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防治措施
小麦锈病如何防治
小麦锈病如何防治小麦锈病又叫黄疸,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是发生广、为害大的一类病害。
为了控制其为害,介绍其发病特点与防治方法。
一、发生特点1.为害症状小麦感染锈病后,初期在麦叶或麦秆表面出现褪绿斑点,后长出黄色或红褐色的粉疱,叫做夏孢子堆。
后期又长出黑色的疱斑(条锈、叶锈)或粉疱(秆锈),叫作冬孢子堆。
3种锈病的通常症状是“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2.传播途径小麦3种锈病的病原菌都属于担子菌类,亲缘关系很近,随气流传播。
孢子成熟遇到轻微气流,就会向外飞散传播,可刮上1500~4300米高空,吹送到几百公里甚至更远以外,造成小麦受害。
3.发病条件①小麦品种自身的抗病性强弱。
②锈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要求叶面有水滴或空气中湿度饱和,因此,结露、降雾、下雨有利于锈病发生,以结露为有利。
适于发病的温度条锈为9~16℃、秆锈18~25℃、叶锈15~22℃。
因此在春季,条锈发生最早,叶锈次之,秆锈最晚。
③空气中孢子初期数量多,易大发生。
④小麦生育期的早晚,冬小麦播种越早,秋苗发病越早越重。
二、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鲁麦21、烟农19、烟农23等抗锈丰产良种。
2.药剂防治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0.5公斤加水250~300公斤,进行喷雾;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每亩用药量60~80克;也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
3.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旅顺口区冬小麦以9月末播种为宜,在秋苗容易发生条锈、叶锈病的地块避免过早播种,对减轻秋苗发病有显著作用。
合理施肥,避免氮肥过多,特别避免过晚施用,以防止贪青晚熟。
重锈病,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健壮,抗病高产。
4.消灭自生麦苗小麦自生苗是3种锈病的主要越夏寄主。
结合田间管理铲除自生麦苗,可以减少大量越夏菌源,压低秋苗发病率,可减轻锈病为害。
小麦条锈病咋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用法
小麦条锈病咋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用法
小麦锈病分为叶锈病、条锈病和秆锈病三种,其中条锈病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
小麦条锈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鲜黄色夏孢子堆,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夏孢子堆逐渐增多,在叶片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被色粉状物。
如何正确施药
春季对发病田普遍施药防治。
亩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克。
手动喷雾器兑水60公斤,机动喷雾器兑水10公斤喷雾防治(兑水量下同)。
可兼治小麦白粉病。
另外可以用戊唑醇、氟环唑、己唑醇、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啶核苷类素、烯肟·戊唑醇、肟菌·戊唑醇等。
按照说明书指定用量稀释后叶面喷雾。
这些药剂同时可以兼治小麦叶锈病。
穗期病虫防治可用这些药剂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麦蚜、吸浆虫等危害的关键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
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苦参碱等。
杀菌剂: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氟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
小麦锈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
小麦锈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小麦病害,常见于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严重威胁农民的小麦产量和品质。
针对小麦锈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小麦锈病的发生特点1. 季节性:小麦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生长期的春季和夏季,特别是气温适宜,湿度较高时易发病。
2. 土壤条件:小麦锈病多发生在酸性土壤、土质较重的田地,这种土壤有利于锈菌的繁殖和生长。
3. 小麦品种:不同的小麦品种对小麦锈病的抗性有所差异,通常抗病性较差的品种更容易受到锈菌的侵袭。
4. 病菌源头:小麦锈病主要的病菌源头是来自前一季的麦田残留物,这些残留物里包含了大量的锈菌,容易传染给新一季的小麦。
二、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小麦:在选择小麦品种的时候,要优先考虑那些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率。
2. 合理施肥:正确使用化肥,加强对小麦的施肥管理,使小麦生长健康,提高其抗病能力,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率。
3. 农业生态治理:采取农业生态治理方法,包括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农家肥料,合理制定施肥计划等,可以有效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4. 清除病菌源头:在农业生产中,要及时清理麦田残留物和枯草落叶等病源,以免影响新一季小麦的生长。
5. 病害防治药剂:在小麦长势稳定后,可以采用定期喷药的方法进行病害防治,防治药剂要选择效果好、安全无毒的药剂。
6. 科学防治:针对不同的病害,要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加强病害的监测和研究,及时进行病害防治,保障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三、小麦锈病的预警和监测小麦锈病的防治,除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还要进行预警和监测。
一旦发现小麦锈病的病例,就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小麦病害的预警和监测,提前发现和处理小麦锈病,预防和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以保障小麦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总之,小麦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给小麦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科学防治措施,并及时进行预警和监测,从而保障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
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锈病是小麦常见的一大病害,由特殊的真菌科条锈属的真菌所引起,影响主要是抽穗期及其后期,可在抽穗前期出现亏栏、脱粒等症状,抽穗到籽粒早期发育阶段锈斑开始多发,容易损害谷粒,影响其品质,大大降低产量。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小麦锈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学地选择良种,减少病害发生率。
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最大限度地减少小麦锈病发生率。
其次,根据地区不同采取抗性管理,增强抗病性。
使用防治方法进一步强化小麦的抗病性,采用的不同的抗病性管理措施可以在小麦分化发育期施用灭菌液,减小小麦抗病性的降低。
此外,增加间接防治。
补充小麦的养分,促进小麦的稳定生长,农民应该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情况,制订施肥计划,用肥投递应该坚持“合理施肥,均衡配施”、“高效施肥,合理使用”的原则,以增强小麦的根系发育,适量诱导植株,通过改善植株的生长状况,及时补充小麦的养分,促进小麦的稳定生长,增强其对锈病的抗性水平。
最后,在采收收割前施用杀菌剂,杜绝病菌繁殖。
在采收前,应充分利用昼夜温差,采用喷施碳酸锌、咪唑嗪类或者甲醛等孢子萌发剂,在小麦上抑制孢子萌发,以确保害虫和病害不再发生繁殖,达到杜绝小麦锈病的目的,从而促进小麦产量增加。
小麦锈病如果及时采取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治病害,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
应采用复合的手段,通过正确的施肥,合理的抗病管理,增加小麦的抗病性,避免病害的滋生,保护小麦的生长,从而更好的开发小麦的潜力,增加小麦的工作效果。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小麦锈病是小麦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小麦锈病的主要病原是锈菌,主要包括叶锈、条锈和黑锈三种。
锈病的发生主要受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传播途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小麦锈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进行剖析,以期为小麦种植者提供参考。
一、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1.1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小麦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麦锈病主要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发生。
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小麦锈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温在15℃-25℃之间时,锈菌的生长繁殖速度较快,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土壤条件对小麦锈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过于肥沃或施用了大量氮肥的地块,易造成小麦生长过旺,使得小麦植株过于茂盛,透风性差,从而增加了小麦锈病的发生几率。
1.3 传播途径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和种子传播两种。
在高温高湿的气候下,锈菌通过空气传播,传播范围较广。
当小麦种子携带有锈菌孢子时也可以传播。
人为传播也是小麦锈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1.4 病原菌侵染病原菌侵染是小麦锈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旦小麦叶片被锈菌侵染,锈病将向整个小麦田迅速蔓延。
及早发现并控制病原菌的侵染对于防治小麦锈病至关重要。
二、小麦锈病的防治策略2.1 选用抗病品种小麦种植者在种植时应选用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减轻小麦锈病的发生。
选择对小麦锈病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可以大大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率。
2.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防治小麦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过量施用氮肥会使小麦茎秆过于茂盛,透风性差,从而增加小麦锈病的发生几率。
小麦种植者在施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2.3 喷施农药小麦锈病的防治也可以采用喷施农药的方法。
在小麦叶片初期发病时,可以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施,以阻止病害的扩散。
农药的选择应合理,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喷施,切勿滥用农药。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探究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探究小麦锈病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小麦锈病的发生给农民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因此对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对保障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小麦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麦锈病发病的主要条件为温度在15-20°C之间,湿度在85%以上。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锈菌繁殖迅速,对小麦造成危害。
2. 土壤条件土壤条件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有一定影响。
土壤肥力差、排水不良、土壤密度大等条件会导致小麦生长状况不佳,从而降低了小麦的抗病能力,容易感染锈菌。
3. 种植结构小麦连作会使小麦品种中传染性孢子过早产生,这样就为锈病病原菌的生长提供了条件,从而导致小麦锈病的大面积发生。
4. 缺乏病害防治措施缺乏病害防治措施也是导致小麦锈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一些农民缺乏对小麦锈病的了解,没有采取相应的病害防治措施,导致锈病在小麦上大面积发生。
二、小麦锈病的防治策略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种植抗病品种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选择抗锈病的小麦品种是非常关键的。
在品种的选择上,应该选择那些对锈病有一定抗性的品种,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施用适量的氮肥、磷肥和钾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
3. 合理轮作秸秆还田和合理轮作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通过适时收割秸秆,有效清除病原,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4. 加强田间管理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加强农田的管理,保持土壤肥力,保持良好的田间通风消毒,以减少病原的传播,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
5. 进行病害防治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应该根据小麦锈病的不同生长时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小麦锈病是小麦生长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其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是由小麦锈菌引起的,该病菌能够在温度、湿度等一定的条件下快速繁殖并感染小麦。
本文将从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症状特征以及防治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小麦锈菌是导致小麦锈病的主要病原体,它能够感染小麦的叶片和茎干。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象条件:小麦锈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8-24℃,相对湿度在90%左右,若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小麦锈病的繁殖速度会受到一定限制。
(二)小麦品种:小麦的品种类型也是导致小麦锈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小麦的品种较为敏感,则容易被病菌感染,从而引发小麦锈病。
反之,如果小麦的品种较为耐病,则容易防范和抵御小麦锈菌。
(三)土地肥力:小麦生长后期土壤养分不足时,小麦抗病能力会减弱,小麦锈病也容易发生。
(四)病害联防:如果在小麦生长前期采取了一些良好的防治措施,如使用种子处理剂、合理选择土壤、加强管理等,都能有效地达到病害联防的效果。
二、小麦锈病的症状特征小麦锈病的症状特征主要表现在叶片和茎干上,症状可分为三类:白锈、黑锈、黄锈。
(一)白锈:叶面出现黄色小点,椭圆或长圆形,大小约为0.5-3毫米。
病斑上白色粉状物质很多,如霜雪铺盖在病斑上,下午阳光晒出小水珠。
(二)黑锈:小麦叶面产生环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的黄褐色病斑,具有伴随着细小黑点存在的特点。
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病斑会变成黑色,一旦繁殖旺盛就会发展成密集的枯叶。
(三)黄锈:叶面出现黄褐色病斑,形状不规则,叶面上出现黄色条纹。
(一)选用耐病品种。
选择高抗锈病的麦种和适应性强、优质高产的品种,逐步增加抗病品种比例。
(二)生态控制。
采用生态控制手段,如使用生物肥料、有机肥、有机复合肥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加强畜肥的利用,并控制农田环境,避免小麦锈病的发生。
(三)科学管理。
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如定期除草、清除病株、适时收割等,避免病菌通过残余物质扩散传播。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
小麦锈病是一种由锈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小麦的叶片、茎秆和穗部。
以下是关于小麦锈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的剖析。
1. 发生原因:
(1) 水分的过多或过少:如果土壤过湿,将会导致锈菌的繁殖和传播;如果土壤过干,将会减弱小麦的抗病能力,容易受到锈菌的侵染。
(2) 空气湿度高:在空气湿度较高的情况下,锈菌的孢子易于形成和传播,从而导致小麦被侵染。
(3) 缺乏养分:小麦缺乏养分时,抵抗锈菌的能力较弱,易受到病害侵袭。
(4) 品种易感性:一些小麦品种对锈菌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病害侵害。
2. 防治策略:
(1) 品种选择: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小麦品种种植,增强抵抗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 合理栽培管理:加强土壤管理,保持适度湿润和通风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
合理施肥,提高小麦的养分供应,增强植物的抗病力。
(3) 种植间隔:合理调整小麦的种植间隔,增加植株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空气流通,减少锈菌的传播。
(4) 喷药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药防治,及时消灭锈菌孢子,减少侵染的可能性。
喷药时间一般在小麦生长初期和中后期为宜。
(5) 病毒监测:定期监测小麦田中是否有锈病病害发生,一旦发现病情,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土壤湿度、空气湿度、养分供应和品种易感性等相关。
通过选择适合的品种、合理的栽培管理、喷药防治以及定期监测病情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摘要:小麦锈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在我国大部分麦区都有发生,其主要症状是叶片上出现红色小斑点,形成锈斑。
小麦锈病属于专性寄生菌,主要传播媒介是空气中的孢子。
小麦锈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在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等地发生较为严重。
小麦锈病发生后,不仅会对小麦造成较大的损失,而且也会对我国的其他作物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防止小麦锈病的发生和蔓延,做好其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麦锈病;防治技术小麦锈病是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分布广,危害重。
在四川广元农村,每年的10~5月份是小麦锈病的高发期,对小麦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小麦锈病的症状:夏孢子堆为褐色,具有夏孢子堆的地方出现黄色斑点。
在叶背上产生有光泽的小圆点,后逐渐变为褐色并凸起,形成夏孢子堆。
广元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无霜期250天以上。
一、小麦锈病发病症状小麦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片上,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的病斑为暗绿色椭圆形或者是椭圆形,大小为1~2毫米,边缘呈褐色。
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逐渐变成黄色、浅绿色或者是近于白色,最后变成黑色。
小麦锈病的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一般只有1个病斑,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出现多个病斑。
病斑多了之后就会互相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叶片呈褐色、褐色或者是暗绿色。
小麦锈病的发病严重程度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病。
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病比较严重的话,会导致小麦生长不齐、穗小、穗少、籽粒不饱满等现象发生;如果病情比较轻的话,则会导致小麦叶片扭曲、发黄或者是干枯死亡。
小麦锈病不仅对小麦造成了危害,还会对其他农作物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
小麦锈病发生后会对麦秆、麦穗产生影响,使其发生霉变。
同时,也会影响到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以及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
小麦锈病在侵染之后还会影响到小麦的生育期情况,从而使小麦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
灵 活使 用 。 药混 配方案 必须 考虑 田间实际 情况 , 农 特 别 是病 害 与虫 害的 发生 时 间 、 防治适 期 、 配 制剂 的 混 持 效期 是否配 合得 当 。
剂 水 剂 乳 油 的先 后 顺 序 依 次将 药 剂 放 入 水 中 ,
农 技 =l 8 41 村科 oo ) ( 是防 治锈 病最 为 经济 有效 的措 施 。 注意选 用 非专 化性 的慢 锈性 品种 , 时进 应 同 行 品种合 理布 局 , 免 品种单 一化 。 避
2翻 耕 灭 茬 .
节剂 、9 9%磷 甲动力 粉 剂 、. 1 %植 物 龙 水剂 等进 行 叶 6
酮拌 种 的地 区 ,采 用 干拌技 术 ,防止 出现 延缓 出苗 小 麦锈 病是 伊 犁河 谷 小麦发 生 最广 、危害 最 大 的一 类病 害。小 麦 锈病 的循 环 侵染 在 伊犁 河谷 基本 可 以确认 为东 部 5个县 春麦 区 。
一
的 副作用 。在 确保 墒 情 的前 提 下 , 期 晚 播 , 开条 适 错 锈病发 生关 键期 。
水 , 理密植 。 合
4病 情 监 测 .
酮 、 唑 醇 类农 药 , 要 求 进行 喷 雾 防治 , 及 时 查 烯 按 并 漏补喷 。重病 田要 进行 2次喷药 。
③ 秆锈病
在小麦扬花灌浆期 病秆率 达 1 %~
5 %时 用药 。 使用 药剂 有 :O 2 %三唑 酮乳 油 、25 1 .%特谱 唑 ( 唑 醇 、 保利 ) 湿性 粉 剂 10 0 20 0倍 液 、 烯 速 可 0  ̄ 0 2 %敌力脱 ( 环唑 ) 5 丙 乳油 20 0倍 液等 。 0
二 、 学 防 治 化
1播 前 拌 种 .
若连片小麦 田普遍发生锈病 , 6 7 用 三唑 每 6 米
小麦锈病防治
图4.1.4-2 小麦叶锈病 叶锈乱
图4.1.4-3 小麦秆锈病 秆锈是个大红斑
二.病原特征
条锈病菌为条 形柄锈菌,叶锈病 菌为隐匿柄锈菌, 秆锈病菌为禾柄锈 菌,三种锈菌均属 担子菌亚门,锈菌 目。
图4.1.4-4 小麦条锈病菌 A.夏孢子堆 B.冬孢子堆
图4.1.4-5 小麦叶锈病菌 A.夏孢子堆 B.冬孢子堆
一.症状识别
三种锈病的共同特点是在受害的叶片或秆上出 现鲜黄色、红褐色或深褐色的疱状小突起,这是病 菌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铁锈色粉状物质, 故称锈病。后期病部形成黑色疱状小突起,是病菌 的冬孢子堆。
三种锈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孢子堆的分布、大 小、形状、颜色和排列方式上,可以简单形象地概 括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小麦锈病
一、症状识别 二、病原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综合防治
概述
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病害, 是小麦上分布最广、为害最大的一类病害,其特点 是发展快、传播远,能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流行。
锈病为害主要导致叶绿素被破坏,光合作用下 降,呼吸作用加强,蒸腾量增加,失水严重,从而 影响小麦生长发育,造成减产。
小麦秆锈菌与条锈菌相反,其周年循环的关键 是越冬问题。在我国小麦秆锈菌主要在1月份平均 最低气温6℃以上的地区越冬,并可不间断繁殖。 其越夏则主要在西北、西南等高海拔地区的冬春麦 区,以及晚熟春麦区。
三种锈菌都是典型的气传病害,传播范围广, 流行速度快,为害严重。
四.综合防治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3.化学防治 ①小麦播种时采用戊唑醇等三唑 类杀菌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可有效控制锈病的 发生为害。 ②小麦拔节后,如雨水较多,田间又 有病害发生,则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选用氟环唑、 丙环唑、三唑酮等,加水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连 续喷2~3次。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小麦锈病是小麦生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该病害主要由小麦锈菌引起,包括条锈菌、赤霉菌和黑锈菌三种类型。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包括多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天气因素小麦锈病的发生与天气密切相关,主要与降雨时间和降雨量、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有关。
通常来说,小麦锈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
此外,如果雨水集中在小麦生长期内,会大大增加小麦锈病的发生率。
二、病原菌的传播小麦锈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由上风向下风方向迁移。
经风吹到的锈菌,在小麦上繁殖并使小麦感染,从而引发小麦锈病的发生。
三、种植管理不当小麦锈病的发生也与种植管理不当有关。
如过度密植、肥料过多或过少、缺水、不合理的施药频次和时间,都可能导致小麦生长不良,从而降低小麦的抗病能力,增加小麦锈病的发生率。
针对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一、选择抗病小麦品种在种植小麦时,应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这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宜生长环境的品种,如选择适耕海拔和生长季节相符合的品种,有助于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二、合理施肥管理小麦锈病的发生与肥料管理密切相关,在肥料管理上要注意合理施用肥料,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施肥。
合理施用有机肥、复合肥等,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预防小麦锈病的发生。
三、加强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对于预防小麦锈病的发生十分重要。
要保持田面整洁,清除残茬,避免埋深过浅的深根工作,避免水分积聚。
加强地面松土、翻盘、培土等管理,可以改善小麦生长环境,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四、及时药剂喷洒对于已经发生小麦锈病的田地,要及时喷洒药剂进行治疗。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杀菌效果的药剂,如甲基硫菌灵、百菌清、氧化锰等进行药剂喷洒,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但同时也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
总体来说,小麦锈病的发生与病原菌、天气、种植管理等多种因素有关。
小麦锈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三、防治 措施
小麦锈 病的防治应贯 彻 “ 预防为 主, 综合防治 ”的植保 方针 ,严把 “ 越 夏菌源控制” 、“ 秋苗病情控制 和“ 春 季应急防 治 这三道防 线 ,做到发现 点 、保护 一片 、点片防 治与普治相 结合 、群防群 治与统防统 治相结合等 多项措施 综合运用 , 坚 持综 合治理与 越夏 菌源 的生态控制相 结合和选用抗 病品种与 药剂防治相 结合 ,把病害损 失降到最低限度。 ( 一) 农业防治 l 、因地 制 宜种 植抗 锈 品种。选 育和 使用抗病 品种 是防病保产的基本
弱 键
N0NG YA0 YU ZHIBA0
小麦锈病 又叫黄疸病 , 有 条锈病 、 叶锈 病和秆锈 病 3种 ,对小麦 为害较 大 的是条锈病 和叶锈病。该类病 害分 布 范围广 ,流 行频率高 ,危 害严重 , 常常给小 麦生产造成巨大损 失。在 适 宜的气象 条件 下 ,锈病能迅 速传播 , 很快暴发成 灾。在锈病大流 行年份 , 小麦感病品种减产在 3 0 %左右 ,特大 流行年份减产在 5 0 %~ 6 0 %之 间。
轻锈病危害。 ( 二 )药剂防治 l 、拌种 。用 种 子质 量 O . 0 3 % 的 立克 秀 ( 有效成 分 :戊唑醇 ),或 用 种子质量 0 . 0 2 %的粉锈宁或禾果利( 有 效 成分 )拌 种。 即 用 1 5 % 粉锈 宁可 湿性粉剂 7 5 g 与5 O k g 种 子 ,或 2 0 % 粉锈宁乳油 7 5 mL与 5 0 k g种子干拌 , 拌种 力求均匀 ,拌药种 子当 日播完 。 用 粉锈 宁拌种要严格 掌握用药 量 ,避 免发生药害。 2 、大 田喷药 。对 早期 出现 的发 病 中心要集 中进 行围歼防治 ,切 实控 制其蔓延。大田内病叶率达 0 . 5 %~ l % 时 立 即 进 行 普 治,每 6 6 7 m 可 用 1 2 . 5 %禾 果利 可湿性 粉剂 3 0 ~ 3 5 g , 2 5 % 丙 环 唑 乳 油 (科 惠 )8  ̄ 9 g或 2 0 %粉锈宁乳 油 4 5 — 6 0 mL,或选用三 唑酮 、烯唑醇类 农药按要求 的剂 量进 行喷雾防 治 ,并及时查漏补 喷 ,重病 田要进 行 2 次喷药。 ( 三 )大田防治 在秋季和早春 , 田间出现发病中 心 ,要及时进行 喷药控制 。 由于小麦 条锈病和叶锈 病的病原菌 主要着生在 小麦叶片的背面 , 故喷药时应以叶背 为主 ,为了提高药液在叶面的粘着力 , 可在配 药时加少量洗 衣粉。当大田病 叶率达到 1 %、严重度在 1 0 % 以下时、 每6 6 7 m 2 可用 1 5 % 粉 锈 宁 可 湿 性 粉 剂5 0 g ,或 2 0 %粉锈宁乳油 4 0 mL , 或1 2 . 5 % 速保利可湿性粉剂 l 5 ~ 3 0 g , 对水 5 0  ̄ 7 0 k g喷雾 ,或对 水 l O  ̄ 1 5 k g 进 行低 容量喷雾 。在 病害流行年 , 如 果 病叶 率在 1 5 % 以上 、 严 重度 超过 1 0 % 就要加 大用药量 ,视病情严重程 度 ,用以上用药 量的 2  ̄ 4倍浓度喷雾 防 治。 在防治过程中要坚持 打点保 面” ,努力控制病 害扩展蔓延 ,确保 小麦生产安全 。 在锈病发 生初期 ,用药防治 效果 最好。若发 生大流行情况下 ,除及时 防治发病严 重的麦田外 ,要对 周边发 病轻和不发 病的麦 田施药剂 防治 ,以 控制病害进 一步蔓延 ,减轻损失。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由于小麦锈病的侵袭,给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小麦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孢子传播,对小麦的叶片和穗部造成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小麦作物的健康生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小麦锈病防治方法,以期为农民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 基础防治措施1.1. 地选区域合适的土地种植小麦,避免在长期沾泥或积水的地方种植。
1.2. 选择健康的种子,以确保种子的良好品质和较低的病原体含量。
1.3. 实施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包括适时翻耕、杂草清除和间断轮作等,以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
2. 生物防治措施2.1. 利用天敌或寄生虫来降低病原体的种群密度。
例如,可以引入天敌蚜虫来控制可能传播锈病的麦蚜。
2.2. 使用抗病品种或病害抗性基因改良品种进行种植,以提高小麦对锈病的抵抗力。
2.3. 利用拮抗菌或真菌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
例如,可以喷洒含有拮抗菌的生物制剂来保护小麦免受锈病的侵袭。
3. 化学防治措施3.1. 使用化学杀菌剂进行喷洒来防治小麦锈病。
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频率进行施药,以避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2. 结合田间管理措施,采用化学防治与其他防治措施相结合,以提高防治效果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4. 首次发现与隔离4.1.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发现锈病的病斑,避免其继续传播并迅速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4.2. 将疑似感染锈病的植株迅速隔离,以防止病原体的扩散,并对这些植株进行及时的治疗。
总之,小麦锈病的防治对于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全面、综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然而,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需要加强对小麦锈病的监测与研究,以及加强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术培训。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小麦作物的生长,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小麦锈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锈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以下方面:
1.选用抗病品种:不同的小麦品种对锈病的抗性有较大差异,因此,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预防锈病的有效措施。
2.农业防治:合理密植,避免过度密植导致通风不良,增加锈病的发生概率。
合理施肥,避免氮肥过多,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同时,及时清除田间的自生麦苗,减少菌源。
3.药剂防治:在锈病发生初期,及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常用的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等,可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进行喷洒。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建议在晴天下午进行喷药,并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4.春季预防:春季是锈病的高发期,因此,在春季来临之前,应加强田间管理,提前喷洒药剂进行预防。
如果春季雨水较多,应注意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减轻锈病的发生。
5.定期监测:定期对小麦田进行监测,观察锈病的发病情况。
一旦发现有锈病发生,应立即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情扩大。
6.统防统治:对于锈病高发地区,可以采用统防统治的方式进行防治。
通过组织专业的防治队伍或合作社等形式,统一进行药剂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
总之,小麦锈病的综合防治技术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药剂防治、春季预防、定期监测和统防统治等。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种植情况等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小麦的健康成长和提高产量。
小麦条锈病防治方法
小麦条锈病防治方法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一些小麦条锈病防治方法:
1. 清除病残体:在小麦生长季节结束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避免病原菌滋生和传播。
2.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小麦条锈病基因的小麦品种,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3. 合理轮作:通过合理的轮作,避免连续种植小麦,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
4. 调整种植密度:适当增加小麦的株间距和行间距,增加透光和通风,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
5. 施肥管理:合理施肥,注意平衡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供应,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6. 预防喷药:在病害易发期,及时进行预防性喷药,使用有效的杀菌剂防治病害。
7. 文化措施:保持农田的清洁和通风,避免积水和高湿环境,以减少病害的传
播。
8. 多点防治:结合不同的防治方法,采用综合治理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防治小麦条锈病需要科学合理,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和病情变化,结合上述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锈病病虫害防治
小麦锈病病虫害防治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其中小麦锈病是最常见和具有破坏性的病虫害之一。
为了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有效的防治措施必不可少。
一、小麦锈病的危害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分为条锈病、黑锈病和白锈病三种类型。
这些锈病对小麦植株的叶片进行侵害,严重影响了其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能力,从而降低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二、病害防治方法为了遏制小麦锈病的蔓延,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防治方法。
1. 地理选择在种植小麦时,应该优先选择生产区域春季气温较低、下雨较多的地方。
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对锈病的传播不利,能够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2.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锈病品种的小麦进行种植是防治小麦锈病的重要方法。
通过长期繁育选择,在小麦品种中培育出一些能够抵抗锈病侵害的抗病品种。
这些品种能够在感染锈病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3. 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对于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积极的影响。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阳光的照射和通风的流通,及时翻晒土壤,清除病害源是关键。
4. 农药防治当小麦锈病发生严重时,可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但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应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
5. 生物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可以利用寄生菌、杀虫菌等微生物来控制锈病的传播和侵害。
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农作物产生副作用。
三、综合防治综合综合各种防治方法,才能更好地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地理选择、品种培育和田间管理,并根据病情选择农药或生物防治来保障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总之,小麦锈病对小麦的种植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有效的防治方法,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麦锈病防治方法
小麦锈病防治方法
小麦锈病是一种对小麦造成严重影响的病害,主要表现在小麦叶片、茎和穗上,形成锈迹,导致小麦品质下降、减产严重。
下面是小麦锈病防治方法的正文和拓展:
一、症状及危害
小麦锈病主要由锈菌(Puccinia sp.)引起,是一种以锈蚀为特征的真菌病。
锈菌在病穗、病叶、病茎和病块上产生锈褐色的锈迹,使叶片失去光泽,茎、穗部位变硬,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锈病在小麦生长期间传播迅速,病菌通过雨水、空气和土壤等途径进行传播,严重的锈病区域会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导致小麦生长不良、品质下降,甚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
1. 选用抗锈病品种:选择抗锈病品种可以减少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2. 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降低病菌滋生环境。
3. 加强土壤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排水,防止土壤过干。
4. 选择适当的肥料: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5. 化学防治:使用锈病专用药剂,如甲霜灵、菌锈宁、嘧锈菌钠等,喷雾或浇灌。
6. 生物防治: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调节土壤生态系统,降低病菌滋生数量。
7. 发病初期喷药:使用药剂如奥普唑、嘧锈菌酯、锈锈宁等,发病初期使用越早越好。
8. 收获前处理:在小麦收获前,对病穗、病叶、病茎和病块等进行彻底的处理,以减少病菌再次传播。
以上是小麦锈病防治方法的正文和拓展,希望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锈病防治措施
小麦锈病又叫黄疸,有条锈、叶锈、杆锈三种。
1、条锈主要产生在叶片上,有时也可发生在叶鞘、杆和穗上,夏孢子堆狭长形至长椭圆形,比杆锈、叶锈的都小,呈现黄色。
成株期与叶脉平等排列成条状,幼苗期则不排列成行,表皮开裂不明显。
冬孢子堆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成条状,表皮不开裂。
2、叶锈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有时也侵害叶鞘,夏孢子堆较小,多成圆形。
3、杆锈在春季发病最晚(多在5月中下旬)。
主要发生在茎杆及叶鞘上,严重时叶及穗上也可发生。
夏孢子堆椭圆形或狭长形、铁锈色、呈浓泡状突起、不规则散生。
有时互相合并成为较大的短线条状或成一片,常穿透叶的两面。
夏孢子堆破裂明显,向外翻起,散发铁锈色的夏孢子。
冬孢子堆常在夏孢子堆附近或原来的部位发生,黑色表皮易脱落。
1 小麦锈病症状
1.1 叶锈症状表现:初起是在麦叶和麦秆的表面出现绿色的斑点,以后长出红褐色的夏孢子堆,最后形成黑色的疮斑。
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背面和叶鞘上。
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圆形至长椭圆,不规则散生。
冬孢子堆长椭圆形,散生,埋于表皮下。
发病规律:小麦叶锈病菌较耐高温,影响叶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是越冬菌源的数量、
春雨的多少和入春后气温的高低等。
其中春季3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温度、雨量最为关键。
1.2 条锈症状表现:小麦条锈病菌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
小麦染病后,初呈绿色的斑点,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疮(即夏孢子堆)。
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在叶片上排列成条状,与叶脉平行。
到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面的条状疮斑,即病菌的冬孢子。
发病规律:小麦条形柄锈菌在夏孢子世代危害麦株,夏孢子随气流传播。
小麦条锈菌的萌发和侵入都要求饱和湿度,因此结露、降雾、下雨都使病害易于发生;染病品种多、病菌量大、气候条件适宜都能促进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1.3 秆锈症状表现:小麦秆锈病以茎秆和叶鞘发病为主,有时也危害叶片和穗部。
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序,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
冬孢子堆黑色,长椭圆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疤状。
秆锈发病规律:秆锈菌以夏孢子由气流传播,气候条件以温度影响较大,在4月中、下旬气温升到16℃以上,才有可能发病。
2 发生规律
2.1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该病菌是低温型,其越夏是关键。
凡夏季最热一旬平均气温20℃以下,在感病品种上即可越夏,23℃以上则不能越夏。
10月15日~20日以后,播种的基本不发病,当平均气温下降到1—2℃时,病菌进入越冬。
春季流行与否主要决定于:①有大面积感病品种;②有一定量的越冬菌源;③3~5月的雨量,特别是3~4两个月的雨量较多;④早春气温回升较早。
2.2 小麦秆锈流行规律 1)大面积感病品种存在; 2)抽穗前后气
温高,水湿条件好; 3)空中孢子出现时期的早晚和初期数量的多少。
2.3 小麦叶锈病的流行规律当气温在5c以下时,叶锈病的病情增长十分缓慢,而当上升到io℃左右以后,则病叶率迅速增加,其发展过程包括上升、下降、再上升三个阶段。
3 农业防治
3.1 适时播种在小麦秋苗易发生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地区,在不误农时、有利小麦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避免过早播种,以减少秋苗发病的机会。
3.2 合理施肥氮肥应提倡早施,避免氮肥过多,特别避免过晚施用,以防止贪青晚熟,加重锈病为害。
在土壤缺磷、钾的地区,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健壮,对减轻锈病有一定的功效。
3.3 及时浇水锈病发生后,适当增加灌水次数,可补充感病小麦的水分消耗,减轻损失。
3.4 消灭自生麦苗小麦自生苗是3种锈病的主要越夏寄主。
及时中耕,消灭秋作田的自生麦苗,并铲除地边、路旁的自生麦苗,可以减少大量越夏菌源,压低秋苗发病率,可减轻锈病为害。
4 化学防治
由于锈菌变异性强,当新的生理小种与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处于高度亲和状态时,温、湿度适宜,锈病就要发生流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1)在小麦播种时用2.5%适乐时或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2)在小麦抽穗期用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每亩用药量60~80克;也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