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防治污染物管理制度
防治污染物管理制度
在生产或建设中要积极防治“三废”、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噪音、震动、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一条禁止采用渗坑、填埋、稀释方法排放污染物;一切排烟装置,要采取脱硫除尘措施,排烟黑度不超过林格曼度一度。
第二条凡散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车间、岗位要积极采用密闭的生产工艺,并安装通风、吸尘和净化回收措施,有害气体和粉尘含量要符合国家工业卫生标准。
第三条有毒化学品必须严格登记管理,对剧毒物品应当严加密封,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散漏。
第四条生产过程中,严禁人为排放粉煤炭、废氨水、废油等污染物,违者一律按责任事故论处。
第五条各车间要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尽可能采用无污染和少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严格贯彻落实岗位责任制,切实搞好设备维护,杜绝“跑冒滴漏”现象,使环保设施的完好率和运行率达到95%以上,泄漏率降到0.5%以下。
第六条各种工业废渣和垃圾要定点排放,不得随地乱倒或排入水沟中。
第七条各种噪音、震动大的设备要安装消声器、防震措施,使噪声控制在90分贝以下。
第八条凡进行检修、维护保养清洗设备、机动车辆废油及贮桶
油渣等,不得随意倒入下水道或水沟,应用废油贮桶盛装后交库回收处理。
第九条各车间拆下的内管道、贮槽、设备、包装箱等,凡进入过有毒害物料的,必须进行清理后才允许送往废品库,否则发生意外事故由原送单位负全部责任。
第十条生活饮用水要定期监测和严加管理,定期调查分析水样水质,凡发生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毒害物质污染源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蔓延,有害物质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的不得作生活用水。
产品防护与防止污染控制管理制度
产品防护与防止污染控制管理制度编号:xx-SC-xxx A/1 1.0 目的为了有效地加强产品防护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防止食品污染损坏。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个过程的产品防护.3.0职责3.1生产主管负责生产车间的管理。
3.2 质量主管负责对生产过程的监督.3.3 总经理对整个生产过程负责。
4.0 工作内容4.1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与管理对产品的防护4.1.1自动包装机、封口机:班前用洁净干毛巾擦拭→75%的酒精喷洒; 班后:用洁净湿毛巾擦拭干净→开启紫外线灯杀菌1小时以上。
4.1.2 生产中用到的工具必须经过以下清洗消毒程序方可使用:清水冲洗杂物→食用洗涤剂清洗→清水冲洗→干燥→喷洒75%的酒精消毒→干燥→使用。
4.1.3案面清洗消毒: 班前用洁净干毛巾擦拭→75%的酒精喷洒。
班后用清水清洗→自然风干→开启紫外线灯杀菌1小时以上。
4.1.4 容器、可拆卸工具清洗消毒: 班前用洁净干毛巾擦拭→75%的酒精喷洒。
班后清水冲洗→浸泡于600PPM二氧化氯消毒水中1分钟以上→用清水冲洗干净→用洁净干毛巾擦拭→置于工具架上→开启紫外线灯2小时以上。
4.2 空气:每天下班后内包装车间内的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消毒时间为2小时(中间间隔1小时)。
4. 3.防止交叉污染4.3.1 员工严格遵守<卫生管理制度>要求,不得在生产操作中导致交叉污染(包括头发、使用手套、手的清洁、个人物品存放、饮食、靴子消毒等),做到:1) 进入车间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洗手消毒程序,确保下列情况下彻底洗手消毒:-工作以前;-上厕所以后;-吃饭后、抽烟后或者接触嘴或任何在嘴里的东西后;-接触头发、耳朵或鼻子以后;-接触废物、垃圾、脏的器皿之后;-对着手打喷嚏或咳嗽后;-任何原因离开工作区返回后。
2) 接受质检检查:工作服要干净、整齐,身上无异物,指甲是否过长,手是否有伤或化脓现象。
3) 落到地上的产品不能再用,视情况由质检员降级或报废处理。
防止杂质、污染物污染的管理规定
防止杂质、污染物污染的管理规定1、目的通过对各过程的控制,防止污染。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各设施的控制。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检查、监督。
3.2车间负责生产过程的控制。
4.工作程序4.1污染物的来源a.空气中的灰尘、颗粒b.外来物质c.无保护装置的照明设备d.润滑剂。
e.残留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等化学药品。
4.2污染物的控制措施4.2.1空气中的灰尘、颗粒:车间窗户为全封闭式,包装车间采用净化送风,有效地防止了空气灰尘、颗粒对产品的污染,环境卫生达到要求。
4.2.2外来物质:人进入车间时要穿着洁净的工作服、帽;工作服无明扣,前胸无口袋;不得戴手表和饰品、不得化妆,不得留长指甲,头发不得外露;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车间内严禁吸烟、吃东西;本工序人员依照车间卫生行为规范严格操作。
4.2.3照明设备:采用墙壁照射或为灯具加防护罩。
4.2.4润滑剂:设备维修部根据《设备维护保养基准》按时对设备保养、维护,并及时做好清理消毒,以免机油、润滑剂污染产品。
4.2.5工序在对生产设备和工器具清理消毒时,浓度要适当,消毒完毕要用清洁水彻底洗净。
4.2.6包装物料的防污染措施4.2.6.1存放包装物料库要保持通风干燥、清洁、防霉,内外包装分别存放,下设垫板,并设密封窗、挡鼠板等防虫鼠设施。
4.2.7成品库的防污染措施保持卫生,不同产品离地离墙,分别存放,设有挡鼠板,密封窗等防鼠、防虫设施。
4.3监控由生产部负责每月进行一次不定期监督。
4.4纠正措施4.4.1发现存污水的区域要及时清除地面的积水.4.4.2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不恰当使用了有毒化学物质,应把受影响的产品进行隔离评估,并加强对工人使用化学药品的培训。
4.4.3发现设备维护、清洁不当进行重新清理。
4.4.4发现仓库卫生防鼠措施不当及时设置。
4.5监控记录《生产过程卫生每日检查记录》。
最新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最新修改稿05043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控制并减少电子信息产品废弃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生产和销售低污染电子信息产品,实现产品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以及其他污染、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生产、销售和进口过程中控制并减少电子信息产品对环境造成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行为,但不适用于出口产品的生产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为:(一)电子信息产品则指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制造的电子雷达产品、电子通信产品、广播电视产品、计算机产品、家用电子产品、电子测量仪器产品、电子专用产品、电子元器件产品、电子应用产品、电子材料产品以及软件产品等到产品及其配件。
(二)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是指因电子信息产品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或者电子信息产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超过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从而导致电子信息产品对环境、资源、以及人类身体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安全所造成的破坏、损害、浪费或其他不良影响。
(三)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是指为减少或消除电子信息产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而采用的下列措施:1、设计、生产过程中采取的改变研究设计方案、调整工艺流程、更换使用材料、革新制造方式等技术措施;2、设计、生产、进口以及销售过程中采取的标注有毒有害物质元素名称及其含量以及电子信息产品安全使用期限等措施;3、销售过程中采取的严格进货渠道、不予销售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元素或者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元素不符合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电子信息产品等措施;4、禁止不符合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的措施;5、本办法规定的其他污染控制措施。
食品企业异物、污染物控制规定
食品企业异物、污染物控制规定一、目的:防止润滑剂、燃料、杀虫剂、清洁剂、消毒设施及其他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对食品、食品包装物、食品接触物造成污染。
二、范围:适用也公司内的车间、成品仓库、材料库的产品的防护三、内容:1、所有的化学品放在专用的化学药品库中,并专人负责,并有进货和领用记录。
2、生产期间禁止使用流水冲刷地面,以防水珠喷溅到产品上造成污染。
3、车间设备内部卫生清扫应该在生产完毕后进行,防止污染产品和工器具等。
设备外部卫生应及时清理,防止造成污染。
5、车间内所有隔断及窗户的玻璃全部贴有玻璃窗纸,所有灯具安装防爆灯罩,防止玻璃破裂对产品造成污染。
对车间内所有的窗户、隔断、灯具、钟表等部位的玻璃和透明硬质塑料进行登记,每天检查并记录;如玻璃或透明硬质塑料发生破损,必须上报车间,由车间主任或质量负责人根据情况将周围的产品、半成品、原料进行隔离,挑选后降级处理或废弃;周围的工器具、工作台面进行隔离,仔细检查后重新清理干净后再使用。
6、工作人员穿戴好工作服、鞋帽后进入车间前必须经过洗手消毒过程。
7、为防止毛发的混入,车间内工作时不准摘下帽子及在车间里梳理头发并随时进行检查。
8、车间内有金属探测仪对所有产品进行金属检查,防止金属异物混入产品中。
9、包装前对所有包装袋进行目视检查异物,最大限度防止异物混入产品中。
10、设备的维护保养安排在车间不生产时进行,维护保养完毕必须进行工具和零部件清点,记入保养记录中,并在生产前彻底清理卫生。
11、现场维修(包括更换灯管、玻璃、零件等零星维修)时,应先将现场的成品、半成品、原料、工器具彻底清理后再进行,维修完毕彻底清理现场、清点工具,并按要求消毒后再进行生产。
产品防护控制管理方法
产品防护控制管理方法Credit is the best character, there is no one, so people should look at their character first.产品防护控制管理方法1 目的和范围在从原材料进厂、产品实现、放行和交付到预期目的地,在顾客接收之前的所有过程中,对产品的符合性进行适当防护控制,以防止产品的变质、损坏和错用,保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适用于采购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外供产品的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的控制.2 职责供应部负责采购品的搬运、贮存和保护.生产部负责半成品的搬运、贮存、包装和防护.各车间负责产品实现过程中在制品的搬运、贮存、包装和防护.营销部负责汽车整车的搬运、贮存、包装和防护.技术部根据顾客或产品实现的要求,设计包装箱、工位器具、盒箱等贮运器具.3 工作程序搬运和防护3.1.1 搬运部门根据产品特点,按照工艺规定或有关制度进行搬运和防护,并对搬运设施进行维护.3.1.2 各车间按照工艺文件要求,将零部件装入指定的器具进行工序间搬运和转交.冲压件搬运时轻拿轻放,防止磕碰划伤,汽车仪表、灯具和玻璃等易碎易损件要严格按工艺规定的器具搬运和防护.3.1.3 在搬运中,要注意保护产品标识和产品状态标识,防止损坏丢失.3.1.4 铲车、天车搬运人员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以便掌握必需的作业技能.3.1.5 汽车整车装配调试完毕,经测量合格转入成品库前,要检查其水箱、油箱和电瓶状况,安全转运入库场.贮存和防护3.2.1 在库房存放的零部件,要按其所处库房的库房管理制度进行定置贮存,并保持适宜的、与产品质量要求相适应的贮存环境.对汽油等易燃品要独立存放,周围50米内严禁烟火,对润滑油和齿轮油等石油产品要注意贮存条件,防止变质.要求防雨防晒的零部件要贮存在室内,对于防锈产品应采取涂油等防锈措施.3.2.2 各库房应对零部件进行有序存贮码放,建立台账,保持账、卡、物一致,做到先到先发,按规定办理入出库手续.3.2.3 各车间要按工艺的规定,将在制品存放在通用的或专用的工位器具里.3.2.4 汽车整车在成品库贮存时,要拔掉电瓶拉线,防止发生电器火灾.对库存产品要建立台账,做到账、物一致,依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销售出库.包装和防护3.3.1 生产部根据顾客的要求或按工艺文件规定对产品进行包装.3.3.2 包装要保证被包装零部件在箱内或器具内相对稳定,必要时加隔离块板,防止互相撞击、损坏,影响产品质量.3.3.3 零部件转出部门要按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规定进行标识.标识要清晰和容易辨认.3.3.4 对于外协件的包装,在采购合同中要做出明确要求,同时作为检查验收的依据.3.3.5 当特殊定货对汽车整车有包装要求时,由技术部制订相应技术条件,生产部组织实施,质量部负责验证执行情况.3.3.6 产品包装时,检验人员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发运产品完整性、充分性.产品交付和防护营销部根据合同要求填发“交货通知单”,成品库管理员按“交货通知单”发货.按合同规定,安全、准时送到预定目的地,确保产品交付质量.4 相关文件Q/—2001 采购控制程序Q/—2001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Q/—2001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库房管理制度。
成品保护及防止二次污染管理办法
成品保护及防止二次污染管理办法一、目的:为加强建筑、安装工程成品保护,避免二次污染而造成的损失,保证建筑、安装工程成品的最终质量,实现达标投产,施工中对成品、半成品的保护.二、成品保护及防止二次污染的原则坚持“三不损害”原则:1.不损害自己:本专业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注意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下道工序施工中自觉对上道工序的成品、半成品加以保护。
2.不损害他人:施工中必须对其它专业的施工成品进行保护,互不损害,维护整个工程的工艺质量.3.不被他人损害: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本专业安装设备、施工成品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护措施,利用覆盖、隔离、设置警戒区、悬挂警示牌等方法进行保护,施工中注意监督检查,防止被其它专业和施工人员损坏、污染。
三、职责划分1.各专业或施工单位是成品保护的责任者,负有从成品施工完成直至移交或其他施工部门期间对成品的保护责任,严格实行谁接管、谁保护、谁负责的原则。
2.各专业在编制作业指导书时必须按照项目部《作业指导书编制和实施办法》第3。
9条规定,在作业指导书中明确成品保护的具体措施,工程科负责审核。
3.工程科负责对成品保护过程的监督检查,工序交接的同时进行成品保护设施的交接。
四、总体要求1.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必须对上一道工序完成的成品、半成品进行保护,严禁二次污染。
2.施工中严禁高空落物,以免污染、损伤、毁坏已施工完毕的成品、半成品和各类设备。
3.汽机基础、给水泵基础、磨煤机基础、风机基础等露出地面以上的砼基础需保护,要做到防止损伤、污染砼棱角和表面。
4.楼地面、楼梯、爬梯等要采取预防碰伤的保护措施,特别注意保护石材地面砖层及控制室、开关室等地面,在已施工好的楼地面上进行施工时,应采取隔离垫层等保护措施.严禁施工人员在没有保护的楼地面、爬梯上拖氧气瓶、材料、设备等物品.5.吊顶、墙面完工后严禁损坏和污染。
安装部门在施工过程中要有具体的防护措施,防止对周围的成品造成损坏和污染。
在成品墙、地面、吊顶上开洞(包括打透眼)时,应经工程科同意并报监理或业主批准后,委托土建专业进行开洞并在安装完成后由土建封堵,严禁其他专业私自开洞。
防止化学污染和异物污染的管理制度
防止化学污染和异物污染的管理制度
为防止化学污染,避免化学药品污染食品,有效防范化学污染途径,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此制度。
范围:主要使用化学试剂的部门,如生产车间、设备维修、化验室等部门。
1. 化学污染的主要途径主要有试剂泄露、消毒剂的残留、认为蓄意等。
2. 化学药品,包括化验试剂、消毒剂、有机溶剂等入库后要专人管理,设立专柜(防盗锁柜),领取时按需领取,未使用完的化学试剂及时退回库房,出入库要做好严格的登记。
3.化学药品使用单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如有违反按公司质量事故处理。
4. 在生产现场不得存放化学药品(消毒剂、消毒水除外),使用化学药品的部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避免化学试剂混入食品中。
5.质检科定期进行对消毒剂浓度、消毒剂残留进行检验。
6.发现化学污染事件应立即上报领导,积极查找原因,本批次产品按照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处理。
7.人为蓄意的化学污染事件,一经发现交由公安部门处理。
菏泽昌源食品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28日。
产品防护控制管理制度
产品防护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公司产品防护控制管理工作,确保产品安全、合规,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公司设立产品防护控制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产品防护控制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
委员会由公司高管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设立专职产品防护控制管理人员。
三、职责分工1.产品防护控制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产品防护控制相关政策、制度和规范,监督执行情况。
2.专职产品防护控制管理人员负责协调各部门,制订产品防护控制方案、方针和具体措施,监督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产品风险问题。
3.相关部门负责产品开发、生产、仓储、销售等环节的产品防护控制工作。
四、产品防护控制方法1.产品设计防护控制:产品设计阶段要考虑产品的防护控制措施,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
2.生产工艺防护控制: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3.仓储管理防护控制:产品仓储要求安全干净,避免产品污染和损坏。
4.销售渠道防护控制:产品销售要依法依规,保证产品合规性,避免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5.售后服务防护控制:售后服务要及时响应客户需求,解决问题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五、风险管理公司建立产品风险管理机制,定期进行产品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品风险隐患。
六、应急预案公司建立产品质量问题应急预案,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控制问题,防止扩大范围,保护公司利益。
七、监督检查产品防护控制工作由监督检查部门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八、奖惩制度公司建立产品防护控制工作考核奖惩机制,鼓励积极执行的员工,严惩违规人员。
九、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需要,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或修订。
十、本管理制度解释权归产品防护控制管理委员会所有。
以上便是公司产品防护控制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希望各部门全体员工能够严格遵守执行,共同维护公司产品质量和信誉,保障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某工厂产品防护管理办法
某工厂产品防护管理办法1. 背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作为商家或厂家,我们有责任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也有责任防止产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遭受损害。
因此,制定有效的产品防护管理办法,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制定某工厂产品防护管理办法,以确保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品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某工厂所有的生产和运输环节,包括生产、包装、储存、运输、装卸等环节。
4. 规定4.1 环境控制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产品的环境,包括:•温度控制:根据产品特性,做好产品的温度控制,防止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产品产生不良影响。
•湿度控制:特别是对于易受潮的产品,要做好湿度控制,确保产品不会因为潮湿而受损。
•光照控制:有些产品对光线比较敏感,所以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要做好光照控制,以避免光线对产品产生不良影响。
4.2 包装防护•包装材料:包装材料要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材料,确保包装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包装规范:根据产品特性,制定符合要求的包装规范,确保包装稳定、透气、防鼠裂、防震击等功能。
•包装标识:在包装上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必要信息,确保消费者能够正确辨认产品并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
4.3 运输防护•车辆保养:货车要经常保养,确保车辆在运输过程中能够稳定且顺畅地运行。
•车辆清洗:在运输前进行车辆清洗,确保车辆表面清洁,避免灰尘、沙粒等污染物进入货物包装中。
•货物固定: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必须要固定,以防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4.4 储存防护•储存环境:储存环境要符合产品要求,确保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线等符合产品要求。
•储存位置:不同的产品需要放在不同的位置,且应尽量避免与其他不相容物质接触,防止产品受到污染或化学反应。
•保质期管理:严格按照产品的保质期进行管理,确保产品在保质期内不失效。
预防产品受污染的运行控制程序
预防产品受污染的运行控制程序(QC080000-2017/ISO9001-2015)1.0目的:本文件说明了HSF产品生产中的管控要求,以预防对HSF产品可能的污染。
2.0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所有HSF产品的生产管控要求。
3.0相关部门:生产制造中心、品质管理中心4.0作业流程:4.1流程图:见附图14.2人员的培训:4.2.1各部门主管培训所属部门人员识别各种环保标识,使其掌握环保标签的正确用法,HSF、RoHS、Pb Free、Lead Free等的均为环保料。
4.2.2有关人员接触HSF产品前均须带无尘指套。
4.3生产前点检:每班生产前,生产主管须点检;4.3.1该批产品所用材料(含化学品)是否为有害物质检测达标的HSF材料,并填写“HSF产品生产点检表”。
4.3.2所用工具是否是HSF专用工具。
4.3.3作业员是否检查工作台面、设备的脏污和油污,否则;1) 用碎布抹干净,以防止产品受到可能的污染;2) 将清净后的碎布投入到标识有“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内。
4.4化学品的使用:生产主管确认生产过程中所用化学品;4.4.1是否有环保标识(如HSF、RoHS、Pb Free、Lead Free等均为环保化学品),否则,不能使用并反馈给上级;4.4.2化学品取用完毕,及时盖上盖子,以免受到可能的污染。
4.5生产过程的点检:生产过程中生产主管检查工作台面及设备是否有脏污或油污,若有,则依照4.3.3进行处理。
4.6 HS产品的控制:含有害物质的HS材料和产品的控制,则按《含有有害物质的过程、产品的控制程序》之4.2~4.3进行。
4.7与有害物质有关的产品(HS产品)的贮存和处理:与有害物质有关的产品的贮存和处理,则按《与有害物质有关的产品的贮存和处理控制程序》进行。
4.8与有害物质有关的过程(HS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对与有害物质有关的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则按《与有害物质有关的过程的监测控制程序》进行。
公司防污染管理制度
公司防污染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明确公司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所有活动符合国家环保法规要求,减少污染物排放,预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管理层、生产部门、后勤部门等,以及公司的所有业务活动和相关方。
三、管理原则1. 遵守法律法规:公司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
2. 预防为主: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
3. 全员参与: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保责任的落实需贯穿于每一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4. 持续改进:公司应不断评估和改进环保管理体系,以适应环境政策的发展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变化。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环保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环保管理制度。
2. 环保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环保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环保工作,配合环保管理部门完成环保任务。
五、操作规程1. 制定详细的生产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
2. 对于可能产生污染的设备和工艺,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安装污染防治设施。
3.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防止因设备故障造成的环境污染。
六、监督检查与应急响应1. 环保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环保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七、违规处理对于违反环保管理制度的行为,公司将依据内部管理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可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环保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防止生产过程中污染的管理办法
防止生产过程中污染的管理办法1 目的及适用范围1.1为防止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而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生产车间环境等防止污染的事宜。
2 管理职责2.1品管部负责本办法的起草、修订和解释。
2.2品管部督导本办法执行。
现场品管负责对现场环境进行监控。
2.3生产部严格按本制度要求作业。
3管理内容和要求3.1生产过程管理3.1.1原料在转料前控制投仓数量,以使料仓在更换料种时空仓。
3.1.2在转料时冷却塔、冷却塔下缓冲斗、成品仓、待制仓须用气管冲干净。
打包口处的地面须进行彻底清理干净,避免二种料混杂。
3.1.3鱼粉、膨化玉米在进料前后要清理干净绞龙和提升机底部。
3.1.4投料口在原料品种转换时须确认投料口无残料并通知中控员。
3.1.5粉碎机在转换原料品种前后须确认刹克龙无积料才能进行下一种料的粉碎。
3.1.6粉碎棉粕、菜粕、苜蓿草前后清理布袋下的粉尘,使粉尘能单独收集不与其它料混杂。
3.1.7生产试验料前、后要清理流程;3.1.8生产乳猪料前要清流程;3.1.9生产无玉米的料种前要清流程;3.1.10生产完低档料转高档料必须清流程;成品色差较大的料转换时必须清流程3.1.11生产有色素和香味素的料种,前后必须清流程。
3.1.12清流程时用玉米或豆粕(60公斤)清理流程,乳猪料的小猪料用膨化玉米;浓缩料用豆粕;其它料用玉米。
放出的清流程料要过称并挂牌(缝标签注明重量和品名)。
3.1.13如果清流程放出料数量误差在±5公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未查出原因前不得生产。
3.1.14生产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产品时,应按照“无药物的在先、有药物的在后”的原则生产。
继续生产不含药物饲料添加剂或改变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产品的,应当对生产线进行清洗,清洗料回用应当明确标识并回置于同品种产品中;3.1.15盛放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产品及其中间产品的器具或包装物应当明确标识,不得交叉混用;3.1.16设备应当定期清理,及时清除残存料、粉尘积垢等残留物。
防止化学污染管理制度
防止化学污染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公司食品安全管理,防止避免,有效防止发生,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场所。
三、职责品保部负责指导和监督工作,各部门、各生产加工车间、仓库负责日常防止工作。
四、要求4.1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制定适当的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
4.2建立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制度,按照GB 2760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
4.3禁止在食品加工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非食用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4.4生产设备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活动部件若需润滑,应当使用食用油脂或能保证食品安全要求的其他油脂。
4.5建立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品的使用制度。
除清洁消毒必需和工艺需要,不应在生产场所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化学制剂。
4.6食品添加剂、清洁剂、消毒剂等均应采用适宜的容器妥善保存,且应明显标示、分类贮存;领用时应准确计量、作好使用记录。
4.7关注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减低其风险。
4.8主要使用的部门及用途:4.8.1酒精:生产车间:设备、人员消毒;包装车间:设备、人员消毒;化验室:微生物仪器、人员消毒、检验项目所需。
4.8.2生产车间:设备消毒;包装车间:设备消毒。
生产车间:环境消毒。
4.9化学污染源4.9.1化验室所用化学试剂,操作过程试剂瓶的破碎泄露。
4.9.2虫害治理药品泄露。
4.9.3设备润滑油(剂)残留。
4.9.4消毒后清洗剂、消毒剂残留。
4.9.5酒精未自然恢发,干燥后使用生产设备设施。
4.9.6 药品外部使用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
4.9.10化学品专柜保存,专人管理,设有出入库台帐。
4.9.11对使用和配制的消毒液食品员定期抽检。
4.9.12酒精由化验室统一配制。
4.9.13一旦发现有可能产生化学污染的风险,应立即启动《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排除化学污染隐患。
4.9.14对于使用清洗剂、消毒液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后才可以操作使用。
工厂防止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工厂防止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1. 引言产品污染是工厂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降低产品污染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工厂需要制定有效的防止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本文将介绍一套工厂防止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包括监测控制流程、操作规程、培训和审核等方面,旨在帮助工厂减少产品污染风险,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 监测控制流程2.1 污染源识别工厂应对可能的污染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包括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等。
通过分析和检测,确定潜在的污染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2 环境监测工厂应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等,以确保生产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3 生产过程控制工厂应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污染物进入产品。
包括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加强操作规范训练、使用合适的工艺参数等。
2.4 产品抽样检测工厂应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检测内容包括化学成分、重金属含量、微生物等。
3. 操作规程3.1 原材料接收和储存工厂应建立完善的原材料接收和储存规程。
在接收原材料时,进行外包装检查、标识确认等步骤,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完整性。
在储存过程中,要注意分类储存、防潮防护等,避免原材料受到污染。
3.2 生产设备清洁和维护工厂应建立生产设备清洁和维护规程。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清除污垢和积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环境的卫生。
3.3 生产操作规程工厂应制定生产操作规程,明确生产流程和操作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程操作,遵守卫生要求,保证生产过程的卫生和产品的质量。
3.4 废物处理规程工厂应建立废物处理规程,明确废物的分类、储存和处理方式。
废物应妥善处理,避免对生产环境和产品造成污染。
4. 培训和教育4.1 培训计划工厂应定期制定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产品污染风险认识、卫生要求、操作规程等,提高员工的意识和能力。
产品的污染控制方法总结
产品的污染控制方法总结在高科技现代化生产的今天,对于那些敏感元件和对洁净度要求高的产品而言,污渍和微粒污染是一大问题,也是生产控制的一个难点之一。
可见,高洁净度的产品生产工艺是何其的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控制这些污染,来提高产品的洁净度需求呢?这就得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认识污染:污染的定义:定义-1:对产品或工艺产生有害影响的任何外来物质或能量。
例如:微粒、离子、振动、电磁辐射、静电荷、分子污染等。
定义-2:所有存在于产品上,会对产品产生直接或间接危害的物质。
所有存在于产品上,超出产品要求之外的物质。
任何客户不允许存在于产品上的物质。
污染的类型:诸如毛丝、尘粒、细菌、化学品、油脂等之类的物质都是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可分为以下三类:固体: 就是通常所称的尘粒(particle)、毛丝、金属粉等液体: 这类污染通常存在于水或有机溶剂中.气体:物料在较高温度下发出的物质(如挥发物)污染的来源:人,机器设备,材料,工艺夹具,环境都有机会带来污染,可分为人、机、料、法、环五大类,而人是无尘室中污染的最大来源.无尘室空气中检测到的污染物中,80%来源于人,15%来源于工具和设备,5%来源于环境.污染的传播方式:按不同的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三类:a).气流传播污染尘粒及毛丝随气流传播造成对产品的污染. 在工作区域, 空气是污染物传播的关键所在,它能把粒径不同的尘粒带到各个地方去, 也能把污染源扩散开来.b).接触或交叉污染接触污染指由于产品与夹具、仪器、手套等直接接触而引起的污染;交叉污染指由于污染了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夹具、仪器、手套等而引起的污染.c).静电污染静电吸附尘粒,而且当静电放电时可能损坏产品.污染对产品的危害:无尘室的污染控制,实际上主要就是尘粒控制。
什么是尘粒?尘粒对磁头有哪些危害?这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
尘粒就是能对产品构成危害的足够大的物质颗粒。
它不仅是指固体微粒,而是既包含固态微粒也包含液态微粒的多分散气溶胶,其尺寸一般在0.001~1000μm之间。
关于防止产品二次污染的管理规定
关于防止产品二次污染的管理规定关于防止产品二次污染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一、目的生产现场的产品保护工作,是生产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要环节。
根据总经理办公会精神,为了规范产品保护管理,增强产品保护意识,加强现场成品保护,防止产品被损坏或二次污染,提高成品整体质量。
特制订防止产品二次污染的管理规定。
二、产生产品二次污染的识别2. 1偏钛酸贮槽、回收料浆贮槽、一洗打浆槽、二洗打浆槽、漂白槽、盐处理槽、煅烧晶种偏钛酸预热槽、正钛酸打浆槽、密度控制槽、碱溶槽、酸溶槽、卸料地下泵槽、510偏钛酸过渡槽、512各料仓、砂磨料浆缓冲槽、513试剂配置槽、包膜槽、稠浆高位槽等槽罐、料仓上端盖上观察人孔口或加料口在未操作或未观察料位期间未密闭,安装管道预留孔未密闭。
2. 2 输送螺旋未盖上盖板。
2. 3密封漏料:一洗或二洗卸料槽螺旋、各偏钛酸泵、煅烧晶种各打料泵、砂磨料浆输送泵、513各料浆泵等各密封泄漏物料的处置方法。
2. 4 皮带输送机的漏料2. 5 隔膜压榨板框卸料时跌落下的物料2. 6 508一洗打浆槽、二洗打浆槽、盐处理槽、正钛酸打浆槽、密度控制槽、510偏钛酸过渡槽因槽罐在楼层下方,各槽罐上楼板、梁的表层脱落现象。
2. 7 包装岗位地面清理料、汽粉岗位泄漏料2. 8 窑尾罩密封漏料、灰箱料、512煅烧岗位、粉碎岗位地面清理料2. 9 512设备检修临时放围堰或地面料2.10 513空气过滤筛网2.11 开停车过渡料三、管理措施与规定3.1为防止槽罐上方有杂物、料浆、液体滴落进入槽罐中,偏钛酸贮槽、回收料浆贮槽、一洗打浆槽、二洗打浆槽、漂白槽、盐处理槽、煅烧晶种偏钛酸预热槽、正钛酸打浆槽、密度控制槽、碱溶槽、酸溶槽、卸料地下泵槽、510偏钛酸过渡槽、512各料仓、砂磨料浆缓冲槽、513试剂配置槽、包膜槽、稠浆高位槽等槽罐、料仓上端盖上观察人孔在取样、测量料位操作过程结束、在观察人孔口投加原辅材料结束或观察料位结束后及时将观察人孔口用盖子盖上,加料口在投加原辅材料结束后及时用盖子盖上,多余的安装管道预留孔因暂不需使用必须用盲板封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止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1.目的
保证食品、食品包装及食品所接触表面不被微生物的、化学的及物理的污染物玷污。
2.适用范围
生产车间及仓库对外来污染物的控制。
3.职责
生产科负责对生产车间外来污染物的控制,供销科负责对仓库外来污染物的控制。
4.程序
4.1加工场所设施控制
4.1.1墙壁、支柱和地面采用无毒、不渗水、防滑、无裂缝、坚固耐久、易清洗消毒的水磨石或瓷砖材质。
要定期清洗,不得出现污垢、侵蚀等情形。
4.1.2天花板须采用无毒、白色、防水、防霉、不脱落、耐腐蚀、易于清洗得材料,要定期清洗,不得有成片剥落、积尘、污垢、侵蚀等情形。
4.1.3车间各人口、门窗及其他孔道设有防虫害设施,要定期清洗。
4.1.4倒料区的照明设施装有灯罩,生产用温度计一般为金属温度计,原则上不用玻璃温度计,如用则应具有相应防护罩,以防发生意外时造成玻璃碎片的污染。
4.1.5排水沟设有明沟和暗沟两种。
排水沟口径的大小能满足污水流畅排出,排水沟管道固密、平滑、不渗水,沟盖用坚固耐用、不易生锈的材料。
要定期清洗,不得有污垢、侵蚀、异味等情形出现。
4.1.6车间内设有控制通风设施,防止在生产区及储存区内形成冷疑物。
4.1.7车间生产时,窗户需关严且密封性要好。
4.1.8生产科和质检科应定期检验本厂生产车间的生产条件、生产环境及生产产品的防护质量情况。
4.2仓贮场所控制
4.2.1 贮存物资按《仓库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
堆放、防护等皆应符合管理要求。
4.2.2贮存场地应保证符合贮存要求,适当配置通风防潮器具等设施,注意仓库的通风、干燥及防潮要求。
4.2.3仓库保管员应做好贮存物品的标识,建立管理台帐,并确保帐、物、卡一致。
仓库应整洁,不得与其它物品混放,要防止辐射、化学或微生物的侵蚀与污染。
根据不同品种的产品应分别存放,注明品种。
4.2.4 仓库保管员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物品,必须在储存期要求内出售,不得延期。
4.2.4仓库管理要严格按“十防”,即防火、防霉、防锈、防潮、防烂、防盗、防鼠、防毒、防虫、防爆要求,确保库存产品质量。
4.2.6仓库内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温度表、防虫、防鼠设置等工具,并随时检查,防止失效。
4.2.7原料库必须通风良好,经常清扫,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原料库内贮藏的固态原辅料应离地20-25cm,离墙30cm以上,物品分类、分区、定位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4.2.8原辅料必须经检验后方可入库。
对入库产品,仓库保管员要做好登记工作,原辅料要根据原料品种分货位存放,成品应按不同品种分别堆放,并做好标识。
4.2.9不合格的原辅料一律禁止入库,成品库、半成品库内禁止存放其他物品
4.2.10成品库、半成品库应有防潮、防霉、防鼠、防蝇、防污染等措施,通风良好、干燥。
贮存产品应分类、定位码放、离地20-25cm,离墙30cm以上;散装产品须放在洁净的不锈钢容器内贮存并盖上盖子。
4.2.11包装物库应通风良好,经常清扫,保持清洁、卫生、干燥,包装袋应离地离墙贮存,包装袋、包装箱应分别码放,并有明显标志。
4.2.12供销科和质检科应定期检验本厂仓库的贮存条件、贮存环境及贮存物品的防护质量情况。