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学史上的丰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竺老写出了许多直到今天仍极有学术价值的
文章。如:《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 (1924)、《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1925)、 《中国历史上的旱灾》(1925)、《中国历史 时期的气候波动》(英文,1926)、《中国历 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英文,1931)、《中国 历史时代之气候变迁》(1933)、《民国二十 三年夏季长江下游干旱之原因》(1934)等等。 历史上的气候是竺老一生关注的重要题材, 在这方面他最有影响的两篇文章是《历史时 代世界气候的波动》(1962)和《中国近五千 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1972)。
在气象科学研究中,竺可桢一向十分重视气
象气候与生产及人类生活的联系。早在1922 年,他就发表过《气象学与农业之关系》的 学术论文。1964年他又发表了《中国气候特 点及其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
wenku.baidu.com
3.学术成就
科学生涯中竺老研究了大量经、史、子、集,
及中外文献,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时期的气 候变迁。

科学无顶峰 无禁区 无偶像
竺老的学术成就让人尊敬
他的谨严
求是 水滴石穿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

中国气象学史上的丰碑
竺可桢(1890—1974)
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中国 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
竺老的一生
幼年勤学
青年留学 中年办学 晚年治学 一生科学 专于气象学
竺老在气象学上的建树 1.早年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
20世纪20年代
,呼吁在中国建立属于本国的 独立的气象研究所和气象台。 1930年3月,取缔了上海徐家汇发布气象预 报的顾家宅电台,开始了由中国人自主发布 气象预报的历史 。
30年代,竺可桢研究中国气流的运行,特别
是东南季风和中国雨量的关系。首先指出, 夏季季风带来的水汽,是中国大陆上雨泽的 主要来源;又指出,季风强盛时,长江流域 主旱,华北主涝,季风不强时则相反。他还 研究物候和天气的关系,组建中国物候观测 网,注意物候知识在农业中的应用。
2.理论联系实际 指导实践
据收集到的记载,公元1309年,无锡一
带运河结冰。公元1329年和1353年, 太湖结冰数尺,桔树再次冻死。 同时期,据日本记载,日本樱花 每年开花时 间开花 平均晚于前一个世纪的开花时间。
→可见,十四世纪比十三世纪和现时为冷。
(一)在我国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即从原始 氏族时代的仰韶文化到奴隶社会的安阳殷墟),大 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温 度大约比现在高3°—5℃。 (二)在那以后,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其最低温 度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 年和1700年,摆动的范围为1°—2℃。 (三)在每一个四百至八百年的期间里,可以分出 五十至一百年为周期的小循环,温度升降范围是 0.5°—1℃。 (四)上述循环中,任何最冷的时期,似乎都是从 东亚太平洋海岸开始,寒冷波动向西传播到欧洲和 非洲的大西洋海岸,同时也有从北向南传播的趋势。
在周朝(公元前1066年开始,定都于西
安附近的镐京)初年的文件中,如衣帽、器 皿、书籍、家具和乐器等名称都以“竹”为 头 ,表示这些东西最初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可 见周初黄河流域竹类广泛生长,而现在则不 行了。

→郯城和长江下游的上海两地的年平均温
度相差1.5℃,正月平均温度相差4. 6℃。这个结果与考古时期用竹子分布区域 变化的方法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