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社会学概论第9章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概论(PPT 52页)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事业部门
略 职能部门
事业部门
事业部门
略 职能部门
子部门
子部门
子部门
图9.3 “事业部型”结构
“事业部型”结构
优点: 使高层主管部门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进而成为坚强有
力的决策机构,有利于提高社会组织的稳定性 事业部门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同时各事业部门之间存在比较和竞争,有利
社会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为了实现特定社会目标而将社会 成员有意识聚合起来,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单位,并执行一定社 会功能的社会群体。 特征:
目标特定而明确 内部结构相对稳定 组织成员关系理性化 组织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片面性和间接性 组织界限清晰
构成要素: 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 目标 成员 规范 权威 物质技术条件 环境
“直线职能型”结构:也叫“直线参谋型”结构,它是在 “直线型”
结构的基础上,在各级主管人员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从事专业管 理。
最高主管人员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部门主管人员
略 职能部门
部门主管人员
部门主管人员
略 职能部门
部门成员
部门成员
部门成员
图9.2 “直线职能型”结构
“直线职能型”结构
“直线职能型”结构把社会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 ,一类是直线 主管机构和人员,按命令统一原则对各级组织行使指挥权;另一类是职 能机构和人员,按专业化原则,从事组织的各项职能管理工作。
从2003年开始,石门茶叶协会联合中国茶叶学会、石门县政府先后在北京、杭 州、长沙等城市连续7年举办了“挑担茶叶上北京”、“请喝一碗石门茶”、 “石门银峰品茗会”等一系列茶文化及茶叶品牌促销活动,并创作和制作了 《请喝一碗石门茶》、《白云山茶歌》、《夹山茶醉》、《酽酽绿绿石门茶》 等一批歌曲、影视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石门品牌茶叶,石门茶叶 品牌享誉国内海外。
胡荣社会学概论第9章社会组织
第9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涵义和特征一般来说,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与初级群体相对的次级群体(郑杭生,2002)。
本章是从狭义上进行理解的。
1.涵义:社会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为了实现特定社会目标而将社会成员有意识聚合起来,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单位,并执行一定社会功能的社会群体。
2.特征:目标特定而明确内部结构相对稳定组织成员关系理性化组织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片面性和间接性组织界限清晰二、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目标成员规范权威物质技术条件环境三、社会组织的类型1、美国功能主义的代表帕森斯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功能进行划分: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2、美国社会学交换学派的代表彼得•布劳和理查德•斯科特根据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不同,把社会组织分为四类:互利组织商业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组织3、美国社会学家爱桑尼根据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方式的不同,把社会组织分为三类: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4、爱桑尼还根据组织的专业化程度,将社会组织分为四种:专业组织半专业组织非专业组织服务组织5、根据组织有无正式结构或结构的紧密程度,可以把社会组织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6、国内学者对社会组织的分类,一般是建立在社会组织的本质是人们在各个生活领域中社会关系结合形式这一认识之上。
陆学艺将社会组织分为四类: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综合组织。
四、社会组织的功能整合社会,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满足社会成员各种社会需求凝聚力量,提高社会活动的效率【第二节社会组织的目标】什么是社会组织的目标组织成员努力争取达到组织所期望或设定的未来状况,即是组织的目标,它是社会组织的灵魂,也是社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一、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组织目标对组织和个人的发展具有导向性组织目标是制定和修正组织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组织目标影响着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二、社会组织目标的分类从时间上来说,社会组织目标有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
9第九章 社会组织1
(3)文化组织。文化组织包括社会各级各 类的文艺组织、教育组织、卫生组织、科 技组织和宗教组织。 文化组织有三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传播、弘扬人类的文化成果; 而是宣传各种社会思想观念; 三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4)群众组织。群众组织包括群众自治组 织和群众团体。 中国的群众自治组织主要指城市居民委员 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在法律上,它们和 政府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但长期以 来,他们一直扮演准政府的角色。 群众社团是人民为特定目标自愿组织的、 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不以赢利为目的 的社会组织。
3、组织参与者 出于各种原因而为组织做出贡献的个体。 组织的参与者首先是社会行动者,正是他 们的努力、遵从和顺从,构建和决定了组 织的结构。参与者的作用有两个:一方面 保证组织的持续性,另一方面为组织带来 创新和改革。
4、组织技术 组织是完成某类工作的地方、一个利用 能量处理物质的地方和一种将输入转化为 输出的机制。每个组织都拥有为其目标所 需的技术。组织的技术通常部分地植根于 组织的机器和设备,同时又包含了参与者 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地位的形式有两种:归属地位与成就地位。 归属地位也称先赋地位,是与生俱来的。如性别、 年龄、种族等。 成就地位则是依靠个人后天的努力所取得的地位。 如医生、教师、艺术家等。 社会组织中的地位主要是成就地位。个人在组织 中的活动是一种地位的活动,这种活动一般都是 先于个人而存在于组织中,个人主要是取得即存 社会地位而很少能独立创造,这也是维持社会秩 序稳定的一个方面。
5、组织环境 每个组织都存在于某一特定的并且必须 适应的物质、科技、文化环境中。没有一 个组织是独立存在的,所有组织的存在都 有赖于与其所处的更大体系的联系,组织 很少承担对其参与者进行社会化和培训的 全部责任。
自考社会学概论第九章
第九章社会优抚和安置第一节社会优抚和安置的基本内容•社会优抚和安置作为特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退伍军人、伤残军人、为国捐躯军人和现役军人的家属等人口群体而举办的,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优抚和安置的对象和内容:•(一)社会优抚和安置的对象•社会优抚和安置的范围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条例和政策规定来确定的。
•抚恤对象:牺牲病故军人家属和革命残废军人。
•优待对象:现役军人(包括武装警察)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
•安置对象:退役军人,包括退伍义务兵、退伍志愿兵、复原干部、转业干部、离退休干部等。
•(二)社会优抚和安置的基本内容:•1、社会优抚的基本内容:•(1)抚恤。
国家对因工伤残人员、因公牺牲以及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伤残抚恤和死亡抚恤。
•伤残抚恤:指按规定确定为革命伤残人员的,给予一定物质照顾,对其中无工作的人员,发给伤残抚恤金,对其中有工作人员,国家发给伤残保健金。
•伤残按照性质区分为因战、因公、因病。
•按照伤残情况区分为特等、一等、二等甲级、二等乙级、三等甲级、三等乙级共四等六个级别。
•死亡抚恤:对革命烈士、牺牲病故军人、死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发放一次性抚恤金或定期抚恤金。
•(2)优待。
从政治上和物质上给予良好待遇。
分为广义和狭义内容。
•广义的优待指国家、社会、群众三方面对优抚对象广泛的关怀照顾及物质帮助,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物质优待、优先照顾、帮工代工、包户服务、扶持生产、走访慰问•(3)褒扬革命烈士。
以各种形式纪念和表彰为革命而壮烈牺牲的英雄烈士。
宣传革命烈士的光辉业绩包括:•①通过建立法律、法规,明确革命烈士的评定条件及审批权限,限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②保护革命烈士纪念物,并在清明、国庆及一些重大节日开展悼念活动。
•③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的维修及管理。
彭华民《社会学概论》辅导书-第九章 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组织1.试举例说明现代社会组织的多样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答:社会组织是各种各样的,每一种组织的性质、结构、作用和活动的方式都是不同的。
社会学界的分类方法有:(1)以组织有无正式结构划分,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①正式组织是指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由正式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
②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和阐明,成员间的交往比较自由,只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的。
(2)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根据组织目标与收益者的关系不同,把组织分为四类:①互利组织其目标是使其成员受益,党派、俱乐部、工会、退伍军人组织等属于此类组织。
②商业组织以赢利为目标,如工厂、公司、企业、银行等。
③服务组织以提供服务为主,它的受惠者是与该组织直接接触的人,比如,医院对于病人,学校对于学生,律师事务对于委托人。
④公益组织其受惠者是社会大众,并不仅限于与该组织直接接触者,也包括没有接触的人。
军队、警察、税务局和科研机构等归为此类组织。
(3)美国社会学家爱桑尼根据组织对成员的控制方式不同,把组织分为三类:①强制组织是用强迫的方法控制其成员,如监狱、集中营、精神病院等。
②功利组织是以报酬作为控制其成员的手段,如工业组织。
③规范组织是指组织对成员的控制以规范为主,成员服从组织主要靠规范的内化,即自动地遵守规范,如宗教组织。
(4)凯普劳根据组织人数的多少把组织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型四种,各种类型组织的人数并无固定的界线。
2.试画出一个你比较了解的组织结构图,并试图了解该组织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及其对组织运行的影响。
答:(1)我比较了解的某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如图9-1所示。
图9-1 某公司组织结构图(2)该组织结构为典型的科层制形式。
在组织结构中包括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①正式结构对组织运行的积极影响a.分工清楚,责任明确,任人唯才,降低成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b.韦伯认为科层制较之其他形式的组织管理制度有精确、清楚、迅速、有文字可查、有连续性、有严格的督导等优点。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社会互动——第九章 社会组织)【圣才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七章 社会互动
7.1 复习笔记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1.社会互动的含义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 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互动。 (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 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 (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4)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 不同的意义。 (6)社会互动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 形成一定的作用。 (7)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2.社会互动的理论 (1)符号互动论 ①符号互动论特别注意符号沟通问题。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认 为只有当互动的双方都能确定和理解各自的处境,能够进行符号沟通时,才能顺利地进行社 会互动。
1 / 6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观点主要是: a.人与人的互动是运用符号进行的,是符号互动; b.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要理解某个行动,就要对行动者赋予其活动的意义做出解 释; c.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是在互动过程中产生、修 正、发展和变化的; d.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 为; e.人们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 念。 ③当代符号互动论有两个主要派别 a.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注重用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 b.以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主张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 ④符号互动论缺点: a.它将社会关系简单地归结为人际关系,忽视了宏观社会结构; b.忽视了互动的内容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互动形式的重要影响; c.它所使用的一些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 (2)角色理论 ①角色理论不是一个单独的理论。它是一个以角色概念为核心的解释人类行为的研究取 向。 ②角色与互动是密不可分的: a.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
社会学概论第9章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
(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1.以产业为标准,分为三类组织: (1))第一产业组织:是指以自然为开采对象的产业组织形式,包括农业、林业、牧业、 渔业,以及石油开采业和地质勘探业等。 (2)第二产业组织:是指在第一产业组织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包括工业(制造业、电力、 煤气)和建筑业。 (3)第三产业组织: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类。
【关键概念】
社会组织、正式组织、组织结构、组织管理、科层制、单位制、民间组织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
一、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规范 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规范是社会互动的基础,是社会关系及其功能价值的具 体表现。
2.地位 (1)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2)形式:归属地位、成就地位 归属地位是与生俱来的,如性别、种族等;成就地位则是依靠个人后天的努力所取得的地 位,如医生、教师等。社会组织中的地位主要是成就地位。
一、组织结构
(二)组织结构的内容 1.组织结构的设计 (2)微观结构—职务工作 组织结构的职务工作结构设计,是对某类工作进行研究,以确定这一工作的内容和数量 及完成该工作所应具备的责任、权力和技能。
一、组织结构
(二)组织结构的内容 1.组织结构的设计 职务结构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划定工作范围及经常出现的问题。 ·制定工作规程和工作定额。 ·推广适用的工作方法和劳动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量才用人,合理配置工作人员。 ·明确每一职位上的责任和权力,制定考核办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奖惩。 ·制定完备的沟通渠道,以形成完备的职务网络。
一、组织结构
(二)组织结构的内容 2.在组织结构设计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企业内部的机构、职务、职位,应根据工作的需要来设计。 (2)有效管理跨度原则。 (3)分工协作原则。 (4)统一指挥原则。指 (4)责权对等的原则。 (5)精简与效率原则。 (6)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原则。
社会学概论新编9章2节
第九章: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含义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成员以及组织内 部的各职位、部门在组织目标的实现过 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彼此之间所形成的 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
(二)组织结构的内容
组织结构具有层次性。
组织结构的分化步骤: (1)对完成组织总目标的工作进行确定和分类 (2)用最有方法划分企业的部分和层次 (3)在各部门和层次之间明确责任和权力
优点: 分工清楚,责任明确,任人唯才,可以提高 工作效率,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 缺点:忽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强调照章办事, 缺乏灵活性和应变性,容易导致官僚主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优点:它快速、灵活、维持成本低且责任清晰。 优点:它快速、灵活、维持成本低且责任清晰。烽. 烽 .火猎头专家认为:直线 -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 火猎头专家认为:直线 -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组 线型组织结构具有优越性。它既保持了直线型结 织结构具有优越性。它既保持了直线型结构集中统 构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又吸收了职能型结构分 一指挥的优点,又吸收了职能型结构分工细密、注 工细密、注重专业化管理的长处,从而有助于提 重专业化管理的长处,从而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 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效率。 缺点: (1)属于典型的“集权式”结构,权力集中于最高管 理层,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 (2)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脱节 和矛盾; (3)信息传递路线较长,反馈较慢,难以适应环境的 迅速变化。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 ① 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② 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③ 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④ 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 者。 ⑤ 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 适用。 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 是工作关系。
彭华民《社会学概论》(第九章 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第 4 页 共 20 页
根据组织的不同职能划分成各科,再按权力大小分层,确定上下级关系,以便进行管理的制 度。科层制是生产发展、政治扩大、分工细致的产物。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将科层制的特点概 括为:
①组织成员的活动有统一规则,按规章办事,不必一事立一个规矩,这样可减少纠纷和 提高效率;
②组织内分成各个部门,每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任务的工具和方法都有明确的规 定;
于学生,律师事务对于委托人。 ④公益组织 其受惠者是社会大众,并不仅限于与该组织直接接触者,也包括没有接触的人。军队、
警察、税务局和科研机构等归为此类组织。 (3)美国社会学家爱桑尼根据组织对成员的控制方式不同,把组织分为三类: ①强制组织 是用强迫的方法控制其成员,如监狱、集中营、精神病院等。
第 2 页 共 20 页
第 3 页 共 20 页
二、社会组织的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在职位、任务与责任的划分协调以及权力与规范控制上的构成。组织 结构包括复杂程度、正规化程度、集权程度三个方面。 1.社会组织的复杂程度 复杂组织主要是指现代社会中组织内部在专业分工上极为多样与精细。复杂性的三要素 为: (1)水平分化 水平分化是指组织将要执行的任务进一步加以区分的方式。水平分化包括两种方式: ①将组织的任务分割得很细,以便非专业人员能够执行,典型的例子是流水线; ②让训练有素的专家执行一揽子任务,例如医院医生。 (2)垂直分化 垂直分化(或等级分化)主要是指管理层级的分化。组织的层级越多,结构便越复杂。 在垂直结构中,层级越高,控制权越大。如行政机构,组织上层比下层拥有更多的权威。 (3)地域分散 地域分散指的是组织的地域分布。随着市场的日益扩展与人类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各 种组织的地域分散构成了组织复杂性的一个重要要素。 2.社会组织的科层化 组织的正规化指的是它的正式程度。不同组织在正规化程度方面是不一样的。组织正规 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组织规章和程序的条文化程度。科层制是组织正规化特征的集中体 现。 (1)科层制的含义 科层制是现代组织结构的一种典型的正规化形式。科层制是分科分层的管理制度,它是
社会学概论第9章
第九章
社会
二、社会的要素和结构 社会的要素: 1、社会的本源要素:自然环境;个体;社 会群体与组织。 2、行为要素:社会结合与交往;物质经济; 政治;文化。 3、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 文化结构;人际结构。
第九章
社会
三、社会结构 1,社会结构指的是:群体或社会的基本构成部 分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 它的外延包括: (1)社会整体结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 1 建筑的由下层到上层的层次结构,就是社会整体 结构。 (2)社会具体结构:指的是基本构成部分自身 的结构,每个部分又由小部分构成,再分解又由 小部分构成。
第九章
社会
西方学者们对社会的概念也经历了一个复 杂的过程,涉及到群体关系,较为著名的 是PARK的:社会是一种包括人类行为的习 惯、情操、民俗等在内的遗产。 更多的讨论集中在群体及其关系上,齐美 尔:社会存在于一群个人以及他们彼此之 间的交往即关系上,因此社会不在于有实 质的个人,而在于没有实质的关系。
第九章
社会
4、业缘角度:以人们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 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特点:它是后天的,是在血缘和地缘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 业缘关系的发展促进了现代经济的发展, 业缘关系反映了社会的进步过程和面貌。 反功能:限制了个体的发展,因为它把人 局限在某一职业上。
第九章
社会
5、关于社会性质的理论观点。 以马克思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有 一种道义上的责任,认为不仅要批评社会, 而且要积极的促进社会的变化 而另一派,如达伦多夫等人,则是持传统 观点,认为社会学家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释 社会,因此,必须努力做到对政治事件持 客观的态度。
第九章
社会
一、社会概念 1、社会的涵义 我国古籍文献中“社”指用来祭神的一块地方, “会”就是集会,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在一定 的地方民间举行的集会、祭神等庆祝活动。 到了宋,社会以被赋予了第二个意义:志趣相同 者结合在一起的团体。 20世纪初,严复进一步提出:“社会者,有法之 群也:”即社会是一群人的聚合,但不是一群人 的简单集合,而是建立在一定的联系基础上的集 合。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
三、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
• 西方社会学理论家曾对社会变迁的根源和机制做过大量研究。他们所提出的社 会变迁理论,主要包括在进化理论、循环理论、均衡理论和冲突理论中。
• 社会学家通常是从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等角度分析现代化过程的。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则以 “现代性”的概念探讨了现代化的本质。
• 从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先发展国家还是迟发展国家,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 家,“社会现代化”都是它们发展的主题和目标,各 个国家都在以不同的模式和通过不同的道路,朝着 这一目标迈进。这一世界性的社会变迁,不仅已经深刻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而且还将更深刻、更全 面地改变整个世界。
•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均衡理论同社会进化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进化的均衡理论。认为,社 会变迁是一种历史的进化进程,主要表现为社会系统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
• 社会冲突理论则认为,社会体系是一个各个部分都被矛盾联结在一起的整体。由于不可调和的 冲突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因而社会变迁是必然的。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迁最根本的原因。
政治局:出台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3年12月03日)
பைடு நூலகம்
(2016)
“反右”、“大跃进”、“四清运动”、“破四 旧”、“文革”、“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计 划”.......
一、社会变迁的类型
• (一)社会变迁的规模
• 依社会变迁的规模,可区分为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9社会学概论(第九章)PPT课件
第一节 三 1 社区的类型
D.依地理特征 平原、山区、水域、草原、沿海、内陆等
E.依主要功能 经济型、政治型、文化型、军事型、科技型、综合型
F.依社会结构 农村、城市
13
第一节 三 2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特征比较
纵向比较:是社会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社区类型 横向比较:是两个不同社会结构的社区类型
10
第一节 三 社区的类型与特征
1.社区的类型 2.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特征比较
11
第一节 三 1 社区的类型
A.依形成的时间、历史 老社区、新社区
B.依规模——人口规模 大社区、中等社区、小社区 C.依形成的方式 自然社区——由地理、气候、资源、生产、群居等原因,自 然形成的 法定社区——由政府依各种因素划分确定或规模建设的
C.社会互动理论:着眼于分析社区中居民的互动 或交往行为,及其与家庭、宗教、政治、教育、经济 等制度的关系
17
第二节 农村社区
一、传统农村社区的类型 二、农村社区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三、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与服务
18
第二节 一 传统农村社区的类型
1.散村社区 2.集村社区 3.集镇社区
19
第二节 一 1 散村社区
1.社区建设的含义 2.解放前的社区建设 3.解放初的社区建设 4.转型时期的社区建设
24
第二节 三 1 社区建设的含义
——社区在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依靠社区力 量,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解决社区问题, 强化社区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包括:社区的人口、环境、服务、文化、教育、 道德、保障、医疗康复、卫生、治安、经济、政治、 科技、组织、管理等
建设基层自治群体组织 改造环境 文明新风活动 办教育
《社会学概论》9、社会组织
♪ 第二,学校组织的权力与权利的结构程度不如其它组织明显 突出。 其它组织中权力结构的划分与权利结合是明显的,但学 校组织中所建立的学科教研组或是年级组,显然,并不与权 利的重新分配直接结合在一起的。
♪
2021/3/26
5
四、社会组织的功能
♪ 1.整合社会,促进社会良性运行 ♪ 2.满足社会成员各种社会需求 ♪ 3.凝聚力量,提高社会活动的效率
2021/3/26
6
第二节 组织目标
♪ 一、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 ♪ 1. 组织目标对组织和个人的发展具有导向性 ♪ 2. 组织目标是制定和修正组织路线、方针和
2021/3/26
18
♪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的非正式群体?
♪ 中国特色:
♪ ①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十分普遍;②非正式 群体的形成不仅与情缘有关系,而且与血缘 、地缘等有关系;③ “人情”大于一切,组
织原则经常让位于人情;④人们对非正式群
体干扰组织运行的情形抱有惊人的宽容态度
;⑤不同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客观上制约了少
,指社会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及构成方式。 ♪ 良好的社会组织结构对于社会组织的发展 ,有着积极的作用。
2021/3/26
10
♪ 二、社会组织中的正式结构
♪ 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指的是社会组织内部各个部 门、各个职位之间的正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的关 系形式。
♪ 正式结构是精心设计的组织形态,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 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总是以非正式结构为补 充的。
♪ 非正式结构的消极作用
2021/3/26
17
♪ 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的关系
♪ 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在组织中相互作用,各自发挥不同的 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涵义和特征一般来说,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与初级群体相对的次级群体(郑杭生,2002)。
本章是从狭义上进行理解的。
1.涵义:社会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为了实现特定社会目标而将社会成员有意识聚合起来,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单位,并执行一定社会功能的社会群体。
2.特征:目标特定而明确内部结构相对稳定组织成员关系理性化组织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片面性和间接性组织界限清晰二、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目标成员规范权威物质技术条件环境三、社会组织的类型1、美国功能主义的代表帕森斯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功能进行划分: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2、美国社会学交换学派的代表彼得•布劳和理查德•斯科特根据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不同,把社会组织分为四类:互利组织商业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组织3、美国社会学家爱桑尼根据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方式的不同,把社会组织分为三类: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4、爱桑尼还根据组织的专业化程度,将社会组织分为四种:专业组织半专业组织非专业组织服务组织5、根据组织有无正式结构或结构的紧密程度,可以把社会组织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6、国内学者对社会组织的分类,一般是建立在社会组织的本质是人们在各个生活领域中社会关系结合形式这一认识之上。
陆学艺将社会组织分为四类: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综合组织。
四、社会组织的功能整合社会,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满足社会成员各种社会需求凝聚力量,提高社会活动的效率【第二节社会组织的目标】什么是社会组织的目标组织成员努力争取达到组织所期望或设定的未来状况,即是组织的目标,它是社会组织的灵魂,也是社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一、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组织目标对组织和个人的发展具有导向性组织目标是制定和修正组织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组织目标影响着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二、社会组织目标的分类从时间上来说,社会组织目标有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
从性质上来说,社会组织目标有计划目标和实施目标。
从地位和重要性上来说,社会组织目标有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三、社会组织目标管理什么是目标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围绕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目标的制定过程为了制定一个理想的、能够反映各方面要求的目标,应该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宣兆凯,2000)。
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奚从清、沈赓方,2001):组织目标必须清晰明确目标的难度应当适中要注意组织目标的可接纳性目标的实施过程有两个方面要引起重视:选择适当的机会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要对目标进行不断的检查和修改【第三节社会组织的结构】一、社会组织结构的涵义1.社会组织结构,即社会组织内部的构造,指社会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构成方式。
具体而言,每个社会组织内部都进行了一定的分工,因而每个组织成员在社会组织中都有一定的地位和职务,并承担着相应的权力和责任。
这些地位和职务间的关系的总和就是社会组织结构(韦克难、沈光明,2003)。
2.社会组织结构概念包含着几个方面内容:社会组织中的层次、部门结构,每一层次、部门担负的职能,按层次、部门分派任务和进行活动的方式社会组织中的正式关系及履行职责的形式,协调各种活动和任务、保持行动一体化的方式社会组织中的职权系统,即权力、地位和等级关系指导社会组织中人们的活动和关系的正式规则、程序和控制方法。
3.组织结构的作用:设计适宜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清楚地界定每个部门及组织成员的权责角色,在此基础上进行恰当的协调和控制,能够推动部门及个人积极完成社会组织所布置的任务,提高社会组织的整体表现良好的组织结构,能有效地运用社会组织各种资源,以最小的输入,获取最大的输出,从而实现社会组织效率的最大化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促进畅通而有效的组织沟通,有利于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充分流动和共享,有利于提高组织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民主管理,促进组织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4.组织结构的分类:正式结构非正式结构接下来将详细讲解这两种结构。
二、社会组织中的正式结构1.正式结构定义:指的是社会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各个职位之间正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的关系形式(王思斌,2003)。
2.典型特征:成员间相互关系的明确性、正式性和稳定性。
3.正式结构的意义:确定着社会组织的总格局,并且用行政形式规定社会组织各组成结构的职能、职责和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组织确定各种活动关系的蓝图。
组织能否适应环境,能否稳定、高效地达到目标以及能否在规模上和系统层次上获得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正式结构。
4.确定正式结构的原则(高燕、孙其昂,2004):①专业化原则②制度化原则③权力分层原则④控制跨度原则5.常见的正式结构形式:“直线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等形式⑴“直线型”结构所谓的“直线”是指在这种组织结构下,职权直接从高层开始向下“流动”(传递、分解),经过若干个管理层次达到社会组织最低层(如图9.1所示)。
图9.1 “直线型”结构 9.2 “直线职能型”组织中的职务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其特点是:组织中每一位主管人员对其直接下属拥有直接职权,相应的,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只对他的直接上级负责或报告工作。
主管人员在其管辖范围内,拥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职权,即主管人员对所管辖的部门的所有业务活动行使决策权、指挥权和监督权。
优点:结构简单,权力集中,责任分明,沟通简捷,便于统一指挥,集中管理。
缺点:各级主管人员必须熟悉与本部门业务相关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最高主管人员,必须是全能管理者),同时缺乏横向的协调关系,没有职能机构辅助主管人员,容易使主管人员产生忙乱现象,所以,一旦社会组织规模较大,或者管理工作较为复杂,主管人员可能由于经验、精力不及而顾此失彼,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
⑵“直线职能型”结构“直线职能型”结构,也叫“直线参谋型”结构,它是在 “直线型”结构的基础上,在各级主管人员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从事专业管理(于显洋,2001)。
“直线职能型”结构把社会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主管机构和人员,按命令统一原则对各级组织行使指挥权;另一类是职能机构和人员,按专业化原则,从事组织的各项职能管理工作。
直线主管机构和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一定的决定权和对所属下级的指挥权,并对自己部门的工作负全部责任。
而职能机构和人员,则是直线主管人员的参谋,不能对直接部门发号施令,只能进行业务指导(如图9.2所示)。
优点:各级主管人员没有专业分工,所以管理职能都集中于一人之手,既保持了“直线型”结构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又可以在各级主管人员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专业管理机构的作用,使得社会组织有着较高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郑杭生,2002;张家麟,1988)。
缺点: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性较差,信息交流困难,职能部门的许多工作要直接向上级主管人员报告请示才能处理,这一方面加重了上级主管人员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造成办事效率低。
⑶“事业部型”结构概念:由于社会组织规模的扩大,组织内部管理层次的增加,一些社会组织就在集权的基础上,按业务活动或区域分类,分出若干事业部门,分别实行相互独立的管理和运行,形成“事业部型”结构(张家麟(1988)。
一个标准的“事业部型”结构社会组织包括三个部门(如图9.3所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重大方针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掌握着组织的指挥和决策权职能部门:对主管部门和各事业部门做出有效的参谋和咨询,并不具有独立的责任和权力 事业部门:根据主管部门的指示,统一领导其管理的事业部门的发展图9.3 “事业部型”结构图9.4 “矩阵型”结构优点:使高层主管部门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进而成为坚强有力的决策机构,有利于提高社会组织的稳定性事业部门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同时各事业部门之间存在比较和竞争,有利于调动事业部门自身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组织采用专业化设备,并能使组织成员的技术和专业化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利于组织专业化和社会组织的内部协作的实现各事业部门自负盈亏,有利于主管部门评价各事业部门的业绩在同一事业部门内部有关的职能活动协调比较容易,比完全采用职能部门管理更有弹性事业部门管理人员要从事业部门整体来考虑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和训练管理人才容易适应社会组织的扩展与业务多元化要求,使组织具有较高的适应性缺点:职能机构重叠,造成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事业部门实行独立核算,各事业部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影响事业部门之间的协作⑷“矩阵型”结构概念:“矩阵型”结构也称为“多维式”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将管理部门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职能部门,另一种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由各职能部门派人联合组成的各项专门任务小组,这种小组通常指定专人负责(奚从清、沈赓方,2001)。
职能部门是固定的组织,项目小组是临时性组织,完成任务以后就自动解散,其人员回原部门工作。
把职能部门和按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称之为“矩阵型”结构。
(如图9.4所示)优点:将社会组织中的纵向与横向关系、集权和分权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多方面的协作针对特定的任务进行人员配置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集众家之长,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各部门人员不定期的组合有利于信息交流,增加互相学习机会,提高业务能力缺点:参加项目的人员都来自不同职能部门,隶属关系仍在原部门,这种人员上的双重管理使得项目负责人对他们管理困难,没有足够的激励手段与惩治手段,而且一旦两个管理系统发生矛盾时,项目小组人员往往无所适从,容易导致职责不清由于项目组成人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当任务完成以后,仍要回原部门,因而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对工作缺乏责任感三、社会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1.定义:是社会组织内未经组织机构正式规定而从组织成员的活动及相互作用中自发产生的相互关系(高燕、孙其昂,2004)。
2.非正式结构通常形成的两个背景:正式结构要求组织成员做到非人格化;社会组织的生存环境在不断变化3.非正式结构的积极作用:非正式结构可以为组织成员提供在正式结构中很难得到的心理需要和满足,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满意度,有利于社会组织内部的稳定和协调非正式结构能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组织成员的合作精神,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非正式结构能提供正式结构以外的丰富的社会控制和沟通形式,有助于信息的传递非正式结构所具有的灵活性有助于社会组织适应千变万化的组织环境,利用非正式的手段补充正式结构的功能,能及时解决正式结构的失调等问题非正式结构中,组织成员可以表现个性,有助于人格的自由发展4.非正式结构的消极作用:非正式结构与正式结构的目标发生冲突时,容易给组织成员带来角色冲突的问题,将降低正式结构的管理有效性,从而增大完成组织目标的难度非正式结构为了维护其内部成员的利益,往往在各种利益分配上,或多或少地会对非内部成员产生不利的结果,不利于社会组织内部公平、公正的实现非正式结构中对组织成员的要求比较宽松,使得成员倾向于维持现状,反对革新,对社会组织的变革形成一定的阻力,造成社会组织创新的惰性【第四节社会组织的管理】社会组织管理定义:是指运用组织权威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活动效率(风笑天,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