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报告方式的临床应用及在肝病上的局限性
影响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影响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准确性的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bc2c9f5fbfc77da269b1ae.png)
影响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准确性的因素分析作者:韩爽毛齐学刘文秀等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14期[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准确性的因素,从而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更合理的实验数据。
方法从采血前患者是否服用药物、是否腹泻、是否饮酒以及采血后标本状态、标本量、标本的测定时间等方面分析这些因素对INR的影响程度。
结果服用头孢类抗生素前后,腹泻治疗前后,戒酒前后组I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是否溶血、标本量改变、是否及时检测组的I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INR 的检测过程中,注意标本采集前患者状态和采集后标本因素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以提高凝血活性检验的标准化程度,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国际标准化比值;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准确性[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b)-0114-03实验室的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指的是医学临床试验的过程中影响试验准确性的因素,包括试验前质量控制、试验中质量控制、试验后质量控制[1-2]。
本文主要探讨口服抗凝剂(oral anticoagulants)华法林(warfarin)监测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试验前及试验中质量控制,以了解影响国际标准化比值准确性的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东北地区心脑血管病患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了防止缺血性脑梗死和心脏瓣膜置换术以及冠心病合并房颤等患者出院后血栓的形成,患者均需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3]。
由于华法林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会出现出血的并发症,所以这样的患者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凝血四项的临床应用分析和体会
![凝血四项的临床应用分析和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cfa74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8.png)
凝血四项的临床应用分析和体会凝血四项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查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它由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活动(PT-INR)组成。
这四个指标能够反映出患者的凝血系统是否正常,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凝血四项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并分享个人的体会。
凝血酶原时间(PT)是观察凝血系统外源激活通路的一项指标,常用来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在临床中,PT主要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以及观察抗凝药物的疗效。
对于肝脏功能受损的患者来说,PT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因为肝脏是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清除中心。
同时,PT也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凝血功能与出血风险之间的关系,对于手术前的准备和术后出血的风险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评估凝血系统内源激活通路的一个指标。
它主要用于检测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以及观察抗凝药物的疗效。
与PT相比,APTT更能够反映患者的内源凝血系统功能状态。
在一些特殊的疾病中,如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或特发性凝血异常,APTT的检查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APTT也常用于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利用它可以预测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出血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血小板计数是衡量患者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小板是凝血过程中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它能够聚集在血管损伤的部位,引发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
因此,血小板计数的增高或减低都可能导致凝血功能的异常。
在临床中,通过血小板计数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功能异常,进而指导相关的治疗措施。
尤其是在一些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或感染性疾病中,血小板计数对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凝血酶原活动(PT-INR)是用于评估抗凝治疗的重要指标。
它通过比较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确定患者是否在抗凝治疗的目标范围内。
教你看懂《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教你看懂《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21124a7aa00b52acec7ca3a.png)
教你看懂《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注:由于检测方法或试剂不同,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别,请以报告单参考值为准。
一、凝血酶原时间(PT)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 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 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应用
![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846b5535a8102d276a22f85.png)
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应用【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机制;临床应用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rothrombin TimeKey words:Prothrombin time; Cruor mechanism; Clinical Application凝血酶原时间(PT)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水平的试验,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它的升高和减低可以反映体内凝血机制的变化,可为临床不同疾病提供较准确的治疗依据,现将其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1 用于药物的检测血栓栓塞性静脉炎、肺栓塞、心肌梗死、人工瓣膜置换术、血管移植术后等均需服用华法林。
华法林通过抑制肝脏环氧化还酶,使无活性的氧化型维生素K无法还原为有活性的还原型维生素K,阻止维生素K的循环使用,并与维生素K竞争羧化酶,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过程中的谷氨酸γ羧基化受抑制,使这些维生素K 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显著减少,从而发挥抗凝作用[1]为了避免因华法林用量不足而引发栓塞,或抗凝过度而导致出血,在使用时必须监测PT。
因此医护人员必须给接受华法林治疗的老年患者提供详细具体的指导,患者必须知道药物的性质、哪些因素影响药物的作用和定期监测PT和INR的重要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华法林的剂量;PT及INR明显延长或有出血倾向者应减量或停药,并密切观察,给以相应处理。
2 应用于肝病PT是一项反映外源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综合活性的敏感试验。
这些凝血因子在肝细胞合成,因此各类肝病时,PT有不同频度和程度的延长,凝血因子Ⅱ、Ⅴ、Ⅶ、Ⅹ活性不同程度的减低。
测定PT 或凝血因子Ⅴ、Ⅹ等可敏感地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临床上常用测定PT活动度判定肝病的病情。
急性肝炎患者PT延长率为10%~15%,慢性肝炎为15%~51%,肝硬化为71%,重症肝硬化90%,随着肝脏病情加重, 血浆PT有逐渐延长趋势,提示随着肝实质损伤程度加重, 血浆PT延长越明显,预后较差。
肝病患者血生化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的临床应用
![肝病患者血生化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8e1187131b765ce050814fd.png)
【 关键词 】 急性脑梗 死; 自由基 清除剂 ; 依达拉奉; 亚低温
di1. 99 ii n 10 o:0 3 6 /. s.0 6—15 .0 10 . 8 s 9 92 1 .9 69 文章 编 号 :0 6—15 ( 0 1 10 9 9 2 1 )一0 4 0 0 9— 8 9— 1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 , 进展快 , 病情重 , 残率 和病死率 高。笔者选 取我 右 , 致 连侯 7 。依 达拉 奉 3 r d 0 g加 入 生 理盐 水 lO l静脉 滴 注 , a Om 2次/ , d 连 院2 0 0 6年 1月至 2 1 0 0年 8月 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 29例 , 0 现将结果 总结报 续 1 d 4。 道如下 : 1 3 疗效评定标准 : . 采用第 4 届全 国脑血管病 学术会议制定 的神经 功 1 资 料 与 方 法 . 能缺损评分(d) ns标准 : ①基本痊愈 :d 减少 9% 一 0 % ; ns 1 10 ②显着进步 : s n d 1 1 临床资料 : 我院 20 , 选取 06年 1 月至 2 1 年 8 00 月发病 3 内且经头 减少 4 % 一 0 ③进步 :d 减少 1% 一 5 ④元变 化 :d 减少或增加 d 6 9 %; ns 8 4%; ns 颅C T或 M I R 确诊的急性脑梗 死住院患者 2 9 , 0 例 均符合 1 6 9 年第 四次全 1% ; 9 7 ⑤恶化 : s n 增加 1%以上 ; d 8 ⑥死亡 。有效率 = 基本治愈 + 显着进 步 + 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 除无定位体征的腔隙性 脑梗死外 , 均无 进步 。治疗前 、 治疗后 2周及 1 月时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个 严重心 、 、 肝 肾损害。随机分为两组 : 观察组 17例 , 6 0 男 5例 , 4 女 2例 , 年龄 14 统计学处理 : . 统计 学处 理应 用 S S 1 . P S3 3软件 , 计数 资料 以% 表 4 8 l~ 4岁 , 均 6 . 平 3 9岁 ; 照 组 12例 , 6 对 0 男 3例 , 3 女 9例 , 龄 4 年 _ 4—8 l岁 , 示 , 计量资料 以( ±s 表示 , 间比较采用 X ) 组 检验 , 组内比较采用 t 检验 。P 平均 6 . 4 5岁。两组问性别 、 年龄 、 病情 程度 等一般 资料 比较 均无显 着差异 <00 . 5为 差 异有 显 着 性 。
4项凝血指标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
![4项凝血指标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37425f058fb770bf68a550b.png)
4项凝血指标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目的探讨4项凝血指标在肝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运用STAGO-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170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的4项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其检测内容主要有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量(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对照组所选中的62例患者都没有心、肝、肾等器官上的病变,均来自于本院骨科住院患者。
结果患有急性肝炎患者、包含中、轻度在内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4项凝血指标经检测后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在重度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4项凝血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
结论对4项凝血指标的检测可以直观反映患者的肝病程度、肝功能状况,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准确客观的反应肝病患者的病程进度以及预后评估。
标签:4项凝血指标;肝病;诊断意义多数凝血因子如凝血原酶、纤维蛋白原等的合成主要是在肝脏中完成的,肝脏功能受损时,凝血因子的合成功能就会降低,从而出现出血现象。
据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肝病患者在进行血液检查时,都会有一项或者多项凝血检查出现异常情况。
本研究将对我院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炎后部分肝硬化、肝损患者的PT、APTT、FIB、TT进行检测,同时与在我院骨科进行住院治疗的62例患者(心、肝、肾指数正常)进行对比参照分析,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17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138例,女32例;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36.7±20.8)岁。
按照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类为:急性肝炎53例,慢性轻度25例,慢性中度35例,慢性重度17例,重型肝炎11例,肝炎后肝硬化21例,肝损8例。
1.2方法1.21检测仪器采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STAGO-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在肝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在肝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a66e9f0128ea81c759f578bb.png)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在肝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发表时间:2019-02-22T11:02:29.17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11期作者:陈春晖[导读]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临床抗凝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规范化操作,可为肝病临床抗凝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正确指导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加以重视。
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 165000 【摘要】目的探究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在肝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进行PT测定的肝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以60例患者PT测定报告作为依据,针对性给药进行抗凝血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
结论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临床抗凝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规范化操作,可为肝病临床抗凝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正确指导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加以重视。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肝病;临床治疗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1]。
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活性的指标[2]。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检查机体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是否存在障碍的过筛试验。
现抽选我院收治的60例进行PT测定的肝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在肝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进行PT测定的肝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8.3±2.4)岁。
2检验流程2.1检验要求 2.1.1空腹取静脉血2.7ml,0.109mol/l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全血比例1:9[3]。
2.1.2血浆标本4℃冰箱可保存不超过4小时。
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应用
![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eb80286c175f0e7cd1379a.png)
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应用【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机制;临床应用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rothrombin TimeKey words:Prothrombin time; Cruor mechanism; Clinical Application凝血酶原时间(PT)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水平的试验,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它的升高和减低可以反映体内凝血机制的变化,可为临床不同疾病提供较准确的治疗依据,现将其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1 用于药物的检测血栓栓塞性静脉炎、肺栓塞、心肌梗死、人工瓣膜置换术、血管移植术后等均需服用华法林。
华法林通过抑制肝脏环氧化还酶,使无活性的氧化型维生素K无法还原为有活性的还原型维生素K,阻止维生素K的循环使用,并与维生素K竞争羧化酶,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过程中的谷氨酸γ羧基化受抑制,使这些维生素K 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显著减少,从而发挥抗凝作用[1]为了避免因华法林用量不足而引发栓塞,或抗凝过度而导致出血,在使用时必须监测PT。
因此医护人员必须给接受华法林治疗的老年患者提供详细具体的指导,患者必须知道药物的性质、哪些因素影响药物的作用和定期监测PT和INR的重要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华法林的剂量;PT及INR明显延长或有出血倾向者应减量或停药,并密切观察,给以相应处理。
2 应用于肝病PT是一项反映外源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综合活性的敏感试验。
这些凝血因子在肝细胞合成,因此各类肝病时,PT有不同频度和程度的延长,凝血因子Ⅱ、Ⅴ、Ⅶ、Ⅹ活性不同程度的减低。
测定PT 或凝血因子Ⅴ、Ⅹ等可敏感地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临床上常用测定PT活动度判定肝病的病情。
急性肝炎患者PT延长率为10%~15%,慢性肝炎为15%~51%,肝硬化为71%,重症肝硬化90%,随着肝脏病情加重, 血浆PT有逐渐延长趋势,提示随着肝实质损伤程度加重, 血浆PT延长越明显,预后较差。
解读血栓筛查中的异常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意义与异常情况
![解读血栓筛查中的异常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意义与异常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6d7af02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e.png)
解读血栓筛查中的异常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意义与异常情况在血栓筛查领域中,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是一个关键的指标。
INR是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 ISI)计算得出的。
凝血酶原时间是一种测量血液凝固功能的指标。
它通过添加凝血酶原激活剂和钙离子到血液样本中,来测量血液开始凝固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血液凝固的时间应该在特定的范围内。
然而,由于不同实验室使用的试剂和仪器不同,导致不同实验室的凝血酶原时间结果存在差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标准化比值被引入。
国际标准化比值是将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与一个国际标准物质的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比较,以消除实验室之间的差异。
INR的计算公式为:INR = (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凝血酶原时间)^ ISI。
其中,ISI是一个由国际标准化方法确定的常数,用于校正不同试剂和仪器之间的差异。
对于血栓筛查来说,INR的意义非常重要。
INR可以用来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
抗凝治疗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病的一种方法,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等。
通过监测患者的INR值,医生可以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以达到理想的抗凝效果。
若INR过高,可能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若INR过低,则可能导致血栓风险加大。
因此,定期监测INR对于抗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除了抗凝治疗外,INR也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
某些疾病或遗传因素会导致凝血功能失调,例如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肝功能不全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从而使INR值升高。
通过监测患者的INR值,医生可以判断凝血功能异常的程度,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除了上述情况外,INR的异常还可能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
例如,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可以影响凝血功能,导致INR异常。
凝血特殊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
![凝血特殊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ab2fb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0.png)
凝血特殊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凝血系统在人体内起着维持血液凝固平衡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凝血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等病理状态的出现,因此对凝血功能进行特殊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主要介绍凝血特殊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
一、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T和APTT是常规凝血检测项目,用于评估凝血系统的整体功能状态。
它们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可以对出血与血栓病变进行早期筛查。
PT主要评估凝血因子Ⅶ、Ⅹ、Ⅴ和Ⅱ的活性,APTT则主要评估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Ⅴ和Ⅱ的活性。
这两个项目的指标异常可能提示凝血因子活性异常,帮助医生确定出血或血栓的病因。
此外,PT和APTT还被用于抗凝治疗监测,例如肝素治疗过程中的调整。
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FIB是评价血浆中纤维蛋白的合成和降解状态的指标,它反映了凝血系统的整体功能。
FIB测定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对出血和血栓疾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肝功能异常以及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评估等。
通过FIB测定结果,我们可以了解纤维蛋白原合成和储存状态,帮助医生判断凝血系统的整体活性。
三、凝血酶原活力测定凝血酶原活力测定主要用于评估凝血酶原因子的功能,一般检测凝血酶原因子Ⅱ(前凝血酶原)、Ⅴ、Ⅹ以及与之相关的辅助因子等。
凝血酶原活力测定广泛应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
一些患者在手术或其他情况下会出现凝血活性异常,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活力可以评估其血凝状态,指导抗凝治疗的进行。
四、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测定FDP是体内纤维蛋白降解过程中形成的产物,通过测定FDP水平可以评估纤维蛋白的降解状态。
FDP测定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情的诊断与监测。
正常情况下,FDP 的水平较低,而在血栓形成或出血性疾病时,FDP水平会升高。
因此,通过测定FDP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凝血功能的异常状态。
五、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之一,其水平升高通常与凝血活性增强有关。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标准化及在抗凝治疗和肝病中的应用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标准化及在抗凝治疗和肝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76dc755acfa1c7aa00cc46.png)
长期 以来 P T报告 方式 多 样化 : 直 接报 告 时间 ( ) ① 秒 ; ②百 分活动 度 ; 比率 ( T ; P 指数 。为 此 , ③ P R) ④ T WHO于 18 9 5年提 出了标 准化的 P T报告 方式 , 命名为 国际标准化 比 率 (IR ) 。用公式 表示 : R = P RS。可见试剂 II N I N T II s 值 对 IR有很大影响 ,随着 II 增加 ,I R呈指数 升 高 ,变 N S值 N 异 系数 也随着升高 。其次仪器 与仪 器之 间、 仪器测 定与手 工 测 定 , 果 也 不 同 J 因此 用 I R 表 达 P 结 。 N T结 果 时 , 尽 可 应 能使 用 II S 值接近 10的试剂 , 免不准确 因素 。 . 避
生国现代药物应用 2 1 0 0年 9月 第 4卷 第 l 8期
C i Mo rgA D.e 0 0 V 1 N .8 hnJ dD u p 1S D2 1 . 0. o 1 4.
・
1 5・ l
引 起 广 泛 的关 注 和 重 视 , 为 诊 断 心 肌 梗 死 的 “ 标 准 ” 心 作 金 , 肌 肌 钙 蛋 白对 高 危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及 早 干 预 治 疗 , 善 预 后 , 改
d a r p i s ma k r f rd tc in o u e my c d a n a c i e to n n Ia r e o e e to fa c t o a il i f r . r
t n JA H at1 9 1 7 2 : 3 -3 . i . m e r,9 9,3 ( ) 3 2 3 7 o
4 P T测 定 标 准 化 在 临 床 中 的应 用
凝血酶原时问测定标准化在临床抗凝治疗和肝病中应用价值研究
![凝血酶原时问测定标准化在临床抗凝治疗和肝病中应用价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103210964bcf84b9d57b63.png)
龄 1 ~ 4 ,平 均 ( 49 8 )岁 。对照 组为 门诊健 康体 6 5岁 3 .±1 . 7 检者2 例,其中男性l例 ,女性l例 ;年龄1 5 岁,平均 4 2 2 7~ 3
( 57 6 3 .±1. 9)岁 。
内,轻轻颠倒混 匀 ,离心检测其 P’ ,进行 比较 。 r I 值
ra e t teI e g n s h NR a u s me s r d c o e v l e a u e l s .Co l i n P o h o i e e mi a i n i l i a n i o g l n s sa d r i a i n a d t e nc us o r t r mb n d t r n t n c i c la tc a u a t t n a d z t n h o n o
浆及仪 器改变时应 重建 曲线 ; d参考值 : 验所用 的试剂 、 实 仪
采用 S S 1.软件 包进 行数据 分析 。计量 资料采 用均值 P S3 0
±标 准差 ( ± 表示 , s) 两组 比较采 用 t 检验 , P< 00 .5为 差
异 有统计学 意义 。
器、 采血 方法 及抗 凝剂测 定 等在参 考 范 围内 , 材等 更换 时需 器
自 13 年 Q i 创立 了凝 血酶原时 间( T) 95 uc k P 的测定法 以来 , 作为 外源性 凝血 系统 的过筛 试验 和 口服 抗凝 药物 治疗 的检测
1 . 肝硬化组实验 收集20 .2 1 0 7~20 年 由我 院肝病 内科确诊 为 09 肝硬 化 的2 例 患者 ,其 中男 性 1例 ,女 性 1 例 ;年 龄2 4 2 2 7~5 2 岁 ,平 均 ( 89±1 .)岁 ,既往均无 心脏病 、高血压 、免疫 3 . 13
血凝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血凝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203bd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d.png)
血凝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2-10-28T05:36:19.75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8期作者:周鹏[导读] 目的研究血凝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成效。
周鹏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人民医院检验科 137600摘要:目的研究血凝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成效。
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肝癌患者45例为观察组,也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对2组参与者开展血凝检测,对比凝血原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等。
结果与健康人群相对比,肝癌患者的PT、TT、APTT发生明显提高,Fg、PLT低于健康人群。
并且,在以上各项指标对比中,均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开展血凝检测可预测患者是不是产生出血、栓塞等,也能作为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可发挥对疾病治疗的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凝检测;肝癌;应用在人体之中,肝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也是进行凝血因子合成的关键器官,参与其中的凝血因子可以达到12种。
所以,在凝血抗凝系统之中,肝脏能够在动态平衡中发挥调节功效。
肝癌是肝脏的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
肝癌具有起病隐匿、进展快速、生存质量较差以及生存期短等特点,对该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也会对患者家庭乃至社会产生作用。
肝癌患者通常会出现凝血、抗凝以及纤溶功能的变化。
产生这一情况的重要成因有可能为肝脏所合成的凝血因子能力降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者是发生功能异常,肝癌细胞异常物质合成、分泌等产生的影响等等。
所以,及时的开展检测是极为必要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研究中,选择本院收治的45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
全体参与者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也都将同意书签署。
对照组男女各为25例、20例,年龄均值为(54.9±5.4)岁。
观察组男性与女性各24例、21例,平均年龄是(53.7±5.8)岁。
凝血检查解读
![凝血检查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1a54c7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5.png)
凝血检查解读
凝血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用于评估血液的凝固能力。
以下是凝血检查的常见指标及其解读:
1. 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评估凝血因子VII、X、V、II和纤维蛋白原活性的指标。
正常范围为11-13.5秒。
延长的PT可能表明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如肝病、维生素K缺乏等。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评估凝血因子XII、XI、IX、VIII、X、V、II和纤维蛋白原活性的指标。
正常范围为25-35秒。
延长的APTT可能表明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如血友病、肝病等。
3.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是根据PT结果计算得出的指标,用于标准化不同实验室之间的PT结果。
正常范围为0.8-1.2。
延长的INR可能表明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如肝病等。
4. 纤维蛋白原浓度: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正常范围为2-4g/L。
降低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可能表明出血倾向,如DIC等。
5. D-二聚体:D-二聚体是血液中的一种代谢产物,用于评估血栓形成和溶解过程。
正常情况下,D-二聚体水平较低。
升高的D-二聚体水平可能表明血栓形成或溶解异常,如深静脉血栓等。
肝病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的评价
![肝病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ef1883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d.png)
肝病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的评价
张林;刘贵建
【期刊名称】《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5)10
【摘要】目的评价凝血酶原时间(PT)作为判断肝病患者细胞损伤程度实验指标的两种报告方式.方法选择肝病患者104例,其中肝炎肝硬化37例,慢性肝炎32例,肝癌36例,急性肝炎35例.30例口服华法林病人做对照组.采用ISI值不同的2种凝血活酶试剂进行PT测定.结果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二种凝血活酶试剂测定的INR 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二种凝血活酶试剂测定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无明显差异.急性黄疸性肝炎、肝癌患者,二种凝血活酶试剂测定的活动度(PTA)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目前尚不能否定INR可作为肝病病情估计时的PT标准化报告方式;PT并不是评价肝病病情的最佳指标;PTA仍为目前PT作为肝病病情估计时的首选报告方式.
【总页数】2页(P1495-1496)
【作者】张林;刘贵建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报告方式的临床应用及在肝病上的局限性 [J], 苑彩卿
2.肝病患者血生化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的临床应用 [J], 徐静;张英波
3.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意义 [J], 刘群
4.肝病患者进行血生化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陈美舟
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报告方式的临床应用及在肝病上的局限性 [J], 苑彩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分析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a7817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9.png)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分析张雪松;张晓燕【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血小板参数的检测结果,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变化,及其对肝硬化患者病情发展、治疗和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oulter-HM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配套试剂检测127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采用ACL ELITE PRO全自动血凝仪和配套试剂检测PT、INR.结果肝硬化患者的PT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组明显高于无出血患者组(P<0.01).结论PT、INR和血小板参数对肝硬化患者病情发展、治疗和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1(008)020【总页数】2页(P2518-2519)【关键词】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血小板参数【作者】张雪松;张晓燕【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检验科,226400;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检验科,226400【正文语种】中文出血是肝硬化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能否有效预测肝硬化患者出血的发生、发展对疾病的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127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肝病科就诊的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患者(住院为主)127例,其中男89例,女38例,年龄36~73岁,平均45岁。
根据其是否出血分为肝硬化合并出血患者(出血组)39例,无合并出血患者(无出血组)88例,病例诊断均符合2001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
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4073986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1.png)
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产妇,根据产妇是否患有肝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产妇进行静脉抽血,比较两组产妇的生化指标和凝血酶原时间。
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情况,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其中部分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
而纤维蛋白原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产妇实施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能够有效诊断产妇是否患有妊娠肝病,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妊娠肝病;血清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妊娠是女性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女性妊娠期间通常会出现肝病、高血压等相关合并症问题,给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1]。
此次研究选取我院的80例产妇,观察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产妇,根据产妇是否患有肝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在这其中,对照组中有42例产妇,产妇年龄为21-35岁;观察组中有38例产妇,产妇的年龄为22-37岁。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医务工作者需要对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在血脂检测之前的72小时中,应保证产妇饮食的清淡,同时应禁食12小时。
清晨,产妇处于空腹状态下,对其进行静脉血的抽取,抽血量1.8ml,放置在装有0.2ml枸橼酸钠的抗凝管内,即刻予以混匀处理,并执行离心操作,取血浆应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检验,值得注意的是,所抽取的产妇血液应于2小时内完成相关检查,超出2小时会给产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
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应用
![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9b99a3ac8d376eeafaa3156.png)
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50例来我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术后大量出血(>500ml)患者20例,正常出血(≤500ml)30例。
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排除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应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PT进行测定,并采用P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及 INR报告方式。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PTR、IN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24h大量出血患者的PT、PTR、INR均明显高于术后24h正常出血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能够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因此我们建议各基层医院应据此作为观察指标,并视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应用[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rombin time(PT)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ed ratio(INR)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Selection methods from June 2015 to May 2017 50 cases to our line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the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massive hemorrhage(> 500 ml)20 cases,30 cases of normal bleeding(500 ml)or less. In the same period,50 healthy patient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which excluded hemorrhagic and thrombotic diseases. The PT of the two groups was determined by the automatic blood coagulation analyzer,and the PT,thrombin time ratio(PTR)and INR report method were used.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T,PTR,IN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24 h after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massive hemorrhage of PT,PTR,INR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24 h normal postoperative bleeding,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prothrombin time (PT)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ratio(INR)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can effectively projections for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so we suggest thatthe basic-level hospitals should accordingly as observation indexes,and the patient's specific circumstances give corresponding symptomatic treatment,so as to maximize the guarantee patients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effect and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 thrombin time;International standardized ratio;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postoperative心血管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习惯的改变,再加上我国老龄化社会趋势的影响,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冠心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报告方式的临床应用及在肝病上的局
限性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inr 临床应用局限性
pt测定方法和报告标准化的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方法是在3.13%(0.109m)的枸橼酸钠以1:9抗凝血浆中,加入商品化的凝血活酶,使血浆重新凝固并记录其凝固时间。
由于pt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大多数实验室均采用手工操作方法,报告方式多以秒直接报告为主,也有的实验室以百分活动度(pta)、pt比率、pt指数报告,形式多种多样而且混乱,给病人和临床用药带来许多不便。
pt实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试剂、仪器和操作技术,尤其受试剂的敏感度不同的影响最为重要。
同一份标本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国际敏感指数(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得pt标准化报告方式(inr)值相同,所以,采用统一的inr报告方式,即使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进行检查,均可得到一个规范化、可比性强的结果报告。
inr概念及计算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pt标准的报告方式为inr,1979年who 提供了第一批人脑凝血活酶,并将它作为第一国际参考试剂简称lrp,其原级试剂编号为bct/253,who用bct/253作为pt试验的参考试剂正式提出了一个标准化的pt报告公式,命名为国际标准化比率,简称为inr,参考值一般为0.8~1.5。
其计算公式为:
pt比率(ptr)=
pta=
inr=ptr
isi称为国际敏感指数,是厂商生产的凝m活酶试剂与国际参比物比较而计算出的敏感指数,who的原级人脑凝血活酶参考试剂即bet/253其isi值为1.0。
isi值越接近1.0时,表明凝血活酶试剂越敏感,反之则敏感度降低。
inr临床应用
临床上,治疗高凝状态的病人,如心脏栓塞、静脉栓塞常采用肝素或华法令进行溶栓治疗,一些心瓣膜疾病的病人,在人工换瓣以后要终生服用抗凝药物以维持血液处于一定程度的低凝状态,而pt 试验则是监控它们的最常用和最敏感的指标,是临床医生作为调节抗凝药物用量的重要依据。
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见表1。
监控:inr为2.0~4.0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
当inr>4.5时,如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数仍正常,则提示抗凝过度,应减少或停止口服抗凝剂;当inr>4.5时,如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数减低,则可能是die或肝病所致,也应减少或停止用药。
inr在肝病上的局限性
有人曾用7种组织凝血活酶检测了27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及29例口服抗凝药患者的pt、ptr、pta与inr,对于肝病患者,只有pta
可以排除组织凝血活酶来源不同所致pt的变化,inr组间差异非常显著,但对接受口服抗凝治疗的患者,只有inr可以排除组织凝血活酶来源不同所致结果的差异,pta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who标定不同组织凝血活酶的isi时用的是正常人或口服抗凝治疗患者的血浆,而非肝病患者的血浆。
②肝病与口服抗凝治疗时凝血功能紊乱的机制不同。
③许多肝病患者inr值非常高,而它超过抗凝范围(4.0)时,标准化的准确性将大大降低。
而pta检测简单,所受影响因素少,只要准确测定正常人与肝病患者的pt即可,因此目前它是评价肝病患者病情或病情变化的最佳表达方式。
结论
inr值排除了试剂来源不同对结果所带来的差异,它使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各实验室pt测定得到一个规范化、可比性强的结果报告,尤其是将口服抗凝治疗患者的pt标准化,在临床上有重要、广泛的应用意义。
但对于肝病患者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pta 可将肝病患者pt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