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病因治疗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脊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脊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脊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一、常见脊椎疾病的症状及诊断方法1.1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相应的神经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腰背疼痛,放射到臀部和下肢;下肢感觉异常、麻木或疼痛;下肢肌力减退等。

诊断方法:1)神经系统检查;2)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或MRI)。

1.2 脊柱侧弯症脊柱侧弯症是指脊柱弯曲超过了正常范围,常见于青少年。

症状包括:侧弯发生后,肩部和骨盆不对称,脊柱或肋骨突出,脊柱畸形等。

诊断方法:1)身体检查;2)X线;3)CT或MRI等影像检查。

1.3 椎间骨关节炎椎间骨关节炎是指椎间骨关节发生炎症,疼痛和僵硬。

症状包括:腰部疼痛,减弱或消失的运动能力(如弯曲、旋转和伸展),晨僵现象等。

诊断方法:1)局部检查;2)X线;3)MRI等影像检查;4)血清学检查(如C反应蛋白)。

二、常见治疗方法2.1 保守治疗法保守治疗法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脊柱病变。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按摩、伸展等。

药物治疗包括止痛药、镇痛剂、非甾体抗炎药等。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热疗、电疗等。

2.2 手术治疗法手术治疗适用于重度脊柱病变。

常见手术包括脊柱后路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后路手术适用于椎间盘手术等脊柱前路无法到达的疾病。

腹腔镜手术适用于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前路手术。

2.3 微创治疗法微创治疗是一种不开刀或仅小幅度切除椎间盘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狭窄等疾病。

微创治疗包括经皮椎板钉、植入内窥镜、植入导管等。

三、脊椎疾病的预防和康复3.1 预防预防脊椎疾病的方法包括:保持正确姿势,避免久坐或长时间疲劳,控制体重,增强体育锻炼等。

3.2 康复康复是指在治疗脊椎疾病后,通过一系列康复措施,使患者恢复身体的功能和活动能力,并预防疾病复发。

康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肌肉锻炼、康复训练、自我康复等。

四、结论脊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预防和康复工作同样重要。

掌握正确的预防和康复知识,可以及时发现疾病,减轻疼痛和不良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脊髓疾病

脊髓疾病

脊髓疾病概述:见p316第一节急性脊髓炎(最常见)各种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病变。

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不明,多数发病前1~4周有病毒感染史。

2、推测有可能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病理:1、病变可在脊髓任一段,但以胸髓T3~5最常见——该处血供不丰富。

其次为颈髓和腰髓,病变通常局限于1个节段。

2、如有2个以上散在病灶——称为播散性脊髓炎。

临床表现:1、以青壮年多见,发病前1~2周有病毒感染史或预防接种史,急性起病。

2、起病时可有低热,病变部位神经根痛,肢体麻木无力,病变节段束带感。

3、大多数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受累平面以下运动障碍,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障碍。

A、运动障碍:a、早期处于脊髓休克期,2~4周后——上运动神经元障碍症状。

b、肌力恢复始于下肢远端,逐步上移。

c、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脊髓损害程度和有无其他并发症。

d、严重病变时——可出现总体反射。

B、感觉障碍:感觉恢复慢且差,恢复时感觉平面逐步下移。

C、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早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容量<1000ml)——充盈性尿失禁——疾病恢复——尿容量<300~400ml时出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b、病变平面以下少汗,无汗,角化过度等。

c、病变平面以下发作性出汗过度,皮肤潮红,反射性心动过缓——称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辅助检查:1、CSF检查:细胞数和蛋白正常或略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2、电生理检查:a、VEP:与视神经脊髓炎及MS鉴别。

b、SEP波幅明显下降(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c、MEP:判断疗效和预后的指标(运动诱发电位)。

d、肌电图。

3、MRI:病变节段内多片状或较弥漫的T2高信号,强度不均。

鉴别诊断:1、脊髓血管病:a、缺血性:如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症,但深感觉保留。

b、出血性。

2、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a、>50岁男性,可能为血栓性静脉炎,脊髓血管造影可确诊。

b、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无力,巴氏征(+),肌肉萎缩,感觉减退——症状加重——完全性截瘫,尿便障碍,肌萎缩明显,反射减弱。

脊椎病因治疗学(病因、病理)_EP03

脊椎病因治疗学(病因、病理)_EP03

第三章病因、病理3.1 病因脊椎综合徵的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原因又可分为基础病因及发病诱因,现分述如下:一,基础病因(一)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的脊柱失稳;当某个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起椎间隙逐渐变窄,使椎周软组织相对松弛,再一定诱因作用下,发生椎体滑脱或椎间关节错位,从而对神经根、椎间血管、交感神经和/或脊髓造成压迫、刺激而致病。

(二)颈肩腰背部软组织慢性劳损导致的脊柱失稳:脊柱是人体负重和运动的轴心,连接脊椎的软组织——包括韧带、关节囊、筋膜、椎间盘及肌肉的慢性劳损后造成局部组织松弛或硬变(纤维化、钙化),使椎间关节运动范围失控而在一定诱因作用下,发生椎间关节错位、关滑膜嵌顿而致病。

引起椎周软组织慢性劳损的常见原因有:1 长期低头工作或长期在某一特定姿势下作重体力劳动,如坑道作业,而又不重视定时适当的作肌力平衡运动锻炼者;2 姿势不良,如歪头写字、姿势性驼背、睡高枕等;3 剧烈运动前没有作适当的预备运动,如单双杠、球类比赛等;4反复轻度扭挫伤:如举、抬、挑、搬重物时,或手持重物向外抛掷时,用力不当或用力过于持久;5 自幼缺乏体力劳动锻炼或因疾病所致的体质瘦弱,气血亏虚的人,突然作过重的挑、抬、锄、掷等劳动。

或持久作过伸、过屈头颈、腰背的工作。

6 头颈、腰背部受撞击,或软组织急性扭挫伤后,以致气滞血淤,组织撕裂后水肿、血肿,如未彻底治疗,可发展为纤维性变,以致肌肉、韧带、关节囊等发生粘连,出现伤侧(椎旁)软组织痉挛状态。

(三)椎间盘突出:多有急性外伤史。

腰段脊椎负重大,较好发。

颈椎因有钩突的保护作用,胸椎椎间盘较小且有胸廓的限制运动,故较小发生。

(四)脊椎骨质增生突入椎间孔、椎管或横突孔,之间压迫神经根、椎动静脉、交感神经或脊髓而致病。

(五)韧带增生肥厚或钙化:肥厚、钙化的组织直接侵入对其邻近的脊髓、神经根、椎动静脉及交感神经造成压迫而致病。

(六)先天性记性:先天性椎体融合、颈肋及椎管狭窄等。

由于融合和颈肋局部活动度较小,增加其上或下部椎间负担而易发生劳损,故脊椎病好发于记性椎体的上或下一椎间部位。

《脊椎疾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课件》

《脊椎疾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课件》
脊椎疾病的病因、诊断与 治疗
脊椎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了解其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患者非常重要。
脊椎疾病的病因
脊椎疾病的定义
脊椎疾病是指影响脊柱或脊髓 神经的疾病。最常见的类型有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
常见类型
脊椎畸形、腰肌劳损、脊髓空 洞症等。
脊椎疾病的成因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肌肉疲劳, 过度使用,颈椎、腰椎受损等。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 如快走、游泳和自行车 骑行。
每天5分钟,打赢颈椎操
做好准备
先坐到椅子前缘,双脚分开与 肩同宽,手放在两侧膝盖上。
上下摇头
头部自然往前,向后仰起、向 面部靠近,反复5次。
左右摆头
头部自然往前,向左转动头部, 保持5秒钟,向右转动头部, 保持5秒钟,反复数次。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我们的背部?
1. 睡姿正力度均匀
不要长时间重复使用一侧的肌肉,注意放松, 保持力度均匀。
2. 改变站姿和坐姿
久站或久坐时,多变换姿势,并注意肌肉的放 松和锻炼。
4. 合理使用工具
合理选择及使用办公桌椅、鞋子、行李箱等工 具,并根据需要选择正确的支撑物。
预约一个脊椎疾病专科医生,健康从脊 椎开始!
脊椎疾病的诊断
症状与表现
如颈部、背部疼痛,四肢 麻木,肌无力,手指或脚 趾发麻等。
检查与评估方法
包括神经功能检查、影像 学检查、疼痛评估、肌力 评估等。
诊断的关键要点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明 确病因,制定针对性治疗 方案。
脊椎疾病的治疗
1
手术治疗方法
2
包括椎间融合、人工椎间盘置换、脊
髓手术等。
3
非手术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针灸,中药治疗等。

脊柱知识点总结

脊柱知识点总结

脊柱知识点总结1. 脊柱的结构脊柱主要由椎体、椎弓、椎间盘和椎间孔组成。

椎体是一种平底的骨头,上下相连形成椎骨。

椎弓一般由椎板和椎弓根组成,椎骨的后部几乎都是由椎弓组成。

椎间盘位于相邻的椎骨之间,是由纤维环和胶原蛋白构成的韧带。

椎间孔是由相邻的椎弓形成的,包裹着脊髓和神经根。

2. 脊柱的生理曲度人体的脊柱并非笔直的,而是呈现出自然的生理曲度。

脊柱大致呈"S"型,包括颈椎向前凸(生理曲度称为颈椎前凸)、胸椎向后凸(生理曲度称为胸椎后凸)、腰椎向前凸(生理曲度称为腰椎前凸)和骶椎向后凸(生理曲度称为骶椎后凸)。

这些生理曲度能够使脊柱在承受重力的同时保持平衡和稳定。

3. 脊柱的功能脊柱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支撑身体重量、保护脊髓和神经根、使身体保持稳定和平衡、吸收冲击力和承受外部压力。

脊柱的健康对人体的正常运动和生活至关重要。

4. 脊柱的常见疾病脊柱常见的疾病包括颈椎病、胸椎病、腰椎病、骶尾椎病、脊柱裂等。

颈椎病包括颈椎间盘突出和颈椎退行性病变,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肩部疼痛、手臂麻木等。

胸椎病包括胸椎骨折、胸椎间盘突出等,主要症状包括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等。

腰椎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病变等,主要症状包括腰部疼痛、髋部疼痛、下肢麻木等。

骶尾椎病包括坐骨神经痛、骶尾部疼痛等。

脊柱裂是一种出生缺陷,是胚胎发育异常形成畸形的脊髓,可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损。

预防和治疗脊柱疾病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改善姿势、加强锻炼、减轻负重等方法来预防脊柱疾病的发生。

5. 脊柱的保养脊柱的保养能够帮助我们预防脊柱疾病的发生。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其次是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脊柱的力量和灵活性;再者是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尽量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适当活动;最后是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脊柱的负担。

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对脊柱产生不良影响,如长期低头看手机、长时间驾驶等。

总之,脊柱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支撑结构之一,对人体的正常运动和生活至关重要。

脊椎医学知识点总结

脊椎医学知识点总结

脊椎医学知识点总结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脊椎相关问题在人群中越来越普遍。

脊椎医学是一个专门研究脊椎相关疾病和治疗方法的领域。

在本文中,将对脊椎医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脊椎结构与功能脊椎是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椎体、椎弓和椎间盘等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脊椎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和保护脊髓。

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个部分之间的信息。

二、脊椎相关疾病1. 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畸形,特点是脊柱在正常的纵轴上弯曲。

它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姿势不良或者肌肉不平衡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脊柱侧弯通常包括物理治疗和穿戴矫形器。

2.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组织向脊髓或神经根膨出。

它是腰部和颈部最常见的脊椎问题之一,症状包括疼痛、麻木和肌肉无力等。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躯干运动,如游泳和瑜伽,有助于预防和减轻椎间盘突出。

3. 脊柱骨折:脊柱骨折是指脊椎中的骨折,可以是由于剧烈的外力或骨质疏松引起。

严重的脊柱骨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而较轻的骨折则可以通过休息和物理治疗来康复。

三、常见的脊椎治疗方法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运动疗法、按摩、热敷和冷敷等手段来改善疼痛和恢复脊椎功能。

物理治疗可以用于多种脊椎问题,如脊柱侧弯、椎间盘突出和脊柱骨折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常用于缓解脊椎相关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非处方药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以缓解轻度疼痛,而处方药如肌肉松弛剂和疼痛缓解药可以通过减轻症状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手术治疗:在一些严重的脊椎问题中,如椎间盘突出或脊柱骨折,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可以通过去除或稳定患者脊椎中的异常物质来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

四、脊椎保健与防护除了治疗脊椎问题,保持良好的脊椎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脊椎保健的建议:1. 保持良好的坐姿:长时间的坐姿可能对脊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建议保持正确的坐姿,如挺胸抬头,尽量避免低头看手机或电脑。

爱爱医资源-脊椎病因治疗学纪念版龙层花编著

爱爱医资源-脊椎病因治疗学纪念版龙层花编著

脊椎病因治疗学(纪念版)龙层花主编前言治脊疗法的适应症,至今已达76种,例如,儿童的“多动症”,中青年的“亚健康状态”,中老年的“短崭脑缺血发作”,大多与脊椎失稳、错位相关。

有5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症,调整好骨盆,能显著提高疗效。

自1968年,以“颈椎病的放射诊断与临床表现往往不一致”为研究切入点,逐步发现,“颈椎病的发病主因并非骨质增生,而是颈椎关节错位。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有如大厦的支柱,脊柱内有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脑是高级中枢)。

脊髓发出的周围神经,支配全身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

脊髓发出的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功能和全身血管的舒缩。

心脏血管输送血液给脑,需经颈部上行至脑,起主要作用的两条“椎动脉”,需连续穿过6个颈椎横突孔,方可入颅。

由此可想而知,脊椎病不但能导致众所周知的颈肩腰腿痛,而且还是许多临床病症的病因之一,目前已研究证明的有76种。

.上篇总论第一章概述脊椎病因治疗学,是研究脊椎遭受损害后,造成脊髓、周围神经、血管及内脏神经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采用治脊疗法治疗的一门学科。

是指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椎关节错位(displacement)、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地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和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而引起临床多种综合症,且常由此发展而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所支配的脏器出现病症。

它不包括脊椎骨折、脱位(dislocation)、结核、肿瘤、类风湿或嗜伊红细胞肉芽肿等疾病。

脊椎病因治疗学,给现代医学提供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重要病因之一,将能提高对老年性脊椎退变所引起的疾病的诊治与预防工作。

骨质增生只是少数病人的病因,而绝大部分病人属于脊椎关节功能紊乱(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和关节滑膜嵌顿等),只要能纠正关节错位,治愈椎旁软组织劳损,加强伸脊肌的锻炼,适当地应用自身牵引,是可以起到防治作用。

脊椎医学知识点总结图文

脊椎医学知识点总结图文

脊椎医学知识点总结图文我们的脊椎是身体的支柱,承担着承重和保护脊髓的重要任务。

因此,了解脊椎医学知识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总结几个关键的脊椎医学知识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保护自己的脊椎健康。

脊椎结构脊椎骨由24个骨节组成,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

它们之间由椎间盘连接,椎间盘是一种软骨组织,具有缓冲和吸震的作用。

此外,脊椎还通过椎弓和椎板形成一个保护性的通道,供脊髓通过。

脊椎疾病脊椎疾病可导致脊椎结构的异常,进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最常见的脊椎疾病之一是脊椎间盘突出症。

它发生在椎间盘损伤或退化的情况下,使椎间盘的柔软核心突出并压迫周围的神经,导致疼痛、麻木和肌肉无力。

脊椎退行性变也是常见的脊椎疾病,它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导致椎间盘变平、关节退化和骨质增生。

脊椎保护保护脊椎健康非常重要。

首先,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对脊椎健康至关重要。

要保持脊椎的自然曲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其次,合理的运动和锻炼可以加强脊椎周围的肌肉和韧带,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适合的锻炼包括游泳、瑜伽和核心肌群训练。

此外,保持良好的体重、避免过度运动和及时治疗脊椎问题也是重要的措施。

脊椎损伤脊椎损伤是指脊椎骨骼遭受外部冲击或力量造成的损伤,严重的损伤可导致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会导致肢体瘫痪和感觉障碍。

预防脊椎损伤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从事高风险活动时,如参与激烈的运动、开车等。

佩戴适当的保护装备、注意环境安全和避免冒险行为都是预防脊椎损伤的关键。

脊椎痛脊椎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最常见的脊椎疼痛类型是机械性脊柱痛,它是由于脊柱结构损伤、肌肉劳损或姿势不良引起的。

另一种脊椎痛是神经根性脊柱痛,它是由于神经根受压引起的放射性疼痛。

对于脊椎疼痛的治疗,保持适度休息、热敷、按摩和物理治疗等方法都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脊椎健康的重要性脊椎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一个健康的脊椎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确保神经系统正常工作。

脊椎相关疾病的诊断思路与处理对策讲课文档

脊椎相关疾病的诊断思路与处理对策讲课文档
断。(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影像学所显示的胸椎的椎间盘退 变、突
出、以及先天性畸型等,-般均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当合并脊 椎微
小移位时,就会出现临床症状,丽当矫正了微小移位, 临床症状
减轻或消失后,复查的影像学结果仍显示原先的改变。这给 临床
上治疗这些疾患提供了个新思路。) 5.必要时,可按生物力学中的“瞬时中心轨迹测量 法”诊断。
心动过速,检查颈上交感节段(颈上心支属加速神经)所在的颈椎1-
3是否错位或压痛。
3 有脊柱局部症状的,除检查脊椎外,还应检查所支配肌肉及韧
带附着点是否劳损。
现在三十六页,总共七十九页。
第二步:触诊、检查诊断定位法:
• 根据术者进行脊椎检诊结果,包括发现其横突、棘突及关节突偏歪, 椎旁压痛,病理阳性反应物(硬结、摩擦音、弹响音、肌萎缩或代偿 性肥大等)的部位,或各项试验、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结合第一步定位 诊断,进行第二次定位诊断,进一步确定发病的脊椎、关节及分型。 1 横突、关节突触诊法:术者用右手拇、食指轻置患者颈椎横突后方 与关节突处(先从乳突尖处触及第一颈椎横突,然后向下后方移至2、 3颈椎后关节处),向上下滑动对比,触清关节突有无隆起和横突左 右是否对称。如有异常,应检查是否同时有压痛和病理阳性反应物— —硬结,肌痉挛的索状物、摩擦音等,若有即为小关节错位体征,若 无则为先天性畸形。 (由于颈椎棘突多有分叉,且长短悬殊,触诊容易有误差,以检查横 突关节突较好。)
现在三十七页,总共七十九页。
• 2 棘突触诊法:用于下位颈椎及胸椎的检查。术者右手 食、中二指并拢置于棘突两旁作上下滑动对比,遇棘突 高低不平和偏歪者,亦按横突触诊法鉴别是否为病现性 的还是先天性畸形。 3 阳性反应物触诊法:术者用拇指在患椎棘突旁、横突、 关节突上下揉按触摩,并检查与患椎相连的肌肉远端附 着点有无摩擦音、压痛和硬结。若有,即为劳损点或损 伤的反应物(如无菌性炎症或肌痉挛)。

脊椎疾病的病因与手术治疗

脊椎疾病的病因与手术治疗

脊椎疾病的病因与手术治疗一、引言脊椎疾病是指脊柱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各种异常变化,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大约80%的人口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会经历脊椎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脊椎疾病的病因以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二、脊椎疾病的常见原因1.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脊椎骨质逐渐变得松散和容易受伤。

退行性改变如骨关节炎和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等也会导致脊椎相关问题。

2. 外伤或意外受伤道路交通事故、跌倒、运动损伤等外部力量对脊柱造成压力引起损伤。

这些损伤可能包括骨折、膨胀性骨折以及软组织损伤,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脊椎疼痛。

3. 不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方式不正确的坐姿或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以及重复性运动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脊柱负担过重、肌肉劳损和慢性脊椎疼痛。

4. 遗传因素一些脊柱问题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例如,颈椎狭窄是一种遗传性退变性骨关节炎,可能在家庭中多代传递。

5. 其他因素包括身体肥胖、缺乏锻炼、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与脊椎相关问题发生紧密相关。

三、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1. 腰椎间盘切除术(Discectomy)这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手术方法。

通过手术将受损的间盘部分切除并重新调整脊柱结构,缓解神经根压迫引起的腰背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

2. 植骨(Interbody fusion)当因退行性改变、脊柱畸形或骨折导致脊柱失去稳定性时,医生会采用植骨手术来加强脊柱结构。

这种手术通过将人工植物材料或自体骨块直接植入损伤部位以促进骨愈合。

3. 脊柱内固定术(Spinal fusion)当腰椎关节严重退化时,通过此手术可以减少疼痛,提高脊柱稳定性。

在手术中,医生使用钢板、螺钉和棒杆等装置使受损的椎间盘之间的两个或多个腰椎连接起来。

4. 人工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在这种手术中,医生将受损的椎间盘移除,并将其替换为人工椎间盘。

这种方法既可以恢复相对正常的运动范围又能减轻疼痛。

常见脊源性疾病的认识和康复思路

常见脊源性疾病的认识和康复思路

常见脊源性‎疾病的认识‎和康复思路‎一、脊源性疾病‎的概念脊源性疾病‎是从脊柱生‎物力学和生‎物信息学角‎度来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脊源性疾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与‎脊柱有关系‎的一切病症‎,如颈腰病及‎相关的内脏‎、五官科病症‎等。

狭义的脊源‎性疾病是指‎因脊柱区周‎围软组织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造成脊柱失‎稳,在一定诱因‎条件作用下‎,发生椎间关‎节移位、脊柱变形、椎间盘改变‎、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等‎,直接或间接‎地对脊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等造成刺‎激或压迫,导致生物信‎息传递或调‎制整合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所‎支配的脏器‎出现症状。

在1885‎年,美国医生D‎.D.PALME‎R首创“脊柱与疾病‎相关理论”。

1976年‎p aris‎i en在“颈性综合征‎”一文中提到‎,颈椎病症状‎除颈部疼痛‎、僵硬,疼痛放射到‎一侧或两侧‎肩部、上背部或肩‎胛区外,常伴有头痛‎、头晕、视力障碍、耳鸣等。

Rurh Jacks‎o n在《颈椎综合征‎》(The Cervi‎c al Syndr‎o me Fourt‎h Editi‎o n 1977)一书中亦有‎颈椎病可引‎起颈部、眼、耳、喉、胸部及心脏‎等器官症状‎的论述。

1983年‎美国Por‎k er手治‎法研究会(Parke‎r Chiro‎p ract‎i c Resea‎r ch Found‎a tion‎Litho‎i n, USA.)报告说脊柱‎错位后可引‎起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或脊‎髓损害,从而出现相‎应内脏症状‎。

据统计,目前国际上‎文献报告的‎脊源性疾病‎很多,与脊柱力学‎平衡失调(失稳)有关内脏器‎官的病种已‎达七十余种‎,病变范围涉‎及到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循环、运动等多个‎系统。

在发生病变‎时,脊柱的功能‎失常,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因素‎反应于脏腑‎、肢体,肢体、脏腑的病变‎也可通过脊‎柱而表现出‎来。

脊椎病因治疗学

脊椎病因治疗学

脊椎病因治疗学脊椎病因治疗学(一)第二章应用解剖及生理基础第一节脊柱的生理力学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由脊椎骨、椎间盘、椎间关节和椎旁各关节,韧带及肌肉紧密连接而成,内容脊髓。

成人整个脊柱从正面观为一直线,从侧面观分为四个弯曲,经部向前凸,胸部向后凸,腰部向前凸,骶部向后凸。

这些弯曲是适应人体直立行走的姿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初生儿脊椎是向后凸成弧形的,随着可以抬头及起坐,颈部前凸即逐渐出现,胸部后凸也显得明显,等到学会行走后,颈部和要不向前的弯曲才显著发展型成。

脊柱的功能为:支持体重,传递重力:保护脊椎和神经根;参与行程胸腔、腹腔即骨盆腔;支持和附着四肢与躯干联系的肌肉和筋膜。

脊柱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即左右旋转的运动功能,在脊柱运动时,椎间盘的髓核成为杠杆作用的支点。

由于生理弯曲存在,胸椎椎间盘髓核在中央,而颈及腰椎髓核偏后。

其髓核前方的纤维环比后侧强而厚,前纵韧带亦较后纵韧带强而有力,当仰头,伸腰时,椎间盘后方受挤压,髓核向前移动,反之,低头、弯腰时,髓核向后推挤。

如用力过度,后纵韧带核后方纤维环易发生损伤破裂而使髓核发生突出,尤其在椎间盘已有退变的基础上更易发生椎间盘突出。

由于脊椎各段的后关节面排列方向不同,其旋转轴心亦各异。

后关节面颈椎近似水平面,胸椎呈冠状面,而腰椎呈矢状面。

同时由于各段椎间盘中髓核位置不同,在脊柱运动时颈部和腰部旋转的轴心位于椎管后部与椎板联合处,胸部的旋转轴心在椎间盘中心。

整条脊柱中以颈、腰段活动度较大,故较易受伤,胸椎因有肋骨、胸廓的支持,受伤的机会相对较少,但人们用双臂劳动,肩胛区软组织损伤则相对较多。

当老年颈、胸椎椎间盘退变而引起椎间失稳时,肩胛区软组织慢性劳损即加剧,下颈、上胸段脊椎失稳而易发生脊椎错位,继而引起内脏功能障碍。

颈椎处于负担较大重量的头颅与活动较少的胸椎之间,活动度大又要支持头部平衡,故易劳损,尤以下位颈椎为多见。

腰椎亦处于较稳固的胸廓与骨盆之间,为人体的中点,在运动中受剪性应力最大,并在脊柱形似宝塔的形状中处于基底部位,承受重力最大,故亦易受劳损。

脊椎病因治疗学(节选)

脊椎病因治疗学(节选)

脊椎病因治疗学(节选)脊椎病因治疗学1.概述脊椎病因治疗学是研究脊椎遭受损害后,造成脊椎,周围神经,血管及内脏神经损伤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采用治脊疗法治疗的一门新兴学科。

是指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的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椎或/和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而引起临床多种综合症。

且常由此发展而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所知配的脏器出现病症。

它不包括脊椎骨折,脱位,结核,肿瘤,类风湿或嗜伊红细胞肉芽肿等疾病。

脊椎病因学的提出,是作者等1959年以来,对颈椎病的临床诊治的基础上,逐步发现胸,腰椎综合症。

为此进行了尸体解剖学研究,动物试验研究,正常人体100例颈椎X线照片研究并于颈椎病人的X线照片对比分析。

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的脊椎损伤作普查,以及临床三千余例病人的诊治验证。

通过以上实践,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料,从生理,病理学上进行分析,提出脊椎病因的基本理论。

脊椎病因学的提出也与学习和运用中国医学中多种外治法收到启发有关,中医经络学说中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均巡行与脊背部位。

历代医学家认为督脉为阳脉之纲,足太阳膀胱经中均有五脏六腑的腧穴注于背部,因此许多治疗内脏疾病的民间疗法,都常规性的在背部治疗。

例如梅花针疗法,刮痧疗法,挑治疗法,竹管疗法,尤其是推拿疗法中的捏脊疗法,能治疗多种内脏疾病。

作者等在临床治疗颈、胸、腰椎疾病中,约三分之一的病人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相应的内脏疾病,当颈椎病治疗好转后,这些相应内脏疾病亦好转或痊愈。

从而启发我们进行了此项专题研究,并从解剖学和动物试验中获得了明确的概念,为目前临床不少疑难病症如过去诊断为某脏器官能症,或原因不明的植物神经紊乱症等,开启了一条新的诊治途径。

1983年美国Parker手治疗法研究会在广州作学术交流时,亦曾报告类似观点,该会所散发的脊椎错位引起的症状表中,亦说明脊椎错位后引起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或脊椎损害出现相应内脏症状。

治脊疗法核心理论

治脊疗法核心理论
骨关节损变型并发关节功能紊乱型者在1710例中占36.93%,以老年性 患者为主。由于血管、神经根、脊髓受到既有纵向又有横向的压迫,因 此单独应用牵引,或单用正骨推拿治疗,疗效均不理想。采用“牵引下正 骨法”,是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
龙层花老师创用的牵引下正骨法,治愈不少重症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 出症并发多关节错位的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免除了手术,临床研究期 间的参研患者,使手术率从4%,降至0.3%。
所以,通过什么疗法消除脊椎骨关节错位的影响,是我们下一步要思 考的内容。
西医骨科
牵引疗法
治疗现状
中医骨科
推拿手法
牵引疗法
在1959-1969年的研究中发现:部分患者在牵引治疗时,症状加重,并引 发了眩晕、呕吐、甚至疼痛麻木等不良反应。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牵引疗法 不但不能纠正旋转式错位或混合式(含有旋转)错位,反而会加重该部位的 椎体周围软组织的扭转张力,使血管、神经受到异常刺激。故牵引疗法主 要适用于没有椎关节错位尤其是旋转式错位的椎间退行性病变者。对前后 滑脱式错位者,牵引能使椎周软组织牵张,部分达到牵引复位的目的。主要 解决脊椎轴向压迫(或刺激)矛盾。
正骨推拿法
正骨推拿法,是在明确关节错位方向的情况下,进行轻巧的手法复位, 主要适用于因椎间关节错位导致的椎管、椎间孔、血管通道或肌肉张力 改变者,主要解决脊椎水平压迫(或刺激)矛盾。
因此,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提出了新的脊椎病病因分型法作为主 治法的选用依据。以该分型方法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减少选择 牵引、推拿的盲目性,提高疗效并避免治疗副反应。根据病因分型法我们 把脊椎病分四型。
无论是骨关节的错位还是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在触诊时,通常都会伴 随有压痛。所以,压痛也是定义关节错位的关键特性之一。然而,当肌肉 疲软无力,按压下去可能会出现舒服的感觉,这时候,也是肌肉张力失衡 的表现。所以严格来说,压痛的定义也可以扩展为对压力感受的异常反 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椎病因治疗学知识点
一、应用解剖及生理基础
1、成人整个脊柱从正面观为一直线,从侧面观分为四个弯曲,颈部向前凸,胸部
向后凸,腰部向前凸,骶部向后凸。

新生儿脊柱是向后凸成弧形,随着可以抬
头及起坐,颈部前凸即逐步出现,胸部后凸也显得明显,等到学会行走后,颈
部和腰部向前的弯曲才显著发展形成。

2、脊椎各节段的后关节面排列方向不同,其旋转轴心亦各异。

后关节面颈椎近似
水平面,胸椎呈冠状面,腰椎呈矢状面。

3、颈椎特点:正常人有7个颈椎,6个椎间盘,35个大小关节(枕寰关节、环枢
关节、寰齿关节、椎间盘、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

枕环椎间和环枢椎间无
椎间盘。

6个椎间盘包括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盘。

颈椎横突较小,
有横突孔,横突孔中间有椎动脉、椎静脉通过。

横突上面呈沟状,脊神经根从
中间通过。

颈椎棘突较短且末端多分叉。

第七颈椎棘突不分叉或分叉不明显,
但最长,可作为体表标志之一。

4、胸椎特点:胸椎后外方近椎弓根处有与肋骨小头相关节的关节凹。

第1、10至
12胸椎只有上关节凹,第2-9胸椎因肋骨小头上移而与相邻的上下椎体相关节,故此八个胸椎各有上下两个肋凹,与肋骨构成肋骨小头关节。

胸椎横突比颈椎
横突粗大,末端呈小球形膨大,侧方有小关节面与肋骨结节构成肋横突关节。

胸椎棘突较长而细,向后下方互相重叠如瓦盖状,故胸椎棘突与椎体的定位约
相差一节。

5、腰椎特点:腰椎负重最大,故椎体比胸椎更粗大,棘突呈板状,呈水平向后伸
出,故腰椎棘突与椎体体表定位一致。

6、脊椎的变异:1.椎体:数量变异:如椎体融合;椎体互变,如腰椎骶化、骶椎
腰化,第七颈椎颈肋或第12胸椎无肋骨等。

2.横突或棘突变形较多见,如过长、过短、弯曲或分叉等。

7、脊柱的连接:“三长五短”。

三条长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
五个短连接:黄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后关节囊、椎间盘。

8、脊神经:脊髓每个节段发出一对脊神经,共31对,即颈神经8对,胸神经12
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脊神经由脊髓前根(运动根)和
后根(感觉根)合成根神经通过椎间孔后,分成前支跟后支。

后支较细,穿横
突向后行,分布于颈、背、腰、骶部肌肉和皮肤;前支粗大,向外前行,支配
头颈、胸、腹及四肢的肌肉和皮肤。

每一对脊神经前支在椎间孔外不远处发出
交通支,与交感神经相联系,并发出脊膜返支(窦椎神经)再入椎管,支配椎
管内骨膜、硬脊膜、硬膜外血管、椎间盘后部纤维环、后纵韧带及关节囊。

9、神经丛:脊神经前支组成各神经丛,即颈丛(C1-4组成)、臂丛(C5-8、T1
部分组成)、腰丛(T12部分、L1-3、L4部分组成)、骶尾丛(L4部分、L5、
S1-5、Co组成),胸神经不组成丛。

10、内脏神经系统
二、病因、病理
1、脊椎病发病病因分为基础病因及发病诱因。

基础病因以椎间盘退变,椎周软组
织相对松弛及椎周软组织劳损造成脊椎失稳后而发生脊椎错位最常见。

发病诱
因包括轻微扭挫伤,过度疲劳,睡眠姿势不良,工作及生活姿势不良,感受寒
冷等。

2、椎间孔横径缩小三分之一时,神经根即受到刺激,如缩小二分之一时,神经根
则受到压迫。

椎管失径变小如已有椎管狭窄或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时,则可对
脊髓产生压迫。

3、椎间关节错位是指脊椎间关节(包括椎间盘、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寰枢关
节和枕寰关节、肋骨小头关节、肋横突关节、骶髂关节)发生小于半脱位的位
移且已刺激或压迫周围组织,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时,称为椎关节错位。

4、椎关节错位的病理变化:1.因错位导致椎管、椎间孔的变形狭窄(主要是椎管
的失状径和椎间孔的横径),直接损害到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和椎间的血
管(动脉、静脉、淋巴管)而致病。

2.因关节错位致棘突、横突、关节突的位
移,引起邻近组织受到挤压或牵张/刺激而致病。

5、椎关节错位与关节功能紊乱的鉴别:椎关节错位比脱位、半脱位轻。

脊椎关节
功能紊乱在临床上的症状,是可以在患者改变体位而使症状消失的(如睡一觉
能痊愈),换言之,关节虽有对位不正,但可以在改变体位时自我复正,使症
状立即消除,此属关节功能紊乱。

而脊椎关节错位的患者,改变体位只能使症
状减轻一点或毫无改善,换言之,其病理变化与半脱位类似,已不能自动复位。

三、诊断与辅助诊断
1、三步定位诊断:1.神经定位诊断,2.触诊、检诊定位诊断,3.X线照片定位诊断。

诊断顺序要正确,三者缺一不可。

2、脊椎病因分型是主治法的选用依据。

病因分型:1.骨关节损变型,主治法是牵
引疗法;2.关节功能紊乱型,主治法是正骨推拿法;3.软组织损变型,主治法
为局部软伤治疗、水针等;4.混合型,结合牵引下正骨、牵抖冲压。

四、鉴别诊断
1、脊椎肿瘤做X线照片可见有骨质破坏,也可出现椎体病理性骨折,但椎间隙多
能存在,以此可与脊椎结核相鉴别。

2、脊椎的先天畸形:在颈椎可有枕环融合、扁平颅底、椎体融合、半椎体、脊椎
裂,颈肋等;胸椎可发生先天脊柱侧弯;腰椎以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阴性脊
柱裂等较常见。

五、脊椎综合征的物理综合疗法
1、脊椎病的治疗,临床上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2、治脊疗法包括主治法、辅治法和预防复发三个部分。

牵引疗法、正骨推拿法,
这两种疗法均能解除或改善骨性压迫或刺激,称为主治法。

各种理疗、针灸、
拔罐、小针刀或微型外科松解术和药物治疗为辅治法。

各型脊椎病在骨性损害
消除后,即急性期过后进入康复期,各种有效的辅治法即成为主治法,而牵引、正骨推拿疗法反成为辅治法。

3、颈椎综合征(骨关节损变型)牵引法:临床多采用间歇牵引法及临床持续牵引
法。

牵引力以超头颅重量为佳,一般颈肌较弱者以14-18KG,5-10分钟,颈肌
较强壮者 18-24KG,5-10分钟。

对颈椎椎间盘突出,可在每日一次大重量超头
重量(10-20KG),短时间牵引后,配以轻重量(5-10KG)的卧床持续牵引。

4、JZQY型颈椎正骨牵引椅适用于颈椎间盘变性并发椎体滑脱式错位、椎间盘突出
并发关节错位、颈椎钩椎关节侧摆式错位及多关节错位的患者进行牵引下正骨
治疗,牵引重量在手法前应用大重量2-5分钟,使椎间隙适度增宽后,重量减
少2-4KG,进行手法复位则易成功。

5、腰椎间盘突出征牵引法:超体重牵引,每次持续牵引20分钟,隔日或每日一
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

6、正骨推拿疗法:1.放松手法,2.正骨手法,3.强壮手法,4.痛区手法。

7、正骨推拿口诀:关节错位需正骨,动中求正是要诀,肌肉放松勿对抗,切忌粗
暴伤病人。

定点动点选得准,椎间隙窄加牵引,关节开合要充分,轻巧闪动定
成功。

8、脊椎关节错位类型:1.左右旋转式错位;2.前后滑脱式错位;3.侧弯侧摆式错
位;4.倾位仰位式错位;5.混合式错位。

9、常用复位手法:颈椎:仰头摇正法,仰卧推正法,平头摇正法,仰卧搬按法;
胸椎:斜向冲压法,提拉法;腰椎:侧卧摇压法,直接分压法,间接冲压法,摇腿揉腰法;骶髂关节:按骶搬髂法,提臀撞正法,仰卧旋髋按压法,侧卧牵抖复位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