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6 接收准则-IATF16949条款解读
IATF16949 条款详细讲解
![IATF16949 条款详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f7232cdb9f3f90f76c61b8f.png)
基本概念审核:审核员依照一定的标准对被审核对象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评估,进而得到结论,并追踪改善审核员资质:①系统审核员 ②制造过程审核员 ③产品审核员*学历,经历 *除了系统审核员的基本要求 *除了①②的要求,增加会量具使用, *汽车客户特定要求 还要了解制造工艺量具使用 另外要有产品知识(不针对具体产品)*法规要求*ISO9001-2015*IATF16949-2016*五大核心工具(APQP,PPAP,FMEA,MSA,FMEA)*章鱼图(识别过程)*乌龟图*文件化系统*审核技巧章鱼图基本功能:识别过程。
将过程识别为核心过程(顾客导向过程COP)、支持过程(SP)、管理过程(MP),任何一家公司均由这三大过程组成。
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我们将这个活动叫过程。
输入:在过程中,被作用或者被消耗的因素,我们把这个因素叫输入。
输出:一个过程活动的结果,我们把这个结果叫输出。
过程之间的关系:一个过程的输出会成为另一个过程的输入,反之亦然。
核心过程:①过程的输入和输出直接与客户有关,这个过程就叫核心过程。
(如报价、出货、设计开发等)②用来吸引以及维持客户的过程,我们也叫核心过程。
(如制造过程等)支持过程:用来辅助核心过程实现的过程,我们叫支持过程(如设备管理,不合格品管理、量具管理等)管理过程:用来监控核心及支持过程的过程,我们叫管理过程(如目标管理、内审、预防管理、客户满意度等)乌龟图基本功能:①用来分析过程:②用来稽核过程③用来规划过程结果:建立指标效果、效率用什么方法:流程、标准、程序、工具IN OUT用什么资源:设备、硬件、软件、知识与谁有关,职位、权限、资质IATF16949 TRAININGIATF重要变化Ⅰ.结构变化Ⅱ.重要变化:由应编制形成文件程序改为形成文件信息(程序文件、指导书,表单)Ⅲ.强调风险的思维风险:不确定目的:①降低机会② 消灭风险③ 转移风险方法:①识别风险事件→②评估风险→③采取措施→④评估风险的有效性→⑤标准化风险分析法:①SWOT法②过程分析法③内外环境法④FMEA法(新产品开发阶段)⑤事件法第四章,组织环境:内容梗概:改进如何建立一个文件化的品质管理系统4.1识环境:在品质手册中识别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从而为建立系统提供帮助。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IATF16949条款解读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IATF16949条款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743cd46856a561253d36f16.png)
8 运行8.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组织应在适当阶段实施策划的安排,以验证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已得到满足。
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组织应保留有关产品和服务放行的成文信息,成文信息应包括:a)符合接受准则的证据;b)可追溯到授权放行人员的信息。
8 Operation8. 6 Release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ISO 9001:2015requirements)The organization shall implement planned arrangements, at appropriate stages, to verify that the product and service requirements have been met.The release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the customer shall not proceed until the planned arrangements have been satisfactorily completed, unless otherwise approved by a relevant authority and, as applicable by the customer.The organization shall retain documented information on the release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 documented information shall include:a)Evidence of conformity with the acceptance criteria;b)Traceability to the person(s) authorizing the release.(1)进料检验、制程检验、成品检验都必须按控制计划、工艺流程图、检验标准书的要求来检验,包括抽样数量、接受准则。
IATF16949-2016条款解读
![IATF16949-2016条款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c4282ba90c69ec3d4bb75bb.png)
IATF16949-2016条款解读一、IATF16949的应用范围编号检查内容1 IATF16949的目的规定了汽车相关产品(包括装有嵌入式软件的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以及(相关时)装配、安装和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 影响组织设计和实施质量体系的因素组织的环境、该环境的变化以及与该环境有关的风险。
说明:环境包含内外部环境3 组织利益相关及其期望4 组织现在和将来的顾客及其期望5 组织自身不断变化的需求6 组织的具体目标,包括战略方向、业务计划等7 组织所提供的产品8 组织所采用的过程9 组织的规模10 组织结构11 IATF16949:2016适用范围适用于制造顾客指定生产件、服务件和/或配件的组织的现场12 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的组织13 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14 IATF16949:2016的应用要求应当在整个汽车供应链中实施本标准二、过程方法的使用编号检查内容1 组织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必须采用过程方法2 组织在改进质量体系有效性时必须采用过程方法3 过程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4 通常情况下,一个过程的输出是下一个过程的输入5 需要系统的识别所应用的过程和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管理过程6 过程方法的优点对过程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的控制7 对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8 使用过程方法强调的重点必须理解和满足过程需要满足的要求9 需要从增值的角度去考虑过程10 必须获得过程绩效和有效性的结果11 必须在对过程进行客观测量的基础上,持续改进过程12 对顾客方面的要求在规定过程的输入时,顾客起着重要的作用13 对顾客满意度进行监视14 评价顾客关于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信息15 “PDCA”法对过程的管理P—策划:明确要求和建立组织的方针,建立目标和必要的过程16 D—实施:实施相应的过程17 C—检查:根据方针、要求、目标等,对过程及过程的结果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得出结果18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绩效19 评价质量体系过程是否已经被识别并适当规定20 的每一个过程的四个基本问题职责是否已被分配21 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22 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23 实施过程方法的步骤步骤一:系统地识别组织所应用的过程24 步骤二:具体识别每一个过程25 步骤三:识别和确定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26 步骤四:管理过程及过程的相互作用三、IATF16949:2016的目标编号检查内容1 在供应链中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2 建立强调缺陷预防的质量管理体系3 建立减少变差和减少浪费的质量管理体系4 标准必须与适用的顾客特殊要求相结合5 旨在避免多重的认证审核6 为汽车生产件和相关维修零件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一个通用的方法7 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第二节组织环境(4)一、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4.1)编号检查内容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的目的明确哪些因素和组织的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2 确定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3 需要考虑的方面外部环境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4 包括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5 内部环境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6 需要同时考虑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7 具体做法分析确定与组织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8 对确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监视9 对确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评审10 必须使用到方面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考虑组织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11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与组织环境相一致12 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13 所需的工具或方法总体经营环境分析(PEST)法。
IATF16949重点条款解析
![IATF16949重点条款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54cf01b0717fd5370cdc4e.png)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标准条款:6.1)理解要点(1)是否对体系运行中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分析和评价?(2)是否制定了风险应对措施?是否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整合和实施风险应对措施?(3)是否对风险应对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进行了检查与评价?(4)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与风险对产品、服务的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5)组织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价时是否至少应从产品召回、产品审核、使用现场的退货和修理、投诉、报废以及返工中吸取经验教训?(6)是否保留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价结果的记录?(7)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了一个减轻风险负面影响实施预防措施的过程?(8)在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价时是否对保持生产输出并确保顾客要求得以满足的必不可少的制造过程和基础设施设备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作为重点进行识别与评价?(9)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制定风险应急计划时是否考虑了风险的性质(严重性、可能性等)及其对顾客的影响?能否确保制定出的风险应急计划与风险的性质相适宜并将对顾客的影响降到最低?(10)是否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针对下列紧急情况制定了应急计划以便在这些紧急情况发生时组织可启动应急计划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及产品、服务的及时交付?1)关键设备故障2)外部提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中断如供应商不能按时交货等3)常见自然灾害如大雪封路4)火灾5)公共事业中断如供水、供电中断6)信息系统遭网络攻击7)劳动力短缺8)基础设施遭破坏如供气系统被破坏等(11)在执行应急计划的同时是否通知顾客告知影响其运作状况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必要时是否通知了其他相关方?(11)可行时是否定期对应急计划进行了测试以检验其有效性?(12)在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是否根据实际的应急情况评审应急计划必要时进行修订以提高应急能力?(13)每年至少一次跨部门小组(包括最高管理者)是否对应急计划进行了评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14)是否将应急计划形成文件?应急计划的更改是否有书面更改单?书面更改单是否随被更改的应急计划保留相同期限?(15)应急计划中是否规定在紧急、异常情况下怎样确保产品符合顾客要求?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标准条款: 6.2)(1) 是否有明确的质量目标? 是否分解到相关的职能部门、岗位、过程?质量目标的内容是否包括产品、服务的符合性以及增强顾客满意方面的内容?(2) 质量目标是否具有可测量性? 有无测量质量目标的方法?(3) 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是否一致? 质量目标是否体现有能力稳定地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持续改进增强顾客满意方面的内容?(4) 有无实施质量目标的措施计划? 措施计划内容是否完善?(5) 有无质量目标实现的证据?(6) 最高管理者是否保证在整个组织内的相关职能、过程和层次建立并实施符合顾客要求的质量目标?(7) 组织是否至少每年一次在对现有质量目标、绩效指标评审的基础上(8)建立新的质量目标和相关绩效指标? 在建立质量目标、绩效指标时是否考虑了组织对相关方及其有关要求的评审结果?体系变更的策划(标准条款:63)理解要点(1)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是否有计划和系统地进行了策划和实施? (2) 在对质量管理体系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是否考虑了以下几点? 1)变更的目的和任何潜在的后果包括风险及其控制措施2)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3)资源的可获得性4)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3)发生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时有无其完整性的相应证据?监视和测量资源(标准条款:7.1.5)的理解要点(1)是否对测量和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了确定?是否配备了必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2)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是否满足规定要求?(3)是否在使用前或按规定的周期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和检定?其依据是否可追溯到国际或国家标准?无标准时是否有可依据的文件?(4)是否保留了检定、校准的记录?(5)如何识别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的状态并通过现场观察验证其有效性?(6)是否规定了防止校准失效的调整方法?(7)有否防止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损坏或失效的措施(包括工作环境、贮存条件等)?(8)当发现测量设备在校准期间不符合要求时是否评价以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是否对设备和受影响的产品采取了相应的纠正措施?(9)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是否都进行MSA?(10)MSA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是否符合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的要求?(11)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建立了一个形成文件的过程用于管理校准/验证记录?(12)用以提供符合内部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及顾客规定要求证明的所有量具、测量和试验设备包括员工所有的测量设备、顾客所有的提供给组织使用的测量设备以及现场供应商所有的测量设备其校准/验证活动的记录是否都予以保留?(13)校准/验证活动的记录是否包括:1)由于制造工艺和产品更改对测量设备所引发的修订?2)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如何校准/验证时获得的任何超出规范的读数?3) 对超出规范条件下(如监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产品预期使用风险的评估?4) 有效性评价及评价记录?当在计划验证或校准期间或在其使用期间发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或存在缺陷时此时应对这些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先前测量的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保留评价记录记录上应有这些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最后一次校准合格的日期和下一次校准到期日.(这些可在校准报告中或校准标签上查到)5) 在可疑产品或材料(可疑产品或材料是指用不符合预期用途的测量设备测试的产品和材料)已发运的情况下给顾客的通知?6) 校准/验证后符合规范的说明?7) 对用于产品和过程控制的软件版本符合规定的验证?8) 所有量具(包括员工所有的设备、顾客所有的设备或现场供应商所有的设备)校准和维护活动的记录?9) 对与生产相关的用于产品和过程控制的软件的验证(包括安装在员工所有的设备、顾客所有的设备或现场供应商所有的设备里的软件)?因为软件不像硬件存在老化、磨损、飘移所以对软件只进行使用前的验证或必要时的再验证而无须周期验证(14) 组织内部实验室是否有一个确定的范围?(15) 组织内部实验室是否至少规定并落实以下方面的要求?1) 实验室程序的充分性2) 实验室人员的能力其能力应基于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3) 对试验样品和试验过程进行控制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有效和可追溯性4) 试验和校准应该依据国际和国家标准应保证试验和校准结果可溯源到相关标准如果没有可用的国家或国际标准组织应明确并实施一个验证测量系统能力的方法5) 试验和校准应满足顾客的要求6) 有关实验结果应经有关人员评审签字(16) 组织外委的试验/校准项目是否包括在受委托的外部实验室范围内?(17) 委托的外部实验室是否具有进行外委试验/校准的能力?(18) 对于某一设备如果没有具有资格的实验室对其进行校准时可送原设备制造厂进行校准原设备制造厂是否有能力?成文信息(重庆ISO9001标准条款:7.5)的理解(1)受控文件的范围是否界定?(2)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文件修改后是否重新批准?(3)是否已规定进行文件评审的时机并实施评审?是否根据评审结果的需要对文件进行必要的修改与更新并再次得到批准?(4)不同类型、状态(如修改、外来文件)的文件是否按规定进行标识、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查?(5)外来文件是否得到识别?发放如何控制?(6)组织文件保管是否指定设施、场所、人员能确保文件不损坏、不丢失和及时提供?(7)文件是否发至使用场所或岗位?使用处是否都使用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8)是否从发放或使用场所及时收回作废的文件?(9)是否对保留的作废文件进行标识和管理以防止误用?(10)是否制定了记录控制的文件?对记录的标识、签署、分发、贮存、调阅、检索、保护和处置有无控制?(11)记录是否填写正确、字迹清楚?(12)记录贮存环境是否适宜?是否便于存取?(13)是否规定了记录的保留期限?过期记录是否按要求进行处置?(14) 顾客指定的记录、供方的记录是否得到控制?(14)是否按要求对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并为改进和管理提供信息?(15)对于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形成文件?文件是否由包括质量手册在内的一系列文件构成?(16)生产件批准文件(可包括已批准产品、适用的试验设备记录或已批准的试验数据)、工装记录(包括维护和所有权)、产品和过程设计记录、采购订单/合同及其修正其保存时间必须是产品在现行生产和服务中要求的在用期再加上一个日历年除非顾客或监管机构另有特殊要求请问是否这样做?(17)是否建立了一个形成文件的过程以保证按顾客要求的时间安排及时评审、发放和实施所有顾客工程标准/规范及其更改?(18)组织是否在收到顾客工程标准/规范更改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对收到的顾客工程标准/规范及其更改进行评审?(19)对于组织是否记录并保留更改的实际实施日期?(21)顾客工程标准/规范更改时组织是否考虑到对相关文件进行更新如特殊特性、FMEAs、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等?(22) 当顾客工程标准/规范的更改影响到设计记录或PPAP生产件批准文件时例如控制计划、风险分析(如FMEAs)等组织是否对设计记录或PPAP生产件批准文件做相应的更新?顾客有要求时更新后的控制计划、风险分析(如FMEAs)等是否送顾客批准?运行的策划和控制(标准条款:81)理解要点(1)对于运行的策划和控制是否与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其他过程的有关要求相协调?是否符合4.4条款(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6条款(策划)的有关要求?(2) 运行策划和控制的内容是否包括:1)确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2)建立保证过程有效运行的准则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接收准则?3)确定为达到符合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所需的资源?4)按照策划的准则对运行过程进行控制?5)确定并保持、保留必要的成文信息为过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信心为证实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提供证据?(3) 策划的输出形式是否适合于组织的运作方式?如销售计划、采购计划、质量计划、生产和工作流程、生产计划、工艺文件或作业规范等也可以是样件、样品等实物(4) 进行产品实现策划时是否包含以下内容:1)顾客产品要求和技术规范?2)物流要求?3)制造可行性?4)项目策划?5)接收准则?(5) 对于资源是否满足产品特定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的需要?(6) 策划时是否考虑了如何对顾客委托的产品、项目和有关产品信息进行保密?是否制定了相关的保密措施?(7)未经顾客允许组织不得将顾客信息泄露给第三方请问是否这样做?(8) 对标准81条款的审核要通过对标准8.2~8.7条款的审核予以证实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标准条款:8.2)理解要点(1)是否建立了与顾客沟通的过程?与顾客进行沟通的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地进行?(2)是否有部门向顾客提供产品信息处理顾客的问询、订单?(3)是否对顾客的投诉进行处理?是否就顾客财产的处置或控制与顾客进行了沟通?必要时是否就建立应急措施与顾客进行了沟通?(4)组织是否建立、实施并保持了一个过程以确保向潜在客户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5)组织如何确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确定的方法有哪些?(6)组织如何确保有能力满足顾客的要求?组织如何证实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规定的要求?(7) 是否在向顾客做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承诺之前(如接受合同或订单之前)对产品和服务要求进行了评审?评审的内容有哪些?评审的内容是否完整?评审的结果是否记录?(8) 与产品有关的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有哪些?(9) 有无向顾客做出公开承诺的文件?发布前是否经过评审?(10) 对口头订货如何进行评审?有何记录?(11) 产品和服务要求变更后文件是否及时更改?是否将变更后的信息传递给有关部门?(12) 组织是否有能力按顾客规定的语言和方式沟通必要的信息(包括数据)?(13) 组织是否进行了产品制造的可行性分析确保能够生产出符合顾客技术要求和数量要求的产品?(14) 组织能否证实在特殊特性的指定、形成文件和控制方面符合顾客的要求?(15) 组织是否采用多方论证方法对制造可行性进行分析以确保组织的制造过程能够按顾客要求的技术和数量生产出合格的产品?(16) 是否对所有新的工艺和产品以及所有工艺和产品的更改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标准条款: 8.4) 理解要点(1)组织如何选择和评价供应商?是否明确规定了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和程序?是否针对不同类型供应商进行针对性的评价?(2) 组织是否就供应商的选择过程建立了文件? 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与选择的准则是否考虑了以下因素?1) 供应商产品质量、交货及时性等方面的风险2) 供应商的供货业绩包括产品质量情况(如一年内的一次交货合格批率等)、交货的及时性(如一年内的准时交货率等)等3) 对于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如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要进行第二方审核4) 要用多方论证的方法进行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5) 适用时对供应商的软件开发能力进行评估,此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6) 供应商在汽车行业的业务量(绝对值以及占总业务量的百分比)。
IATF16949条款解读(生产管理部) PPT
![IATF16949条款解读(生产管理部) PPT](https://img.taocdn.com/s3/m/f2b96112844769eae009ed8c.png)
标准条款的落实方法 所有发生质量问题原因为物料配送过程或在库品问题的,物控部都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 (现行控制方法,如:对策制定、实施效果评估,并形成文件报品质备案。 文件/记录等)
标准条款的落实方法 1、梳理部门各岗位职责,定人定岗,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根据现有业务制定部门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 (现行控制方法,如:3、积极推进仓储改善工作,提交改善 文件/记录等) 意见并评审实施。
条款解读:
部门 生产管理部 过程所有者 (主责岗位/人 员) 仓管员
9.1.1.2 统计工具识别 涉及相关条款(条款 组织应确定和使用适当的统计工具。组织应验证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或等效策划)过程中包含了适 当的统计工具,作为策划的一部分,并且适当的 统计工具还包含在设计风险分析(如 DFMEA) (适 号及内容) 用时)、过程风险分析(如 PFMEA)和控制计划中。
标准条款的落实方法 1、来料入库及时通知检验,并确认数量、外观等产品质量后办理入库交接手续。 (现行控制方法,如:2、不合格品很严格把控,每周开展1次内部培训。提升自我技能。 文件/记录等)
条款解读:
部门 生产管理部 过程所有者 (主责岗位/人 员) 仓管员
涉及相关条款(条款 8.5.1.2 标准化作业–操作指导书和可视化标准 号及内容)
标准条款的落实方法 设计固定表格文件记录产品到货质量异常问题和责任方,形成对供应商质量问题追溯台账,方便品 (现行控制方法,如:质索赔、研发改进等工作开展。 文件/记录等)
条款解读:
IATF-16949-标准----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IATF-16949-标准----产品和服务的放行](https://img.taocdn.com/s3/m/2233b7c1ccbff121dc36837f.png)
2021/6/3
8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来,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的关注!
否则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向顾客放行品和 服务。
组织应保留有关产品和服务放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形 成文件的信息包括:
a)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 b)授权放行人员的可追溯性信息。
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或估量所进行的符合性 评价。
2021/6/3
2
8 运行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注 2:全尺寸检验频率由顾客确定。
2021/6/3
4
8 运行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8.6.3 外观项目
若组织制造的零件被顾客指定为“外观项目”,则组织 应提供:
——适当的资源,包括评价用的照明; ——适当的颜色、纹理、金属亮度、织物结构、映像清 晰度(DOI)和触感技术的原版样件; ——外观原版样件及评价设备的维护和控制; ——验证执行外观评价人员有从事该工作的能力和资格。
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ATF 16949:2016
《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的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第一版 2016年10月1日
国际汽车推动小组 发布
2021/6/3
1
8 运行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组织应在适当阶段实现策划的安排,以验证产品和服务
的要求已被满足。 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批准,
2021/6/3
5
8 运行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8.6.4 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验证和接受
组织应有一个过程来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质 量,可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方法 :
a) 接收并评价组织的供应商提供的统计数据; b) 接收检验和/或试验,例如基于绩效的抽样检查; c) 结合可接受的已交付产品对要求的符合性的记录,有第 二方或第三方机构对供应商现场进行评估或审核; d) 指定实验室的零件评价; e) 顾客同意的其它方法。
IATF16949标准新版条文解析
![IATF16949标准新版条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a93153c850ad02de804124.png)
什么,如何用
目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 望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 限
录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 服务的控制 8.5 生产和服务提供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总则 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3持续改进
1 .范围
本标准为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 产品和服务; 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 要求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及提 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注1: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 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 本技术规范与 ISO9001:2015 相结合,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 汽车相关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相关时,也适用于安装和服务。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组织进行顾客规定的生产件和/或维修件的制造现场。 支持职能,无论其在现场或在外部(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和配送中 心),由于它们对现场起支持性作用而构成现场审核的一部分,但不能 单独获得本标准的认证。本技术规范可适用于整个汽车供应链。
IATF 16949:新标准的主要变化
IATF16949标准最新解释
![IATF16949标准最新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0b7214877232f60ddcca1fd.png)
自2016年10月1日IATF发布了IATF16949:2016新版标准以来,收到了大量的反馈和意见。
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在2017年10月13日,IATF终于在其官网发布了自新标准发布以来第一版解释Sanctioned Interpretations #1-9(SIs)。
IATF16949第一版于2016年10月发布,并于2017年1月1日正式生效。
IATF确定和批准如下解释。
除非有其它明示,本解释于发布之日其开始应用。
更新的内容以蓝色字体显示。
一个SI更新了规则或者要求的解释,据此,其也将成为(定义)不符合的基础。
SI 1-9 发布于2017年10月,并正式于本月生效。
3.1顾客要求顾客规定的一切要求(如:技术、商业、产品及制造过程相关要求,一般条款与条件,顾客特殊要求等)。
当被审核的组织为汽车制造商、汽车制造商的分公司或者汽车制造商的合资企业,则相关顾客由汽车制造商、汽车制造商的分公司或者汽车制造商的合资企业定义。
更改理由:顾客要求是汽车制造商在其供应链为满足产品实现过程的应用。
因此,如果汽车制造商自己被审核,则(应由)汽车制造商自己定义(顾客要求)是如何批准和/或输入应如何管理。
这是针对主机厂申请IATF16949认证的情形(如何定义顾客要求)组织应具有文件化的过程管理与产品安全相关的生产和制造过程,适用时,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a)-m) ()。
注:有关安全相关要求或文件的特殊批准应基于顾客要求或者组织内部过程要求。
是指负责批准含有安全相关内容文件的职能(通常如顾客)所做出的额外批准。
更改理由:澄清有关安全相关要求或文件的特殊批准评审方面的模糊。
本条款更改强调,有关产品安全方面的特殊批准应遵循顾客要求或者组织自己内部流程的要求。
组织应:a)-b) ()。
c)在如下情形下准备应急计划以保证供应的持续性,如关键设备故障(也可以参见8.5.6.1.1);外部产品、过程及服务供应中断;经常性的自然灾害;火灾;公共事业中断;对信息系统的网络攻击;劳动力短缺;基础设施中断;更改理由:组织需要明确遭受网络攻击的可能性,由此可能带来的制造及物流运作的瘫痪,包括勒索软件。
IATF16949标准最新解释
![IATF16949标准最新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4d70a86ce2f0066f4332236.png)
顾客要求
顾客规定地一切要求(如:技术、商业、产品及制造过程相关要求,一般条款与条件,顾客特殊要求等).
当被审核地组织为汽车制造商、汽车制造商地分公司或者汽车制造商地合资企业,则相关顾客由汽车制造商、汽车制造商地分公司或者汽车制造商地合资企业定义.b5E2R。
更改理由:
顾客要求是汽车制造商在其供应链为满足产品实现过程地应用.因此,如果汽车制造商自己被审核,则(应由)汽车制造商自己定义(顾客要求)是如何批准和/或输入应如何管理.p1Ean。
无论何时,当产品或制造过程与当前批准不同时,组织在进行下一步前应得到顾客地特许或偏离许可.
针对不合格产品地“按现状使用”和返工处置返修(见),在实施前应得到顾客地许可.如果子部件在生产过程中被重新使用,应在让步或偏离许可中向顾客清晰沟通和传达.7EqZc。
更改理由:
澄清了要求,取消了针对返工需要得到顾客批准地矛盾要求.
)在图纸产品和或制造文件上注明所有地特殊特性(按要求),相关风险分析(如过程),控制计划和标准作业/操作指导书;特殊特性应用特殊标识来标记,并在上述文件中逐级传递那些产生或需要控制这些特殊特性地制造过程文件中体现;SixE2。
更改理由:
澄清在产品或制造过程图纸中地特殊特性文件化要求.
为了避免大家仅仅认为特殊特性只需在图纸上体现,特别做了澄清!那些需要对特殊特性进行控制地过程,其相应地过程文件应该体现相关特殊特性以及控制方法.另外,产生和控制特殊特性地过程应予以文件化.6ewMy。
基于风险,针对每一个供应商,组织应确定最低可接受地质量管理体系水平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开发地目标.
除非顾客另行授权[例如,下述地]],通过认证是初始最低地地可接受质量管理体系水平.基于当前绩效和对顾客地潜在风险,目标是推动供应商遵守如下质量管理体系开发步骤:最终目标是获得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地认证证书.除非顾客另有规定,应按照下述顺序以达成此目标:sQsAE。
IATF-16949介绍
![IATF-16949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76942ed6529647d272852cf.png)
前言——标准原文
历史——标准原文
引言——标准原文
2019/11/4
Shin an
13
引言——理解
本标准的思想:采用将PDCA循环与基于风险的思维 方式相结合的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的宗旨: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作用: ——分清产品和服务实现的过程 ——理清过程与过程的关系(流程、作用) ——理清每一过程的预期输出结果 ——理清每一过程所需的资源、控制方法 ——充分考虑过程运行风险 ——抓住过程运行中的每一次改进机会,实施改进。
质量纪律) 领导履行:指挥(命令)、指导、监督、协调、培训、
关爱、激励员工职能、问题处理、事故处理、改善创 新、执行纪律。
引言——理解
2.领导作用 3)落地 会议宣贯、提供支持、执行纪律、树立榜样、善待
员工,利益分配。
正确评估企业的各阶层的员工,对员工的贡献给予充分的肯定。 建立彼此的信任及排除员工的恐惧心理。 促进诚实开放的沟通方式。 能够听取员工的意见。 为员工提供适当的教育、训练和辅导,使其明白其自身工作与
因素排第一位。————七大因素,皆由人定。
全员质量意识。 全员尽质量职能。 全员尽质量责任。 ----实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前提条件之一
各阶层员工是企业之本 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
引言——理解
3.全员积极参与 3)落地: 同员工沟通,以增进他们对个人贡献的重要性认识 促进整个组织的协作 提倡公开讨论 ,分享知识经验 让员工确定工作中的制约隐私,毫不犹豫的主动参与 赞赏和表彰员工的贡献、钻研精神的进步 针对个人目标进行绩效的自我评价 为评估员工的满意度和沟通结果进行调查,并采取适
iatf16949规则第六版
![iatf16949规则第六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80abe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4.png)
iatf16949规则第六版IATF 16949规则第六版第一章:引言IATF 16949规则第六版,是国际汽车任务组(IATF)制定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该标准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和维护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汽车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需求,促进持续的改进和卓越的绩效。
第二章:范围IATF 16949规则第六版适用于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无论组织的规模大小,无论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如何,只要其产品和服务与汽车相关,都应遵守该标准。
第三章:规则目标IATF 16949规则第六版的目标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1. 强调持续改进:组织应不断改进其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并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2. 风险管理:组织应识别和评估与其产品和服务相关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和控制这些风险。
3. 供应链管理:组织应与其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零部件和服务。
4. 客户满意度:组织应通过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5. 持续改进:组织应通过使用适当的质量工具和方法,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以提高绩效和效率。
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ATF 16949规则第六版明确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领导力: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应承担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责任,并确保其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2. 风险管理:组织应识别和评估与其产品和服务相关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和控制这些风险。
3. 持续改进:组织应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的持续改进计划,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效率。
4. 过程方法:组织应采用过程方法来管理其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各个过程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5. 供应链管理:组织应与其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零部件和服务。
6. 客户满意度:组织应通过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运行
8.6.6接收准则
接收准则应由组织确定,当被要求时,由顾客批准。
对于计数型数据的抽样,其接收水平应是零缺陷(见第9.1.1.1条)。
8 Operation
8. 6.6 Acceptance criteria
Acceptance criteria shall be defined by the organization and,where appropriate or required,approved by the customer. For attribute data sampling,the acceptance level shall be zero defects(see Section9.1.1.1).
接受准则要按产品接受准则不良数C=0来判定。
术语
缺陷: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不合格。
注1:区分缺陷与不合的概念是重要的,这是因为其中有法律内涵,特别是产品和服务责任问题有关。
注2:顾客希望的预期用途可能受供方所提供的信息的性质影响,如操作或维护说明。
接收质量限: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抽样时,可容忍的最差的过程平均质量水平。
(来自GB2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