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传承与发展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章县“十三五”历史文化

传承与发展研究

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到十八大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奋斗目标,许多地方纷纷提出象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象抓工业项目一样抓文化项目,加快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跨越,实现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文化也受到格外重视,并积极探索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健康、持续发展的途径。

宜章,背倚三湘四水,面向粤港澳,古称“楚粤之孔道”,今为湖南“南大门”,对接广东省第一城。自隋朝建县以来,历史的沧桑给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它们可以鉴史、育人、兴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保护、开发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使宜章的历史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为把宜章建成建成郴州“大十字”城镇群新的增长极,湘粤共建开放合作试验区的主战场和“湘粤边城、山水绿城、宜居新城”的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我们必须深人思考、认真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宜章历史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

宜章作为湖南的“南大门”,从建县于公元617年起,至今已有1397年的历史。976年,为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称宜章。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形成了悠久、灿烂而典型的宜章历史文化遗产。从秦骡马古道的历史沧桑,到“一门九进士,隔巷两尚书”的美誉;从宜章“三堡”难以磨灭的历史记忆,到湘南起义的波澜壮举等等,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更影响和推动了宜章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文化强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宜章现有文化遗存177处,其中古遗址28处,古墓葬14处,古建筑102处,石刻8处,近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8处。历年来有6处(点)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1处(点)由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4处(点)由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有1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有1项;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有5项;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3项。主要有:

一是“楚粤孔道”的边塞文化。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二一四年),石板路面,宽二至三米,到东汉建武元年形成五里一亭,十里一驿站的湘粤古道,经过历朝维修,

在已过去的两千年中,成为了沟通中原与岭南一带的交通要道。千百年来湘粤两地的盐铁运输,沿途的石板路面在水滴石穿中留下的无数凹陷骡马蹄印,给世人留下了难以尽诉的历史故事。宜章是“湘南边陲,楚尾粤头,居七泽之末,联五岭百粤之徼,进可制韶关,退可蔽衡湘,固南北之咽喉,势险要之当防。”其境内的笆篱堡、黄沙堡、栗源堡,统称宜章笆篱三堡,为明代建设的军事要塞,进可攻,退可守,堪称“孔道”之要冲,扼湘粤孔道之咽喉。更给宜章人民留下一段段厚重的历史和文物古迹。

二是古代人文的书香文化。宜章自隋朝建县以来,自古有“一门九进士、隔巷两尚书”的美谈。生于唐公元845年的都统将军黄师浩,年青时在浆水村附近的石虎山景止书屋苦读,后考取武进士,出守智州(今甘肃徽县),公元860年他在浙东平定乱贼时牺牲。唐朝以其“累立战功,威震华夷,始升副将,继膺都统,铁面丹心,委身殉难,其功与节,深可嘉悯,”封他为武陵侯,宋朝以后历朝历代皇帝都有加封,有“灵佑侯”、“昭德侯”等称号;位于宜章县城关镇南关街李平章家庙又名三星祠,为五代后周宰相李谷后裔李氏族人祭祀先祖李谷的场所。宋元丰八年(1085)中进士,勤政为民,重教兴学的浮梁主薄,以至官拜司农的杜唐卿;“一门九进士”里的南宋嘉泰二年中进士,官终尚书吏部郎李伯湛;更有“明朝隔巷两尚书”的政治人物,永乐九年(1411年)

中辛卯科三甲第二十七名进士,授监察御史,历任陕西按察副使、应天府尹、兵部右侍郎,正统十年(1445年)进兵部尚书,最后为护驾而死于土木堡之变乱军之中的邝埜。明成化四年(1468),湖广乡试中举人,成化八年,登进士,历任行人、御史、两广布政使、南京右都御史,官至南京户部尚书的邓庠等等一大批著名的历史人物。

三是烽烟四起的红色文化。宜章是1928年1月朱德、陈毅领导湘南起义的年关暴动策源地,全县有3780人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解放后被国家民政部认定的革命烈士有1670人。也正是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和巩固的井冈山根据地。早期辛亥革命追随孙中山的彭邦栋;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领导人、工人运动杰出领袖邓中夏;大革命与湘南年关暴动中的高静山、李文香、毛文科、吴泗来、胡少海、张际春、陈光、欧阳毅、曾志、彭儒、肖新槐、吴仲廉等众多革命先烈与前辈,他们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反动派在宜章设下的第三道封锁线和抗日战争时期,以罗良民为代表的宜章儿女,更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故事。在宜章这块红色土地上,也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彭德怀、陶铸等许多伟人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光辉足迹。

四是新时期的英模文化。在新中国成立后,宜章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阶层都涌现了一大批英模人物。有全国

劳动模范、省模范共产党员、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李常水;先后被评为全县第一批省级科技示范户、省“十大农家女状元”、省“三八”红旗手、省“十佳乡镇企业女厂长”、“双学双比女能手”、“湖南省县乡村优秀实用人才”等称号的刘贤玉;被追认为全省优秀教师的李黎明;全国劳模李建龙;大山卫士刘真茂;退休后先后获评“宜章县十佳老干部”、“感动宜章2011年十大人物”、“郴州市文明市民标兵”、“湖南省四好老干部”、“湖南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中国好人”等称号的袁贤光等等,这些先进人物和好人能人典型的事迹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奋进的有形动力。

二、当前宜章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近年来,宜章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文化强县”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围绕“留住历史记忆,存续文化密码”主线,不断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利用,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力推进了全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较好较快发展。

一是着力保护文化遗产。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为重点,积极上向争取项目和多方筹措资金近1100万元,先后对湘南年关暴动旧址进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