∠PDF,∠CBP=∠PBA,∵∠A+∠ADP=∠P+∠ABP,∠C+∠CBP=∠P+∠PDF,∴∠A+∠C=2∠P,∵∠A=42°,∠C=38°,∴∠P=12(38°+42°)=4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定理并理解“8字形”的等式是解题的关键.【题型04:飞镖模型】图1图2图3【条件】四边形ABPC如图1所示【结论】∠BPC=∠A+∠B+∠C.14.探究与发现:如图(1)所示的图形,像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一圆规,我们,不妨把这样图形叫做“规形图(1)观察“规形图(1)”,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请你直接利用以上结论,解决以下问题:①如图(2),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经过点B、C,若∠A=40°,则∠ABX+∠ACX=50°.②如图(3),DC平分∠ADB,EC平分∠AEB,若∠DAE=40°,∠DBE=130°,求∠DCE的度数.【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如图(1),∠BDC=∠BAC+∠B+∠C,理由是:过点A、D作射线AF,∵∠FDC=∠DAC+∠C,∠BDF=∠B+∠BAD,∴∠FDC+∠BDF=∠DAC+∠BAD+∠C+∠B,即∠BDC=∠BAC+∠B+∠C;(2)①如图(2),∵∠X=90°,由(1)知:∠A+∠ABX+∠ACX=∠X=90°,∵∠A=40°,∴∠ABX+∠ACX=50°,故答案为:50;②如图(3),∵∠A=40°,∠DBE=130°,∴∠ADE+∠AEB=130°-40°=90°,∵DC平分∠ADB,EC平分∠AEB,∴∠ADC=12∠ADB,∠AEC=12∠AEB,∴∠ADC+∠AEC=12∠ADB+∠AEB=45°,∴∠DCE=∠A+∠ADC+∠AEC=40°+45°=85°.15.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要求∠A=90°,∠B=32°,∠C=21°,检验工人量得∠CDB=148°,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如图,延长CD交AB于E,∵∠A=90°,∠C=21°,∴∠1=∠A+∠C=90°+21°=111°,∵∠B=32°,∴∠BDC=∠B+∠1=32°+111°=143°.又∵∠BDC=148°,∴这个零件不合格.16.附加题:如图,试说明:①∠BDC>∠A;②∠BDC=∠B+∠C+∠A.如果点D在线段BC的另一侧,结论会怎样?【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①延长BD交AC于E,则∠BDC>∠DEC,而∠DEC>∠A,所以∠BDC>∠A;②由∠BDC=∠C+∠DEC,而∠DEC=∠A+∠B,所以∠BDC=∠A+∠B+∠C.如果点D在线段BC的另一侧,如图所示:结论:①∠BDC与∠A无法比较大小;②∠BDC=360°-(∠A+∠B+∠C),17.如图,△ABC中,∠A=30°,D为CB延长线上的一点,DE⊥AB于点E,∠D=40°,则∠C为()A.20°B.15°C.30°D.25°【答案】A【解答】解:∵DE⊥AB,∴∠DEB=90°,∵∠D=40°,∴∠ABD=180°-∠D-∠DEB=50°,∵∠ABD=∠A+∠C,∠A=30°,∴∠C=∠ABD-∠A=50°-30°=20°.故选:A.18.如图,点E在BC上,ED⊥AC于F,交BA的延长线于D,已知∠D=30°,∠C=20°,则∠B的度数是()A.20°B.30°C.40°D.50°【答案】C【解答】解:∵ED⊥AC,∠D=30°,∠C=20°,又∵∠DEC=∠B+∠D,∴∠C+∠DEC=∠C+∠D+∠B=90°,∴∠B=40°.故选:C.19.如图,已知在△ABC中,∠A=40°,现将一块直角三角板放在△ABC上,使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经过点B,C,直角顶点D落在△ABC的内部,则∠ABD+∠ACD=( ).A.90°B.60°C.50°D.40°【答案】C【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BC+∠ACB+∠A=180°,即∠ABC+∠ACB=180-∠A=140°,再说明∠DBC+∠DCB=90°,进而完成解答.【详解】解:∵在△ABC中,∠A=40°∴∠ABC+∠ACB=180-∠A=140°∵在△DBC中,∠BDC=90°∴∠DBC+∠DCB=180°-90°=90°∴∠ABD+∠ACD=40°-90°=50°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20.如图,若∠EOC=115°,则∠A+∠B+∠C+∠D+∠E+∠F=.【答案】230°【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EOC=∠E+∠2=115°,∠2=∠D+∠C,∠EOC=∠1+∠F=115°,∠1=∠A+∠B,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如图∵∠EOC=∠E+∠2=115°,∠2=∠D+∠C,∴∠E+∠D+∠C=115°,∵∠EOC=∠1+∠F=115°,∠1=∠A+∠B,∴∠A+∠B+∠F=115°,∴∠A+∠B+∠C+∠D+∠E+∠F=230°,故答案为:2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性质.【题型05:风筝模型】21.如图1和图2,在三角形纸片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沿DE折叠,点A落在点A'的位置.(1)如图1,当点A′落在CD边上时,∠DAE与∠1之间的数量关系为③(只填序号),并说明理由;①∠DAE=∠1②∠DAE=2∠1③∠1=2∠DAE(2)如图2,当点A落在△ABC内部时,直接写出∠DAE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1)③,理由详见解答过程.(2)∠1+∠2=2∠DAE.【解答】解:(1)由题意得:∠DAE=∠DA′E.∵∠1=∠EAD+∠EA′D=2∠DAE.故答案为:③.(2)∠1+∠2=2∠DAE,理由如下:如图2,连接AA′.由题意知:∠EAD=∠EA′D.∵∠1=∠A′AE+∠AA′E,∠2=∠A′AD+∠AA′D,∴∠1+∠2=∠EAA′+∠A′AD+∠EA′A+∠AA′D=∠EAD+∠EA′D=2∠EAD.22.如图,在△ABC中,∠C=40°,将△ABC沿着直线l折叠,点C落在点D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A.40°B.80°C.90°D.140°【答案】B【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得:∠D=∠C=40°,根据外角性质得:∠1=∠3+∠C,∠3=∠2+∠D,则∠1=∠2+∠C+∠D=∠2+2∠C=∠2+80°,则∠1-∠2=80°.故选:B.23.将纸片△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A′处的位置.(1)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如图1),∠A′与∠1+∠2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BE边上,这时图1中的∠1变为0°角,则∠A′与∠2之间的关系是2∠A=∠2.(3)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如图2),这时∠A′与∠1、∠2之间又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图1中,2∠A=∠1+∠2,理由是:∵延DE折叠A和A′重合,∴∠AED=∠A′ED,∠ADE=∠A′DE,∵∠AED+∠ADE=180°-∠A,∠1+∠2=180°+180°-2(∠AED+∠ADE),∴∠1+∠2=360°-2(180°-∠A)=2∠A;(2)2∠A=∠2,如图∠2=∠A+∠EA′D=2∠A,故答案为:2∠A=∠2;(3)如图2,2∠A=∠2-∠1,理由是:∵延DE折叠A和A′重合,∴∠A=∠A′,∵∠DME=∠A′+∠1,∠2=∠A+∠DME,∴∠2=∠A+∠A′+∠1,即2∠A=∠2-∠1.【题型06: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双内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 、CP 分别为∠ABC 、∠ACB 的角平分线.【结论】∠P =90°+12∠A .24.如图1,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运动(不与点O 重合),AC 、BC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BC 延长线交OM 于点G .(1)若∠MON =60°,则∠ACG =;(直接写出答案)(2)若∠MON =n °,求出∠ACG 的度数;(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2,若∠MON =80°,过点C 作CF ∥OA 交AB 于点F ,求∠BGO 与∠ACF 的数量关系.【答案】(1)60°;(2)90°-12n °;(3)∠BGO -∠ACF =50°【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O +∠ABO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得到答案;(2)仿照(1)的解法解答;(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CF =∠CAG ,根据(2)的结论解答.【详解】解:(1)∵∠MON =60°,∴∠BAO +∠ABO =120°,∵AC 、BC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CBA =12∠ABO ,∠CAB =12∠BAO ,∴∠CBA +∠CAB =12(∠ABO +∠BAO )=60°,∴∠ACG =∠CBA +∠CAB =60°,故答案为:60°;(2)∵∠MON =n °,∴∠BAO +∠ABO =180°-n °,∵AC 、BC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CBA =12∠ABO ,∠CAB =12∠BAO ,∴∠CBA+∠CAB=12(∠ABO+∠BAO)=90°-12n°,∴∠ACG=∠CBA+∠CAB=90°-12n°;(3)∵CF∥OA,∴∠ACF=∠CAG,∴∠BGO-∠ACF=∠BGO-∠CAG=∠ACG,由(2)得:∠ACG=90°-12×80°=50°.∴∠BGO-∠ACF=5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BE平分∠ABD,CF平分∠ACD,BE与CF交于点G,若∠BDC=140°,∠BGC=100°,则∠A=()A.80°B.75°C.60°D.45°【答案】C【分析】连接BC,先求解∠DBC+∠DCB,再求解∠GBC+∠GCB,可得∠GBD+∠GCD,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ACD,从而可得:∠ABC+∠ACB,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的大小.【详解】解:连接BC,∵∠BDC=140°,∴∠DBC+∠DCB=180°-140°=40°,∵∠BGC=100°,∴∠GBC+∠GCB=180°-100°=80°,∴∠GBD+∠GCD=∠GBC+∠GCB-∠DBC-∠DCB=40°,∵BE平分∠ABD,CF平分∠ACD,∴∠ABD+∠ACD=2(∠GBD+∠GCD)=80°,∴∠ABC+∠ACB=∠ABD+∠ACD+∠DBC+∠DCB=80°+40°=120°,∴∠A=180°-(∠ABC+∠ACB)=6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与之相关的角的大小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在△ABC中,已知∠A=70°,∠ABC、∠ACB的平分线OB、OC相交于点O,则∠BOC的度数为.【答案】12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BC +∠ACB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OBC +∠OCB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在△ABC 中,∠ABC +∠ACB =180°-∠A =180°-70°=110°,∵∠ABC 与∠ACB 的角平分线BO ,CO 相交于点O ,∴∠OBC +∠OCB =12∠ABC +∠ACB =12×110°=55°,在△BOC 中,∠BOC =180°-(∠OBC +∠OCB )=180°-55°=125°,故答案为:12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27.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1)若∠ABC +∠ACB =130°,求∠BPC 的度数.(2)当∠A 为多少度时,∠BPC =3∠A ?【答案】(1)115°;(2)∠A =36°【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PBC ,∠PCB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BPC ;(2)根据(1)的方法求得∠BPC ,再结合条件∠BPC =3∠A ,解方程即可求得∠A .【详解】(1)∵PB 平分∠ABC ,PC 平分∠ACB ,∴∠PBC =12∠ABC ,∠PCB =12∠ACB ,∵∠ABC +∠ACB =130°,∴∠PBC +∠PCB =12(∠ABC +∠ACB )=65°,∴∠BPC =180°-(∠PBC +∠PCB )=180°-65°=115°,(2)∵PB 平分∠ABC ,PC 平分∠ACB ,∴∠PBC =12∠ABC ,∠PCB =12∠ACB ,∴∠PBC+∠PCB=12(∠ABC+∠ACB),∵∠ABC+∠ACB=180°-∠A,∴∠PBC+∠PCB=90°-12∠A,∠BPC=180°-(∠PBC+∠PCB)=180°-90°-12∠A=90°+12∠A∵∠BPC=3∠A∴3∠A=90°+12∠A,∴∠A=36°.【点睛】本题考查了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角度计算,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题型07: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双外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CP分别为∠EBC、∠BCF的角平分线.【结论】∠P=90°-12∠A.28.如图①,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如果∠A=70°,求∠BPC的度数;(2)如图②,作△ABC外角∠MBC,∠N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Q,试探索∠Q,∠A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延长线段BP,QC交于点E,在△BQE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3倍,求∠A的度数.【答案】(1)125°(2)∠Q=90°-12∠A(3)∠A的度数是45°或60°或120°或135°【分析】(1)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11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PBC=12∠ABC,∠PCB=12∠ACB,求出∠PBC+∠PCB=55°,再在△BP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2)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MBC=∠ACB+∠A,∠NCB=∠ABC+∠A,求出∠MBC+∠NCB=∠ACB+∠A+∠ABC+∠A=180°+∠A,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QBC=12∠MBC,∠QCB=12∠NCB,求出∠QBC+∠QCB=90°+12∠A,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3)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CF=2∠BCF,∠ABC=2∠EBC,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ECF=∠EBC+∠E,求出∠A=2∠E,求出∠EBQ=90°,分为四种情况:①∠EBQ=3∠E=90°,②∠EBQ=3∠Q,③∠Q=3∠E,④∠E=3∠Q,再求出答案即可【详解】(1)∵∠A=70°,∴∠ABC+∠ACB=180°-∠A=110°,∵点P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PBC=12∠ABC,∠PCB=12∠ACB,∴∠PBC+∠PCB=55°,∴∠BPC=180°-(∠PBC+∠PCB)=125°;(2)∵∠MBC=∠ACB+∠A,∠NCB=∠ABC+∠A,∴∠MBC+∠NCB=∠ACB+∠A+∠ABC+∠A=180°+∠A,∵点Q是∠MBC和∠N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QBC=12∠MBC,∠QCB=12∠NCB,∴∠QBC+∠QCB=12(∠MBC+∠NCB)=12(180°+∠A)=90°+12∠A,∴∠Q=180°-(∠QBC+∠QCB)=180°-90°+12∠A=90°-12∠A;(3)∵CQ为△ABC的外角∠NCB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外角∠ACF的平分线,∴∠ACF=2∠BCF,∵BE平分∠ABC,∴∠ABC=2∠EBC,∵∠ECF=∠EBC+∠E,∴2∠ECF=2∠EBC+2∠E,即∠ACF=∠BC+2∠E,∵∠ACF=∠ABC+∠A,∴∠A=2∠E,即∠E=12∠A,∵∠EBQ=∠EBC+∠CBQ=12∠ABC+12∠MBC=12(∠ABC+∠A+∠ACB) =90°,如果△BQE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3倍,那么分为四种情况:①∠EBQ=3∠E=90°,则∠E=30°,∠A=2∠E=60°;②∠EBQ=3∠Q,则∠Q=30°,∠E=60°,∠A=2∠E=120°;③∠Q=3∠E,则∠E=22.5°,∠A=2∠E=45°;④∠E=3∠Q,则∠E=67.5°,∠A=2∠E=135°,综合上述,∠A的度数是45°或60°或120°或13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知识点及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9.如图,在△ABC中,∠B=58°,三角形两外角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答案】61°【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定义求得∠DAC+∠ACF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AC+∠ECA的度数,即可解答.【详解】解:∵∠B+∠BAC+∠BCA=180°,∠B=58°,∴∠BAC+∠BCA=180°-∠B=180°-58°=122°,∵∠BAC+∠DAC=180°,∠BCA+∠ACF=180°,∴∠DAC+∠ACF=360°-(∠BAC+∠BCA)=360°-122°=238°,∵AE平分∠DAC,CE平分∠ACF,∴∠EAC=12∠DAC,∠ECA=12∠ACF,∴∠EAC+∠ECA=12(∠DAC+∠ACF)=119°,∵∠EAC+∠ECA+∠AEC=180°,∴∠AEC=180°-(∠EAC+∠ECA)=180°-119°=61°,故答案为:61°.【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定义,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答的关键.30.如图,△ABC两个外角∠CBD、∠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A=40°,求∠BOC的度数.【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CBD、∠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BC=12(∠A+∠ACB),∠OCB=12(∠A+∠ABC),∴∠OBC +∠OCB =12(∠A +∠ACB +∠ABC +∠A ),∵∠A +∠ACB +∠ABC =180°,∴∠OBC +∠OCB =90°+12∠A ,在△OBC 中,∠BOC =180°-(∠OBC +∠OCB )=180°-(90°+12∠A )=90°-12∠A ,∵∠A =40°,∴∠BOC =90°-12×40°=90°-20°=70°.【题型08:内外角平分线模型】内外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 、CP 分别为∠ABC 、∠ACE 的角平分线【结论】∠P =12∠A 【典例8】(1)如图1,在△ABC 中,BP 平分∠ABC ,CP 平分∠ACB ,求证:∠P =90°+12∠A ;(2)如图2,在△ABC 中,BP 平分∠ABC ,CP 平分外角∠ACE ,猜想∠P 和∠A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证明过程见解答;(2)∠P =12∠A .【解答】(1)证明:∵A +∠ABC +∠ACB =180°,∴∠ABC +∠ACB =180°-∠A ,∵BP 平分∠ABC ,CP 平分∠ACB ,∴∠PCB =12∠ACB ,∠PBC =12∠ABC ,∴∠P =180°-(∠PCB +∠PBC )=180°-12(∠ACB +∠ABC )=180°-12(180°-∠A )=90°+12∠A ;(2)猜想:∠P=12∠A证明:∵∠ACE=∠A+∠ABC,∴∠A=∠ACE-∠ABC,∵∠PCE=∠P+∠PBC,∴∠P=∠PCE-∠PBC,又∵BP平分∠ABC,CP平分∠ACE,∴∠PBC=12∠ABC,∠PCE=12∠ACE,∴∠P=12∠ACE-12∠ABC=12(∠ACE-∠ABC)=12∠A.31.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BO的延长线交外角∠ACD的角平分线于点E.以下结论:①∠1=2∠2;②∠BOC=3∠2;③∠BOC=90°+∠2;④∠BOC=90°+∠1.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填序号).【答案】①③/③①【分析】依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1=2∠2,∠BOC=90°+12∠1,∠BOC=90°+∠2,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CE为外角∠ACD的平分线,BE平分∠ABC,∴∠DCE=12∠ACD,∠DBE=12∠ABC,又∵∠DCE是△BCE的外角,∴∠2=∠DCE-∠DBE=12∠ACD-∠ABC=12∠1,即∠1=2∠2,故①正确;∵BO、CO分别平分∠ABC,∠ACB,∴∠OBC=12∠ABC,∠OCB=12∠ACB,∴∠BOC=180°-∠OBC+∠OCB=180°-12∠ABC+∠ACB=180°-12180°-∠1=90°+12∠1,故④错误;∵CO平分∠ACB,CE平分∠ACD,∴∠ACO=12∠ACB,∠ACE=12ACD,∴∠OCE =12∠ACB +∠ACD =12×180°=90°,∵∠BOC 是△COE 的外角,∴∠BOC =∠OCE +∠2=90°+∠2,故②错误、③正确;综上,正确的有①③.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32.如图,在△ABC 中,∠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得∠A 1;∠A 1BC 与∠A 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得A 2;⋯;∠A 2019BC 与∠A 2019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020,得∠A 2020,则∠A 2020=.【答案】α22020【分析】结合题意,根据角平分线、三角形外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得∠A 1=12∠A ,同理得∠A 2=12∠A 1=α22;再根据数字规律的性质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题意,∠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A 1=180°-12∠ABC -∠ACB -12∠ACD ∵∠ACD =∠A +∠ABC∴∠A 1=180°-∠ABC -∠ACB -12∠A ∵∠A +∠ABC +∠ACB =180°∴∠A 1=12∠A 同理,得∠A 2=12∠A 1=12×12∠A =α22;∠A 3=12∠A 2=12×12×12∠A =α23;∠A 4=12∠A 3=12×12×12×12∠A =α24;⋯∠A n =12∠A n -1=α2n ∴∠A 2020=α22020故答案为:α2202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和数字规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角平分线、数字规律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33.【初步认识】(1)如图1,BM 平分∠ABC ,CM 平分外角∠ACD ,若∠A =80°,则∠M =°.【变式探究】(2)已知ABCD 为四边形,E 为边AB 延长线上一点,如图2,∠ADC =110°,∠BCD =120°,∠DAB 和∠CB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则∠F =°.【继续探索】(3)已知ABCD 为四边形,E 为边AB 延长线上一点,如图3,∠ADC =α,∠BCD =β,且α+β>180°,∠DAB 和∠CB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求∠F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终极挑战】(4)如果将(3)中的条件α+β>180°改为α+β<180°,再分别作∠DAB 和∠CBE 的平分线,且两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F ,那么∠F 与α、β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说明理由)【答案】(1)40;(2)25;(3)∠F =12α+12β-90°,理由见解析;(4)∠F =90°-12α-12β【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外交的性质可探究出∠M =12∠A ,即可求解;(2)延长AD 、BC 相交于G ,先求出∠G 的度数,然后同(1)得出∠F =12∠G ,即可求解;(3)类似(2)探究即可;(4)延长DA ,CB 相交于G ,延长BA ,先求出∠G =180°-α-β,再判断AF 平分∠NAG ,FB 平分∠ABG ,然后同(1)得出∠F =12∠G ,即可求解.【详解】解:∵BM 平分∠ABC ,CM 平分外角∠ACD ,∴∠MBC =12∠ABC ,∠MCD =12∠ACD ,∵∠A =∠ACD -∠ABC ,∠M =∠MCD -∠MBD ,∴∠M =12∠ACD -12∠ABC =12∠A ,∵∠A =80°,∴∠M =40°,故答案为:40;(2)延长AD 、BC 相交于G ,∵∠ADC =110°,∠BCD =120°,∴∠GDC =70°,∠GCD =60°,∴∠G =50°,同(1)可证∠F =12∠G ,∴∠F =25°,故答案为:25;(3)∠F =12α+12β-90°理由:延长AD 、BC 相交于G ,∵∠ADC =α,∠BCD =β,。
(三角函数)常用结论总结
三角函数常用结论总结1、角的概念的推广: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的图形。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称它形成一个零角。
射线的起始位置称为始边,终止位置称为终边。
2、象限角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
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3.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1)α终边与θ终边相同(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射线上)⇔2()k k αθπ=+∈Z ,注意: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如与角 1825-的终边相同,且绝对值最小的角的度数是___,合___弧度。
(答:25-;536π-)(2)α终边与θ终边共线(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直线上) ⇔()k k αθπ=+∈Z .(3)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x 轴对称⇔2()k k αθπ=-+∈Z . (4)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y 轴对称⇔2()k k απθπ=-+∈Z . (5)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原点对称⇔2()k k απθπ=++∈Z .(6)α终边在x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k k Z απ=∈;α终边在y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k k Z παπ=+∈;α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k k Z πα=∈.如α的终边与6π的终边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α=____________。
(答:Z k k ∈+,32ππ)4、α与2α的终边关系: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如若α是第二象限角,则2α是第_____象限角(答:一、三)5.弧长公式:||l R α=,扇形面积公式:211||22S lR R α==,1弧度(1rad)57.3≈. 如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扇形的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
(答:22cm )6、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0r =>,那么sin ,cos y x r r αα==,()tan ,0y x x α=≠,cot x y α=(0)y ≠,sec rxα=()0x ≠,()csc 0ry yα=≠。
七年级下册几何部分的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
第九章角角的表示(1)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2)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3)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角;(4)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角.角的比较如图,∠AOC= + ;∠AOD-∠BOC= + ;∠DOC=∠AOD- ;∠AOD= + + ;角平分线的性质∵OB是∠AOC的角平分线∴∠AOB=∠BOC=1/2∠AOC或∠AOC= 2∠AOB= 2∠BOC角的个数图中有几个角?如果从O点发出N条射线有几个角角的度量1周角的360分之一是1度,记作“1°”1°的60分之一为1′即1°=60′1′的60分之一为1″,即1′=60″29o9’36’’= 0表的分针与时针夹角计算方法:12:30分针与时针夹角?2:20分针与时针夹角?余角和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象限角南北方向与观测者观测物体的视线的夹角叫象限角。
Eg:对顶角相等Eg:垂直经过一点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线段AD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 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会画图)第十章平行线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经过直线外一点,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会画图)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5)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其中一条直线上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中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三角形1.表示三角形时,字母没有先后顺序如下图三角形表示为△2.如下图,我们把BC(或a)叫做∠A 的对边,把AB(或c)、AC(或b)分别叫做∠A的邻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如果三角形其中两边为a,b则另一边x取值范围为a-b<x<a+b。
新人教版初一下册数学重要考点知识总结
新人教版初一下册数学重要考点知识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
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人教版初一下册数学重要考点知识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下册数学重要考点知识总结篇1平行线与相交线一、互余、互补、对顶角1、相加等于90°的两个角称这两个角互余。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相加等于180°的两个角称这两个角互补。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但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或者一个角的反相延长线与这个角是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相邻且互补)二、三线八角: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①在两直线的相同位置上,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旁)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②在两直线之间(内部),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③在两直线之间(内部),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三、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四、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五、尺规作图(用圆规和直尺作图)①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①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成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②两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这两个图形能完全重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③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线段(两条对称轴),角,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扇形二、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常用结论史上最全免费最新版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 A+,步入优秀
角度计算常用结论汇总
复杂角度计算常用结论:
角平分线相关 1. 三角形两内角平分线夹角
如图,在△ABC 中,BP 平分B,CP 平分 C,则 P 90 A
1 2
2. 三角形两外角平分线夹角
如图,在△ABC 中,BP 平分B 的外角,CP 平分C 的外角,则 P 90 A
走进 A+,步入优秀
2. 如图②,若把△ABC 纸片沿 DE 折叠,使点 A 落在四边形 BCED 的外部点 A 的位置, 则 2∠A=∠1∠2
三角形两大模型
1. “飞镖”模型:BDC A B C
2. “8”字模型:A B C D
平行两大模型
1. 模型一:若 AB∥ CD,则∠B +∠D =∠E
2. 模型二:若 AB∥ CD,则∠B +∠D+∠E =360°
2
初一·数学·春季班·补充资料Fra bibliotek1 2
3. 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夹角
如图,在△ABC 中,BP 平分B 的外角,CP 平分C,则 P A
1 2
折叠相关 1. 如图①,把△ABC 纸片沿 DE 折叠,使点 A 落在四边形 BCED 的内部点 A 的位置, 则 2∠A=∠1+∠2
初一·数学·春季班·补充资料 1
苏州 A+培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