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低聚糖简介

合集下载

大豆低聚糖的结构和功能

大豆低聚糖的结构和功能

大豆低聚糖的结构和功能前言: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所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总称呼,它是a-半乳糖苷类,主要由水苏糖四糖、棉子糖和毛蕊花糖等组成。

成熟后的大豆约含有10%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是一种低甜度、低热量的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70%,其热量是每克8.36千焦耳,仅是蔗糖热能的1/2,而且安全无毒。

大豆低聚糖可代替部分蔗糖作为低热量甜味剂。

大豆低聚糖的保温、吸湿性比蔗糖小,但优于果葡糖浆。

水分活性接近蔗糖,可用于清凉饮料和焙烤食品,也可用于降低水分活性、抑制微生物繁殖,还可达到保鲜,保湿的效果。

大豆低聚糖糖浆外观为无色透明的液糖,黏度比麦芽糖低、异构糖高。

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处理时,比果糖、低聚糖和蔗糖稳定,一般加热至140℃时才开始热析,可用于需要进行加热杀菌的酸性食品。

物理化学性质:1、.甜度:其甜度为蔗糖的75%,几乎与葡萄糖的相同,能量仅为8.36KJ/Kg。

2、渗透压:蔗糖溶液渗透压很高,主要用于食品保存。

大豆低聚糖渗透压略高于蔗糖。

3、相对湿度:在较高相对湿度80%环境下,大豆低聚糖浆吸湿平衡湿度为58%,吸湿性比蔗糖高,比果糖低。

4、水分活度:大豆低聚糖在50-70%,其水分活度接近于蔗糖。

25℃下浓度76%的大豆低聚糖浆,水分活度Aw为0.95,所以不易生霉。

5、保存性:大豆低聚糖浆在55 ℃下,保存180天,不会有结晶析出,在低温下可长期贮存。

6、热稳定性:大豆低聚糖加热到160 ℃,所含水苏糖、棉子糖破坏很少;短时间加热比较稳定,在140 ℃下也不分解。

7、酸性条件下的贮存稳定性:将大豆低聚糖浆调节Ph=3在20 ℃,37 ℃下存放120日后观察,20 ℃下120日后仍残留85%以上。

30 ℃下存放120日后观察仍残存60%以上。

它的保健功能主要有:1.通便洁肠便秘患者多半是因肠内缺少双歧杆菌所致。

尤其是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

肠内双歧杆菌逐渐减少而极易患上便秘。

试验证明,健康人每天摄取3克大豆低聚糖,就能促进双歧杆菌生长,产生通便作用。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简介大豆低聚糖是一种重要的类膳食纤维,由大豆胚芽或豆渣等大豆副产物提取得到。

它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例如调节血糖、降血脂、促进肠道健康等。

在近年来,大豆低聚糖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介绍其中的研究进展。

大豆低聚糖的组成和结构大豆低聚糖主要是由两种低聚糖组成,分别是甘露低聚糖和双歧杆菌低聚糖。

其中甘露低聚糖是由甘露糖分子组成的多糖,分子量较小;双歧杆菌低聚糖则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交替组成的多糖,分子量较大。

大豆低聚糖的结构为链状,具有分支。

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调节血糖大豆低聚糖可以通过吸附糖分子降低血糖,同时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

降血脂大豆低聚糖可以通过促进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和分泌,从而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促进肠道健康大豆低聚糖可以维持肠道内益生菌的平衡,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群的数量,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促进肠道健康。

大豆低聚糖的应用食品添加剂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牛奶、乳制品、奶油、冰淇淋、面包和蛋糕等食品中,从而增加这些食品的营养和健康价值。

生物技术大豆低聚糖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改良提高其生产效率和品质,从而提高其应用价值。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大豆低聚糖的抗氧化性质研究近年来,学者们研究了大豆低聚糖的抗氧化性质和其稳定性,发现大豆低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其在高温、高酸和高盐等环境下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大豆低聚糖的功能性研究学者们通过对大豆低聚糖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发现大豆低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例如抗肿瘤、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抗炎等,从而拓展了大豆低聚糖的应用领域。

结论大豆低聚糖作为一种重要的类膳食纤维,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应用价值,其研究进展不断,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大豆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1. 引言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在大豆中富含的天然营养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

它是由一系列具有不同分子量的糖分子构成,包括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等。

大豆低聚糖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益生作用,能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改善血糖控制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豆低聚糖的特点、生理功能以及其在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的应用。

2. 大豆低聚糖的特点和含量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寡糖,其分子量较小,一般在1000-5000 Da之间。

它在大豆中的含量相对较高,约占干重的2-4%左右。

大豆低聚糖的主要成分包括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果糖。

低聚半乳糖主要由半乳糖分子组成,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甜味;低聚果糖由果糖分子组成,具有较高的抗益生菌能力。

3. 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3.1 益生作用大豆低聚糖能够被人体肠道中的益生菌所利用,进而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益生菌是指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

这些益生菌通过发酵大豆低聚糖产生乳酸等有益物质,改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维持肠道健康。

长期摄入大豆低聚糖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预防和改善肠道相关疾病。

3.2 免疫调节大豆低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大豆低聚糖可以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并提高免疫系统的活性。

它能够刺激机体制造多种免疫球蛋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3 血糖控制大豆低聚糖对血糖的升降具有调节作用。

它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大豆低聚糖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预防和改善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4. 大豆低聚糖的应用4.1 食品工业大豆低聚糖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由于其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它可以用于制作糖果、饼干、饮料、乳制品等,增加产品的口感和口感。

此外,大豆低聚糖还可以作为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剂,如膳食纤维补充剂、调味品等,以提供多种健康益处。

大豆低聚糖密标准

大豆低聚糖密标准

大豆低聚糖密标准
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糖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繁殖、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增强免疫力等。

在食品工业中,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甜味剂、保湿剂、稳定剂等使用,并且具有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中。

为了规范大豆低聚糖的生产和使用,保障消费者健康,我国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大豆低聚糖》(GB 31639-2014)。

该标准规定了大豆低聚糖的定义、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食用量等。

根据该标准,大豆低聚糖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提取、精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食品原料。

其主要成分包括水苏糖、棉子糖、蔗糖等,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应的卫生要求和规定,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总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大豆低聚糖》(GB 31639-2014)为大豆低聚糖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标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大豆低聚糖生产工艺

大豆低聚糖生产工艺

大豆低聚糖生产工艺一.概述大豆低聚糖,存在于大豆中具有保健功能的可溶性糖类物,主要由水苏糖、棉子糖、蔗糖以及少量的果糖、葡萄糖、毛蕊糖等所组成。

低聚糖的主要组份分子结构式为:水苏糖棉子糖蔗糖大豆低聚糖为白色至淡黄色颗粒或粉末,味甜,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和低分子稀醇,难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分解温度大于140℃。

大豆低聚糖最大特点是能使双歧杆菌显著增殖。

大豆低聚糖中的水苏糖和棉子糖不能直接被人消化吸收,经胃部不会被破坏,到大肠后,成为双歧杆菌最好的营养物质而使双歧杆菌大量增殖。

在肠道内,双歧杆菌是惟一不产生毒素、可控制有害细菌繁殖生长、且能产生营养物质的有益菌群。

双歧杆菌发酵大豆低聚糖产生醋酸、乳酸和短链脂肪酸,可降低肠道pH值,控制病原菌和腐败菌的繁殖,减少毒物的生成,从而保护肝脏,刺激肠道蠕动,防治便秘和腹泻。

双歧杆菌可分解致癌物,并使癌细胞转化成正常细胞,有防癌抗癌作用。

双歧杆菌能自然合成营养物质,如B族维生素、烟酸、叶酸、磷蛋白分解酶和氨基酸,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提髙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等。

二.生产技术1.基本原理大豆低聚糖是以大豆乳清为原料,采用超滤、吸附、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树脂等物理方法提取,大豆乳清液中含大豆低聚糖,也含大豆蛋白、盐、色素等物质。

加热大豆乳清,粗大颗粒大豆蛋白即变性析出,可分离除去,再用超滤方法除去细小颗粒大豆蛋白。

除去蛋白质后 , 用吸附法脱色、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法除盐、浓缩等工序加工,得大豆低聚糖产品。

2. 工艺流程3.操作步聚①沉淀:大豆乳清取自大豆为原料制造大豆蛋白质时的排出液,除含大豆低聚糖外,还含有蛋白质、盐酸和色素等物,此类杂质影响产品质量,应除去。

先把大豆乳清输人热处理器中,外温70℃以上,蛋白质变性呈凝胶状析出;静置,沉淀紧密后,分出浆状蛋白质,经离心分离,干燥,得副产大豆蛋白。

②超滤:上层澄清液和分离液中仍悬浮少量较低分子量的大豆蛋白质,送人超滤装置,经超滤膜(分子质量为 2000),在压力推动下,基本截留掉乳清液中残留的蛋白质,得到清亮透明的渗出液。

大豆低聚糖简介

大豆低聚糖简介

天然产物的提取工艺——大豆低聚糖简介摘要大豆低聚糖(Soybean Oligosaccharides)是大豆可溶性寡糖的总称,主要成分是蔗糖(Sucrose)、棉子糖(Raffinose)、水苏糖(Stschyose)及少量的毛蕊花糖(Verbascose)。

这类低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以豆科植物的含量居多,除大豆外,豇豆、扁豆、豌豆、绿豆和花生等油料中均存在。

大豆含有大约25%~30%的糖类,其中10%左右是低聚糖(是指其分子结构由2~10个单糖分子以糖苷键相连接而形成的糖类总称,分子量为300~2000,它是界于单糖和多糖之间)大豆低聚糖是低聚糖的一种,它具有低聚糖的功性能,如促进双歧杆菌的增值,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酶的产生,抑制病原俊和腹泻,防止便秘,保护肝脏,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低能量或无能量,对人体安全等特性。

关键词:大豆低聚糖理化特性生理功能提取应用发展前言大豆低聚糖是大豆籽粒中可溶性糖类的总称,是一种功能性甜味剂,能替代蔗糖应用在功能性食品或低能量食品中。

在成熟大豆中含量最高约占全大豆总量的10%,主要由水苏糖、棉籽糖和蔗糖组成。

此外,大豆低聚糖中还含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肌醇甲醚、右旋肌醇甲醚等,不能被胃酸及酶降解,它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主要来源于工业上生产大豆分离蛋白(SPL)和大豆浓缩蛋白(SPC)的副产物乳清中。

我国盛产大豆,大豆产量全世界排名第3,全国现有30多家规模较大的生产大豆蛋白的厂家,生产1t大豆分离蛋白就要排放10t大豆乳清,而大豆低聚糖存在于大豆乳清中,因此大豆低聚糖的资源十分丰富。

日本对大豆低聚糖的开发和应用位居世界的前列,其开发的大豆低聚糖的产品在1988年已推向市场,广泛应用于饮料、酸奶、水产制品、果酱、糕点和面包等食品中。

到目前为止,大豆低聚糖还是美国FDA唯一认可应用于食品中的功能性低聚糖。

我国对大豆低聚糖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本文中综述了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以及大豆低聚糖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摘要:大豆低聚糖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低聚糖,主要介绍大豆低聚糖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在食品中的应用及现状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产品开发提供有关技术资料。

关键词:大豆低聚糖;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应用;前景大豆低聚糖(Soybean Oligosaccharides, SBOS)是大豆籽粒中可溶性寡糖的总称,主要成分是蔗糖( Sucrose) 、棉子糖( Raffinose) 、水苏糖( Stachyose)。

其中单糖和蔗糖占65%,棉子糖占5%~7%,水苏糖占30%~32%。

蔗糖是由α-D-葡萄糖和β-D- 果糖以α-1,2糖苷键结合而成。

而棉子糖和水苏糖则是在蔗糖结构中的葡萄糖之C6位以α-1,6糖苷键又分别结合了1分子和6分子的半乳糖,其均属于非还原性糖。

棉子糖和水苏糖为功能性低聚糖,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但可以促进肠道内以双歧杆菌为主的有益菌的生长, 在促进肠道菌群平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 被认为是微生态保健食品, 并被称为“益生元” 。

大豆低聚糖的营养价值、保健功能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食品研究机构的重视。

1.大豆低聚糖的理化特性[1] [2] [3]1.1一般物理性质见表1。

1.2 溶解性大豆低聚糖能溶于低分子稀醇,但不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固体产品极易溶于水。

1.3 甜度大豆低聚糖甜味近似蔗糖,甜度为蔗糖70%~75%,几乎与葡萄糖相同,若是精制大豆低聚糖,其甜度为蔗糖的22%,能量值也仅为蔗糖的50%,故可代替部分蔗糖作为低热量甜味剂。

1.4 外观与黏度液态大豆低聚糖为淡黄色透明的黏稠状液体。

固体产品为淡黄色粉末,易溶于水,能溶于低分子醇类,但不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大豆低聚糖黏度高于蔗糖和果葡糖浆,低于麦芽糖。

1.5 渗透压大豆低聚糖渗透压略高于蔗糖,低于55%高果糖浆,可用于食品保存。

1.6 冰点下降浓度10%~40%大豆低聚糖的冰点下降与蔗糖相同。

1.7 热稳定性与耐酸性大豆低聚糖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酸的稳定性也略优于蔗糖。

大豆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大豆低聚糖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低聚糖(或寡糖Oligosaccharides)是指其分子结构由2~10个单糖分子以糖苷键相连接而形成的糖类总称。

分子量300~2000,界于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多糖(纤维、淀粉)之间,又有二糖、三糖、四糖之分。

作为"特定保健用食品"的低聚糖是指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特别有益于胃肠健康的一类低聚糖,故又称"功能性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可溶性糖质的总称。

主要成分是指单糖数为3~4的蔗糖(双糖)、棉子糖(三糖)和水苏糖(四糖)等。

目录1简介2作用机理3适应人群4功效1简介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所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总称呼,它是功能性低聚糖,属于益生元的一种。

[1] 不同功能性低聚糖包括:市场上常见的异麦芽糖低聚糖(IMO):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低聚木糖(XOS)、低聚乳果糖(LACT)、大豆低聚糖(SOS)、菊粉(Inulin))等,它们都属于益生元的范畴[2] 。

它是a-半乳糖苷类,主要由水苏糖四糖、棉子糖和Vabascose等组成。

成熟后的大豆约含有10%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是一种低甜度、低热量的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70%,其热量是每克8.36千焦耳,仅是蔗糖热能的1/2,而且安全无毒。

大豆低聚糖主要分布在大豆胚轴中,其主要成分为水苏糖、棉子糖(或称蜜三糖)。

水苏糖和棉子糖属于贮藏性糖类,在未成熟豆中几乎没有,随大豆的逐渐成熟其含量递增。

但当大豆发芽、发酵,或者大豆贮藏温度低于15℃,相对湿度60%以下,水苏糖、棉子糖含量也会减少。

大豆低聚糖有类似于蔗糖的甜味,其甜度为蔗糖的70%,热值为蔗糖的50%,大豆低聚糖可代替部分蔗糖作为低热量甜味剂。

大豆低聚糖的保温、吸湿性比蔗糖小,但优于果葡糖浆。

水分活性接近蔗糖,可用于清凉饮料和焙烤食品,也可用于降低水分活性、抑制微生物繁殖,还可达到保鲜,保湿的效果。

《大豆低聚糖简介》课件

《大豆低聚糖简介》课件
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有益菌生长。
抗氧化性能
对自由基起到清除和抑制作用,保护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疾病。
低血糖特性
缓解血糖波动,有利于糖尿病患者。
大豆低聚糖的主要应用领域
1
食品工业
作为功能食品添加剂,增加产品的营养
医药领域
2
和功能性。
在药物制剂中用作辅助治疗剂,改善药
物吸收和疗效。
《大豆低聚糖简介》PPT 课件
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应用领域的生物活性物质,是由几个 单糖分子通过特定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寡糖。

大豆低聚糖的定义和概念
大豆低聚糖是一类寡糖,由寡糖单元通过特定的化学键连接而成。它具有较 高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是一种天然的营养物质。
大豆低聚糖的特性和功能
预生物效应
2 酶法提取
使用特定酶解大豆多糖, 提取低聚糖。
3 纯化和加工
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脱色 等工艺,得到纯净的大豆 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的市场前景和发展 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大豆低聚糖市场有巨大的潜 力。未来,大豆低聚糖将在食品、医药和保健品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总结和展望
大豆低聚糖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认识的深入, 大豆低聚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化妆品行业
具有保湿、抗衰老等功效,广泛用于护 肤品。
大豆低聚糖在健康食品中的应用
营养零食
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添加剂,为 健康零食增加纤维和营养。
蛋白粉
与大豆蛋白相结合,提供全面的 营养补充。
运动饮料
能够提供能量补充和促进肌肉恢 复。

大豆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的理化性质

大豆低聚糖在140℃短时间加热不会分解.即使加热 到160℃对水苏糖和棉子糖的破坏也很少。在酸性条 件下(pH 5~6)加热到120℃仍很稳定;即使在pH3的 酸性条件下,大豆低聚糖的稳定性也优于蔗糖。大 豆低聚糖还有很好的酸性贮存稳定性,在pH3、20℃ 下贮存120d残存率在85%以上。37℃下贮存120d残 存率仍在60%以上,因此大豆低聚糖可应用于高温 加热的罐头食品及酸性食品与饮料中。
大豆低聚糖的理化性质

大豆低聚糖一般为无色透明糖浆;甜度约为蔗糖的 70%-75%( 固形物之比),甜感爽口,近似蔗糖。 其粘度高于蔗糖和高果糖浆(含55%果糖的果葡糖 浆),低于麦芽糖浆(含麦芽糖55%)。与其它糖浆一 样,温度升高,粘度降低。大豆低聚糖的吸湿性、 保湿性比蔗糖小,但优于果葡糖浆,其渗透压略高 于蔗糖,低于55%的高果糖浆。大豆低聚糖浆具有 良好的热稳定性、酸稳定性及酸性贮藏稳定性。
抗氧化防衰老作用

衰老的自由基学说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自由基 攻击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启动脂质过氧化,从而生成 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消除自 由基抗衰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人的实验证 明.大豆低聚糖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和心脑LPO含量, 提高大鼠血清、心肌和脑组织的活力,说明大豆低 聚糖具有一定抗氧化防衰老作用。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面包生产上的应用
经过24h的发酵,大豆低聚糖中棉籽糖与水苏糖的保 留量高达95%以上,而其中的蔗糖完全被酵母所利用。 这说明,在面包发酵过程中,大豆低聚糖中具有生 理活性的三糖和四糖可完整保留。主食面包含糖量 为3%-10%左右,添加大豆低聚糖替代部分蔗糖,不 仅可以增加保健作用,而且可以避免因食糖过多造 成的肥胖和龋齿,同时可以延长面包的货架期,因 为大豆低聚糖可以延缓淀粉的老化,并具有抑菌的 特性。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类物质,它是由大豆中的淀粉分解而来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保健功能。

因此,大豆低聚糖的提取和应用已经成为当前食品和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酸解法酸解法是目前大豆低聚糖提取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将大豆粉末加入酸性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使淀粉分解成低聚糖。

然后通过离心、过滤、浓缩、脱色等步骤,最终得到大豆低聚糖。

2. 酶解法酶解法是利用酶的作用将大豆淀粉分解成低聚糖。

该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但是,酶解法的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3. 超声波法超声波法是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将大豆淀粉分解成低聚糖。

该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但是,超声波法的设备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二、大豆低聚糖的生理活性和保健功能1. 降低血糖大豆低聚糖可以通过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 促进肠道健康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益生元,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维护肠道健康。

3. 提高免疫力大豆低聚糖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4. 预防肥胖大豆低聚糖可以通过抑制脂肪的吸收和促进脂肪的代谢,从而预防肥胖。

5. 预防心血管疾病大豆低聚糖可以通过降低血脂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

三、大豆低聚糖的应用1. 食品领域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用于制作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品,如饼干、面包、饮料等。

2. 医药领域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药物辅料,用于制作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等药物。

3. 养殖领域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提高动物的免疫力、促进生长等。

四、大豆低聚糖的安全性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目前,国内外已经对大豆低聚糖的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证明其安全性良好。

大豆低聚糖简介

大豆低聚糖简介

豆低聚糖是大豆中所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总称,其主要成分为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

大豆低聚糖制品主要有糖浆状、颗粒状、粉末状等,其甜度约为蔗糖的70%,热值为蔗糖的50%,且具有良好的热、酸稳定性。

成熟的大豆中,功能性低聚糖含量为5%。

大豆低聚糖中的有效成分为水苏糖和棉子糖,二者分子中蔗糖部位连接了1~2个半乳糖,由于人体消化道内不存在α-半乳糖苷酶,因此,二者都不能为人体消化吸收,但它们却具有另外一些独特的生理功能:难消化、低能量由于人体肠胃道内没有水解水苏糖和棉子糖的酶系统,大豆低聚糖中所含的水苏糖和棉子糖很难或不会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它所提供的能量值很低或根本没有,可在低能量食品中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那些喜爱甜食又担心发胖者的要求,还可供糖尿病人、肥胖病人食用。

活化肠道内双歧杆菌并促进其生长繁殖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其菌数会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肠道内双歧杆菌的多少成了衡量人体健康与否的指标之一。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广谱和强力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使人体肠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因而,有目的地增加肠道内的有益菌数量就显得十分必要。

摄取双歧杆菌制品固然简便可靠,但这类产品从生产到销售都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而通过摄入功能性低聚糖来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自然增殖则更切实可行。

抑制肠内腐败产物生成人体肠道内腐败细菌(如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等)将氨基酸转化生成氨、吲哚等腐败产物。

每日食用10克大豆低聚糖粉可明显减少腐败产物,同时还可抑制那些与肠内生成致癌物质有关的β-葡萄甙酸酶和偶氮还原酶。

预防、治疗便秘和腹泻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难以消化的低聚糖,当大肠积累低聚糖过多时,就会出现腹胀、便秘和腹泻等症状。

摄入功能性低聚糖后,肠道内增殖的双歧杆菌可发酵低聚糖,将其分解转化为大量短链脂肪酸,它们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的湿润度并保持一定的渗透性,从而双向调节肠道内环境而防止便秘和腹泻的发生。

大豆低聚糖的结构、功能及应用

大豆低聚糖的结构、功能及应用

大豆低聚糖的结构、功能及应用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功能性糖类,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豆低聚糖的分子结构、单体组成以及物理/化学性质,探讨其免疫调节、肠道健康、肝脏保护等生理功能,并综述其在饮食营养、医药研发、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多种应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大豆低聚糖的结构、功能及应用,强调其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大豆低聚糖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功能性糖类,也被称为大豆低聚糖或大豆寡糖。

它们是由β-葡萄糖、α-呋喃阿拉伯糖和β-半乳糖等单糖单元通过β-1,4-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寡糖链。

大豆低聚糖在植物界中存在广泛,且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2. 结构大豆低聚糖的分子结构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单糖单元和连接键。

单糖单元可以是β-葡萄糖、α-呋喃阿拉伯糖和β-半乳糖等。

这些单糖单元通过β-1,4-和α-1,6-糖苷键连接形成线性寡糖链。

大豆低聚糖的分子量一般在200-1,500道尔顿之间。

大豆低聚糖的物理性质包括白色或淡黄色粉末,具有旋光性,溶解度较高,易溶于水、甲醇和乙醇,而难溶于乙醚、氯仿和苯等有机溶剂。

其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不易发生酸碱水解或氧化还原反应。

3. 功能大豆低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免疫调节、肠道健康、肝脏保护等方面。

3.1 免疫调节大豆低聚糖具有刺激免疫系统的作用,能够增强自然免疫力和获得性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它们能够被肠道内的免疫细胞摄取,从而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2 肠道健康大豆低聚糖在肠道内不易被人体消化酶分解,因此能够到达大肠部位。

在大肠内,大豆低聚糖能够被肠道微生物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如乙酸、丙酸和丁酸等。

这些短链脂肪酸能够为肠道细胞提供能量,促进肠道细胞的生长和修复,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3.3 肝脏保护大豆低聚糖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它们能够降低血清中的转氨酶水平,减轻肝脏组织的损伤和脂肪变性,改善肝脏的代谢功能。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1].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1].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摘要:大豆低聚糖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低聚糖,它具有许多功能特性。

本文论述了大豆低聚糖的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制备纯化及其测量,对大豆低聚糖的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进一步为大豆低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豆低聚糖生理功能制备研究进展前言大豆低聚糖是指大豆中所含有的低聚糖类(主要成分是水苏糖,棉籽糖,蔗糖)的总称。

它可作为一种甜味剂。

大豆低聚糖在成熟大豆中的含量最高, 约占大豆总质量的10%。

此外,大豆低聚糖中还含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肌醇甲醚、右旋肌醇甲醚等,它不能被胃酸及酶降解, 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1[。

大豆低聚糖主要来源于工业上生产大豆分离蛋白( SPL) 和大豆浓缩蛋白( SPC) 副产物的乳清中。

我国盛产大豆, 大豆产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三, 全国现有30 多家规模较大的生产大豆蛋白的厂家, 生产1吨大豆分离蛋白就要排放10 吨大豆乳清, 因此大豆低聚糖的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大豆保健功能的关注,大豆低聚糖也日益受到重视。

我国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家之一,研制开发大豆低聚糖具有良好的条件。

国外尤其是日本,对大豆低聚糖的开发和应用位居世界前列,其开发的大豆低聚糖产品在1988年已推向市场,现已广泛应用于饮料、酸奶、水产制品、果酱、糕点和面包等食品中,并形成了工业化生产规模。

到目前为止, 大豆低聚糖还是美国FDA 惟一认可应用于食品中的功能性低聚糖, 我国对大豆低聚糖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一大豆低聚糖的结构含量及分布大豆低聚糖是指大豆中所含有的低聚糖类其分子结构由2~10个单糖分子以糖苷键相连接而形成的糖类总称。

分子量300~2000,界于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多糖(纤维、淀粉)之间,又有二糖、三糖、四糖之分(主要成分是指单糖数为3~4的蔗糖(双糖)、棉子糖(三糖)和水苏糖(四糖)等。

)的总称。

其中,蔗糖占4.2%~5.7% , 水苏糖占2.7%~4.7% , 棉子糖占1.1% ~1.3% , 此外, 还含有少量其他糖类, 如葡萄糖、果糖、右旋肌醉甲醚、半乳糖肌醇甲醚等。

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

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

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大豆低聚糖(soybeansoligosaccharides)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中,是由棉子糖、水苏糖和蔗糖3种糖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约占10%。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大豆低聚糖是抗营养因子,是引起肠胃胀气的主要根源,因而人们极力去除或培育无低聚糖或低聚糖含量低的豆类新品种(郭本恒,1994;Bianchi,1983)。

随着对低聚糖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大豆低聚糖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大豆低聚糖具有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葛文光.1989)、提高机体免疫力(杨汝德,1996)等一系列生理功能。

1大豆低聚糖的组成及其特性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低分子糖类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是水苏糖、棉子三糖和蔗糖等寡糖。

其中蔗糖是由d-D-葡萄糖和β-D-果糖以α-l,2糖苷键结合而成。

而棉子三糖和水苏糖则是在蔗糖结构中的葡萄糖之c6位以α-1,6糖苷键又分别结合了1分子和2分子的半乳糖,其均属于非还原性糖。

液态的大豆低聚糖为淡黄色,呈透明黏稠状;固体产品为淡黄色粉末,极易溶于水,其吸湿性和保湿性低于蔗糖,水分活性接近于蔗糖。

大豆低聚糖热稳定性好,水苏糖、棉籽糖在140度不会分解,在160度很少被破坏;在酸性条件下(pH值为3)加热或者发酵处理,仍能保持其稳定性。

已进行的微生物致突变试验、大鼠急性和亚急性毒理试验,证实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产品,可作为一种功能性物质添加到食品或饲料中(郑建仙和耿立萍,1997)。

2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2.1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双歧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有益菌,属于嫌气性革兰氏阳性菌,可发酵低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主要是醋酸和乳酸以及少量的蚁酸)和一些抗菌性物质,降低肠道内pH值和电位。

大豆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

西安金绿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大豆低聚糖简介THE BRIEF INTRODUCTION TO Soybean oligosaccharides[产品名称-KinGreen]: 大豆低聚糖[英文名称-KinGreen]: Soybean oligosaccharides[产品来源-KinGreen]: 从大豆(黄豆)提取分离。

由二糖、三糖(水苏糖)、四糖(棉籽糖)为主的小分子聚合糖的混合物。

大豆低聚糖主要检测水苏糖、棉子糖两项[西安金绿]。

[产品CAS-KinGreen]: 10094-58-3[分子式-KinGreen]: C24H42O214H2O[分子量-KinGreen]: 738.64[物理性状-KinGreen]: 白色至淡黄色粉末[产品规格-KinGreen]: 大豆低聚糖80%[产品含量-KinGreen]: 棉子糖≥14% 毛蕊花糖≥16%[检测方法-KinGreen]: 高效液相色谱法[ Product—Brand ]:西安金绿-Xi’an KinGreen[药理作用-KinGreen]: 大豆低聚糖培养双歧杆菌,抑制有害细菌生长:大豆低聚糖的主要成份棉子糖和水苏糖对双歧杆菌有明显的增殖作用,对有害细菌几乎不起作用。

大豆低聚糖在肠道被双歧杆菌吸收利用,被发酵降解成短链脂肪酸和一些抗菌素物质,抑制了外源致病菌和肠内固有腐败细菌的增殖,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酶的产生。

双歧杆菌通过磷脂酸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相互配合作用,占据肠黏膜表面,形成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物膜屏障,阻止有害菌群的入侵,起到改善肠道环境和保护肠道的作用[西安金绿]。

大豆低聚糖预防和治疗便秘大豆低聚糖具备部分膳食纤维的黏稠性、持水性和水膨胀性的物理特性,同时双歧杆菌发酵低聚糖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湿润度、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促进排便,从而防止便秘的发生。

在人体实验中,每天摄入3-10克低聚糖,一周之内便可起到防止便秘的效果[西安金绿]。

大豆低聚糖优缺点

大豆低聚糖优缺点

1.大豆低聚糖大豆低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 以豆科植物含量居多。

除大豆外, 更豆、扁豆、豌豆、绿豆和花生等中均有存在。

典型的大豆低聚糖是从大豆籽粒中提取出可溶性低聚糖的合称, 主要成分为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 各自在成熟大豆中的干基含量分别为3. 7 %、1.3 % 和5 % 。

水苏糖和棉子糖都是由半乳糖、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支链杂低聚糖, 是在蔗糖的葡萄糖基一侧以。

( 1 ~ 6 ) 糖苷键连接 1 或2 个半乳糖。

大豆低聚糖是以生产浓缩或分离大豆蛋白时的副产物大豆乳清( 干基含糖量7 2 % ) 为原料,加水稀释后加热处理使残存大豆蛋白沉淀析出, 上清液再经过滤处理以进一步滤出残存的大豆蛋白微粒, 经活性炭脱色后用膜分离技术( 如反渗透) 或离子交换法进行脱盐处理, 接着真空浓缩至含水2 4 %左右即得透明液体状糖浆产品。

加人赋形剂混匀后造粒, 再行干燥即得颗粒状产品。

大豆低聚糖的甜味特性接近于蔗糖, 甜度为蔗糖的7 0 % , 能量值仅8 . 3 6 k J / g ( 为蔗糖的12 / ) 。

如果是单由水苏糖和棉子糖组成的改良大豆低聚糖, 则甜度为蔗糖甜度 2 2 %, 能量值更低。

等浓度下大豆低聚糖的粘度低于麦芽糖而略高于蔗糖, 保湿性和吸湿性比蔗糖小但大于高果糖浆, 水分活度接近于蔗糖。

大豆低聚糖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即使在14 0 ℃的高温下也不会分解, 对酸的稳定性也略优于蔗糖。

大豆低聚糖中对双歧杆菌有增殖作用的因子是水苏糖和棉子糖, 它们在糖浆状产品中占 2 4 % , 颗粒状产品中占3 0 % 。

由于人体内缺乏水解水苏糖和棉子糖的水解酶—α D 一半乳糖苷酶, 所以它们不被消化吸收直接到达大肠内为双歧杆菌所利用。

有实验表明, 成年人每天摄取 1 0 g大豆低聚糖( 含7 0 % 水苏糖和 2 0 %棉子糖) , 一周后每克粪便中的双歧杆菌数由原来的10 8 增至 1 0 9 . 6 , 而肠内腐败细菌的菌数有所减少。

大豆低聚糖科普

大豆低聚糖科普

低聚糖是可溶性糖类的总称:主要是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

它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人体的生长、机本的新陈代谢与之息息相关。

因此被誉为“双歧因子”而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之中。

大豆低聚糖片是采用世界先进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和设备,从大豆中提取的营养物质精制而成。

低聚糖的作用机理●健康标志—双歧杆菌双歧杆菌是对人体有诸多好处的有益菌群。

婴儿出生3-4个月即出现双歧杆菌,幼儿时期双歧杆菌的数量逐渐增多并达到顶峰约占肠内细菌总量的25%左右。

双歧杆菌数量随幼儿时期过后逐年递减,老年时期双歧杆菌数量递减至7.9%。

●抑制肠道有害菌群的增殖低聚糖在肠道被双歧杆菌吸收利用后,可被发酵降解成短链脂肪酸和一些抗菌素物质。

抑制了外源致病菌和肠内固有腐败菌的增殖,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的产生。

帮助双歧杆菌通过磷脂酸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相互配合,与其它厌氧菌同占据肠黏膜表面,形成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物膜屏障,阻止有害菌群的入侵,起到改善肠道环境和保护肠道的作用。

●促进肠道内营养物质的生成与吸收双歧杆菌在肠道内能自身合成并促进合成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和叶酸等维生素,能使乳糖转化为乳酸,改善乳糖的耐受性。

同时,还能促进钙质和乳制品的消化吸收,迅速给机体补充营养。

●降低血清但固醇每天摄入6g—12g低聚糖持续2周至3个月,总血清胆固醇可以明显降低。

●润肠通便防止便秘双歧杆菌发酵低聚糖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润湿度并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从而防止便秘的发生。

为什么要补充低聚糖●紧张的社会生活使更多的人出现代谢失调症状,身体的毒素不能很快排出体外。

双歧杆菌数量的递减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世界上受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是有8个在中国。

从空气及食物中吸收的有毒物质已经超出人的正常承受能力。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下,高糖、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人群增多,造成肝、肾负担加重。

进而引发器质性病变。

表现:口腔异味、唇舌溃烂、毛发干枯、颜面灰黄、便秘、腹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度(%) PH值 DE值
≥73% 4.6—6 27—30
灰分(%)
熬温(℃)
≤1%
≥106℃
符合食品卫生法要求
精制大豆低聚糖的HPLC图
大豆低聚糖高压液相色谱图
在食品中的应用
食品类别
应用品种 发酵乳、乳酸菌饮料、乳粉、麦乳精等。 碳酸饮料、麦芽饮料、果汁饮料、乳饮料、运动饮料、可可饮料 含醇饮料、豆乳饮料、粉末饮料
大豆低聚糖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在140℃高温
下也不会分解;对酸的稳定性略优于蔗糖
在大豆中含量大致为水苏糖4%、棉子糖1%、蔗糖
5%。
生理功能
难消化、低能量性。 活化肠道内双歧杆菌并促进其生长繁殖。 抑制肠内腐败产物生成. 预防、治疗便秘和腹泻 不会引起牙齿龋变,有利于保持口腔卫
生.
甜点心 包 酱 他
面 果 其
%
其他糖类 18 34 23 22 60(含糊精)
水分 24 3 23 3
水苏糖 棉子糖 蔗糖 18 7 11 6 44 4
大豆低聚糖混合粉
大豆低聚糖制品
24
52
17
5
2
产品质量标准。
产品企业标准
感官指标
外观:透明无色或微黄
气味和滋味:纯正、无异味甜度低而温和 理化指标 卫生指标
大豆低聚糖
•Soybean oligosaccharide
版权所有, 1997 (c) Dale Carnegie & Associates, Inc.
开发利用现状
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的研究现状
简介
大豆低聚糖主要成分为水苏糖(四糖)、棉子糖
(三糖)和蔗糖(双糖),水苏糖和棉子糖属于功 能性低聚糖,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甜度为蔗糖 的70%左右,能量值为蔗糖的1/2。
乳制品 料

保健饮料
糖果糕点
营养饮料、中草药饮料、加入提取物饮料、美容饮料、保健茶
糖果、片剂糖果、口香糖、胶质软糖、巧克力、曲奇饼干 小甜饼干、薄脆饼干、馅饼、日式点心、蛋糕、羊羹


冰淇淋、雪糕、冰棍、冻果汁露 布丁、牛奶甜巧克力、果冻、蜜饯 主食面包、点心面包、纤维面包 果酱、调味汁 低热值甜味剂、保健豆腐、纳豆、苹果醋、保健食品、 水产肉糜制品、蜂蜜制品等
其他生理功能
工业生产流程
工艺路线。
工艺条件
除蛋白
活性炭脱色


离子交换树脂脱盐
浓缩
大豆
低温溶剂浸出
大豆油
脱脂大豆粕
大豆乳清 吸附树脂
大豆蛋白
吸附清水 除蛋白
异黄酮
大豆蛋白 磷脂蛋白
上清液 活性炭 脱色 离子交换树脂
产品质量标准
大豆低聚糖产品的一般组成
大豆低聚糖浆 大豆低聚糖颗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