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析

合集下载

2019版心肺复苏指南修改要点及标准操作程序

2019版心肺复苏指南修改要点及标准操作程序

重“压”轻“吹”
(胸外按压幅度至少为5cm、要求每次 用力压出患者颈动脉搏动,而人工潮 气量小于10ml/kg)
2019/6/13
CPR2019国际新指南
只“压”不“吹”
(如果旁观者未经过心肺复苏培训, 则应进行 Hands-Only CPR,即仅为 突然倒下的成人患者实施单纯胸外 按压、而不用做人工呼吸,当然医 护专业人员必须按30︰2交替)
CPR2019国际新指南修改要点 及
双人法心肺复苏标准操作流程
时间就是生命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5~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可出现全身抽搐。 60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4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2019年初召开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及治 疗建议国际指南会议——德克萨斯
2019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HAH)以 中英文版形式,同步向全世界正式发布
2019/6/13
CPR2019国际新指南
2019版指南的年龄划分
新生儿: 出生后第一小时到一个月 婴儿: 出生后一个月到1岁 儿童: 1 —8 岁 成人: ≥ 8岁
检查脉搏
脉搏存在
胸外按压,100次/min,按压:呼吸 为30:2,5个循环检查循环、呼吸
AED/除颤器到达
检查心律, 是否除颤
可以 不可以
无脉搏 电击1次,即5 个循环CPR
立即5周期CPR, 每5周期检查心律
自主循环恢复
2019/6/13
复苏后体位
专业人员BLS整体流程(2019版)
没有反应,没有呼吸, 没有脉搏(判断不超过10秒)
BLS 流程传统上以步骤的形式操作,帮 助单一施救者按优先顺序进行各项动作 ;

2019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2019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2019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2019 心肺复苏指南( AHA) 2019 年 10 月 15 日,新版《美国心脏学会 CPR 和 ECC 指南》浩大登场, 5 年的时间, AHA 会对指南的哪些部分进行更正呢?在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中重申如何做到快速行动、合理培训、使用现代科技及团队协作来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生计率。

《美国心脏学会CPR 和 ECC 指南》 14 大概点更新:一、快速反应,团队协作 1. 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 2. 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分别由施救者推行急救反应系统:胸外心脏按压、通气或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设置除颤器同时进行。

二、生计链一分为二AHA 成人生计链分为俩链:即院内急救系统链和院外急救系统链。

院外急救系统:充足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在院外急救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手机等现代电子设备。

三、按压深度的改正 1. 首次规定了按压深度的上限: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深度 5cm<6cm(就是说按压深度最少 5cm,但不得高出 6cm。

)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高出6cm 会出现并发症。

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2.包括小于一岁的婴儿至青春期开始的所有少儿,按压深度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概为婴儿 4cm,少儿 5cm。

青少年的按压深度应与成人的按压深度保持一致,即按压深度 5cm <6cm。

四、按压的频率 1. 指南规定胸外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

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发发现,若是按压频率过快(>140次/分),则以致按压幅度不足。

2.指南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适合的速率(100-120 次/ 分)和深度( 5cm<6cm)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连续时间。

那么为什么要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连续时间呢?新指南做出认识释: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目标比率为最少 60%。

2019年心肺复苏指南

2019年心肺复苏指南

2019年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项关键的救生技能,用于抢救因心跳停止而导致的窒息或心脏骤停。

为了提高CPR 的质量和有效性,国际上广泛采用统一的指南进行指导。

本文将介绍2019年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以及其中一些重要的更新和改进。

一、指南简介2019年心肺复苏指南是由国际心脏与呼吸复苏联合委员会(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 ILCOR)根据大量最新数据和研究成果制定的。

该指南系统评估并综合了全球范围内的大量研究,旨在提供最佳的心肺复苏实践建议,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二、重要更新和改进1.早期急救和心肺复苏的一体化根据新的指南,强调早期急救和心肺复苏的一体化,强调公众和医务人员在发生突发心脏骤停时的重要作用。

提高大众的心肺复苏认知和急救技能,可以显著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2.心肺复苏的基本环节指南明确了心肺复苏的基本环节,即“查明状况-救助-召请急救-通知急救服务”。

当发现患者出现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时,要快速查明状况、开始进行救助,并及时召请急救和通知急救服务。

3.救助者胸外按压技术指南强调了救助者的胸外按压技术的重要性。

在心肺复苏中,进行连续有节奏和合理深度的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达重要器官,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4.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指南推荐公众应该广泛学习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AED 的使用可以在心脏骤停发生时提供及时有效的电击除颤,提高恢复心脏正常脉搏和自主呼吸的机会。

5.心肺复苏药物治疗指南提醒医务人员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谨慎使用药物治疗。

药物的使用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干预。

三、实施心肺复苏的步骤1. 查明状况在发现有人突然倒下时,要先判断状况是否安全,确认是否需要协助抢救措施。

2019心肺复苏指南解读-文档资料

2019心肺复苏指南解读-文档资料
苏的历史
• 1958年美国人Peter safar发明了口对口人工呼吸 • 1960年Kouwenhoven发明了胸外心脏按压,从而奠定了现代 心肺复苏的基础 • 分别于1966,1973,1985,1992召开全国性的CPR会议; 1983召开首次儿科CPR会议(美国);2000年召开首次世界 CPR和ECC大会;2019年1月23-30,在美国达拉斯召开第二 届世界CPR和ECC会议。 • 1974年AHA开始制定心肺复苏指南,1980,1986,1992, 2000,2019,2019年多次修订。欧洲于1992,2019,2019年 制定修订指南。
2019年: 心肺复苏 高级心肺复苏
2019年:
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伦理问题
脑复苏及复苏后 处理
团队问题
2019心肺复苏指南的几个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 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 “C-A-B”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早期CPR
早期除颤
早期ACLS
• 2019年生存链:由2019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
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 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
的CPR;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胸外按压
CPR时胸外按压是在胸骨下1/3或两乳 头连线中点提供一系列压力

最新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

最新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

儿童: 1 岁至青少年(青春期)
成人: 青春期以上
1
2
3
年龄划分

判断意识和呼吸 启动EMSS(呼救) 判断脉搏(C) 胸外按压(A) 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B) CPR(30:2) 早期除颤(AED)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
判断意识和呼吸
确定现场安全”现场安全“
1
拍打双侧肩膀,大声呼叫:“你还好吗?”,左右耳各叫一次
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
这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 A-B-C 程序,该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即C-A-B,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从 A-B-C 更改为 C-A-B
01
02
患者体位:
03
注意事项: 检查时间小于10秒(5-10秒)
胸外按压(A)
01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02
按压与放松时间各占50%
03
按压深度:至少5cm
04
位置:胸骨下二分之一(乳头连线法)
胸外按压方法
胸外按压(A)
肘关节伸直,双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以保证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
双手呈重叠或相加
按压幅度为至少5cm
在理论上,新程序只会导致人工呼吸延误大约 18 秒(进行 30 次按压需要的时间)或更短(如果有 2 名施救者)。
理由:
但与成人(原发性)心脏骤停相比,儿童心脏骤停比较少见, 所以许多施救者因无法确定而不执行任何操作。大多数儿童心脏骤停患者未经任何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所有使提高旁观者更有可能采取行动的策略都会拯救生命。所以,为所有年龄段的患者应用 C-A-B 方法,希望可提高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几率。

2019年守护生命心肺复苏解读

2019年守护生命心肺复苏解读
2019年守护生命心肺复苏解读
•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 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 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 现场立即进行 •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最新心 肺复苏(CPR)指南。 • 此指南重新安排了CPR传统的三个步骤, 从原来的 A-B-C改为C-A-B。这一改变适用于成人,儿童和婴 儿,但不包括新生儿。
心肺复苏黄金5分钟
时间就是生命
复苏的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
心肺复苏黄金5分钟
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
1950 1960 1966 1985 2000 2005 2010
美国的Peter Safar和 James Elam 医生开始采 用人工呼吸 来复苏病人
封闭式胸部 心脏按压与 人工呼吸相 结合,心肺 复苏术诞生
心肺复苏终点的问题
AOPP心跳骤停抢救要点
• 不轻言放弃! • 加大阿托品的用量! • 早期气管内插管 • 不用冬眠药,因可抑制CHE • 不用巴比妥类药物,因可诱导肝微粒 体酶活性,使有机磷毒性增强
心肺复苏终点的问题
院前基础心肺复苏的终止: 抢救人员开始心肺复苏后,应持续至发生以下情况:
1. 恢复有效的自主循环
持续胸外按压
5组CPR(约2min)
再评价:5个按压/通气周期后评价:循环、呼吸、意识
基础生命支持流程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1. 建立高级气道,气管插管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图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1.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

• • • •

2019美国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

2019美国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
如果患者出现了血管迷走神经性或直立性先兆晕厥的症状或体征包括面色苍白出汗头晕视力改变和虚弱则其首先应保持或采取安全体位如坐下或躺下
2019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2019AHLeabharlann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美国心脏病协会(AHA) 对心肺复苏(CPR)及心血
管急救(ECC)指南进行 了更新,并于11月15日 在其官方网站及 《Circulation》杂志发
• 2. 心脏骤停中心(CAC)2019(更新):如 果当地机构无法提供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救 治,则应采取区域 化的心脏骤停后救治方
法,其中包括将已复苏的患者直接送往专 门的心脏骤停 中心。
2019年指南更新内容
• 救治系统与持续质量改进 •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 • 急救(First Aid)
• 2.5 肾上腺素用药时机2019(更新):对于不可除颤心律 的心脏骤停,尽早给予肾上腺素是合理的。
• 2019(更新):对于可除颤心律的心脏骤停,在最初数次 除颤失败后给予肾上腺素是合理的。
3. 体外心肺复苏(ECPR)
• CPR期间可将体外膜肺氧合(ECMO)用作抢救治疗措施, 称为ECPR。ECPR是一项复杂的治疗措施,需要训练有素的 团队、专业化的设备和多学科支持。
• 2019(新增):先兆晕厥时如伴有心脏病 发作或卒中症状,不建议使用物理反压动 作。
• 附:2019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重点更新摘要 (Highlights of the 2019 focused updates to the AHA Guidelines)原文下载链 接:https:///wpcontent/uploads/2019/11/2019-Focused-
• 2019(新增):无充分证据建议心脏骤停患者常规使用 ECPR。

2019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 PPT

2019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 PPT
复苏的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
心肺复苏黄金5分钟
心肺复苏的历史
• 1958年美国人Peter safar发明了口对口人工呼吸
• 1960年Kouwenhoven发明了胸外心脏按压,从而奠 定了现代心肺复苏的基础
• 分别于1966,1973,1985,1992召开全国性的CPR 会议;1983召开首次儿科CPR会议(美国);2000 年召开首次世界CPR和ECC大会;2019年1月23-30 ,在美国达拉斯召开第二届世界CPR和EC制定心 肺复苏指南,1980,1986,1992,2000,2019, 2019年多次修订。欧洲于1992,2019,2019年制定 修订指南。
2019年: 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伦理问题 团队问题
2019心肺复苏指南的几个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
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 “C-A-B”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对于推测因溺水等原因导致窒息性骤
停的患者,应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并进行 人工呼吸,在大约 5 个周期(大约两分 钟)后再启动急救系统。
• 2019年生存链:
• 由2010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 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 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时间就是生命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心跳骤停:黑朦,意识障碍,突然倒地 ● 15 秒: 抽搐 ● 30 秒: 呼吸停止 ● 1~2分钟 : 瞳孔固定 ● 4分钟 : 糖无氧代谢停止 ● 5分钟 : 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 6分钟 : 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

2019年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9年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年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2019 最新美国心脏协会 AHA 心肺复苏指南美国心脏学会(AHA)10 月 15 日在网站上公布了 2019 版心肺复苏及心脏急救指南。

下面分为两部分,着重强调新旧版的区别及变更理由,并附重要图表方便大家记忆。

第一部分:2019AHA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 2019《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1. 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 2010 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LS)流程。

2.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 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 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 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1/ 3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 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 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后做 2 次人工呼吸。

7. 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 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 100 至 120 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 次/分钟)。

(医学)CPR心肺复苏指南详解(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医学)CPR心肺复苏指南详解(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时间就是生命
• 要尽可能早地进行CPR,不要因为任何原因而延误复苏时间。 • 现已证实:“4分钟技术” ➢ 4min内 50%的存活率; ➢ 4~6min 10%的存活率; ➢ 超过6min者 4%的存活率; ➢ 超过10min 存活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 出现呼吸停止的溺水者通常只需要作气道支持即可复苏。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特殊情况复苏
电击与雷击
❖ 抢救者的营救首先应帮助患者脱离电击的危险。当现场环境安全 (如脱离电击的危险),抢救者要立即明确受害者的心脏呼吸状 况。如果患者不存在自主呼吸和循环,立即开始 BLS,包括使用 AED鉴别并处理VT或VF。
• 在一项对旁观者的采访研究中表明,在拨通急救电话后,EMS调度员鼓励旁 观者进行心肺复苏,无回应者大部分是由于恐慌(37.5%)和担心他们会伤害到 病人(9.1%)。在两项回顾发生紧急情况的研究中,旁观者遇到实际和可以理 解的障碍(如体力限制、不能同时做到收听指令和实施操作、系统延误)多于 恐慌或压力,尽管两种原因都很重要。由于在紧急状态下恐慌会极大削弱旁 观者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在心肺复苏培训中注意到恐慌的可能性及鼓励旁观 者如何克服惊慌。
• 心脏骤停的结果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 旁观者执行心肺复苏术(CPR)的意愿, 救助者整合知识技能的能力及心理素质技能, 由个人和团队提供救援的工作质量, 心脏骤停后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强化生存链
复苏的主要原则:加强生存链各环节的连接 生存链是一套用来比喻组织和描述各种时间敏感性的、协调必要行动的方法,以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2019年心肺复苏指南

2019年心肺复苏指南

. .2021年心肺复指南201 0 年新版心肺复指南心脏骤停与心肺复心脏骤停一、心脏骤停的定义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响,可伴四肢抽搐;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顿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1、心室颤抖: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那么,无法识别QRS 波、ST 段与T 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抖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别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 波群频率多在30 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 v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心肺复的五环生存链心肺复: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根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2021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将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链由2005 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一、早期识别与呼叫二、早期心肺复三、早期除颤/复律四、早期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五、新增环节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一、早期识别与呼叫〔一〕心脏骤停的识别三无1、无意识判断方法:轻轻摇动患者双肩,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 如认识,可直呼其,如无反响,说明意识丧失。

2、无脉搏判断方法: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侧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2019 AHA关于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9 AHA关于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9 AHA关于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第四部分:救治系统与质量持续改进一、调度员指导得CPR2019(更新):我们建议紧急调度中心提供CPR指导,并授权调度员为心脏骤停得成年患者提供此类指导。

调度员应指导呼叫者对疑似院外心脏骤停得成人进行CPR。

2017(旧):我们建议,当需要调度员得指导时,调度员应指导呼叫者对疑似OHCA 得成人进行单纯按压式CPR。

2015(旧):如果怀疑心脏骤停,调度员应指导呼叫者进行CPR。

调度员应指导呼叫者对疑似OHCA得成人进行单纯按压式CPR。

理由:尽管所有审查得研究均未表明DA-CPR有明显预后获益,但AHA指南中这一变化反映了现有证据得优势,它涉及多个国家/地区成千上万得患者。

这些结局提示DA-CPR与OHCA后临床预后改善之间存在关联。

此外,DA-CPR可使旁观者实施CPR 得可能性提高5倍以上,因此可得出结论,DA-CPR得总体获益值得强烈认可。

该评价未对调度员CPR指导类型得影响进行评估。

因此,2015年“调度员应指导呼叫者对疑似OHCA得成人进行单纯按压式CPR”得建议保持不变。

二、心脏骤停中心2019(更新):如果当地机构无法提供全面得心脏骤停后救治,则应采取区域化得心脏骤停后救治方法,其中包括将已复苏得患者直接送往专门得心脏骤停中心。

2015(旧):可以考虑采用区域化得OHCA复苏方法,包括使用心脏复苏中心。

理由:循证得全面心脏骤停后救治,包括采用紧急心导管置入、TTM、血流动力学支持与神经系统专业知识,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得复苏至关重要。

这些干预措施可能代表了成功复苏(即恢复自主循环ROSC)与最终生存之间得逻辑临床联系。

如果当地救治条件不足,则将已复苏得患者直接送往提供此类支持得区域中心可能就是有益得,也就是持续救治得合理方法,前提就是其可行并且能够及时进行。

第七部分: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一、CPR期间使用高级气道2019(更新):对成人心脏骤停进行CPR期间,任何情况下均可考虑球囊面罩通气或高级气道策略。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设计解读汇报)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设计解读汇报)

实用文案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201 0 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新指南 20 条核心建议(1 )进一步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建议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2)强调跟踪和触发系统可以检测病情正在恶化的患者,且能预防院内的心搏骤停;(3)增加了在院外设置心源性猝死相关的警告标识的认识;(4)对于院外、非急诊医疗服务人员目击的电除颤,不推荐特殊的 CPR 时间点;(5)在除颤器充电时持续行胸部按压,减少电击前后的间隔。

(6)不再强调心前区捶击的作用;(7)在心导管室或心脏外科术后立即出现的室颤和无脉室速,可使用 3 次快速、连续电击;(8)在不能建立静脉通路时,不再建议气管插管内给药,可通过骨髓腔途径给药;(9)在治疗室颤或室速时,应在第 3 次电击后、胸部按压再次开始时给予肾上腺素,然后每 3~5 min 给药 1 次。

第 3 次电击后,也应给予 300 mg 的胺碘酮;(1 0)在心室静止或无脉电活动时,不再建议应用阿托品。

(1 1 )早期行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下降;(1 2)进一步强调了 CO2 图的重要性, CO2 波形图能够证实气管插管的位置,持续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和 CPR 的质量,能为恢复自主循环提供一个早期标识;(1 3)超声成像在高级生命支持中的潜在作用得到认可;(1 4)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高氧血症的潜在危害也得到了认可。

一旦自主循环恢复,应认真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吸入的氧气浓度应该被滴定,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 94%~98%;(1 5)对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进行了更多的细化和强调。

(1 6)一个有结构的复苏后治疗计划可改善 ROSL 后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这一点已得到认可;(1 7)进一步强调初期经皮冠脉介入术在 ROSL 后患者(包括昏迷)的应用;(1 8)修订了血糖控制的建议:ROSC 后成人血糖值超过 1 0 mmol/L 应进行治疗,但要避免低血糖;(1 9)应用治疗性低体温治疗心搏骤停后昏迷的存活者;(20)承认目前许多公认的预测因子不可靠,尤其对已用治疗性低体温进行治疗的情况下。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
白金 时间1分钟内, 黄金时间4分钟, 白银时间4-8分钟, 白布单时间8-10分钟后
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
1)突然意识丧失,面色死灰 2)瞳孔散大 3)呼吸停止或成喘息样呼吸 4)大动脉搏动消失 5)心前区搏动及心音消失 6)皮肤苍白或发绀 7)有外伤者伤口不出血。
二、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1、首先判断: ⑴ 现场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⑵ 是否昏迷、呼吸正常吗? 2、呼救与摆放体位: ⑶ 确定昏迷立即呼救
⑷ 摆放仰卧体位,解开上衣 3、开始徒手心肺复苏 :⑸ C胸外按压
⑹ A开放气道 ⑺ B口对口人工呼吸 4、如果现场有AED: ⑻ 必需尽快实施电除颤
第一步:评估判断
评估判断 1)意识(轻拍双肩双耳5CM呼叫,不可摇晃、拍打其
它病人,判断有无反应) 2)颈动脉搏动 (喉结旁2CM) 3)呼吸(看胸廓有无起伏)注意:判断时间10秒 4)确认无呼吸意识者立即呼叫拨打120; 5)急救医生没有到达之前摆放患者为仰卧位。 总结:一听:听呼吸音、二看:看胸廓起伏、三感觉:
感觉颈动脉搏动。由第一目击者实施。
评估场地是否安全,选择位于病人一侧,双腿自然分开与肩 同宽跪贴于(或立于)伤病员的肩、胸部。双手轻轻拍打病 人双肩,同时呼叫病人。 高声呼救,记录时间。
第二步:体位摆放
• 检查病人体位是否正常,颈部无损伤,去枕平卧硬板床,头颈躯干位 于同一条直线上。
• 清理呼吸道异物 ,检查口腔内是否有分泌物及异物,如果看到即采用 头偏向一侧体位,用食指将异物取出。
• 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为“4~6分钟”
CPR成功率与开始抢救的时间密切相关
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心源性猝死者,每分钟大约10%的正相关性:
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 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心搏骤停8分钟实施CPR--成功率约20%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心搏骤停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解读课件共24页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解读课件共24页

心肺复苏
1. 这些建议使得应急反应系统的启动更加灵活, 更加符合医护人员的临床环境
“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 呼救”,这是很多医院门诊及辅助检查科室通 常做法,急诊科经常是被呼叫者。当急诊医护 人员携带“重型”装备冲到现场之时,发现患 者仅仅是个单纯晕厥,已经爬起来走路了。
作为专业医护人员,你必须评估反应、呼吸、 脉搏三个内容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呼叫启动紧急 反应系统,如果是心脏骤停,更要重点提醒急 诊人员携带除颤设备(当然,急诊科在接到任 何院内急救呼叫时都应该携带除颤器到现场)。
心肺复苏
9、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 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者, 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32到 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
心肺复苏
10、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 即呼救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 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旧指南还要求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呼吸是否消 失,或呼吸是否正常。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 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 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心肺复苏
8、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 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 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 受溶栓治疗。
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进行PCI的 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后 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内,对所有患 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影,不建议只在 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时,才转诊。
心肺复苏
6、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 予肾上腺素。
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及 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 能完好存活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2010 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新指南 20 条核心建议(1)进一步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建议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2)强调跟踪和触发系统可以检测病情正在恶化的患者,且能预防院内的心搏骤停;(3)增加了在院外设置心源性猝死相关的警告标识的认识;(4)对于院外、非急诊医疗服务人员目击的电除颤,不推荐特殊的 CPR 时间点;(5)在除颤器充电时持续行胸部按压,减少电击前后的间隔。

(6)不再强调心前区捶击的作用;(7)在心导管室或心脏外科术后立即出现的室颤和无脉室速,可使用 3 次快速、连续电击;(8)在不能建立静脉通路时,不再建议气管插管内给药,可通过骨髓腔途径给药;(9)在治疗室颤或室速时,应在第 3 次电击后、胸部按压再次开始时给予肾上腺素,然后每 3~5 min 给药 1 次。

第 3 次电击后,也应给予 300 mg 的胺碘酮;(10)在心室静止或无脉电活动时,不再建议应用阿托品。

(11)早期行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下降;(12)进一步强调了 CO2 图的重要性, CO2 波形图能够证实气管插管的位置,持续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和 CPR 的质量,能为恢复自主循环提供一个早期标识;(13)超声成像在高级生命支持中的潜在作用得到认可;(14)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高氧血症的潜在危害也得到了认可。

1 / 1一旦自主循环恢复,应认真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吸入的氧气浓度应该被滴定,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 94%~98%;(15)对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进行了更多的细化和强调。

(16)一个有结构的复苏后治疗计划可改善 ROSL 后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这一点已得到认可;(17)进一步强调初期经皮冠脉介入术在 ROSL 后患者(包括昏迷)的应用;(18)修订了血糖控制的建议:ROSC 后成人血糖值超过 10 mmol/L 应进行治疗,但要避免低血糖;(19)应用治疗性低体温治疗心搏骤停后昏迷的存活者;(20)承认目前许多公认的预测因子不可靠,尤其对已用治疗性低体温进行治疗的情况下。

关键点一成人基本生命支持初始人工呼吸在需要行CPR 的成人中,心搏骤停更多可能是来自于心脏的原因,所以 CPR 应从胸部按压开始。

最佳的胸部按压技术包括:(1)按压胸部至少 100 次/分,深度至少为 5 cm,但按压深度不应超过 6 cm;(2)在每一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3)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只行胸部按压的 CPR 对接受过培训的救援者及相关专业人员来说,胸部按压联合人工呼吸是实施 CPR 的首选方法。

如果旁观者不能或者不愿意进行人工呼吸,则应鼓励他们只进行胸部按压,或者是在急救电话中指导他们进行胸部按压。

抢救者的危险抢救人员应每 2 min 进行轮换,以免因抢救者疲劳而引起按压质量的下降。

变换抢救人员不应中断胸部按压。

自动体外电除颤未接受过培训的普通人和专业人员使用自动体外电除颤器均安全有效。

在专业人员到达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普通人可以使用自动体外电除颤进行电除颤。

公共场所行电除颤程序自动体外除颤器程序应在公共场所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警务人员作为第一反应人行 CPR,可使存活率达49%~74%。

自动体外电除颤器使用尽管证据有限,但为了早期电除颤(目标为在发病后 3 min 之内),应在医院内使用自动体外电除颤器。

应使足够的医疗保健人员接受培训,从而保证在医院内任何地点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能够在 3 min 内接受第一次电击。

手动与半自动模式电击许多自动体外电除颤器能够以手动模式与半自动模式进行操作,但在已经证实的研究中,两者在ROSC、存活率、出院率等方面没有总体差异。

尽量减少电击前间隔停止胸部按压与实施电除颤之间的延迟必须保持在一个绝对的最小值范围内;即便是 5~10 s 的延迟也1 / 1可降低电击的成功率。

通过以下两点可将电击前间隔缩短到 5 s 以内:一是在除颤器充电时持续进行胸部按压;二是由指挥者进行协调,组成一个高效的团队,在电击后立即开始胸部按压,将电击后间隔最小化。

整个除颤过程不应使胸部按压中断大于 5 s。

除颤前的 CPR 回顾性研究分析发现,如果患者发病已超过5 min,则急诊医疗人员在除颤前应先进行约 2 min 的 CPR。

在除颤器恢复与充电时进行胸部按压,已被证实可以改善存活率。

对于没有目击的心搏骤停的患者,在除颤器恢复、应用和充电时,急诊医疗人员应进行高质量的 CPR,但是不再建议在除颤前进行常规的 CPR(如 2~3 min)。

1 次电击对 3 次连续电击在需要电击除颤时,进行数次电击除颤,并且在除颤后立即行胸外按压。

不要延误时间进行节律分析或脉搏检测。

如果室颤/室速发生在心脏导管介入或早期的心脏外科手术后(这时胸部按压可能引起血管缝合的破裂),在开始胸部按压前可给予最多 3 次临床电击除颤。

单向波与双向波除颤目前,双向波除颤已代替了单向波除颤器。

与单向波除颤相比,双向波除颤首次除颤效果更好。

在房颤的电转复方面,双向波电除颤也优于单向波。

双向直方波首次电击能量不应低于 120 J,双向截顶指数波首次电击能量不应低于 150 J。

理想情况下,运用各种波形的双向波进行电击除颤,其首次电击能量不应低于 150 J。

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如果考虑患者有威胁生命、需要电击的心律失常危险或曾经发生过此类情况,则应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 释放电量水平较低,对救援者无任何伤害。

危重症的处理通常由急救医疗团队、快速反应团队以及重症监护外展队对重症或可能成为重症的患者进行救治。

重症监护外展队的主要基础是单个的护士或一组护理人员。

荟萃会析表明,快速反应团队(急救医疗团队)可使院外心肺呼吸骤停的发生率下降,但对院内死亡率没有影响。

院内复苏的设备要求所有的临床区域应能立即获得复苏设备及药物,以利于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进行快速复苏。

理想情况下,在全院范围内, CPR 所用的设备以及药品应标准化地摆放。

关键点二高级生命支持治疗程序新指南对可电击节律及不可电击的节律进行了区分。

每一个循环大致相近,在评估节律、感触脉搏前应先给予 21 / 1min 的 CPR。

每 3~5 min 给予肾上腺素 1 mg,直到获得 ROSC。

心前区捶击只有医师在现场目击了监护仪监测到的心搏骤停,且手边无除颤器可用时,心前区捶击方为一种合适的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这仅在重症监护的环境中可行。

静脉通路如仍无静脉通道,则应建立静脉通道。

外周给药后必至少给予 20 ml液体冲洗。

如静脉通道难以建立或不可能建立,应考虑骨髓腔通道。

阿托品心室静止通常是由原发性的心肌病变所致,与过高的迷走神经张力无关。

不再常规推荐在心室静止或无脉电活动时使用阿托品。

高级生命支持超声应用如果有接受过超声训练的临床医师,应用超声检查有助于发现心搏骤停潜在的可逆性病因,有助于对这些病因进行治疗。

超声进入高级生命支持治疗需要大量的培训,应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

指南已推荐使用剑突的探头位置,应在胸部按压暂停(计划进行心脏节律评估)之前放置探头,一个受过良好培训的操作者在 10 s 之内可获得检查结果。

气道管理与通气数据表明, ROSC 后高动脉血氧饱和度对预后不利。

准确测定动脉氧饱和度后就应吸入氧气,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在94%~98%。

确认气管插管的位置 CO2 波形图是证实气管插管位置并对之进行连续性监测的最敏感、最特异的方法,可以补充临床评估(听诊与气管插管通过声带时的视诊)的不足。

现有的手提 CO2 波形监测仪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证实气管插管是否到位。

如无 CO2 波形监测仪,建议高级气道管理措施最好应用声门上气道装置。

关键点三复苏后治疗自主循环恢复成功仅仅是心搏骤停后完全复苏的第一步。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常并发于复苏后期,包括心搏骤停后脑损伤、心搏骤停后心肌功能损伤、全身性缺血/再灌注反应、持续进行性损伤。

心搏骤停后常可发生严重的心肌功能障碍,但一般在 2~3 d 后即可恢复正常。

心搏骤停后全身性缺血再灌注反应可激活免疫系统及凝血系统,这两个系统的激活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增加感染的机会。

因此,心搏骤停后综合征与脓毒症常有许多相同之处。

循环对于所有怀疑存在冠心病的心搏骤停患者,都应考虑行冠脉介入术。

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搏骤停,联合应用治疗1 / 1性低体温及 PCI 安全可行。

血糖控制基于目前的证据,自主循环恢复后血糖值应被控制在 10 mmol/L,并应避免低血糖。

对心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可增加低血糖症的风险,因此不推荐应用严格的血糖控制策略。

治疗性低体温动物及人体研究表明,轻微的低温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改善全脑缺血、缺氧的预后。

低温可以抑制许多可以引起细胞死亡的途径、降低脑组织氧代谢率和减少心搏骤停后综合征相关的炎症反应。

动物数据表明,在自主循环恢复后,越早进行降温,预后越好。

在体温维持期,可首选有效体温监测的降温方法,避免体温波动。

复温必须缓慢地进行,目前的共识推荐每小时复温 0.25~0.5℃。

胸痛观察规程使用脉氧计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判定是否需要给氧。

如果患者不存在低氧血症,就不需要额外的氧气。

有限的数据表明,高流量吸氧对于不复杂的心肌梗死患者有害。

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目标值为 94%~98%,如患者存在高碳酸性呼吸衰竭危险,则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目标值为 88%~92%。

关键点四儿科生命支持在心搏骤停后 10 s 内,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增加脉搏的触诊来诊断心搏骤停,从而决定是否应该开始胸部按压。

根据儿童的年龄,可以应用颈动脉(儿童)、臂动脉(婴幼儿)或者是股动脉搏动(儿童或者是婴幼儿)检测,但必须在 10 s内决定是否进行 CPR。

儿童的按压通气比率取决于是单一抢救者,还是多个抢救人员。

非专业救援者应该采用 30:2 的按压通气比。

对于不能或不愿进行口对口人工通气的抢救者,应鼓励他们进行胸部按压的 CPR。

强调高质量的按压应该有足够的深度,而且应尽量减少按压的中断和无血流时间。

在所有的儿童中,按压胸部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 1/3(在婴幼儿接近 4 cm,儿童接近 5 cm),每一次按压后应完全放松。

对于婴幼儿和儿童,按压次数至少为 100 次/分,但不应超过120 次/分。

按压技术包括单人两手指按压和双人或多人的两拇指围绕方法。

对于更大的儿童,单手或双手技术均可使用。

对于 1 岁以上的儿童,应用自动体外电除颤安全有效。

对于 1~8 岁的儿童,建议使用相关性能分析系统或软件,将1 / 1机器的输出能量减少至 50~75 J。

如果电击能量不能减少或者不能进行手动调整,未修改的成人体外自动除颤器也可以在 1岁以上的儿童中应用。

在一些少见病例中,对于 1 岁以下的儿童应用体外自动除颤器进行电击也是合理的(最好使用剂量衰减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