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上地理《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地球和地球仪》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内容。

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掌握地球仪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同时,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结构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学会使用地球仪。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地球,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过程,地球仪的使用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作用;通过演示地球仪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仪的结构;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讲解地球的形状,介绍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演示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地理事物。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制作比赛,评选出最佳制作小组。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球仪的构造地球仪的作用•表示地球形状•表示地理事物•方便观察和分析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其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仪的应用。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使用地球仪来表示地球的三维形状,并掌握阅读和理解地图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仪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学生对地球仪的详细构造和功能,以及如何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信息的表示和分析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及其作用,学会使用地球仪来表示地球的三维形状,提高阅读和理解地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其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图的阅读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来进行教学。

问题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此外,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其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的操作,学会使用地球仪来表示地球的三维形状,提高阅读和理解地图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球和地球仪》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认识地球仪的作用,以及掌握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位置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仪的概念、经纬网的构成及使用方法等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掌握经纬网的构成及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经纬网的构成及使用方法。

2.难点:地球仪的制作原理,经纬网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结构以及经纬网的构成,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地球的形状: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地球的椭圆形状,介绍地球仪的制作原理。

3.认识经纬网:讲解经纬网的构成,让学生实际操作地球仪,学会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位置。

4.实践练习:布置有关经纬网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仪的作用和经纬网的重要性。

人教版地理七上1.1《地球和地球仪-地球仪》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上1.1《地球和地球仪-地球仪》说课稿

地球仪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平昌中学的杨晓玲,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课题是《地球仪》。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环节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该节内容选自粤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主要包括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四个知识点,该知识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同时又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面广泛运用,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本节内容富含智力培养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素材,也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节知识的学习将在本学期和今后的地理学习中起到铺垫和引领的作用。

教学目标: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课程标准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识别经纬线和经纬度并了解其特点;准确地区分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的地理位置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针对教学目标,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必须有所侧重,所以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与特点;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是学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因此我将其作为本节的重点。

由于初一学生空间概念不强,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我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度的辨别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学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从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分析来看,他们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个字“新”,具体表现为新学校、新学生、新课程。

新学校:刚进入初中,身临新学校、接触新老师、认识新同学,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这一切都会显得陌生和新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和地球仪》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等基本地理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仪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用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球和地球仪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形象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同时,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的基本形状,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学会使用地球仪,掌握经纬度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经纬度的划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经纬网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球仪的概念,掌握经纬度的划分。

3.课堂讲解:讲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作用,如何使用地球仪,经纬度的划分等知识。

4.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操作地球仪,观察经纬度的变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概念3.地球仪的使用方法4.经纬度的划分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课标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

学生从社区、城市和村落开始了解,再到对地图的认识,然后是对世界大洲大洋和地形地貌的分布、各类型气候的特点及人口、语言、宗教的分布和各国特点的熟悉,学生在完成了这些基础性知识认识之后,接着要学习地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地球仪。

这是在学习探究一《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把平面的地理知识放在一个立体的空间加以深化,并为学习以后的地理知识建立一个直观的地球空间,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七上的教学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材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显示了新教材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泼,从具体到抽象,最终再回到具体,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全课内容分观察地球仪与使用地球仪两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经纬线知识,最终回到对具体的中国地理进行分析。

与本课内容对应的课标是:1-4-1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认识地球仪)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二、说学情目标因为七年级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不强,而本课内容则是从空间上去把握经度、纬度、经线、纬线,并在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球仪,即利用经纬网定位,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实物地球仪,让学生去感受地球仪,认识地球仪,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地球仪。

本课的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纬度带的划分。

根据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重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3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3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3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仪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球形状和地球仪使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掌握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形状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仪的形状和构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的构造及作用。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和地球形状的理解。

5.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地理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7.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人教课标版初中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一课《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初中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一课《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初中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一课《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说课稿——《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段郢中心学校李勤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以下环节:1、说教材分析2、说学情分析3、说教学模式4、说教学设计5、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课选自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本节课以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过程为主线展开||,逐步阐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的大小以及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初中学生接触初中地理课程的第一节课||,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上好本节课||,对于初中学生树立地理学习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一学生的能力现状||,本着作为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学理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会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和描述地球的大小||。

难点: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二、说学情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1-12岁左右||,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课||,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课程||。

在生活中有一些经验;大多学生知道地球是“球”||,但不知其所以然||。

3、学生学习风格分析:此阶段学生对于自己熟悉但不知道原理的事物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对很多问题敢于大胆猜测和解释||。

三、说学法本节课立足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学习||,在主动和质疑中发展||,在合作和讨论中增长知识||,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创设一种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和氛围||,构建平等、愉快、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和地球仪》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第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相关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制作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球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简单的科学知识。

因此,他们对地球的形状、运动等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地球仪等教具来帮助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制作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制作。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方法和地球的运动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地图等教具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讲授新课: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制作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地球仪,观察地球的运动。

4.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制作地球仪的心得,讨论地球的运动规律。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重要性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6.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运动,撰写观察心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运动3.地球仪的制作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

2.学生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范文三篇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范文三篇

"说课"是教学改⾰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是进⾏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下⾯是整理的七年级地理说课稿范⽂三篇,希望可以帮助到⼤家!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范⽂各位评委⽼师:⼤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章第⼀节《地球和地球仪》。

分三个课时,我讲的是第⼀课时。

课型是新授课。

我将按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反馈练习设计这四个环节去说课。

⾸先,我对本节教材进⾏⼀些分析: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本节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第⼀节课,是学⽣学习⾃然地理知识的⼊门,对学⽣形成学习地理的⽅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作⽤。

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是开发学⽣智⼒、培养学⽣能⼒的好素材,本节也着⼒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终⾝发展有⽤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教育教学⽬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已有的认知结构⼼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标:(1)知识⽬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能⼒⽬标:通过学⽣了解⼈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的科学思维能⼒及培养勇于探索、深⼊钻研的精神;通过动⼿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的动⼿实践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通过对学⽣眼、⼿、脑、⼝的调动,让学⽣学会地理思维⽅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激发学⽣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爱国情操。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利⽤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

(通过“海岸观船”视频、“⽉⾷”图⽚、相关诗句;以及教师的设问,师⽣互动,学⽣讨论来突出重点)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通过“海岸观船”视频、“⽉⾷”图⽚来突破难点)教师过渡:那么在⼀个课时中运⽤哪些⽅法和⼿段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内容呢?接下来我说说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教学策略(说教法及学法)教学⽭盾的主要⽅⾯是学⽣的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下面是具体说明:一、【说教材】“认识地球”这一节教材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入手,在地球仪上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使学生对人类的家园——地球有一个粗略的认识。

另外教材还让学生体验到了除地球仪外,地图也是一种用来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主要工具。

本节教材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经纬网等四部分内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度、纬度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位置。

”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地球仪”、“经纬网”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

“地球仪”部分通过文字和图像两方面来学习。

由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很难看到地球的全貌,需要把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地球模型,由此引出地球仪,进而探讨地球仪上具有特定含义的点、线、面,并且指出东西半球的界线不是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而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原因是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不同的半球上。

最后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制一个简易的地球仪。

“经纬网”部分,教材说明了经纬网的含义和作用,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的产生和组成。

2.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会使用地球仪,并掌握地球上地球仪的各项符号含义。

3.能够在使用地图和地球仪时,正确表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现象。

【教学内容】1.地球的基本知识2.地球仪的组成和使用方法3.地球上地图和地球仪的运用【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课时:地球的基本知识1.导入(10分钟):通过观察图片和想象地球的形状,引出地球的基本知识。

2.讲解(40分钟):(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构成。

(2)地球自转和公转。

(3)地球的四季变化与地球倾斜角。

(4)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练习与巩固(10分钟):(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请学生在课后用其他的方式表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第二课时:地球仪的组成和使用方法1.导入(10分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举例子引出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讲解(40分钟):(1)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地球仪上常用的符号。

(3)地球仪的引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练习与巩固(10分钟):(1)请学生在课后用其他的方式表示地球仪上常用的符号。

(2)请学生用地球仪确定自己居住城市的经度和纬度。

第三课时:地球上地图和地球仪的运用1.导入(10分钟):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上的标志和符号,引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现象。

2.讲解(40分钟):(1)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如山脉、河流、海洋等。

(2)地图上的符号和标志。

(3)如何使用地图和地球仪表示各种地理现象。

3.练习与巩固(10分钟):(1)以学生所在城市为中心,使用地图和地球仪确定周边地理现象。

(2)请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寻找其他城市的地图和地球仪,并进行比较和交流。

【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2.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3.掌握地球上地图和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地球上地图和地球仪的符号和标志含义,并能正确表示各种地理现象。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4、说教学过程:
3、实施反馈
• 课堂反馈,迁移知识(举例说 汽车的导航定位系统)。让学 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 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 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 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 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 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5、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
知识要 点写在 左侧
1、说教材:
知识目标: A: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B:认识地球的基本状况; 能力目标: A:掌握地球仪的知识,学会识别经纬线。 德育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 的志趣,培养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
观察地球仪和掌握经线纬线的意义和特点。 观察和使用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的判定。
注重小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
式,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2、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景
• 1、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天圆地方?球体? • 2、观察地球仪,上面有什么东西? • 3、找出北京、伦敦、纽约的经纬度。
2、说教法:
运用启发式讲述方法
2、说教法:
注重小组教学方法
2、说教法:
将使用提问教学、引导讲述教学、分组教学,还有初中 生的好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创设问题情景:主要以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问题的设
计应该广阔,能有多种答案,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 探究心理。
运用启发式讲述方法:就是把知识点结合各种方法,通过
学生所知道了解的生活现象来引出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取和 理解知识,
右边 实例 应用
中间知识推 导过程
谢谢大家!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课件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课件


布 规 律
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
20°
80°
180°
20°
60°
东经180°和西经180 °重合 统称为180°经线
西经代号W
90°W 60°W 30°W
东经代号E
0° 30°E
60°E 90°E
90°W 60°W30°W 0° 30°E60°E 90°E
西经度数愈往西愈大
东经度数愈往东愈大
活 动 一 : 经 纬 线 与 经 纬 度
三、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
经线 形状特征
纬线
长度变化
指示方向
北极90°N 北极圈66.5°N
北回归线23.5°N
重要的纬线
南回归线23.5°S 南极圈66.5°S 南极90°S
学习经纬度
经度 度数起始线 度数范围 表示符号
纬度
探 究 二 :

纬 度
一认地球仪
了解经线和纬线
经纬网
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网就是经纬网
经纬网的作用: 确定地表任一地方的位置
车内卫星行踪装置
五、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 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 利用它上面标注的经度和纬度,可 以确定地球表面上各地点、各地区 和各种的地理位置。它在军事、航 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处。例如, 轮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飞机在广 阔天空中飞翔,无论到了什么地方, 人们都可以使用仪器精确地测定出 它的经纬度,从而确定其位置。
1、情景教学法
2 直观演示法
3 讲授法 4 合作讨论法 5多媒体教学法
三、教学过程
(一)、说教学思路
——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点的位置)
——分析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度的划分等基本地理知识。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认识,为学生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知识基础差异。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需要对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应具备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度的划分,掌握使用地球仪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以及使用地球仪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原理、经纬度的划分及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地图、地球仪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地球仪模型为导入,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思考。

2.地球的形状:通过观察地球仪模型、地球图片等,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理解地球仪的概念。

3.地球仪的制作原理:讲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让学生理解经纬度的划分及应用。

4.经纬度的划分:讲解经纬度的划分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

5.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地球仪制作和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地球和地球仪的说课稿2

地球和地球仪的说课稿2

地球和地球仪的说课稿2地球和地球仪的说课稿平湖中学刘利辉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经线和纬线。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以说及说教学反思等四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开始章节,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和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为今后学习地理提供保障。

2、教学目标依照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会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学习,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和多媒体直观呈现及练习等活动使学生对经纬网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3、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地球仪上东经、西经及其代号南纬、北纬及代号的判读和区分。

(2)初步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本初子午线、以及几条重要纬线。

(3)理解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难点:实际运用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二,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1)、初一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

(2)、青少年好动,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积极评价。

2、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直观演示法(3)、讲授法(3)、合作讨论法(4)、比较教学法(6)、多媒体教学法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PPT展示神七降落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的确定降落的地点。

引出本节的主要内容经线、纬线(板书)。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中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与课件设计等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一)本节的课标要求及课标解读课标要求:1 、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综合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标准,本部分设计的重点不仅在基础知识方面,更是偏重于能力培养和科学教育。

考虑到学生在 1—6 年级的《科学》和《历史与社会》课程中,都学习了一些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 7—9 年级的地理课程中没有必要作简单重复。

此外,地球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天体,也是目前惟一适合于人类生存的星球,所以学生认识地球是必要的。

而地球仪正是用来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模型。

所以课程标准为实现本学习目标而选取的内容是“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和“经纬网”。

2 、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地理是研究空间的学科。

地球及其运动的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

7年级学生在学习地理的一开始就学习地球及其运动,在建立空间概念方面是比较困难的,利用地球仪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引发学习兴趣。

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表海陆分布、各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等,还可以形象的演示地球的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具体标准:1.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3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二)《地球和地球仪》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地球和地球仪》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①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②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③纬线和经线④利用经纬网定位四部分内容。

认识地理环境,就必须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

在学校地理课程中,从小学、初中、高中,几乎无一例外地是从地球开始。

《地球和地球仪》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初步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一课时)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地球和地球仪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本章乃至整个地理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必备知识。

是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

其中经度和经线的相关知识既是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经纬网定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说学情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在小学通过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地理知识。

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本初子午线,知道经线、经度的特点;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东西经度的划分、认读和书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有关经线、经度的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等方法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逐步建立地球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有关地球仪知识,为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促进学生空间概念形成,培养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

四、说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把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重点:能够划分经度和维度,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

难点:能够说出经纬线的特征,能够理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

五、说教具准备:经纬网地球仪、大挂图、练读卡(经纬度)六、说教学法、学法为了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根据这个标准,我将在这堂课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举例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和集体讨论法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

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关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平是可以不断提高的”。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

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

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

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

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

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关于“地球的形状”教学建议: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

建议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为了加深对地球准确形状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按照所给数据计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导学生思考21km 与地球平均半径的比值,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正球体。

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赤道周长,使学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为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埋下伏笔。

关于“地球仪”的教学建议是:建议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演示法。

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作业,注意作业内容要明确、清楚,如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地球仪如何摆放?地球仪的“身子”形状如何?地球仪是否转动?如何转动?学生在观察和小范围的讨论后,教师通过提示、追问等将学生的思路明确,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回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切忌教师自己讲述或将答案直接写成板书灌给学生。

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地球仪比地球缩小的倍数很大,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为以后讲经线和纬线、经度的划分打基础。

为了使学生明确地轴的作用,可以先提出问题“球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用篮球演示球在地上乱转的情况,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绕地轴斜着身子转动的情形,通过演示试验使学生明确地轴在地球自转中的重要性。

在提出问题“地球斜着身子转动,地轴指向哪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地轴、两极的位置,形成空间概念关于“经纬线”的教学建议:利用讲述法、小组讨论法和问题解决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仪上纵横交错的线叫经纬线,它们是认识地球上任一地点的方式,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成网状就是经纬网。

对于经线、纬线知识,重点在于了解经纬线的特征及其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4—6人一组,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征,15---20分钟之后进行小组汇报讲解。

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同学观察经线和纬线,对照课本介绍,汇报时自己小组制定介绍经线与纬线的方法。

学生充分活动、观察、介绍之后,教师对各组同学的表现给与肯定和补充,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组讲解方法的优劣,介绍对比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明确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引导归纳、对比总结、列出表格。

归纳时重点强调:纬线是不等长的圆,经线是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它们是经纬度划分和半球划分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经纬线的概念,可以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有明确的空间认识,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层次教学。

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教学过程:[引入]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

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方案一)[教师引导] 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

(学生看书、思考、回答)[教师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

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承转] 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提问] 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演示讲解]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

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承转]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

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

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填表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数量无数条[巩固练习](方案二)[教师演示] 动画演示“从天圆地方→麦哲伦航海认识的形状→精确测量的地球形状”,提示学生思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

能否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学生思考) [提问] 地球真正的形状如何描述?(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教师板图] 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

你们可以找自己的观察、想象画图(学生笔记本上画图,鼓励不同,如果有教师要展示并予以鼓励)[讲解] 地球的正确形状是“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取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应用强化] 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说明地球是球形的(学生讨论回答)[承转] 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大了,要研究地球上有什么,不可能一一去看看,怎么办?就需要建立地球的模型即地球仪。

每个同学有一个地球仪,观察它的转动情况、形状、球面上有些什么?(学生观察、回答)[板书] 二、地球仪[学生演示动画] 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教师引导归纳] 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绕地轴转动。

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

在摆放地球仪时,将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大家摆一摆,互相评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学生观看:地轴、两极的空间位置)[讲解] 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因为它比地球缩小很多倍,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 [提问] 地球仪上有什么地理事物?(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在地球仪上有纵横交错的网---经纬网,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当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它是人为画出来的。

下面我们学习经线和纬线的知识。

[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提问] 请同学们分组,先看书,观察地球仪,然后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学生看书、填表,教师巡视、指导)[板书]经线纬线概念圆弧状况长度指示方向[教师演示动画、讲解] 经纬线在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上都是不同的,比较二者的不同利于我们更加明确它们的特征。

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比较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