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11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2011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
考试分析总结报告
深圳市2011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试题的考核目标、考试内容、内容比例等符合《考试大纲的说明》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
选考题在分值设定、考点选择、能力考核和难度控制上基本一致,同时体现了选考内容是对必考内容的深化的要求。
一、试卷对考试大纲考点的落实情况
本试卷的命制严格以考试大纲和说明为依据,考点的设置和分布,与近几年高考试题一致。
具体情况如下:
二、考试结果主要数据统计分析
(一)考试宏观质量数据
本次考试试题难度适中,并且在试题考试的知识点、能力点方面进行了合理布局,以有效区分不同考生。
考试结果达到预计的测量要求。
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二)全市各校平均分排名
(三)平均分排名前十名的学校
本次考试成绩前十名中,除耀华实验外,前四名仍然为市级重点名校,其次是几所区级重点中学。
具体数据如下:
(四)平均分排名后十名的学校
(五)成绩前10名学生
三、试题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四、考试情况分析总结
2011年语文一模考试全市平均95.80分,难度0.64,考试质量指标正常。
但是暴露出七大问题。
具体请看以下数据:
(一)在全市平均分以下的学校有33所(占全部参加考试学校55%)
(二)在全市平均分以下的区有5个
(三)平均分不及格的学校有23所
(四)默写成绩在全市平均分线以下的学校有33所
(五)默写成绩和全市平均分线持平及在全市平均分线以下的区有5个
(六)古诗鉴赏题问题大
(七)语言表达题做得不好
四、最后70天教学建议
(一)头脑清醒,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复习也好,平时教学也好,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这就要头脑清醒。
所谓头脑清醒,就是你这个区,你这个学校,你这个班级,从一模看问题在哪里,要心中有数。
心中有数之后,复习才会扎实有效。
建议各区、各校以及每位任课教师,认真研究自己单位或班级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最后70天的复习要有高速度、高密度、高强度、高效度
最近我到学校听了不少高三复习课,高三老师备考认真,责任心强,很辛苦。
但是,也发现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
例如,复习课上的没有速度,没有密度,没有强度,效度自然就不够。
所谓没有速度,就是教学节奏慢;所谓没有密度,就是复习信息量不够大;所谓没有强度,就是选择的复习材料难度低;所谓效度不够,是指复习课上得太轻松,学生收获不多。
就像运动员通过进入高原缺氧训练以提高成绩一样,进入高考复习冲刺状态后要加快复习的速度,增加复习的密度,加大复习的强度,提高复习的效度。
(三)既要向“硬实力”(掌握考点)要分数,也要向“软实力”(好习惯)要分数
扎实掌握考点,当然是硬道理,是高考增分的保障。
但是,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就是强调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答题习惯(如作文前拟提纲、作文开头要打草稿)等等在考试中的作用。
(点评福田中学136分试卷。
)
(四)重点抓古诗文、语言表达题目的训练,其次是作文审题、构思、拟提纲和完篇的训练
古诗文训练要进入高考真情景。
具体说来,一是用来训练的古诗文材料难度和高考要相当,少用一些很容易懂的材料。
二是训练时间要和高考做这道题目的时间相当。
比如古诗鉴赏分值7分,最多用7分钟就要做完,考前训练甚至5分钟就要做完。
三是古诗鉴赏的答题“操作化”(以前我们讲“客观化”)训练。
作文重点是审题、扣题训练,将总论点分论点化、层次化、逻辑化等方面的训练。
(以福田中学136份试卷为例。
)
(五)要向复习深加工、细加工要分数。
(六)继续抓背诵。
背诵一直要抓到进考场
(说明:本节文字我是参考网上相关文章整理的。
)
我们知道,对于默写名句名篇,高考的评分一向比较严格,每一空格1分,一个空格中的一句话有一个错别字、字序颠倒以及增一字、减一字均不能得分。
这就表明高考最终检测的不只是“记得住”,还要“写得对”。
然而多数考生常常因为字序错误或书写错漏失分,这就暴露出了学习备考过程的不完整。
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时不能只停留在背诵的环节上,还要加大默写的训练力度,及时跟进检查订正的步骤,简单地说,就是要贯彻实施“背诵—默写—订正”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背诵—默写”是起点,“订正”是落点。
起点要低,落点要高。
“起点要低”指的是“背诵—默写”要从每一篇、每一段以及每一句抓起,确保规定篇目的背诵句句准确、段段落实,篇篇过关;“落点要高”指的是要让学生在“订正”的过程中经历“知错—识错—改错”的过程,从而对书写正确形成一种高度的自觉。
“知错”是容易做到的,学生可以自己默写自己校对,也可以同学之间互查互改,难点是通过认识出错的原因彻底改正书写的错误,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识错—改错”上花大力气,下大工夫。
具体来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留心词语顺序。
古代诗(文)受到韵律的限制和习惯的影响,常常调整字序,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说法或语序来识记与书写往往会出现错误,因此要提醒学生特别留心。
例如:秦观《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就有两处易于出错,一是容易将“久长”写作“长久”,二是容易将“又岂”写作“岂又”;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就容易将“春色满园”记作“满园春色”;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一句,就容易将“歌诗”写作“诗歌”;李商隐《锦瑟》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就容易将“月明”写作“明月”;苏轼《江城子》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一句,就容易将“肠断”写作“断肠”。
2.辨析同音异义字。
古诗文中存在着大量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字,需要在识记与默写时仔细地辨析。
例如:“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
这五句中,“度”的意思是打发时光,但容易错写为“渡”;“幽”的意思是“隐蔽的、隐秘的”,容易错写为“忧”;“销”的意思是“熔化”,容易错写为“消”;经年的意思是“过了一年又一年”,容易错写为“今年”;“烦”的意思是麻烦打扰,但容易错写为“繁”;“洲”的意思是“水中的陆地”,容易错写为“州”。
相反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一句中的“繁”是增多的意思,但容易错写为“烦”;“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中“飘”是飘落的意思,但容易错写为“漂”(李清照《一剪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一句中“常”是“经常、常常”的意思,但容易错写为“长”,“作客”是“寄居他乡”的意思,但容易错写为“做客”。
3.关注同义异形字。
古诗文中意思相同而字形不同的词语也屡见不鲜,它们对学生有很大的迷惑性,稍不留心就会成为得分的“盲点”。
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一句,就容易将“材”写作“才”;“惟江山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苏轼《赤壁赋》)与“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一句,就容易将“惟”写作“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句,就容易将“仓皇”写作“仓惶”;最为典型的要数荀子的《劝学》,一篇之中就同时出现了两个极易混淆的字:“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注意通假现象。
在古诗文中有很多通假字,学生在背诵的时候常常以本字来读,这样写的时候就容易想不起借字来,导致书写错误。
如:“来吾道夫先路也(屈原《离骚》)”,极易将借字“道”错写作本字“导”;“莫春者,春服既成(《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极易将借字“莫”错写作本字“暮”;“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yǐng)从”(贾谊《过秦论》),极易将借字“景”错
写作本字“影”;“虽趣(qū)舍万殊,静躁不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极易将借字“趣”错写作本字“取”;“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极易将借字“尊”错写作本字“樽”;“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极易将借字“藏”错写作本字“脏”。
5.留意语境与出处。
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常常会导致书写错误。
比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等等。
仅就这四句来看,如果脱离具体的语境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就会把“始”错写为“使”,把“深”错写为“森”,把“雁”错写为“燕”(甚至把“雁字”错写为“燕子”)。
此外,经过长期流传有相当一部分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又有了新的说法。
这样,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答题时,就必须看清楚句子后面的出处。
例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这里已标明了具体的出处,就不能把“路曼曼”写成“路漫漫”了。
6.突破生僻字。
尽管近三年来,古诗文默写中每年考查到的常用字表外的汉字只占到5%左右,通用字表外的汉字每年也仅有一、两个,但是经典名篇中的生僻字还是要突破。
如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鹜”字,《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的“擢”字,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nàn)而七庙隳(hu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中的“隳”字,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簟”字,苏轼《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的“嫠”字等等,学生极易误写。
对于经典名篇中的这些生僻字教师应从字的结构与意义上指导学生强化记忆,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