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塑造人格魅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小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养成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的养成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家庭教育是重要的养成教育基石。
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应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重视家庭关系的维护。
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倡导孩子的正面价值观,并以身作则。
同时,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充分的支持与关爱。
其次,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品德、知识、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同时,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拓展视野,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再次,社会教育也是重要的养成教育渠道。
社会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孩子的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社会教育为孩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和学习机会。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社会教育的引导和管理,避免负面影响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最后,科技教育也应成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
现在的小学生成长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科技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技。
通过开设合适的课程,我们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精神,让他们逐渐适应信息社会的节奏,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应该全面、系统、科学,由家庭、学校、社会和科技多渠道、多层次共同参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小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向上,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小学生养成教育需要注重品德修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品德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家庭和学校里,要注重对孩子进行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健康的人格。
家长和老师要做孩子的榜样,要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让他们养成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勤奋上进等良好品质。
小学生养成教育需要注重学习态度。
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他们成长的重要一部分。
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小学生养成教育需要注重健康素养。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幸福的基础。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让他们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注重饮食、作息、锻炼等方面的养生之道,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成为一个健康阳光的小学生。
小学生养成教育需要注重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其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到发展个性,全面发展。
这些是我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我相信,只有将品德修养、学习态度、健康素养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小学生,也才能为社会的繁荣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我们的教育界能够更多地关注小学生养成教育,为孩子们的未来铺平道路,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是教育的重点群体之一,他们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养成是一种长期的过程,涉及到思想、行为、品德等多个方面。
在我的认知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思想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期,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会对他们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需要教师从教材、教学方式、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营造出良好的思想氛围,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升华。
其次,要注重行为养成。
小学生的行为养成与其健康成长密不可分。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礼仪,引导他们养成自律和良好的习惯。
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提供良好的行为参照。
再次,要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
小学生正处于性格的发展阶段,此时的道德品质对他们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此外,应该注重家校共育,让家长扮演好道德教育的重要角色。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应该注重思想、行为、道德等多方面的培养。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合作,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激发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进步。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就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养成教育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质”的指标。
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才能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通过实践与学习,我认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注重在细节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班级里出现的好人好事大力赞扬,反复宣传,树立标兵。
激发学生争做好人好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给孩子经常讲遇到同学呕吐该怎么办、有同学摔倒了该怎么办、有同学忘带本子和橡皮了该怎么办,现在不管有哪位学生呕吐或流鼻血了,马上就会有几名学生围上来,有的把人送校医室,有的打扫地面卫生,有的向老师报告情况。
不管有哪一个学生没带本子、铅笔,马上就会有至少七八个周围的同学送上一张张纸或一支支笔。
我经常告诉学生只有先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如班里有为了纠正视力带眼罩的学生,同学们不能耻笑他们反而要提醒他们带好眼镜、认真做眼保健操,提醒他写作业时注意坐姿等,帮助他们尽早恢复视力。
当同学回答问题有误时不能嘲笑而是真诚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学会知识。
正是在这些看似小事而却是大事的细节中逐步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团结互助、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正确认识小学生行为教育习惯。
行为教育习惯是人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它将影响人一生的成长,从一定程度上说它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
所以,我们说“细节决定成败”,行为习惯教育不是无足轻重的细微末节,而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基础和重点。
从小处说,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可能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从大处说,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华民族才会拥有德才双馨的建设者,才能把祖国建设成自主创新型国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鹿泉区第二实验小学班李俊伟“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士。
“习惯,完美人生的基础”。
习惯可谓潜能开发的基础,人的潜能的自我开发与良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小学生习惯尤其在低年级段更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作为小学的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应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己任,以“教学生六年,想学生六十年”为座右铭,在教育实践中,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是我多年来的教学工作经验,以及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的做法。
一、博爱之心,博爱之道,博爱之行。
要想对学生进行潜能开发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教师要有博爱之心,博爱是承载一切的力量。
教师首先要尊重受教育者这是教育的起点和落脚点,既是自动性和自觉性的源头,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让受教育者能自觉、自修、自治。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以学生的终生教育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远离“筛选”和“甄别”,创设适合每一位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能互相交流、砥砺,能各展所长,让学生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树立信心和理想。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使学生不被岐视没有压抑感,在爱的怀抱与滋养下健康快乐成长。
要容纳和善待所有的学生,接受每一位成长和发展中的少年儿童。
能发现他们的品德、智慧上面的闪光点,看到其积极的态度,挖掘其潜力,给予表扬和鼓励,找准时间、场合,让评估起到正效应,并可以长期起作用。
视学生如己出,对学生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少用横比,多用纵比,激励要常用,而且要慎用。
据说,在印度孩子犯错时的教育方式是通过赞美鼓励来使其认识错误,达到了自律自治的目的,事实证明其效力持久有效。
这就是爱的力量,唯有博爱才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受益者,我认为养成教育对于我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养成教育能够培养我们良好的习惯和行为素养。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个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这些习惯将会伴随我们一生。
每天按时起床、勤洗手、讲卫生等等,这些习惯都是从小学开始养成的。
通过养成教育,我们还能够培养出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素养,比如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等等。
这些良好的习惯和行为素养将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将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养成教育能够提高我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养成教育中,我们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制定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完成学习任务等等。
这些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将会使我们在学习上更加高效、自律,提高学习成绩。
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也对我们的将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竞争和压力。
养成教育能够培养我们的积极心态和品格素养。
在小学阶段,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比如考试不理想、人际关系问题等等。
通过养成教育,我们学会了积极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培养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养成教育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使我们能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积极心态和品格素养将会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学生养成教育对于我们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养成教育,我们能够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行为素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品格素养。
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小学阶段认真对待养成教育,将来一定能够成为有道德、有能力、有担当的人。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6篇)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6篇)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篇1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
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
下面谈几点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体会。
1、行为习惯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
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
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
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
细节决定成败,我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生活习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
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
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
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
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
3、学习习惯(1)制定计划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定期树立目标,确立自己的赶超对象,给自己的前方竖一面红旗。
这样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不会再感到无所事事,没有压迫感,而成绩也在追赶目标的过程中提高了。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
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35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
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
为了让整个班级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班级干部和头20名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起好带头作用(3)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在小学阶段,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开始逐渐形成,因此家庭和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小学生养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自律能力和学习习惯,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养成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水平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的行为举止和社会地位。
家庭和学校都应该重视孩子道德素养的培养,教育他们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各种人际关系。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日后的成长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小学生养成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自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需的品质,它关系到孩子学习、生活和行为的规范。
在家庭和学校,都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自觉守纪、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好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让他们懂得自律是一切成就的基础,只有有自律能力的孩子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小学生养成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学业成就。
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复习功课,认真完成作业,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等。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培养出对知识的渴求,懂得学习是快乐的,才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更好地适应学习压力,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小学生养成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自律能力和学习习惯。
家庭和学校必须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其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很多方面,如品德修养、学习习惯、健康生活等,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的看来,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其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性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法。
下面,我将就这些方面展开我的见解。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孩子正在逐渐离开家庭,走向社会和学校,他们需要学会独立处理一些事情,如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
教育者要引导他们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让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多思考,多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和老师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独立选择,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正在不断形成和发展,教育者要及时引导他们,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培养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故事、小品、游戏等形式,让孩子认识到一些道德伦理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形成端正的品行和价值观。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培养其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法。
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适量的运动等,而这些都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者要引导孩子养成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在饮食上选择营养均衡的食物,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等。
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者应引导孩子养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在学习活动中,可以通过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等方式,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它需要教育者和家长共同努力,从多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全面的培养和引导。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之我见
1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之我见——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摘要:小学阶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实践表明小学生个性可塑性强,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坏的习惯能毁掉一个人。
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显得更为重要。
童年的记忆是难以忘怀的,小时候养成技能和习惯刻苦铭心,习以为常可以终身受益。
就语文教学而言,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构建语文能力。
小学生学习母语就是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最终形成技能和习惯。
这样当学生离开学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就如虎添翼了。
而练习好听说读写的能力,就要从语文学习中自学习惯,阅读习惯,习作习惯以及听说等良好习惯的培养着手。
只有这样习惯性学习能力的养成,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成人、成才。
关键词:幼学如漆自学习惯阅读习惯习作习惯听说习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始终是教学的目的的重要内容,良好学习习惯上网培养决定着教学工作的成败。
实践证明,习惯也是一种素质基础,只有掌握了语文学习的这把金钥匙,只有具备了良好习惯的人才会切实掌握各种知识,并在良好习惯中使素质全面发展和提高。
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意义众所周知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在校学习语文,从一生来说毕竟是短暂的,而离开学校,在工作岗位上自学语文,则是终身需要的。
学生不能跟着老师一辈子,路,总归是要由学生自己去走的。
学生从小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的情况下,非常自觉地饶有兴趣的去读书、去写作,从而服务与社会,学生时代播下了良种,便可赢得未来的丰收。
就学习语文来说,要让学生掌握母语,其实就是使他们养成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良好习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的自信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其意义和宗旨就在于此。
著名语文学家吕叔湘先生早就说过:“在语文学习上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之我见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之我见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习的提升,生活的改善,有助于以后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使其真正获得成功。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多年来,在长期的养成教育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终生。
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
基于多年的工作实际,把孩子们不好的行为习惯归纳为以下种种:脱下的鞋袜乱放,乱扔果皮,不洗脸,不刷牙,爱睡懒觉,不干家务,贪吃、挑食,爱发脾气,爱说谎,不知节俭,不懂礼貌,常与父母冲撞顶嘴等。
其实,这些不良习惯就要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来改变。
能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能否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谈一下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家庭教育1. 培养孩子礼貌用语现代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有一项内容极为重要,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高尔基说过:“文明礼仪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
做为一名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
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对生活环境中接触最多的人的模仿。
模仿是孩子最早的学习方式,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没有字的生动教材。
所以父母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
做父母的在日常行为中要处处小心谨慎,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孩子。
教育孩子在学校见到老师或同学要主动说一声“老师好”或“您好”,同时报以微笑;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在别人不小心冒犯了你时,要用微笑表示你的谅解。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水泉中心小学李维玲好习惯可以改变人生。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这说明习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
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会令他受益终生。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教育和训练所形成的、相对稳定又在逐渐发展变化的行为方式。
习惯一旦形成,就具备了三个特性:一是稳定性,二是养成型,三是长效型。
小学生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学会做人的道德习惯,学会学习的学习习惯,学会生活的吃饭、睡觉、卫生、锻炼、劳动习惯。
人的年龄越小,习惯养成越重要。
那么教师如何在班级内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良好的卫生习惯1.学会讲究卫生,勤洗手,开窗通风换气,勤理发,勤剪指甲,卫生工具放在指定位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另外,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自理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自己要做学生的表率。
教师自己必须做一个讲究卫生的人。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便是这个道理。
为此,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为人师表。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都首先做到。
每天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讲台及讲台周围,没有打开的窗户就打开,看到地上的碎粉笔纸屑就弯腰去捡,见同学的衣服不整齐就帮他整理好。
久而久之,学生就模仿你的样子去做了。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会学习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学习成功的基本保障。
小学生应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1.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自信,也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摸索出一些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还可以缩短学困生和优生之间的差距。
2.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发言、勤做笔记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之我见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之我见张晓艳“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小学生养成教育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如何做好这件工作,更是值得探讨,现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开辟养成教育阵地 构建养成教育网络学校无闲地处处都育人。
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积极开辟养成教育阵地大力构建养成教育网络。
一是积极营造养成教育氛围。
学校在校园建成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主题的养成教育文化墙,教学楼前悬挂“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养成良好习惯 奠定幸福人生”等蕴含养成教育理念的标语,在班内制定班级文明公约,行为习惯养成的标准等。
通过营造养成教育文化氛围给学生营造一个文明、健康、活泼、向上的学习环境。
二是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养成教育。
学校通过一周一个教育主题的方式每周一升旗时对学生进行文明、安全、学习、卫生、生活等各方面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三是利用班队会进行养成教育。
学校每学期制定详细的班队会活动计划每周班队会时间都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对学生进行规范训练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是家校配合开展养成教育。
学生在校外活动时间是养成教育的短板和空白为确保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始终在有效的监控之下学校制发《致家长一封信》请家长自觉配合学校抓好养成教育 使学生不良行为持续得到矫正好的行为不断巩固和深化。
通过教育逐步要求学生在家能够做到为家长倒一杯水说一句问候的话做一件家务事假期在家做一次小主人学会招待客人、买菜、做饭。
通过家庭的配合教育引导孩子体会父母劳动的艰辛与不易让孩子更加懂得尊敬长辈、学会感恩。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促进良好习惯养成一是开展规范达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学校制定《小学生一日常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歌谣》、《小学生九种行为习惯及十个一分钟》,使用《家校联系卡》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上的言行等做了明确的规范,并仿照军衔制,人人争当将军,对学生开展规范达标活动。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不能只在家庭中进行,学校和社会也要承担起责任。
家庭是小学生最初的社会化环境,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行为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校和社会也不能放弃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责任,学校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律能力;社会则应该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小学生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都在不断形成和发展。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家庭应该从小事做起,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教会他们做一个守时、守规、有礼貌、有责任心的好孩子;学校则应该通过课程设置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懂得尊重、懂得感恩;社会则应该营造尊重和谅解的社会风气,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习是小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独立思考、总结反思等;家长和老师要合理引导和监督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自觉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
小学生也要掌握自我管理的能力,懂得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整,这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逐渐成为能够自主学习和自主生活的人。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他们顺利成长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者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如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合作、学会适应等;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和社交机会,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成为有担当的社会新人。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品质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在我看来,小学生养成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独立意识、注重礼仪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培养独立意识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来形成独立的意识和能力。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小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信心。
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注重礼仪教育也是小学生养成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礼仪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规范,也是一个人品质的重要体现。
在小学生阶段,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对于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教育和引导小学生尊重他人、有礼貌、懂得感恩,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还可以通过模拟情景、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小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各种不同场合下的礼仪规范,让他们知道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也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他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成长的阶段,他们需要科学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方式来保持健康。
家长和老师要注重对小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引导他们多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体魄和阳光的心态。
还要注意引导小学生远离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坏习惯,如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锻炼、沉迷电子产品等等,让他们知道如何正确对待生活,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
小学生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长要起到表率的作用,给予小学生充分的关爱和引导;老师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世界和生活;社会也要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小学生养成好习惯之我见
小学生养成好习惯之我见好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好习惯决定好性格,好性格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所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语文又是整个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必不可少的学科。
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该明确小学生应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应具备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下:1、热爱学习,2、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3、认真、及时、独立地完成作业,4、课前预习、课后复习,5、独立思考、勤于思考,6、自觉学习的态度,7、多读书、丰富知识,8、敏而好学、不会就问,9、学习用品管理好,10、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因此,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非常迫切,非常必要的。
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1、认真预习的习惯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可以采用下面的顺口溜,帮助记忆:遇到生字查字典,读准字音,分清字形,组成词语画条线。
联系上下文,据词来定义,然后动手写几遍,字形字义牢牢记。
先将课文读一遍,主要讲什么,心中有个底。
再将课文细细读,每节讲什么,概括成一句,内容相同合一段,掌握规律性,分段要合理。
认真读课文,仔细想问题,课后提示作参考,学会自己提问题。
读、画、批、注好办法,不动笔墨不看书。
2、要认真听课。
在听课过程中,认真做到以下五点是非常重要的。
⑴ 集中注意力。
一方面要学会在听课时善于控制和灵活使用自己的注意力,做到眼、口、手、耳、脑并用,另一方面在听课中要善于推断老师将要讲的内容,以此对照自己的判断。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之我见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之我见小学生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习惯是个人行为的内化表现,而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的时期,他们所养成的习惯将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成为了教育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首先,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需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开始,教育者和家长需要给予小学生正确的引导和示范。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者和家长可以从饮食习惯、作息时间、个人卫生等方面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例如,教育者和家长可以要求孩子每天按时吃饭,品尝各种健康食物;要求孩子每天保持一定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保持牙齿清洁等良好卫生习惯。
通过这些日常生活的细节,孩子可以逐渐培养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其次,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还需要从学习中引导孩子形成。
学习是小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指导孩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醒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中,教育者和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
规定孩子每天定期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激发孩子对知识的热爱。
通过这样的方式,小学生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此外,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还需要教育者和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教育者可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布置优美、整洁的课堂,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各种学习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机会。
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小学生才能更好地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家长需要注重激励和奖惩的方法。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物质奖励和口头表扬,鼓励孩子坚持良好习惯。
同时,对于不良习惯的纠正,教育者和家长需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道德批评和心理暂时的惩罚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养成教育之我见
养成教育之我见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也就是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
学习习惯包括:学会倾听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动手操作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等。
行为习惯包括:遵守秩序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举止文明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等等。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时期。
那么,我是如何培养他们的习惯的呢?1、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记得前几天,我和学生开玩笑:“你怕我吗?”有说怕,也有说有不怕的,我又问:“你想想,你什么时候怕我?”“说话的时候”“没完成作业的时候”,最后他们总结了下,“老师,就是犯错误的时候才怕你,其实你不厉害。
”仔细想了下,他们怕的是我吗?不是的,而是见到我,就想起了我给他们立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入学后我就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
举例子说: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班级的学生会知道自己做什么,谁去食堂取饭菜,谁添饭,谁盛饭,谁送盘,每个人都有分工,即使我不在,他们都可以井井有条,把午饭吃好。
就午间读书来说,开始的时候我也是把书一本本的发给他们,时间都浪费在发书上了,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开学时候把书发下去,一人一本,要求每个孩子都要爱护书本,要是谁的书弄脏了,谁就照原样赔一本,看完了再去找同学换其他的书看,换书的时候要检查好了,别换到弄脏了的书最后就没人和你换书看了。
等到期末班级还书的时候,每本书都是干干净净的,我鼓励他们爱书,表扬他们爱书的行为,此后的每个学期都是这样,我呢,也省了许多的力气。
2、奖励和惩罚相结合。
有了规矩是不够的,怎么才能落实呢?要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奖励或惩罚。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永城市芒山镇彭厂小学侯先锋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叶老的话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教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深刻又形象地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不可不重视的意义。
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只有抓好养成教育,才能培养出举止得体、道德高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促进其终生发展。
我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
为什么不少学生知道《守则》、《规范》,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因此,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着眼细节,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
小学生因知识浅簿,经验欠缺,经历短浅,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
因此,应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二、教师要率先垂范,更要足智多谋不少教师总在埋怨学生习惯差,难纠正。
反躬自问:我们教师了解他们成长中的心灵期待吗?我们的言行是否一致,能否经得起孩子纯真又细腻的审视吗?现实中不少学生产生不良习惯的原因相当多的是家长没有将“第一任教师”的职责做到位,如果这些孩子到学校不能看到老师言行一致的教导和示范,那么道理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空洞的,甚至是充满虚伪和欺骗的。
好习惯塑造人格魅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好习惯塑造人格魅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摘要】养成教育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人格魅力是可以无限发展的,教育过程说到底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
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要持之以恒,师表垂范,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从点滴抓起,让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塑造出他们完美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持之以恒;三位一体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
”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就需要我们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教育的领域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最为棘手的,尤其是小学教育。
养成教育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
因此,中小学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更应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人格魅力是可以无限发展的,教育过程说到底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
以下是笔者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一些浅见:1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
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习惯塑造人格魅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摘要】养成教育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人格魅力是可以无限发展的,教育过程说到底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
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要持之以恒,师表垂范,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从点滴抓起,让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塑造出他们完美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持之以恒;三位一体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
”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就需要我们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教育的领域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最为棘手的,尤其是小学教育。
养成教育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
因此,中小学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更应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人格魅力是可以无限发展的,教育过程说到底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
以下是笔者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一些浅见:1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
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
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对此,其实在很久以前,已经被我国一些教育名家们所关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就是关于当今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尤其是中学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
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其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我将初一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
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
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如:这学期我班教室搬到新教学楼五楼,游乐空间增大,走廊拐弯较多,且地面较滑,学生课间嬉戏容易滑倒,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于是,我补充制定了班规——不准在走廊上追逐打闹,不准爬栏杆。
2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其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
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
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
“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
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为人的终身成长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
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3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通过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雨果也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高尚师德,特别是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高尚师德是一种无价的精神力量,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
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
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没有一个人不好好学习的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教书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师德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所谓高尚的师德就是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于工作中体现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怀和严格要求。
俗话说:“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要赢得学生尊敬与喜爱。
要想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必须从“我” 做起,从老师做起。
当然,要做好这点不容易,古话说:“作经师易,作人师难。
”虽然这样,我们还是要努力,要以无私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做表率。
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
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
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
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
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
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
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总之,一名教师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除了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业务素质,言传身教,身先士卒,做到实事求是,威而有信。
为人师表,志在默化。
4养成教育要“三位一体”,从点滴抓起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
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是人们接受教育、德育最长久的场所。
家庭德育是一个人接受品德教育的开端,它可为个体人的个性和品德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校的德育必须要以家庭教育为依托,让家庭德育成为学校德育好的助手与补充。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在学校规规矩矩的好学生,回到家却是一个无规无矩,甚至是蛮不讲理的孩子,听不得别人的意见与教育。
也有这样的现象:学校要求的某些行为被孩子说成是在学校才能做的事情,而脱离了学校这一要求就不存在了。
所以,出现了手拿红领巾上学,出校门随手扔废纸,甚至出口成脏的情形,都是由于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脱节造成的。
因此,我们要想使养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多方面、多渠道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每学年至少上课两次家教培训课,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长的科学文化、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素质。
一方面提高家长对于学生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的教育具有一致性,形成合力,这样就十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以后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
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
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完成“十个一”活动,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养成教育重在对学生平时的常规管理,落实常规管理要从“小、细、严、实”四个字上下功夫。
小:德育教育要从小处抓起;细:德育工作要细致,要注重细节;严:对学生的要求要从严,管理制度实施要严;实:每一项德育措施都要扎扎实实地完成。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
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佩戴校牌,排好队、走好路、吃好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5养成教育要形成共识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校的基础。
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工作,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养成教育也不单是学校的事,是每个家长的事,是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关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