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李煜 虞美人 教案

李煜 虞美人 教案

李煜虞美人教案教案标题:李煜《虞美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李煜这位南唐末代皇帝的背景和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简单的问题,调查学生对《虞美人》这首词的了解程度。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分析《虞美人》这首词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李煜对于虞美人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 解读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对仗等。

3. 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艺术之美。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就《虞美人》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如爱情、离别和人生的无常等。

四、朗读和表演(20分钟)1. 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虞美人》,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词的情感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声音、语速和动作来传达词中的情感。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虞美人》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2. 鼓励学生多欣赏和阅读李煜的其他作品,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案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李煜和《虞美人》的资料。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词或歌曲,表达对美的追求和情感的宣泄。

3.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文化展览或戏剧演出,增加他们对古代文学的感知和体验。

教案评估:1. 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

2. 朗读和表演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3. 课后阅读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教案指导:1. 教案中的时间分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课堂内容的充分展开和学生的参与度。

2.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教案中的延伸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李煜词《虞美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掌握《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等基本要素。

3.分析《虞美人》的词意、格调和情感色彩。

4.掌握《虞美人》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方法。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虞美人》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特征。

2.理解《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

3.演唱《虞美人》的抑扬顿挫和情感渲染。

教学难点1.理解《虞美人》的典故和门径。

2.理解《虞美人》的韵律和格律要求。

3.控制演唱《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了解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虞美人》的词意、格律和韵律要素。

3.分析《虞美人》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

4.学习《虞美人》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法:介绍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讲解《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等基本要素。

2.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等问题。

3.唱诵演练法:分段演唱《虞美人》,讲解抑扬顿挫、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等演唱技巧。

4.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课程介绍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李煜和《虞美人》产生兴趣。

第二步: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艺术特点1.讲解《虞美人》的典故和门径。

2.分析《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

3.分析《虞美人》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

第三步:学习《虞美人》的演唱方法和技巧1.讲解《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要素。

2.分段演唱《虞美人》,讲解抑扬顿挫、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等演唱技巧。

第四步: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和艺术特点1.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表达等问题。

2.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组交流和分享。

第五步:总结课程回顾李煜词的创作和《虞美人》的历史背景,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5. 课后作业1.默写《虞美人》的词牌和韵律要素。

2.回答课堂上的讨论题目,写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老师对要授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提炼,梳理清晰教学重点。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该单元选唐宋诗词17首,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培育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虞美人》的是五代南唐著名词人李煜。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期间,“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宋太祖开宝年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幽居在一座深院小楼,从今,由帝王变成了阶下囚,过着凄凉的生活。

确实,李煜作为一个君主,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却留下了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前人吊其诗云“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

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人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虞美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

他也因吟咏“故国不堪回首”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教案:《虞美人》- 李煜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解读《虞美人》这首宋代名篇。

2. 掌握《虞美人》的基本意思和情感。

3. 感悟《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4. 学会欣赏和鉴赏宋词。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宋词《虞美人》2. 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

3. 探讨《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4. 朗读和背诵《虞美人》。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古筝演奏《虞美人》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古代和南国的氛围。

同时,展示虞美人花图片。

2. 导入讨论教师提问:“你们了解虞美人花吗?它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形象和寓意?”引导学生回答。

3. 学习宋词《虞美人》教师给学生分发《虞美人》的词,让学生独立阅读一遍,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一遍。

4. 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境、描写和情感。

5. 探讨《虞美人》的文化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词与什么相关?有哪些文化内涵?让学生讨论和发表看法。

6. 再次欣赏《虞美人》教师再次播放《虞美人》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再次感受这首词的美和情感。

7. 朗读和背诵《虞美人》教师教授学生《虞美人》的韵律和朗读方法,并要求学生背诵词的前两句。

8.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分享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资源:1. 《虞美人》的词2. 虞美人花图片3. 古筝演奏《虞美人》音乐五、课堂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个人点评;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小组展示和互动评价。

《虞美人》教案(精选12篇)

《虞美人》教案(精选12篇)

《虞美人》教案《虞美人》教案(精选12篇)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

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

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

二、关于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李煜的词上承花间词和南朝宫体词,下启北宋婉约词,其所创言怀述志的新诗体,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巨痛,使词摆脱了花间词曼声吟唱的风格,并对北宋豪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较大影响。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是他后期代表作,学习本词要细心体会李词的特点,它所承载的感伤长愁,体悟“情景交融”这一创作手法的巧妙运用,体悟词这一体裁与诗相比的不同点,从而明白词的特点。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

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

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虞美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虞美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3、自主阅读,提高审美情绪,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导入: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最美丽也是最绝望的词——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板课题)二、简介词人——李煜(多媒体呈现李煜头像及相关档案)姓名:李煜别名:重光生辰:937年七月初七祭日:978年七月初七国家:南唐职业:国主词人信仰:佛教三、听、读:1、听:现在让我们随着《虞美人》一词,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请大家认真听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词人通过词传达出来的情感。

(放录音朗读)2、问:同学们通过听了诵读能不能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幽怨、悲伤、无奈、悔恨)同学们说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读这首词,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读一个听,并且互相点评,结束之后,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诵读,好不好?(学生听、评,教师巡视指点)3、刚才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哪一位同学能为我们诵读这首词?(由一位学生读)四、感:通过听、读的环节我们基本把握了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是幽怨、是悲伤、是无奈、是痛苦。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情感在词中表现最为明确,最为直接的是哪一句?一起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这句可以说是这首词的中心句,主旨句,那这句中哪一个字最重要?(愁)因此它是这首词的词眼。

这么说这首词的就是围绕着这个“愁”字来写的。

李煜的“愁”是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是苏东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壮志难酬之这愁?作者他愁什么?从词作中那里可以体现出他的的愁?(由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归纳。

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 虞美人李煜板书设计

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 虞美人李煜板书设计

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虞美人李煜板书设计【篇一】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高二选修)高二年级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欣赏设计人:江波审核人:江波课题:虞美人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4、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能力目标: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习惯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紧抓文本,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感受作品艺术魅力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三、教学难点: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合作探究交流法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时数:1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任务一】一.目标或要求:了解作者及背景,知人论世。

二.模块组合:(一)导入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

有一种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

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人论世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

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

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

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

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

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虞美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当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4课时。

(以下只选了李煜词的教学步骤,其他6首词的教学方法同此。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板书课题)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三、研习《虞美人》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总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3篇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词“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这一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理清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三组对比,熟读成诵。

难点:理解本文艺术特色教学方法:诵读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他就是李煜,这首词就是《虞美人》。

前面,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二单元的诗歌,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从中你都学到了哪些鉴赏诗歌的方法?(生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当然,仅有这些方法,我们还不能很好的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今天我就将带领大家运用你们所掌握的这些方法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等方法去学习李煜写的《虞美人》。

二、复习检查词的相关知识:1、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和乐府一样是配音乐的。

后来它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又因为其句式长短不一,所以它还被称为“长短句”。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虞美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①感悟《虞美人》的思想内容。

②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①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学习诗词的兴趣;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

【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

(配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人物,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

因而我们这样称呼他——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后主的内心世界。

二、诵读感悟1、学生集体朗读2、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比较评价。

3、老师范读,并作诵读指导。

(1)、注意把握节奏(2)、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3)、重读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词语。

如: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4)、把握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4、要求学生再读三、整体感知1、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词?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表现一个亡国之君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无限愁恨。

2、从哪些地方最能看出词人的故国之思?明确:(1)、“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风自故国吹来,春水向故乡流去。

)(2)、“往事知多少”(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宫如云的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列举写月的诗词,领悟月的意象,“思想怀人”的沉淀意义)四、精读细品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

这首词哪个字可概括情感呢?(学生回答:愁。

)2、李煜的愁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板书)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3、这层层叠叠、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词人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明确:(1)、用春花秋月表现忧愁(以乐景衬哀情)。

虞美人优秀教案

虞美人优秀教案
生答:没有, 过渡:小楼上夜里吹来的一阵东风告诉他,又一年春天来 了。这个“又”字,告诉李煜“春花秋月”并没有如他所愿。
“小楼”——“故国”
1、在“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老师 请一位同学帮大家找出诗歌意象。
明确: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故国(身份):坐拥南唐的君王, 小楼(身份):囚禁于小楼之上的阶下囚, 如此“天上人间”的变化,让李煜不堪回首故国。

子?
生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李煜为什么有着无限悲愁。
编织色彩
1
教 学 过 程
编织色彩
虞美人优秀教案
(1)今昔对比
“春花秋月”——“往事”
1、在“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中,春花秋月为美好事 物,李煜为何追问它“何时了”?
(学生自主梳理,电子白板展示重点字词的释义。) 明确:“春花秋月”提醒李煜被囚禁于此的日子永无终结。 过渡:李煜对现在的生活无所期待,那么对过去的日子 呢? 2、在“往事知多少”一句中,不知有多少往事会因“春 花秋月”而涌现在李煜的心头,那么,李煜回忆的“往事”中, 可能会有哪些事? 明确:帝王生活,享乐生活,开城投降,破家亡的痛苦, 过渡:李煜期望春花秋月了结,然而,时间有没有终结呢?
“雕栏玉砌”——“朱颜改”
1、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与《长恨歌》中,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梨园弟子白发新,椒 房阿监青娥老”进行对比,这二者之间有何不同?
玄宗:亲眼所见,再回故国。 李煜:凭栏远望,只是想象。“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 难”。 过渡:在前几句的今昔对比中,我们已然明白李煜悲愁的 原因。作者句句言愁,但不点破。直到最后一句,他一语道破 内心之愁。大家读一下

初中虞美人 李煜教案

初中虞美人 李煜教案

初中虞美人李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理解文意。

3.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

2.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李煜的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提问学生对词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词的特点和魅力。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虞美人》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状态。

2.讲解诗的题目“虞美人”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三、诗句解析(15分钟)1.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象和意境。

2.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忧伤、思念等。

四、诗歌朗读与欣赏(10分钟)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五、写作练习(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心中的美人,可以是真实的人或抽象的象征。

2.让学生尝试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对美人的思念和情感。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李煜的《虞美人》,使学生了解了词的特点和魅力,通过诗句解析和诗歌朗读,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在写作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情感。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反应积极。

但在诗句解析环节,部分学生对诗句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李煜《虞美人》优质教案(通用10篇)

李煜《虞美人》优质教案(通用10篇)

李煜《虞美人》优质教案(通用10篇)李煜《虞美人》优质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煜《虞美人》优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煜《虞美人》优质教案篇1教学目的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词中三次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

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

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

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见欢》、《乌夜啼》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江水图》,并配乐低沉哀怨的音乐。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李煜《虞美人》教案

李煜《虞美人》教案

李煜《虞美人》教案叶志如教学目标:1、将李煜的词进行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韵味和历史厚重感。

2、知人论文和读文识人结合,使这一课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技巧、语言等分析上面,也倾向于挖掘诗歌内在的情思。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名句导入:有这么一幅对联: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请问,下联说的是哪个人物?(学生答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他被俘虏后,牢记故国,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最终不但保住了性命,而且追回了江山,打败了吴王夫差。

有这么一个成语:乐不思蜀。

说的是谁?(学生答蜀汉后主刘禅)。

刘禅他被俘虏后,不思故国。

他虽保住了性命,但他的:“此间乐,不思蜀。

”却成了千古笑柄;还有这么两句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请问:名句的作者是哪位?(学生齐声回答:南唐后主李煜”)李煜他被俘虏后,“以泪洗面”,倍思故国。

他没有政治才能,做不到越王勾践那样卧薪尝胆,有志者事竟成。

他艺术才华横溢,做不到刘禅那样乐不思蜀。

李煜他“才子难了亡国恨,囚宋犹唱《虞美人》。

”因为《虞美人》词作中有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让宋太宗很生气,就杀了他。

李煜的《虞美人》可以说是他的绝命词,就是这首词,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二、作者介绍作者李煜,又称南唐后主。

他做了十五年皇帝,国亡而被俘。

宋太宗封他做“违命侯”。

从此,生活十分清苦,他曾写信给旧日宫人说:“此间日夕,以眼泪洗面。

”后来,宋太宗听说他于七夕节夜晚在寓中作乐,颇为生气;又因为他的这首词中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句子,便命人用毒药将李后主毒死。

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李煜的词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的词继承南朝宫体,囚宋后大多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形象鲜明,语言清丽,表达了深沉的感伤情绪,是五代时最有成就的文人,被誉为一代词家。

三、深情诵读1、学习诗词,先从诵读开始。

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评析谁朗读得更好。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作者李煜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 学习本文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 理解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习本文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理解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难点:理解本词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李煜的生平,引入 《虞美人》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阅读《虞美人》,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讲解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本词的艺术特色。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 《虞美人》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和本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虞美人》。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的结果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虞美人》课文
2. 多媒体课件。

虞美人李煜赏析教案

虞美人李煜赏析教案

虞美人李煜赏析教案【篇一: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李煜《虞美人》过关课教案语文组高73届杨玲瑞【导入新课】上课前先播放《问君能有几多愁》的片尾曲《虞美人》。

这是一个帝王的故事。

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

“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

”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

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

后世称其为“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请问这个人是谁?【展示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体味李煜以赤子之心写悲惨的国破家亡之痛。

2.诵读词作,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知人论世】姓名:李煜生辰:937年七月初七祭日:978年七月初七国家:南唐职业:国主、词人词作: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绮丽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风格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李煜被囚后,生日那天晚上于其所拘小楼宴饮奏乐,命歌伎演唱他的新作《虞美人》,声传于外。

宋太宗知道后认为他怀有故国之思。

就命秦王赵廷美赐他‘牵机药’,将他毒死。

【初读诗歌】听范读,一位同学范读,学生听配乐齐读【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无限悲哀伤感【诵读提示】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

做到眼中有形象,心中有悲情。

【合作探究】1.“春花秋月”本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一年又一年如期开放的春花,一岁又一岁悬挂在碧空的明月,在李煜那里却丝毫唤不起欣赏的兴趣。

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

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李煜及其代表作《虞美人》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虞美人》的基本词汇、句式和韵律;3.能够理解《虞美人》的意境和情感表达;4.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虞美人》的背景和意义;2.《虞美人》的基本词汇、句式和韵律;3.《虞美人》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虞美人》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如何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唐代诗人李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虞美人》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诗歌1.教师朗读《虞美人》,让学生跟读;2.分析《虞美人》的基本词汇、句式和韵律,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3.分析《虞美人》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学习方法1.学生可以通过背诵《虞美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2.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李煜和《虞美人》的背景和意义;3.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其他古典诗歌,培养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课堂练习1.请学生分组,分析《虞美人》的词汇、句式和韵律,并讲解自己的分析结果;2.请学生分组,讨论《虞美人》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3.请学生背诵《虞美人》,并在课堂上朗诵。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虞美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通过学生的朗诵和分析,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学生的背诵和欣赏,评价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能力;3.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考、多表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_《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虞美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二、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2、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煜的《虞美人》,这是一首真正的血泪之词、绝望之词,也是生命之词。

(二)了解作者: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

他生于七夕,后因于七夕写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太宗毒死,又死于七夕。

李煜是政治上失败者,却是词坛上的征服者,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词前期: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

代表作《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李煜词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三)文体背景:“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是隋唐时兴起、宋代广为流行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

“虞美人”词牌的来历: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便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以诉衷肠。

“虞美人”因此逐渐演变为词牌名。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一般是双调,五十六字(小令),上下片各四句。

(四)检查预习:1、齐读全词,师范读全词。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全词的内容。

明确: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

2021年《虞美人》李煜 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2021年《虞美人》李煜 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Dreams do not abandon those who are pursuing painstakingly, as long as you do not stop pursuing, you will be bathed in the glory of dream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2021年《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1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李煜的词《虞美人》,下面请大家朗诵一次:“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这首板书在黑板上面)二、背景知识导入学这首词之前呢,我们先了解一下《虞美人》这个词牌名的来历(在这位同学板书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这个问题,看到一《虞美人》这个词牌名会想到哪些相关的东西)大家看到这个词牌可否想到与此相关的东西?电影《霸王别姬》,在四面楚歌中,虞姬拔剑自刎。

据说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此词牌名源于项羽与虞姬的悲剧故事。

通过学习这首词,我们想想,李煜的命运是不是一个悲剧故事呢?板书:《虞美人》《霸王别姬》虞姬三、再接着我们了解作者李煜。

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用现在的话可以这样概括,李煜,民族汉,职业皇帝,业余爱好填词作曲,不良习惯贪酒好色。

但他这个皇帝是乱世皇帝,当时候的南唐,内忧外困,风雨飘摇,但此时的李煜仍“泡酒吧,卡拉ok,苟且偷安”,史书上记载他“好声色,不恤国事”,最后国破家亡,被北宋俘虏至汴京,封为“违命侯”,过起了“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但这位皇帝政治上的平庸,并非不学无术,他的副业就搞得特别好,他热衷于他皇帝职业以外的事,比如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被后人誉为“千古词帝”,今天我们学习的《虞美人》,就是李煜词作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篇,也就是这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词,同时给李煜招来杀身之祸,成为李煜的绝命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生背诵全词。 (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
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七)课后作业 1、必做题: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可以写一个片段也可以写成随笔,也可
以仿诗填词。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略)
5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的眼泪。” 李煜《虞美人》中表现出来的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
物是人非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 血泪。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打动人的心 灵。这也就是《虞美人》千古传诵的重要原因。
2、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再次通过视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
6
思考讨论: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点拨: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梦醒之后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离别之痛,对青春
易逝、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
(六)课堂总结 1、小结: 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
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
1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一)情景导入 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有一种花,也是在夏
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 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虞美人》教学设计
罗定中学东校区高二语文备课组 黎思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归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诵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品读——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缘景明情(意象 关键词句 手法----感情)
4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诵做出评价。 3、师:同学们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想象成李煜,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感情基调:凄凉哀伤 节奏:低沉缓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听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 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 6、再找一学生诵读。
(八)教学反思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重要考点,如何做到既要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理念又能避免“满堂灌”而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应对高考呢?我一直在思考 这个问题。这节课可以说是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尝试。在本节课我努力把课堂还给 学生,只是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进行交流展 示,而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李煜词作的音乐美。反复诵读 侧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深层品读既结合考点又不致课堂气氛乏闷,反而给学生提 供一个碰撞思想火花、展示交流的舞台。而且在整个课堂节奏上把握得当,没有出现 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但这节课仍有不足之处,就是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做的功 课较多,而且展示交流时忽略了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今后仍需努力改进。
词眼:愁 2、说一说:李煜有哪些愁?
往事之叹 愁 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3、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分组合作探究): 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 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艺术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写法。
4、展示交流:
(1)品读意象
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春花秋月:美好景象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 《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三)整体感知——诵读 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
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同学们齐读本词。(生齐读) 2、师: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朗诵此词,请其他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对他的朗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
方面的文艺才能。975 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 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 978 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 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 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2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7、学生再次齐读本词。(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 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四)分析鉴赏——品读
1、师:刚才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已经感受到作者凄凉哀伤的情感,那么词中哪 个字能直接抒发这种情感?
3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2、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 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2、选做题: 李煜作为一个文人是很出色的,但作为一位帝王,他不务朝政,纵情声色,是相 当失败的,对于他的遭遇很多人认为不值得可怜,你怎么看呢? 提示:①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
②李煜的“愁”愁得美,因为它很有人情味。 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④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 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 种化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从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 来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 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 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
一、教学设想 本课文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自主赏析的篇目,重在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和把握意象、关键词句以及艺术 手法来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 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其词开一代词风,他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个人生活情感 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回顾旧知,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另外结合课后习题引入他 的《浪淘沙》进行拓展阅读。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播放配乐朗读和歌曲版《虞美人》,让学 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美和音乐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 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时数: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昔日九五至尊 今日阶下囚
③设问、比喻、夸张
④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虚写:往事、故国 、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自然永恒----景 ----人生无常----情
(4)课堂小结 ①、通过抓意象、把握关键词句和艺术手法,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满腔愁绪:
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一个亡国之君对他曾经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 自然会惹来忌恨,招来杀身之祸,《虞美人》自然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④拓展:写愁思的名句。
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列举一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3)品读手法 ①诘问(自问) 宇宙永恒有常 ②对比 人生短暂无常
——亡国之痛
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 ——往事之叹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
——故国之思
(2)品读关键词句 ①又 “又东风”点明他降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
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 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②改 改:朱颜、地位、感受 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③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 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