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老子二章上善若水课件长春版 共21页
文章翻译
夫唯不争,故无尤。(8)
注释: (8)故无尤:尤,通“忧”,忧患。
作品细读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作品分析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集大成 者,道教的经典。本章以自然界水的无私品质来喻述道义,教化民 众,以此来歌颂“道”的功用。老子认为道德高尚的人们,应该像 水一样,具有水的品格和美德。
问题探究
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治国应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3、虽然我们并非圣人,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
我们的精神给养,你觉得这一章对你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 抛弃私欲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名句积累
• 知人者智, • 胜人者有力, • 大直若屈,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文章翻译 (4)居善地,(5)心善渊,(6)与善仁,(7)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注释: (4)几于道:几,接近。几于道,接近于道。 (5)居善地:居,居住。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当友好讲。居善 地,即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低下的地方和位置。俗话说:“人往 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6)心善渊:心,心志。善,形容词。渊,本意是清澈见底的深 潭。这里形容人要心志无私清廉可鉴。 (7)与善仁:与万物接触,与人交友要采取友好的原则。
作品分析
老子在这篇文章中,用具体可感的形而下的普通平凡的大自然形 象“水”来比拟抽象的形而上的“道”,是更高层次的象征。老子弘 扬水的精神,其实是在宣扬一种处世哲学,游走于社会的我们,应如 水一般,利万物而不争,心存包容,与己与人都是无比快乐。海纳百 川的胸襟难能可贵,学会看淡功利钱财更是不容易。人境虽然逼仄, 但只要心境平和,浩渺无涯,尘世的点滴不快又怎会影响到我们。
上善若水ppt
5.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 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 “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 孕育的文化。
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6.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 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 和透明合而为一。
7.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 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 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 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8.好在都江堰有。
6.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 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 和透明合而为一。
7.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 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 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 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8.好在都江堰有。
9.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 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 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 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 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 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 堰同辉。
5.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 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 “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 孕育的文化。
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6.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 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 和透明合而为一。
7.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 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 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 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8.好在都江堰有。
6.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 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 和透明合而为一。
7.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 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 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 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8.好在都江堰有。
9.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 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 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 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 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 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 堰同辉。
5.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 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 “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 孕育的文化。
老子《上善若水》-课件(1)概要
The Doorway whence issued all Secret Essences.
何谓“道”?
• 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 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 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 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 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 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 系传》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 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 ——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
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 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现实社 会中的士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 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 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 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 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 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 The greatest virtue is like water. Laozi compared his philosophy of "nonaction" to water,to distinguish it from the jungle law.He said,"Water nourishes everything but contends for nothing."(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weaker than water.Yet nothing is stronger than water when it comes to breaking something strong."(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 强者莫之能胜 ) Water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weak winning over the strong.Water is invincible because it desires nothing and contends for nothing.
何谓“道”?
• 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 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 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 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 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 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 系传》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 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 ——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
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 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现实社 会中的士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 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 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 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 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 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 The greatest virtue is like water. Laozi compared his philosophy of "nonaction" to water,to distinguish it from the jungle law.He said,"Water nourishes everything but contends for nothing."(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weaker than water.Yet nothing is stronger than water when it comes to breaking something strong."(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 强者莫之能胜 ) Water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weak winning over the strong.Water is invincible because it desires nothing and contends for nothing.
江苏卷高考散文《上善若水》详细分析ppt
-
12
• 17.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
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
••••••••••••问•••提 第都用与都老都的第平参 因 ① ② 仍 ③ 涝 ④及水岑譬还浮深智“百审信地江 涝江 大 之 江 子4文8取考功旱为 理 在 方 体(段段原是慧雾如云淘穿姓参3堰旱堰自同堰的化题毯息)都 念 发 法 现信 答 能 ”: :屏 变 二的仰那 滩 飨、在因, ”是然时仍“。及式筛江正挥科了息案多;它幕 古 江结赖玉 ” 其陆喷,流 的历 的 的 旧 上原绝堰确作学“:样上 今 成晶诗垒 , 利游要排选吐淌 科史 神 郑 生 善生需不, 。 都。圣山 劈 ”…的:用:上、着的 话 国 机 若着 学态求查及要污我 ” 之《, 山 。的…雪建 。 善持顺“遗 ; 渠 盎 水两 治的概:,在染仿而中史本 引两他浪条水存早然”造 若都久应 低环信括不佛,2记句非水们的河方,已,的江水:自 作2境息看此·诗雄修0的离题遗既成滋精,法堰0”然 堰既,到渠峰筑:河多诗堆之能了养髓明,干漏的, 、能绝了皆渠峻的“年篇前上防需着。的使净不哲符 深防重可书岭都锦前传,洪要天是它、加危重行,江江》蜀诵学合 淘洪在,史府岷青持以及叠舟记之堰春郡千散思生 滩,又学之江春久提生叠,所,载色守古射能家国,永想,态 ”又态炼的 有以,来李才,着灌考的暗驻李。,“能;概人 余李名天冰真历彩溉 证 子的 ,冰造分灌顺影 则扬冰地“正久虹括, 的 民是 从“福四溉合, 用天凿,低是弥光。是 遗 。流 容分自百六,杜 灌离下玉作新人芒人 迹 暗水 运四然甫 溉堆,垒堰。类姓、至的类 , 合孕 转六、 ,,、;平今利 而 了育 ,、
(二)读文章
1、边读边标段落序号。
2、快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景、
江苏卷高考散文《上善若水》详细分析课件
象征与意象
水
文章中的“水”既是大自然的象征, 又是生命的象征。它温柔缠绵,激流 勇进,润物无声,给人带来无尽的遐 想。
童年与故 乡
作者通过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传达 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悟。这 些象征与意象为文章增添了丰富的内 涵和情感色彩。
06
作品价值与社会意义
作品的价 值
语言优美
01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情感渲染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与水的互动,巧妙地传达 出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 的情感。
修辞手法
比喻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如“水给我带来了无穷的遐想”, 将抽象的“遐想”具象化为“水”,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排比
文章中运用了多处排比,如“水是温柔的,她给我带来了无 尽的缠绵;水是神奇的,她给我带来了无穷的遐想;水是生 命的源泉,她给我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和节奏感。
通过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探讨, 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 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 的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
引导积极向上的人 生态度
《上善若水》以水喻善,强调 了善良的重要性,可以引导学 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 任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作者在故事中设置了一系列复杂的人物关系,这些关系为故事增加了更多的戏剧性和吸引力。
人物冲突
由于人物之间的性格、利益、情感等方面的差异,故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物冲突。这些冲突使得故事更加曲 折、紧张。
04
情节梳理
开头与结尾
文章开头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如“小溪,江河,海洋”,旨在传达水的包容性、宽广性。同时,水 的各种形态也暗示了人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上善若水》小学古诗文PPT课件
❖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 如水人生,随缘而安。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不及取无以损为为
足其天为至之道学
以有下而于又日日
取事常无无损损益
天,以不为、
、
下
无为
பைடு நூலகம்
。 事。
,
“为学日益”,什么叫学问?学问。是靠
知识、经验,一点一滴慢慢累积起来的。 今天懂一点,明天再懂一点,后天又懂 一点,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的收获,这 就是做学问。
善信也。 ❖ 第五,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 ❖ 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 ❖ 第七,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 苏辙的解说很有趣,从七个角度说明水的七 善,也就是无往而不利的境界。用水来对照 人生很贴切,学会这七种善,就是天下第一 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居善地,心善 渊」,一步一步来;「与善仁,言善信,正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任何一动、一静、 一言、一谈,都合乎平常的生活道理,这是 老子高明的地方。
“为道日损”,学道与做学问相反,是 要丢掉,日损就是一天丢一点,明天再 丢一点,什么都要放下。 所以学问是加法,修道是减法
六、《道德经》的智慧
❖ 3、懂得迂回的智慧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 惑。
❖ 4、看破福祸相倚 ❖ 5、功成身退是一种舍得 ❖ 6、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 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名言
❖ 上善若水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天长地久。 ❖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出户,知天下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不及取无以损为为
足其天为至之道学
以有下而于又日日
取事常无无损损益
天,以不为、
、
下
无为
பைடு நூலகம்
。 事。
,
“为学日益”,什么叫学问?学问。是靠
知识、经验,一点一滴慢慢累积起来的。 今天懂一点,明天再懂一点,后天又懂 一点,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的收获,这 就是做学问。
善信也。 ❖ 第五,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 ❖ 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 ❖ 第七,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 苏辙的解说很有趣,从七个角度说明水的七 善,也就是无往而不利的境界。用水来对照 人生很贴切,学会这七种善,就是天下第一 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居善地,心善 渊」,一步一步来;「与善仁,言善信,正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任何一动、一静、 一言、一谈,都合乎平常的生活道理,这是 老子高明的地方。
“为道日损”,学道与做学问相反,是 要丢掉,日损就是一天丢一点,明天再 丢一点,什么都要放下。 所以学问是加法,修道是减法
六、《道德经》的智慧
❖ 3、懂得迂回的智慧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 惑。
❖ 4、看破福祸相倚 ❖ 5、功成身退是一种舍得 ❖ 6、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 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名言
❖ 上善若水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天长地久。 ❖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出户,知天下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上善若水(课堂PPT)
5
四、价值影响
❖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 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 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 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 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 有不受老子影响的。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 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 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 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 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
4
三、“道” 是什么?
1 道是“无”,人的肉眼虽无法企及,但却真实的存在,是对世
界的抽象认知。
2 道是“始”,是万事万物本源;是自然、自在的存在,是那种
无法描述,却可推动世界万物运转的混沌力量。
3 道是“常”,是万物变化多端背后的“不变”。是规律,是所
有的存在都必须依从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善信也。 ❖ 第五,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 ❖ 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 ❖ 第七,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15
❖ 苏辙的解说很有趣,从七个角度说明水的七 善,也就是无往而不利的境界。用水来对照 人生很贴切,学会这七种善,就是天下第一 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居善地,心善 渊」,一步一步来;「与善仁,言善信,正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任何一动、一静、 一言、一谈,都合乎平常的生活道理,这是 老子高明的地方。
❖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 老子曰:“上善若水。”
❖ 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 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 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地位如何应用 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四、价值影响
❖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 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 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 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 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 有不受老子影响的。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 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 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 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 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
4
三、“道” 是什么?
1 道是“无”,人的肉眼虽无法企及,但却真实的存在,是对世
界的抽象认知。
2 道是“始”,是万事万物本源;是自然、自在的存在,是那种
无法描述,却可推动世界万物运转的混沌力量。
3 道是“常”,是万物变化多端背后的“不变”。是规律,是所
有的存在都必须依从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善信也。 ❖ 第五,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 ❖ 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 ❖ 第七,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15
❖ 苏辙的解说很有趣,从七个角度说明水的七 善,也就是无往而不利的境界。用水来对照 人生很贴切,学会这七种善,就是天下第一 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居善地,心善 渊」,一步一步来;「与善仁,言善信,正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任何一动、一静、 一言、一谈,都合乎平常的生活道理,这是 老子高明的地方。
❖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 老子曰:“上善若水。”
❖ 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 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 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地位如何应用 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老子二章上善若水课件长春版-PPT精选文档
作品细读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作品分析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集大成 者,道教的经典。本章以自然界水的无私品质来喻述道义,教化民
众,以此来歌颂“道”的功用。老子认为道德高尚的人们,应该像
水一样,具有水的品格和美德。
作品分析
水,生命之源。哪里有水的滋润濡养,哪里就会生机盎然;犹如哪 里有圣人相承,哪里就繁荣昌盛一样。水,自上而下,由天落地,一路 风尘,一路奉献;化作甘露,滋润大地;化作雨雪,降飘原野;水,经
背景简介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
德无能却好大喜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结果 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
国方略,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
过多干涉百姓生活。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 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
保意识。老子可以说是倡导环保的先驱。在历史的长河中,水 不仅哺育着世间万物的繁衍生息,但也留下了太多刻骨铭心的 回忆。随着现代文明的开启,人类对水的开发利用为人类服务。从远古时 期的大禹治水,到今天的三峡、小浪底水库的修建、南水北调 开工、“三条黄河建设”,都是人类有序利用水资源的象征。
骨, 却能无坚不摧。它能以渊深的胸怀虚己纳物, 和顺娴静得人 人皆可亲近。可一旦怒发, 则横空肆掠, 一逞其雄, 雄威震天, 真 是“看似寻常最奇崛”! 引得诗人们对它那样钟情, 争先恐后地 用美丽的诗句去赞美它。
作品分析
老子在《上善若水》中不仅教给我们为人处世之道,而且
上善若水ppt
总结评价
水能容纳万物,水虽然处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 但其本质是纯净透明的,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爱 莲说》里的“出淤泥而不染”。同时,水尽管很 有权利去争夺些什么,他为我们做了那么多贡献 ;但事实上,它什么都不争夺!为什么,就是它 具有谦虚,不争,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品质。正 因如此,才会不埋怨,不怨天尤人。总结评价让 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 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 难点的目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 的地位低,但是世界万物的根就在下面,而水却 身居下位滋润万物,与万物不争高位,故称水为 上善。
水之道 处下,居弱, 不去抢夺,不 追逐名利
水之谦 水从不自夸,却总是默默无闻、 寂然无语地付出,而不需要万物 的感恩。
水之特性:谦卑、宽容、不争
• “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 自处而甘居下地; • “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 百川的深沉渊默; • “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 生命; • “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 “正善治”: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 衡; • “事善能”: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 “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 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 状况而安详澄止;
《中华文化传统汇编》第四册《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有一句话,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虚心 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大家知道这 句话是谁说过的吗?(毛泽东)。这句话 很现代,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在用它;但是 这个理论却十分古老,老到它是在春秋时 期,由当时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 学派创始人老子提出来的。老子在《道德 经》中提出:谦虚、不追逐名利、默默奉 献不求回报等思想。今天,就让我们再一 起研讨,看看《道德经》第八章,究竟会 让我们明白些什么。
江苏卷高考散文《上善若水》详细分析课件
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描绘水的各种形态和特质, 表达了自己对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理 解。
情感渲染
思想深度
文章不仅表达了对水的赞美之情,还 通过水的特质和形态,探讨了人生的 意义和价值,表现出作者深刻的思想 内涵和人文精神。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修辞手法, 作者将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使读者 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水”在文章中被赋予了多重象征意 义。首先,它象征着无私的奉献和包 容的品质,因为水总是流向需要它的 地方,填补空白,滋养万物。
其次,水也象征着适应性和柔韧性, 因为水能适应各种环境和容器,无论 方或圆,它都能从容应对,这代表了 一种灵活和开放的人生观。
“上善若水”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关联
通过描绘和阐释“上善若水”的主题,这篇文章引导读者思 考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它提倡一种无私、奉献和包 容的生活态度,以及适应性和柔韧性的价值观。
情节安排
起伏跌宕
文章的情节安排起伏跌宕,不断设置 悬念和转折,使读者始终保持紧张感 和好奇心,直到最后才揭示出“上善 若水”的真正含义。
首尾呼应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了“上善若水 ”的主题,这种首尾呼应的手法使文 章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突出。
05
思想意义与社会价值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提倡和谐共生的理念
修辞手法
比喻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如“水 如镜面”、“水如绸缎”等,形 象地描绘了水的不同形态和特质
。
拟人
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水以人的情 感和特质,使水成为文章中的主角 ,展现出水的灵动和魅力。
排比
运用排比手法,如“水静、水清、 水美”等,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 韵律感,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
第十六课《上善若水》课件
上 善 若 水
斗方:斗方是一种外形基本接近正 方形的小型书法幅式,一般镶嵌于镜框 中,悬挂在室内,小巧雅致。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原文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 是,最高的道德境界是像水一样,滋润 万物,不求回报。
颜体字的形态特点
“上”字的笔画位业、点评作业。 1、小组长解说文字的笔画、结构、 在“米字格”中的位置等。 2、师生共评。
“水”字的笔画位置
小练习: 学生练习“上”、“善”、“若”、 “水”四字的笔画排列位置。
“上”、“善”、“若”、“水”四字的笔画走势
落款
辛 卯 年 夏 XXX
XXX
XX 书
书
书
作业要求:
1、把“上善若水”四个字写在“ 米字格” 的适合位置中,并落款。 2、注意文字的笔画、结构、在“ 米字格” 的位置。
斗方:斗方是一种外形基本接近正 方形的小型书法幅式,一般镶嵌于镜框 中,悬挂在室内,小巧雅致。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原文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 是,最高的道德境界是像水一样,滋润 万物,不求回报。
颜体字的形态特点
“上”字的笔画位业、点评作业。 1、小组长解说文字的笔画、结构、 在“米字格”中的位置等。 2、师生共评。
“水”字的笔画位置
小练习: 学生练习“上”、“善”、“若”、 “水”四字的笔画排列位置。
“上”、“善”、“若”、“水”四字的笔画走势
落款
辛 卯 年 夏 XXX
XXX
XX 书
书
书
作业要求:
1、把“上善若水”四个字写在“ 米字格” 的适合位置中,并落款。 2、注意文字的笔画、结构、在“ 米字格” 的位置。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老子二章上善若水课件长版
背景简介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德
无能却好大喜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结果劳民
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
,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
百姓生活。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
得 ,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求无不获。“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
谷王”; “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能“不行而知, 不
见而明, 不为而成” , 因而最能体现“道”的精神, 故曰“上善若
水”。
作品分析
老子以水喻道, 虽未必最终让人明其“道”,但却为“道”创造 了一个可以比附的物象——水。水将虚幻的“道”具体化感性化 了。水这一物象给予人们多方面的启迪。自然界中的水极珍贵又 极平凡, 极寻常又极奇崛。它静若处子, 怒似金刚, 柔弱无骨, 却能 无坚不摧。它能以渊深的胸怀虚己纳物, 和顺娴静得人人皆可亲近 。可一旦怒发, 则横空肆掠, 一逞其雄, 雄威震天, 真是“看似寻常 最奇崛”! 引得诗人们对它那样钟情, 争先恐后地用美丽的诗句去 赞美它。
作品分析
水,生命之源。哪里有水的滋润濡养,哪里就会生机盎然;犹如哪里 有圣人相承,哪里就繁荣昌盛一样。水,自上而下,由天落地,一路风 ,一路奉献;化作甘露,滋润大地;化作雨雪,降飘原野;水,经蒸腾 化,历寒风凛冽,仍义无反顾,循环往复,奉献无限,汇入大江大海。 有许多美好的品格和美德。就像老子在《上善若水》所说的“善于滋润 物而不与万物争私利;处世俗之人不愿处的低位甘做人梯而谦居下位; 万物接触采取友好慈善的准则”。
作者简介
《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今通行本分上 、下二编八十一章(《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本子,则 《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相传为老聃所作,今人认为可能 编定于战国中期,但基本保留了老子本人的思想。《老子》语言朴 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上善若水 课件
有关“水”的启迪
“水滴穿石” —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 “千条江河奔大海,江南水向东流” —一旦认准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 和坚定执着的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水的启迪呢?
什么叫“无为而无不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什么叫“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之争!”
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先先说水是 “上善”,由此而将水作为最爱最受 尊崇的美好的品格示范,倡导人们效 仿呢
解
读
居善地:放低身段,自居备下,保持谦 和的心态 心善渊:本质清明宁静 与善仁:富有仁爱之心,不厚此薄彼, 不趋炎附势,不故作清高 言善信:内外一致,表里如一,不虚张 声势,也不矫情伪饰 政善治:无为而治 事善能:功能最多 动善时:等待时机发动
---老子
主讲人:
教科院11级教育学
杨文静
目录:
作者简介
出处
重点字词 启迪 温馨提示
作者简介:
是我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
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西 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 姓:李 ;名:耳;字:聃; 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人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 ‘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室使 (相当于现国家图书馆馆长)
出处: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 故几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重点字词:
上善:至善,最完美 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人 道:老子的哲学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 几:非常接近,达到合符;也可以理解成达到,符 合自然法则
上善若水 培训PPT
上善若水
先 跟 老 子 进 行 一 次 道 德 对 话 吧
先 让 我 们 穿 越 千 年 的 时 空 隧 道
… ……
善善于不
《
能仁道争上
,,。,善
故 无 尤
动 善 时 。
言 善 信 ,
居 善 地 ,
处 众
第
唯善善恶利 不治渊,万 争,,故物
八 章
,事与几而
让我们感悟滴水的坚韧、溪水的乐观、泉水的清新 、池水的澄澈、江河的奔腾、湖水的宁静、瀑布和 深潭的刚柔相济、海水的博大……
第九 水悟 悟就是感悟,就是体会。水有
现实之水,有心灵之水。现实的水 可以涤净污浊,内心的水呢,可以 涤净妄想。
第十 水情 水情有二,乐水、忘水。水周流万物而不拘泥,所以孔
子乐水。忘水,从有情到忘情忘情不是无情,而是大爱、博 爱,相望于江湖,终得天下之正、万物之本。情在水、意在 人、情在外、意在心。
• 温润谦和 • 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 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情 • 尽其所能地帮助别人,
而不与他人争名争利
坚胜。百争老
可 知 不 言 之 教 、 无 为 之 益 也 。 ”
。 因 其 无 有 , 故 能 入 于 无 之 间 , 由
, 此 乃 柔 德 ; 故 柔 之 胜 刚 , 弱 之 胜
第六讲 水变
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遇扁则扁、遇上则上、遇下则下、遇高则 流、遇低则止。水可以固化成冰,水可以液化成水,水还可以雾化成气 。
第七 水味 水味有三:苦水、甜水、清水。苦水可凉人
心胸,沁人心脾。苦水,甜水没有意义。没有甜 水,苦水没有方向。
第八 水韵 世间的水有千千万万,变化多彩、摇曳多姿。
第三 水智
先 跟 老 子 进 行 一 次 道 德 对 话 吧
先 让 我 们 穿 越 千 年 的 时 空 隧 道
… ……
善善于不
《
能仁道争上
,,。,善
故 无 尤
动 善 时 。
言 善 信 ,
居 善 地 ,
处 众
第
唯善善恶利 不治渊,万 争,,故物
八 章
,事与几而
让我们感悟滴水的坚韧、溪水的乐观、泉水的清新 、池水的澄澈、江河的奔腾、湖水的宁静、瀑布和 深潭的刚柔相济、海水的博大……
第九 水悟 悟就是感悟,就是体会。水有
现实之水,有心灵之水。现实的水 可以涤净污浊,内心的水呢,可以 涤净妄想。
第十 水情 水情有二,乐水、忘水。水周流万物而不拘泥,所以孔
子乐水。忘水,从有情到忘情忘情不是无情,而是大爱、博 爱,相望于江湖,终得天下之正、万物之本。情在水、意在 人、情在外、意在心。
• 温润谦和 • 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 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情 • 尽其所能地帮助别人,
而不与他人争名争利
坚胜。百争老
可 知 不 言 之 教 、 无 为 之 益 也 。 ”
。 因 其 无 有 , 故 能 入 于 无 之 间 , 由
, 此 乃 柔 德 ; 故 柔 之 胜 刚 , 弱 之 胜
第六讲 水变
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遇扁则扁、遇上则上、遇下则下、遇高则 流、遇低则止。水可以固化成冰,水可以液化成水,水还可以雾化成气 。
第七 水味 水味有三:苦水、甜水、清水。苦水可凉人
心胸,沁人心脾。苦水,甜水没有意义。没有甜 水,苦水没有方向。
第八 水韵 世间的水有千千万万,变化多彩、摇曳多姿。
第三 水智
老子《上善若水》 课件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There is nothing weaker than water,but none is superior to it in overcoming the hard, for which there is no substitute.
道可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The Way that can be told of is not an Unvarying Way; The names that can be named are not unvarying names.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It was from the Nameless that Heaven and Earth sprang; The named is but the mother that rears the ten thousand creatures, each after its kind.
《老子·上善若水》
朗
读
上善若水(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 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 于道。
• The greatest virtue is like water. The goodness of water is that it benefits the ten thousand creatures; yet itself does not scramble, but is content with the places that all men disdain. It is this that makes water so near to the Wa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老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 家、哲学家、文学家、史 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和主要代表人物,世界文 化名人。他与后世庄子并 称为“老庄”。今存世有 《道德经》,核心是朴素 的辩证法,政治上主张无 为而治,不言之教。
•
3
• 二、作品
《老子》又名《道德经》 。《道德经》上篇为《道 经》下篇为《德经》。共 81章。全文5000字。是中 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 著作。被华夏先辈誉为“万 经之王”。原为先秦诸子中 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 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 《道德真经》。
•
4
三、“道” 是什么?
1 道是“无”,人的肉眼虽无法企及,但却真实的存在,是对世
界的抽象认知。
2 道是“始”,是万事万物本源;是自然、自在的存在,是那种
无法描述,却可推动世界万物运转的混沌力量。
3 道是“常”,是万物变化多端背后的“不变”。是规律,是所
有的存在都必须依从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善信也。 ❖ 第五,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 ❖ 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 ❖ 第七,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15
❖ 苏辙的解说很有趣,从七个角度说明水的七 善,也就是无往而不利的境界。用水来对照 人生很贴切,学会这七种善,就是天下第一 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居善地,心善 渊」,一步一步来;「与善仁,言善信,正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任何一动、一静、 一言、一谈,都合乎平常的生活道理,这是 老子高明的地方。
❖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 老子曰:“上善若水。”
❖ 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 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 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地位如何应用 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13
水之特性:谦卑、宽容、无争
❖ 毛泽东:“《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 尼采: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 ,放下汲桶,唾(tuò)手可得。
❖ 黑格尔:“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
万物之源。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学术……。老子的著作,
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 止;
❖ 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 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14 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 有关水的“七善”,我在这里引用苏辙的注解。苏辙是苏轼 的弟弟,其父苏洵,三人合称「三苏」。
❖ 第一,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 ❖ 第二,空虚寂寞,深不可测,善渊也。 ❖ 第三,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 ❖ 第四,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
❖ “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 甘居下地;
❖ “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 深沉渊默;
❖ “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 ❖ “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 “正善治”: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 ❖ “事善能”: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 “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
7
另类老子
常人思维
有为、教化、孝 慈、美善、坚强、 勇敢、智谋、理 想、奋斗、拼搏、 努力、向上、积 极、奋进、价值、 进步、发展、争 先、楷模
阴反 面面 阳正 面面
老 子 思维
无为、纳言、不 智、愚朴、柔弱、 卑下、虚静、节 欲、不争、不恃、 不为
8
老子受教
商容 吾舌存乎? 商容 吾齿存乎?
存 老子 亡 老子
诸子百家—老子
1
一、作者生平
❖ 老子: (约公元前600—公元 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 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 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 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 过周朝“守藏室之史” (管 理藏书的史官) ,孔子曾向他 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2
• 一、老子其人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出生于春秋时期。
6
五、历史评价
❖ 司马迁在《史记》说:“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 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 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 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多明也。 ”
5
四、价值影响
❖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 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 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 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 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 有不受老子影响的。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 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 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 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 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商容 子知之乎?
非谓刚亡而弱存乎?
老子
商容 嘻!是已。天下之事已尽矣,无以复语子哉!
9
六、《道德经》的智慧
❖ 1、人生智慧:弱者生存
❖ 天底下最弱的是水,最战无不胜的也是水
❖ 2、处世智慧:学会减法生活
❖
“为学”和“为道”的对立概念
10
上善若水
11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 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 “上善若水”——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 无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 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江送客棹, 出岳润民田。”
❖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往高 处走,水向低处流。” “水唯能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及天。”
12
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之赞语
❖ 唐玄宗:《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帛书版道德经图片
பைடு நூலகம்
❖ 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 欧阳修:“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
❖ 苏辙:“言至道无如五千文。”(苏辙《双溪集遗言》)
❖ 鲁迅:“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16
人生智慧
❖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 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 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 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 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 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 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 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 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 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
3
• 二、作品
《老子》又名《道德经》 。《道德经》上篇为《道 经》下篇为《德经》。共 81章。全文5000字。是中 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 著作。被华夏先辈誉为“万 经之王”。原为先秦诸子中 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 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 《道德真经》。
•
4
三、“道” 是什么?
1 道是“无”,人的肉眼虽无法企及,但却真实的存在,是对世
界的抽象认知。
2 道是“始”,是万事万物本源;是自然、自在的存在,是那种
无法描述,却可推动世界万物运转的混沌力量。
3 道是“常”,是万物变化多端背后的“不变”。是规律,是所
有的存在都必须依从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善信也。 ❖ 第五,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 ❖ 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 ❖ 第七,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15
❖ 苏辙的解说很有趣,从七个角度说明水的七 善,也就是无往而不利的境界。用水来对照 人生很贴切,学会这七种善,就是天下第一 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居善地,心善 渊」,一步一步来;「与善仁,言善信,正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任何一动、一静、 一言、一谈,都合乎平常的生活道理,这是 老子高明的地方。
❖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 老子曰:“上善若水。”
❖ 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 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 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地位如何应用 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13
水之特性:谦卑、宽容、无争
❖ 毛泽东:“《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 尼采: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 ,放下汲桶,唾(tuò)手可得。
❖ 黑格尔:“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
万物之源。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学术……。老子的著作,
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 止;
❖ 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 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14 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 有关水的“七善”,我在这里引用苏辙的注解。苏辙是苏轼 的弟弟,其父苏洵,三人合称「三苏」。
❖ 第一,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 ❖ 第二,空虚寂寞,深不可测,善渊也。 ❖ 第三,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 ❖ 第四,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
❖ “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 甘居下地;
❖ “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 深沉渊默;
❖ “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 ❖ “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 “正善治”: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 ❖ “事善能”: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 “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
7
另类老子
常人思维
有为、教化、孝 慈、美善、坚强、 勇敢、智谋、理 想、奋斗、拼搏、 努力、向上、积 极、奋进、价值、 进步、发展、争 先、楷模
阴反 面面 阳正 面面
老 子 思维
无为、纳言、不 智、愚朴、柔弱、 卑下、虚静、节 欲、不争、不恃、 不为
8
老子受教
商容 吾舌存乎? 商容 吾齿存乎?
存 老子 亡 老子
诸子百家—老子
1
一、作者生平
❖ 老子: (约公元前600—公元 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 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 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 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 过周朝“守藏室之史” (管 理藏书的史官) ,孔子曾向他 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2
• 一、老子其人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出生于春秋时期。
6
五、历史评价
❖ 司马迁在《史记》说:“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 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 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 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多明也。 ”
5
四、价值影响
❖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 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 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 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 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 有不受老子影响的。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 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 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 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 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商容 子知之乎?
非谓刚亡而弱存乎?
老子
商容 嘻!是已。天下之事已尽矣,无以复语子哉!
9
六、《道德经》的智慧
❖ 1、人生智慧:弱者生存
❖ 天底下最弱的是水,最战无不胜的也是水
❖ 2、处世智慧:学会减法生活
❖
“为学”和“为道”的对立概念
10
上善若水
11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 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 “上善若水”——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 无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 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江送客棹, 出岳润民田。”
❖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往高 处走,水向低处流。” “水唯能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及天。”
12
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之赞语
❖ 唐玄宗:《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帛书版道德经图片
பைடு நூலகம்
❖ 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 欧阳修:“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
❖ 苏辙:“言至道无如五千文。”(苏辙《双溪集遗言》)
❖ 鲁迅:“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16
人生智慧
❖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 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 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 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 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 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 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 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 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 决不妨碍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