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1.题目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2.引言R.Conrad(1964)的一项研究给被试视觉呈现字母,随后报告字母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使用听觉编码而非视觉。

而Posner等人(1969)的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对于不同字母对(Aa和AA)判断是否同一字母的反应时不同,这否定了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只用听觉编码的观点。

对于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的先后问题,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视觉编码在先。

根据R.Conrad的实验,研究者们还在探讨这样一个逻辑,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本实验研究作为一个验证性研究,为存在视觉编码提供证据之外,还将探讨在不同时间间隔下反应时差的差异的内部机理。

3.方法3.1被试:心理系大三学生3.2仪器材料:字母对AA、BB、Aa、Bb、AB、BA、Ab、Ba3.3实验程序:3.3.1:实验前被试阅读指导语,清楚不同判断的按键方式,尽量正确的判断,并尽快按键反应3.3.2:第一次实验时,每对字母对随机出现6次,前12对时间间隔是0s,中间12对间隔0.5s,最后12对间隔2s。

36次完毕后,被试休息30s。

继续第二次实验,但这次时间间隔按0.5s-2s-0s进行;同样休息30s进行第三次实验,这次间隔按照2s-0s-5s进行。

被试看到呈现的字母后,尽快正确判断字母是否相同,并尽快按相应的键。

4.结果表a 各水平下被试平均正确反应时(ms)间隔(ms)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0 561.59 707.00 777.95 500 519.05 681.79 734.54 2000 489.62 639.46 725.00表b 各水平下被试平均正确率(%)间隔(ms)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0 97.86 91.88 90.38500 98.08 92.95 89.532000 98.08 92.74 90.60表a显示: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时间水平下的反应时均值都要小;(多因素方差分析)每种音形水平在时间间隔上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方差分析)表b显示: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水平下的正确率均值都要大。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李璐 201021078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摘要:本次实验通过重复Posner等人的字母实验,测得三种刺激条件下不同的反应时掌握减法反应时方法,从而证实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

关键词: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视觉编码1 引言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

近几十年来,记忆领域研究得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中1964年Conrad对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对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听觉编码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

1969年,Posner等人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视觉编码实为存在。

现在一般认为:先出现视觉编码,它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同时,Posner的实验清楚地说明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减法反应时方法,其逻辑是:安排两个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对不同类别材料的记忆力差异是由记忆时的编码方式与加工程度不同而引起的。

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

而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三种刺激条件下不同的反应时来证明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

2 方法与程序2.1 被试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本科生一名。

2.2 仪器装有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的计算机,一号反应键盘。

2.3 实验程序本实验重复Posner等人的实验。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本实验所用字母对是AA(6次)、BB(6次)、Aa(6次)、Bb(6次)、AB(3次)、BA(3,有三种呈现间隔:0s(即同时呈现)、0.5s和次)、Ab(3次)、Ba(3次),共出现36次2s,采用如下拉丁方设计,即:第一次36张随机呈现,前12张间隔0s,中间12张间隔0.5s,最后12张间隔2s;休息30s后再做36张,间隔时间按0.5s?2s?0s的顺序;第三次的36张则采用2s?0s?0.5s的顺序。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摘要:本实验基本上是在重复验证波斯纳的实验,但增加了音异形异这一自变量,而且两字母间隔的时间也改为0毫秒,500毫秒和2000毫秒。

实验结果: (1)被试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时相差较大,反应时长短的顺序如下:音异形异>音同形异>音同形同. (2)三种情况下,被试的反应时间均呈现下降趋势(3)被试的反应时间随着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的速度音同形异时最快,音异形异时最慢。

关键词: 短时记忆减数法视觉编码听觉编码一. 导言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简称STM,是个体对注意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操作的过程。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

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与瞬时记忆相比,短时记忆有以下特点:1对信息保持的时间稍长于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的容量少于瞬时记忆3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不同于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编码:近几十年来,记忆领域研究得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中1964年Conrad对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听觉编码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

1969年,Posner等人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视觉编码实为存在。

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对不同类别材料的记忆力差异是由记忆时的编码方式与加工程度不同而引起的。

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

反应时: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在脑内要经过一系列操作加工,这些操作加工有明确的先后次序,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信息处于不同的状态,而这些都是自爱时间上进行的的,其特征必然能在反应时上表现出来。

因此不同的的心理操作按时间分布上的不同加以区分,反应时技术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减数法: 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

实验编号:2013.2.8.3 2013学年第2学期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专业年级:应用心理2012级实验组别:实验者:李德輝10120320139其他成员:实验时间:摘要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存在视觉编码、听觉编码、语义编码等多种观点。

减数法是反应时研究的传统方法,应用于当代认知心理学中为探明认知加工过程提供了一条途径。

波斯纳(Posner,1967,1969)将减数法应用于短时记忆编码的研究中,以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的字母对为实验材料,让被试做出同/异判断,分析其反应时,得出某些情境中短时记忆中信息编码的规律:先形成视觉编码,再转化成听觉编码。

本实验将对该经典实验进行重复验证,并对实验中减数法原理的运用进行初步讨论。

关键词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听觉编码减数法延迟时间1 引言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是指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编码的记忆。

它建立在感觉记忆的基础上,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无意识的,也是未经加工的感觉痕迹,而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来自于感觉记忆并对其进行操作、加工,是正在操作的、活动的记忆,只有当那些被加工、处理和编码后的信息才能被转入长时记忆中储存,否则就会遗忘。

短时记忆的刺激编码方式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般认为,关于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四种观点:一、信息的编码是一听觉形式表征的,即听觉编码。

人们在对刺激信息进行编码时是根据刺激信息的名称进行编码,如果名称相同和意义相同,就作出相同判断,并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

二、信息编码根据外形轮廓进行,即视觉编码。

如果信息的外形轮廓相同,无论其形状、大小或其他物理特征是否相同,都会作出相同的判断。

三、信息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即根据刺激的语义特征进行编码。

四、短时记忆中同时存在上述三种或两种编码过程。

康拉德(R.Conrad,1963,1964)以发音相似的一系列字母为材料,要求被试进行回忆,发现被试对发音相似的字母产生的听觉混淆多于发音不同的字母,占总错误的80%。

视觉反应时实验报告

视觉反应时实验报告

视觉反应时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视觉反应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探讨人类视觉反应时间的差异及其与身体健康状况、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关系。

实验原理:
人类在接受外部刺激时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这个反应时间称为视觉反应时。

实验中,被试者坐在实验室的电脑前,接受屏幕上不定时出现的视觉信号,并在信号出现后尽快做出相应反应(如点击鼠标)。

通过记录反应时间及其它身体与认知数据,分析视觉反应时差异的原因。

实验具体步骤:
1、实验前被试者填写身体健康、运动量、睡眠质量等基础数据并接受简单的认知能力测试。

2、实验中被试者坐于电脑前,接受惯性滚轮刺激或红绿相间的文字刺激。

3、当出现刺激时,被试者需要尽可能快地进行相应反应(如点击鼠标)。

4、分析数据,搜寻影响视觉反应时的因素。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男性在相同条件下的视觉反应时间普遍快于女性。

2、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被试者相对视觉反应时间较短,运动量小于每周3次的被试者反应时间长。

3、认知得分高的个体视觉反应时间较短,认知得分低下的个体反应时间则较长。

4、不同刺激方式下,被试者的反应时间存在差异,而文字刺激对反应时间影响较大。

实验总结:
视觉反应时实验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了解被试者身体健康、认知能力等因素对视觉反应时间的影响,进而发掘人体机能规律的重要线索。

同时,本次实验也提醒大家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关注身体与认知健康。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完成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完成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心理11—1班罗捷110724108摘要:六十年代以来,一般认为人的短时记忆信息是以听觉形式表征的,即听觉编码。

Posner等人(1969)的实验却表明,它也可以有视觉编码。

现在一般认为:先出现视觉编码,它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不仅如此,Posner的实验清楚地说明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减法反应时方法,其逻辑是: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关键词:反应时视觉编码听觉编码前言:心理学家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做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

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成分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

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

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

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

由于与长时记忆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发生了意义上的联系,编码后的信息进入了长时记忆。

必要时还能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储。

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与瞬时记忆相比,短时记忆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信息保持的时间稍长于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的容量少于瞬时记忆;3、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不同于瞬时记忆。

六十年代以来,一般认为人的短时记忆是以听觉形式表征的,即听觉编码,波斯纳等人的实验却表明,它也可以由视觉编码。

Stroop效应实验

Stroop效应实验
实验编号
032129101302
实验名称
Stroop效应
实验类型
综合型
实验时间
2012.02,29
实验地点
北校6号楼528
小组成员
胡妍妍李晶
Stroop效应实验
10教育本胡妍妍李晶
摘要:实验通过测定被试对短时记忆信息的编码,掌握反应时测量技术在认知研究中的应用。本实验利用计算机与PsyTech,比较不同延迟条件与音形异同的反应时差异,发现在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
通过本次实验,意识到实验环境对反应时实验影响较大。实验环境不理想会造成很大的实验误差。
5结论
被试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时相差较大。
6参考文献
1.杨治良.心理实验指导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印制,2006年,144~145
2.杨博民.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355~359
7附录
实验十Stroop效应实验纸
Multiple Comparisons
反应时
LSD
(I)不同情况
(J)不同情况
Mean Difference (I-J)
Std. Error
Sig.
95% Confidence Interval
Lower Bound
Upper Bound
1
2
-56.6087
40.05973
.163
-136.6617
结果:
被试一在不同延迟时间,不同音形情况下,反应时均没达到显著性差异。0毫秒时,反应时出现音同形异>音异形异>音同形同的结果,500毫秒时,反应时出现音异形异>音同形异>音同形同。在2000毫秒时,反应时出现音同形同>音异形异>音同形异。被试二不同延迟时间,反应时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但不同音形情况下,反应时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音异形异>音同形异>音同形同。

波斯纳短时记忆信息编码实验一和实验二

波斯纳短时记忆信息编码实验一和实验二

波斯纳短时记忆信息编码实验一和实验二
摘要:
I.实验一:视觉编码实验
A.实验过程
B.实验结果
C.结论
II.实验二:听觉编码实验
A.实验过程
B.实验结果
C.结论
III.总结
正文:
I.实验一:视觉编码实验
实验一是关于视觉编码的实验。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需要观看一系列字母,并记住这些字母的位置和顺序。

在回忆阶段,被试者需要尽可能准确地回忆起这些字母的位置和顺序。

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者在回忆时能够准确地回忆起字母的位置和顺序。

这一结果证明了视觉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编码是准确的。

II.实验二:听觉编码实验
实验二是关于听觉编码的实验。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需要听一系列声音,并记住这些声音的顺序。

在回忆阶段,被试者需要尽可能准确地回忆起这些声
音的顺序。

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者在回忆时能够准确地回忆起声音的顺序。

这一结果证明了听觉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编码也是准确的。

III.总结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视觉信息还是听觉信息,它们在短时记忆中的编码都是准确的。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1.题目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2.引言R.Conrad(1964)的一项研究给被试视觉呈现字母,随后报告字母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使用听觉编码而非视觉。

而Posner等人(1969)的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对于不同字母对(Aa和AA)判断是否同一字母的反应时不同,这否定了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只用听觉编码的观点。

对于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的先后问题,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视觉编码在先。

根据R.Conrad的实验,研究者们还在探讨这样一个逻辑,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本实验研究作为一个验证性研究,为存在视觉编码提供证据之外,还将探讨在不同时间间隔下反应时差的差异的内部机理。

3.方法3.1被试:心理系大三学生3.2仪器材料:字母对AA、BB、Aa、Bb、AB、BA、Ab、Ba3.3实验程序:3.3.1:实验前被试阅读指导语,清楚不同判断的按键方式,尽量正确的判断,并尽快按键反应3.3.2:第一次实验时,每对字母对随机出现6次,前12对时间间隔是0s,中间12对间隔0.5s,最后12对间隔2s。

36次完毕后,被试休息30s。

继续第二次实验,但这次时间间隔按0.5s-2s-0s进行;同样休息30s进行第三次实验,这次间隔按照2s-0s-5s进行。

被试看到呈现的字母后,尽快正确判断字母是否相同,并尽快按相应的键。

4表a显示: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时间水平下的反应时均值都要小;(多因素方差分析)每种音形水平在时间间隔上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方差分析)表b显示: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水平下的正确率均值都要大。

而同一音形水平下的各个时间间隔水平上正确率均值相差不大。

表1-1 Correlations时间间隔正确率时间间隔Pearson Correlation 1 .019Sig. (2-tailed) .716N 351 351正确率Pearson Correlation .019 1Sig. (2-tailed) .716N 351 351r为.019,时间间隔与正确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即时间间隔对正确率的大小没有影响,不同的时间间隔上的正确率差异不显著。

短时记忆容量测定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容量测定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容量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学习使用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广度。

实验器材:1.JGW-B型心理实验台速示器单元,背景卡片1张,记录用纸2套。

2.写有3-13位数字的卡片3组,每组11张,共33张。

3. 写有3-13个英文字母的卡片3组,每组11张,共33张。

实验步骤:1.主试接上速示器电源,将开关选择“ON”,调节A、B视场,使2个视场的明度一致。

“工作方式”A选择“定时”,B选择“定时”、选A-B顺序方式。

“定时选择”A为1秒,B为5秒。

然后B视场输入背景卡片1张。

2. 被试坐在速示器观察窗前,面部贴紧观察窗,指导语:“我将呈现一组组数字,要求你努力记住,当刺激消失后,立即将它默写下来。

”主试在A视场逐个呈现3位数字卡片,每个卡片呈现1秒钟。

要求被试在每个卡片呈现后用5秒钟将看到的3个数字全部默写出来。

3.用上述方法将4位、5位……数字组依次进行实验,直至数字序列连续3次不能通过为止。

4.用上述程序测定英文字母的短时记忆广度。

实验结果:统计被试的数字和字母的记忆广度。

男数字7.88字母 6.04女数字8.42字母 6.01实验讨论:1.根据被试的记忆广度,说明短时记忆的特点。

答:短时记忆的特点是:记忆容量有限,基本上是在7加减2个组块这个范围,只能保存少量的信息,而且信息保留的时间也不长。

2.比较被试的记忆广度,分析个别差异。

答:被试的记忆广度受个体影响,不同的被试,短时记忆的广度也不同,但记忆的容量基本上是在7加减2个组块这个范围,没有太大的差距。

男生女生的字母的记忆广度相差不大,但数字的记忆广度差距有点大,这或许是因为实验时注意力集中不集中所造成的。

3.分析记忆材料的差异对记忆广度的影响。

答: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被试(不论男生还是女生)的数字的记忆广度大于字母的记忆广度,说明被试的记忆广度受记忆材料的影响。

数字的记忆广度在7~9之间,而字母的记忆广度为5~7之间,原因可能是,被试对数字比较熟悉(很早就接触数字,熟背数字,而且在生活中经常要背数字,如记门牌号码、电话号码等),对数字的视觉编码比较快,而对字母相对不太熟悉;另外,因为字母的发音相对于数字的发音来说比较困难,如有些字母(如F)的发音是2节的,而数字的发音都是1节的,所以被试对它的声音编码相对对数字的声音编码要复杂,所以记忆材料的差异就对被试的记忆广度产生了影响。

短时记忆的编码

短时记忆的编码

短时记忆的编码上海师范大学2012级应用心理系摘要本实验采用反应时相减法来研究短时记忆的编码。

掌握反应时测量技术在认知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方式和过程,并对全班12名被试的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1)在实验材料的作用下的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

即不同的实验材料反应时差异显著。

(2)时间间隔的作用下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其反应时平均数减少。

(3)在实验材料和时间间隔的交互作用下,反应时差异不显著。

这跟Ponser的实验结果是刚好相反的,在思考原因后觉得启动效应可能在其中发挥着作用,这也将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去探索其科学性。

关键词反应时相减法;短时记忆;启动效应;1引言本实验采用反应时相减法来研究短时记忆的编码。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简称STM,是个体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编码、短暂保持和容量有限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特点有三点:(1)容量有限。

短时记忆的容量又称为记忆广度,指彼此无关事物短暂呈现后能记住的最大数量。

美国心理学家 Miller 有关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时记忆的刺激项目大约为7个,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

短时记忆广度与识记材料的性质和个体对识记材料的加工程度存在内在联系。

组块能够有效的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

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指将若干单个刺激联合成有意义、较大信息单位的加工过程,即对刺激信息的再编码。

例如,要记住2824714932这样一个电话号码,若把它分成28(局号)、2471(总机号)和4932(分机号)3组,就能减轻记忆的负担,扩大记忆的容量。

(2)时间短暂。

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

(3)复述的作用。

复述是指通过语言重复刚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

在有复述的情况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学习材料会向长时记忆转移。

实验表明,学习任何材料以后,若使用分心技术干扰复述的进行,短时记忆的遗忘就会迅速发生。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容量实验报告摘要:miller(1956)通过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小为7±2个单位。

本研究旨在通过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容量。

用短时记忆瞬时记忆模式,记录被试作业的正确个数,以验证短时记忆的容量。

关键词:短时记忆容量记忆广度组块一、前言短时记忆( short term memory, stm) 在两种记忆说或多存贮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被看作信息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

与长时记忆相比, 无论是在记忆容量、信息编码等方面, 还是在信息提取或遗忘等方面, 短时记忆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miller通过总结大量的对线性刺激的绝对判断、速知、以及即时回忆广度的实验研究,发现被试的感觉通道容量或者回忆项目的数量,也就是记忆的容量在一个很小范围内波动,大概是7±2。

但这个结论大多是在成人记忆语言文字材料的情况下得到的,未免过于笼统。

而对语言文字材料以外的其它类型材料的研究还不多见。

本实验正是记忆材料方面出发,对短时记忆容量的材料特点进行探索。

二、方法(一)被试实验课随机分组,本组的5人、以及旁边组的5人,共10人。

男生4人,女生6人。

(二)仪器jgw-b心理实验台速视器单元,背景卡片1张,记录用纸两套;(三)材料写有3—13位数字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写有3—13位英文字母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

(四)程序1、主试接通速视器电源,将开关选择“on”,调节a、b视场,使两个视场明度基本一致。

“工作方式”a选择“定时”,b选择“定时”、选a—b顺序方式。

“定时选择”a为1秒,b 为5秒。

然后b视场输入背景卡片1张。

2、被试坐在速视器观察窗前,面部紧贴观察窗,指导语:“我将呈现一组数字,要求你努力记住,当刺激消失后,立即将它默写下来。

”主试在a视场逐个呈现3位数字卡片,每个卡片呈现1秒钟。

要求被试在每个卡片呈现后5秒钟将刚看到的3个数字全部默写出来。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篇一:短时记忆实验报告短时记忆容量实验报告摘要:miller(1956)通过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小为7±2个单位。

本研究旨在通过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容量。

用短时记忆瞬时记忆模式,记录被试作业的正确个数,以验证短时记忆的容量。

关键词:短时记忆容量记忆广度组块一、前言短时记忆( short term memory, stm) 在两种记忆说或多存贮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被看作信息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

与长时记忆相比, 无论是在记忆容量、信息编码等方面, 还是在信息提取或遗忘等方面, 短时记忆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miller通过总结大量的对线性刺激的绝对判断、速知、以及即时回忆广度的实验研究,发现被试的感觉通道容量或者回忆项目的数量,也就是记忆的容量在一个很小范围内波动,大概是7±2。

但这个结论大多是在成人记忆语言文字材料的情况下得到的,未免过于笼统。

而对语言文字材料以外的其它类型材料的研究还不多见。

本实验正是记忆材料方面出发,对短时记忆容量的材料特点进行探索。

二、方法(一)被试实验课随机分组,本组的5人、以及旁边组的5人,共10人。

男生4人,女生6人。

(二)仪器jgw-b心理实验台速视器单元,背景卡片1张,记录用纸两套;(三)材料写有3—13位数字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写有3—13位英文字母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

(四)程序1、主试接通速视器电源,将开关选择“on”,调节a、b视场,使两个视场明度基本一致。

“工作方式”a选择“定时”,b选择“定时”、选a—b顺序方式。

“定时选择”a为1秒,b为5秒。

然后b视场输入背景卡片1张。

2、被试坐在速视器观察窗前,面部紧贴观察窗,指导语:“我将呈现一组数字,要求你努力记住,当刺激消失后,立即将它默写下来。

”主试在a视场逐个呈现3位数字卡片,每个卡片呈现1秒钟。

要求被试在每个卡片呈现后5秒钟将刚看到的3个数字全部默写出来。

减法反应时实验分析

减法反应时实验分析

减法反应时实验分析1 引言在认知心理学中,有些心理学家Clark和Chase(1972)所做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推崇为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

在这种实验里,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

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和否定的,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

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前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

依照他们的看法,第一个阶段是将句子转换为其深层结构,即以命题来表征句子,而且对“之下”的加工要比对“之上”的加工需时较多(参数a),对否定句的加工需时多于肯定句的加工(参数b);第二个阶段是将图画转换为命题,并带有前句中所应用的介词即“之上”或“之下”;第三个阶段是将句子和图画两者的命题表征进行比较,如果两个表征的第一个名词相同,则比较所需的时间比不同时为少(参数c),如果两个命题都不含有否定,则比较所需的时间比任一命题含有否定时为少(参数d);最后的阶段为作出反应,其所需的时间被认为是恒定的(参数t0)。

这样,对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来说,减法反应时实验就在于将依赖所呈现的句子和图画的诸反应时加以比较。

例如,“星形在十字之下”这个句子真实说明了图画,那么它只有参数a和t0;如果“星形在十字之上”这个句子真实说明了图画,那它就只有参数t0;这两个反应时之差就为参数a的时间。

但参数b和d只出现在否定句中,所以无法分别测量。

在研究快速的住信息加式过程如识别、短时记忆时,常应用这种反应时实验。

这个方法最初是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反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反应时实验

反应时实验
反应时实验法
政治学院——解维娟
一、减法反应时(唐德斯减数法)
减法反应时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 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 加工过程的方法。 (一)原理: 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 的某一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 程之外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 个反应时的差即为心理过程所需的时 间。(3种反应时任务)
三、“开窗”实验
开窗就是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 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应用——字母转换作业 1、过程 以“KENC+4”为例,4个字母相继呈现,被试自己按一 下键就看见第一个字母K,并同时开始计时时,接着被 试作出声的转换,即说出LMNO,然后再按键来看第二 个字母E,再作转换,如此循环直至4个字母都呈现完 毕并作出回答,计时也随之停止。
பைடு நூலகம்
2、图解
被试按 键
转换开 始
转换结 束
被试按 键
看第一 个字母
出声转换
将转换 结果贮存
看第二 个字母
编码阶段
转换阶 段
贮存阶段
(二)应用——短时记忆的信息提 取
1、过程
给被试看1—6个数字,然后再呈现 一个数字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 试判定此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 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 时随即停止。
2、结果
测试项 目质量
识记项 目数量
反应类 型
反应类型的 相对频率
识记项 目编码
测试项 目编码
顺序 比较
决策
反应 组织
(二)应用——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1、过程
给被试呈现两个字母,可同时呈现,或 者中间插入短暂的时间间隔,要求被试 判断这一对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作出反 应,记下反应时。(两种字母:读音和 写法都一样AA;读音相同而写法不同Aa) 2、结果 (1)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AA<Aa (2)随着字母时间间隔的延长,AA反 应时延长,Aa反应时变化不大,且两者 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英文名称:MINUSRT一、实验背景:减法反应时是由唐德斯提出的,又称唐德斯减数法反应时,减数法反应时主要是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部分,然后分析加工的过程。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该过程即为所要测量的心理过程。

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异即为此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

近几十年来,记忆领域研究得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中1964年Conrad对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对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听觉编码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

1969年,Posner等人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视觉编码实为存在。

现在一般认为:先出现视觉编码,它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不仅如此,Posner的实验清楚地说明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减法反应时方法,其逻辑是: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二、实验准备:实验目的:重复Posner等人的字母实验,掌握减法反应时方法,证实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被试:青少年实验材料:安装有实验程序的计算机、反应盒。

三、实验方法与程序实验方法:本实验重复Posner等人的实验。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本实验所用字母对是AA(6次)、BB(6次)、Aa(6次)、Bb(6次)、AB(3次)、BA(3次)、Ab(3次)、Ba(3次),共出现36次。

有三种呈现间隔:0s(即同时呈现)、0.5s和2s,采用如下拉丁方设计,即:第一次36张随机呈现,前12张间隔0s,中间12张间隔0.5s,最后12张间隔2s;休息30s后再做36张,间隔时间按0.5s→2s→0s的顺序;第三次的36张则采用2s→0s→0.5s的顺序。

减法反应时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实验报告视觉减法反应时蔡晓芳(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人文科学系心理班,福清,350300)摘要运用减法法则,计算机辅助测量,根据男女被试分别在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实验结果,以探索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结果表明,性别对辨别时间并无显著影响,但对选择时间却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性别减法法则反应时1引言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是指个体从接受刺激作用开始到开始做出外部反应之间的这段时间。

对反应时间的研究最早始于天文学,而在1868年,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从天文学家那里取得了反应实验,发明了分离反应时间的实验。

Donders认为,在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的简单反应中若增加了其他的心理过程而使之复杂化。

如果反应时间增加,那么这一增量就是加入过程的时间数量。

他先测选择时间,他让被试用反应a去对付刺激A;用反应时间b去对付刺激B;用反应时间c去对付刺激C。

由于反应时间因这种变化而增加,他便从加长的反应时间中减去简单反应时间而得出选择的反应时间。

而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

后来,他又认为这些选择时间中应该包含辨别时间,因此他随机采用许多刺激,如A,B,C,D,但是只许用反应a去对付刺激A,借以测量辨别时间。

Donders借用反应时间的相减得到了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这就是反应时间的相减法。

[1]在认知心理学中,研究者们有时运用反应时相减法来判定某个信息加工阶段的存在,如Posner 等的研究;有时也用此法来判定一系列连续加工阶段的存在,如Clark和Chase的研究。

而本研究的目的除了更好的掌握减法反应时,同时也想运用反应相减法来探究男女不同性别在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上是否存在差异。

2方法2.1被试被试均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人文科学系10级心理学专业,被试共4人,其中男生2人,女生2人,年龄在20—22岁,色觉正常,以前参加过类似实验,对此次实验的目的较为明确。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教育科学学院1210班小组成员:朱千紫 高君 张婕 李依莲摘要: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减法反应时,验证短时记忆总存在视觉编码。

所有试验都是给被试呈现两个并排的字母,它们可能是形状和名称都相同、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形状名称都不相同三种情况,然后要被试指出这对字母音是否相同,并按键做出反应,记下反应时。

通过对不同情景下的数据分析,旨在验证“短时记忆中也存在视觉编码”这一结论。

关键词:短时记忆 视觉编码 反应时1.前言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十几秒至一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

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另一个是工作记忆,即输入的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

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

米勒(Miller,1956)发表了《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明确提出了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

短时记忆的容量7±2时以单元来计算的,一个单元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音节,也可以是一个单词或短语。

单元的大小随个人的经验组织而有所不同。

在编码的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过程就叫组块(chunking)。

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信息单位叫做块(chunk)。

近几十年来,记忆领域研究得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中1964年Conrad对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听觉编码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

1969年,Posner等人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视觉编码实为存在。

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对不同类别材料的记忆力差异是由记忆时的编码方式与加工程度不同而引起的。

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

实验心理学 反应时间——第2部分

实验心理学 反应时间——第2部分
实验心理学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反应时间 Reaction Time——第2部分
(2)Posner的实验
运用反应时相减法来证实
短时记忆的信息除听觉编码之外,是否还存在视觉编码的问题
两种材料:
形同音同的两个字母,如 「AA」 形不同但音同的两个字母,如 「Aa」
两种呈现方式:秒 )Fra bibliotek330
反应时
个数字
自变量:
数字出现的概率 (0.2~0.8)
6 错5 误4 百 分3 数2
1
错误率
Theios认为,刺激出现的
0.2 0.3 0.4 0.5 0.6 0.7 0.8
刺激呈现概率
概率对反应时没有影响 图4 反应时和错误率是刺激呈现概率的函数
11
反应时间 实验心理学 The components of response latency in simple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asks. J, Theios. -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V, 1975 - Academic Press London
2、加法反应时(1)
Sternberg 在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 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因素:
识记项目的数量(记忆集大小) 探针刺激的质量(清晰和不清晰) 反应的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 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Sternberg, S. (1969). The discovery of processing stages: Extensions of Donder’s method. Acta Psychologica, 31, 276-3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记忆的加工水平
减法反应时实验
1、目的:检验短时记忆是否存在视觉编码
2、材料:4对字母:AA Aa BB Bb,装有Psykey心理教学系统的大学版的计算机,一号反应
键盘
3、过程:
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本实验所用字母对是AA(6次)、BB(6次)、Aa(6次)、Bb(6次)、AB(3次)、BA(3次)、Ab(3次)、Ba(3次),共出现36次,有三种呈现间隔:0s(即同时呈现)、50ms和100ms,采用如下拉丁方设计,即:第一次36张随机呈现,前12张间隔0s,中间12张间隔50s,最后12张间隔100ms;休息30s后再做36张,间隔时间按50ms→100ms→0s的顺序;第三次的36张则采用100ms→0s→50ms的顺序。

4、设计:
自变量:字母对的类型(AA BB Aa Bb)呈现时间的长短(0s 50ms 100ms)
因变量:判断的正确率以及辨别所需的时间
5、结果:
=====结果数据=====
------------------------------------------------------------
间隔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
------------------------------------------------------------
0ms 650(100.00%) 716(100.00%) 768( 91.67%)
50ms 489(100.00%) 621(100.00%) 760(100.00%)
100ms 476(100.00%) 708(100.00%) 696( 91.67%)
------------------------------------------------------------
无有时间间隔时:音同形同的反应时最短,音异形异的反应时最长
有时间间隔时:音同形异和音形异的反应时基本一致,音同形同的反应时逐渐减少
6、讨论结果:
(1)从统计结果来看,形状和名称都相同(音同形同)、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同音异形)、形状和名称都不相同(音异形异)的三个不同自变量的反应时有很大的差异。

(2)无时间间隔时,音同形同的反应时最短,说明了音同形同很可能只进行了视觉编码。

(3)有时间间隔时,音同形同的反应时间减短,且随着呈现时间的增加,反应时没有明显变化,无法说明此时短时记忆有声音编码过程。

7、结论:无法说明短时记忆存在视觉编码
8、实验评价:
(1)实验按键不够灵敏,设备老旧,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2)材料呈现时间间隔过短,为0ms,50ms,100ms与Posner的实验呈现的时间间隔有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